⑴ 淮安歷史名人
淮安歷史名人有韓信、陳琳、鮑照、周恩來、華春瑩等。
1、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射陽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
2、陳琳
陳琳(?-217年),字孔璋,廣陵射陽人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
3、周恩來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
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4、鮑照
鮑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後諱而作「鮑昭」,字明遠,祖籍東海(今山東郯城,有爭議),大概出生於京口(今江蘇鎮江市),南朝宋文學家,與北周庾信並稱「鮑庾」,與顏延之、謝靈運並稱「元嘉三大家」 。
5、華春瑩
華春瑩(1970.04-),江蘇淮安人,畢業於南京大學。2012年8月接替姜瑜出任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同年11月,擔任外交部發言人。
⑵ 淮安的名人有哪些
周恩來(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紹興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1917年天津南開學校畢業後,留學日本。1919年回國。五四運動中,在天津組織覺悟社,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1920年年去法國勤工儉學,發起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
吳承恩(1510?——1582?)明代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懷安山陽(江蘇淮安)人。他生於一個有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
關天培(1781-1841),字仲因,號滋圃,江南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市楚州區)人,行伍出身。嘉慶八年(1803年)二十三歲時考取武庠生,歷任把總、千總、守備、游擊、參將、副將等軍職。道光六年(1826年)任太湖營水師副將,同年以督押海運漕米船自吳淞到天津,途中雖遇驚濤駭浪,仍能安全抵達,因之受到特別嘉獎。次年提升為江南蘇松鎮總兵。道光十三年(1833年)署江南提督,十四年授廣東水師提督。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 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 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 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 後呂後與相國蕭何合謀, 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韓信是中-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梁紅玉,宋代楚州(今淮安)北辰坊人,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父親行伍出身,後征方臘戰敗獲罪被殺,紅玉由此淪為京口營伎。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強弓,在京口宴會上認識卓爾不群的名將韓世忠,兩人惺惺相惜,隨成眷屬。北宋滅亡後,金軍繼續南下,在京口與韓世忠的部隊遭遇。梁紅玉英姿颯爽,紅妝披掛,揮動金山戰鼓,以少於敵軍十倍的兵力大敗金兀術,並圍困金兵於黃天盪達四十八天之久,由此名震華夏,威揚夷狄。後來韓世忠、岳飛、劉俊三路北伐,梁紅玉隨率一女兵隊伍,屢敗金人、屢立奇功。而「巾幗不讓須眉」這句話也由此而起。
鮑照(約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漢族,東海(今屬江蘇)人。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於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 鮑照被認為是南北朝時期文人中成就最高的,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
劉承規(949年—1012年),自宋初當宦官,歷事三朝,深所倚信。他掌管內藏三十年,對度量衡很有研究,為宋朝的權衡改制,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太宗實錄》及《冊府元龜》等史籍的編修,就有劉承規的一份心血。另外還曾參與封查府庫,平定土民-,防備契丹等事件。劉承規是宋代宦官中較有作為的人物。他的一些事跡,值得人們重視。劉承規,本名承珪,字大方,楚州山陽(今江蘇淮安)人。他的父親延稻,曾任內班都知,是一位高級宦官。
陳 嬰(?—公元前183年),秦末東陽縣(主體在今金湖縣境內 )人,初任縣令史,為人誠實而謹慎。為反-秦統治,東陽少年殺縣令,打算立陳嬰為王。陳嬰之母阻止作罷。後率眾投奔項梁,共立熊心為楚懷王,陳嬰任上柱國,封五縣;後投靠劉邦,封堂邑侯。陳嬰是東陽縣(當時東陽縣主體在今金湖縣境內,天長縣主體屬於廣陵縣)人,擔任東陽縣令史。陳嬰從小就注意加強道德品行的修養,為人一向誠信謹慎,在縣里中很有名望,因此被人稱道為敦厚長者。
周渭,字兆師,唐代淮陰(今江蘇淮安)人,先後於公元779年、780年獲進士榜榜眼和武舉第一名。周渭是為數不多的涉足文武雙科舉的進士之一。唐代宗大歷十四年(779)己未科王儲榜進士第二人(即為榜眼)。該科進士20 人。知貢舉:禮部侍郎潘炎。試題為《寅賓出日賦》和《花發上林苑詩》。周渭答卷《寅賓出日賦》今存於《文苑英華》。歷任汝州襄城尉、長安尉、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膳部員外郎、祠部郎中、守秘書少監致仕。周渭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又參加「貞師伐謀對有明法」科(即軍謀越眾科)考試,中武舉第一(即為武狀元),初授汝州襄城尉。
魯一同(1805~1863)清代道光、咸豐年間著名古文家、詩人。字蘭岑,一字通甫,安東(今江蘇漣水)人。道光十五年中舉,此後屢次會試不第。一同於時事很是關心,他的政治見解,得到林則徐、曾國藩等當時很多知名人士的欣賞。太平軍起,他曾協助清河縣知事吳棠積極防禦,並向清軍將領江忠源出謀獻策。魯一同工詩善畫,文章氣勢挺拔,切於時事,著有《通甫類稿》、《通甫詩存》等。
王瑤卿(1881年-1954年),祖籍江蘇清江 ,出生於北京,京劇表演藝術家、戲曲教育家 ,他不僅青衣、刀馬旦兼演,而且文武昆亂不擋,藝術上博大精深,他所創造的"王派",是京劇旦角藝術的基本流派。王瑤卿享有盛名以後,首先突破了京劇界多年來的陳規舊念,把青衣、花旦、刀馬旦的唱、念、做、打、舞的特點融匯起來,創出"花衫"這一行當,給京劇中的旦角開辟了廣闊的新道路,同時也促進了旦角與生角並駕齊驅的發展。20世紀30年代初,王瑤卿在中華戲曲專科學校任教。解放後,擔任中國戲曲學校的校長,為京劇培養了眾多的人才。他打破不收女弟子的陳規。另外,四大名旦也都曾在他的門下受業。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幼名重八,參加農民起義軍後改名元璋,字國瑞,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稱明太祖,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結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統治,平定四川、廣西、甘肅、雲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於應天,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⑶ 淮安的偉人有幾個
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淮安人民蜂起響應。著名軍事家韓信即於此時仗劍從戎,立下赫赫戰功。西漢年間,市境又增置淮浦(今漣水縣西)、射陽(今楚州區東南)、富陵(今洪澤湖中)等縣。秦漢時期,境內農業生產條件特別是灌溉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東漢末年廣陵太守陳登築高家堰(今洪澤湖大堤)30里,遏淮河洪水,保護農田,並修破釜塘灌溉農田。鐵制農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廣,故雖迭經戰亂農業生產仍有較大發展。同時交通運輸也有改善。秦始皇修築的馳道自境內穿過,陳登則築邗溝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由此,承平之年,境內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繁榮,文化也發展到較高水平,漢代興起家學和私學,並涌現出一批文學大家,如漢賦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 宋元時期,境內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發展,府、州、縣學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人也頗多,如著名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主修《奉元歷》的著名盲人天文歷算家衛朴,開明清寫意畫先河的著名畫家龔開,《畫鑒》作者、著名書畫鑒賞家和理論家湯卮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題刻,其中不乏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孟兆頁等大家的珍品。 明清兩朝僅山陽(今楚州)一縣就有進士200餘人,河下鎮還出了狀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話。這里還產生了《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著名經學大師閻若璩,「揚州八怪」之一的花鳥畫家邊壽民,中醫四大經典之一《溫病條辨》的作者吳鞠通等一批名人。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境內成為重要的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華中軍區、蘇皖邊區政府等都曾駐節境內,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彭雪楓、鄧子恢、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人民軍隊高級將領都曾在此戰斗過。 2001年市政府實施「三淮一體」戰略(即原地級淮陰市、原縣級淮安市、原淮陰縣「三淮一體」),充分利用原縣級淮安市的歷史人文等資源(註:原縣級淮安市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周恩來總理故鄉,並作為地區州、郡、府治所達千百年,長期為江淮平原中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及交通中心,人文歷史資源非常豐富),提升本地區整體知名度,原地級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更名為楚州區整體劃歸為新地級淮安市的市轄區,原淮陰縣劃歸為新地級淮安市的淮陰區。如此,「三淮」整合為新地級淮安市,轄清河、清浦、楚州、淮陰四區。 有著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淮安,曾是南船北馬交匯之地,清乾隆年間盛極一時,其轄區楚州(原縣級淮安市)與運河沿線的揚州、蘇州、杭州並稱為「四大都市」,並享有「壯麗東南第一州」之譽。 淮安歷史上英才輩出,尤以楚州區為甚: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就誕生在這里,此外還有漢代軍事家韓信,漢代辭賦家枚乘,南宋抗金女英雄梁紅玉,「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清朝的抗英民族英雄關天培等,《老殘游記》作者劉鶚也是在淮安長期定居期間創作了《老殘游記》這一名作,吳鞠通為中醫四大經典之一《溫病條辨》的作者。
⑷ 江蘇淮安經濟怎麼樣
經濟水平還可以,一直在發展。
(4)淮安出過哪些經濟人才擴展閱讀:
淮安位於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是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城市,淮河生態經濟帶首提首推城市 ,坐落於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點,處在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上,擁有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是全國文明城市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低碳試點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是江淮流域古文化發源地之一。面積10030平方公里 。
淮安有2200多年建城史。秦時置縣,境內有著名的「青蓮崗文化」遺址。曾是漕運樞紐、鹽運要沖,駐有漕運總督府、江南河道總督府。歷史上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曾經淮安「因運而興、因運而盛」 ,有「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中國大運河淮安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淮安為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是長江三角洲北部地區的區域交通樞紐。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淮安市常住人口為4556230人。2020年淮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25.37億元。
淮安人傑地靈,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總理的故鄉。歷史上誕生過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幗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老殘游記》作者劉鶚等。
淮安有著名的紅色旅遊景區周恩來故里景區、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等,生態旅遊景區古淮河文化生態景區、里運河文化長廊、清晏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