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浙江,江蘇和福建哪個更富裕
這里的江蘇、浙江和福建三個省在我國經濟版圖中有佔有重要地位。江蘇是我國第二大經濟省份,浙江是第四,福建是第十,三省GDP總量約為17萬億元,佔全國GDP的比重約為20%。
一個小小桐廬縣幾乎撐起了中國快遞業的半壁江山,反之,桐廬也因三通一達而變得遠近聞名。
⑵ 福建是很窮呢
不同的外省人對福建的評價,觀點經常截然相反,有的人覺得福建很富,有的人覺得福建很窮,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原因我認為與福建本身的地理環境有關,福建地處東南沿海多山的丘陵地帶,山川與河流阻隔了福建內部經濟、文化與語言的融合,所以相比北方大部分省份來說,福建在各方面都更復雜,更具多樣性,了解福建比了解北方大部分省份都要難得多。
先說說為什麼福建窮,福建山多平地少,可耕種土地面積少,而且土地基本都很貧瘠,從農耕經濟角度來說,福建絕對是窮地方。
既然在土地上找不到飯吃,福建人就從海洋找飯吃,福建森林覆蓋率至今還是全國第一,歷史上從不缺木材,所以福建歷史上造船業特別發達,造船業發達,自然漁業與海外貿易就特別發達,從宋朝開始福建一直都是中央王朝對外經濟交流的前沿,福建泉州港(古稱刺桐)雄踞東方第一大港的寶座整整400年。從財富流通來說,福建歷史上也曾經是一個富得流油的地方。
明朝後期與清朝實行海禁,禁止海外貿易,以海洋經濟為主的福建的活力被扼殺,福建又被迫回到毫無優勢的農耕社會,貧窮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福建人只能下南洋謀生,中國歷史上經歷山東人闖關東,山西人走西口,與閩粵人下南洋三次人口大遷移,只有閩粵人是從海洋向國外遷移。
民國時期國家動盪,全國上下沒有一片凈土,大家都窮,福建也不會例外。
1949年後,國民政府退守台灣,福建成了海防前線,為避免戰爭的破壞,國家層面的建設投資少得可憐,基礎建設遠落後於其他省份,計劃經濟時代沒有國家層面的投資,落後也是必然的。30年前因為政治原因閉關鎖國,無法開展與外界的經濟交流,福建的海洋優勢無法發揮,經濟發展幾乎全國墊底,再加上戴雲山脈與武夷山脈的阻隔,福建與內陸地區交通不暢,所以就成了全國最貧窮、最閉塞的省份之一。
改革開放後,福建才慢慢恢復活力,與北方一些省份不同的是,福建的發展幾乎完全是靠民營企業與外資企業的帶動,特別是閩籍華僑的帶動。與同樣是沿海省份的遼寧做比較,兩省的經濟成分有很大的不同,遼寧有不少大型國企,國企所佔的GDP比重較大,東北的年輕人找工作據說首選都是國企,不進國企相當於沒有工作。而福建國企所佔的比重很小,普通的福建老百姓對國企沒有什麼概念,除了國家電網、電信三巨頭等與國計民生相關的幾個單位外,根本不知道哪還有國企。
民營經濟比重大,間接說明福建經濟更自由,更具活力,自由的市場經濟同時在城市與鄉鎮的發展過程中也得到體現,外地人來到福建,會發現福建的城市規劃比較雜亂,城市規模都比較小,也沒有形成地區性的中心城市,這是因為福建的城市基本是自發形成,不是靠政策強力打造的結果(平潭實驗區與廈門市例外),福建每一個城市規模都不大,但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的優勢產業,所以福建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比較均衡,不像大部分省份都是省會獨大,省會很強,其他地區經濟則都非常落後,福建的省會福州應該是全國最低調的省會之一,在省內經濟不如泉州,省外知名度不如廈門。因為福建的經濟比較接近自由市場經濟,所以各行各業發展相對比較均衡,產業結構比較健康,不像山西、內蒙過度依賴煤炭等能源產業,河北過度依賴鋼鐵等重工業,以及個別地區過度依賴污染嚴重的化工產業等。福建省是中國比較早注重環保的省份,多年前就致力打造生態模範省,雖然有紫金礦業這樣知名的礦業公司,但是整體礦業在福建省的GDP裡面佔比不到1%,所以在可持續發展方面要好過國內大部分的省份。
那麼福建現在到底窮不窮,讓我們從下面兩個方面來判斷:
一是看官方的數據,上圖是2017年全國各省市自治區GDP排名情況示意圖,從示意圖上看福建2017年GDP為32298.28億元,排在全國第10位,總量好歹也排在全國10名內,並不算太差,但是GDP排名在10名內的省份除浙江、福建外幾乎都是人口大省,福建省的人口是10名內的省份中最少的,只有3000多萬人,其他省份的人口幾乎都是接近福建省的兩倍甚至三倍,GDP總量並不能反映當地人民的平均富裕程度。2016年福建省的人均GDP為74288元人民幣(2017年尚無可靠數據),位居全國第六位,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047.75元人民幣,位居全國第七位(我實在搞不清楚這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怎麼統計出來的,暫且相信它是可靠的)。同時福建也是全國六個實現財政收支盈餘的省市之一。從官方的數字看福建經濟在全國居於前列,對地無三尺平的福建省來說已經是不錯的成績了。
天津市東麗區2016年GDP為930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8.2億(數據來自政府工作報告),福建省福清市(縣級市)GDP848.2億,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8.68億(數據來自政府工作報告),東麗區財政收入與GDP的比率為8.41%,福清市財政收入佔GDP的百分比為10.46%,財政收入與GDP的比率差異較大除了產業結構因素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不說大家也大致明白,我拿天津東麗區的數據作為對比,因為我覺得天津市東麗區經濟發達,數字相對比較可靠。不少人說中國越往北的人越愛面子,這個愛面子除了熱衷於修建不太實用的面子工程外,同時也熱衷於製造數字景觀工程。我在福建做了7年的財務工作,我認為福建省的GDP統計數字相對還是靠譜的,據我所知當時不少民營企業因為怕惹來稅務上的麻煩報產值都會選擇少報,統計局為了提高我們報產值的積極性,每年都要以開會的名義請我們這些財務人員吃一餐,過了這么多年,可能形勢已有了變化,但我始終相信福建省的GDP數字相對還是靠譜的,不會像有的地方那樣水份多到離譜。天津濱海新區去年已公開承認GDP數字造假,2016年GDP數字從一萬多億降到6000多億,一下擠出三分之一水份。天津好歹是一個經濟非常發達的直轄市,天津尚且如此,其他地方什麼情況留給大家去想像吧。
從上面這些數據看,福建的經濟在國內是比較好的,算不上窮,更重要的是,官方的數字所能體現的僅僅是福建人收入的一部分。
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福建省註定無法成為區域商業中心,更不會成為區域經濟中心,福建省內的經濟規模與其他經濟大省也沒法比,但是福建省卻是資本凈輸出大省,福建人在省外與國外創造的財富的數字相當巨大,以僑鄉福建省福清為例,這個地處東南一隅名不見經傳的小縣級市,在兩個行業卻有相當大的規模,一個是能源行業,據說福清民間前些年向能源大省山西與內蒙兩地的資本輸出就達千億規模,另一個行業是房地產,福清人擁有大量活躍在全國各地的房地產公司,比較大的有融僑集團,金輝集團、名城企業集團、利嘉集團,冠城集團,融匯集團、匯成地產、福建中聯集團、福建永鴻集團、凱景集團、龍旺集團、中誠集團、加州集團、旺福地產、融坤集團、巨成集團、潤城地產、融輝地產集團、漢旺地產、新福興地產,除這些公司外,還有大量不太出名的小型房地產公司,我在江西上饒市工作過一年,當時上饒市的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老闆幾乎都是來自福建,其中來自福清市的就有四家(其中一家就是前面列出的匯成地產,另外三家都不在這個名單裡面),非福清的房地產公司主要來自泉州與廈門,這些房地產企業與廣東的華僑城、萬科、恆大、碧桂園這些房地產航母比當然還有很大差距,但是來自福建的房地產公司數量大,而且幾乎都是民營企業,甚至很多都是農民集資企業,受益者比較廣。
福建不同地區的人都有不同的優勢產業,這些優勢產業不僅在省內經營,也大量在省外經營,打工的人就知道,不管在哪裡找工作,總是能遇上來自福建的老闆。除能源與房地產外,福建人的產業主要分布在水暖器材、閥門、建材、食品、運動產品、服裝等,比如有名的建築塗料立邦漆與北京最大的調味料品牌老才臣老闆都是福建人(立邦漆是福建人與日本人互相參股)。
海外福建商會是華人第一大商會,福建經商人口比例高,福建商人不僅活躍在中國各地,更活躍在世界各國,連非洲剛果(金)那麼亂的國家都有幾千福建人在那裡經商,其他地方更不用說了,福清市江陰鎮農民幾乎都在非洲與南美辦企業或者從事貿易活動,我有一個朋友的家族就在非洲好幾個國家辦鞋廠,福清江鏡鎮的方則江家族甚至壟斷了非洲小國賴索托的大部分商業。
大家都發現在國內遇到福建人出來打工的比例相對比較少,這不是因為福建人個個都當老闆,而是很多當不了老闆的、沒有什麼本事的福建人都跑國外打工了,付出同樣的勞動,到發達國家可以賺更多一點工資,所以到了國外,你會發現福建人特別多,哪都能遇到。為什麼福建人在國外名聲差,就是普通話都說不好,沒文化、素質低的底層人出去太多了。
如果算上投資分紅、國內外經商的收入、國外打工的收入,福建人的可支配收入要遠遠高於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
上面提過,福建山水區隔,雖然各地區市發展差距沒有那麼大,但是具體到每一個地方貧富差距還是相當大,哪怕一個縣裡面,不同鄉鎮貧富差距也很懸殊,比如福清市,如果你去了龍田鎮,你看到豪宅林立,會覺得這個地方很富,你要是去了南嶺鎮,你會覺得這個山上小鎮完全就是第三世界。在北方平原地區各地差距就比較小,你在天津從東麗區跑到西青區,你很難發現有什麼不同。
福建山高水系雜,不利於發展本地的經濟,所以給人感覺福建很落後,福建很窮,但是福建人又敢拼敢闖,在工商業領域頗有成就,掌握著巨大的財富,所以又給人感覺福建人很富,這就是很多人對福建的看法很矛盾的原因。
⑶ 江蘇佬都說福建蠻子很窮,但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都說福建比江蘇富裕
福建主要富在廈門福州泉州、漳州這四個地方,但是地區發展不均衡但是其它地方經濟還是屬於欠發達的,再做下福建其他城市個人評價吧,是個人認為的哦
三明,閩西北小城,挺喜歡這個城市的,如果鋼鐵廠搬出,這個城市生活質量和空間應該不錯
龍岩,礦產資源較豐富,一個紫金礦業讓這個閩西小城聲名雀起,眾從權錢交易的聚集地
南平,閩北山城,有一個知名景區名片小城-武夷山,空氣很好,我很喜歡,但城市配套要加強
莆田,這幾年發展不錯,但城市和人口基數不成規模,要加油
寧德,號稱福建最落後的地區,至今還是國家扶貧試驗區,撥款少而且落入部份利益集團的口袋,本地農民還是窮的響叮當。一個幾佰萬人口的地區費了幾十年才爭取到一所落後的本科院校。一個號稱全國第一的深水良港到現在都沒開發,唉,可悲
2011年江蘇省 GDP21548億元,福建省GDP 7501.64億元,所以福建省經濟總量還是和江蘇有差距的,但是真的幸福不是GDP多少,而是老百姓幸不幸福,生活有沒有壓力,所以省份再好也有很多窮人,省份再差也有很多富人,關鍵還是大家要團結,有錢的要能幫助有困難的人,沒錢的家庭有苦難,國家也能給予一定的保障,這樣才是真正的和諧。
⑷ 福建人經商和浙江人經商哪個更厲害
莆田、溫州、潮汕這三個地方都是以經商聞名世界,是商業氛圍很濃的城市。這些地方富豪和土豪也可以說是最多,而經商能力三個地方的人都很不錯,但是我認為可能莆田人的經商能力會更勝一籌。
很多人其實可能更看好潮汕人的經商能力,畢竟出的大佬比較多,遠的的有前首富黃光裕,李嘉誠,近的就是現在的馬化騰,都是在首富的位置待過的人,影響力比較大。潮汕人發家都是經過苦心經營多年才有現在的結果,有了解過李嘉誠和黃光裕發家史的人都知道,他們都是以能吃苦,敢於冒險,敢為天下先的經商理念才會有今天的成就。當然潮汕商人還有很多,但是能讓大家都記住的不多,因為都比較低調。
綜上所述,莆田幫、溫州幫、潮汕幫都很會做生意,論格局和影響力,可能潮汕幫更勝一籌,論經商能力莆田幫涉及到的行業可能會更廣而且大部分都可以說處於壟斷地位,而溫州幫整體的經商能力可能沒有莆田商人和潮汕商人能力強,早期的創一代可能能力很高,但是後面幾乎都是會有人帶你入門。
⑸ 外省人眼中的福建省是什麼樣子
福建是一個比較低調的省份,看似不顯山不露水,但其實福建一個經濟發達的省份。提到經濟發達省份,很多人會想到江蘇、浙江、廣東、山東這樣的省份,但其實福建的發展水平並不比它們低。
福建號稱八山一水一分田,全省大部分地區都是山地丘陵,這限制了福建的發展,改革開放以前,福建由於地處台海「前線」,並沒有獲得更多的發展資源,1978年福建的GDP只有66.37億元,位居全國第23。但自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經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論改革開放中國發展最快的省份,很多人也會聯想到廣東、浙江、江蘇等省份,但其實福建才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快的省份。2018年福建GDP達到35804億元,雖然相對廣東、江蘇、浙江這樣的經濟大省遠遠不及,但相比1978年,福建名義GDP增長了539.46倍,增長倍數全國第一。排名第二的才是廣東,其GDP從1978年的185.85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97277.77億元,增長倍數為523.4倍,而廣東的政策優勢是福建比不了的,由此可見福建的偉大。
福建不僅發展水平高,而且也是我國發展最為均衡的省份,其GDP最高的泉州是GDP最低的南平的4.7倍,倍數差全國省份最低。而且福建各市人均GDP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人均收入差距也不大。
另外,福建人也善於經商,他們善觀時變、敢冒風險、愛拼會贏、合群團結,使得閩商取得了巨大成功,是是中國十大商幫之一,可能因為低調,而且在粵商和浙商的光芒下顯得存在感沒那麼高,但閩商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福建人的性格就是敢於冒險,愛拼敢拼。那首風靡全國、家喻戶曉的閩南歌曲《愛拼才會贏》的歌曲將福建人的敢於冒險、吃苦耐勞、敢拼敢闖、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群體性格特徵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福建,有一句很流行的話:「不當老闆不算好男。」最引人矚目的是改革開放後在福建省泉州、石獅、晉江等地崛起的...
作為閩南人,由於生意關系經常全國各地跑,然後到過的地方,在他們眼裡福建的第一印象就是會做生意,有錢,老鄉之間很協。
事實上在我的印象中,福建有很多美麗的風景,地域文化很濃厚,人文風俗也很有意思;可不知道為什麼近些年福建省人卻總頻頻出現在新聞媒體中的是和一些什麼電信詐騙、網路賭博... 這些事件感覺那邊出現的幾率高於其他地方。以至於接到陌生電話一聽是那邊口音都會很謹慎小心
睿智,敢做敢當!對國家有認同感!容易打交道!
⑹ 福建經濟發展並不算強,為什麼總感覺福建人很有錢呢
其實不是福建所有人都有錢的,相反福建的貧富差距大,財富大多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裡,有錢的看著特別有錢。主要是被網路一放大,導致大家都覺得福建人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