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現階段社會經濟環境如何
現階段的社會經濟環境不容樂觀。國有資本對經濟的壟斷越來越高,民營經濟的活力和潛力都大不如前,如此下去,國民經濟的未來堪憂。我們國家最有活力的部分就是民營資本,這么多年來,民營資本為國家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民營遇到的問題未來必然影響到國有資本,國有資本是依靠政策進行的壟斷,是食物鏈的上層,但現在食物鏈的低端民營經濟出現問題,最終一定會體現在對國有資本影響上。我覺得五年內國民經濟會有比較大的問題出現。
② 當今世界經濟形勢如何
一、經濟全球化進程不可阻擋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盡管它在進程中會有曲折,會有人反對,但其勢頭不可阻擋。
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資本、服務、技術、信息、勞務(人才)在全球范圍內流動空前加快,形成世界統一大市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進入新世紀以後,全球化進程加快,各國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市場自由化的程度越來越高。
之所以說經濟全球化的勢頭不可阻擋,這一進程不會中斷,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兩個輪子一直往前轉,這兩股力量不可阻擋。這就是市場化的力量和網路化的力量,也稱作市場革命和技術革命。
冷戰結束後,世界市場化的規模和速度大大提高。前蘇聯東歐國家走上市場化道路;中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大步推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市場的控制也大為松動。整個世界的開放度、市場的自由度前所未有。
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突破了地域時空的限制,互聯網使世界各國之間的距離縮小,使商品、資金、技術、信息的流動空前加快,成本空前降低。例如,紐約到倫敦的長途電話費, 2001年時,每3分鍾需1美元,預計到2010年將降到3美分。網路化極大地推動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跨國公司的擴張力量不可阻擋,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載體。哪裡的市場條件適合,哪裡的成本低廉、潛力巨大,它們就往哪裡推進。有研究顯示,全世界已有6.4萬家跨國公司,它們以資金、技術、品牌和銷售網路的優勢馳騁世界市場,它們控制著全球1/3的生產、2/3的國際貿易,70%的技術專利,90%的國際直接投資。這些龐然大物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WTO的成立,統一的國際經濟規則的形成,對民族國家的約束力逐步加強,又大大推動了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進程。
但是,由於經濟全球化的負面效應的顯現,南北差距的拉大,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的不合理(這些規則是以發達國家為主體制定的),財富越來越向少數富國集中,不發達國家有被邊緣化的危險。產業結構的全球整合,使發達國家一部分人失業;工業化的步伐使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世界出現了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
反全球化浪潮的興起提醒世界,全球化進程應當調整,需要反思,應當給全球化「以人情、人道色彩」(歐盟語),應使全球化成為一個共贏共享、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全球化,這就要求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二、世界經濟形成三大主體、三大市場
與經濟全球化一道,區域經濟合作(即區域經濟集團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重要趨勢。
現在,全世界經濟合作組織大大小小多達140多個,但在世界經濟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佔有最大市場份額的是三大主體: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正在籌劃並形成中的東亞自由貿易區。世界經濟的興衰起落,與這三大區域經濟板塊密切相關。
經過五次擴大,歐盟今天已成為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地區組織。25國人口4.5億,GDP逾10萬億美元,佔世界總GDP的30%。歐盟已建立起歐元區,統一了貨幣,這是目前惟一可以在經濟領域與美國相抗衡的力量。
北美自由貿易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1994年正式建立,人口近4億,GDP 11萬億美元,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它要向南美擴張,美國認為拉美是「一個比歐盟更重要的市場」。如果拉美進入,便可形成一個包括34國、8億人口、佔半個地球的大市場。南美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有一個曲折反復的過程,但這是遲早的事。
一個以雙邊為基礎的東亞自由貿易區網路正在形成。在2000年11月新加坡召開的東盟首腦會議和「10+3」(東盟10國+中日韓3國)首腦非正式會議上,首腦們就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達成共識並使其轉入具體實施。中國與東盟已確定在2010年建立自由貿易區,日本與東盟自由貿易區也將在2012年最終建成。在此基礎上,以「10+3」組成的東亞自由貿易區,可望2015年左右建成,並逐步走向建立「東亞經濟共同體」的更宏偉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占東亞地區GDP90%以上的中日韓三國的合作至關重要。一旦東亞自由貿易區建成,將成為擁有佔世界1/3人口,GDP達到7萬億美元的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其規模可與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世界三大經濟板塊之間,相互交叉、相互合作、相互競爭。我國的主要市場、主要貿易夥伴,都在這一范圍。美、歐、日三大家占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近一半。因此,密切關注世界三大市場的動向尤其重要。正如有專家所言: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動機、地域分布、組織形式、影響及出現的一系列變化,將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方向與格局產生決定作用,對世界各國提出新的機遇和挑戰。
三、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四大環境
經濟的發展是要受到環境制約的。對世界經濟發展起重要影響的有四大環境,即政治環境、市場環境、資源環境、生態環境。
1.政治環境對經濟的影響甚為重大。從整個世界政治環境看,對和平發展有利。大國關系進入磋商、協調、合作為主的發展階段,出現了冷戰結束以來相對穩定的時期。但是,局部戰爭、國際恐怖活動、民族與宗教沖突、社會動盪,都使世界經濟發展受到阻礙,不確定的因素增加。
2.市場環境,包括氣候、人文環境、勞動力素質、市場消費潛力、勞工價格、交通通訊條件、企業信譽、政府的經濟貿易投資政策和開放度、法制狀況、辦事效率等等。美國開列的世界新興市場名單,中國、韓國、墨西哥、土耳其、印度、南非、波蘭等在市場環境方面佔有一定優勢。投資者總是湧向那些市場開放度高、投資回報率高、經營條件好的地方。
3.資源環境,關繫到生產能否有保障,經營成本能否降低,經濟發展能否持續長遠,是物質基礎。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能源、土地、礦產、水、糧食等自然資源條件的保護、改善與開發。無論是像日本、新加坡這樣的自然資源貧乏的國家,還是像美國、俄羅斯這樣的資源豐富的國家,在發展經濟、制定規劃時,都不能不把資源問題作為前提條件。石油、糧食、水三大戰略資源的安全問題,日益引起各國政府的關注。
4.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工業社會造成的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已經影響到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全世界有11億人不能用上清潔水。酸雨、沙塵暴、持續高溫等現象的出現,非典、禽流感、瘋牛病等疫病的流行,已為人類敲響了警鍾。世界各國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拿出越來越多的資金用於治理和改善生態環境。要使經濟做到快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就要創造良好的四大環境。
四、科技進步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加速器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和新材料為支柱的高新技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當今世界,以發展現代化科技來提升綜合國力,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關注點。日本重提科技立國的口號,歐洲提出加快追趕美國的目標。發達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進入了發展高技術、創立新產業的階段,都在搶占科技制高點。
如果說各種先進工具的誕生,是人類雙手的延伸,那麼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則是人類大腦的延伸。當前正在演進的信息技術革命方興未艾,其巨大效應,美國人把它與300年前的英國產業革命相提並論。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發展的高峰估計可延續到2020年前後,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經濟持續增長、全球化進程加快的強大加速器。21世紀初,世界科技正在四大領域,四個制高點上加快發展並展開激烈競爭。這就是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信息化技術、新材料技術和航空航天技術。
美國科學家認為,今後10年技術變革將超過20世紀百年的總和。科學技術,尤其是高科技,是發展經濟的加速器,是增強國力的關鍵手段,是富國強民的根本,是當代世界綜合國力競爭最重要的武器。專家們認為,在21世紀,一個國家的興衰、經濟的增長,都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它的高科技發展水平。
五、金融在世界經濟中的獨特地位與巨大風險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世界金融市場正朝著全球一體化的方向發展,金融資本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資本在全球的流動,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空前加快,規模巨大。由於各國對外匯管制的放鬆,對本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對外經濟貿易合作的擴大,都為金融資本的迅速進出和自由流動創造了好的條件。目前全球游資高達七八萬億美元,全球外匯市場每天的交易量達1.5萬億到2萬億美元,其中90%以上的交易是短期資本,從事各種投機炒作。金融市場的開放和全球化給各國投資融資發展經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全球金融市場無控制的發展,也帶來極大的不穩定。
金融全球化帶來的問題是,金融危機常常產生連鎖反應,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也就是金融危機國際化。墨西哥金融危機,很快蔓延到拉美其他國家;泰國金融風暴很快便波及到東南亞各國以及亞洲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影響到整個世界。金融危機的頻發,提醒世界各國在擴大開放金融市場時注意根據本國的具體條件,循序漸進,提高抵禦金融風暴的能力,加強預防金融危機的管理體系。
六、南北貧富鴻溝擴大影響世界經濟穩定發展
全球化帶來的最大負面效應,便是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這對世界經濟的穩定與未來發展會造成巨大的不利影響。
由於歷史的原因,由於不公平的國際經濟秩序,由於世界發展的不平衡,也由於因民族宗教等問題引發的社會動盪,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是50個不發達國家,經濟處於貧困落後狀態,有的已被邊緣化。
據統計,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和日本等西方7國,總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1%,但是GDP佔世界總量的65%。而世界其餘地區,人口佔世界的89%,GDP卻僅為世界的35%。全非洲50多個國家,GDP佔世界總量的比例為1%,只相當於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一家的資產。
統計數據還顯示,世界上最富的20%和最窮的20%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1960年為30∶1,1990年為60∶1,1999年為74∶1,現在已達到80∶1。世界人均年收入最低的國家剛果(金)只有90美元,而人均收入最多的瑞士多達37930美元。
外國直接投資也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之間。2000年,世界凈投資達到1.5萬億美元,這筆投資中的82%分配給了發達國家,非洲只分配到1%的外國直接投資。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南北貧富差距拉大,帶來的問題便是社會不穩定、動亂、對富國的不滿和怨恨。
總之,目前世界經濟現狀是西強東弱,北富南窮,北攻南守。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要求南北對話,改變不合理的經濟秩序,減免債務,增加對不發達國家的援助的呼聲日益增高。
七、中國成為牽引世界經濟快車的動力
過去的20多年裡,中國抓住了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加快改革,擴大開放,成為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中受益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和平崛起,是21世紀最具有影響的重大事件。我國的對外貿易總量、實際利用外資數量及國家外匯儲備,均居世界前列。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中國2002年GDP總量為1.2萬億美元,列居世界第6位;按國家統計局9月份提供的數據,2003年中國GDP總量已達到116898億元人民幣。
在世界經濟近五年來平均增長不到3%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以高於8%的速度持續上升。中國經濟已成為帶動亞洲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如今,世界500強企業已有400餘家到中國投資興業,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采購中心、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據商務部外資司8月的信息,近年來跨國公司在我國設立的研發中心快速增加,總數已超過600家。這些研發中心累計投入研發金額約40億美元。這將為我國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跨國公司在華投資起到積極作用。這表明,跨國公司把中國市場看作是全球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中國的跨國公司目前也已是數以千計。正如國際輿論指出的,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分量進一步增大,成為牽引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
八、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總體向好
世界經濟經過兩年多的低速增長,逐漸從低谷走向復甦,形勢向好。
進入新的世紀初年,由於美國上世紀90年代形成的網路和股市泡沫出了問題,泡沫經濟崩潰,引發了世界三大經濟火車頭美歐日同時減速,世界經濟在2001年、2002年出現低速增長的不景氣局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2000年時,世界經濟增速為4.8%,而到2001年下降到2.4%,2002年為3.0%。世界出現貿易和對外投資雙下降。跨國兼並的勢頭也明顯減弱。
經過近3年的調整,採取降息、減稅、調整結構等一系列措施,到2003年下半年,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出現復甦勢頭。日本經濟也從10年沉睡中醒來,緩慢復甦。亞洲經濟增長強勁,高達7%,是經濟亮點。因此,人們在2003年底稱世界經濟是「開往春天的火車」。
世界經濟的增長目前仍然有許多不確定因素。泡沫經濟的後遺症(結構性問題)要徹底消除還有待時日,發達國家的失業率仍居高不下,美元貶值疲軟,伊拉克戰爭的後遺症增加了反恐斗爭的難度,世界局勢不穩定,石油價格居高不下,這一切都會對未來世界經濟的增長產生變數和不利影響。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世界經濟在2003年的增長率達到3.2%。同時預計全球經濟增長率 2004年可達4.6%,據稱即將調高為4.9%。這個樂觀的估計能否實現,還有待於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世界經濟總的發展前景看好。
③ 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是什麼
伴隨著美國幾家銀行的倒閉和股市的迅速下跌,金融危機儼然已經成為一個熱點。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形勢一片暗淡,再加上歐洲債務危機禍起蕭牆,愈演愈烈,長時間沒有得到好轉和明朗,致使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出口量縮減,企業倒閉,裁員潮,工作難找,工資低等問題困擾著廣大民眾。政府出台多種對策來解決問題,幫助人民群眾和各大企業度過難關。
今年以來,歐債危機從希臘向西班牙等大國蔓延,發達經濟體增長乏力,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回落,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使得我國經濟下行風險加大,特別是4月份以來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呈全面趨弱態勢,就業形勢進一步惡化,出口量存在下降態勢,而物價上漲壓力明顯減緩,國際收支趨向平衡。展望下半年,在「穩增長」預調微調政策效應顯現、房地產市場企穩等因素影響下,我國經濟有望逐步企穩回升,初步預計,上半年及全年GDP分別增長7.6%和8.1%左右,CPI分別上漲3.4%和3%左右。我國應妥善處理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關系,著力落實結構性減稅,加大企業技改投入,增強經濟穩定增長的後勁。
進入2012年,物價高位滑落,企業融資成本增加,工廠開工率不足,出口量減少,庫存量增加,失業率上升。截止目前,鋼鐵價格、水泥價格、煤炭價格、生豬價格有了連續5個月降低。資金鏈的斷裂,房地產開發商迎來一輪又一輪的倒閉潮。央行年內有過三次下調准備金率、降低存貸款利率,以應對增速下滑的中國經濟。6月份物價指數為2.2%,再創新低,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為7.6%,三年來首次跌破8%,中國經濟增速的回穩或將推遲。
值此艱難時刻,關鍵是鼓起勇氣和信心,這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危機是挑戰,也是機遇。
經濟全球化經過調整後,以空前的速度和規模持續深入發展,各國經濟互相之間的依存性不斷上升。全球資本與生產技術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帶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重大而深刻的變化。
當前世界經濟對我國有以下影響:1、世界經濟保持增長,我國外貿市場空間仍較大,但近期出口量又有了下滑。2、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對我加工貿易影響顯著,一般貿易保持高速增長。3、主要經濟體失業率高企加劇了世界經濟摩擦的風險,歐美等國對我發起的貿易摩擦多由失業部門發起。4、油價高企加劇了我國的進口成本,可能導致我國生產企業成本高企。
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依然較強,經濟仍具備實現平穩快速增長的有利條件。但也應看到,經濟運行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因素,財政政策是繼續加大調控力度,還是繼續保持原有的增長率,陷入兩難。並且,一些長期性的矛盾和問題還有待通過深層次的改革和調整來加以解決。
我國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短期難有所改善,外部需求恢復增長需要較長時期。世界各大主要經濟體均出現不同程度增長停滯。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呈現復甦艱難的跡象,目前仍面臨失業率飆升、財政赤字劇增和消費不振等諸多挑戰,經濟刺激計劃也將收縮或陸續退出,經濟全面復甦將是一個曲折而漫長的過程。因此,增長率放緩的中國經濟恢復期或將推遲。
經濟形勢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增大
當前,雖然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減小,西班牙卻因國內銀行危機被迫提出接受外部援助的請求,歐債危機呈現進一步擴散和惡化的趨勢,歐元區大部分國家同時深陷債務與景氣「雙重危機」境地。美國失業率出現反彈,消費者信心下降,經濟復甦動力不足。新興經濟體面臨結構調整壓力,經濟減速超過預期。因此,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我國經濟發展的外圍環境依然嚴峻。
2、消費需求持續低迷
今年以來消費增勢不盡如人意。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名義和實際增速分別為14.5%和10.9%,同比分別下降2.1和0.7個百分點。消費增速減緩主要受到汽車、家用電器和石油及製品等大額商品銷售不景氣的影響。初步測算,1-5月限額以上企業汽車、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石油及製品銷售額分別下拉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約0.48、0.56和1.54個百分點。在經濟減速的同時,消費需求以更快的速度減緩,說明結構調整沒有朝預期方向發展,廣大居民對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新期盼沒有得以滿足,不利於轉變發展方式,擴大消費任重道遠。
3、房地產調控面臨兩難境地
經過兩年多的嚴格調控,我國房價過快上漲的局面得到初步控制,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連續出現負增長,房地產業的泡沫不斷得到擠壓。但是,過去幾次房地產調控越調房價越高的經歷,使我國房地產政策有可能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局,降息傳遞出貨幣政策轉向寬松的政策信號,使得房地產市場預期發生較大改變。盡管有關部門一再強調房地產調控政策取向不變,但居民半信半疑,居民購房意願明顯增強,5月份以來住宅成交量和土地出讓成交量環比明顯上升。當前,房地產調控面臨兩難困境,一方面,為了防止經濟減速過於明顯,需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房地產成交量放大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房地產調控尚未取得根本性成效,一旦房地產成交量連續放大有可能帶動房價和土地成交價回升,似乎再次驗證「塔西倫陷阱」效果,房價反彈將使民眾再次失望,房地產調控有前功盡棄的風險。
4、企業轉型升級困難重重
目前我國工業增速減慢,一方面受到出口減少、國內需求不旺的影響,另一方面在於企業發展缺乏技術創新、缺乏新的增長引擎。發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價值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和風險大的特點,而目前大多數工業企業都面臨「去庫存化」和「去產能化」的雙重壓力,在企業經營困難普遍、實現利潤大幅降低的情況下,產業轉型升級缺乏資金和技術支持,製造業的結構優化和調整依然處於陣痛期。
5、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效率不明顯。
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為7.6%,上半年為7.8%,為三年來首次破8%。6月份物價指數為2.2%,再創新低。年內有過三次降低存貸款利率、下調銀行准備金率,以應對經濟增長放緩。此外:
A。房地產價格的回落,並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抑制房地產價格的途徑和辦法,主要是通過國家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實行的。換句話說,之所以房地產價格會降低,是由於有了央行的收緊市場流動性的手段。房地產房價價格走低,將會使得商品價格、物價水平同樣走低;
B。央行收緊了信貸規模和流動性,就會迫使市場價格降低,降低的市場價格不僅僅是房地產價格,同時還會使得鋼材價格、煤炭價格、水泥價格等品種物資價格同步降低,社會用電量也在降低;
C。央行增加准備金率,收緊銀根就使得市場流動性資金量減少,從而就降低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的活力;上調大型銀行存貸款利率,就使得企業融資成本增加,企業融資成本的增加,就使得企業整個生產成本的增加。這兩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產性企業、商業性流通企業就會不堪重負,難以為繼。前個時候,就有部分房地產企業由於資金鏈斷裂,出現經營者「逃遁」、「跑路」的現象。
並不是房地產價格的降低,就必然會導致中國經濟增速下滑,而是通過國家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在起作用。這是一個原因多種結果的因果關系和連鎖反應。
④ 當今社會的經濟形勢是怎樣的
1、需求不足尤其是消費需求和出口需求不足,影響經濟增長速度;
2、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
3、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貧富差距拉大;
4、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
5、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和社會治安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尤其是醫療、教育和住房成為突出問題,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
6、食品葯品安全問題比較突出;
7、很多幹部群眾缺乏信仰,素質不高,思想道德建設有待加強;
⑤ 現在的經濟環境好嗎
現在都經濟環境一般吧,各行各業都很困難,很多實體店都關門了,公司也是不停的裁員,很多人失去了工作,並且找了很久都沒找到工作。
⑥ 我國目前的經濟環境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增速換擋期」,面臨著不小的下行壓力,但我國經濟正在穩定向上發展。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發展既面臨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要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深化全方位對外開放,妥善應對外部環境變化,促進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在當前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形勢下,客觀上對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迫切性進一步加強。財政收入增速顯著下降,意味著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難度在增加,因此積極財政政策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在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增大的形勢下,如何實現「穩增長」是關鍵性的問題。要把「穩增長、增效益」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重心,加強積極財政政策在擴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適當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在基建投資方面的先導作用和對民間投資的帶動作用。一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先導作用。當前我國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和潛力十分巨大。無論是在過去的經濟高速增長期還是現在的增長速度換擋期,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可以有效地彌補市場失靈,政府投資對於經濟的穩定、可持續增長有著重要作用。以加快重點領域建設和促進重點區域投資為抓手,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加快長江經濟帶建設,加強京津冀協同發展,積極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區域一體化建設,加快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二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對民間投資的帶動作用,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快速增長。一方面,政府通過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形成生產性的公共成本,從而有效地改善投資環境,降低民間投資成本,刺激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公共投資領域往往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和延展性,公共服務產業自身的發展能夠帶動相關生產要素和產業的發展,並提供和創造新的、有利的投資機會,從而增加這些領域的民間投資。綜合來看,我國經濟處於一個從快速降速轉變為緩慢增長的階段,總體仍是上升趨勢,我們應保持足夠的信心,調結構、推改革、擴開放和回綠色、促共享的一些列舉措將使我國繼續走在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道路上。
⑦ 我國國內市場經濟狀況如何發展前景怎樣
首先,我國國內市場經濟狀況挺好的,個人也比較看好我國經濟的發展前景。我們現在面臨這復雜而多變的國際格局,國際關系也是瞬息萬變,新中國成立這幾十年以來,中國的復興之路走得並不容易,好在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際,黨和人民都交上了一份令所有人滿意,也令世界矚目的答卷,這份答卷最令人矚目的還是經濟成績。中國取得的經濟成績以及我國國內市場經濟狀況這是無需多言的,多少人盯著,但凡有一點不好,早就沸沸揚揚了,陰溝里的老鼠使再多卑鄙的手段也沒有用,通過這段時間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表現,我個人是非常看好我們國家的發展前景的。
最後,個人認為在中國生活很幸福,非常安穩,只要勤勞,終究能用雙手為自己掙出一個光明的未來。我個人現在是非常慶幸自己生活在中國這樣一個穩定和諧的國家的,早早的就打上了安全的疫苗,每天安安心心上班,有多餘的時間也可以做做副業,日常生活甚至都不需要戴口罩了,在看看國外的情況,我深刻地理解到大環境是非常重要,在這樣一個和諧的環境中,只要你努力,都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的。
⑧ 我國目前的經濟狀況
今年以來,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國內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增多。我們應正確判斷和把握經濟形勢,看到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優勢,增強戰勝挑戰、克服困難的信心,不斷提高經濟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總體判斷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進入動盪時期。近兩年,隨著歐洲國家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國際經濟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強,無論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市場國家都受到較大影響。特別是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乏力,失業率居高難下,財政狀況窘迫。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以及國內經濟發展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明顯增多,穩定經濟增長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在微觀方面主要表現為:企業經營風險加大,經濟效益下滑。在宏觀方面主要表現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連續9個季度下降,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連續數月在10%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和消費者信心指數均緩慢下降,對外貿易近幾個月進口和出口增速均在低位徘徊,外需萎縮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制約因素。此外,受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影響,各級財政收入增速出現較為明顯的減慢。
面對錯綜復雜的困難局面,黨中央、國務院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再次強調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近1年來,我們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不斷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注意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針對性地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總體來看,宏觀經濟運行呈現緩中趨穩態勢,經濟社會發展態勢良好,經濟增速保持在預期范圍之內。可以預計,隨著已經出台的政策措施逐步落實到位並充分發揮作用,我國經濟增長將進一步趨穩,並為下一輪平穩較快發展奠定基礎。
密切關注並積極應對國際經濟環境動盪
此次我國經濟運行出現波動的直接原因是國際經濟環境動盪。所以,我們必須密切關注國際經濟環境,正確分析外部經濟形勢變化的原因和走勢,及時採取對策。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有以下幾個特點。
發達國家經濟面臨四重困境。美國經濟總量雖然基本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但增長遲緩、復甦乏力;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仍在發酵,歐元區經濟已陷入整體衰退;日本掙扎在維持微弱正增長的邊緣,居高不下的沉重債務使其也有可能陷入危機。概括起來,發達國家經濟普遍面臨四重困境:一是沉重的主權債務負擔,財政赤字不斷攀升,居高難下,雖然在艱難調整,但遠未達到可持續的水平;二是金融系統仍然十分脆弱,超過萬億美元的不良資產需要處理,金融難題叢生;三是失業率高企不下,美國失業率仍然在8%以上的高位,歐洲一些國家失業率甚至接近25%,而目前的高失業率既是重重危機的結果,也是未來爆發更嚴重危機的導火索;四是受各自國家政治經濟因素的制約,以及各國之間利益沖突的影響,發達國家應對危機的政策空間十分有限,難以達成多國協議。這四方面問題形成惡性互動,可能會延長衰退蕭條期,對世界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發展中國家經濟面臨嚴重問題。在2008—2010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相對於發達國家經濟的不景氣,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較為強勁。但目前受發達國家危機日益嚴重的拖累,以及本國經濟刺激政策逐步退出特別是自身結構性問題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暴露的影響,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明顯減速。
世界經濟將出現結構調整。一是實體經濟的調整。表現為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從泡沫部門轉移出來重新配置,以及企業對自身產品和市場的結構調整。二是國際經濟結構的調整。包括各國貿易結構調整、國際金融資本的重新配置、全球產業鏈的重新打造以及國際收支平衡的調整。三是經濟體制機制的調整。主要表現在加強金融監管、創新金融體制,以及對經濟危機的防範和應對等方面。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世界性經濟結構調整,給我們既帶來挑戰,更帶來機遇。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從容應對挑戰,牢牢抓住機遇,努力實現科學發展。
我國具備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優勢
雖然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國內經濟發展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但應看到,我國具備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優勢。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物質基礎更加雄厚。201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7萬多億元,摺合美元約為7.5萬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提高到5400多美元,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出口接近1.9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和第二進口大國;財政收入超過10萬億元,赤字率不足2%,財政實力雄厚;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社會資金比較充裕,金融體系基本穩定。我國經濟結構正在優化調整之中,經濟規模效應不斷增強,防範外部風險和抗擊國際經濟危機的能力大大提高。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極大調動和激發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為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體制空間,特別是近年來出台的鼓勵民間投資的多項政策措施,促進了民營經濟的發展。在國內外市場經濟環境的磨煉下,我國企業的競爭力不斷提高,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走出去」的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上升到新水平,東部地區創新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中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潛力有序釋放。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的增強,為我國在不利的國際環境中實現較高水平和較好質量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我國有巨大的國內市場,擴大內需潛力很大。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特別是農民收入增速和水平都有明顯提高。同時,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為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奠定了基礎。我國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為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夯實了基礎。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沖擊,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更加註重推動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改革,提高投資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同時起到了拉動內需的作用。
積累了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宏觀調控水平不斷提高。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宏觀調控取得了重要而顯著的成績。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的同時,科學運用宏觀調控手段,糾正市場失靈,應對外部沖擊,比較有效地防止了經濟出現大的起落和價格的劇烈波動。在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過程中,我們在對調控方向、力度和時機的把握上,在對調控手段的選擇、調控工具的使用上,都積累了豐富經驗。
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雖然世界經濟復甦緩慢曲折,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明顯抬頭,但和平、發展、合作依然是當今時代的潮流,世界經濟政治格局中仍然存在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的積極因素。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抓住戰略機遇期,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是當前發揮我國優勢的重要內容。
堅持「穩中求進」,努力提高增長質量
經濟波動是市場經濟中的正常現象。世界經濟是在周期波動中運行的,我國經濟也不能例外。當經濟出現下行波動時,我們不僅要努力減輕或避免其負面影響,而且要因勢利導,在提高增長質量上有所作為。當前,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應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順應經濟規律,把握經濟周期,在宏觀和微觀經濟層面上採取措施、力求成效。
把提高經濟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市場經濟通過周期性波動這一自我完善功能對經濟進行調節,以達到經濟活動的均衡。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經濟周期的下行波動往往是在對社會生產造成破壞的基礎上實現均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我們不僅要通過宏觀調控最大程度減輕下行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且應該使經濟經過下行波動之後,在更高水平、更高層次上實現新的均衡。要實現這樣的目標,無論在宏觀層面還是在微觀層面都要把提高經濟效益和質量放在首要位置,而不能簡單地追求數量。在當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的形勢下,尤其應堅持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約束條件下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效益最大化的原則。只有堅持這一原則,才能在下行波動中取得積極成果,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宏觀注重審慎求穩。針對國際金融危機以後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框架,充分體現了「穩中求進」的指導思想。在宏觀層面,「穩中求進」首先是要審時度勢,注重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保持經濟增長的穩定,保持物價總水平的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的穩定。在穩定的基礎上,爭取取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進展、改革開放的新突破和改善民生的新成效。從長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看,保持適度較高的儲蓄率和投資率是必要的。在當前形勢下,特別要重視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重要作用。做好這一工作,一應把握投資方向,制止對製造業的盲目投資,避免造成新的產能過剩;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應投資於關乎國民經濟大局的基礎設施項目,制止好大喜功的形象工程。二應重視投資對就業的帶動作用,不僅要通過投資增加更多就業崗位,還要通過政府的社會投資,擴大勞動者接受培訓和提高勞動技能的機會,保障勞動者權益。三應拓寬投資資金來源渠道,避免由於過度依靠金融擴張而產生較大的通貨膨脹壓力。
微觀努力創新求進。微觀經濟是宏觀經濟的基礎,微觀活力決定著宏觀經濟的總體狀態。微觀活力表現為舊的落後成分的淘汰和新的先進成分的成長。企業是否具有發展的活力,從根本上取決於其是否具有創新能力。與經濟上行時期相比,經濟下行波動時期企業通過創新求生存、求發展的壓力更大、動力更強。在當前形勢下,應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和推動微觀主體的資產重組、設備更新、優勝劣汰,促進企業創新成長、行業發展壯大,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雙贏。
⑨ 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
今年,中國經濟總體上呈現了穩中向好、穩中加固的態勢。但第三季度經濟增速放緩、疫情散發、汛情影響、大宗商品價格高企、企業經營困難加大、生產需求制約增多,經濟社會預期需要增強支撐。中國經濟面臨較為復雜的階段性、結構性和周期性問題,風險挑戰依然較大。
拓展資料:如何分析中國經濟
1、觀察分析中國經濟,應當以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准確識變,才能在短期波動和長遠的格局中認清大勢;科學應變,才能在壓力挑戰中發掘深層動力;主動求變,才能在亮點韌性中提振信心。可以說,中國經濟持續恢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有能力有條件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任務。 一方面,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四大宏觀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經濟「基礎大盤」依然穩固;另一方面我們堅信,中國經濟有辦法、有條件延續恢復性增長態勢,保持戰略定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強大韌性支撐和激發經濟內生動力。 從建言資政的角度,我提幾點建議。
2、針對經濟運行新情況加強跨周期調節,持續推進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政策落地生根。目前,一些房地產企業過度擴張陷入困境,一些地方政府隱形債務負擔過重而難以為繼,一些地方採用拉閘限電、運動式減碳等等。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在處理短期與長期、目標與手段、發展與安全的關系中有效化解。比如通過嚴格執法、完善規則,部分領域社會反映強烈的壟斷和競爭失序行為得到糾正,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初見成效;從10方面31項重點任務明確「雙碳」路線圖、施工圖,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後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採取依法對煤炭價格實施干預等必要措施,促進煤炭市場回歸理性,收到了一定成效。
⑩ 中國的發展為世界帶來更多機遇,我國目前的經濟狀況如何
眾所周知,我國的經濟發展成就在世界都非常矚目,就經濟的發展來看,中國的發展在世界上都是靠前的地位,那麼就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而言,在中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也深刻地影響了世界的經濟發展,並且帶來了更多的機遇,那麼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究竟如何呢?下面就讓小編來介紹一下吧。
相信中國的經濟形勢在正確的經濟戰略指導下仍然能夠邁向比較良好的發展態勢,世界經濟的發展也影響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的發展同樣也離不開世界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