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ISLM曲線的經濟含義
### ISLM 模型
#### 引言
**I**nvestment—**S**aving / **L**iquidity preference—**M**oney supply model
短期性質:短期之內物價不變
1936年古典貨幣市場開始崩潰:現代貨幣市場沒有成型-凱恩斯模型沒有考慮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
該模型由John Hicks於1937 年開發,後來由Alvin Hansen [5]擴展,作為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理論的數學表示。
#### 產品市場的均衡 IS曲線
##### IS市場的前提條件
##### IS曲線的含義和推導
###### IS曲線的推導:兩種推導的方式
```
IS曲線的數理推導:
```
[^1]: e是自發性投資;Y是總產出水平;d是投資對於利率的敏感程度
$$
I = S \ \\
I = e -dr\\
S = -\alpha +(1-\beta (1-t))Y\\
\Rightarrow\\
r = A - BY \ \ (A=\frac{\alpha + e }{d} ; \ B = \frac{1-\beta (1-t) }{d} )
$$
###### Is曲線的幾何推導
###### IS曲線的經濟學含義
1. IS曲線是一條描述產品市場達到宏觀均衡即I = S時,總產出與利率之間關系的曲線。
2. 在產品市場上,總產出與利率之間存在著反向變化的關系,即利率提高時總產出水平趨於減少,利率降低時總產出水平趨於增加。
3. 處於IS曲線上的任何點位都表示I = S,即產品市場實現了宏觀均衡。反之,偏離IS曲線的任何點位都表示I ≠ S,即產品市場沒有實現宏觀均衡。**如果某一點位處於IS曲線的右邊,表示I < S,即現行的利率水平過高,從而導致投資規模小於儲蓄規模。如果某一點位處於IS曲線的左邊,表示I > S,即現行的利率水平過低,從而導致投資規模大於儲蓄規模。**
##### IS曲線的旋轉和平移
- d越大,斜率越小:
d是投資對於利率的敏感程度——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可以使利率調整幅度變小,防止過激的經濟政策)
[^2]: 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曲線斜率極大(計劃經濟的結果)
[^3]: 美國加息:0.25%;(防止調整幅度過大)而我國在初期的時候調整為1%
- $\beta$ 越大,斜率越小***
- 自發性投資的變化:整條曲線發生平移
[^4]: 政府相對對於利率變化並不敏感
- 擴張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財政政策的影響
- 擴張向外,緊縮向內(什麼是擴張什麼是緊縮)
***流動性陷阱
#### 貨幣市場的均衡 LM曲線
##### 曲線的含義和推導
###### LM曲線的推導:兩種推導的方式
```
LM曲線的數理推導:
```
[^1]: 名義貨幣供應量和實際貨幣供應量:用P代表價格總水平,則實際貨幣供應量m與名義貨幣供應量M為m = M/P或M = Pm ;凱恩斯——讓P = 1 :不考慮物價因素(在二戰之後由於布雷省森林體系,物價較為穩定)+(西方國家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的時間是70-90年代)-滯漲
[^2]: 由於 P = 1,LM模型無法解釋通貨膨脹
[^3]: kY 交易使用的貨幣量,-hrL投機貨幣量
$$
L = M \\
L = kY – hr \\
\Rightarrow \\
r = \frac{-m}{h} +\frac{k}{h} Y
$$
###### Is曲線的幾何推導:
###### IM曲線的經濟學含義
1. LM曲線是一條描述貨幣市場達到宏觀均衡即L = M時,總產出與利率之間關系的曲線。
2. 在貨幣市場上,總產出與利率之間存在著正向變化的關系,即利率提高時總產出水平趨於增加,利率降低時總產出水平趨於減少。
[^4]: -hr變大,貨幣量不變——擠占實體經濟:企業投入資金量買股票,之後售出,(大量資金在-hr中)
3. 處於LM曲線上的任何點位都表示L = M,即貨幣市場實現了宏觀均衡。反之,偏離LM曲線的任何點位都表示L ≠ M,即貨幣市場沒有實現宏觀均衡。如果某一點位處於LM 曲線的右邊,表示L > M,即現行的利率水平過低,從而導致貨幣需求大於貨幣供應。如果某一點位處於LM曲線的左邊,表示 L < M,即現行的利率水平過高,從而導致貨幣需求小於貨幣供應。
##### LM曲線的旋轉和平移
- h的變化;
[^5]: 改革開放初期:投機性貨幣需求 L2 = -hr;h極小,故LM傾向於垂直:之後1. 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開放;2. 發行國債;舉措都提高了h;
[^6]: 當今中國利率調整主要為0.25%
- 分區:
水平的「凱恩斯區域」代表「流動性陷阱」;(衰退)
垂直的「古典區域」代表完全沒有貨幣投機需求的狀況;(過熱)
正斜率的「中間區域」代表經濟的正常情況
- m發生變化的時候發生平移(貨幣供應量的變化)
- **降低准備金率**
- **r減少貨幣增加**
- **H基礎貨幣供應量增加**
- 擴張向外,緊縮向內
[^7]: 貨幣政策的三大武器
非平衡的自我調節:
- 均衡點的自我調整——對於凱恩斯主義的批判
非平衡的狀態的政府調控
我們國家對於當前中國政府的判斷:擴張財政政策(力度更大),擴張的貨幣政策
開放經濟:國際環境中的經濟政策
- 貨幣政策被無風險套利:歐元區緊縮,貨幣政策利率下降——歐元和美元存在利差——被國際無風險套利機構利用——操作方式:和歐洲銀行談判-借錢買美元-存款到美國銀行-存在利差(規避風險:匯率提前確定:遠期交易)
- —大量買進美元:美元堅挺,歐元疲軟—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價格變化傳導到國內—在經濟衰退的時候油價下跌:工業原材料下降:商品價格下跌:消費預期降低:購買傾向下降—消費下降—投資下降—經濟通縮
- 政策復雜程度極高
當下的中國的准備金率和利率的調整:1. 美國在加息 2. 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如歐元和日元
『貳』 經濟學IS曲線和LM曲線的問題
is曲線的意思是什麼,is線是投資-儲蓄曲線,i代表投資,s代表儲蓄,is線表示的意義是指在產品市場達到均衡時,利率與國民收入之間關系的曲線。is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表示在產品市場,利率與國民收入的反方向作用。在is線上,投資i(i)=儲蓄s(y),在is線的左側,i>s,這是因為現行的利率水平過低而沒有達到均衡狀態,由於利率水平低,人們的投資需求大於儲蓄,所以產品市場上的產品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相反,在is線的右側,i<s,這是由於現行利率水平高於均衡時的利率水平,導致人們的儲蓄需求大於投資,產品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量少,產品市場上表現出來的就是生產出來的產品供給過剩,也就是供過於求
滿意請採納。
『叄』 經濟學中dd曲線與DD曲線 分別指什麼什麼時候相交
dd曲線與DD曲線分別是壟斷競爭廠商的主觀需求曲線(dd)和客觀需求曲線(DD)。
壟斷競爭廠商短期均衡和長期均衡時,dd曲線與DD曲線是相交的,因為如果dd曲線與DD曲線不相交則沒有達到均衡狀態。
是曲線!
有些特例是直線,而有些書上為了簡化,就把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畫成直線。
沒有這個說法,只有溢價率,而且也不是經濟的,是指商品的交易價格大於實際價值的比率
市場供給曲線是企業供給曲線的加總。一般來說,只有完全競爭市場中才有市場供給曲線,而在有壟斷勢力的市場中,如壟斷競爭市場中,不存在市場供給曲線,只有企業供給曲線。
經濟學里,曲線的水平相加垂直相加分別指什麼?
那要看你是什麼圖了。
水平相加就是相同量的積累,比如消費量的積累可以得到年消費量。這個是相對於時間的積累。
垂直相加是量的疊加。比如某公司某年各個不同部門的收入就是公司的年總收入。這個是同時期的不同部分的量加和。
短期影響AVC,長期兩個都影響
spreading effect,擴散效應是指所有位於經濟擴張中心的周圍地區,都會隨著與擴張中心地區的基礎設施的改善等情況,從中心地區獲得資本、人才等,並被 *** 促進本地區的發展,逐步趕上中心地區
固定成本包括維修廠房費用,電費啊等等,短期肯定是不變的。但是如果是長期,擴充套件效應肯定會帶來地區經濟發展,那麼很多固定成本都有可能下降。
短期內可變成本會受擴充套件效應影響,比如中心地區的基礎設施的改善導致原材料供應商的物流成本降低,表現在廠商就是原材料的采購成本降低,AVC下移
它是在給定的假設條件下,最大可能的產量組合的軌跡,它一般凹向原點,隱含著機會成本遞增法則成立。它是指隨著黃油(x)的產量增加,每增加一個單位的黃油產量所需放棄的槍炮(y)產量呈遞增的趨勢,或者說,黃油的機會成本隨其產量的增加而遞增。
為什麼成本遞增法則能夠成立呢?關鍵在於,在多數情況下,經濟資源並非完全適應於其他可供選擇的用途,即資產專用性。當然,如果資源能完全適應於生產黃油和槍炮,或者說,資源具備完全替代性,那麼,機會成本便為某一常數。生產可能性曲線就為一條斜率為負的直線了。
在產品市場上,國民收入決定於消費C、投資I、 *** 支出G和凈出口X-M加合起來的總支出或者說總需求水平,而總需求尤其是投資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響,利率則由貨幣市場供求情況決定,就是說,貨幣市場要影響產品市場;
另一方面,產品市場上所決定的國民收入又會影響貨幣需求,從而影響利率,這又是產品市場對貨幣市場的影響.
IS模型是描述產品市場均衡的模型,根據封閉經濟中的等式:
Y(國民收入)=C(消費)+I(投資)+G( *** 購買,經常被視為恆值)
其中C=C(Y),消費水平隨收入正向變化;I=I(r),r為利率,則可獲得收入Y與利率r在產品市場均衡時的影象,斜率為負,斜率大小受投資與利率敏感度及投資乘數影響,曲線位置受自主性支出決定.
LM曲線是描述貨幣市場均衡的模型,根據等式:
M/P=L1(Y)+L2(r)
其中,M為名義貨幣量,P為物價水平,M/P為實際貨幣量,Y為總產出,r為利率,L是貨幣需求。通常將M/P視為由中央銀行確定的定值,利率和貨幣量呈反向關系,而收入和貨幣量呈正向關系,從而得出一條收入Y與利率r,斜率為正的直線,斜率大小由實際貨幣量對利率和收入分別的敏感度決定,而位置由實際貨幣量決定。
將IS-LM移至同一圖上,二者交點便反應了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時的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對於分析巨集觀經濟問題很有意義。
概念:
產量曲線Q=f(L,K) 對應的有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成本曲線C=f(Q) 對應的有邊際成本先減後增規律,規模報酬等概念
供給曲線Q=f(P) 是產品價格和產量的關系
聯絡和區別
產量曲線的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決定了成本曲線的形狀是斜率先減後增。
完全競爭廠商的供給曲線是邊際成本曲線大於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那一節,非完全競爭市場上沒有此規律。
在壟斷競爭市場上,廠商可以調整全部的生產要素,原有廠商可以退出,新廠商入。廠商短期內獲得超額利潤,在長期中,由於新廠商的加入或原有廠商生產規模的擴大,使得價格下降,需求曲線和平均成本曲線移動相切,超額利潤消失。如果短期內出現虧損,在長期中,一些廠商退出或縮小生產規模,需求曲線和平均成本線移動並相切,虧損消失。
總之,通過廠商間的競爭,使廠商長期內在保證獲得正常利潤(價格=平均成本即需求曲線與平均成本曲線相切)的情況下實現均衡生產
『肆』 曲線圖中趨勢線各代表什麼意思
曲線圖中趨勢線主要是調節曲線的平滑度,高度,彎曲度等等。「指數」「線性」「對數」「多項式」「冪」這些是數學函數,有各自的圖像的。
指數:1.表示一個數自乘若干次的數字,記在數的右上角,如32,43,6n中的2,3,n。
2.某一經濟現象在某時期內的數值和同一現象在另一個作為比較標準的時期內的數值的比數。指數表明經濟現象變動的程度,如生產指數、物價指數、股票指數、勞動生產率指數。此外,說明地區差異或計劃完成情況的比數也叫指數。
線性:在規定工作范圍內,器件、網路或傳輸媒介符合疊加原理的工作屬性。線性(linear),指量與量之間按比例、成直線的關系,在數學上可以理解為一階導數為常數的函數;非線性(non-linear)則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線的關系,一階導數不為常數。
對數:一般地說,如果a是一個不等於1的正數,an=b時,n叫做以a為底b的對數,記作logab=n。如52=25中,2就叫做以5為底25的對數,記作log525=2。以10和e為底的對數分別叫做常用對數和自然對數,符號分別為「lg」和「ln」。利用對數可以把乘方、開方轉化為乘除;乘除轉化為加減,從而簡化運算。
多項式;在數學中,由若干個單項式相加組成的代數式。
冪:n個a相乘,當寫成an的形式時,叫做a的n次冪,也叫做a的n次乘方,簡稱a的n次方,a叫做底數,n叫做指數。如四個5相乘,寫成54,叫做5的四次冪,5是底數,4是指數。
趨勢線是技術分析家們用來繪制的某一證券(股票)或商品期貨過去價格走勢的線。目的是用來預測未來的價格變化。這條直線是通過聯結某一特定時期內證券或商品期貨上升或下跌的最高或最低價格點而成。最終直線的角度將指明該證券或商品期貨是處於上升的趨勢還是處於下跌的趨勢。如果價格上升到了向下傾斜的趨勢線之上,或下降到了向上傾斜的趨勢線之下,技術分析家們一般認為,一個新的價格走向可能出現。一般認為,趨勢線分析是技術分析的一種方法,但是,趨勢線分析必須與其他的技術分析結合起來,效果才有可能更好。
『伍』 菲利普斯曲線是什麼
表明失業與通貨膨脹存在一種交替關系的曲線,通貨膨脹率高時,失業率低;通貨膨脹率低時,失業率高。菲利普斯曲線是用來表示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交替關系的曲線,由英國經濟學家W·菲利普斯於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國失業和貨幣工資變動率之間的關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後,經濟學家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理論解釋,尤其是薩繆爾森和索洛將原來表示失業率與貨幣工資率之間交替關系的菲利普斯曲線發展成為用來表示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交替關系的曲線。
1958年,菲利普斯根據英國1867-1957年間失業率和貨幣工資變動率的經驗統計資料,提出了一條用以表示失業率和貨幣工資變動率之間交替關系的曲線。這條曲線表明:當失業率較低時,貨幣工資增長率較高;反之,當失業率較高時,貨幣工資增長率較低,甚至是負數。根據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理論,貨幣工資可以表示通貨膨脹率。因此,這條曲線就可以表示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的交替關系。即失業率高表明經濟處於蕭條階段,這時工資與物價水都較低,從而通貨膨脹率也就低;反之失業率低,表明經濟處於繁榮階段,這時工資與物價水平都較高,從而通貨膨脹率也就高。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之間存在著反方向變動的關系。
圖中,橫軸U代表失業率,縱軸G代表通貨膨脹率,向右下方傾斜的PC即為菲利普斯曲線。這條曲線表明,當失業率高(d)時通貨膨脹率就低(b),當失業率低(c)時通貨膨脹率就高(a)。
最初是說明失業率和貨幣工資變動率之間交替關系的一條曲線。它是由英國經濟學家菲利普斯根據1861—1957年英國的失業率和貨幣工資變動率的經驗統計資料提出來的,故稱之為菲利普斯曲線。因為西方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工資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貨膨脹的原因,即貨幣工資率的增加超過勞動生產率的增加,引起物價上漲,從而導致通貨膨脹。所以,菲利普斯曲線又成為當代經濟學家用以表示失業率和通貨膨脹之間此消彼長、相互交替關系的曲線。
[編輯本段]菲利普斯曲線三種表達方式
表明三對經濟變數的關系。
第一種菲利普斯曲線表明的是失業率與貨幣工資變化率之間的關系,可稱之為「失業-工資」菲利普斯曲線。這是由當時在英國從事研究的紐西蘭經濟學家菲利普斯本人於1958年最早提出的。其表現形式是:在以失業率為橫軸、貨幣工資變化率為縱軸的坐標圖上,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傾斜的、具有負斜率的一條曲線。它表明:失業率與貨幣工資變化率二者呈反向的對應變動關系,即負相關關系。當失業率上升時,貨幣工資變化率則下降;當失業率下降時,貨幣工資變化率則上升。在一輪短期的、典型的經濟周期波動中,在經濟波動的上升期,失業率下降,貨幣工資變化率上升;在經濟波動的回落期,失業率上升,貨幣工資變化率下降。於是,這條曲線表現為一條先由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動,然後再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動的曲線環.
這條曲線環呈現為略向左上方傾斜、位勢較低、且較為扁平的形狀。「向左上方傾斜」,說明失業率與貨幣工資變化率為反向變動關系;「位勢較低」,說明貨幣工資變化率處於較低水平;「略」向左上方傾斜和「較為扁平」,說明貨幣工資變化率的變動幅度不大。
第二種菲利普斯曲線表明的是失業率與物價上漲率之間的關系,可稱之為「失業-物價」菲利普斯曲線。這是由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和索洛於1960年提出的。薩繆爾森和索洛以物價上漲率代替了原菲利普斯曲線中的貨幣工資變化率。這一代替是通過一個假定實現的。這個假定是:產品價格的形成遵循「平均勞動成本固定加值法」,即每單位產品的價格是由平均勞動成本加上一個固定比例的其他成本和利潤形成的。這就是說,物價的變動只與貨幣工資的變動有關。這種菲利普斯曲線的表現形式與上述第一種菲利普斯曲線相同,只不過縱軸改為物價上漲率。這條曲線表明:失業率與物價上漲率二者亦呈反向的對應變動關系。在一輪短期的、典型的經濟周期波動中,在經濟波動的上升期,失業率下降,物價上漲率上升;在經濟波動的回落期,失業率上升,物價上漲率下降。因此,這條曲線同樣表現為圖1中的曲線環。
第三種菲利普斯曲線表明的是經濟增長率與物價上漲率之間的關系,可稱之為「產出-物價」菲利普斯曲線。這是後來許多經濟學家所慣常使用的。這種菲利普斯曲線以經濟增長率代替了第二種菲利普斯曲線中的失業率。這一代替是通過「奧肯定律」實現的。美國經濟學家奧肯於1962年提出,失業率與經濟增長率具有反向的對應變動關系。這樣,經濟增長率與物價上漲率之間便呈現出同向的對應變動關系。在這一關系的研究中,經常不是直接採用經濟增長率指標,而是採用「現實經濟增長率對潛在經濟增長率的偏離」,或是採用「現實產出水平對潛在產出水平的偏離」。這一「偏離」,表明一定時期內社會總供求的缺口和物價上漲的壓力。現實經濟增長率表明一定時期內由社會總需求所決定的產出增長情況,而潛在經濟增長率則表明一定時期內、在一定技術水平下,社會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所能提供的總供給的狀況。潛在經濟增長率可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正常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即在各種資源正常地充分利用時所能實現的經濟增長率;另一種是指最大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即在各種資源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時所能實現的經濟增長率。我們這里採用的是第一種含義。這種菲利普斯曲線的表現形式是:在以現實經濟增長率對潛在經濟增長率的偏離為橫軸、物價上漲率為縱軸的坐標圖上,從左下方向右上方傾斜的、具有正斜率的一條曲線。這條曲線的走向與第一、二種菲利普斯曲線正好相反。這條曲線表明:現實經濟增長率對潛在經濟增長率的偏離與物價上漲率二者呈同向的對應變動關系,即正相關關系。當現實經濟增長率對潛在經濟增長率的偏離上升時,物價上漲率亦上升;當現實經濟增長率對潛在經濟增長率的偏離下降時,物價上漲率亦下降。在一輪短期的、典型的經濟周期波動中,在經濟波動的上升期,隨著需求的擴張,現實經濟增長率對潛在經濟增長率的偏離上升,物價上漲率隨之上升;在經濟波動的回落期,隨著需求的收縮,現實經濟增長率對潛在經濟增長率的偏離下降,物價上漲率隨之下降。這樣,這條曲線表現為一條先由左下方向右上方移動,然後再由右上方向左下方移動的曲線環。這條曲線環呈現為略向右上方傾斜、位勢較低、且較為扁平的形狀。「向右上方傾斜」,說明現實經濟增長率對潛在經濟增長率的偏離與物價上漲率為同向變動關系;「位勢較低」,說明物價上漲率處於較低水平;「略」向右上方傾斜和「較為扁平」,說明物價上漲率的變動幅度不大。
以上三種形狀的菲利普斯曲線,反映了美國、英國等西方一些國家在五、六十年代的情況。它們分別表明了失業率與貨幣工資變化率之間的反向對應關系、失業率與物價上漲率之間的反向對應關系、經濟增長率與物價上漲率之間的同向對應關系。我們將這三種形狀的菲利普斯曲線稱為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線,將它們分別表明的兩個反向和一個同向的對應變動關系稱為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線關系。
『陸』 在經濟學中 需求曲線用 D 表示 供給曲線用 S 表示 來歷是什麼
在經濟學中需求曲線用 D 表示 供給曲線用 S 表示 來歷是需求和供給的英語單詞。需求——Demand,供給——Supply。
需求曲線表示在每一價格下所需求的商品數量。需求曲線是顯示價格與需求量關系的曲線,是指其他條件相同時,在每一價格水平上買主願意購買的商品量的表或曲線。需求曲線可以以任何形狀出現,符合需求定理的需求曲線只可以是向右下傾斜的。
供給曲線是以幾何圖形表示商品的價格和供給量之間的函數關系,供給曲線是根據供給表中的商品的價格—供給量組合在平面坐標圖上所繪制的一條曲線。一般而言,供給量與價格會呈正相關。影響供給的因素包含:該商品的自身價格、生產的成本、生產的技術水平、相關商品的價格和生產者對未來的預期。
『柒』 資源環境經濟學中用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分析如何節約用水
誰首先要看用水在消耗以及浪費的損耗,所以節約用水的話,就是盡量控制水的浪費
『捌』 菲利普斯曲線是否適合分析解決我國經濟金融發展中的問題
不適合。
菲利普斯曲線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假設,就是貨幣工資的增長趨勢率等於平均勞動生產率增長的趨勢增長率。這個假設在菲利普斯曲線發明的那個年代,還是比較可靠的。不過,在最近十幾年看來,平均勞動生產率增長的趨勢增長率很高,和工資的增長趨勢率不成正比。因此,至少在現在看來,菲利普斯曲線不適合現代經濟
1、通貨膨脹率高時,失業率低,通貨膨脹率低時,失業率高。是因為通貨膨脹率高,商品價格上漲,生產者為了獲得更多利潤,就會擴大生產規模,從而就需要更多勞動力,失業率就下降了。
2、菲利普斯曲線表示通脹率與失業率成反比,而通脹率與價格成正比,因此,價格與失業率成反比;就業率與產出成正比,也就是失業率與產出成反比。菲利普斯曲線根據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的理論,貨幣工資增長率決定了價格增長率。
3、失業率高表明經濟處於蕭條階段,這是工資和物價水平都比較低,從而通貨膨脹率也低;失業率低表明經濟處於繁榮階段,這時工資與物價水平都比較高,從而通貨膨脹率也就高。
長期菲利普斯曲線,表明預期的通貨膨脹率等於實際發生的通貨膨脹率時的菲利普斯曲線。在長期中,當預期的通貨膨脹率等於實際發生的通貨膨脹率時,實際的失業率便等於自然失業率。即在長期中,無論通貨膨脹率如何變動,實際失業率總是固定於自然失業率的水平上。長期菲利普斯曲線是一條位於自然失業率這一點上的垂直線,表明在長期中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並不存在替代關系
菲利普斯曲線是經濟學上的一個著名的理論,簡明易懂。簡單地說就是,失業率和通貨膨脹存在一種交替關系,呈反方向變動,或者叫負相關;當通貨膨脹比較高的時候,失業率就比較低;而當失業率比較高的時候,通貨膨脹率卻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