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如何解讀經濟數據

如何解讀經濟數據

發布時間:2022-02-27 05:11:14

1. 經濟數據如何解讀

環比是本月數據與上月數據之比,同比是本月數據與去年同月數據之比。

2. 如何理解宏觀經濟指標

宏觀經濟指標是體現經濟情況的一種方式,主要指標包括國民生產總值、通貨膨脹與緊縮、投資指標、消費、金融、財政指標等。宏觀經濟指標對於宏觀經濟調控起著重要的分析和參考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於2015年10月15日(周四)上午9:30,在發改委中配樓三層大會議室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宏觀經濟運行數據並回應熱點問題,發改委相關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

3. 如何分析經濟數據

中經網,但是好像要錢,可以從學校圖書館進去,是免費的

4. 投資技巧——如何解讀經濟數據

各種基本面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經濟因素,各國的經濟面是該國貨幣匯率波動最強大的原動力。而經濟基本面的好壞主要是通過各項經濟數據來體現的,因此,了解一些經濟數據的知識,並掌握判斷數據好壞的方法,是研究基本面的第一步。
方法/步驟
經濟數據通常對外匯市場具有短期的沖擊力,一些重要的數據甚至會成為當天匯市的重磅炸彈,將走勢攪的天翻地覆。不過,即使再重要的數據,對市場的影響通常都是短線行為,會為匯率波動起到剎車或助推的作用,而不會從根本上改變趨勢的方向。但是,這些數據的匯總,通常能夠反映出一國經濟基本面的好壞,當這種好壞出現變化的跡象時,就要小心了,市場往往會對此做出明白無誤的反映。
在解讀時,重要的不是數據的絕對值,而是數據的相對變化幅度,這通常要涉及到預期值、前值和實際值的問題。西方國家的經濟不但體系健全,而且官方和民間都會有大量的專業機構從事預測工作,在數據公布前,他們會發布對此項數據的預期值,當預期值好於前值時,常常會吸引投機者據此短線買進某種貨幣,而當預期值壞於前值時,短期的悲觀氣氛亦可能籠罩市場。
當實際值公布時,市場往往處於比較敏感的時刻,這時交易會非常頻繁,匯價的波動也可能非常劇烈。如果實際值好於前值和預期值,那麼通常代表利好,反之則代表利空,如果與前值和預期值相差不大,往往只會引起一般的振盪,實際值與前值和預期值的差距越大,那麼利好或利空的能量便越大,市場的波動便會越激烈。比如,美國的非農就業數據前值為增長25萬人,預期此次增長20萬人,而實際公布值只有13萬人的話,歐元或英鎊可以在1分鍾內狂飈超過100-200點,一個晚上的漲幅可達300點甚至更多。
在各國的經濟數據中,以美國的經濟數據最為重要,各個非美貨幣都會對美國的數據做出明顯的反應,而歐元區數據對市場的刺激作用就要小很多,很難看到市場會對歐元區的數據做出激烈的反應,而日元是對數據最不敏感的幣種,即使是對本國數據也一樣,常常出現其他貨幣因數據刺激出現狂飈而日元無動於衷的局面。各國貨幣特性。

5. 怎樣解讀這些經濟數據

各種基本面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經濟因素,各國的經濟面是該國貨幣匯率波動最強大的原動力。而經濟基本面的好壞主要是通過各項經濟數據來體現的,因此,了解一些經濟數據的知識,並掌握判斷數據好壞的方法,是研究基本面的第一步。

分析:解讀:
各國貨幣特性
美元:
美元是全球硬通貨,各國央行主要貨幣儲備,美國政治經濟地位決定美元地位,同時,美國也通過操縱美元匯率為其自身利益服務,有時不惜以犧牲他國利益為代價。美國的一言一行對匯市的影響重大,因此,從美國自身利益角度去衡量美國對美元匯率的態度對把握匯率走勢就非常重要。
舉例來說,遠的是1985年"廣場協議",當時美國面臨過高美元匯率導致的創歷史記錄的巨額貿易赤字,而日本投資者持有大量的美元資產。於是美國施壓,於1985年9月,同日,德,法,英達成五國聯合干預市場的協議,各國拋售美元,使美元有序下跌,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最終美元持續大幅貶值,美元對日元在此後不到三年時間,貶值50%。持有美元資產的日本投資者損失慘重,日元匯率的大幅上漲也最終促使日本經濟陷入長達十餘年的衰退,日本對美國世界經濟霸主之地位的挑戰也輸的一敗塗地。
近的就是2004年10月後美元一度大幅下跌,歐元創了歷史新高1.3670。其間歐洲方面一再呼籲美國干預匯率,以避免歐元匯率過高導致歐元區經濟增長受挫。但美國方面只是口頭申明堅持強勢美元政策,但不願聯合入市干預,因為美元貶值對美國緩解貿易赤字有利。結果市場更添做空美元信心,年底前美元一路大跌不回頭。
從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出,通過了解美國的形勢判斷匯率走勢的真正方向,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何等重要。美國國內的各個市場密切相關,並且金融資本市場發達,同全球各地市場聯系緊密。以逐利為目的資金隨時能在匯市,股市,債市間流動,也能隨時從國內流向國外,這種資金的流動對匯市影響的重大影響不言而喻。比如,美國國債的收益率的漲跌,對美元匯率就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匯市關注點在美國利率前景時。因國債對利率的變化敏感,投資者對利率前景預期的變化,敏銳地反應在債市。如果國債收益率上漲,將吸引資金流入,而資金的流入,將支撐匯率的上漲,反之亦然。因此,投資者可以從國債收益率的漲跌來判斷市場對利率前景的預期,以決策匯市投資。
歐元:
歐元佔美元指數的權重為57.6%,比重最大,因此,歐元基本上可以看做美元的對手貨幣,投資者可參照歐元來判斷美圓強弱。歐元的比重也體現在其貨幣特性和走勢上,因為比重和交易量大,歐元是主要非美幣種里最為穩健的貨幣,如同股票市場里的大盤股,常常帶動歐系貨幣和其他非美貨幣的走勢,起著領頭羊的作用。因此,新手入市,選擇歐元做為主要操作幣種,頗為有利。
同時,因為歐元面市僅數年,歷史走勢頗為符合技術分析,且走勢平穩,交易量大,不易被操縱,人為因素較少,因此,僅從技術分析角度而言,對其較長趨勢的把握更具有效性。除一些特殊市場狀況和交易時段(如04年底,歐元在聖誕和元旦的節假日交易清淡的氣氛里,對歷史新高做出突破,後續行情表明此為假突破,為部分市場主力出貨之狡猾手段),一般而言,對重要點位和趨勢線以及形態的突破,可靠性都是相對較強的。
一國政府和央行對貨幣都會進行符合其利益和意圖的干預,區別在於各自的能力不同。上面提到美國方面,因其國家實力和影響力,以及政治結構帶來政府對貨幣的干預能力頗強,可以說,基本上,美元的長期走勢可以按照美國的意圖,而歐元區的政治結構相對分散,利益分歧較多,意見分歧相應也多。因此,歐盟方面影響歐元匯率的能力也大打折扣,根本不能與美國方面同日而語。當歐美方面因利益分歧在匯率上出現博弈時,美國方面占上風是毋庸質疑的。正如前面所說,04年歐元上漲過程中,歐盟方面的口頭干預只能對歐元短線的走勢產生影響,沒有實際入市干預,也是因為歐洲方面明了,如無美國方面的配合,效果也是不如人意的。
日元
因為日本國內市場狹小,為出口導向型經濟,特別是近十餘年經濟衰退,出口成為國內經濟增長的救生稻草,因此,經常性地干預匯市,使日圓匯率不至於過強,保持出口產品競爭力成為日本習慣的外匯政策。日本央行是世界上最經常干預匯率的央行,而且日本外匯儲備世界名列前茅,干預匯市的能力較強,因此,對於匯市投資者來說,對日本央行的關注當然是必須的。日本方面干預匯市的手段主要是口頭干預和直接入市。因此,日本央行和財政部官員經常性的言論對日圓短線波動影響頗大,是短線投資者需要重點關注的,也是短線操作日圓的難點所在。,也正因為日本經濟與世界經濟緊密聯系,特別是與主要貿易夥伴,如美國,中國,東南亞地區密切相關。因此日圓匯率也較易受外界因素影響。例如,中國經濟的增長對日本經濟的復甦日益重要,因而中國方面經濟增長放緩的消息對日圓匯率的負面影響也愈來愈大。
日本雖是經濟大國,但卻是政治傀儡,可以說是美國的小伙計,唯美國馬首是瞻。因此,從匯率政策上來說,基本上需要符合美國方面的意願和利益。如1985年的"廣場協議"正是政治上軟弱,受制於人的結果。因此,上面所提到的干預匯率,也只能是在美國人"限定"的框架內折騰罷了。
石油價格的上漲對日圓是負面的,雖然日本對石油的依賴日益減少,但心理上依舊是存在的。
英鎊:
英鎊是曾經的世界貨幣,目前則是最值錢的貨幣,因其對美元的匯率較高,因而每日的波動也較大,特別是其交易量遠遜歐元,因此其貨幣特性就體現為波動性較強,而倫敦做為最早的外匯交易中心,其交易員的技巧和經驗都是頂級的,而這些交易技巧在英鎊的走勢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因此,英鎊相對歐元來說,人為因素較多,特別是短線的波動,那些交易員對經驗較少的投資者的"欺騙"可謂"屢試不爽"。因而,短線操作英鎊是考驗投資者功力的試金石,而那些經驗和技巧欠缺的投資者,對英鎊最好敬而遠之。
英鎊屬於歐系貨幣,與歐元聯系緊密。因為英國與歐元區經濟政治密切相關,而且英國為歐盟重要成員之一。因此,歐盟方面的經濟政治變動,對英鎊的影響頗大。例如,近期法國荷蘭的公投反對通過歐盟憲法,造成的政治動盪,歐元大幅下跌,就拖累了英鎊跟隨下跌。
此外,英國發現北海石油使其成為G7里少數能石油自給的國家,油價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還利好英鎊,相對日圓,那英鎊對日圓的交叉就有較好的表現。
瑞士法郎:
瑞士是傳統的中立國,瑞士法郎也是傳統的避險貨幣,政治動盪期,能吸引避險資金流入,另外,瑞士憲法曾規定,每一瑞士法郎必須有40%的黃金儲備支撐,雖然這一規定已經失效,但瑞士法郎同黃金價格仍具有一定心理上的聯系。黃金價格的上漲,能帶動瑞郎一定程度的上漲。
瑞士是一小國,因此,決定瑞郎匯率的,更多的是外部因素,主要的是美元的匯率,另外,因其也屬於歐系貨幣,因此,平時基本上跟隨歐元的走勢。
瑞士法郎貨幣量小,在特殊時期,特別是政治動盪引發對其大量的需求時,能很快推升其匯率,且容易使其幣值高估。
澳元:
澳元是典型的商品貨幣(商品貨幣的特徵主要有高利率、出口占據國民生產總值比例較高、某種重要的初級產品的主要生產和出口國、貨幣匯率與某種商品(或者黃金價格)同向變動,等等),澳大利亞在煤炭、鐵礦石、銅、鋁、羊毛等工業品和棉紡品的國際貿易中占絕對優勢,因此這些商品價格的上漲,對於澳元的正面影響是很大的,另外,盡管澳洲不是黃金的重要生產和出口國,但是澳元和黃金價格正相關的特徵比較明顯,還有石油價格。例如,近幾年來代表世界主要商品價格的國際商品期價指數一路攀升,特別是04年黃金,石油的價格大漲,一路推升了澳元的匯價。
此外,澳元是高息貨幣,美國方面利率前景和體現利率前景的國債收益率的變動對其影響較大。
加元:
加元也屬於商品貨幣,是西方七國里最依賴出口的國家,其出口占其GDP的四成,而出口產品主要是農產品和海產品。
同時,加元是,非常典型的美元集團貨幣(美元集團指的是那些同美國經濟具有十分密切關系的國家,這主要包括了同美國實行自由貿易區或者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以加拿大、拉美國家和澳洲為主要代表),其出口的80%是美國,與美國的經濟依存度極高。
表現在匯率上,就是加元對主要貨幣和美圓對主要貨幣走勢基本一致,例如,歐元對加元和歐元對美圓在圖形上保持良好的同向性,只是在近年美圓普遍下跌中,此種聯系才慢慢減弱。另外,加拿大是西方七國里唯一一個石油出口的國家,因此石油價格的上漲對加元是大利好,使其在對日元的交叉盤中表現良好。

6. 如何進行經濟指標解讀

國家經濟指標解讀

基本面解讀——日本短觀報告

日本短觀報告,日本政府每季會對近一萬家企業作未來產業趨勢調查,調查企業對短期經濟前景的信心,以及對現時與未來經濟狀況與公司盈利前景的看法。負數結果表示對經濟前景感到悲觀的公司多於感到樂觀的公司,而正數則表示對經濟前景感到樂觀的公司多於感到悲觀的公司。根據歷史顯示,日本政府每季公布的企業短觀報告數據極具代表性,能准確的預測日本未來的經濟走勢,因此與股市和日元匯率波動有相當的聯動性。

基本面解讀——美聯儲

美聯儲(The Fed)是根據1913年美國國會的一項法案設立的。在美聯儲成立之前,美國經濟所需要的資金和信貸活動都由一個分散化的銀行系統來承擔。美聯儲共由12家區域性的聯邦儲備銀行構成,每一家區域性銀行都有自己的董事會,並各自推舉一名代表出任美聯儲聯邦顧問委員會成員,每年在華盛頓進行四次集中會議;而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則由區域性銀行控制;貨幣政策委員會在聯儲主席的帶領下進行貨幣政策決策工作。每月,美聯儲貨幣政策委員會都將召開貨幣政策會議,對各聯儲銀行收集來的消息和其他相關經濟信息進行分析,並對當前和未來的經濟形勢作出評估,隨即決定採用什麼方式來配合經濟的增長或延緩經濟的下滑,包括利率水平的決定。由於美國經濟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美聯儲對國內和國際經濟的看法和政策都顯得非常重要,對外匯市場常常有較大的影響。

基本面解讀——消費者信貸余額

消費者信貸余額(Consumer Credit),包括用於購買商品和服務的將於兩個月及兩個月以上償還的家庭貸款。在西方國家,貸款消費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在購買大宗商品,比如房屋、汽車,或是購買大宗服務,比如接受大學教育等情況下,向銀行申請貸款的民眾數量會相當多,從而形成消費者信貸余額。外匯市場關注的是隨季節調整的超前凈信貸余額,一般來講,消費者信貸余額增加表明消費支出和對經濟的樂觀情緒增加,這種情形通常產生於經濟擴張時期,信貸余額下降表明消費支出減少,並可能伴隨著對未來經濟活動的悲觀情緒。通常來講,如果消費者信貸余額不出現大幅波動的話,外匯市場對該數據的反應並不強烈。同時,我們不能孤立的解讀消費者信貸余額,要結合其他數據綜合考察。

基本面解讀——汽車銷售

汽車銷售(Auto Sales)是消費者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能很好地反映出消費者對經濟前景的信心。通常,汽車銷售情況是我們了解一個國家經濟循環強弱情況的第一手資料,早於其他個人消費數據的公布。因此,汽車銷售為隨後公布的零售額和個人消費支出提供了很好的預示作用,汽車銷售額佔零售額的25%和整個消費總額的8%。另外,汽車銷售還可以作為預示經濟衰退和復甦的早期信號。汽車銷售額如果上升,一般預示著該國經濟的轉好和消費者消費意願的增強,對該國貨幣利好,同時可能伴隨著該國利率的上升,刺激該國貨幣匯率上揚。

基本面解讀——IFO經濟景氣指數

IFO經濟景氣指數(IFO Business Climate Index)是由德國IFO研究機構所編制,為觀察德國經濟狀況的重要領先指標。IFO是德國經濟信息研究所注冊協會的英文縮寫,1949年成立於慕尼黑,是一家公益性的、獨立的經濟研究所,被稱為德國政府智庫之一。IFO經濟景氣指數的編制,是對包括製造業、建築業及零售業等各產業部門每個月均進行調查,每次調查所涵蓋的企業家數在7000家以上,依企業評估目前的處境狀況,以及短期內企業的計劃及對未來半年的看法而編制出的指數。由於IFO經濟景氣指數為每月公布訊息,並且調查了企業對未來的看法,而且涵蓋的部門范圍廣,因此在經濟走勢預測上的參考性較高。

基本面解讀——ISM指數

ISM指數是由美國供應管理協會公布的重要數據,對反映美國經濟繁榮度及美元走勢均有重要影響。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the 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ISM)是全球最大、最權威的采購管理、供應管理、物流管理等領域的專業組織。該組織立於1915年,其前身是美國采購管理協會,目前擁有會員45000多名、179個分會,是全美最受尊崇的專業團體之一。ISM指數分為製造業指數和非製造業指數兩項。ISM供應管理協會製造業指數由一系列分項指數組成,其中以采購經理人指數最具有代表性。該指數是反映製造業在生產、訂單、價格、雇員、交貨等各方面綜合發展狀況的晴雨表,通常以50為臨界點,高於50被認為是製造業處於擴張狀態,低於50則意味著製造業的萎縮,影響經濟增長的步伐。 ISM供應管理協會非製造業指數反映的是美國非製造業商業活動的繁榮程度,當其數值連續位於50以上水平時,表明非製造業活動擴張,價格上升,往往預示著整體經濟正處於一個擴張狀態;反之,當其數值連續位於50以下水平時,往往預示著整體經濟正處於一個收縮狀態。

基本面解讀——采購經理人指數(PMI)

采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是衡量製造業在生產、新訂單、商品價格、存貨、雇員、訂單交貨、新出口訂單和進口等八個范圍的狀況。采購經理人指數是以百分比來表示,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即當指數高於50%時,被解釋為經濟擴張的訊號。當指數低於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時,則有經濟蕭條的憂慮。它是領先指標中一項非常重要的附屬指針,市場較為看重美國采購經理人指數,它是美國製造業的體檢表,在全美采購經理人指數公布前,還會公布芝加哥采購經理人指數,這是全美采購經理人指數的一部分,市場往往會就芝加哥采購經理人的表現來對全國采購經理人指數做出預期。除了對整體指數的關注外,采購經理人指數中的支付物價指數及收取物價指數也被視為物價指標的一種,而其中的就業指數更常被用來預測失業率及非農業就業人口的表現。基本面解讀——平均時薪平均小時薪金(Average Hourly Earnings)是用平均每小時和每周收入衡量私人非農業部門的工作人員的工資和薪水水平。每小時收入數據反映了每小時基礎工資率的變化,並反映了加班的獎金增長情況,平均小時薪金可能較早地反映出行業工資和薪水成本變化趨勢與僱用成本指數相輔相成,共同為衡量總勞動成本提供參考。該指標存在著一定的易變性和局限性,但仍然是一個月中關於通貨膨脹的頭條消息,外匯市場主要關注每月和各年隨季節調整的平均每小時和每周工資的變化情況。一般而言,如果預計平均小時薪金能引起利率的上漲,那麼每小時工資的迅速上漲對該國貨幣而言將形成利好刺激,反之亦然。在美國,該指標由聯邦儲備委員會進行監控。

基本面解讀——產能利用率

產能利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也叫設備利用率,是工業總產出對生產設備的比率,簡單的理解,就是實際生產能力到底有多少在運轉發揮生產作用。統計該數據時,涵蓋的范圍包括製造業、礦業、公用事業、耐久商品、非耐久商品、基本金屬工業、汽車業及汽油等八個項目。代表上述產業的產能利用程度。當產能利用率超過95%以上,代表設備使用率接近全部,通貨膨脹的壓力將隨產能無法應付而急速升高,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升高情況下,對一國貨幣是利多。反之如果產能利用率在90%以下,且持續下降,表示設備閑置過多,經濟有衰退的現象,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降低情況下,對該國貨幣是利空。市場一般最為重視美國的產能利用數據。在美國,一般每月中旬公布前一個月的數據。

基本面解讀——耐用品訂單

耐用品訂單(Durable Good Orders)代表未來一個月內,對不易耗損的物品訂購數量,該數據反應了製造業活動情況,就定義而言,訂單泛指有意購買、而預期馬上交運或在未來交運的商品交易。該統計數據包括,對汽車、飛機等重工業產品和製造業資本用品,其它諸如電器等物品訂購情況的統計。由於該統計數據包括了國防部門用品及運輸部門用品,這些用品均為高價產品,這兩個部門數據變化對整體數據有很大的影響,故市場也較注重扣除國防部門用品及運輸部門用品後數據的變化情況。總體而言,若該數據增長,則表示製造業情況有所改善,利好該國貨幣。反之若降低,則表示製造業出現萎縮,對該國貨幣利空。市場一般最為重視美國耐用品訂單指數。在美國,一般在每月下旬公布前一個月數據。

基本面解讀——生產者物價指數

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PPI主要用於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況,與消費者物價指數一樣,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對於外匯市場而言,市場更加關注的是最終產品PPI的月度變化情況。由於食品價格因季節變化加大,而能源價格也經常出現意外波動,為了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整體商品的價格變化情況,一般將食品和能源價格的變化剔除,從而形成「核心生產者物價指數」,進一步觀察通貨膨脹率變化趨勢。在美國,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的資料搜集由美國勞工局負責,以問卷的方式向各大生產廠商搜集資料,搜集的基準月是每個月包含13日在內該星期的2300種商品的報價,再加權換算成百進位形態,為方便比較,基期定為1967年。一般而言,當生產者物價指數增幅很大而且持續加速上升時,該國央行相應的反應是採取加息對策阻止通貨膨脹快速上漲,則該國貨幣升值的可能性增大;反之亦然。

基本面解讀——經常帳

貿易經常帳(Current Account)為一國收支表上的主要項目,內容記載一個國家與外國包括因為商品、勞務進出口、投資所得、其它商品與勞務所得以及其他因素所產生的資金流出與流入的狀況。如果其餘額是正數(順差),表示本國的凈國外財富或凈國外投資增加。如果是負數(逆差),表示本國的凈國外財富或投資減少。經常帳的內容大致包括五大項:

1 商品,為一國貨物的進口及出口。

2 勞務,包括商品進出口有關的運輸及保險費、旅客運費及港口費用及本國居民在國外旅行、觀光及外國人到本國旅行、觀光等的收支。

3 投資所得,指國民購買外國的股票、債券及其它資產所賺取的股利或利息,加上本國對外借款或外國人來本國投資,所產生的利息支出與紅利支出等。

4 其它商品、勞務及所得,指前面沒有被列入的各項居民與非居民有關勞務與所得的交易使領館的支出以及居民在外國工作獲得的報酬,外國政府或國際組織設在 本國各種機構的費用等。一般所謂的貿易余額是指前面所提四項的總和。

5 片面轉移,指現金或實物的捐贈、救濟、一國的對外援助及對國際機構經費的分攤。通常來講一國經常帳逆差擴大該國幣值將貶值順差擴大,該國貨幣將升值。在西方國家,通常每月或每季都會公布經常帳數據,但一個月的貿易數據對市場的參考作用並不大,每個季度經過調整的經常帳才較為重要。在7、80年代,經常帳赤字曾經對外匯市場有著較大的影響,目前這種影響力已經有所消退,但對於美國,經常帳赤字仍然對美元有較大的影響力。

基本面解讀——財政赤字

財政,也就是一國政府的收支狀況。一國政府在每一財政年度開始之初,總會制定一個當年的財政預算方案,若實際執行結果收入大於支出,為財政贏余,支出大於收入,為財政赤字。一國之所以會出現財政赤字,有許多原因。有的是為了刺激經濟發展而降低稅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則因為政府管理不當,引起大量的逃稅或過分浪費。當一個國家財政赤字累積過高時,就好像一間公司背負的債務過多一樣,對國家的長期經濟發展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對於該國貨幣亦屬長期的利空,且日後為了要解決財政赤字只有靠減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稅收,這兩項措施,對於經濟或社會的穩定都有不良的影響。一國財政赤字若加大,該國貨幣會下跌,反之,若財政赤字縮小,表示該國經濟良好,該國貨幣會上揚。在美國,財政部一般在每月的第17個政府工作日會公布上個月聯邦政府預算執行情況。美國政府一向以財政赤字而聞名,前總統柯林頓時代赤字轉為贏余,但小布希上台後,適逢經濟衰退,又對外連續用兵,導致再次出現高額赤字。基本面解讀—新屋開工及營建許可建築類指標在各國公布的數據體系中一般佔有較重要的地位,因為房地產業對於現代化經濟體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一國經濟景氣與否也往往會在建築類指標上反映出來。房屋的建設屬於投資,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在西方國家,新屋開工和營建許可是建築類指標中較為重要的兩個,考察的基本上是居民住宅或非工業用途的建築范疇。住宅動工的增加將使建築業就業人數增加,新近購房的家庭通常會購買其他耐用消費品,通過乘數效應,使得其他產業的產出和就業增加,建築業對商業循環非常重要,因為住宅建設的變化將直接指向經濟衰退或復甦。在美國,一般新屋開工分為兩種:獨棟住宅與群體住宅。獨棟住宅開始興建時,一戶的基數是1,一棟百戶的公寓開始興建時,其基數為100,依此計算出新屋開工率(Housing Start)。專家們一般較重視個別住家的興建,因為群體住宅內的單位可以隨時修改,波動性較大,數據通常無法掌握。在美國,新屋開工通常在每月的16號至19號間公布。通常來講,新屋開工與營建許可的增加,理論上對於該國貨幣來說是利好因素,將推動該國貨幣走強,新屋開工與營建許可的下降或低於預期,將對該國貨幣形成壓力

基本面解讀——消費者物價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針。許多經濟學家為了分析的目的而將部分指標排斥在外,主要是將容易波動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剔除出去。這被稱為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是討論通貨膨脹時最常提及的物價指數之一。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太多,有通貨膨脹的壓力,此時中央銀行可能會通過調高利率來加以控制,對一國貨幣來說是利多。由於與生活相關的產品多為最終產品,其價格只漲不跌,因此,消費者物價指數也未能完全反應價格變動的實情,還要再結合其他數據才能通盤考察通貨膨脹。不過,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的因素的時候,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並不被市場歡迎。在美國,目前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是以1982年至1984年的平均物價水準為基期,涵蓋了房屋支出、食品、交通、醫療、成衣、娛樂、其它等七大類,364種項目的物價來決定各種支出的權數,通常在每月的第三個星期公布。

基本面解讀——零售銷售

零售銷售(Retail Sale),其實是零售銷售數額的統計匯總,包括所有主要從事零售業務的商店以現金或信用形式銷售的商品價值總額。服務業所發生的費用不包括在零售銷售中。零售數據對於判定一國的經濟現狀和前景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因為零售銷售直接反映出消費者支出的增減變化。在西方發達國家,消費者支出通常佔到國民經濟的一半以上,像美國、英國等國,這一比例可以佔到三分之二。在美國,商務部統計局每個月進行一次全國性零售業抽樣調查,其調查對象為各種型態和規模的零售商(均為商務部登記有案的公司)。因為零售業涉及范圍太廣,因而採取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調查,以取得較具代表性的數據資料。耐用消費品方面的零售商包括汽車零售商、超級市場、葯品和酒類經銷商等。由於服務業的數據很難搜集、計算,所以將其排除在外,但服務業亦屬於消費支出中重要的一環,其消費增減可以從個人消費支出(包括商品零售和服務)這一數據中得出結果。在西方國家,汽車銷售構成了零售銷售中最大的份額,一般能夠佔到25%,因而在公布零售銷售的同時,還會公布一個剔除汽車銷售的零售數據。此外,由於食品和能源銷售受季節影響較大,有時也將食品和能源剔除,再發布一個核心零售銷售。一國零售銷售的提升代表該國消費支出的增加,經濟情況好轉,利率可能會被調高,對該國貨幣有利,反之如果零售銷售下降,則代表景氣趨緩或不佳,利率可能調降,對該國貨幣偏向利空。在美國,通常在每月11-14日公布前一個月的零售銷售數據。

基本面解讀——領先指標

領先指數(Leading Indicator),也叫領先指標或先行指標,是預測未來經濟發展情況的最重要的經濟指標之一,是各種引導經濟循環的經濟變數的加權平均數。領先指數由眾多要素構成,涉及國民經濟的諸多方面,以美國的領先指數為例,主要包括下列要素:

1 製造業平均每周工作量。

2 平均周申請失業金人數。

3 製造商新增消費品和原材料訂單。

4 賣主交割執行情況——其工廠延遲交貨的百分比。

5 工廠和設備的合同、訂單。

6 新增私人投資的營建許可。

7 M2貨幣供應量。

8 標准普爾500股票指數及股息收益。

9 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

10 生產成本與賣價間的差額。

倘若這些要素有多數向好,則可提前預期領先指數將會上升。領先指數通常每月公布一次,各國公布時間不盡一致。假如領先指數連續三個月下降,則預示經濟即將進入衰退期;若連續三個月上升,則表示經濟即將繁榮或持續擴張。通常領先指標有6至9個月的領先時間,在美國,一般認為領先指標可以在經濟衰退前11個月預測經濟下滑,而在經濟擴張前3個月可預測經濟復甦。二戰後,領先指數已經被成功的用來預測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的榮枯拐點。通常來講,外匯市場會對領先指數的劇烈波動做出強烈反應,領先指數的猛增將推動該國貨幣走強,領先指數的猛跌將促使該國貨幣走軟。當前對外匯市場影響最大的當屬美國的領先指數,由美國商務部公布,時間大體在每月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其他國家比如日本、瑞士、加拿大、德國等也會公布領先指數,德國的ZEW經濟景氣指數和IFO經濟景氣指數也包含一定領先指數的意味。

基本面解讀——國內生產總值 (GDP)

國內生產總值,英文名稱Gross Domestic Proct,通常縮寫為GDP。該指標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也就是說,日本公司在美國投資的工廠所創造的價值,也將計入美國的GDP。它涉及的是實實在在的經濟活動。從經濟學來講,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駐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創造的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貨物和服務最終使用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當然,作為普通的投資者,我們沒有必要去過多的探究GDP的經濟學意義,我們所要關注的是GDP對外匯市場的影響。GDP增長速度越快,表明該國經濟發展越快,增速越慢,該國經濟發展越慢,若GDP陷入負增長,則該國毫無疑問的陷入經濟衰退。一般的來講,若GDP維持較快的增速,將對該國貨幣會帶來支撐,反之對該國貨幣起利空作用。這里的增長速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假設A、B兩國GDP的增速分別為1.5%和0.5%,盡管增速都不夠快,但若這種速度維持一段時間,A國貨幣的走勢將會好於B國貨幣。這里僅考慮的是GDP因素,實際的外匯走勢還要綜合其他因素來看,但GDP是最重要的經濟數據之一,對外匯市場有著較大的影響。西方國家GDP的公布通常分為每月公布和每季公布,其中又以每季公布的GDP數據最為重要,投資者應考察該季度GDP與前一季度及去年同期數據相比的結果,增速提高,或高於預期,均可視為利好。

要做外匯交易可以去看看TMG外匯公司,這個平台十分不錯。

7. 如何看懂經濟數據

(1)GDP是國內生產總值,指的是全年可供消費的商品和服務價值的綜合,它衡量的是一國經濟的總體生產能力(2)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它說明生產原料價格的情況,可以用來衡量各種不同的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況。(3)CPI:這是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英文縮寫。這個指數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的變化情況。(4)RPI是零售物價指數。在美國,這個數據由美國商務部在每月的全國性商業調查中進行抽樣調查。(5)UE是指失業率。由國家的勞工部統計,每月公布一次。各國的政府通過對全國的家庭的抽樣調查,來判斷這個月該國月內全部勞動人口的就業情況。(6)外貿平衡數字:這是衡量國於國之間的商品貿易,構成經濟活動的重要一環。如果一個國家的進口總額大於出口,這就是貿易逆差,反之,就是順差。或者可以去IKON的網站去看看,這個是個不錯的平台

8. 如何看懂各種重要經濟數據

經濟全球化經過調整後,以空前的速度和規模持續深入發展,全球經濟依存性不斷上升。全球資本與生產技術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帶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重大而深刻的變化。當前國際經濟形勢有七個特點。(一)世界經濟迅速增長,美國、歐元區國家、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使世界經濟得以繼續維持較高增速,發展中國家經濟呈相互帶動、梯次發展的態勢。2007年世界經濟仍將保持近4%的增速。美國經濟穩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額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標不及北歐,次貸危機使美經濟優勢不斷被侵蝕和分解,其負面影響還在擴大。主要西方國家面臨工業化以來最強烈的外部競爭。歐亞大陸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舞台。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歐亞大陸經濟總量佔全球的62%,累積財富總量是美國的一倍,2006年「新歐洲」國家國內生產總值較2003年增加近一倍。同時,佔世界人口80%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經濟進入較快增長期,在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國際分工體系中地位得到加強,對世界經濟影響力進一步增大,改變了世界經濟的增長格局。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佔全球的20%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到30%。(二)隨著金融創新,特別是金融衍生工具的開發和推廣,金融一體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業呈「爆炸式增長」。巨額國際資本的無序流動和投機,不僅給發展中國家經濟造成很大損害,發達國家也難獨善其身。據美國麥肯錫公司的最新報告,全球金融業的核心資產總額已達140萬億美元。資本市場進一步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主體。銀行資產佔全球金融資產總額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資產進一步向發達國家集中。發達國家的金融資產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躍升至330%。「經濟金融化」趨勢一方面促進了全球資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投機性和風險性。(三)國際資本市場和勞動市場流動性增強,生產要素的全球流動形成全球市場。國際資本市場更加成熟,資本流動形式也在增多。全球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程度日益提高。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未來10年,發展中國家將有7億人口進入全球勞工市場。全球產業鏈的形成和資源配置中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進一步顯現,不均衡的全球增長模式正在塑造新全球經濟格局。從總體看,國際貿易、投資金融市場的自由化進程使生產要素流動在全球范圍內實現「最佳配置」。從國別看,全球化的收益分配和社會成本分布嚴重失衡,窮國與富國的差距在擴大,輸家與贏家的兩極分化加劇。資本回報連創新高,勞動回報則越來越低,導致國家間不平等。發達國家主導當前的國際貿易、投資、金融和國際分工體系,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人口佔世界3/4,經濟總量只佔1/4。黑非洲至少要到2047年才能成功脫貧。在北方陣營,美歐日是國際經濟三大支柱,但由於美國奉行經濟單邊主義,企圖壟斷國際經濟決策,三方經濟利益摩擦時有發生。南方陣營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拉大,對經濟發展問題的基本訴求和利益關注點發生重大分化,多元化現象明顯,南南合作呈現高度復雜性。(四)新興市場經濟體日益具體,加快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新活力。一大批新興發展中國家市場經濟體系日趨成熟,東亞、拉美、獨聯體國家經濟全面提速,非洲、中東地區國家經濟開始起飛,這些國家的國內資本市場迅速發展,對外資的依賴明顯下降,對自身能源、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意識強化,一些出口導向型發展中國家逐步實現貿易結構多元化。「金磚四國」、「新鑽11國」等新興發展中國家繼續引領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成為未來最為強勁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影響全球化的發展。按匯率計算,今年,印度、俄羅斯、巴西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均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晉升世界經濟12強。2001年~2007年,中、俄、印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出口、引資、外匯儲備和股市總值排行榜上的名次平均躍升四個位次。亞洲國家對美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比重已從1993年的25.5%減少到目前的16.5%。值得注意的是,發展中國家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持續增大。發展中國家相互投資迅速增長,主要表現在亞洲內部以及亞洲對非洲的投資。目前,世界外匯儲備總額高達5.4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掌握在發展中國家手中。近來,發展中國家開始將部分外匯儲備以「主權財富基金」的形式對外投資,金額可能高達1.5萬億美元,投資的主要方向是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和跨國並購,有關動向將對國際資本市場產生重要影響。(五)南北國家有關發展模式的交融與交叉增多,經濟領域多邊協調漸成趨勢,新興大國加速崛起,經濟力量加速「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相互利用,南北關系呈繁蕪交織的狀態。俄羅斯迅速復興和印度加快振興,打破了冷戰後中國一枝獨秀的局面,初步形成了新興大國崛起的第一梯隊。一批發展中國家邁入或走近經濟次大國行列,對維護世界經濟體系的穩定及貿易自由化的需要不斷增強,與發達國家的共同利益有所增多,雙方相互依存有所加深,在經濟、金融等領域開展對話與合作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日增。「G8(八國集團)+5」成為促進南北對話的重要高端平台。G20(20國集團)涵蓋當前世界上最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具有較強的「南北」代表性,近年來在協調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應對金融危機、促進世界經濟金融穩定發展等的立場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加拿大倡議在G20框架內成立「全球首腦論壇」,進一步反映出國際社會加強多邊對話協調的趨勢。(六)各種區域或雙邊自由貿易安排發展迅速,國際貿易、跨國投資重趨活躍,自貿區談判方興未艾,通過自貿協定等形式,新興力量與傳統大國結成經濟聯盟成為時尚。區域經濟合作既是各國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產物,也是有關國家以區域發展為依託,為減緩經濟全球化無序沖擊而採取的合理選擇。區域經濟合作、區域集團化趨勢與經濟全球化發展並行不悖。這種總體上良性的經貿互動推動了政治上的良性發展,大國重啟戰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東亞、拉美、非洲等地區以發展中國家為主體的區域合作蓬勃發展。一些發展中國家之間區域合作勢頭加強,成為聯系不同地區之間合作網路的重要紐帶。巴西、印度、南非已建立三國合作框架,亞洲與非洲,亞洲與拉美,拉美與中東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各國均試圖通過強強聯合、強弱互補的模式加快區域集團建設,實現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謀求在新的世界經濟格局中占據優勢地位。美國全面推動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歐盟借東擴之機加快區內金融、服務一體化進程,拉美兩大經濟組織南方共同市場和安第斯共同體宣布加快自由貿易談判,東亞10+3和上海合作組織作為亞洲兩個支柱性機制深入發展。未來國際經濟關系將逐漸由國家之間的較量和競爭轉向區域經濟集團之間的角逐,圍繞全球經貿政策、金融體制的斗爭與協調將主要在經濟集團之間。(七)國際能源、資源價格大幅上漲,國際能源格局調整步伐加快,對能源等戰略資源的爭奪成為影響國際經濟關系的最大不確定因素。一些資源大國特別是油氣資源富集的國家把握了資源性產品價格上漲的良機,不僅從中獲取巨額收益,同時提升了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影響。近年來,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委內瑞拉和阿聯酋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排序中平均前移了三個位次。一些石油生產國加強了對國內石油資源的控制,減少了發達國家對其石油資源的掌控。伊朗、委內瑞拉等產油國將能源作為國際斗爭的主要籌碼,公開向美「叫板」。美國目前控制著中亞、中東、西非和北美的世界近70%的石油資源。全球能源戰略格局明顯向美傾斜,但在世界能源市場格局方面,俄羅斯影響舉足輕重,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戰略影響不可低估。日本努力穩定傳統石油來源,並積極拓展新渠道。歐盟等國積極增加石油戰略儲備,並尋求能源合作。隨著世界經濟的強勁復甦和繁榮,各方對能源的依賴將與日俱增。圍繞油氣資源、運輸管道和市場價格等,美、歐、日等大國還將激烈的國際能源爭奪戰。同時,隨著新興發展中大國對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長及對能源安全的追求,相關能源企業迅速發展壯大,打破了發達國家企業在國際能源產業中的壟斷地位。

9. 如何讀懂宏觀經濟數據

回答主人的問題,如何「學習」宏觀經濟學,長話短說。1.把握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差別(僅僅說學習上的差別,不涉及理論)大二下學期的話,主人很可能在上學期學了微觀經濟學。差別:微觀數理推導和圖形較多(主要是微積分,在中級微觀中體現得更明顯),在理論上大多成為「共識」;宏觀經濟學數理推導顯著少於微觀,但圖形不少,在理論上各家觀點不同,主人在學習時會接觸到許多觀點,漸漸會體會到這一差別。2.推薦一本好書:《宏觀經濟學》曼昆人民大學出版社(最新版本)該書屬於中級教材,包括了初級經濟學原理中宏觀的知識,體系較完備,更重要的是該書行文簡潔,深入淺出,容易讀懂,可以自學完成。3.把宏觀經濟學切塊,宏觀上把握理論體系。(1)國民經濟核算和宏觀初步(主要是GDP,貨幣,利率,失業等)(2)短期、長期、超長期宏觀經濟理論(短期主要是凱恩斯的IS-LM模型,長期物價非黏性,超長期索羅增長模型)(3)封閉經濟、大型開放經濟,小型開放經濟(4)其他一小部分知識第二、三是宏觀經濟學的核心,考慮一個宏觀經濟問題或宏觀經濟政策,可以從短期、長期、超長期的不同影響考慮。PS:主人對經濟學感興趣嗎,呵呵,我很喜歡經濟學,歡迎交流,相互學習。

閱讀全文

與如何解讀經濟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健康碼紅綠黃碼分別是什麼意思 瀏覽:897
寫友情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745
小美女什麼態度 瀏覽:287
怎麼開始經營一個愛情類微博 瀏覽:259
旅遊城市經濟如何發展 瀏覽:411
美女又要到哪裡去瀟灑 瀏覽:255
國企政府和事業單位哪個好 瀏覽:381
十八鄉寫了一段什麼的愛情故事 瀏覽:184
生育健康檢查有哪些 瀏覽:233
讓你幸福快樂不再是我是什麼歌 瀏覽:538
重裝事業部待遇怎麼樣 瀏覽:754
藍燈故事中有關優美詞語有哪些 瀏覽:546
李連傑傷病纏身成龍為什麼很健康 瀏覽:496
事業編參公由哪裡審批 瀏覽:744
自媒體健康類需要什麼 瀏覽:247
農業經濟職稱有什麼用 瀏覽:419
面館健康證過期怎麼處罰 瀏覽:664
旗袍美女哪個最多 瀏覽:610
加油站上班辦健康證要查哪些 瀏覽:363
婚姻不好的人是怎麼過日子的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