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帶類型有哪些

經濟帶類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02 10:50:08

⑴ 我國三個經濟地帶、四大經濟區、地理區劃,各包含什麼省劃分依據是什麼

三個經濟地帶指東部,中部,西部三個,這個的劃分基本和地域上的東中西部的劃分一致。

四大經濟區:分為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部。

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

東北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這些的劃分基本都是根據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戰略等等來劃分的。

⑵ 中國開辟的經濟帶是

眾所周知,在區域經濟領域中,是有點,軸和帶的概念的。實際當中,點往往是大城市和先發城市,由先發的城市帶動一個核心片區出現,這個片區就是軸,而帶就是更大的范圍,多個城市或跨地區的區域集合體。

我國已形成「兩橫三縱」的經濟帶,這5條經濟帶是中國經濟的熱點地區(也是交通的熱點),也是中國經濟的脊樑。
沿海經濟帶

沿著東部海岸線從北向南分布了丹東、大連、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秦皇島、唐山、天津、滄州、濱州、東營、煙台、威海、青島、日照、連雲港、鹽城、南通、上海、寧波、舟山、台州、溫州、寧德、福州、莆田、泉州、廈門、漳州、潮州、汕頭、汕尾、深圳、香港、澳門、珠海、陽江、茂名、湛江、海口、北海、欽州、防城港等40多座大中城市。

簡單理解就是,從中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的沿線城市都屬於沿海經濟帶!

這個經濟帶靠海,未來在一帶一路,自由貿易(甚至申請自由港如海南)建設和海洋經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京廣、京哈經濟帶

沿京廣京哈鐵路沿線從北向南分布了哈爾濱、長春、四平、鐵嶺、沈陽、盤錦、錦州、葫蘆島、秦皇島、唐山、天津、廊坊、北京、保定、石家莊、邢台、邯鄲、安陽、鶴壁、新鄉、鄭州、許昌、漯河、駐馬店、信陽、孝感、武漢、咸寧、岳陽、長沙、湘潭、株洲、衡陽、郴州、韶關、靖遠、廣州、佛山、江門、中山、珠海等40多座大中城市。

雖然少數城市與沿海經濟帶城市重合,但大部分是漠河騰沖直線(胡煥庸線)以東,沿海經濟帶以西的縱貫南北方向城市。

京廣京哈經濟帶,呈現南北縱橫的態勢,交通上先發,產業附註在沿線,是我國的運輸大動脈,也是南北經濟的重要節點地區。

長江經濟帶

沿黃金水道長江分布了宜賓、瀘州、重慶、萬州、宜昌、荊州、武漢、黃岡、鄂州、黃石、九江、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南京、鎮江、揚州、泰州、常州、無錫、蘇州、南通、上海等30多座城市。將長江三角洲與長江中游、川渝等城市群連接起來,形成一條以長江為紐帶的人口與產業發展軸線。

長江經濟帶是新近推出的國家級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目的在於統籌激活東西,重現內河的輝煌,並連接海上運輸貿易。

長江經濟帶對成都、武漢和南京等來說是重大機遇。

⑶ 我國的3大經濟帶有哪些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剃度開發理論的引入和發展,我國以陳棟生為代表的區域經濟學者提出了東中西三大經濟地帶的劃分,並被作為我國政府組織國民經濟活動的一種重要的地域依託.

東部:遼寧,河北,北京,天津,山東,江蘇,浙江,上海,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12個)
中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自治區,山西,河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湖南(9個)
西部: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唯烏爾自治區,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和西藏自治區.(10個)

在地帶的劃分中,關於廣西,海南,陝西和四川的劃分有些爭議,但是地帶劃分本身是基本上被接受的.

2004年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把廣西和內蒙古兩個民族自製區劃分到了國家大開發意義上的西部地區.

東部:遼寧北京河北山東天津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這幾個省都是沿海省份,地形平坦,氣候濕潤,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教育資源好,大學集中,科技先進,交通便利,。其中北部有京津唐,滬寧杭,珠三角三大經濟圈。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比重合理,像北京上海廣州已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中部:有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六省。其中幾個省有如下特點:河南地形平坦氣候濕潤灌溉方便是我國的糧食主產區,人口稠密,可發展勞動密集形產業,如紡織業;交通便利(鄭州京九線上的大站)。山西是我國的資源大省,主產煤。湖北位於長江中下游,處於我國正中部,地理位置優越,東連上海西接西部地區(水路)南到廣州北達北京(京九線),工業發達。
西部:就是西部大開發中劃分的14 個省市。西部地區面積廣大,人口稀少,資源豐富,是最幾年才開發的。
希望採納

⑷ 什麼是經濟帶

經濟帶是帶狀經濟區的簡稱,類似於城市帶。經濟帶(或城市群、城市帶、大城市連綿區(Megalopolis)),由多個相鄰的都市圈組成。
中國現在的三大經濟帶是東部沿海地帶,中部地帶,西部地帶。

⑸ 我國的三大經濟地帶是什麼,是怎麼劃分的

中國第七個五年計劃時期,主要是根據地理位置、經濟建設條件和現實的經濟技術水平,所存在的地區差異等,將全國劃分為三大經濟地帶。三大經濟地帶的劃分,可以充分發揮各經濟地帶帶優勢,進行科學地域分工,實現各部門、各地區、各層次的生產布局的有機聯系,求得整個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使各地明確各自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和經濟技術特點,便於國家對各地經濟規劃進行分類指導;可以推動橫向經濟聯系,促進地區分工合作、聯系,利於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各地共同繁榮。 東部沿海地帶東部沿海地帶包括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12個省、市、自治區。本帶地處我國地勢的第三階梯上,面向海洋,背靠大陸,地表平坦,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人口密集,交通方便,歷史開發較早,技術條件較好,宜於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經濟帶。本帶經濟發展主要是加強傳統工業和現有的技術改造,大力開拓新興產業,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和高檔消費品工業,使產品向高、精、尖、新方向發展,加快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經濟開發區的建設。限制耗能高、用料多、運量大、「三廢」污染嚴重的產業和產品的發展,逐步把一般產品轉移到能源、原材料資源充裕的地區生產。使這一地帶逐步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基地,培養和向全國輸送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的基地,向全國傳送新技術、提供咨詢和信息的基地。促進和幫助中部和西部地帶的發展。 中部地帶中部地帶包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個省、區。本帶地處我國內陸腹地,位於東部沿海經濟帶和西部經濟帶之間。因此,本帶最大的特點是過渡型的經濟帶。從總的方面看比西部地帶基礎好,但不如東部沿海地帶。中部地帶資源比較豐富,煤、石油、銅、鋁、鉛、鋅、鎢、銻等多種礦產的探明儲量佔全國重要地位。水能和森林資源也很豐富,很多工業部門,特別是原材料生產在全國佔有突出地位。經濟基礎比較雄厚,交通運輸比較發達,科技力量比較強,歷史開發比較早,傳遞信息比較快。本帶經濟發展主要是加快能源和原材料工業建設,發揮全國性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的作用,在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城市和地區,積極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大力發展農業,促進糧食和其他經濟作物穩定增長。大力發展同東部、西部地帶的橫向經濟聯系。有計劃地接收從東部地帶轉移過來的消耗能源、原材料多的產業和產品,積極扶持地方采礦業發展,加強自西向東的運輸通道建設,使之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布局由東向西逐步轉移的重要紐帶。 西部地帶西部地帶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貴州、西藏9個省、自治區。本帶地處我國的西部,深入內陸,地勢較高,地域遼闊,人口較少。從總的方面看,自然資源最豐富,而經濟基礎、科技力量、交通運輸等條件都不如東部和中部地帶。本帶經濟發展主要是大力發展農林牧業,穩定糧食生產,加強草原、牧區建設,種樹種草,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畜牧業。加快發展交通運輸,對現有鐵路干線的電氣化改造,建設與中部、東部沿海地帶聯系的鐵路干線,大力抓好公路建設,在地廣人稀的地區發展地方民用航空事業。加強地質普查和勘探工作,有步驟有重點的開發能源、礦產資源,因地制宜地發展加工工業。在經濟技術基礎比較好的城市和地區,積極對現有進行改造,提高技術水平。大力做好人才培養工作。加強與東部、中部地帶的合作與聯合,加強西部地帶內部各地區之間的橫向交流。加快陸地邊境口岸建設,積極發展邊境與對外貿易。國家對西部地帶繼續實行「六五」計劃時的各項政策,做好各項基礎設施,為今後大規模經濟建設作好前期的准備工作。 編輯本段研究結論第一由經濟波動曲線之間的比較可以看出,中國各個地帶之間的波動呈現出極大的相似性,波峰、波谷、上升或下降的區間所對應的時間段幾乎一致。這主要是因為:(1)中國經濟並沒有如預想的那樣在不同的地帶間依據資源優勢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所以當沖擊來臨時,各地帶對沖經濟地帶擊的反應沒有大的差別。這一結果是與中國宏觀產業布局的初衷相違背的。中國在產業布局的伊始,就是希望通過發揮各地的比較優勢,構築與各地帶相適應的產業結構,以實現整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但由於國有經濟占據優勢以及對經濟的較多干預,中國的產業結構並沒有體現產業政策的初衷,產業重構化嚴重,這使得中國總體經濟波動與各地帶波動間並沒有因為產業結構的差異而對沖擊表現出不同的波動特性。(2)部門的干預對我國大震幅經濟波動的產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隨著中國宏觀調控措施的逐步完善,以及宏觀調控經驗的增多,的調控將會逐漸變成熨平而不是引致經濟波動。 第二在中國的三大地帶中,中部地帶的經濟波動對中國總體經濟波動的影響最大,東部地帶次之,西部地帶的經濟波動對總體經濟波動的影響很小,達到了可以忽略的地步。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 (1)東、中部地帶「熱」「冷」差異很大,對宏觀調控的承受能力及反應能力也存在很大差異。盡管中國針對不同的地區實施了差別性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承受能力的差異使得中部地帶對宏觀政策的反應要明顯大於東部地帶。中部地帶國有經濟比重相對較高,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低,融資主要依賴國有銀行,不利沖擊對中部的影響遠比對東部大得多。東部的市場融資渠道多,在緊縮情況下融資的調整能力較強。中部基本依賴國家資金,一遇緊縮便易發生資金斷檔、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當宏觀緊縮剛使東部經濟從過熱狀態冷卻下來的時候,中部經濟卻已從正常增長陷入停滯衰退;而調控措施一放鬆,又會出現東部經濟再度趨熱及通貨膨脹進一步蔓延。宏觀調控緊不得,松不得,可調整的空間很小。宏觀緊縮常常未達到預期效果便中途放鬆,有時不是出於兼顧經濟適度增長的考慮,而是迫於中部經營危機的壓力。宏觀調控在這種情況下放棄緊縮,不是「軟著陸」過程中「緊」「松」搭配的主動調整,而是地區貧富差異及「熱」「冷」差異壓力下的被迫應急措施。因此,盡管東部地帶經濟總量在中國經濟總量中所佔份額巨大(1978-2004年東部地帶GDP在中國GDP總量中所佔的平均份額為54.9%),但其對總體經濟波動的影響卻小於中部地帶。 第三西部地帶在中國經濟總量中所佔的份額很小,且第一產業所佔的比例很大。1978-2004年,我國經濟總量按照地帶來劃分,平均來說西部佔18%,中部佔27%,東部佔54.9%,西部地帶所佔的份額大大小於中東部地帶;在產業結構方面,西部地帶的第一產業比例比東部地帶高8.5%,比中部地帶高1.27%,而相對於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來說,第一產業對經濟的沖擊更缺乏敏感性。這是中國西部地帶經濟波動對總體經濟波動的影響可以忽略的重要原因。 編輯本段政策建議首先經濟、政治體制改革還要不斷地深化。通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消除影響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體制性障礙。一方面,要繼續深化國有改革並使民營健康發展,使更多地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所進行的宏觀調控具有較好的微觀基礎。另一方面,要不斷推進自身改革,推進職能轉變。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防止盲目攀比和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同時,通過深化改革,使宏觀調控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在什麼情況下轉化宏觀調控方向,在什麼情況下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在什麼情況下採取什麼相應的調控措施,以及在規范市場准入和強化市場監督等方面,都應該建立和健全明確的政策法規,同時增加宏觀調控的透明度,使社會各方面都能有一個正確的預期,從而產生較好的調控效果。 其次抓住目前經濟回升的有利時機,加速經濟結構形成機制的轉變,通過市場機制培育、建立體現地帶優勢的產業結構。可以運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並與其他各項政策更好地配套結合,使能夠帶動社會尤其是民間,以保持經濟的平穩回升。加速基礎設施的建設,這包括:一方面要加強法制、稅務、工商管理、交通、通訊設施的建設,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另一方面也要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中小的融資擔保機制,積極拓寬中小的融資渠道,改善中小發展的外部環境,大力支持中小的發展。 最後實行「差別性」宏觀調控政策,對不同的地帶要根據其波動特性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同時要確保政策措施有效地實施。中部地帶盡管在經濟總量中所佔的比例不大,但其波動卻是中國經濟波動的主要影響力量。要實現我國經濟波動在高位的平滑化,除了要加強中西部地帶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外,還要對西、中、東三大地帶採取不同的宏觀調控措施和政策實施力度。比如說,由於東部地帶基礎設施相對完善,融資手段較為齊全,所以對東部地帶要以經濟的穩定發展為主,盡量減小的宏觀調控力度;而中西部地帶則由於在各方面相對落後,所以有必要加大調控力度,同時確保政策措施的有效實施。

⑹ 中國三大經濟帶是指什麼

他們回答的不準確。
中國三大經濟帶是指長三角經濟帶,珠三角經濟帶和環渤海經濟帶。
環渤海經濟帶不僅包括京津塘,還包括大連,營口等環渤海灣城市

⑺ 四大經濟帶 情況

沿海經濟帶

由遼、京、津、冀、魯、蘇、滬、浙、閩、粵、瓊、桂等12個省、市、自治區組成的沿海經濟帶,得益於優越的區位條件和宏觀經濟政策的支持,最早實施了對外開放,改革與發展走在了全國的前面。80年代,我國相繼興辦了5個經濟特區、14個沿海開放城市,使沿海地區迅速成為承接世界產業、資金、技術、貿易轉移的最佳區域。「七五」計劃將全國劃分為東中西3大經濟地帶,大力實施梯度推移戰略,使沿海地區獲得了大量優惠政策,國家資金、外資以及內地人才的支撐,得以快速發展。而今,以18000多公里的黃金海岸線為軸心的沿海經濟帶已成為中國經濟中最具有活力、與世界經濟融合度最高的經濟增長帶,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牽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4個充滿活力的經濟圈: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經濟圈,以福州、廈門為中心的閩南三角地帶經濟圈,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和以大連、天津、青島為中心的環渤海灣經濟圈。

長江經濟帶

由滬、蘇、浙、皖、贛、鄂、湘、渝、川等長江沿岸7省2市組成的長江經濟帶,以黨的十四大提出的「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這一重大戰略決策為契機,在浦東開發和長江三峽工程這兩個當今中國最大的跨世紀工程的帶動下,在重慶直轄市的促動下,正在迅速崛起。以武漢為中心的長江中游經濟圈和以重慶為中心的長江上游經濟圈已初具規模,成為外商投資的熱點地區。著名經濟學家馬洪認為,「未來最有希望的增長區,就世界范圍來說是亞太地區,就亞太地區來說是東亞地區,就東亞地區來說是中國,就中國來說是長江經濟區」。

陸橋經濟帶

進入90年代,我國的對外開放不斷向全方位、高層次、縱深化方向發展的態勢日趨明顯。繼黨的十四大作出長江開發開放的戰略決策之後,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建議》在規劃我國經濟區域時,又進一步明確提出建設「以亞歐大陸橋和京九等鐵路大幹線為紐帶的經濟帶」的戰略構想。這是黨中央順應時代潮流和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作出的戰略調整。以新亞歐大陸橋為紐帶的陸橋經濟帶是地跨中國北方東中西部並可實行東西海陸雙向開放的大經濟帶,它自東向西橫貫或輻射魯、蘇、皖、豫、晉、陝、甘、寧、青、新等10個省區,它的興起,預示著古老的絲綢之路將重放異彩,更預示著偉大的黃河文明將再度復興。

京九經濟帶

以京九鐵路為紐帶的京九經濟帶自北向南縱貫京、津、冀、魯、豫、皖、鄂、贛、粵等9個省市,向北可由渤海灣直接進入東北亞,向南可通過香港直接進入東南亞,是一個開放條件十分優越的經濟帶。就目前的發展水平而言,陸橋經濟帶和京九經濟帶還難以與沿海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相媲美,但它們的巨大潛力卻昭示出它們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沿海經濟帶、長江經濟帶、陸橋經濟帶及京九經濟帶的形成和發展,使我國區域經濟結構演進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至此,一個由上述4大經濟帶架構的縱橫捭闔的「開」字型開發開放的新格局已赫然在目。這是一個完全新的經濟空間結構網路,標志著我國區域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⑻ 中國的經濟帶有哪些

大范圍的就是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也有環渤海經濟帶的說法,就是京津再加上河北、山東、遼寧。

小的就太多了,經濟聯系緊密的很多城市都可以算上,比如蘇錫常、成俞萬這一類的。

⑼ 經濟帶詳細資料大全

經濟區是在勞動地域分工基礎上形成的、不同層次和各具特色的以地域專門化為主要特徵的經濟地域單元。 經濟帶是帶狀經濟區的簡稱。經濟帶類似於城市帶。

基本介紹

定義,特點,客觀性,區域性,多元性,開放性,變化性穩定性,意義,示例,長江經濟帶,川江經濟帶,皖江經濟帶,西江經濟帶,東北東部經濟帶,遼寧沿海經濟帶,魯南經濟帶,汕頭經濟帶,37經濟帶,

定義

經濟區是在勞動地域分工基礎上形成的不同層次和各具特色的地域經濟單元。經濟區是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以交通運輸和商品流通為脈絡,具有發達的內部經濟聯系,並在全國經濟聯系中擔負某種專門化職能的地域生產綜合體。中國的經濟帶是全國統一的地域經濟系統的組成部分,是為因地制宜發展國民經濟服務的。每一個經濟帶,應根據其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揚長避短,發展一個或數個具有全國或區際交換意義的專門化部門以及輔助性部分,自給性部門和基礎設施,使區內國民經濟個部門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按一定比例協調發展。 經濟圈,是作為上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的一個經濟用語,它是指在一個國家的某一特定區域,以一個或兩個以上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作為核心經濟成長極,形成發展程度和特點各不相同的內、中、外都市經濟圈層。經濟圈經濟發展的特點,表現為在內部具有明顯的同質性與群體性,與外部有著比較明確的組織和地域。 經濟帶是在勞動地域分工基礎上形成的不同層次和各具特色的帶狀地域經濟單元。 經濟帶是依託一定的交通運輸干線、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等並以其為發展軸,以軸上經濟發達的一個和幾個大城市作為核心,發揮經濟集聚和輻射功能,聯結帶動周圍不同等級規模城市的經濟發展,由此形成點狀密集、面狀輻射、線狀延伸的生產、流通一體化的帶狀經濟區域或經濟走廊。 所屬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經濟地理學(二級學科)。

特點

客觀性

經濟帶作為社會生產地域分工的表現形式,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可以認識的。

區域性

經濟帶占據一定的空間,具有相對合理的帶狀條形地域組成范圍,有四至與邊界,可表示在地圖上,並可度量。

多元性

經濟帶包括不同等級和層次,每個上一級經濟區帶是若干個下一級經濟區帶的有機集合,各個層次客觀地反映了不同等級的地域經濟單元。

開放性

每個經濟帶不是封閉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它通過復雜的物質流、信息流、人流與其他經濟區保持密切聯系。

變化性穩定性

經濟帶形成後,並非一成不變,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生產地域分工的演變,經濟區經歷著量的積累和質的飛躍,前者表現為地區經濟特徵的相對穩定,後者導致區域范圍和區內經濟結構的變化,為此需要重新劃定經濟區帶。

意義

經濟帶的形成和發展決定於生產力發展水平、勞動地域分工的特點和規模,專門化與綜合發展結合的程度,並且是由低級向高級循序漸進的過程。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各經濟區帶可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有的經濟區帶已建成高度發達的地域生產綜合體;而在一些邊遠地區,由於社會歷史原因和自然條件、地理位置等因素,尚未形成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地域生產綜合體,只能稱為「後備經濟區帶」或「正在形成中的經濟區帶」。一個高效能的經濟區帶是內部結構協調發展,當地自然、勞動力資源和經濟潛力得到充分發揮,生態系統保持良性循環,並和區外保持暢通經濟聯系的經濟實體。

示例

長江經濟帶

長江經濟帶 東起上海、西至重慶,涉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6個省2個直轄市。長江經濟帶不僅是長江流域經濟最發達、最繁華的地區,也是全國最重要的高密度經濟走廊和全國經濟、科技、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20世紀90年代,隨著浦東開發和三峽工程建設等重大決策的相繼實施,國家有關部門提出發展長江三角洲及長江沿江地區經濟的戰略構想。 長江經濟帶示意圖

川江經濟帶

川江經濟帶 (川江帶狀經濟區)位於四川盆地東部和南部及其東南部,川江經濟帶是長江經濟帶的一個區段,以川江(四川宜賓至湖北宜昌段的長江,這里指四川盆地范圍內的長江幹流)等為紐帶,大致范圍為川江流域,包括重慶和川南小三角(宜賓、瀘州、內江和自貢四個地級市)加安岳構成。其中重慶主城為該區域的核心城市,宜賓為其西部小區域中心城市,萬州為其東部小區域中心城市和川東門戶城市,瀘州為四川盆地南部的幾何中心城市(其中敘永為川南門戶城市),內江、宜賓與安岳等為其輻射城市。 川江經濟帶示意圖

皖江經濟帶

皖江經濟帶 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區和舒城縣,共59個縣(市、區),土地面積7.6萬平方公里,人口3058萬人,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5818億元,分別佔全省的54%、45%和66%。皖江經濟帶是長江經濟帶的一個區段,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重點開發區域,是泛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皖江經濟帶示意圖

西江經濟帶

西江經濟帶 作為珠江主幹流的西江上接雲南,縱貫廣西和廣東,通江達海,自古以來就是連線西南和華南的「黃金水道」。2008年10月,廣西提出打造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重大戰略,2010年4月廣西公布了《廣西西江黃金水道規劃》,提出到2012年實現內河港口總吞吐能力達到1億噸以上,在此基礎上加快建設形成西江經濟帶。2010年上半年,西江黃金水道交通建設項目共完成投資11.62億元,超額完成計畫,內河完成吞吐量2813萬噸,增長24.9%,廣西西江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也已批准設立。從「十二五」規劃開始,把西江經濟帶打造成為南方重要的開發軸帶,成為大西江經濟帶的核心區段,成為大珠三角功能輻射的承接地,成為大西南開發的先導地區,成為中國向南開放合作的前沿基地。 西江經濟帶示意圖

東北東部經濟帶

東北東部經濟帶 是包含遼寧、吉林、黑龍江東北三省14個州市(大連、丹東、本溪、延邊、通化、白山、吉林、牡丹江、雞西、七台河、佳木斯、雙鴨山、鶴崗、伊春)在內的經濟發展區域。2005年在丹東發起,納入東北三省各自發展規劃,各地合作推進建設。在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建、綠色發展戰略、東北亞國際合作核心區建設上進行分工。合作重點在基礎設施建設、大物流、旅遊和生態。集體共同搭建區域合作與對外開放平台。2017年5月2日,正式向國家發改委申請《東北東部經濟帶發展規劃》。

遼寧沿海經濟帶

遼寧沿海經濟帶 就是在遼寧沿海地區劃分的經濟發展區域。《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於2009年7月1日獲得國務院批准。至此,遼寧沿海作為整體開發區域被納入國家戰略。遼寧沿海經濟帶了解該規劃制訂過程的人士透露,此次國務院審批通過的規劃以遼寧此前提出的「五點一線經濟帶」發展規劃為核心,將原有規劃的范圍進一步擴大。規劃將從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城鄉發展、社會事業、基礎設施、開放合作、資源環境、保障措施等方面確立遼寧沿海經濟帶2020年前的發展方向。 遼寧沿海經濟帶示意圖

魯南經濟帶

魯南經濟帶 是山東省區域經濟的重要板塊之一,加快魯南經濟帶規劃建設,是山東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工作指導轉變,展開「一體兩翼」總體戰略布局,在新起點上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的重大舉措,對於促進全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汕頭經濟帶

汕頭東部城市經濟帶 是「三大經濟帶」規劃建設的重中之重,它以河口治理、海堤建設為切入點,近期規劃從海灣大橋東側汕頭港導流防沙堤始,至澄海萊蕪島止,呈帶狀區域,東西長13公里,南北縱深約1.5~2.5公里,規劃建設百年一遇海堤和堤路結合高標准濱海大道,堤圍內開發利用灘塗近20平方公里。功能定位為汕頭市未來的城市中心區,以行政辦公、高端商貿、總部經濟為主,兼具居住、文化、金融、商業、旅遊、休閑於一體的生態新城區。項目的建設開發將大大提高城市防洪、防潮、排澇能力,改善排澇面積131.2平方公里,同時又能有效緩解汕頭人多地少、城市發展空間狹小的矛盾,實現由內海灣城市向海濱城市的轉變,強化汕頭作為粵東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帶動功能,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彰顯生態型海濱城市的特色魅力,是一項站在汕頭歷史發展新起點上謀劃長遠發展的宏大工程,是破解發展難題、破解制約汕頭發展瓶頸的一項重要工程,是解放思想、創新思路的重大實踐。省委、省 *** 及上級有關部門對該項目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省委、省 *** 歷屆領導多次要求從汕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明確指出,東部城市經濟帶是汕頭今後發展的根本出路,解決了汕頭生存發展的問題;是汕頭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要高起點、高標准規劃實施。 汕頭東部城市經濟帶示意圖

37經濟帶

*** 總理在2014年 *** 工作報告中(2014年工作重點之三:增強內需拉動經濟的主引擎作用,第4段,部分原文)指出:把培育新的區域經濟帶作為推動發展的戰略支撐。要謀劃區域發展新棋局,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地,沿大江大河和陸路交通干線,推進梯度發展。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經濟率先轉型升級;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經濟協作;發展跨區域大交通大流通,形成新的區域經濟成長極。 37°經濟帶 是依託北緯37º獨特的自然資源和地理環境,以傾力培養 環渤海經濟區 (尤其是山東半島)新增長極為目標,配合中央 *** 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地梯度發展的政策指向,以交通干線和綜合運輸通道為發展主軸,以臨近互補區域形成的成長三角區為驅動力,在中國大陸境內形成的東起(山東)榮成、文登,西至(新疆)和田、墨玉的綠色經濟帶狀區域。該區域涵蓋魯、冀、晉、陝、寧、甘、青、新8省25市92區縣(市)。 37°經濟帶示意圖

⑽ 我國三個經濟地帶分別包括哪些省(區)

東部沿海經濟帶(京、津、冀、遼、魯、蘇、滬、浙、閩、粵、桂諸省市自治區) 長江中上游、中下游經濟帶(滇、川、渝、鄂、湘、贛、皖、蘇諸省市) 隴海蘭新鐵路沿線經濟帶(新、甘、陝、豫、蘇諸省自治區)

閱讀全文

與經濟帶類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背叛愛情的人怎麼諷刺 瀏覽:476
鼓樓區教育局下屬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453
共享健康服務有哪些 瀏覽:698
長得丑別人叫你美女怎麼辦 瀏覽:387
華夏幸福產動力做什麼的 瀏覽:187
女人的美好婚姻怎麼過 瀏覽:576
石小坑的幸福生活15怎麼玩 瀏覽:297
進入事業單位具體崗位怎麼確定 瀏覽:946
愛情中的永恆是什麼 瀏覽:9
經濟初級專業技術資格證有哪些 瀏覽:819
非戶口所在地婚姻證明怎麼開 瀏覽:144
連雲港學生9月開學健康卡怎麼填 瀏覽:761
廣州經濟如何發達 瀏覽:118
錦州幸福指數怎麼樣 瀏覽:655
如何看自己的婚姻有幾次 瀏覽:381
檢查一下男性健康大概需要多少錢 瀏覽:447
蜜雪冰城美女為什麼多 瀏覽:96
事業單位學歷和學位怎麼填 瀏覽:451
完美女士是什麼樣 瀏覽:376
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受到哪些阻力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