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計劃經濟課本有哪些

計劃經濟課本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01 17:23:04

⑴ 計劃經濟有哪些

計劃經濟(Command economy),或計劃經濟體制,又稱指令型經濟,是一種經濟體系,而這種體系下,國家在生產、資源分配以及產品消費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財團事先進行計劃。由於幾乎所有計劃經濟體制都依賴政府的指令性計劃,因此計劃經濟也被稱為「指令性經濟」。其餘的三種經濟體系是市場經濟體系、傳統經濟體系和混合經濟體系。
計劃經濟主要內容
計劃經濟相對於市場經濟,是指一種不同於市場經濟的,高度集中的,實踐中低效率的社會經濟體系。計劃經濟,顧名思義就是有規劃、計劃地發展經濟。從而避免了市場經濟發展的盲目性、不確定性等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危害。如:重復建設、企業惡性競爭、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產生社會經濟危機等問題。

計劃經濟體制,又稱指令型經濟,是指由上級計劃單位按隸屬關系下達,要求執行計劃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完成的計劃。國家指令性計劃是國家下達的帶有強制性質的,執行單位必須保證完成的計劃。實行計劃管理的一種形式。旨在保證國家重點建設任務的完成和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運用較廣。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指令性計劃的作用和范圍逐步縮小。

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一個基本原理.這種觀點的邏輯推理是:社會化大生產把國民經濟各部門連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因而客觀上要求它們之間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
指令性計劃只能限於重要的領域和重要的任務,而不能范圍過寬,否則,就不利於調動基層單位的積極性。

⑵ 高中新課標政治教材選修有幾本,分別講了什麼

選修一
專題一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1 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
2 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3 無產階級解放的必由之路
4 在科學社會主義的指引下走向未來
專題二 社會主義從立項到現實的轉變
1 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
2 「一國首先勝利」論與十月革命
3 社會主義在曲折中前進
專題三 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歷史性選擇
1 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2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和實踐
3 中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
4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專題四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
1 中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3 社會主義的本質
專題五 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共產黨的旗幟
1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上
2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
3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4 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奮斗
綜合探究 科學社會主義的歷史命運
選修二
專題一 古典經濟學巨匠的理論遺產
1 斯密的理論貢獻
2 斯密的政策主張
3 李嘉圖的理論貢獻
4 李嘉圖的政策主張
專題二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偉大貢獻
1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立
2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
3 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
4 馬克思的經濟危機理論
專題三 西方國家現代市場經濟的興起與主要模式
1 羅斯福新政
2 凱恩斯革命
3 新自由主義
4 西方國家現代市場經濟主要模式
專題四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初期探討
1 列寧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探索
2 斯大林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探索
3 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探索
專題五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
1 我國計劃經濟體制的形成及其作用
2 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探索
3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4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選修三
專題一 各具特色的國家和國際組織
1 國家的本質
2 現代國家的管理形式
3 現代國家的結構形式
4 國際組織概觀
專題二 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國和法國為例
1 英國國王與君主立憲制
2 英國的議會和政府
3 法國的民主共和制與半總統半議會制
4 英法政治體制的異同
專題三 聯邦制、兩黨制、三權分立:以美國為例
1 美國的聯邦制
2 美國的兩黨制
3 美國的三權分立制
4 美國的利益集團
專題四 民主集中制: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1 人民的選擇 歷史的必然
2 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體
3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強大生命力
4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專題五 日益重要的國際組織
1 聯合國:最具普遍性的國際組織
2 中國與聯合國關系的歷史演變
3 走進世界貿易組織
4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宗旨和作用
5 歐盟的誕生和成長
選修四
專題一 樹立科學思維的觀念
1 探究思維奧秘
2 學會科學思維
專題二 遵循形式邏輯的要求
1 思維需要邏輯
2 准確把握概念
3 恰當運用簡單判斷
4 學會運用復合判斷
5 掌握演繹推理的方法(上)
6 掌握演繹推理的方法(下)
7 學會歸納推理的方法
8 學會類比推理的方法
專題三 運用辯證思維的方法
1 思維應該辯證
2 學會分析綜合
3 領會思維具體
4 推動認識發展
專題四 結合實踐 善於創新
1 思維力求創新
2 運用發散思維
3 駕馭聚合思維
4 善用逆向思維
5 把握直覺、思想和靈感
6 鳥瞰思維研究
選修五
專題一 生活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 法的本質、特點和作用
2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專題二 民事權利和義務
1 認真對待權利和義務
2 積極維護人身權
3 依法行使財產權
4 切實保護知識產權
5 民事權利的行使與界限
專題三 信守合同與違約
1 走近合同
2 訂立合同有學問
3 言而有信守合同
4 違約與違約責任
專題四 勞動就業與守法經營
1 通往就業之路
2 就業維權之道
3 公平競爭與誠信經營
專題五 家庭與婚姻
1 構建和睦家庭
2 法律保護下的婚姻
3 夫妻間的人身和財產關系
專題六 法律救濟
1 不打官司解決糾紛
2 心中有數打官司
3 訴訟的基本程序
4 用證據說話
5 律師面面觀
選修六
專題一 公民道德建設
1 學會做人 道德為先
2 繼往開來 綜合創新
3 公民道德規范和道德建設的核心、原則
專題二 公民的道德生活
1 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
2 工作崗位上的職業道德
3 和諧社會里的社會公德
4 志存高遠 腳踏實地
專題三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倫理要求
1 經濟生活與道德建設
2 經濟秩序呼喚誠信倫理
3 經濟活動中的競爭倫理
4 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
專題四 面對科技進步的倫理沖突
1 科技發展:鋒利的雙刃劍
2 生命科技與生命倫理
3 網路的倫理困惑
4 科技事業與人類福祉
專題五 對環境倫理關懷
1 現代文明的環境危機
2 環境倫理的原則和規范
3 呵護人類共有的家園
4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⑶ 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的弊端有哪些

企業缺乏競爭力、生產積極性低、市場調節作用失效、物資短缺、社會經濟發展落後

⑷ 請問計劃經濟體制的特徵是什麼,答案最好是已經發過的文章,謝謝!

計劃經濟體制具有以下重要特徵(參:Brus,1972, P.65-71;Ellman,1989, P.18):
(1)公有制經濟在所有制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基於經典馬克思主義對於社會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描述,公有制一直被認為是社會主義經濟的主要財產形態。各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計劃經濟體制的過程,本質上就是生產資料公有化和國有化的過程。從所有制的結構來看,改革前中國的經濟體制中「一大二公」的特徵十分明顯,完全符合傳統計劃經濟的共同標准。在我國的公有制經濟中,按照公有程度不同,城市工業經濟所有制主要包括:全民所有制,國家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農村則主要以土地國家所有和農村集體所有制為主,但必須嚴格執行國家下達的指令性的農產品統購計劃和相應的生產計劃,並不具有完整的集體產權。農村土地在國家所有的基礎上,由集體管理,農民對土地僅有使用權。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後,1956年我國國民收入中,公有制經濟的比重曾經高達90%以上,個體經濟比重下降為7.1%,私營經濟更是降到0.1%以下。[1]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意味著我國所有制結構和調節方式都實現了向完全計劃經濟的轉變。
(2)國家對經濟活動採取直接指令性行政管理。中央計劃經濟體制的一個主要標志是國家或中央政府成為經濟運行中的核心主體,而企業由於只執行既定的生產計劃成為政府的附屬物[2]。國家主要通過一定階段的經濟發展計劃實施對經濟運行的調控和管理。通過組建專門的經濟計劃部門制定發展計劃,並對企業通過指標、計劃參數、實際評價等實行全面的控制,而企業的績效則完全表現在對計劃的完成和當局的偏好。高度計劃指令經濟要求對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都要做出細致的計劃,但由於信息問題,導致計劃多具有剛性而缺乏靈活性。
(3)經濟決策權高度集中。國家不僅要負責宏觀方面的資源配置,甚至對微觀的企業和個人的收入和支出都做出計劃,以實現資源在微觀主體間的配置。導致在國家和政府之外並不存在實際的微觀經濟主體。這種體制導致經濟決策權力高度集中在中央的省級的黨政系統的領導機構,而企業和民眾個人、立法和司法機構以及下級黨政部門沒有決策權。在後來,決策更加集中與個別領導人手中,導致急於求成的指導思想和不規范的個人決策左右集體決策而引發的一系列決策失誤,嚴重損害了計劃經濟的正常運行。[3]
(4)社會資源的計劃配置。計劃配置資源的一個核心機制在於行政命令手段替代價格機制。在中央計劃經濟體制下,市場通過價格機制對資源的配置作用被壓低到最小的范圍。在經濟運行的各個層面都充斥著政府的計劃和指令。資源流向的指令剛性導致配置效率的下降,使得大量的資源都被按照政府意願配置,資源的利用結構極不合理。政府當局往往出於政治目的實施資源配置計劃,而將經濟效率的標准放在政治目標之後,這也是導致計劃經濟配置低效的一個重要原因。
(5)交易活動的非價格特徵。按照制度經濟學關於交易的觀點,交易是人類經濟行為中最一般的經濟活動。市場經濟的核心特徵在於通過價格機制來實現交易,而計劃體制下的交易活動則被行政指令所替代,交易對象被消除了商品本性。交易活動的非價格特徵,根源於計劃經濟本身取消貨幣媒介的思維[4]。這導致在貨幣支付之外,人們開始尋求其他的支付方法,通過牟取權力,搭便車等行為進行變相支付等行為也是導致計劃經濟效率低下的根源。
(6)分配方式上採取按勞分配。依據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社會主義社會的分配方式應當以按勞分配為主。這種分配方式的核心在於,根據單個勞動者的貢獻大小決定其分配數額,按照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有勞動能力卻不勞動者不得的原則,在社會主義公民之間進行分配。但由於工業革命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生產行為更多得表現為一種合作的社會性生產和團隊生產過程,單個勞動者的邊際產出和貢獻率無法做出准確測量,這給按勞分配規則的執行帶來了困難。從前社會主義國家分配實踐來看,多數按勞分配實際都是一種平均主義的分配方法。這導致苦樂不均,勞動者積極性下降,搭便車行為普遍化。
(7)經濟結構呈現明顯的城鄉分化和二元結構。由於計劃經濟體制出於戰略考慮採取趕超型發展戰略,對城市工業和重工業發展投入較大,但由於多數前社會主義國家建國初期積累不足,經濟總量較小,並且屬於典型的傳統農業國家,因此都採取「抽農補工」的做法,試圖優先發展重工業。這種違背結構均衡的發展戰略,導致計劃經濟下的經濟結構呈現明顯的「核心——邊緣」結構。政府投資和資源配置等優先保證城市和重工業發展,造成城市對農村的擠壓,以及工業對農業的抑止。農村和農業發展明顯受到城市和工業發展的壓制,這一結構導致後期經濟增長中產業鏈條的斷裂,是造成後期改革最初發端於農村的根本原因。
(8)對外封閉型經濟。社會主義政權的誕生由於處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高漲階段,兩大社會制度的沖突從計劃經濟體制產生之前就明顯存在。盡管新政權都表示希望與包括西方在內的國家進行正常的貿易往來,並提出過「自力更生為主,外援為輔」的指導方針,但由於國際冷戰格局的形成,多數社會主義國家的計劃經濟體制本質上都是封閉型的。盡管早期在社會主義國家之間有過貿易往來,但多半是出於政治合作的目的,甚至後期社會主義陣營內部也發生了分裂,導致各國計劃體制的進一步封鎖。總體而言,轉軌改革之前計劃體制下的對外貿易規模十分有限(見表1-3)。
表1-3:1952-1978中國進出口總額
年份 1952 1954 1956 1958 1960 1962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進出口
總額 19.4 24.4 32.1 38.7 38.1 26.6 34.7 46.2 40.5 45.9 63.0 145.7 134.3 206.4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編:《新中國五十年統計資料匯編》,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9年版,第60頁。
(9)行政分權程度不斷提高的中央與地方政府關系。從前蘇聯和中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實踐來看,兩國都表現出地區經濟發展非均衡的特徵,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關系以及權力職能劃分方面的問題一直是經濟體制運行的主要內容。傳統計劃經濟體制是以貫徹和執行中央政府的計劃和指令為前提的,但是經濟運行決策權力高度集中於中央政府不利於地方政府發揮積極作用。此外,由於在所有制上集體所有制的大量存在,客觀上要求地方政府分享一定得經濟決策權力,這有利於地方政府發揮調節作用。但分權模式由於邊界難以把握,而且容易和中央政府在職能上出現交叉和沖突,因此往往陷入一種「治亂循環」的怪圈,容易出現「一放就亂,一抓就死」的狀態。縱觀計劃經濟實施的整個過程,前蘇聯和我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集權與分權沖突中都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倒是呈現了明顯的周期特徵(見表1-4)。
表1-4:中國計劃經濟運行得行政性「集權-分權」周期
1953-1956 1957-1960 1961-1964 1964-1965 1966-1968 1969-1976 1977-1978
集權 分權 集權 分權 凍結 分權 集權

資料來源:冒天啟、朱玲:《轉型期中國經濟關系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3章。
(10)經濟生活政治化。在前社會主義國家的計劃經濟時代,一個明顯的特徵是:國家的工作重心一直未能成功的從革命斗爭,階級斗爭和政治運動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長期的政治運動使得計劃體制下的經濟生活帶有明顯的政治化特徵。這在前蘇聯20-30年代黨內斗爭和我國的「大躍進」、「反右傾」、「四清運動」以及「文化大革命」中都曾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經濟生活政治化的一個表現就是經濟活動的效率標准被政治上的意識和覺悟所替代。微觀主體將更多的積極性投向政治運動,其積極性強烈依賴於政治動員和意識形態的宣傳和鼓動(見表1-5),形成了一種政治活動對經濟活動高度替代的特殊體制。但這種經濟生活政治化的一個風險在於,一旦出現信仰危機或者面臨政治冷淡和政治動盪時,經濟效率將大幅度下滑,甚至引發社會性的道德危機。
表1-5:經濟生活政治化的表現
涉及的方面 主要原則和代表性口號
經濟活動的目的和標準的政治化 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不僅要算經濟帳,首先要算政治帳」,業務標准服從政治標准,生產建設服從政治運動
經濟決策管理過程的政治化 以階級斗爭為綱,經濟路線上要留意國內外階級斗爭在經濟領域的反映,堅持開展兩條道路的斗爭
經濟管理方法手段的政治化 「階級斗爭,一抓就靈」,「抓革命,促生產」,「什麼事情都要搞群眾運動」,精神鼓勵重於物質鼓勵,要「突出政治」。
經濟組織的政治化 工廠首先時政治組織,農村是階級斗爭的大學校。

⑸ 世界中採用計劃經濟的有哪些國家

計劃經濟,或計劃經濟體制,又稱指令型經濟,是對生產、資源分配以及產品消費事先進行計劃的經濟體制。由於幾乎所有計劃經濟體制都依賴於指令性計劃,因此計劃經濟也被稱為指令性經濟。世界上的經濟體系大多是市場經濟體系和混合經濟體系。但仍有部份國家如古巴、伊朗、朝鮮採用計劃經濟。
拓展資料:
計劃經濟一般是政府按事先制定的計劃,提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有計劃地安排重大經濟活動,引導和調節經濟運行方向。計劃經濟資源的分配,包括生產什麼、生產多少,都由政府計劃決定。計劃經濟相對於市場經濟,是指一種不同於市場經濟的,高度集中的,實現高效率的社會經濟體系。計劃經濟,顧名思義是有規劃、計劃發展經濟。從而避免市場經濟發展的盲目性、不確定性等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危害。如:重復建設、企業惡性競爭、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產生社會經濟危機等問題。
福利支出是計劃經濟時期企業發展的沉重包袱,而企業的職工福利則是決定職工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這一點一直延續到改革開放初期。1982年,職工家庭92%的支出用在日常生活消費品和必需品上,其中僅僅食品一項就佔了58%。家庭開支中5.2%用於住房、水電、交通、醫療。而在美國的家庭開支中,這些項目佔去45%,日本佔去21%。家庭開支比例反映了國家對國營企業職工的高額補貼。到20世紀80年代早期,上述補貼額超過了工資總額。收養人員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感恩思想濃厚,而「福利本色」則比較淡化。社會福利本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性幫助的權利」。國家為保障公民的這些基本權利,必須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否則,將社會福利同人的權利割裂開來,極易造成社會福利政策定位不準,從而影響社會福利事業持續發展的力度。

⑹ 歷史中的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新經濟政策 斯大林模式哪些是市場經濟體制哪些是計劃經濟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斯大林模式肯定是計劃經濟。
新經濟政策是市場經濟體制,但不完全是市場經濟,混合了計劃經濟。
計劃經濟顧名思義就是一切按行政計劃,統購統銷統分配,工人農民沒有經營自主權。
市場經濟以市場需求為配置,市場需要什麼我生產什麼,不需要,我可以轉產。

⑺ 歷史書上面講的「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是什麼啊

市場經濟是以市場佔主導地位的經濟類型,通俗的講就是自由買賣,政府不過問太多,充分發揮市場潛規則的調節作用,比如說,一種商品利潤高,大家都願意去賣,可以去賣,比較自由。 而計劃經濟是政府為了控制經濟而實行的一種非自由的經濟類型,哪些可以賣,哪些不可以,什麼地方賣,價格多少,年產量多少,等等,都有指標的,是嚴格的計劃好了的,所以叫計劃經濟。 我們這個社會是商品經濟社會,1992年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算是步入了商品經濟社會。 資源配置通俗地講就是分配東西,比如說,國家有一萬噸鋼鐵,三萬噸用來製造汽車,三萬噸用來出口,四萬噸備用。當然了還有人力資源,比如集體移民,開發西部等都屬於資源配置。嗯,希望你能明白,再見

⑻ 在你身邊哪些東西是代表計劃經濟哪些東西代表市場經濟

計劃經濟:計劃生育下的小孩。市場經濟:市場主體以買者、賣者的身份參與市場經濟活動,活動中不僅有買賣雙方的關系,還會有買方之間、賣方之間的關系。
計劃經濟是指以國家指令性計劃來配置資源的經濟形式。市場經濟是承認並維護私人擁有生產資料和鼓勵自由競爭、通過市場交換中的價格調節供求和資源分配的經濟運行體制。
市場經濟是指通過市場配置社會資源的經濟形式。簡單地說,市場就是商品或勞務交換的場所或接觸點。市場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1]在市場上從事各種交易活動的當事人,稱為市場主體。市場主體以買者、賣者的身份參與市場經濟活動,活動中不僅有買賣雙方的關系,還會有買方之間、賣方之間的關系。如果不考慮政府的作用,市場經濟體系中有兩個部門,一個是公眾(消費者),一個是企業(廠商)。兩個部門的相互關系,可以說明市場供求的一般原理。

⑼ 歷史上我們學到過哪些計劃經濟

1,列寧時期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2斯大林取消新經濟政策之後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3,我國建國後1956年三大改造後到1978年三中全會前實施的計劃經濟

閱讀全文

與計劃經濟課本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背叛愛情的人怎麼諷刺 瀏覽:476
鼓樓區教育局下屬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453
共享健康服務有哪些 瀏覽:698
長得丑別人叫你美女怎麼辦 瀏覽:387
華夏幸福產動力做什麼的 瀏覽:187
女人的美好婚姻怎麼過 瀏覽:576
石小坑的幸福生活15怎麼玩 瀏覽:297
進入事業單位具體崗位怎麼確定 瀏覽:946
愛情中的永恆是什麼 瀏覽:9
經濟初級專業技術資格證有哪些 瀏覽:819
非戶口所在地婚姻證明怎麼開 瀏覽:144
連雲港學生9月開學健康卡怎麼填 瀏覽:761
廣州經濟如何發達 瀏覽:118
錦州幸福指數怎麼樣 瀏覽:655
如何看自己的婚姻有幾次 瀏覽:381
檢查一下男性健康大概需要多少錢 瀏覽:447
蜜雪冰城美女為什麼多 瀏覽:96
事業單位學歷和學位怎麼填 瀏覽:451
完美女士是什麼樣 瀏覽:376
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受到哪些阻力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