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攤經濟」最近為什麼那麼火
28日兩會閉幕,最後總理如期答記者問,在回答有關就業的問題時,總理說道,我們西部有個城市,按照當地的規范,設置了3.6萬個流動商販的攤位,結果一夜之間有10萬人就業。總理公開點贊了「地攤經濟」,一下子解封了多年的管制誤區。
地攤經濟,是指通過擺地攤獲得收入來源形成的一種經濟形式。地攤經濟是城市裡的一種邊緣經濟,一直由於影響市容環境而不能堂皇入室,但地攤經濟有其獨特的優勢,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
總理點贊的這座城市隨後也被爆出來了——就是成都。兩會期間,成都放寬臨時佔道經營的做法,引發代表、委員的熱議。大家為成都關懷弱勢群體的舉措點贊,這讓城市有了「煙火氣」,在就業壓力較大的當下,成都的做法值得推廣。成都的「五允許一堅持」政策,沒有讓這座「網紅城市」失去往日的顏值,反而增添了幾分平易近人之美。
過去多年,我們忽略了這塊,其實Mark覺得,「地攤經濟」和共享單車一樣,都是毛細血管經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彌補作用。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毛細血管經濟」的好處:
第一、購物更便利,更熱鬧。試想,對一個人的身體而言,我們既需要大動脈,更需要這些毛細血管,來做好最後一公里的事。共享單車,就是彌補了出行上最後一公里的欠缺;而今天的「地攤經濟」,其實它是將貨物與消費者拉的更近了。我們需要網上購物、商場購物,也需要去地攤購物,不為別的,線下購物不就圖個熱鬧嘛。別的地方不說,各大旅遊景點,如果沒有地攤,那該多麼冷清。
第二、會讓大家更有幸福感。現在網紅經濟盛行,也造就了一大批的網紅城市,前面說了,成都合理引導地攤經濟,不光提供了就業機會,增加了人民收入,更讓成都多了些煙火氣。這樣做,也明顯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指數,現在總理點贊,政府引導,其實就是執政人性化的體現,從人民的利益出發的結果。
第三、彌補了內需的閉環。今天看到一個觀點說道,中國經濟現在之所以強大,就是對外、對內都已經形成了閉環。如今受到疫情影響,對外的經濟肯定不能正常進行 了,現在要提升經濟,就得發展對內經濟,而現在中國市場大、能自產自銷,本身就有內循環能力。現在我們引導「地攤經濟」,其實就是增強了這個閉環,也擴大了群眾收入,大家有了收入,那麼消費自然就上來了。
一句話,從人民的需求出發制定的政策,一定沒錯。相信「地攤經濟」會給我們帶來驚喜,就像當初共享單車給我們帶來的驚喜和幸福一樣。
Ⅱ 市場經濟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
論資本主義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
摘要:市場經濟是一種作為基本調節方式的社會經濟制度形式,不能簡單地把它化約為經濟所有制形式,也不能把它誇大為社會的基本制度,因此,不能把市場經濟等同於生產資料私有制或公有制,也不能把市場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制度..資本主義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是市場經濟平等交換中產生的不平等的產物,
關鍵詞溫家園論文:市場經濟;資本主義:產物
以往我們總是認為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物,以為是在資本主義打破了封建專制,建立了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制的基礎上,蘊生了以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為調節和配置手段的市場經濟,並進而激發了生產力的積極性和潛能,但實際並非如此。市場、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呈現為前因後果和在時間上前後相序的關系。市場經濟產生於市場的發展,而資本主義則發端於市場經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和結果。
市場是一定地區內的各種商品或某一種商品的供給和有支付能力需求的關系,因此,市場不僅僅是商品買賣的場所,而主要是勞動者之間通過彼此交換勞動產品而交換人的勞動本質的關系。市場與商品交換同時出現,據考證至少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不僅在原始社會和奴隸制社會就已經有了市場關系,而且經過逐步發展,市場的形式不斷更新,范圍不斷拓展,在封建制社會可以說市場已相當繁榮,在我們通常稱之為自給自足的封閉的封建制自然經濟結構中,市場遍及各處,它們就像這個自然經濟軀體中的無數的毛細血管一樣,推動著整個軀體的經濟循環。市場是勞動者們在生產和消費之間的恰當的交換形式和手段,市場調節、促進著生產和消費的發展,可以說,經濟史概括地說也是一部市場史。
在市場交換關系發展的基礎上,產生了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是一種以市場調節為基本方式來發展國民經濟的經濟體制,其根本特徵是根據市場的供求關系來調節和分配生產要素,通過市場調節機制配置各種社會資源。市場經濟採取的是:信息及調節機制的橫向化,主要以市場對信息(最重要的是價格)進行橫向傳遞和接收,經濟主體自由取捨;決策機制的分權化,經濟主體在獲取市場信息的基礎上,自由決策,自擔風險,自享成果;財產機制的私有化,財產及利益邊界清晰;激勵機制的物質化,利益驅動,金錢刺激。市場經濟是一種作為基本調節方式的社會經濟制度形式,顯然。不能簡單地把它化約為經濟所有制形式。也不能把它誇大為社會的基本制度,因此,不能把市場經濟等同於生產資料私有制或公有制,也不能把市場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制度。
我們以往之所以把市場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是因為,在歷史上,西歐的市場經濟發展產生出了資本主義。15世紀,在西歐城市市場中,不僅建立了密集的銷售網路,而且逐漸產生了國際商品交易會和證券交易所。例如,1579年至1621年,由熱那亞商人組織的貝桑松(Besanson)交易會,專司錢款和信貸交易,運作精細周密,貨幣已經開始跨國流動。擁有證券交易所和商品交易會是在歐洲誕生以市場調節為基本方式發展經濟的經濟體制即市場經濟的最重要基礎。商品交易會和證券交易所不僅擴大了市場的地域,而且使市場超越了低層次的直接交換,這樣,市場已經不只是經濟軀體中的毛細血管,而且成為動脈和靜脈了,市場從此日益發揮在經濟中生產與消費的調節和配置作用即市場經濟。從距今6000多年前至500多年前,不論是在奴隸制經濟,還是在封建制經濟中,雖然在某些市場交易活動中存在某一些平等交換的成分,但基本上都是以武力或特權佔有、配置資源的經濟體制,還不是以平等交換為一般的、普遍的資源配置方式的市場經濟體制。在距今大約500多年前的西歐,雖然仍是處於封建制度統治下,但在熱那亞、威尼斯、佛羅倫薩、巴黎、倫敦等城市中,卻在經濟領域中首先產生了市場經濟體制的萌芽,繼而誕生了市場經濟體制。這種經濟體制真正突顯了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個人的利益和勞動受到肯定甚至張揚,極大地調動廣大社會勞動者為個人利益而奮斗的積極性,刺激和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同時,由於勞動者個人之間彼此先天能力和後天機遇的不同,又必然導致勞動者個人收益的差距,市場經濟等價交換的結果會是能力強者越來越富,能力弱者越來越窮,貧富兩極分化。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馬太效應,即效率越高的人,在競爭中就越居優勢地位,高效率者的效率也就會越來越高;相反,效率越低的人,在競爭中就越居劣勢地位,低效率者的效率也就會越來越低,強者越強,弱者越弱,二者效率高低的差別會越來越大。因而,正是在市場經濟繁榮的基礎上,私有財產和資本不斷積聚和融合,產生了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產生於18世紀的產業革命之前。資本主義是以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和以剩餘價值最大化為目的的生產關系,這種生產關系進而又經過產業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以政治制度的形式加以確定下來。可見,資本主義並不是市場經濟,而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是市場經濟平等交換中產生的不平等的產物。在市場經濟中,市場作為調節方式應該是在生產與消費之間扮演一個自然的聯系和顯示供求關系的角色,即亞當斯密(Adam Smith)稱之為的無形的手,但資本主義產生後,在利潤最大化的驅動下,能帶來剩餘價值的資本成為主宰,市場事實上逐漸被資本操縱,被擁有資本特權的資產階級(資本家集團)操縱。建立在平等關系之上的市場交換導致了不平等的資本主義的建立,資本主義製造和利用壟斷,又不斷產生和加深著不平等的市場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