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經濟體系
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有機整體。這個經濟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1、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使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
2、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實現市場准入暢通、市場開放有序、市場競爭充分、市場秩序規范,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
3、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實現收入分配合理、社會公平正義、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4、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實現區域良性互動、城鄉融合發展、陸海統籌整體優化,培育和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加強區域優勢互補,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5、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6、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
7、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
㈡ 什麼是經濟體制分為幾種類型
經濟體制是指在一定區域內(通常為一個國家)制定並執行經濟決策的各種機制的總和。通常是一國國民經濟的管理制度及運行方式。是一定經濟制度下國家組織生產、流通和分配的具體形式或者說就是一個國家經濟制度的具體形式。社會的經濟關系,即參與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各個單位、各個個人的地位和他們之間的利益關系,就是通過這樣的體系表現出來。
經濟體制除了指整個國民經濟的管理體制外,還包括各行各業如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運輸等等各自的管理體制,此外各個不同企業的企業管理體制也屬於經濟體制的范圍。
經濟體制的功能表現
確定經濟行為主體的權利范圍,對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起協調作用。
·確定經濟主體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對經濟當事人不符合社會整體效率的行為發揮約束作用。
·確定利益分享規則,對經濟主體行為發揮激勵功能。
·確定信息交流結構,對經濟運行發揮信息功能
經濟體制優劣的評價標准
經濟體制優劣的評價標准,應當是資源是否得到了合理配置和利用,人們近期和長遠需求是否以最少的資源得到最大的滿足。
經濟體制的構成要素及其組合
經濟體製作為系統化的制度安排,總是由各種具體的經濟制度按照一定的聯系方式而構成有機的整體。
我們把經濟體制理解為資源佔有方式與資源配置方式的有機組合,任何經濟體制都由三類制度構成:
1.資源佔有制度安排
這里包括所有制、利益關系和動力機制三組制度。
2.資源配置的制度安排
資源配置的出發點也是所有制或產權制度。
3.經濟運行的支持系統
主要是兩方面:一是信息系統;二是監督一協調系統。如果沒有這兩類系統,經濟運行過程必然發生紊亂,或摩擦,從而阻礙甚至窒息經濟體制的活力。經濟體制的構成要素有三個層次:
核心要素,是所有制或產權制度;
支配要素,包括決策結構和利益結構;
運行要素,包括組織結構、動力結構、信息結構和協調(監督)結構。
經濟體制的分類
按資源佔有方式或按照所有制形式劃分經濟體制
這是通常採用的方式,這種方式也往往用於區分社會基本制度或經濟制度,如馬克思把西歐社會的發展歷程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就是以所有制方式為基本准則的。
按所有制劃分經濟體制
往往與意識形態聯系在一起,即「所有制十運行機制十意識形態=某種主義的經濟制度」。熊彼特把經濟體制分為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三類。哈姆把經濟體制分為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和自由社會主義三類。
按資源配置方式分類
·瑞典的艾登姆等也按照資源集中配置還是分散配置,把經濟分成三類:
1.完全集中的模式——CC模式
2.完全分散的體制模式——CD模式
3.中間模式
·埃岡·紐伯格等人認為,經濟體制包括決策結構、信息結構和動力結構三方面,並以決策作為主要標准,把經濟體制分成以下幾類:傳統體制、分散市場、集中市場、計劃市場、分散計劃、集中計劃幾類。
·1985年,亞諾什·科爾奈在中國參加「宏觀經濟管理國際研討會」時,提出了按行政協調與市場協調兩種方式劃分經濟體制的主張。
按資源佔有方式與資源配置方式的組合分類
經濟體制是資源佔有方式與資源配置方式的組合,資源佔有方式可抽象為公有制與私有制兩種,資源配置方式可抽象為計劃配置與市場配置兩種,這樣,就可把經濟體制劃分為四大類:
·公有制計劃經濟體制
·私有制計劃經濟體制
·公有制市場經濟體制
·私有制市場經濟體制
這四類體制可以基本反映現實體制模式。但私有制計劃經濟體制在現實中沒有相應的體制實例。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上的市場經濟國家在引人計劃機制中並未放棄市場機制,因而這類體制可稱之為私有制為主導的計劃市場經濟體制。
我國現行的經濟體制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徵。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根據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要求,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公有資產占優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只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在這個前提下,國有經濟比重減少一些,不會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
集體所有制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體經濟可以體現共同致富原則,可以廣泛吸收社會分散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稅收。要支持、鼓勵和幫助城鄉多種形式集體經濟的發展。這對發揮公有制經濟的主體作用意義重大。
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利用。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有利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於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也適用於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和集體控股,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於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城鄉大量出現的多種多樣的股份合作制經濟,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導,不斷總結經驗,使之逐步完善。提倡和鼓勵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勞動者的資本聯合為主的集體經濟。
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發揮主導作用。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加快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絕大多數國有大型企業改制為多元股東的公司。改善國有企業股本結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和產權多元化,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形成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增強企業活力。發展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全心全意依靠職工群眾,探索現代企業制度下職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徑。繼續深化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要繼續健康發展。
㈢ 什麼是經濟體制,什麼是經濟制度,二者有何區別
經濟體制
經濟體制改革是中國改革開放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的前30年,中國政府一直推行計劃經濟體制,工廠按照國家計劃生產產品,農村按照國家計劃種植農作物,商業部門按照國家計劃進貨和銷售,所有的品種、數量和價格都由計劃部門統一制定。這種體制使中國經濟能夠有計劃有目標地穩定發展,但也嚴重地束縛了其本身的活力和發展的速度。1978年,經濟體制改革率先在農村展開,1984年擴展到城市。1992年,經過十幾年改革開放的嘗試,中國政府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改革方向。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堅持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實現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銜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建立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為城鄉居民提供同中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障,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1997年,中國政府進一步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使經濟體制改革邁出更大步伐。
現在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顯著增強,宏觀調控體系日趨完善;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和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按預定計劃,到2010年,中國將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經濟制度
經濟制度是指國家的統治階級為了反映在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發展要求,建立、維護和發展有利於其政治統治的經濟秩序,而確認或創設的各種有關經濟問題的規則和措施的總稱。一定社會的經濟制度是由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狀況所決定的,由於經濟制度就是生產關系,所以,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有什麼樣的生產力,或者說生產力狀況如何,就決定或要求有什麼樣的生產關系;同時,生產力的發展變化決定著生產關系的發展變化。另一方面,生產關系對於生產力也有反作用。經濟制度構成一個社會的經濟基礎,它決定其政治制度和社會意識形態,並受到政治法律制度的保護。先進的社會經濟制度,會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落後的社會經濟制度,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不改變舊的經濟制度,生產力就不能發展時,必然會爆發社會革命。社會革命的結果是推翻舊的經濟制度,建立新的經濟制度。隨著經濟制度的變革,政治、法律、文化、思想等屬於上層建築領域的東西也會發生變革。
按照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發展階段的學說,人類歷史上經歷了五種依次更替的經濟制度,即原始公社經濟制度、奴隸制經濟制度、封建制經濟制度、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我國憲法第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此外,有時經濟制度也指一定社會各個經濟部門和領域的各種具體的規章制度。
我國的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這種制度建立的作用:有利於發展社會生產力,有利於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二者的區別就在定義之中,我想你看到這里的時候,就應該明白了
㈣ 什麼是經濟體制,什麼是經濟制度,二者有何區別
經濟體制是指一定社會生產關系藉以實現的形式,即生產關系的具體組織形式和經濟管理制度,反映社會經濟採取的資源配置方式。
經濟制度是指一定社會屬於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它反映生產關系的性質,是區分不同社會形態的基本依據。
區別
一是含義不同:1.經濟制度通常是指一定社會佔主導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即經濟基礎。廣義的經濟制度還指一定社會經濟部門或一個方面的具體制度,如工業、農業制度等。教材是從狹義取意。2.經濟體制是指建立在一定生產關系基礎上的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等的總稱。
二是外延不同:1.經濟制度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這是其核心和基礎;還包括分配製度。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包括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又包括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2.經濟體制主要包括經濟制度、經濟運行機制、市場體系、政府調控體系、產權制度、財政金融體制等。3.在不同的經濟體制下經濟運行機制不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機制包括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經營機制、價格供求競爭等市場運行機制、以經濟法律行政為主要手段的宏觀調控機制等。
三是與社會性質的關系不同:經濟制度是區別不同社會形態的基本依據,反映著經濟最本質的社會特徵。經濟體制、經濟運行機制本身不具有獨立的社會屬性,只是在它們與不同的經濟制度相結合時才表現出不同的性質。正因為如此,同一經濟制度的國家可以實行不同的經濟體制,有不同的經濟運行機制;不同經濟制度的國家也可以實行相同的經濟體制,有相同的經濟運行機制。
四是歷史類型不同:由於經濟制度直接與社會性質相聯系,反映和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因此可按社會屬性分為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而經濟體制、經濟運行機制直接與經濟形態相聯系,因而基本歷史類型包括自然經濟、商品經濟、產品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其中商品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又可分為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兩類。
㈤ 經濟體系是如何運作的
經濟體系運行的裝飾也是雨。股市有相同相似之處,主要原因是緊急的運行,必須有。上漲。橫盤。下跌再上漲,橫盤下跌。小幅調整。進二退一的規律,這樣運行。
㈥ 經濟體系是什麼含義
經濟體系:一群經濟個體之間具有相互聯系關系,個體間的通貨可以互相兌換,任一個體的變動都會對總體造成影響,如歐盟即是一個經濟體系。這個地區性組織在促進該地區的經濟合作和一體化,以及在維護拉美國家的合法利益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它反對美國對拉美國家實行經濟封鎖和制裁,要求美國取消對古巴的經濟和貿易封鎖,並譴責美國旨在懲罰同古巴進行貿易、投資的國家和企業的赫爾姆斯—伯頓法。該組織同中國的經濟貿易關系發展順利。
(6)什麼是經濟體系運行擴展閱讀: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改革開放所建立的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時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2、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資本主義經濟從自由競爭過渡到壟斷階段,進而在一般壟斷基礎上形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先後出現了自由競爭型、壟斷競爭型 和國家干預下的壟斷競爭型三種模式。
㈦ 什麼叫經濟制度什麼叫經濟體制二者有何區別與聯系
所謂經濟制度,是指一定社會屬於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它反映生產關系的性質,是區分不同社會形態的基本依據。
所謂經濟體制,是指一定社會生產關系藉以實現的形式,即生產關系的具體組織形式和經濟管理制度,反映社會經濟採取的資源配置方式。
1.聯系:經濟制度是經濟體制的基礎。 經濟體製作為一種資源配置方式,既然存在於一定的經濟制度中,就必然以該社會的經濟制度為基礎,並受其制約和影響。
一定社會的經濟制度決定著與此相聯系的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質和主要特點,規定其發展方向。一定社會的經濟制度的性質、特徵,要通過與其相適應的資源配置方式反映出來。
2.二者的區別:
(1)經濟制度是經濟體制的本質內容,經濟體制是經濟制度的具體表現形式;
(2)經濟制度是相對穩定的,而經濟體制則是相對變動較快的;
(3)同一種經濟制度下可以採取多種不同的經濟體制。
(7)什麼是經濟體系運行擴展閱讀:
經濟制度
經濟制度是指國家的統治階級為了反映在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發展要求,建立、維護和發展有利於其政治統治的經濟秩序,而確認或創設的各種有關經濟問題的規則和措施的總稱。
經濟制度是組織社會經濟活動的根本原則,是在社會經濟活動的一定(或全部)范圍內,人們普遍承認,並且實際共同遵守著的一種行為規范。
主要類型
按照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發展階段的學說,人類歷史上經歷了五種依次更替的經濟制度,即:
1.原始公社經濟制度、
2.奴隸制經濟制度、
3.封建制經濟制度、
4.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5.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經濟體制
經濟體制(Economic Structure) 指在一定區域內(通常為一個國家)制定並執行經濟決策的各種機制的總和。通常指國家經濟組織的形式,它規定了國家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各經濟部門之間的關系,並通過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來調控或影響社會經濟流動的范圍、內容和方式等。
社會的經濟關系,即參與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各個單位、各個個人的地位和他們之間的利益關系,就是通過這樣的體系表現出來。
定義
某一社會生產關系的具體形式,是一定的所有制和產權結構與一定的資源配置方式的統一,屬於經濟運行中的制度安排范疇。簡言之,經濟體制就是資源配置的具體方式或制度模式。
經濟體制除了指整個國民經濟的管理體制外,還包括各行各業如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運輸等等各自的管理體制,此外各個不同企業的企業管理體制也屬於經濟體制的范圍。經濟體制的不同,體現在社會制度的不同,而社會制度的不同決定了經濟體制不同。
功能表現
1.確定經濟行為主體的權利范圍,對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起協調作用。
2.確定經濟主體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對經濟當事人不符合社會整體效率的行為發揮約束作用。
3.確定利益分享規則,對經濟主體行為發揮激勵功能。
4.確定信息交流結構,對經濟運行發揮信息功能。
㈧ 經濟體制和經濟制度有什麼區別
經濟體制和經濟制度的區別
1、含義不同:
經濟制度通常是指一定社會佔主導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即經濟基礎。廣義的經濟制度還指一定社會經濟部門或一個方面的具體制度,如工業、農業制度等。經濟體制是指建立在一定生產關系基礎上的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等的總稱。
2、外延不同:
經濟制度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這是其核心和基礎;還包括分配製度。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包括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又包括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經濟體制主要包括經濟制度、經濟運行機制、市場體系、政府調控體系、產權制度、財政金融體制等。
3、與社會性質的關系不同:
經濟制度是區別不同社會形態的基本依據,反映著經濟最本質的社會特徵。經濟體制本身不具有獨立的社會屬性,只是在它與不同的經濟制度相結合時才表現出不同的性質。正因為如此,同一經濟制度的國家可以實行不同的經濟體制;不同經濟制度的國家也可以實行相同的經濟體制。
經濟制度是生產關系的總和。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由三個方面構成:生產資料歸誰所有;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產品如何分配。其中生產資料歸誰所有是最基本的、決定的方面,是生產關系的基礎,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和根本特徵,是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是區分經濟制度、社會制度的根本標志。
經濟制度是指國家的統治階級為了反映在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發展要求,建立、維護和發展有利於其政治統治的經濟秩序,而確認或創設的各種有關經濟問題的規則和措施的總稱。
經濟制度是組織社會經濟活動的根本原則,是在社會經濟活動的一定(或全部)范圍內,人們普遍承認,並且實際共同遵守著的一種行為規范。
經濟體制(Economic Structure) 指在一定區域內(通常為一個國家)制定並執行經濟決策的各種機制的總和。通常指國家經濟組織的形式,它規定了國家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各經濟部門之間的關系,並通過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來調控或影響社會經濟流動的范圍、內容和方式等。
社會的經濟關系,即參與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各個單位、各個個人的地位和他們之間的利益關系,就是通過這樣的體系表現出來。
經濟體制除了指整個國民經濟的管理體制外,還包括各行各業如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運輸等等各自的管理體制,此外各個不同企業的企業管理體制也屬於經濟體制的范圍。經濟體制的不同,體現在社會制度的不同,而社會制度的不同決定了經濟體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