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民工流動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帶來的問題
流來流去城裡就業崗位有限,城裡人和農民工一起搶飯吃。農村剩餘些老弱病殘,新一代農民出現斷層,糧食減少,經濟遲滯
⑵ 21年農民工在家能搞點什麼經濟
其實農民在家說實話現在可以搞自媒體,或者賣自己農田產物,或者就是農村自駕游等
⑶ 面對大量的返鄉農民工,會對經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在城市學到一技之長的農民工返鄉,有助於鄉鎮企業的發展壯大和轉型。
農民工返鄉為鄉鎮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多勞動力的選擇餘地,也有利於當地企業的發展。
農民工返鄉有利於農業的發展,我國因民工進城潮致使部分農田荒廢,現在出現了返鄉潮,對農業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但是同時返鄉農民工數量過大,當地企業發展規模無法承受的話,會造成社會出現無法安置的大量失業農民。影響社會穩定,不利經濟發展。
返鄉後,大部分農民還是有土地為依託的,有一定生存能力的。因此對於緩解經濟危機的影響有一定的好處。
農民工返鄉主要是經濟危機的結果,至於它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什麼影響考慮的比較少。
⑷ 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對城鎮化發展帶來的影響有哪些方面
可以帶動當地的發展,
社會在發展,要與時俱進,即使做也要要用新的思維和方式去運作
⑸ 返鄉打工會不會促進家鄉經濟
A大量務工人員的迴流,會推動家鄉的城鎮化進程,而題干是問這種現象總體上不利的方面,故A不能選;
B原在沿海工作的務工人員出現大量返鄉就業,會帶動家鄉經濟發展,而題干是問這種現象總體上不利的方面,故B不能選;
C原在沿海工作的務工人員出現大量返鄉就業,春運時大量農民工造成的民工流就會下降,長途客運量就會減少,也就是不利於增加長途客運量,故C正確;
D我國內地的企業不斷增加,在沿海工作的務工人員出現大量返鄉就業,不僅是人員的迴流,也會帶來新的文化元素,產生新的生機和活力,從而也會促進文化的交流.而題干是問這種現象總體上不利的方面,故D不能選;
故正確答案:C
⑹ 十萬火急的求一篇'農民工返鄉帶來的當地經濟推動'的畢業論文,
農民工返鄉帶來的當地經濟推動[摘要]根據埃弗雷特·李的人口遷移推拉理論,每一個遷移的流向都伴有一項反的反遷移流,大量農民工或因自身因素,或因政策因素,或因經濟因素出現返鄉現象。這些農民工返鄉,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有無影響?是積極還是消極?當地政府應如何安置這些農民工?政府應如何做出政策安排和引導農民工就業?
[關鍵詞]農民工返鄉 影響分析 對策研究
一、前 言
根據埃弗雷特·李的人口遷移推拉理論,每一個遷移的流向都伴有一項反的反遷移流,大量農民工或因自身因素,或因政策因素,或因經濟因素出現返鄉現象.20世紀90年代中期「民工潮」來勢洶涌,90年代後期一些地方實施築巢引鳳的「回引工程」——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有了新的機遇和新的生長點,一些農民工返鄉待業或創業。也就是1997年開始,農業部開始了「中國農村外出勞動力迴流研究」課題研究,農民工返鄉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農民工群體的特殊人口學特徵使其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2008年年底,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一些原來依賴出口外銷的中小企業出現訂單減少、利潤下滑,大批企業限產、停產或者外遷,因為滯銷,農民工無活干,不少農民工陸續返鄉。農民工返鄉人員不斷增加,返鄉現象也長期存在。這些農民工返鄉,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有無影響?是積極還是消極?當地政府應如何安置這些農民工?政府應如何做出政策安排和引導農民工就業? 二、返鄉農民工的人群特徵
農村勞動力遷移決策的決定,則是農民工根據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的變化所做出的一個選擇,是建立在成本與收益分析基礎上的一個決策過程。不同的人群特徵決定了這些農民工返鄉的不同原因,他們在成本與收益間權衡,最終選擇了返鄉。我們把返鄉農民工分為三種人群:
(1)年齡偏大且勞動技能單一
這類人群由於無技術或技能單一、主要靠體力勞動賺錢。隨著勞動密集型行業的不景氣,這部分人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即使找到了,工資報酬也低;加上自己年齡逐漸增長,長年在外,還不如回家照顧家庭。於是選擇了返鄉。
(2)年輕且有一定工作技能
這類人群期待能在城市長期「奮斗」下去,但由於城市經濟受到沖擊如這次的金融危機的到來使很多農民工在城市失去工作或收入降低,且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外地的高消費水平使他們不得不回鄉待業或創業。還有一些女性由於生育、撫養或照料孩子,不得不暫時返鄉。這類人群出去掙錢願望強烈,如果外地經濟好轉或家庭條件允許,他們的返鄉行為是暫時的,但也有可能返鄉了就很難返城。這類人群的返鄉行為不穩定。
(2)有一定的資金實力或人力資本
這類人群的返鄉往往是主動的自發行為,本身有一定的資金實力或人力資本。他們希望憑著自己的積蓄和擁有的技能在家鄉辦鄉鎮企業或個體經營。也有部分地區的「回引」工程和創業的優惠政策吸引著農民工返鄉參與新農村建設或創業。 三、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農村勞動力返鄉的遷移行為不僅影響到個人以後的生存、生活和發展,也影響著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農村勞動力從外出到返鄉,不僅是勞動力個體就業地點的轉換,同時也是農戶家庭勞動力要素配置方式的改變。農民工返鄉產生的影響不僅僅停留在勞動力個體及農戶家庭層面,也會不可避免對輸出地社區的社會經濟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
1、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1)積極影響
首先,促進當地產業結構優化。大量新鮮的勞動力回到農村,激活了當地的勞動力市場,促進但地的產業結構變動。農民工返鄉雖部分回到了農業生產活動,但仍有一部分到了鄉鎮,做小買賣或搞運輸,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部分有一定經濟實力或人力資本的農民回到家鄉創業,他們辦鄉鎮企業或參與投資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往往有利於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長足發展。
其次,充實當地勞動力就業市場。有的地區勞動力缺乏,目前正值新農村建設、城鄉統籌建設新時期,部分地方缺乏大量的密集型勞動力。農民工返鄉正是家鄉建設發展的契機,既能就業,又能推動家鄉經濟發展。
第三,帶動當地消費水平。由於受城市消費觀念影響和農民自身有一定積蓄,農民的消費方式由自給型逐漸向商品型轉變,從單一化向多樣化轉變,消費結構由生存型向享受、發展性轉變。而且農民工返鄉,農村消費人口增加,增加了就業崗位,刺激當地經濟發展。
最後,有利於當地經濟的長遠發展。有一定技能的農民工返鄉時大多數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技能,頭腦更加靈活,有一定的交際能力甚至在外地或城市有一定的關系網路,其中不乏優秀的生產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他們參與當地經濟建設和管理,不僅注重家鄉的發展,也注意拓寬對外的交往范圍,有利於當地的投資和交易范圍的擴展,對當地經濟的長遠發展有利。
(2)消極影響
首先,對當地就業市場產生壓力。部分勞動力輸地區的非農產業不太發達,吸納非農就業的能力有限。一旦農民工大量返鄉無疑會加大非農就業機會的供需矛盾,大量農民無法就業。而如果大量勞動力返鄉農民工大多回到農業生產,由於人均農業資源緊張,又沒有足夠的機會獲得本地的非農就業崗位,加重了農業就業壓力。
其次,不利於農業生產效率提高。由於許多年輕返鄉者農業生產的技術和經驗不足,勞動力迴流不利於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
2、對當地社會發展的影響
(1)積極影響
首先,農村農民根深蒂固的思想受到沖擊。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經受了城市生活和市場經濟的洗禮,在增長見識的同時也更新了觀念。比如形成了法制觀念和市場觀念。尤其是生育觀念的改變,有利於計劃生育管理工作和當地的長遠發展。另外,許多人通過自身的外出經歷感受到受教育的重要。這一觀念上的變化對於農村人口素質提高更有重要意義。
其次,豐富著農村文化生活。表現在農村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的改變。農民工長期在城市生活,接受城市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的熏陶,接受城市的先進文化和文明思想,思想更加現代和開放。農民工返鄉後其自身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覺已不同於出鄉前的生活習慣,甚至帶來了外面世界的信息,豐富了其他農民的眼界。
第三,有利於農村家庭的建設。農民工返鄉一來可以緩解家庭人手的不足,降低生產生活的勞累程度;二來有更多的精力照顧家庭,對「留守老人」、「留守子女」給予更細心的照料和教育,使農村老人老年能享受天倫之樂,使子女學業多了份家庭督促。再者由於長期在外,農民工與子女關系淡漠、與父母親情疏遠、夫妻長期分離的也容易使夫妻關系緊張,農民工返鄉可以改善家庭關系,促進家庭和諧發展。
最後,加快了農村社會變革進程。一方面,有返鄉農民工憑著在城市獲得的管理才能參與社區建設管理工作,將城市先進的管理方式因地制宜地用在農村,有利於農村社區的建設;另一方面,一般來說返鄉農民工參與公益事業的積極性相對在家務農農民要高。公益事業的發展不僅僅局限於基礎硬體設施建設上,對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等具有較強外部效應的事業的發展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農民工返鄉對家鄉的奉獻推動著農村的快速發展。再者,農民工在外是一個社會化過程,農民工返鄉,將外地的先進文化傳播給當地農民,將促進了不同區域文化和文明的融合,擴大了農村的開放程度,改變了輸出地的社會生活,加快了輸出地的社會變革進程。
(2)消極影響
首先,攀比現象較嚴重。農民工返鄉後帶來外界的不良習俗,特別是穿戴、消費互相攀比現象比較嚴重。一方面可能是消費習慣無法轉變回來;另一方面可能是某種思想在支撐攀比現象繼續。有的農民工返鄉後仍然穿著講究,甚至購買高檔消費品,以此向「鄉親」證明自己在外打工小有積蓄,與其它農民不同。
其次,增大了農村管理壓力。部分返鄉人員對本地稅費徵收方式不滿:一些發達地區的農村集體經濟實力較強,農戶直接上繳的稅費負擔相對較輕,而輸出地農村的集體經濟實力一般比較薄弱,農戶分擔的上繳任務要更為沉重,這種反差強化了返鄉人員對本地村級管理工作的不信任度,干群關系緊張。
四、對策與建議
農民工返鄉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是積極影響大於消極影響,還是消極影響大於積極影響——還不能一概而論,要看各地的實際情況分析而論。各地的經濟發展情況不一,返鄉的農民工人群特徵也有所不同。政府應負起主要責任,解決這些農民工返鄉後的就業問題。
1、總體思路
首先對農民工返鄉人群摸底調查,做好各類人群的數量統計,掌握返鄉農民工的人口結構和返鄉前的職業結構,有條件地區做好檔案,及時關注農民工流向。
對勞動力缺乏地區,鼓勵返鄉者多形式多渠道就業;對勞動力充沛地區:鼓勵和引導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
政府對於農民工返鄉要有組織化、秩序化,盡量幫助農民工培訓,創造就業崗位。但創造就業崗位不光是培訓就能解決的,還需要擴大就業接納能力,這包括引進資金、產業調整、組織公共工程等;其次,鼓勵返鄉農民工靈活就業。要鼓勵和支持有資金積累、技術積累的農民工以創業帶動就業。但能夠創業的農民工畢竟是少數,所以,更多的應該是鼓勵和支持農民工自謀職業,包括個體生產、個體經營等自雇形式的靈活就業。總之,針對不同的人群確定具體且有針對性的政策,使返鄉農民工充分就業!
2、具體政策方向
(1)對第一類人群:
一方面,鼓勵這些農民回到土地上去,農業應該得到調整,持綠色農業發展,適度提高農產品價格。農民返鄉從事農業生產,一來順應了政府拉動內需並緩解就業壓力的願望,二來可以增加中國糧食儲備,並增強中國在糧食方面抵禦風險的能力。逐步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吸引農民工返鄉種糧,對於提高農業勞動率水平,發展農業生產,是一個契機。
另一方面,新農村建設需要大量勞動力。返鄉農民工對於城市人群是弱勢群體,但對於當地其他農民卻是優勢群體。他們經過城市工作與生活獲得了現代社會的理念,學到了一定的市場經濟經營管理經驗,他們更善於獲得信息和利用現代科技,這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集約化和信息化的現代農村是機遇而並非挑戰。
(2)對第二類人群:
一方面本地可以接納吸收掉的有特長的勞動力這樣一部分可以在本地安排就業,一部分掌握有專業技能但是本地吸收不了的,可以進行職業再培訓,在本地區重新就業。一些新興產業崛起,相對而言,企業用工需求不會出現太大的變化,勞動部門可以搜集崗位就地安置返鄉農民工。
另一方面,實施有序轉移。各級政府在各項工程中應該主動加強對農民工的信息引導和就業服務,勞務輸出地區和勞務輸入地區之間加強聯系和銜接,發揮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外勞務辦事機構和勞務經紀人的作用,掌握勞務輸入地區的用工數量,行業工種、工資待遇等信息情況,建立信息透明的就業信息公布平台,有效推動農民工靈活並充分就業。
(3)對第三類人群:
這部分人群返鄉行為是完全自發的,有利於當地經濟建設或管理,對發展新農村建設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在推動城市化發展,城鄉一體化和小城鎮建設的今天,在小城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第三產業發展,一邊創造就業,推動新農村建設,也推進城市化發展。
對於這些潛在的創業力量,政府應當出台相應的土地、稅收、信貸等優惠政策,並加強對返鄉農民工的培訓,培養一批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提高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在科學發展觀的引導下積極鼓勵自主創業,帶動就業。 五、結語
筆者在查閱返鄉農民工相關著作或論文時看到,絕大多數論文把「返鄉農民工」與「創業」緊密相連。但多數返鄉農民在外打工收入主要用於生產生活消費,化為資金積累不多,返鄉後,多數人的收入和消費水平會比外出時有所下降,從總體上看,迴流者在本地的投資能力並不強,能夠興辦實業或擴大經營規模的迴流者只佔極少數。雖然迴流勞動力可能帶回一些信息,但由於迴流者的投資和經營能力以及本地經營環境的影響,這些信息往往無法利用。雖然一些迴流勞動力在返鄉前曾有過各種各樣的創業設想,但因資金、能力的原因能將這些設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並不多,絕大多數迴流勞動力返回到了農業,返回到了原來的生產方式之中。絕大多數迴流勞動力返鄉後仍以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等家庭經營的傳統行業為主,家庭生產特徵與從未外出者差別很小。因此有的學者認為,返鄉農民工不完全是回鄉創業,回鄉投資並不是迴流的主體;看到的更多是回鄉就業,而不是回鄉創業。
農民工返鄉是農村建設的「契機」還是「隱患」?需要各地政府拿出精力,做好各類情況統計,努力開拓農民工就業渠道,利用整體資源優勢,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就地震災區災後重建的契機,政府間應加強區域勞務合作,為農民工外出務工開辟新的渠道。政府政策的實施應因地制宜,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安置好返鄉農民工,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白南生等,回鄉,還是進城:中國農村外出勞動力迴流研究[M] 中國財經經濟出版社 2002年9月第一版 2、田雪原,人口學[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4月第一版 3、楊雲善,農村勞動力「逆淘汰」式轉移[J] 社會主義研究 2007年第3期 108-110頁 4、劉劍琳,農民工返鄉潮政府對策研究[J] 中國商界 2008年9期 73頁
⑺ 農民工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勞動力廉價的對社會經濟有促進作用。但勞動力的低素質和流動性,使社會經濟在發展中存在一定風險。
⑻ 農民工返鄉創業擁有哪些重要的機遇和創業優勢
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是一二三產業融合,重點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增長點是休閑農業、鄉村旅遊、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第三產業,亮點是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新。要積極支持和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新,激發他們創業創新熱情,為現代農業發展增添內生動力。下面具體來了解一下:農民工返鄉創業擁有哪些重要的機遇和創業優勢?
農民工返鄉創業擁有哪些重要的機遇和創業優勢?
農民工自身的潛能。農民工返鄉創業,優勢在於農民工自身素質在打工中得到提升,他們經歷城市和市場的洗禮,積累了一定的資本、技術、人脈,懂市場經濟,這樣的人回來帶動農村的發展。
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家看到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重大作用,已經連續出台政策性的文件支持,在土地、資金、技術、培訓等方面做了詳細的布置。同時還有特殊性的扶持政策,力度大。
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機遇。發達地區經營成本不斷提高、資源空間受限,很多產業在慢慢向中西部和農村轉移。這些產業對於農村來說也是一種發展潛力。
農村電商的發展。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拉近了城市和農村的距離,通過互聯網電商,可以直接通過網路、物流將農村的產品、服務賣到城市,將城市的工業品和新興技術帶到農村。不斷發展的農村電商,為農民工創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交通、通訊、電力等,這些創業的外部條件得到了發展和優化,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了保障。
從2012年到現在,中央財政累計拿出26億元,補助全國5200個農民合作社興辦農產品初加工。此外,農業部從今年開始實施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培訓五年行動計劃。
⑼ 農民工如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從短期來說,農民工充當了價低而效率高的勞動力,這與他們的生活環境有關.因為農民工前身是農民,願意吃苦耐勞,而對報酬要求也不高,當然,勞動力的價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農民工兄弟的數量過於龐大而促使競爭激烈,勞動力供過於求,價格下降.而從長期來看,農民工與城市建設密不可分,一來是因為城市自身無法有充足適合的勞動力以供利用.二來農民工的吃苦耐勞的特性又遠遠超過城市居民,因此,農民工的存在為城市建設提供了不少力量
⑽ l國家刺激經濟出台了哪些政策,都有哪些與普通老百姓有關
時間:2009年1月1日
部門: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
核心:樓市新政細則出台,二手房營業稅新執行標准實施,新政執行期為一年。
時間:2009年1月1日
部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和國家稅務總局
核心: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施行。
時間:2009年1月1日
部門: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
核心:增值稅轉型改革方案實施,上調82類礦產品進口環節增值稅率4個百分點。
時間:2009年1月3日
部門:農業部、財政部
核心:下達100億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
時間:2009年1月10日
部門:銀監會
核心:印發《關於調整部分信貸監管政策促進經濟穩健發展的通知》,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
時間:2009年1月14日
部門:國務院
核心:審議通過汽車、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時間:2009年1月21日
部門:國務院
核心:新醫改方案完成,重點抓好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等五項改革。
時間:2009年1月26日
部門:銀監會
核心:加大涉農信貸投入力度。
時間:2009年2月1日
部門: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等9部門
核心:各級政府通過無償資助、貸款貼息、補助�引導 資金、保費補貼和創業風險投資等方式,加大對自主創新成果支持。
時間:2009年2月1日
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
核心:對困難企業職工、返鄉農民工、失業人員、新成長勞動力開展實施相應的特別職業培訓計劃。
時間:2009年2月4日
部門:國務院
核心:審議通過裝備製造業、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
時間:2009年2月5日
部門:財政部
核心:中央財政撥付抗旱補助資金和農業生產救災資金3億元。
時間:2009年2月6日
部門:國務院
核心:宣布2009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為2000億元,由中央分配並代發。
時間:2009年2月9日
部門:商務部
核心:中央許可地方政府發放消費券措施。
時間:2009年2月11日
部門:國務院
核心:審議通過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
時間:2009年2月18日
部門:國務院
核心:審議通過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時間:2009年2月19日
部門:國務院
核心:審議通過石化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時間:2009年2月19日
部門:國務院
核心:審議通過輕工業調整振興規劃。
時間:2009年2月25日
部門:國務院
核心:審議通過有色金屬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時間:2009年2月25日
部門:國務院
核心:審議通過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
時間:2009年2月28日
部門:全國人大
核心:高票通過食品安全法,嚴防「三鹿事件」再發生。
時間:2009年3月5日
部門:全國人大
核心:2009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擬安排財政赤字9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