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哪些困境,如何破解這一困境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如下:
1。體制結構仍然不合理,長期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長方式沒有根本改變。
中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影響發展的體制和制度障礙依然存在,重大改革面臨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2、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
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明顯。東海岸與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差距正在擴大。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科學、教育、文化和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緩慢。
3、農業基礎薄弱、農民收入低、農村發展滯後的狀況沒有改變。
「三農」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
4、通貨膨脹壓力仍然存在
農業生產資料、部分農副產品和部分工業品價格的結構性上漲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秩序。
5、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住宅、安全生產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很多。
解決方案如下:
1、深化改革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關鍵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更加註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節能環保水平,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經濟增長,實現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促進第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3、解決「三農」問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
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5、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復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進程。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總部經濟」是指某區域由於特有的資源優勢吸引企業將總部在該區域集群布局,將生產製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其它地區,而使企業價值鏈與區域資源實現最優空間耦合,以及由此對該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種經濟形態。
Ⅱ 當代中國經濟轉型有哪些困境
朋友,我們主要還是自己的科技,以及大家創新理念!
Ⅲ 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四大問題是什麼
中國經濟面臨的五大危機
最近幾年中國面臨著經濟的結構性變化,以及知識方式、社會文明方式的變化,企業能否跟得上這些變化,將決定它們未來能否有大的發展。
中國經濟面臨的五大危機
當前,中國的經濟形勢無疑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何在外界的贊嘆與驚訝聲中保持清醒的思考與准確的判斷,前提一定是對當前所處經濟環境有深刻的認識。2012年是中國深化改革之年。實際上最近幾年中國面臨著經濟的結構性變化,以及知識方式、社會文明方式的變化,企業能否跟得上這些變化,將決定它們未來能否有大的發展。當前中國的經濟形勢面臨五方面的危機:
第一,結構性危機而非景氣性危機。歐洲和日本輸給美國並非因為國際形勢不好,而是其國內存在結構性危機。所以中國應該警惕重蹈這樣的危機。
第二,人文性危機而非技術危機。沒有好的信用,就沒有正確的出發點,遑論增加好本領。
第三,政府危機而非市場危機。有句話說目前中國股市不是牛市,也不是熊市,而是豬市,這是政府失靈的表現。
第四,生態危機而非市場危機。1989年中國土地出讓金4.9億元,幾乎不如一個小地產商的收入,而到2010年則達到3萬億元。
第五,能力危機而非外部危機。大多數中國企業家在經營企業中面臨的困難都是自身的競爭能力問題,而不僅僅是外部的市場不確定性。
綜合來看,中國的經濟形勢和危機是系統性問題,需要系統的解決方案。任何社會的發展包括三個主導階層,即"三元色階層"。在中國,這個"三元色階層"就是政府、企業界和知識分子,政府解決管理問題,企業界解決經濟、技術問題,知識分子解決精神問題。
作為社會的細胞和基礎,企業對於社會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企業家在制定戰略時必須考慮經濟大背景,但同時,道德與精神追求也是一個企業家所必須具備的。2011年底,哈佛大學著名的經濟學家曼昆教授遭遇學生罷課事件,這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們認為曼昆培養出的那些華爾街的金融大鱷們只會掙錢,卻沒有道德。
在培養人才方面,交大安泰經管學院除了注重道德與精神層面的培養外,用大量的實踐教學讓學生從容地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培養學生的懷疑、思索、批判和超越自我的能力,在急劇變化的世界風雲中找准位置,把握機會。交大安泰是人才培養的"搖籃",但更是商界精英的全方位交流平台。
政府有兩個職能,一是生產性的職能,一是保護性的職能。任何發達國家或者比較進步的國家,法律都規定政府不但要保護公民不受自然人的暴力侵害,也要保護人民不受政府過度的稅收、過度通貨膨脹的侵害。政府保護人民的這項規定,本身就包含著需要防止政府侵害人民的利益。
Ⅳ 中國當前面臨什麼經濟安全
1.
戰略資源。戰略資源是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全局性、長期性、關鍵性的稀缺資源,包括前沿技術、高級人才、可耕地、水資源、能源以及生態環境等。這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也是國家經濟安全的主要問題。
2.
關鍵產業。關鍵產業是具有強大創新力、競爭力、拉動力的戰略性產業,是一國國力的具體體現。我國國有經濟控制著國家經濟命脈,發揮著主導作用。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跨國公司大舉進入的對外開放新階段,加快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集團改革的步伐,增強它們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不僅關繫到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和長遠發展,也是關系社會主義制度前途命運的重大政治問題。
3.
金融
Ⅳ 分析我國目前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有哪些
我國目前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總體而言,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變,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經濟增長由「高速」轉向「中高速」過程中,部分體制性、結構性和周期性問題相互影響、相互交織,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一是外需嚴重萎縮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仍將持續。
二是地方性債務問題。《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2014〕43號)》對於規范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機制,切實防範化解財政金融風險,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意義十分重大。但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債務嚴格控制,地方政府的還本付息壓力會加大,地方政府的投資會縮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進入償債高峰期後又需要大量舉債償還債務,同時還要通過舉債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來穩定經濟。在多難選擇下,可能會出現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增大,大量得到批準的基礎設施項目不能開工的局面。
三是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產能過剩行業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預算軟約束部門的巨大資金需求拉高了資金成本;房地產市場回調和部分理財產品違約風險上升,金融機構和企業流動性偏好提高,導致資本「避實就虛」,在金融體系內自我循環,難以進入實體部門,民營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企業經營較為困難。
四是財政金融風險加大。與房地產調整、產能過剩、政府性債務相關的金融產品違約風險開始暴露,地方政府財政收支壓力增大,實體經濟問題開始向財政金融領域傳導。融資難融資貴也導致部分地區非法融資現象抬頭。這些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傳導,加大了經濟下行的壓力,也導致財政金融風險上升。
五是企業進入去庫存階段。我國工業企業自2013年9月份以來進入補庫存階段,2014年3月份我國推出的「微刺激」政策增強了企業信心,產成品庫存持續較快增加,到2014年8月產成品庫存累計增長15.6%,產成品存貨增量是上年同期的2.9倍。2014年9月以後,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和國內經濟下行,產成品庫存增速連續四個月放緩,企業開始進入去庫存階段,這將對2015年上半年經濟產生一定影響。
參考資料:中研新聞頻道—中國行業研究網: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50302/1147.shtml
Ⅵ 當代中國經濟轉型有哪些困境
當代中國經濟轉型面臨的困境,一是科技創新和核心技術競爭力能力不足,制約經濟轉型、二是經濟發展不均衡導致轉型困難,三是資源配置和人力資源供給制約轉型升級。
Ⅶ 當代發展中國家存在的經濟問題與解決途徑
發展問題一直是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取得獨立後,在發展民族經濟、改變貧窮落後面貌、縮小同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一些國家實現了經濟「起飛」,甚至創造了「奇跡」。但是,無論是「進口替代」發展戰略,還是「出口導向」發展戰略,大都是走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道路。經濟增長是社會發展的基礎,但有增長不一定有發展。為了避免「有增長、無發展」的現象,世界各國都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國家宏觀經濟發展戰略的一種重要選擇,並深刻認識到,人類需要一個持續發展的途徑。這是人類發展觀的重大轉折,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然而,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艱巨任務中,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存在的問題較為嚴重。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或沒有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深刻內涵,或認識得很不深刻,採取的措施還不很得力。因此,在今後制定新的經濟發展戰略時,把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突出的重要內容,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面臨的迫切和艱巨的任務。
經濟發展本身可以是一問學科,叫發展經濟學,很多大學的經濟類專業在本科階段都會有這么一門課程。由於您的問題相對寬泛,在此我簡單答一下:
第一,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一段時期內會遇到瓶頸,即經濟增長率很難保持高位。經濟發展的核心是經濟總量的增長,在最初階段,高增長率可以維持,但達到一定水平後,這一增速很難保持。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基數變化的問題,從100到200,僅僅是增加100,而從10000到20000,卻是要增加10000;二是資源限制的問題,發展中國家最初的低經濟總量,主要是因為其對資源的利用不足,對資源利用率提高後,會有快速增長,但資源終歸是有上限的。
第二,經濟發展涉及到了社會結構的變化,從而引發社會矛盾。經濟總體增長,但其內部結構卻會有優有劣,產業結構、收入結構、技術結構等,都會出現較大變化。同樣是增長,某一產業會比其他產業要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會迅速拉開層次,造就一部分貧富差距,同時,新的技術和產品也會產生沖擊……這些變化雖然只是經濟層面的,但必然會對社會形成較大影響,如價值觀變化,各類政治勢力為自身利益而出現沖突等。
第三,經濟發展過程中涉及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因而可能出現環境污染、生態文明破壞等問題。
第四,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國際社會,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可能會對其他發達國家產生一定的沖擊,甚至威脅其某一領域的領先地位,從而出現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打壓、排擠等情況。
Ⅷ 我國經濟現在有哪些問題
一,生產能力過剩,企業開工不足,許多甚至達不到盈虧平衡點,造成社會資源大量閑置,需要擴大銷售市場。大量的普通老百姓收入有限,導致購買力不足,導致了經濟難以進一步快速發展。應設法繼續增加百姓收入。國際貿易環境惡劣,世界老大不僅以加關稅制裁我們,在高科技晶元等方面也卡我們脖子,而技術進步是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科技方面制裁我們,我們被迫花費幾倍的成本自主研發,當然這樣可以從長遠上和根本上解決卡脖子問題,但眼下也成了減緩了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的因素。
二,經濟高速增長,但經濟結構嚴重失衡,首先是供給結構問題突出,特別是一、二、三產業比例不協調。農業基礎較弱、工業大而不強、服務業發展滯後。其次,需求結構問題突出,投資消費關系不協調。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導致消費低迷,內需嚴重不足。同時,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失衡。經濟社會發展在空間上的不平衡,使邊疆穩定、社會和諧受到了嚴峻挑戰。
三,蛋糕做大了,但蛋糕的分配存在不公平,按照聯合國的貧困標准,中國至少還有一億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下。近幾年,政府、企業和居民三者之間分配關系呈現較為明顯的失衡狀況,勞動報酬增長速度長期低於GDP增長速度,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都有擴大的趨勢。
四,完成了工業產品的數量積累,但國際競爭力不強,2009年中國R&D(研究與開發)佔GDP的比重為1.52%,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家平均達2.29%。科技進步貢獻率比發達國家低,20~30個百分點,科技成果轉化率比發達國家低50~60個百分點。
五,民生大幅度改善,但公共服務領域發展滯後,2008年中國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為4.4%,社保與就業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為10.9%,此兩項合計佔比為15.3%,比人均GDP3000~6000美元階段國家平均31.4%的水平,低了16.1個百分點。
六,城市化率大幅度提高,但城鄉二元結構突出,城市化提速的同時,農村問題也日益突出,優質耕地大量流失,農業經營者老齡化、兼業化,留守兒童增加,城鄉收入差距拉大等等。一些大城市的城鄉接合部「棲息」著大量流動人口,身份差異帶來的歧視、群體沖突加劇等,積累了諸多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