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浮山村的經濟
浮山村土地肥沃,所處的豐裕圩在宋代以前就已成圩,圩內土地平坦,為長江沖積平原。現有耕地二千四百畝,水面三千多畝。主要的農作物為水稻、油菜和棉花。村民有一千多人在外務工,八百多人在外經商,只有婦、老等人在家務農,村民的主要收入為經商和務工。
㈡ 臨汾市浮山縣發展前景
浮山縣在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中,以礦產資源為依託,堅持新興產業引領轉型,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延伸,初步形成「一鐵獨大」向「多元支撐」轉變,釋放出經濟發展活力,高質量發展邁上「快車道」。
圖片
浮山台 衛敏:這里是浮山縣產業集聚區,在我身後臨汾染化醫葯中間體項目正在進行原料儲存罐基礎施工作業,為下一步罐體安裝打下堅實基礎。整個項目投產後,產值將達到10個億,為浮山縣增加利稅1.2億元。
圖片
醫葯中間體項目作為臨汾染化遷建項目的一個子項目,總投資9.8億元,採用新技術新工藝,生產新型染料及中間體,打造中間體龍頭企業。
圖片
臨汾染化遷建項目經理 李曉偉:我們整個項目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設備基礎,第二部分是廠房及罐體安裝,第三部分是配套的工建。目前,設備基礎已經全部完工,廠房建設和罐體安裝已經(完成)了30%,10月份我們進行配套的工建施工。
圖片
作為項目建設的主戰場,產業園區強,項目才能更好落地發展。目前,包括臨汾染化遷建項目在內的多個重點項目正在浮山縣產業集聚區快速推進。該集聚區定位「一區兩園」布局模式,涵蓋輕工科技園區和雙新產業園區,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壯大農副產品加工業,穩步培育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協同產業,著力構建「三產聯動,產城融合」發展體系,全力建設省級新興產業基地、區域現代化工業基地和農產品龍頭基地。
圖片
浮山縣產業集聚區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 楊永剛:浮山縣產業集聚區目前已經落戶四個項目,其中華潤源網荷儲產業園項目和臨汾染化遷建項目已經開工建設,蘇晉產業園項目也於近期開工,萬鑫達168萬噸焦化項目正在辦理前期手續,這些項目投產後年產值可達到40億元以上。
圖片
為保障產業集聚區正常運轉,浮山縣啟動實施引沁入汾浮山供水工程、西氣東輸改線工程、國道241縣改線工程,為園區的用水、用電及物流通暢提供了重要保障。
圖片
產業集聚效應的加快釋放,為浮山縣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今年上半年,浮山縣經濟穩中向好,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4.383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6.2360億元,增速37.8%,位居全市第三;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9727.8萬元,增速在全市排名第5位,進入第一方陣。
㈢ 浮山鎮的經濟發展
2007年6月5日對於純農鎮的浮山鎮來說,是一個大喜的日子,浮山鎮第一家工業企業——浮山鎮陶瓷製作有限公司」在鎮的工業園區落戶。浮山鎮終於打破了工業企業「零」的局面,該廠計劃投資1500多萬元,用地近百畝,建設白地、花泥、紙箱、泡沫、彩瓷一條龍生產線。首期預計在8月底投產。投產後,年可創稅利300多萬元,解決勞工300多人。
在一個幾百年來以傳統農業為主要經濟支柱的地方,建工業園區,築巢引鳳,的確不容易。難怪浮山鎮一負責人感慨說,首家企業的落戶,對浮山今後工業的發展起到龍頭帶動作用,也將會帶動浮山鎮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對改變廣大幹部群眾觀念,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社會穩定起到較大作用。
浮山鎮人口3.32萬人,下轄18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是一個傳統純農的山區鎮。由於地處山區,山地多,通往浮山鎮行政村基本都是砂土路。至2002年底,浮山鎮通水泥路的行政村只有2個。經常出現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漿遍地,「行路難」問題嚴重製約著浮山鎮經濟的發展。「要想發展就要修公路」這一念頭一直存在浮山鎮幹部群眾的腦海里。2003年下半年,浮山鎮委、鎮政府抓住全市掀起鎮通村公路硬底化建設新高潮的契機,把解決「行路難」問題擺在經濟工作的重點,大搞基礎設施建設。
浮山鎮共完成農村公路建設投資1007.7萬元,改建農村公路26.14公里。其中縣通鎮公路4.54公里,通村公路21.6公里。修通行政村13個,分別占實際需要建設的通村公路里程數和通村個數的60%和72%。山區行路難的問題也初步得到解決,受到了當地廣大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浮山鎮想方設法完成大坑、嶺灣、漢塘、燈塔等4個行政村8.4公里的村道建設,再修通行政村4個,提前完成浮山鎮鎮通村公路建設任務。
2012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7350萬元,其中工業產值4698萬元,農業產值12652萬元;全鎮財政總收入為1628萬元,其中本級財政收入198萬元、上級補助收入1430萬元;全鎮財政總支出為1568萬元,其中本級財政支出1546萬元,上解支出22萬元;國地稅總收入398萬元,其中國稅總收入118萬元,地稅總收入280萬元。全鎮固定資產總投資2700萬元。
㈣ 臨汾市浮山縣未來十年發展方向
仲夏時節,瓜果飄香、麥浪翻滾。從山上到山下,從田野到溝壑,浮山大地一派忙碌的景象。
備戰麥收、採摘櫻桃、售賣西瓜……農技專家服務團隊深入田間地頭「傳經送寶」,農戶們搶收搶種、加強田間管理,不僅為全年增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更繪就了一幅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穩住基本盤
糧食生產保供有力
「看看這成穗數、穂粒數!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在浮山縣槐埝鄉南西坡村,由山西農科院小麥研究所和縣農業部門組成的農技專家服務團隊正在對旱地小麥「一優四改」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示範田和「小麥-玉米一年兩熟」種植模式示範田進行測產,專家們詳細採集記錄示範田小麥的株高、畝穗數、穗粒數,全面獲取夏糧單產第一手數據。
浮山縣在持續抓好夏糧生產、提高科學種植管理水平、提升小麥產量的同時,持續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強化基礎設施管理,全力保障糧食豐產增收。由於溫度、陽光等自然條件適宜,再加上定期組織農技服務團隊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進行有效的病蟲害防治,做好科學管護,預計今年全縣的小麥總體收成良好。
這一邊,小麥豐收在望,而另一邊,全縣18萬畝玉米也全部出苗,長勢良好。
今年,浮山縣積極與省農科院開展「院縣共建」科技合作,引進玉米有機旱作免耕深松精準播種技術,採取精確選種、硬茬免耕、條狀深松、分層垂直施肥、精量播種5個核心集成技術,購置20餘台玉米免耕深松播種機,實施由專家指導的統一耕種防收生產託管模式以及新品種、新技術以點帶面、示範推廣等一系列舉措,實現了玉米的高效種植。同時採取土地託管形式,由合作社統一種植、統一管護,使玉米的播種、管護及質量和產量都得到有效保障。
浮山縣愛國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愛國說:「今年,我們合作社總共託管了12000畝地,從5月1號開始全面播種,16台機械設備,20多個農技員,每天播種可達700多畝,5月中旬就完成了全部播種任務。而且因為是統一配備技術員、統一播種、統一管護,所以這些玉米的出苗、長勢都非常好。」
除此之外,2022年浮山縣還將完成穀子種植面積約1.5萬畝,小雜糧種植面積約8000畝,甘薯種植面積約4000畝。
浮山縣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按照省市關於糧食安全的安排部署,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緊盯撂荒地整治,堅守耕地保護紅線,積極開展幹部入村幫扶,組織專家技術服務團隊進村入戶,為農業生產提供「訂單式」服務,穩住基本盤,確保糧食生產保供有力。2022年,浮山縣將完成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0.94萬畝(含復播面積),糧食產量14.42萬噸。其中夏糧面積16.38萬畝,產量4.06萬噸;秋糧面積24.56萬畝,產量10.36萬噸。
精準定位選優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這幾天,浮山縣張庄鎮圪塔村的春江櫻桃園迎來了採摘高峰期。紅彤彤的大櫻桃讓人垂涎欲滴,吸引眾多群眾進園遊玩、採摘品鮮,鼓起果農腰包的同時,也讓鄉村越來越美。
果農段青風說,她家的50畝櫻桃除了採摘外,還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來銷售,今年櫻桃的整體價格還可以,每畝地平均都能收入兩萬元以上,50畝下來就是100多萬。
這方嘗罷櫻桃,那方又見西瓜。
今年是張庄鎮辛落村瓜農高賢枝種西瓜的第11年,走進她家的瓜園,條條瓜蔓整齊有序,一個個綠油油的西瓜在藤蔓和綠葉的遮掩下若隱若現。
高賢枝樂呵呵地說:「今年我一共栽了2個棚子3畝地,這幾天市場行情可以,零售賣3塊錢一斤,預計下來能收入4萬多塊錢。」
2021年以來,浮山縣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堅持以市場需求、市場要求為導向,精準定位選優,依託新技術、新品種的試驗推廣,大力發展櫻桃、西瓜、辣椒、「貝貝南瓜」、紅薯、連翹等特色農業產業。其中蔬菜類播種面積達6.99萬畝,總產量14餘萬噸,產值突破5億元;水果類面積達2.61萬畝,乾果類面積7.2萬余畝,產值5795萬元;葯材類共計6.11萬余畝,其中連翹5.17萬畝,柴胡5400餘畝,生地1500餘畝,遠志1000餘畝,有效拓寬了農戶增收渠道,增加了農民收入。
壯大集體經濟
鄉村振興夯基固本
張庄鎮衛家河村有著廣闊的黃土坡地,近年來,該村對閑置的土地資源進行整合,種植了一種被譽為「長壽草」的中葯材——艾草。能種植艾草,種植戶劉洋要感謝「清化收」攻堅行動。行動中村裡將河灘地統一收回,平整開發為300畝集體土地,承包給了他,這樣一來,既增加了他的收入,也為村裡土地流轉帶來5萬元的收入。
從艾草到蘋果、西瓜、穀子,張庄鎮充分利用各村比較優勢,出台了全鎮「一村一策」,該鎮黨委書記李曉奇說:「我們圍繞『一村一策』持續壯大產業發展,吸收村民入股、務工、經營,切實凝聚起共同富裕的信心和決心,真正實現村集體經濟和村民『雙增收』。」
張庄鎮的做法正是浮山縣壯大集體經濟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浮山縣緊抓市委「集體經濟壯大提質年」有利契機,通過「黨建引領、『清化收』攻堅、『一村一策』示範」,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切實壯大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夯基固本。特別是浮山縣著眼農村集體經濟壯大提質,產業經營性效益增收,於今年5月掛牌成立了浮山縣紅扁擔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集資源承載、資金對接、項目建設、產業投資和利益共享等多功能於一體,主要經營范圍涵蓋項目融資、產業投資、資產運營、市場開發、人才引育、項目建設等6個方面,力爭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打造一批農業全產業鏈,確保項目能盈利、可持續。
倉廩實而民心安,農業強則百業興。浮山縣全力保障糧食生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持續壯大集體經濟,不斷推動浮山農業闊步前行,在浮山大地描繪出了一幅幅希望田野上「綠富美」的動人畫卷,奏響了綠色崛起的華彩樂章。
㈤ 山西臨汾浮山這個地方經濟怎麼樣
山縣地處太岳山南麓,臨汾盆地東線。西靠臨汾、襄汾、南臨翼城,東南毗沁水,東連安澤,北接古縣。東西長四十餘公里,南北寬三十餘公里,總面積為 946平方公里,轄 2鎮13鄉,人口12.07萬。縣政府駐城關鎮。
浮山,漢屬河東在陵縣地。晉屬平陽郡,北齊為禽昌縣地。唐武德二年置浮山縣,三年改神山縣屬晉州。金大定七年復稱浮山縣。興定四年改名忠孝縣,元復稱浮山縣,至今。
境內溝壑縱橫,水山相依,丘陵起伏,地形復雜。地勢東高西低,中部較平。大圪塔山海拔1484米,是全縣的制高點。橫嶺,橫貫南北,蜿蜒起伏,長達四十公里,是全縣的分水嶺。年平均氣溫11.3度,一月-- 3度C至-- 5度,七月26度左右,年降雨量 570毫米,無霜期為 170天。
全縣現有耕地32.16萬畝,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穀子為主。油料以蓖麻、芝麻為主。畜牧業以牛、羊為主。
境內地下資源豐富,煤、鐵儲量較大,還有石英、雲母、銅、鋁等礦藏。主要工業企業有煤礦、鐵礦、機械廠、農修廠、標件廠、水泥廠、酒廠等。
交通除由縣城通往臨汾、翼城、安澤、寨圪塔等地的公路線外,還有礦區公路與鄉鎮路多條。所有鄉鎮和部分村莊可通行汽車,基本改變了過去交通不便的狀況。
該縣的文物古跡有位於縣城五公里處的老君洞,建於唐武德二年,是一座石結構古建築。明代嘉靖甲子年至萬曆三年重修,在門洞兩旁牆壁上綴了39塊「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圖」石刻,是我省最早、保存完整的石刻連環畫,圖文雕刻細膩,石面光滑如鏡。上午,從左壁可觀到塔兒山全景;下午,從右壁上可照出二峰山倒影。它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築、文化、藝術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此外,在縣博物館里還陳放著兩顆神奇的佛珠,一是聖中佛珠,儲色琉璃製成。二是三寶佛珠,系象牙製成。這兩顆奇妙的藝術珍品是清慈禧太後賜予浮山大官僚新繼祖的寶物。現已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該縣文演河鄉產的小米顆粒飽滿,顏色金黃,煮成粥香甜可口,堪與「沁州黃」媲美。浮山民間剪紙,不僅在全國享有盛譽,而且打入國際市場,向義大利、芬蘭、美國、日本等地銷售,獲「剪紙之鄉」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