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綏化社會經濟怎麼樣

綏化社會經濟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1-26 23:41:00

『壹』 綏化有一座小縣城,人口38萬,為什麼被譽為「中國綠色食品之鄉」呢

黑龍江是我國最東北的一個省份,全省面積45.48萬平方公里,2019常住人口3751.3萬人,可謂地廣人稀,這里屬於溫帶和寒帶交叉地區,年平均氣溫在零下4度到5度左右。到寒冷時候,一般棉襖在這里根本不能禦寒,必須要穿動物皮毛才可以挨過冬天。



另外,安慶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開發前景很廣闊,這里三山環繞,自然風光如詩如畫,每年到安慶觀光遊客達十萬餘人次,收入3000萬元以上。

『貳』 黑龍江省綏化地區的安達市怎麼樣

安達市地處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位於東經124°53′-125°55′,北緯46°01′-47°01′之間。南距省城哈爾濱120公里,北至「鶴城」齊齊哈爾160公里,與世界石油名城大慶毗鄰接壤,周圍與青岡、蘭西、肇東、肇州、林甸5個縣市為鄰,位於哈大齊經濟帶上的黃金地段,是哈大齊工業走廊上的節點城市。全市幅員面積3586平方公里,轄10鎮4鄉3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50萬人,其中城市人口21萬人,共有漢、回、蒙、朝等14個民族。
黑龍江省安達市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由黑龍江省綏化市代管。黑龍江省安達市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地處全省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哈大齊經濟帶的中心,市距省城哈爾濱120公里,北距齊齊哈爾市160公里,毗鄰油城大慶。濱洲鐵路、哈大高速公路穿越市區,明沈、哈滿、安綏等10餘條國家和省級公路網集城鄉,交通便利。 安達市地處東經124度53分至125度55分,北緯46度01分至47度01分之間,屬於北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6年)為3.2℃。是全省西部典型乾旱地區。 幅員面積35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57萬畝,佔29.1%,林地44.7萬畝。 佔8.3%,水面38萬畝,佔7.1%。草原面積272萬畝,佔50.6%。轄10鎮、4鄉、2個街道辦事處。人口52(2004年)萬人,其中城市人口20.5萬人。 城區面積20平方公里,人均樓房居住面積9.2平方米。全市電話裝機容量2萬門,信息網路平台一座。 安達草原屬世界三大優質草原之一,年產優質牧草4億斤,植被構成以馳名中外的羊草為主,是亞洲東部特有的建群植物種,素有「世界明珠」之稱,其粗蛋白含量比國內、國外同類型牧草高出2和3個百分點,用該草飼喂的奶牛生長快,產奶量高,乳脂率高,大量出口日本、南韓等國。 全市野生蘆葦面積16.5萬畝,年產蘆葦2800萬斤。境內石油、天然氣、地熱資源比較豐富,石油儲量5000多萬噸,天然氣儲量262億立方米,昇平鎮內有地熱資源,地下水溫度90℃。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安達市所轄10鎮(安達鎮、任民鎮、昇平鎮、萬寶山鎮、羊草鎮、中本鎮、太平庄鎮、老虎崗鎮、昌德鎮、吉星崗鎮)、4鄉(青肯泡鄉、卧里屯鄉、火石山鄉、先源鄉)、3個街道辦事處(鐵西街道辦事處、安虹街道辦事處、新興街道辦事處)。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商周至唐末,安達境內生活著黑龍江地區三大族系之一穢貊族,遼金至清這里成了滿、蒙等族的天下,穢貊人湮滅。「安達」即來源於滿語、蒙古語中的「朋友」一詞。 清末東北北部開禁,中原漢族移民開始大量湧入,中東鐵路開工後,俄羅斯人也蜂擁而至。以俄羅斯為主的歐美籍居民總人數在20世紀20年代曾高達1萬多人。如今滿、蒙、俄羅斯三族合計不足安達總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清末至建國前的「安達特色文化構建期」形成的「華俄兼容,滿蒙並包」的地域文化特徵仍很突出。 從精神文化上看,「勤勞儉朴,求真務實」的中原精神「團結互助,患難相恤」的女真精神 「胸襟開闊,熱情豪爽」的蒙古精神,「追求現代,矚意領先」的歐俄精神在安達人身上仍有體現,並奠定了現代安達人「顧大局、求實效、講服務、爭先導」精神風貌的歷史文化基礎。從物質文化上看,俄式麵包、香腸、啤酒,滿式豆包、殺豬菜,蒙式涮羊肉和中原飲食在安達同樣受歡迎,「火柴盒」式高層建築和傳統民居和歐式樓房相鄰坐落。從文藝活動上看,安達人對現代歌舞到地方戲曲,西方樣式和民族內容,並行不悖,共同繁榮。 安達市 駐地原名「諳達店」。安達是蒙古語「諳達」的音轉,意為「夥伴」或「朋友 」。清末修築中東鐵路時在此修建車站,因附近有「諳達店」,取其諧音,稱安達站。設治時,因境內有安達站,故取名安達廳。清初,安達一帶,為杜爾伯特旗游獵地。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中東鐵路橫穿杜爾伯特境,於「諳達店」附近設安達站。1906年2月1日(清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日),黑龍江將軍奏准,於蒙屬杜爾伯特旗和黑龍江將軍屬地交界處,設置安達廳。廳署駐雙安鎮(今任民鎮),隸屬黑龍江分巡道。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 10月,於安達廳北境東集鎮設東集鎮稽墾局,辦理荒務。1913年2月,奉令將安達廳改為安達縣。由黑龍江省直轄。1914年6月,改隸龍江道。同年11月1日,將安達縣所屬東集鎮稽墾局轄區劃出,設置林甸設治局。1927年11月,將安達縣喇嘛甸子車站以西地區劃歸泰康設治局管轄。1929年2月,改由黑龍江省直轄,時為二等縣。東北淪陷後,初隸黑龍江省,1934年1 2月劃歸濱江省管轄。1937年將一區(城區)改為正亞街。同年5月,偽縣公署由正亞街遷至安達站(後改為安達街)。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初隸松江省,同年8月劃歸黑龍江省管轄。1947年2月至9月,歸黑嫩聯合省第三專區管轄。黑嫩聯合省分開後,改隸嫩江省。1949年5月,黑、嫩兩省合並,歸黑龍江省管轄。1956年3月,劃歸嫩江專區管轄。 1959年1月,將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的喇嘛甸鎮公社劃歸安達縣管轄。 1960年5月12日,國務院批准,將安達縣劃歸松花江專區。同年5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安達縣,以原安達縣全部行政區域和肇州縣部分行政區域設置安達市。 196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復,撤銷安達市,設置安達特區(對外仍沿用安達市的名稱),恢復安達縣。安達特區和安達縣的管轄范圍,由石油部和黑龍江省提出意見,報國務院批准。1965年3月27日,國務院決定,恢復安達縣,以原安達市的部分行政區域為安達縣的行政區域。即:將原安達市所屬的薩爾圖、杏樹崗、龍鳳等油區劃歸安達市(安達特區)管轄;其餘地區歸安達縣管轄。同年四五月份,省人民委員會下發通知,安達縣人民委員會駐安達鎮,歸松花江專區管轄;安達市(特區)人民委員會移駐薩爾圖。同年12月,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安達縣撤銷天泉區和大同區,設置安達鎮、大同鎮。1978年4月,將興隆泉、高檯子、雙榆樹、八井子、葡萄花、慶陽山、老山頭、祝三、大青山和大同鎮等10個公社及紅旗林場、立志辦事處劃歸安達市(大慶)管轄。 1984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安達縣,設立安達市(縣級),以原安達縣的行政區域為安達市的行政區域。由綏化市代管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安達市是全國著名的「奶牛之鄉」和「肉牛基地」、全國500個商品糧大縣(市)之一和東北地區蔬菜生產基地。農村經濟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主要種植玉米、小麥、大豆、穀子和薯類、蔬菜等作物,其中蔬菜已注冊了太平乳勤、安鑫等品牌、糧食作物98萬畝,經濟作物44萬畝(其中蔬菜面積28萬畝),飼料作物30萬畝。糧、經、飼比例已調整到4:4:2。2002年農業總產值實現17億元,同比增長 10.6%。農民人均純收入2592元。安達養殖業以奶牛和肉牛為主,全市奶牛存欄8.9萬頭,2002年畜牧業總產值實現7.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4.1%,畜牧己成為農村經濟的「半壁江山」。 工業經濟發展較快。工業基礎比較雄厚,食品、醫葯、化工、機械等行業蓬勃發展,成為市域經濟主導產業。形成了以紅星乳業集團、龍興乳業有限公司等為龍頭的乳品產業加工鏈條,以迪龍制葯為龍頭的生化制葯加工鏈條以金利達公司為龍頭的肉產品加工鏈條,以慶新油田公司大慶油田公司安達分公司、利達公司、龍新化工廠為龍頭的石化產品加工鏈條。2002年,全市新口徑工業總產值達到9.3億元,同比增長9.5%,新口徑工業指標綜合排名位居綏化前列。紅星、龍興、金約達、迪龍、潔美、松源等地工品牌的銷售較好。「紅星」品牌為中國馳名商標。 商貿流通比較繁榮。形成了「三城」(國貿城、商貿城、農貿城〕、「八店」 (萬達購物中心、百貨大樓、海達商城、精華商廈、隆美百匯休閑購物、華聯商場、金一商都、一百、)、「十大市場」(藍天綜貿大市場、北方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鐵西綜合市場、百花園市場寵物市場、舊物市場、牲畜市場、傢具市場、建材市場)為主體的商貿流通體系。200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6.5億元 。 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猛。個體私營業戶已發展到21463戶,其中私營企業842戶。去年個體私營經濟共上繳稅金7000萬元,佔全市財政總收入的23.3%。佔一般性預算收入的 47.3%。 2002年,安達市GDP預計實現42.3億元。比上年增長8.2%。實現財政收入30019萬元。純增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36.3%。安達在地理上毗鄰油城大慶,歷史上兩市淵源深厚,安達與大慶同屬哈大齊工業走廊。安達正在加快融入大慶經濟區,實現一體化,以便打破行政分割,以大慶為依託,加快經濟社會發展。
編輯本段科教文衛
該市連續七年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全國科技先進市。有機玻璃單體、生物制葯、硅烷膠聯管材料、大豆異磺酮、初乳素都是高新技術項目。龍新有機玻璃、迪龍生化葯和利達電纜料被省科技廳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金利達鮮骨加工項目被列入國家星火計劃,大豆飼料改性磷脂、腦蛋白水解物、硅烷膠聯管材料三個項目獲得省高新技術產業基金的支持,通過大力發展教育,該市現已初步形成與經濟、社會相適應的普通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協調發展的教育格局。近年來相繼被評為全國特殊教育進市省職業教育紅旗市、成人教育先進市、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先進市,市教委被評為「兩基」工作先進單位,萬寶山鎮曾獲得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掃盲獎-一世宗工獎。 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18所,其中,安達高中為省重點高中。衛生系統現有市級醫療衛生單位4家,鄉鎮衛生院18家。基本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市」。文化工作取得豐碩成果,是全國文化先進縣、文藝作品多篇獲獎,文工團演職人員多次在省、綏化市各項大賽中獲獎。市圖書館已全部實行微機管理,天泉農村文化園被聯合國蒲公英計劃基金會和國家文化部聯合授獎。 該市被定為全國首批體育先進具,在省大型運動會上,射擊 、舉重、乒乓球籃球等項目均取得優異成績。政法工作成績顯著,連續10年被評為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2001年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單位。 市公安局被公安部授予全國優秀公安局,市人民檢察院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人民滿意檢察院,司法局連續兩年被省司法廳榮記集體二等功;市法院被綏化中院評為「人民滿意的好法院」,並榮記集體三等功。 該市現有金融機構12家,到今年一月末,各項存款余額為2.6億元,企業存款2.57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23.18億元。 夠全面了吧 給分

『叄』 黑龍江綏化在那裡

綏化是黑龍江省的一個地級別市 在哈爾濱西北方向

綏化市
黑龍江省綏化市(sui hua)

[編輯本段]區域介紹
地理位置

綏化市位於黑龍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的呼蘭河流域。東西寬305公里,南北長308公里,其地域輪廊猶如在松花江、嫩江匯合的江段上躍向小興安嶺西麓的一條鯉魚,其頭朝東北,尾在西南,斜卧在塞北的松嫩平原上。具體地理位置是東經124°13′至128°30',北緯45°3′至48°02'。北部由東向西依次與遜克縣、北安市、拜泉縣、依安縣接壤;西部由北向南依次與林甸縣、大慶市毗鄰;南部由西向東依次與肇州縣、肇源縣、雙城市相連;東部和東南部由北向南依次與伊春市、鐵力市、通河縣、木蘭縣、巴彥縣、哈爾濱市呼蘭區和哈爾濱市交界。

區域面積

綏化市總面積34 964.2平方公里。其中:淺山丘陵面積占總面積的19%,江河泡沼面積占總面積的9%,平原佔72%,總體結構大體是「二山一水七分田」。

地形地貌

綏化市的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即由低丘陵、高平原過渡為河谷平原。全市地貌按其形態特徵可分為低山丘陵、崗丘狀高平原、崗阜狀高平原、微傾斜高平原、一級階地、高漫灘和低漫灘。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慶安縣、綏棱縣和海倫市的東北部,是小興安嶺西麓的山前丘陵地帶,地勢較高,一般海拔高度300—600米(最高的官五爺大山高820.3米,在慶安境內),相對高差50—110米;崗丘狀高平原主要分布在綏棱農場、紅光農場、海倫農場,以及慶安縣、綏棱縣的西南部,海倫市的東部和東北部,海拔高度240—360米,相對高差20—60米;崗阜狀高平原主要分布在海倫市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北林區的北部,望奎縣的東部,明水縣、青岡縣、蘭西縣的東部,一般海拔高度200—240米,個別殘丘海拔高程380米左右。自東北向西南緩傾斜,坡度5°—10°;微傾斜高平原呈條帶狀沿崗阜高平原邊緣分布,主要分布在海倫市的西部、西南部,明水縣、望奎縣的中部、南部,青岡縣、蘭西縣的南部,以及安達市、肇東市的北部,海拔高度180—210米。其地貌寬闊平坦,微向河流傾斜,坡度3°—5°,呈微波狀起伏;一級階地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左岸,寬3—4公里,以及明水縣、青岡縣的西部,安達市、肇東市的大部地區。海拔高度160—180米,階面寬而平坦,微向河床傾斜,坡度小於3°;高漫灘主要分布於河流兩側,海拔高度155—175米,漫灘寬闊,地勢平坦;低漫灘沿河流兩側呈條帶狀分布,一般寬0.5—1公里。

氣候特徵

綏化市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冬季冰雪覆蓋。夏季降雨集中,氣候溫熱濕潤。春、秋兩季氣候宜人。

全市年平均氣溫在1.3℃—4.0℃之間,≥10℃積溫2 400℃—2 700℃,無霜期120—140天,日照時數2 600—2 900小時。全市平均降水量483毫米,東北部年降水量在550毫米左右,西南部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7—8月份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

人口民族

人口:綏化市轄北林1區,安達、肇東、海倫3市及綏棱、青岡、慶安、蘭西、望奎、明水6縣,共6個辦事處、160個農村鄉鎮,1 331個行政村。截止到2007年末統計,全市總人口575.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0.4萬人,佔26.1%;農業人口425.5萬人,佔73.9 %。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11.8%,達到68萬人。

民族:綏化市共有32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6.27%,少數民族佔3.73%。共有滿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達斡爾族、錫伯族、苗族、壯族、瑤族、赫哲族、鄂倫春族、彝族、藏族、畲族、鄂溫克族、維吾爾族、納西族等31個少數民族,其中滿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人口較多。共有民族鄉鎮7個,其中滿族鄉鎮6個,朝鮮族鄉1個。共有民族村66個,其中滿族村49個,朝鮮族村15個,回族村2個。

基礎環境

市區

交通:全市交通便利。濱北、濱佳、濱洲鐵路貫穿全市6個市縣,哈大、哈黑、哈伊、明沈4條主要公路貫穿全市7個市縣。其中,哈綏高速公路與京哈高速公路連通。外貿可通過黑河、綏芬河、佳木斯等口岸進入獨聯體各國市場,還可通過水路經俄羅斯廟街出海直達日本、朝鮮等東南亞各國。

通訊:全市10個市縣均已開通國際內程式控制直撥電話、尋呼、行動電話和國際互聯網,國內外通訊十分快捷便利。

能源:全市10個市縣均進入國家電網系統,供電量充足,具有可靠的用電保障。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綏化

2005年,綏化市轄1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6個縣。

綏化市面積35211平方千米,人口555萬(2003年)。

北林區面積2723平方千米,人口88萬。郵政編碼152000。區人民政府駐北二西路。

安達市面積3586平方千米,人口51萬。郵政編碼151400。市人民政府駐安達鎮。

肇東市面積4330平方千米,人口93萬。郵政編碼151100。市人民政府駐肇東鎮。

海倫市面積4667平方千米,人口83萬。郵政編碼152300。市人民政府駐海倫鎮。

望奎縣面積2299平方千米,人口48萬。郵政編碼152100。縣人民政府駐望奎鎮。

蘭西縣面積2499平方千米,人口47萬。郵政編碼151500。縣人民政府駐蘭西鎮。

青岡縣面積2686平方千米,人口42萬。郵政編碼151600。縣人民政府駐青岡鎮。

慶安縣面積5607平方千米,人口38萬。郵政編碼152400。縣人民政府駐慶安鎮。

明水縣面積2308平方千米,人口34萬。郵政編碼151700。縣人民政府駐明水鎮。

綏棱縣面積4506平方千米,人口33萬。郵政編碼152200。縣人民政府駐綏棱鎮。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綏化地區土地集中連片,地勢平坦,土質優良,肥力較高,日照時間長,雨量比較充沛,適於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全市現有耕地面積14.9萬公頃,佔全省耕地的1/7。有宜牧草原900 萬畝,林地1 065萬畝,宜養水面150萬畝。全市尚有待開發的土地395萬畝。

草原資源

綏化地區草原全部位於我國三大草原之一的松嫩草原腹地,總面積865萬畝。草地連片,草質優良,以盛產羊草和小葉樟而馳名中外。羊草抗寒和抗旱能力較強,營養價值高,為本區西部市縣牲畜的主要飼料,並以其優良的草質而遠銷日本。蘆葦和小葉樟是造紙的重要原料,還可製作各種紡織品。老芒麥、香蒲草等用途也比較廣泛。全區草原還生長野古草、虎尾草、狗尾草、落豆秋等九十餘種飼料用草。全區草原理論載畜量為98萬個羊單位。

水利資源

綏化地區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境內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嫩江、呼蘭河,河流主要分松花江水系和呼蘭河水系,水資•源總量為47.82億立方米。理論水利資源蘊藏量為500千瓦以上的河流18條。地表水資源量為:25. 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22.2億立方米。

林業資源

綏化地區有林面積1200萬畝,林木蓄積量1400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綏化地區西部地處松嫩平原,東部為丘陵半山區,地下資源比較豐富,初步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石油、鐵礦、煤炭、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等,已探明儲量的有二十多種。西部肇東、安達發現並開采了石油、天然氣;東部慶安、綏棱、海倫已發現的金屬礦藏有鉛、鋅、黃鐵及砂金等,優質礦泉水也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野生動植物資源

綏化地區東北部為小興安嶺山麓丘陵林地,西部為廣闊的草原,江

肇東金代八里城遺址
河溝泡遍布全區,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許多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上享有盛譽。野生動物有紫貂、水獺、梅花鹿、飛龍等珍貴禽獸數十種。盛產木耳、猴頭等多種山產品。森林覆蓋率達12.5%,林木蓄積量為2 000萬立方米。

旅遊資源

全市有各類文化遺址491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肇東金代八里城遺址、安達日軍731侵華罪證遺址、望奎林楓故居紀念館已成為省、地級傳統教育基地。蘭西拉哈崗、海倫東方紅水庫,綏化金龜山莊、望奎衛星廟山公園和原始森林旅遊帶等觀光旅遊景點建設和服務日趨完善。

[編輯本段]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工業

工業概況

綏化市現有各類工業企業2700多戶,已初步培育起食品、紡織、建材、冶金、機械、化工、醫葯、煙草、印刷、造紙等產業。百餘種名優新特產品遠銷俄羅斯、美國、日本、泰國、韓國、新加坡、義大利、香港等20幾個國家和地區。以工業為主導的城鄉鏈條經濟格局已經初步形成。2001年全市新口徑工業增加值完成23.7億元。

農業概況

綏化市是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和農副產品出口創匯基地。是甜菜、亞麻、烤煙三大經濟作物基地,是以草食動物為主的牧業生產基地,還是全省最大的綠色食品之鄉。目前,全市糧食總產量佔全省四分之一,商品量約占是全省三分之一,是國儲備糧大區之一。1999年全市農業總產值實現166.5億元。

商貿概況

商貿

綏化市是哈爾濱以北重要南商品集散地,特別是新綏化市成立後,市委、市政府府「大開放、大招商、大引聯、大開發,」戰略又為商業貿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全市共有大型綜合、專業批發市場263個,2000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93.5億元,財政收入實現14.5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12.2億元,通過哈洽會、黑洽會等經貿活動,綏化市已與俄羅斯、美國、義大利、日本、香港等15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商業貿易往來或建立起合資合作關系。同時,擁有「松北第一集」美譽的綏化市果菜批發市場已輻射到周邊14個省區43個市縣,躋身全省10大專業批發場行列。

科技概況

綏化市現有各類國家和民營科研機構300多個,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1.9萬人,大豆、玉米、水稻高產攻關試驗示範研究和亞麻系列產品開發等項目在全國、全省居於領先地位。

綏化學院

教育概況

綏化市共有各類學校2767所,其中大學3所,中等專業學校24所,技工學校17所,職業中學26所,普通中學344所,小學2353所。

文化概況

綏化市文化娛樂設施齊全,文藝活動豐富多彩。剪紙、國畫、書法、木紋畫、銅雕等作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對外文化交流異常活躍。廣播電視覆蓋全市。

醫院

衛生概況

綏化市有各類衛生機構303個,衛生技術人員達1.5萬人,全市聚集著—大批省內外知名的內外科專家。

體育概況

綏化市有業余體校11所。田徑、摔跤、速滑、射擊、乒乓球等體育項目位居全省前列。全市10個縣(市、區)全部達到國家、省級體育先進縣標准,肇東市、北林區被國家授予田徑之鄉稱號。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綏化地區歷史悠久。大約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綏化地區境內就有古人類繁衍、生息。綏化地區夏商時期為肅慎地。「肅慎者虞夏以來東北大國也」。自虞舜至夏(禹)、成(湯)、周(昌)時期,肅慎與中原華夏各族關系一直很密切.西周至西漢時期,綏化地區的東北部、東部的慶安、綏棱、海倫、望奎、蘭西等市縣仍為肅慎地;西部的明水、青岡、安達,西南部的肇東等市縣為涉貊地;兩地融合後稱涉貊。

東漢至兩晉屬夫餘地,夫余世居東北,是貊族的後裔。晉時全區大部分市縣屬夫余的寇汗衛,其農牧經濟、文化和習俗都深受中原影響。這一時期,夫餘地仍臣服於當時的中原王朝。

南北朝時期,綏化地區屬勿吉地。勿吉先後與南朝、北魏王朝建立了臣屬朝貢關系。

隋唐時期屬轢羯地,社會發展處於由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發展階段。

唐代最終形成兩大集團,分別歸屬於唐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宋遼金時期,綏化地區先後歸契丹族建立的遼、女真族建立的金管轄。

元朝時期,綏化地區歸元朝的開元路管轄區,這一時期農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明朝時期為努兒干都指揮史司所轄,主要居住著女真族和漢族、蒙古族、朝鮮族和其它少數民族。

清朝時期歸鎮守黑龍江將軍管轄。光緒三十三年,在東北設東:省總督,統轄奉天、吉林和黑龍江三省,綏化地區全境歸黑龍江省管轄。

民國初期,東北三省實行省、道、縣三級管理制,綏化地區大部分縣屬綏蘭道。民國十八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制,縣歸省直接管轄。海倫、綏化為一等縣,肇東、蘭西、青岡、安達、望奎為二等縣,綏棱、明水為三等縣。

偽滿時期,綏化地區劃歸當時的濱江省管轄。後有幾次變動,但全區絕大部分市縣仍歸濱江省管轄。

解放戰爭時期,慶城(慶安)、海倫、望奎、綏化、明水和青岡、蘭西、安達、肇東等縣分屬當時的濱江省管轄。後有幾次變動,但全區絕大部分市縣仍歸濱江省管轄。

1949年建國前夕,全區10個市縣均劃歸黑龍江省管轄。 建國後,綏化地區分屬黑龍江省和松江省。

1954年後屬兩省合並後的黑龍江省。1999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地級綏化市,轄肇東、安達、海倫3市、望奎、蘭西、明水、青岡、慶安、綏棱6縣和北林區。

1956年3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綏化專區,將原由省直轄的綏化、海倫、望奎、北安、德都、綏棱、鐵驪(後改為鐵力)、慶安、呼蘭、蘭西、巴彥、木蘭、通河13縣劃歸綏化專區管轄,專員公署駐綏化縣。

1958年撤銷綏化專區,將綏化、望奎、綏棱、海倫、慶安、通河、木蘭、蘭西、巴彥等9縣劃歸松花江專區;北安縣劃歸嫩江專區;呼蘭縣劃歸哈爾濱市領導。撤銷鐵力縣,並入慶安縣;撤銷德都縣,並入北安縣。

1965年松花江專署由哈爾濱市遷綏化縣綏化鎮,改名為綏化專署。恢復安達縣。綏化專區轄綏化、綏棱、海倫、慶安、肇東、明水、蘭西、望奎、肇源、肇州、青岡、鐵力、安達等13縣。

1967年5月,經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綏化地區革命委員會,綏化專員公署正式撤銷,綏化專區遂改為綏化地區,地區革委會駐綏化縣,仍轄原綏化專區管轄的13縣。1970 年4月,將鐵力縣劃歸伊春地區管轄。

1970年綏化專區改稱綏化地區。將鐵力縣劃歸伊春地區。綏化地區轄12縣。

1978年11月,根據新《憲法》的規定,將綏化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綏化地區行政公署, 「由實變虛」,為省政府的派出機關。行政公署駐綏化縣,管轄12縣。1982年12月至1990年 1月,綏化、安達、肇東、海倫4縣先後撤縣設市。1992年12月1日,將肇州、肇源2縣劃歸大慶市領導。是時,綏化地區管轄綏化、安達、肇東、海倫4市和望奎、青岡、明水、蘭西、綏棱、慶安6縣。(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1982年12月1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綏化縣,設立縣級綏化市。

1984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84]159號)撤銷安達縣,設立安達市(縣級),以原安達縣的行政區域為安達市的行政區域。

1986年9月8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111號)撤銷肇東縣,設立肇東市(縣級),以原肇東縣的行政區域為肇東市的行政區域。

1989年12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海倫縣,設立海倫市(縣級)。

1992年8月21日,國務院批准將綏化地區的肇州縣、肇源縣劃歸大慶市。

1999年12月28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9]154號):(1)撤銷綏化地區和縣級綏化市,設立地級綏化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北林區。(2)綏化市設立北林區,以原縣級綏化市的行政區域為北林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北二西路。(3)綏化市轄原綏化地區的望奎縣、慶安縣、綏棱縣、蘭西縣、青岡縣、明水縣和新設立的北林區。原綏化地區的縣級安達市、肇東市和海倫市由黑龍江省直轄,綏化市代管。

『肆』 綏化市區位因素

綏化
黑龍江省綏化市

綏化地區位於黑龍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的呼蘭河流域。具體地理位置是東經124°13′至128°30',北緯45°3′至48°02'。東西寬305公里,南北長308公里,其地域輪廓猶如在松花江、嫩江匯合段上躍向小興安嶺西麓的一條鯉魚,斜卧在黑龍江大地上。它南與哈爾濱市接壤,西與大慶市交界,東與伊春市相聯,北與黑河市毗鄰。全區總面積34 063平方公里,占黑龍江省總面積的8.9%o其中耕地2160萬畝,草原1200萬畝,林地1200萬畝,水面230萬畝。境內平原佔72%,丘陵山區佔19%,江河泡沼佔9%,大體上是「二山一水七分田」。全區總人口 517萬,其中非農業人口 115萬。

行政區劃

2005年,綏化市轄1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6個縣。

綏化市 面積35211平方千米,人口555萬(2003年)。
北林區 面積2723平方千米,人口87萬。郵政編碼152000。區人民政府駐北二西路。
安達市 面積3586平方千米,人口51萬。郵政編碼151400。市人民政府駐安達鎮。
肇東市 面積4330平方千米,人口93萬。郵政編碼151100。市人民政府駐肇東鎮。
海倫市 面積4667平方千米,人口82萬。郵政編碼152300。市人民政府駐海倫鎮。
望奎縣 面積2299平方千米,人口48萬。郵政編碼152100。縣人民政府駐望奎鎮。
蘭西縣 面積2499平方千米,人口47萬。郵政編碼151500。縣人民政府駐蘭西鎮。
青岡縣 面積2686平方千米,人口42萬。郵政編碼151600。縣人民政府駐青岡鎮。
慶安縣 面積5607平方千米,人口38萬。郵政編碼152400。縣人民政府駐慶安鎮。
明水縣 面積2308平方千米,人口34萬。郵政編碼151700。縣人民政府駐明水鎮。
綏棱縣 面積4506平方千米,人口33萬。郵政編碼152200。縣人民政府駐綏棱鎮。

土地資源

綏化地區土地集中連片,地勢平坦,土質優良,肥力較高,日照時間長,雨量比較充沛,適於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

草原資源

綏化地區草原全部位於我國三大草原之一的松嫩草原腹地,總面積865萬畝。草地連片,草質優良,以盛產羊草和小葉樟而馳名中外。羊草抗寒和抗旱能力較強,營養價值高,為本區西部市縣牲畜的主要飼料,並以其優良的草質而遠銷日本。蘆葦和小葉樟是造紙的重要原料,還可製作各種紡織品。老芒麥、香蒲草等用途也比較廣泛。全區草原還生長野古草、虎尾草、狗尾草、落豆秋等九十餘種飼料用草。全區草原理論載畜量為98萬個羊單位。

水利資源

綏化地區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境內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嫩江、呼蘭河,河流主要分松花江水系和呼蘭河水系,水資•源總量為47.82億立方米。理論水利資源蘊藏量為500千瓦以上的河流18條。

林業資源

綏化地區有林面積1200萬畝,林木蓄積量1400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綏化地區西部地處松嫩平原,東部為丘陵半山區,地下資源比較豐富,初步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石油、鐵礦、煤炭、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等,已探明儲量的有二十多種。西部肇東、安達發現並開采了石油、天然氣;東部慶安、綏棱、海倫已發現的金屬礦藏有鉛、鋅、黃鐵及砂金等,

野生動植物資源

綏化地區東北部為小興安嶺山麓丘陵林地,西部為廣闊的草原,江河溝泡遍布全區,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許多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上享有盛譽。

歷史沿革

綏化地區歷史悠久。大約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綏化地區境內就有古人類繁衍、生息。綏化地區夏商時期為肅慎地。「肅慎者虞夏以來東北大國也」。自虞舜至夏(禹)、成(湯)、周(昌)時期,肅慎與中原華夏各族關系一直很密切.西周至西漢時期,綏化地區的東北部、東部的慶安、綏棱、海倫、望奎、蘭西等市縣仍為肅慎地;西部的明水、青岡、安達,西南部的肇東等市縣為涉貊地;兩地融合後稱涉貊。 東漢至兩晉屬夫餘地,夫余世居東北,是貊族的後裔。晉時全區大部分市縣屬夫余的寇汗衛,其農牧經濟、文化和習俗都深受中原影響。這一時期,夫餘地仍臣服於當時的中原王朝。 南北朝時期,綏化地區屬勿吉地。勿吉先後與南朝、北魏王朝建立了臣屬朝貢關系。 隋唐時期屬轢羯地,社會發展處於由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發展階段。唐代最終形成兩大集團,分別歸屬於唐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宋遼金時期,綏化地區先後歸契丹族建立的遼、女真族建立的金管轄。 元朝時期,綏化地區歸元朝的開元路管轄區,這一時期農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明朝時期為努兒干都指揮史司所轄,主要居住著女真族和漢族、蒙古族、朝鮮族和其它少數民族。 清朝時期歸鎮守黑龍江將軍管轄。光緒三十三年,在東北設東:省總督,統轄奉天、吉林和黑龍江三省,綏化地區全境歸黑龍江省管轄。 民國初期,東北三省實行省、道、縣三級管理制,綏化地區大部分縣屬綏蘭道。民國十八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制,縣歸省直接管轄。海倫、綏化為一等縣,肇東、蘭西、青岡、安達、望奎為二等縣,綏棱、明水為三等縣。 偽滿時期,綏化地區劃歸當時的濱江省管轄。後有幾次變動,但全區絕大部分市縣仍歸濱江省管轄。 解放戰爭時期,慶城(慶安)、海倫、望奎、綏化、明水和青岡、蘭西、安達、肇東等縣分屬當時的濱江省管轄。後有幾次變動,但全區絕大部分市縣仍歸濱江省管轄。 1949年建國前夕,全區10個市縣均劃歸黑龍江省管轄。 建國後,綏化地區分屬黑龍江省和松江省。1954年後屬兩省合並後的黑龍江省。1999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地級綏化市,轄肇東、安達、海倫3市、望奎、蘭西、明水、青岡、慶安、綏棱6縣和北林區。

『伍』 綏化的蘭西縣怎樣

蘭西縣經過這幾年的不斷努力在經濟生活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特別是在亞麻產業中走出了我們的特色產業占據了亞洲大部分市場而且質量和服務也得到了社會的承認在亞麻產業的帶動下旅遊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我河口經濟區年收入以突破十萬元大關 由於我蘭西縣坐落在呼蘭河畔拉瓦山邊有豐富的可待開發的各種資源特別是泥河流域是北宋時期金兀術練兵之地也曾出土不少軍用器械古代貨幣等。

『陸』 綏化市明水縣什麼最有名

明水縣地處黑龍江省中南部,通肯河流域,東部屬小興安嶺余脈丘陵地帶,西部屬松嫩平原腹地,東與海倫接壤,西與林甸毗鄰,南靠青崗,北依拜泉,幅員面積2400平方公里,人口34萬。全縣耕地面積163萬畝,草原70萬畝,林地54萬畝。氣候特點是四季交替明顯,年平均日照282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476.9毫米,宜農、宜林、宜牧,素有「一林、二草、七分田」之說。202國道(哈黑一級公路)貫穿全境,與明海、明三、明沈三條二級國路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是哈爾濱市以北的重要商品集散地。縣城距綏化行政公署所在地綏化市153公里,距省會哈爾濱市182公里,距首都北京1570公里。

明水縣版圖呈長方形,東西長86公里南北寬31.6公里。土地面積2313平方公里,折345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613畝;林地423畝,草原72萬畝,水面1萬畝,其它佔地69萬畝。

明水鎮
一、自然狀況

明水鎮是明水縣12個鄉鎮中唯一地跨城鄉的鄉鎮,鎮所在地位於明水縣城中心。全鎮下轄12個行政村、56個自然屯,5個社區,16個居民組,有橫縱五條公路從境內經過,全鎮總人口81,544人,其中農業人口26,765人,農村人均收入達1,800元,農村有勞力9,547人,幅員面積1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8,855畝,人均耕地5.6畝。

二、經濟發展情況

明水鎮自兩鄉合並後,經濟得到迅速發展,2005年末,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7430元,人均收主達3440元,社會和諧、經濟發展勢頭良好。

幾年來,明水鎮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將地理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全鎮初步形成了四個支柱產業:一是蔬菜產業。全鎮形成六個蔬菜生產專業村,其中三個棚室蔬菜生產專業村,擁有溫室大棚650棟;兩個保護地蔬菜生產專業村;一個豆芽生產專業村。構建了三條蔬菜生產開發帶。明三公路兩側蔬菜生產開發帶,202國道兩側蔬菜生產開發帶,內環路兩側蔬菜生產開發帶。所生產的蔬菜除供應本地外,還遠銷到周邊市縣。二是勞務輸出產業。全鎮9,547名勞力,靠勞務輸出就可以轉移4,868人,其中輸出3,000人,靠地理優勢就近轉移1,868人靠勞務輸出全鎮農村人均增收達454元。三是畜牧產業。全鎮走普養加大戶的路子,畜牧業發展迅速,現全鎮擁有各類養殖大戶421戶,畜牧收入佔全年人均收入的38.7%。四是項目建設。項目建設從無到有,年實現項目建設新突破,上項目1戶,年可實現產值160萬元。

三、社會事業發展情況

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全鎮自來水入戶率48%;有線電視和戶率達31%;電話入戶率達73%;農村住房磚瓦化率達67%;全鎮擁有小學16所,中學1所,九年制義務教育入讜率達100%;全鎮12個標准化衛生所,鎮級中心醫院1個,擁有醫護人員78人,少年兒童免疫率達10%。全鎮自2003年以來,投資近70萬元修建橋梁17座,修建環鄉路20公里,鋪設村村通公路17000延長米,新農村建設試點村1個,全鎮小流域治理3處,達4500畝,占應治理面積的97%。全鎮森林覆被率達47%。

四、項目建設發展迅速

全鎮緊緊圍繞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大搞招商引資上項目,2005年全鎮建有招商引資項目5個,引進資金達1936萬元,這5個項目全部達到當年投產,當年見效,全年上繳利稅31萬元。2006年預建項目5個,其中投資1.2億元,屠宰50萬頭牛、10萬只羊項目,3000噸蔬菜保鮮項目和投資4200萬元,增匯物流公司項目。

五、未來發展展望

今後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抓住全縣大發展,快發展這一有利機遇期,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核心,提高全鎮人民生活水平,依託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維護社會穩定,保持全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和諧發展。
如果說黑龍江省猶如一隻美麗的天鵝,那麼自東向西,鋪展在松嫩平原上的明水縣,就像鑲嵌在這只天鵝腹下的一塊長方形碧毯。肥沃的黑土地,廣袤的大草原,宛如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明水,因明水泉子而得名。明水泉子在經年累月中默默流淌,講述著一個古老的傳說。 傳說有一天,天上仙女出來遊玩,經過明水上空,被地上的一道銀光所吸引,紛紛降落到地上,原來是一泓清澈的泉水在太陽光的映照下閃閃發光。她們不由自主的在泉邊洗起了頭發。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飛快地流走,天漸漸的暗了,仙女們都整理行裝准備返回。可最小的仙女不想走了,她決定留在泉邊。天帝拗不過女兒,就派了許多神仙來幫忙。從此,這里就變成了鳥語花香、草豐水美的人間仙境。

(一)地理位置 明水位於黑龍江省的西南部,松嫩平原的西北部。東與海倫接壤,西與林甸毗鄰,南靠青岡,北依拜泉。東西長86公里,南北寬31.5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25度15分到126度30分,北緯47度到47度20分之間,總面積2400多平方公里,縣城距綏化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綏化市153公里,距省會哈爾濱市182公里,距首都北京1570公里。

(二)地質地貌 1、地質 從地質分區上,明水縣地處吉黑塊斷帶的松遼斷限的北部邊緣,東南與青岡隆起毗連。地質構造屬新華夏構造體系。在新構造運動上,表現為以下降為主的升降運動。東北部沖溝較為發育,屬近期仍處於緩慢上升的局部隆起部分。地勢平坦開闊,地表經流不發育。地質形志屬堆積類型。明水東部出露地層大部分為中生界白堊系松花江群四方台組陸相沉積砂礫泥岩,西部為新生界第三系下三統依安組的砂礫泥岩,沒見出露。地表絕大部分為四紀鬆散沉積物。地層岩性為水平方向變化規律,自東北向西南由細(亞粘土)變粗(亞砂土),成一漸變的趨勢。第四紀黃土狀的亞粘土為沖積一洪積層,厚度變大,分布廣泛,掩蓋在第二紀地層之上;西部大部分為上更新世紀和全新世紀沖積層,閉流窪地中分布著大面積的全新統湖沼沉積層。全縣第三紀、白堊紀地層埋藏較淺,第四紀的沉積物的厚度變化規律是東北薄(4—5米)向南增厚可達50米左右,向西可達60米以上。 2、地貌 明水縣東部是小興安嶺余脈之克拜丘陵地帶。崗坡連綿起伏,溝壑縱橫交錯。西部屬松嫩平原、平坦開闊,一望無際。全縣海拔平均249.2米,海拔最高程293.6米(永興鎮劉正已屯)。最低程156.7米,(縣西南角通達馬場),高低間差136.9米。地勢是中部高,東西兩側漸低。從永興鎮西部起至雙興東部,有一東南—西北走向的嶺,為松嫩流域的分水嶺。由此嶺向東西兩側漸低,通肯河沿岸和西部草原最低。地勢橫斷面呈不規則形。全縣地貌可分為四種類型區。丘陵崗地區、緩坡漫崗區、低窪平原區、沿河漫灘區。

(三)山脈河流 1、山崗 明水屬平原地區,境內無高山大嶺,東部丘陵地區有幾道較大的漫崗,最大的為甄家崗。從永興鎮西部起,南經團結鄉東部和永久鄉西部至雙興鄉東,為東北—西南走向。全長43.5公里,海拔170米至290米左右,是松嫩流域的分水嶺。除此,較為出名的還有單家崗、曹家崗、路家崗、黃家崗、車家崗、戶家崗、張家崗等。 2、河流 明水境內較大的河流有兩條。一條是通肯河,為明水與海倫兩縣的界河。發源於海倫縣的井家店林場,流入呼蘭河,全長320多公里,流經本縣光榮、樹人兩鄉。年經流量為50.910萬立方米,到豐雨季節可以通舟。另一條撇拉河,為通肯河支流。發源於拜泉縣南部,流經本縣繁榮鄉與永興鎮、興仁鎮的交界處,全長32公里。在本縣境內河段27公里。年經流量為1.854.05立方米。此外,全縣境內還有自然沖溝14條,其中有4條東流匯入通肯河,西部有一條流入呼倫貝爾大草原。西部還有1條人工開挖的引嫩河,在本縣境內為13.53公里,經流量為30立方米/秒。

(四)氣候特點 氣候特點 明水地處高緯度地帶,距海洋較遠,受海洋影響不大,季節性變化十分明顯,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夏季溫熱多雨;春季降水少,多大風;秋季降水適中,溫涼宜人,霜來早。西部和南部是開闊平原,風速大,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東部和北部是丘陵漫崗地區,風速小,氣溫偏地,降水多。全縣各地氣溫變化情況基本相同,溫差不超過0.3℃。 溫度 全縣氣溫季節性變化明顯,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溫熱適宜。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20.9℃;7月份氣溫最高,月平均氣溫21.9℃。年溫差42.8℃。年平均氣溫2.0℃。最高年4.0℃(1975、1982年)。最低年0.2℃(1956年)。日最高氣溫≥30℃的高溫天氣,出現時間年平均11天,一般在6月下旬到7月末出現;日最低氣溫≤–30℃的低溫天氣,一般在12月下旬到翌年2月上旬出現,主要時段集中在1月的上中旬。每年無霜期在124天左右。 日照 全縣日照時數變化規律不大明顯,各年日照時數相差僅數百小時,最多年內3.066小時,最少年為2.664小時。冬季可照時數少,夏季可照時數多。 降水 受大氣環流和其它各種氣象因素的影響,明水縣年降水量變化很大,形成了多水年和少水年。平均降水量472毫米,最多降水量728毫米(1960年),最少年只有303毫米(1968年)。多水年的降水量為少水年降水量的2.4倍。各季降水量相差懸殊。春季平均降水量56毫米,占降水量的12%;夏季32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8%;秋季73毫米,點年降水量的15%;冬季2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 全縣冬季降雪量是22毫米,不足全年降水量的5%。年降雪日數28.1天,佔全年的7.9%。平均初日在10月9日,終日在翌年4月30日。初終間日204天。

(五)自然資源土地資源 明水縣土地面積為3.449.218畝,其中耕地面積161萬畝,占總面積的46.7%。本縣土壤共分7個土類,17個亞類,20個土屬,31個土種。本縣耕地基本肥力較好,屬於好的和較好的佔48.89%,中等的佔35.4%,較低的僅佔15.71%,其中機質,全氮含量均屬中等;速效氮含量較高,速效磷偏低;全鉀和速效鉀含量豐富;除鹽土、鹼土外,酸鹼度PH均屬中性。 植物資源 明水的植物資源比較豐富。在西部遼闊的天然大草原里,生長著各種草類和中草葯。在草類中鹼草質量最佳,草味清香,營養豐富,是極好的飼草,這是本縣發展畜牧業的良好條件。東部盛產「東北三寶」之一的靰鞡草和小葉章、三棱草等。 動物資源 本縣境內隨著荒原的大量開墾和人煙的逐年密集,各種野生動物也逐漸減少,有的甚至已滅跡,但灰狼、狐狸、黃鼬、獐、狍、獾貂、野兔等還有少量,野生禽類有:鴿、烏鴉、喜鵲、燕子、麻雀、啄木鳥、杜鵑、野雞、野鴨等10餘種。境內水庫還出產鯉魚、鯽魚、鰱魚、泥鰍魚等各種魚類;蛙類有青蛙、蟾蜍、哈什螞等。 水資源 本縣境域地表水適中,全縣共有水面10.000畝,占總面積的0.3%。全縣地下水可采量為33.117萬立方米。地下水水質較好,屬無色、無味、無臭;透明的飲用水和灌溉水。酸鹼度在7.0至7.5之間,略高於中性,屬弱鹼性。

(六)經濟和社會發展 改革開放二十幾年來,明水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目標,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項目開發建設為牽動,繼續深入實施外向化帶動工業化戰略,加速工業化、城鎮化、產業化升級,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科學發展思路,全縣經濟社會實現了快速發展。全縣GDP實現9.25億元,同比增長5.4%;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實現3.28億元,同比增長47.5%;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4349萬元,同比增長15.7%,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328萬元,同比增長1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3337元,同比增長3%;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335元,同比增長3.5%。 工業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構築起了以格林工業園、三精工業園為牽動,以食品、醫葯、化工、紡織四大產業為支撐的工業經濟框架體系,保持了工業經濟強勁發展勢頭。全縣共引進到位資金3.5億元,同比增長27.3%,新建續建超千萬元工業項目9個,其中超億元項目2個。全縣工業產值實現9.05億元,同比增長9.8%;工業增加值實現2.73億元,同比增長16.3%。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緊緊圍繞農民增收,大力發展優質糧食產業、肉羊產業和勞務產業,促進了農業產業的優化升級。全縣肉羊飼養量達到42萬只,同比增長163.6%;畜牧業產值實現2.17億元,同比增長8.2%;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5萬人次,創收1.5億元。全縣農業總產值實現6.32億元。以工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對城鄉基礎設施、人民居住環境、辦公環境進行了改造,農機具更新86台(套),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抗旱水源建設進一步加強。全面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進一步鞏固了「兩基」成果。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資源,並籌資1450萬元,動工興建了近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綜合教學樓,建設了總面積3500平方米的青少年活動中心,使教學條件明顯改善,為全縣教育和文化體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為深入實施外向化帶動工業化戰略,加快明水工業經濟發展,實現工業強縣戰略目標,讓廣大海內外人士更多地了解明水縣工業企業。明水縣現有重點工業企業9戶,總佔地面積11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9億元,職工3800人。目前已建成三精、格林兩大工業園區,形成了食品、醫葯、化工、紡織四大產業體系框架。

世紀伊始,光明在前,天涯似遠,事業相通,明水縣將以最優惠政策,最寬松環境、最優質服務,熱忱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到明水考察、洽談、投資、興業。

遠在地質年代的第四紀更新晚期,我們中華民族的先人就已經勞動、生息、繁衍在黑龍江地區這片廣大的土地上,明水地區的歷史和整個黑龍江地區的歷史一樣,是我們可愛祖國悠久歷史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遠在清朝以前唐虞三代(公元前22世紀至公元前221年),明水之地屬貊;秦、漢三國時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80年),明水之地屬夫余;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65年至589年)明水之地面晉時仍屬夫余,南北朝時屬豆莫婁;隋朝時期(公元581年至618年)明水之地屬南宋末;唐朝時期(公元618年至907年)明水之地屬室未都督府;遼、宋、金時期(公元907年至1234年)明水之地屬東親道;元朝時期(公元1206年至1368年)明水之地先後屬乃顏故地、遼陽行省開元路、水達路;明朝時期(公元1368年至1644年)明水之地屬奴兒干都司兀者右衛;清朝時期明水之地初屬寧古塔將軍;其後屬黑龍江將軍齊齊哈爾副都統依克明安公旗;再後又屬黑龍江將軍通肯河副都統海倫直隸廳;最後分屬於黑龍江省海倫萬之所轄的青岡,拜泉兩縣;民國時期,明水在設治前,分屬黑龍江民政長官公署呼倫道海倫府,後來屬黑龍江巡按使公署龍江道之所轄青、拜兩縣;設治後,屬黑龍江省長公署龍江道;建縣後屬黑龍江省;偽滿時期,偽滿康德元年(1934年)日偽將所統治的地區全境劃為14個省,明水縣歸龍江省(省會設在齊齊哈爾市)。偽滿康德6年(1939年)6月1日,偽「滿洲帝國」又增劃出北安省(省會設在北安),明水縣劃歸北安省;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10月,黑龍江省建立了民主政權,明水縣屬黑龍江省(省會設在安)。1946年2月,建立了第一個民主政權---明水縣人民政府。1947年2月7日,黑龍江省與嫩江省合並,成立黑嫩省,下設五個區,明水縣屬第三專區(專署設在青岡縣)。1947年9月19日,撤銷黑嫩兩省,恢復黑龍江省和嫩江省,同時撤銷專署,明水縣屬黑龍江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1949年至1954年明水縣屬黑龍江省。1956年1月,省政府決定將由省直接領導的幾個縣劃歸嫩江地區。明水縣被劃到嫩江地。1960年4月26日,省政府對全省原有的地區劃進調整,並增設了一些新的地區。此時明水縣劃歸松花江地區。(專署設在哈爾濱市)1965年6月14日,省政府決定將原松花江地區改為綏化地區(專署設在綏化縣)。從此時起,明水縣一直由綏化地區所轄。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颶岡撲面而來,明水縣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縣委、縣政府通過推行「中部搞圍路經濟、東部搞果菜經濟、西部搞畜牧經濟」的「中東西」發展戰略,塊鄉經濟與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以產業開發為重點的農業經濟實現了跨越式 發展。通過成功地實施米稻戰略,農業基礎不斷壯大。種植大豆、玉米、高梁、小麥、水稻、谷糜等糧食作物和甜菜、亞麻、烤煙、果菜穡經濟作物。工業門類較為齊全,形成了以食品、醫葯、化工、機械、建材、紡織為主的22個工業六類67種工業產品行銷海內外。以市場建設為噗的流通商貿領域全面繁榮。以社會發展為重點的投資環境全面優化。城內道路硬化率達到80%以上,率先實現了三級油渣路面,達到了鄉鄉有通公路。噸給水設務可滿足城鎮用水需要,日排水量達到噸以上。萬門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實現全國聯網。供電安全容量40,000千伏安,餐飲、文化、體育等服務、娛樂設備較為齊全。

在新世紀的今天,明水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正在發展中煥發勃勃。

『柒』 簡述採用進步農民策略的原因

綏化市是典型的農業大市,2009年全市農業人口達427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73.4%;糧食總產量、畜禽飼養量、綠色經濟總量均佔全省的1/4。近年來,在中央強農惠農政策的鼓舞帶動下,在科技進步的促動下,綏化市作為一個農業大市的優勢和潛力得到較好發揮,農民收入逐年增長,去年農村人均純收入為5266.73元,主要來源於家庭經營純收入、工資性收入及轉移性收入,其中家庭經營純收入佔主體地位,並呈現出收入來源多元化、增收主體向非農化趨勢發展等特點。雖然連續幾年綏化市農民收入繼續保持了增長的態勢,但影響增收的因素仍然存在,一些深層次矛盾仍然沒有得到有效化解,農民增收還缺乏穩定長效機制。本文在對綏化市狀況進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就影響我省農民收入增長的因素及農民增收的對策措施作一個初步探討。

影響綏化市農民持續增收的因素

一是農村勞動力素質低,增收基礎差。據北林區農村住戶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文盲、半文盲及小學文化程度的勞動力占整體勞動力的26.94%,高中佔10.43%,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僅佔0.9%。教育程度高的年輕人、能人大多長年在外或者已移居城市,留在農村的那些文化素質不高的勞動力,生產觀念落後,種養植技術水平普遍不高,使得農業勞動生產率始終難以提高,收入遠遠落後於發達地區。農村勞動力素質低,也導致多數農民市場意識淡薄,綜合勞動技能不強,適應市場的能力差。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術產業的興起,農村低素質勞動力的轉移領域必將越來越窄,呈現轉移的不穩定性和轉移的低收入特徵,從而成為制約增收的一大要因。

二是分散經營的小農經濟決定了農民增收的艱難性。目前綏化市農民的收入主要來源還是土地,土地的合理與科學利用是農民增收的關鍵。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曾經在解決土地的合理與科學利用上發揮巨大作用。但隨著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缺陷也日益顯現出來,規模效益很難產生。一方面,因為土地流轉難度系數大,綏化市小農生產格局目前並沒有根本性地改變,農業生產方式過於粗放,勞動生產率在短期內難以得到質的提高,農民作為獨立的生產經營者,不僅要承擔自然風險、技術風險和政策風險,還要面對更大的市場風險,對提高農民收入的貢獻潛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綏化市雖然現代農業已有了很大的發展,也產生了許多的先進典型,但發展水平不高,總體上還處在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初步階段,優勢特色產業主導性不強,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產業鏈不夠壯大,資源、環境制約日趨嚴重,造成農業生產成本高,比較效益低,影響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三是農民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弱,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民增收。隨著近年來綏化市農業結構調整有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有了很大發展,農業產業化組織、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不斷增加,但帶動力仍不強,農戶的分散生產與市場之間仍缺乏有效的組織形式和宏觀指導,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夠健全,政府公共服務比較欠缺,自然也就對農民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及增收產生影響。

四是城鎮化進程的內在質量還不夠高。改革開放以來,綏化市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城鎮人口規模不斷擴大但其內在質量還不夠高。就農村人口的城鎮化而言,一方面,"城市擴容"、"撤鄉並鎮"行政區劃的調整,使部分農民成為名義的城鎮人口。另一方面,受戶籍制度、土地制度、房屋和宅基地制度、農村集體經濟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多方面的制約,名義上已屬於城鎮人口的部分農民只是進行了職業轉移,而沒有實現身份轉移;只是實現了主要勞力轉移,而沒有實現全家轉移;只是進行了局部轉移,而沒有實現從就業、定居到戶籍的徹底轉移。總體來看,近年來綏化市脫離農村真正成為市民的農民規模還不夠大,加上人口自然增長因素,全市鄉村人口減少並不明顯。

此外,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增加了農業生產費用,客觀上也影響了農民增收;第一

『捌』 社會經濟條件

( 一 ) 人口

2007 年黑龍江省人口總數為 3824.0 萬人,其中,城鎮人口 2061.1 萬人,占人口總數的53.9%;農村人口1762.9萬人,佔46.1%。全省人口出生率為7.88‰,死亡率為5.3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 2.49‰。

( 二 ) 社會經濟概況

黑龍江省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經過多年開發建設,目前全省已形成以糧食、木材、石油、煤炭、機械、石化、醫葯、乳品為龍頭,門類比較齊全,布局比較合理,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工農業生產基地,向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糧、原材料、能源和技術裝備,成為國家重要的糧食、能源、機械、醫葯等產業的基地。2007 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為 7065.0 億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為 915.4 億元,佔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 13.0%;第二產業產值為 3695.6 億元,占 52.3%;第三產業產值為 2454 億元,占 34.7%,全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18478 元。2007 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 12%。

( 三 ) 農業生產

2007 年黑龍江省農業生產總值為 1700.6 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為 971.9 億元,占 57.2%;林業總產值為 79.1 億元,占 4.7%;畜牧業總產值為 585.0 億元,占 34.4%;漁業總產值為 25.1億元,占 1.5%。2007 年全省糧食總產量為 3965.5 萬噸,全省糧食平均單產為 3790 千克 / 公頃,其中水稻單產為 7020 千克 / 公頃,玉米單產為 4508 千克 / 公頃,小麥單產為 3244 千克 / 公頃,大豆單產為 1390 千克 / 公頃。農村人均收入 4123 元。

( 四 ) 交通、通訊

黑龍江省經過多年建設,已形成了以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等運輸方式組成的陸、水、空四通八達的綜合交通運輸網,全省運輸總里程達到6.5萬千米,從省會哈爾濱到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雞西、綏化等大中城市均有高等級公路相通,全省各種運輸車輛已達50多萬輛,年貨運量達到 5.6 億噸。全省通訊條件十分便利,已與國內各城市及世界各地接通了直撥電話,並開辦了傳真、傳呼等業務,全省市內電話已達到 327 萬部,行動電話 173 萬部,無線尋呼用戶 187 萬部。

『玖』 哈爾濱十二縣哪個縣發達

肇東1999年從哈爾濱市劃歸綏化了。(包括哪個縣的經濟發達,人們的生活水平 )
哈爾濱市轄8區10縣(市),分別為南崗區、道里區、道外區、香坊區、松北區、平房區、呼蘭區和阿城區,尚志市、雙城市、賓縣、方正縣、依蘭縣、巴彥縣、五常市、木蘭縣、延壽縣、通河縣。其中五常、雙城、尚志為3個縣級市,
哈爾濱市 轄8個市轄區、7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松北區。總人口約98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約475萬人。

哈爾濱市十縣(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比較分析

一、我資市自然源狀況和農業生產格局

1、自然資源稟賦狀況

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是農業賴以發展的基礎,盡管科技進步以及新型種植、養殖和加工模式的不斷涌現使得這種依賴度有所降低,但就實際國情以及世界市場的基本狀況而言,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狀況在形成優勢農業方面依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耕地面積大,土地後備資源缺乏。哈爾濱位於東經125°42′-130°10′,北緯44°04′-46°40′,地處松嫩平原中部,幅員面積5.3萬平方公里,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市,農民收入近80%來自農業。 2006年末全市耕地面積為178萬公頃,人均耕地5.8畝,耕地面積和人均佔有耕地雖然較多,但是我們的耕地中中低產田占近50%,未被利用土地不足5%。農村土地有限。

所轄區縣(市)、農業人口多,剩餘勞動力多。我市轄8區10縣(市),189個鄉鎮,2017個行政村,460萬農業人口。 2006年末,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為291.6 萬人。其中,男勞動力151.3 萬人,佔51.9%;女勞動力140.2 萬人,佔48.1%,農民人均創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368元,過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降低了農業勞動生產率。

水質較好,但水資源缺乏。我市屬於嚴重缺水城市,市區自來水綜合生產能力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排在末位,僅為107萬噸/日,農業生產有旱有澇,十年九春旱,春旱極為頻繁。全市水資源總量129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量99億立方米,絕大部分河流、水庫、地下水污染小或無污染,適合農田灌溉。全市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2條,最大的松花江徑流量211.6億立方米,但因為缺少大型控制性工程,大多為過境水。全市耕地水資源量為平均每公頃95.3立方米,低於全國平均佔有量。我市僅水田就缺水1.5億立方米以上,這制約了我市農業生產,尤其是不利於我市水稻生產的發展。

土質好,有利於農作物生長。我市土壤類型主要有暗棕土壤、白漿土、黑土、黑鈣土、和草甸土等8種土壤類型,土質肥沃,99%的農田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於2%,有利於農作物生長。但由於多年來的水土流失、土地用養失調等原因,各類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均有下降。目前農田土壤受重金屬、鎘污染面積達0.12萬公頃。不過,近年經環保治理,土壤中農葯殘留量逐年降低,遠低於國家環境質量標准限定值,生態環境保護較好,符合綠色農作物生長要求。

森林覆蓋率高,草原面積少。我市森林覆蓋率達44.2%,全市草地面積25.5萬公頃,其中可利用面積僅有16.9萬公頃,人均佔有草地面積0.02公頃,僅為全國人均草地面積的1/17。而且草地品質偏低,載畜能力每畝只有12隻羊左右,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氣候條件適宜。全市年平均氣溫在5℃左右,年降雨量480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2500小時左右,年有效積溫2300℃-2700℃。氣候四季分明,農產品具有北方特色和優勢。

2、生產格局

我市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世界奶牛基地帶,現有耕地178萬公頃,草原面積25.5萬公頃,荒地10萬公頃,年秸桿產量在120億公斤左右。適宜的氣候、遼闊的土地,充足的飼料、廉價的勞動力,都為我市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在04、05、06年全省縣域社會經濟綜合監測評價結果排序中,我市有五個縣市排在前十名。其中,阿城僅次於綏芬河排在第二位,呼蘭、雙城、尚志、賓縣分別列第四、第五、第七和第十位,五常列第十一位,其餘縣都列前五十位。我市糧食總產量和三大主導產品玉米、水稻、大豆產量均列全省首位。我市的五常、雙城和巴彥均為全國產糧大縣。

我市畜牧業生產在全省處於龍頭地位。2006年我市肉蛋奶產量分別為72.2萬噸、30.5萬噸和106.6萬噸,均列全省首位。我市牧業生產具有明顯的區域特色,雙城的奶牛業生產名揚全國,呼蘭的家禽省內第一,巴彥、賓縣以生豬、黃牛生產而聞名。

從農業總體發展看,我市農業區域特色明顯,農業資源、經濟總量和農業生產結構等方面都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競爭力在省內處於龍頭地位。尤其是近年來,哈爾濱農業經濟發展取得了嶄新的成績,走科學發展之路正深入人心。但在農業經濟較快發展的進程中,地區差距和不均衡問題越來越突出,且已成為阻礙我市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因素。

二、10縣(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比較

1、農業經濟總量

第一產業增加值。10縣(市)中,雙城市第一產業增加值為45.5億元居首位,增速7.4%,列第六位。方正縣為6.3億元居末位,增速10.7%,列第三位。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最大的是巴彥縣高達62.8%,所佔比重最小的是尚志市為17.4%。

糧食產量。10縣(市)中,糧食產量列前三位的是五常市、雙城市和巴彥縣,分別為37.4億公斤、34.6億公斤和27.5億公斤,其畝產分別為1039.1斤、1150.7斤和823.3斤,分列第二位、第一位和第三位。糧食產量最少的是方正縣為6.4億公斤,其畝產779.5斤,列第四位。

牧業產值。10縣(市)中,牧業產值最大的是雙城市為38.3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49.5%。1990年瑞士雀巢落戶雙城,帶動雙城市奶牛業快速發展。2006年,雙城市奶牛存欄23萬頭,佔全市的62.9%。牧業產值所佔比重最大的是賓縣為59.2%,近幾年,賓縣以黃牛為代表的畜牧業生產發展迅猛。2006年,賓縣黃牛及肉牛存欄29.4萬頭,佔全市的23.3%。牧業產值最小的是延壽縣為1.7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16.9%。牧業產值比重最小的是木蘭縣僅為14.6%。

2、生產條件

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與結構。10縣(市)中,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最大的是五常市為 40.5萬人。其中,男勞動力21.1萬人,佔52.1%;女勞動力19.4 萬人,佔47.9%;20歲以下60歲以上的佔14.9%;文盲的2.2%。資源總量最小的是方正縣為7.5萬人。其中,男勞動力4.0萬人,佔53.6%;女勞動力3.5 萬人,佔46.4%;20歲以下60歲以上的佔15.8%;文盲的佔3.0%。

農業生產經營戶。10縣(市)中,農業生產經營戶最多的是五常市為13.5萬戶。其中以農業收入為主的佔98.5%,以牧業收入為主的僅佔1.3%。農業生產經營戶最少的是方正縣為2.4萬戶。其中以農業收入為主的佔97.9%,以牧業收入為主的僅佔1.3%。雙城市生產經營戶13.2萬人,以牧業收入為主的佔23.3%,居首位。

農業機械裝備。全市農業機械裝備水平較第一次農業普查時有了顯著提高。10縣(市)中,擁有大中型拖拉機最多的是依蘭縣為6785台,其擁有小型拖拉機2.8萬台,列第三位。擁有聯合收割機488台,列第二位。擁有大中型拖拉機最少的是尚志市為1270台,其擁有小型拖拉機2.2萬台,列第五位。擁有聯合收割機146台,列第三位。

農業技術措施。機耕面積佔比重最大的是巴彥縣為96.3%,其機播面積87.6%,也列首位,機收面積10%,列第五位。機耕面積所佔比重最小的是尚志市為33.5%,其機播面積7.8%,也列末位,機收面積1.9%,列第七位。

農業技術人員。10縣(市)中,農業技術人員最多的是尚志市為5410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佔11.8%,列第二位。農業技術人員最少的是雙城市為545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佔7.2%,列第五位。

3、生活條件

人均擁有住宅面積。農民住宅類型主要是平房,住宅結構主要為磚木和磚混結構。10縣(市)中,人均擁有住宅面積最多的是尚志市和方正縣均為21.87平方米,其磚混和磚(石)木結構的住宅分別佔83.8%和62.3%,分列第二位和第六位。磚混和磚(石)木結構比重最大的是雙城市為85.7%。竹草土坯結構比重最大的依蘭為46.6%。

飲用水供給。我市75.9 %的鄉鎮實施集中供水,1.2 %的農戶獲取飲用水存在困難。10縣(市)中,平均使用入戶管道水最多的是通河縣為55%,其凈化水處理平均水平也最高為44.1%,飲用水困難的比例也比較低為1%。平均使用入戶管道水最少的是五常市僅佔11.6%,其凈化水處理平均水平也僅為8.3%,飲用水困難的比例比較低為1%。

炊事能源結構。農村住戶炊事使用的能源近90%為柴草。10縣(市)中,主要炊事能源用煤最多的是依蘭縣為5.4%,主要炊事能源用煤最少的是方正縣為0.9%。用氣比例最大的是雙城市為3.3%。

衛生設施。我市農村居民使用簡易廁所或無廁所的佔76.2%。10縣(市)中,農村常住戶使用旱廁比例最大的是雙城市為68.3%,其有垃圾處理站的鎮佔33.3%,與方正並列第二位。木蘭縣生活污水經過處理的鎮比例最大為66.7%。

交通設施。全市有96.1%的村和87.0%的自然屯通公路,進村公路和村內道路路面均以沙石路面為主。10縣(市)中,有二級以上公路通過的鄉鎮比例最大的是方正縣高達75%,其所有的鄉鎮在1小時內就能到達縣政府。有二級以上公路通過的鄉鎮比例最小的是雙城市為29.1%。離縣(市)政府較遠鄉鎮比例最大的是尚志市為35.3%。

取暖設施。全市縣域70%以上的農戶仍以火炕取暖。10縣(市)中,用暖氣取暖比例最大的是雙城市為54.5%,其用空調的也最多為0.11%。延壽縣用火炕取暖的高達92.4%,有暖氣的僅佔7.4%。

4、生活水平

農民人均純收入。全市縣域農民人均純收入平均為4286元,10縣(市)中,人均純收入最高的是通河縣為4731元,最低的是木蘭縣為3628元。10縣(市)人均純收入水平相對均衡,但高低也差千餘元。

文化教育。全市有11.1%的鄉鎮有職業技術學校。10縣(市)中,依蘭縣有職業技術學校的鄉鎮所佔比重最大為22.2%,其平均每個鄉鎮擁有中學2個,列第五位,小學10.6個,列第六位。延壽縣沒有職業技術學校,其平均每個鄉鎮擁有中學1.3個,列末位,小學10.3個,列第七位。

娛樂休閑活動。全市65.6%的鄉鎮有廣播、電視站,99.4%的村能接收電視節目,75.2%的村安裝了有線電視。10縣(市)中,尚志市、依蘭縣100%的鄉鎮有廣播電視站,最少的是通河縣只達到25%。平均有體育場館最多的是依蘭和延壽縣為22.2%,平均最少的五常市只達到4.2%。平均擁有公園最多的是巴彥縣為22.2%,最少的是雙城市僅達到4.2%。

醫療、養老條件。10縣(市)中,平均每個鄉鎮擁有醫院、衛生院個數最多的是依蘭縣為2.1個,平均每個鄉鎮醫院、衛生院最少的是延壽縣為1.1個。敬老院基本上是平均每個鄉鎮一個,只有通河縣兩個鄉鎮有一個敬老院。

每百戶耐用品擁有量。我市彩色電視基本普及,擁有率在98%以上,摩托車、手機等已成為農戶生活消費的主流。10縣(市)中,摩托車擁有比例最大的是延壽縣為39.5%,其固定電話、手機和電腦擁有率分別為59.6%、74.4%和34.8%,分列第七位、第二位和第六位。汽車擁有率最高的是雙城市為2.9%。

通過對全市10縣(市)縣域農業生產條件、農業生產經營活動、農村基礎設施、農村居民生活等方面的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看出,農業經濟不斷發展、收入結構呈多元化、生產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但是,個別地區仍是牛耕田、手插秧,機械裝備水平低,農業生產技術手段落後;農業經營以種地為主,收入低、居住條件差,家庭生活缺乏有力保障。各地應基於基礎,突出優勢,競相發展。諸如:雙城是個典型的平原農業縣份,應依託資源優勢,走「植根於種植業,拓展於畜牧業,深化於加工業」發展之路,堅持以農業產業化為牽動,通過以基礎農業起步、農牧產業鏈條式延伸、工業規模化擴張的發展路徑,實現工農的良性互動發展。五常應發揮耕地面積大、糧食生產基礎好的優勢,重點發展優質高效糧食生產,建設水稻、葯材、瓜菜、畜牧和綠色食品等生產基地。方正縣應著力發展水稻、食用菌、北葯、山特產品等特色優勢產業。

閱讀全文

與綏化社會經濟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圖形面積最大故事 瀏覽:767
愛情1007什麼意思 瀏覽:664
源昌縣幸福里在哪裡 瀏覽:199
幸福不是情歌是什麼歌詞 瀏覽:159
祝你幸福我該怎麼說 瀏覽:972
第二段婚姻怎麼處理 瀏覽:543
美女說你想認識一下嗎怎麼回復 瀏覽:683
印度哪些地方出美女 瀏覽:849
電商的經濟佔全國經濟比率多少 瀏覽:513
健康碼申訴需要多久 瀏覽:146
哈爾濱香坊區幸福路屬於哪個街道 瀏覽:160
桂林美女哪裡最漂亮 瀏覽:1003
深航經濟艙為什麼相差這么大 瀏覽:316
樊重樹木講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76
為什麼有些人可以這么幸福 瀏覽:454
幸福是什麼課文朗讀後感受 瀏覽:421
姐弟婚姻是什麼意思 瀏覽:322
如何讓婚姻重燃愛火 瀏覽:908
水碓子哪裡可以辦健康證 瀏覽:458
屬兔婚姻怎麼樣了 瀏覽: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