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法律對癌症怎麼處理
【1】癌症有的在早期可以治療。
【2】許多單位做到了每年給職工檢查身體,
許多癌症做到了早診斷,早治療。
【3】國家把癌症納入了大病醫療保險。凡是參加醫療保險的,
減免,報銷了大部分醫葯費。
【4】各地的紅十字會等民間組織都規定了
白血病、惡性腫瘤、糖尿病(GBP手術)、
慢性腎功能衰竭透析患者等疾病,及因病致貧的家庭。
根據被救助患者的病情及家庭經濟條件確定定點醫院。
【5】白血病,俗稱血癌,惡性腫瘤等,是各級紅十字會等救助的對象。
『貳』 哪些網站可以查詢所有主要的宏觀經濟指標
有以下指標:1.國內生產總值與經濟增長率。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定時期內(一般按年統計)在一國領土范圍內所產生的產品和勞務的價值。統計時,要將國內生產而輸出國外的包括進去,在國外產生而在本國消耗的則不計算在內。區分國內產生和國外產生一般以「常任居民」為標准,只有常任居民在一年內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勞務所得到的收入才計算在本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之內。常任居民是指:(1)居住在本國的公民;(2)暫居外國的本國公民;(3)長期居住在本國但未加入本國國籍的居民。因此,一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國的領土范圍內,本國居民和外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內所產生的、以市場價格表示的產品和勞務的總值。也就是在一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中減去「國外要素收入凈額」後的社會最終產值(或增加值)以及勞務價值的總和。在宏觀經濟分析中,國內生產總值指標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廣泛的用途。國內生產總值的持續、穩定增長是政府著意追求的目標。經濟增長率也稱經濟增長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時期經濟發展水平變化程度的動態指標,也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標。對於發達國家來說,其經濟發展總水平已經達到相當的高度,經濟發展速度的提高就比較困難;對經濟尚處於較低水平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由於發展潛力大,其經濟發展速度可能達到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長。這時就要警惕由此可能帶來的諸如總需求膨脹、物價指數上升等問題,以避免造成宏觀經濟的過熱態勢。因此,應該追求適度經濟增長這一目標。2.失業率。高就業率(或低失業率)是經濟社會追求的另一個重要目標。失業串上升與下降是以GNP相對於潛在GNP的變動為背景的,而其本身則是現代社會的一個主要問題。當失業率很高時,資源被浪費,人們收入減少,在這種時期經濟的痛苦還會蔓延到影響人們的情緒和家庭生活,進而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3.通貸膨脹。通貨膨脹是指用某種價格指數衡量的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上漲。通貨膨脹常被視為經濟的頭號大敵,政治家和銀行家天天對通貨膨脹的危險性作出判斷。各國政府都曾為控制通貨膨脹採取過猛烈的行動。那麼通貨膨脹究竟對社會經濟會產生哪些影響呢?總的來說:(1)收入和財富的再分配;(2)不同商品相對價格和產量的紐曲,有時甚至是整體產量和就業的扭曲。但是這種影響是十分復雜的,因為,通貨膨脹從方式上有平衡和不平衡之分,有被預期和末被預期之分,從程度上則有溫和式、嚴重的和惡性的二種。溫和式通貨膨脹(年率低於10%)對經濟的影響是十分有限的;而嚴重的通貨膨脹則指兩位數的廣闊空間;惡性通貨膨脹指三位數以上的通貨膨脹。無論通貨膨脹的實際或者覺察到的代價究競如何,各個國家在今天都不會長期容忍高的通貨膨脹率。或遲或早,它們要採取廈步驟減輕通貨膨脹,但為抑制通貨膨脹而採取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反作用通常是高失業率和GNP的低增長,因此而損失的產量和就業數量本身作為通貨膨脹的代價是很大的。4.利率,利率或稱利息率,是指在借貸期內所形成的利息額與所貸資金額的比率。利率直接反映的是信用關系中債務人支付給債權人的使用資金的代價,也是債權人出讓資金使用權的報酬。從宏觀經濟分析的角度看,利率的波動反映出市場對資金供求的變動狀況。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市場利率有不同的表現。在經濟持續繁榮增長時期,資金供不應求,利率上升;當經濟蕭條市場疲軟時,利率也會隨著資金需求的減少而下降。除了跟整體經濟狀況密切相關之外,利率還受到物價上漲幅度的牽制。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政府宏觀調控能力的不斷加強,利率特別是基準利率已經成為一項行之有效的貨幣政策工具。5.匯率。匯率是外匯市場上—國貨幣與他國貨幣相互交換的比率。實質上可以把匯率看作是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價格。一方面,一國的匯率會因該國的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水平、利率水平、經濟增長率等因素的變化而波動;另一方面,匯率及其適當波動又會對一國的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當前國際分工異常發達、各國問經濟聯系十分密切的情況下,匯率的變動對一國的國內經濟、對外經濟以及國際問的經濟聯系都產生著重大影響。為了不使匯率的過分波動危及一國的經濟發展和對外經濟關系的協調,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都通過在外匯市場上拋售或收購外匯的方式干預外匯市場,以影響外匯供求,進而影響匯率。此外;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發生變化,也會直接影響到一國對外貿易結構、通貨膨脹水平以及實際利率水平等因素,從而對匯率水平產生影響。本世紀70年代以來,除了各國金融當局經常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使政府幹預越來越多地成為影響匯率變動的重要因素之外」還出現了幾個國家的中央銀行聯合干預外匯市場的情況。6.財政收支。財政收支包括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兩個方面。財政收入是國家為了保證實現政府職能的需要,通過稅收等渠道集中的公共性資金收入;財政支出則是為滿足政府執行職能需要而使用的財政資金。核算財政收支總額是為了進行財政收支狀況的對比。收大於支是盈餘,收不抵支則出現財政赤字。如果財政赤字過大,彌補手段不足以平衡收支;或者即使總量上能勉強平衡,卻又形成結構上的失衡,就會引起社會總需求的膨脹和社會總供求的失衡。7.國際收支。國際收支是一目居民在一定時期內與非居民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其他往來中所產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統記錄。這里的「居民」是指在國內居住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和法人。國際收支中包括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經常項目主要反映我國的貿易和勞務往來狀況;資本項目則集中反映我國同國外資金往來的情況,反映著我國利用外資和償還本金的執行情況。全面了解掌握國際收支狀況,有利於從宏觀上對國家的開放規模和開放速度進行規劃、預測和控制。8.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是指一定時期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固定資產再生產中投入資金的數量。投資規模是否適度,是影響經濟穩定與增長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投資規模過小,不利於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物質技術基礎;投資規模安排過大,超出了一定時期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可能,又會造成國民經濟比例的失調,經濟建設便無法順利進行,經濟發展便大起大落。
『叄』 得了癌症可以申請哪些補助
重大疾病醫療補助無需申請;參保人員住院、門診特定項目治療,每一社保年度累計超過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對應的基本醫療費用由重大疾病補助金給予支付,重大疾病補助金每一社保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為15萬元。
國家規定要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得了惡性腫瘤可以申請大病補助,具體可以參照各地的社會保障政策。癌症病人勞動法辭退非過失性辭退的法定許可性條件一般限於勞動者在無過錯的情況下由於主客觀情況的變化而導致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情形。用人單位需提前三十日書面通知勞動者。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由申請人在每個季度的首月向戶口所在地村(居)委會提出書面申請,提供疾病診斷書、醫療費用發票、戶口簿、身份證、郵政儲蓄存摺復印件及居民醫保補償單原件,填寫好《醫療救助申請審批表》即可。填好後會由居委會或村委會上交,由民政局審核。符合條件的,予以發放。
2022年門特新政策
1.慢性疾病補助對象參加職工醫療保險的各類人員都可以享受慢性病補助。2.慢性病補助起付標準定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慢性病起付標准為200元;一級醫院慢性病起付標准為200元;3.慢性病補助報銷比例慢性病門診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為50%。一、特殊疾病報銷種類肝硬化、精神病、惡性腫瘤、肝豆狀核變性、丙型肝炎、帕金森病、類風濕關節炎、冠心病、高血壓三期、糖尿病、腎透析、腎移植術後、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腎功能不全、系統性紅斑狼瘡、乳腺癌、肝移植術後、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後、前列腺癌、癲癇、膀胱腫瘤等21種疾病。
2.【拓展資料】
1.門特就是門診特殊病種。
2.特殊病種門診是為了充分發揮基本醫療保險作用,滿足長期患慢性疾病以及需長期用葯的參保患者的基本醫療需求,減輕其醫療費的負擔,對一些特定的不需要住院且醫療費用較高的患大病和慢性病的人員在門診進行診療的費用參照住院的標准予以報銷。
3.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特殊病種和治療項目,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門診特殊病種,在我省實行的是准入法,即通過省級或各統籌區制定的門診特殊病種目錄來確定。門診特殊病種分甲、乙兩類目錄。甲類目錄適用於全省范圍,乙類目錄的病種,各統籌區可根據本統籌區的實際情況做相應調整。
癌症門特有效期已經從一年長到兩年了,這也是國家的新政策,是國家針對癌症患者的一個重要補貼優惠政策。而就在近一年,國家出台了更新一步的照顧政策,這對於癌症患者是一個大大的福利,據不完全統計,這些惡性腫瘤癌症患者是可以在門特部門報銷最高約18萬左右的醫葯費,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他們的經濟壓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二條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肆』 癌症國家補助政策
法律分析:癌症屬於大病,但沒有什麼特殊補貼。治療所產生的費用根據城鎮醫保和新農合的報銷比例有一定提高:新農合在限定費用的基礎上,將重大疾病的實際報銷比例提高到70%。對於符合條件的救助對象即貧困人群,由民政部再給予補償20%,二者相加可以到90%。
法律依據:《社會救助暫行辦法》 第二條 社會救助制度堅持托底線、救急難、可持續,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相銜接,社會救助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社會救助工作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及時的原則。
『伍』 120萬元可以治癒癌症,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到底是福是禍
是好事,但也可以認為不是好事!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說研發出了一種葯,只要120萬就能將癌細胞清零,而且已經有人通過這個治療了,一兩個月就清零了,可以說是很多這類疾病的福音啊,終於有了好的治療方法,普通人第一時間看了也非常高興,但仔細一想,對於普通人來說壓力依然很大,因為該葯需要120萬元,那麼普通家庭肯定是消費不起的,對於富人來說才是最直接的福音,因為他們消費得起。
現在醫療技術發展那麼快,而且很多醫院都在開展新技術的臨床試驗,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針對大病患者的福音傳出,幫助我們這些普通家庭的大病患者走出困境。
『陸』 癌症晚期患者能申請哪些國家補助
可以申請大病補助,這個補助大約是在10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
『柒』 國家對癌症患者補助
癌症屬於大病,但是沒有什麼特殊補貼。只是治療所產生的費用根據城鎮醫保和新農合的報銷比例有一定提高:
新農合大病報銷:「新農合在限定費用的基礎上,將重大疾病的實際報銷比例提高到70%。對於符合條件的救助對象即貧困人群,由民政部再給予補償20%,二者相加可以到90%」。
城鎮醫保大病報銷:在基本醫保報銷的基礎上,再次給予報銷,要求實際報銷比例不低於50%。
民政對大病補助
各地的標准與方式不同,請向當地民政部門咨詢。
一般來說,如果患者屬於以下八個范圍,可以申請補助(享受大病醫療救助的范圍為):
①城鄉低保對象;
②城市「三無人員」;
③農村「五保」對象;
④城鄉孤兒;
⑤在鄉重點優撫對象;
⑥城鄉重度殘疾人;
⑦民政部門建檔的其它特殊困難人員;
⑧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
如果病患者,有醫保保險,保險承擔後,自付部分仍然較大,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申請救助:
一是向戶籍地人民政府申請臨時救助;
二是在戶籍地人民政府民政辦公室申領填表申請社會救助基金救助;
三是向當地慈善會申請慈善救助。
/iknow-pic.cdn.bcebos.com/64380cd7912397dd452bd5545682b2b7d0a28714"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64380cd7912397dd452bd5545682b2b7d0a28714?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www.gzoltjx.com/pic_64380cd7912397dd452bd5545682b2b7d0a28714"/>
(7)國家在癌症方面的經濟投入怎麼查擴展閱讀:
2019年3月3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會後,人民大會堂北大廳,開啟了今年兩會的首場「部長通道」。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胡靜林表示,17種抗癌葯降價納入醫保,平均降幅是56.7%。
到2018年底,一個多月時間,報銷人數達到4.5萬,報銷金額2.6億。今年1月,僅北京、上海、廣東三地,報銷人數達到1.2萬人,金額近1億,分別是上月的2.4倍和2.2倍。
自從去年,國家醫保局宣布推動抗癌葯加快降價後,當時曾有專家表示,政策落地起碼需要半年到一年,對此,患者是否「等得起」,一度引起輿論焦慮。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不到半年的時間,不僅抗癌葯實現了大降價,而且迅速納入醫保,一個月報銷2.6億,使得大批癌症患者以最快的速度,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
『捌』 國家對癌症患者補助
沒有補貼,只有醫保。
醫療保險是為補償疾病所帶來的醫療費用的一種保險。職工因疾病、負傷、生育時,由社會或企業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或物質幫助的社會保險。如中國的公費醫療、勞保醫療。中國職工的醫療費用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以減輕企業負擔,避免浪費。發生保險責任事故需要進行治療是按比例付保險金。
(8)國家在癌症方面的經濟投入怎麼查擴展閱讀
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基本框架:
按照《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8]44號)的要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框架包括六個部分:
1、建立合理負擔的共同繳費機制。
基本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體現國家社會保險的強制特徵和權利與義務的統一。醫療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不僅可以擴大醫療保險資金的來源,更重要的是明確了單位和職工的責任,增強個人自我保障意識。
2、建立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
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由社會統籌使用的統籌基金和個人專項使用的個人賬戶基金組成。個人繳費全部劃入個人帳戶,單位繳費按30%左右劃入個人賬戶,其餘部分建立統籌基金。個人帳戶專項用於本人醫療費用支出,可以結轉使用和繼承,個人賬戶的本金和利息歸個人所有。
3、建立統賬分開、范圍明確的支付機制。
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確定各自的支付范圍,統籌基金主要支付大額和住院醫療費用,個人賬戶主要支付小額和門診醫療費用。統籌基金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則,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和基金的承受能力,確定起付標准和最高支付限額。
4、建立有效制約的醫療服務管理機制。
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僅限於規定的基本醫療保險葯品目錄、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標准內的醫療費用;對提供基本醫療保險服務的醫療機構和葯店實行定點管理;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與基本醫療保險服務機構(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葯店)要按協議規定的結算辦法進行費用結算。
5、建立統一的社會化管理體制。
基本醫療保險實行一定統籌層次的社會經辦,原則上以地級以上行政區(包括地、市、州、盟)為統籌單位,也可以縣為統籌單位,由統籌地區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責基金的統一征繳、使用和管理,保證基金的足額征繳、合理使用和及時支付。
6、建立完善有效的監管機制。
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實行財政專戶管理;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統籌地區要設立基本醫療保險社會監督組織,加強社會監督。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基金的預決算制度、財務會計制度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內部審計制度。
『玖』 國家財政支出及地方政府財政支出去哪查 以及國家和地方每年的財政支出計劃 最好能查到支出項目和數字
一.公共財政支出公共財政支出從支出方式上,表現為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前者包括國防支出、教育支出、財政對農業的支持、政府采購等;後者包括社會保障支出和社會福利支出。我國政府的公共支出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1)公共工程支出;(2)公共教育支出;(3)行政管理支出;(4)社會保險支出;(5)醫療保健支出;(6)公共支出;(7)公共文化事業支出;(8)國防支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公共支出結構也是不斷調整和變化的。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一國具體的公共支出結構不是某一個因素決定的,而要受到多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如政治因素、經濟因素、制度因素等,是諸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影響公共支出結構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職能、經濟發展階段、財政支出規模、制度變遷和國家經濟政策。二、公共教育支出的制約因素公共教育支出受到教育發展需求因素和教育財政供給因素的制約。從教育發展需求看,人口、國民經濟發展、國民教育需求和教育質量都是顯著影響公共教育支出的需求因素。人口的數量變化、密度、地區分布與年齡構成對公共教育支出有明顯的影響。國民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公共教育支出的重要因素,它既對教育的發展提出需求,也是教育發展的根本財源。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不僅制約公共教育支出的總量,而且還對教育經費來源構成造成很大的影響。教育是個人的需求之一。由於教育與個人終生所從事的事業、前途、生活狀況以及個性發展關系密切,因此,個人往往把教育需求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越是具有較高文化水平的人,對教育的需求越大。在國民教育需求較大的地區,對公共教育支出的總量及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等方面都有更大的需求。不同的公共教育支出,往往對應不同的教育質量,培養的人才素質也不同。隨著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要求不斷增加公共教育支出。從教育的財政供給看,國民經濟發展、稅收和財政預算、公共財政支出都影響公共教育財政支出。國民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公共教育支出的重要供給因素。稅收的多少,決定了財政預算的大小,也決定了公共支出的量,同時也決定了公共教育支出的量。在財政預算中,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反映財政體制改革的進度。在財政預算中,公共教育支出所佔的比例,決定了公共教育支出的量。三、公共教育支出佔GDP比例從國際比較看,各國公共教育支出佔GDP比例多數都在5%以上。從我國教育投資與財政體制變革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86年以來,從義務教育投資體制看,我們從以前的「人民教育人民辦」,經過「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已經逐步過渡到「義務教育經費由省級政府統籌,農村義務教育所需經費由各級財政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體制」。這個過程,也是義務教育經費責任重心逐漸上移的過程。從我國目前教育經費籌措來看,中央、省、縣三級政府的教育投入責任都比較清晰。縣級政府的責任,主要是基礎教育經費投入方面,省級教育經費投入的重點是高等教育和一些專項經費。中央教育投入的重點也是高等教育和專項教育經費,特別是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對西部地區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給予傾斜。我國財政體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基數加發展到部門預算、充足預算轉變。根據剛剛公布的《2006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中國教育報2007年12月31日),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例,2006年為3.01%,比上年的2.81%增加了0.2個百分點。這個數據,與我國期望達到4%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例達到4%的規定,最早出現在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原定2000年達到4%的目標沒有實現。從數據變動看,近期似乎也很難得以實現。所謂財政性教育經費,是和國際上公共教育經費(公共教育支出)相對應的指標。我國的公共教育支出包括4個部分:各級財政對教育的撥款,城鄉教育費附加,企業用於舉辦中小學的經費,校辦產業減免稅部分。當初提出要求我國公共教育經費佔GDP的比例,必須達到4%,是經過各方充分論證的。既參照了國際通用的把公共教育支出佔GDP的比例作為衡量一國政府對教育經費投入水平的主要指標的慣例,對比了世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超過5%、發展中國家達到4%的情況,也綜合考慮了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需要和經濟發展、財力供給的可能。但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例偏低,長期不能達到4%,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問題可從如下幾個方面考察。首先從統計口徑看,這個指標與GDP的資源分配問題有關。如果在GDP中財政支出佔比例減少,那末以財政預算內教育撥款為主的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例也可能減少。其次是財政支出的預算和決算的關系問題。在我國財政支出預算編制後,往往隨著財政收入的增收,會追加財政支出。我們需要運用法律,監督財政增收部分的支出情況。第三是各級政府的努力程度不同。省級政府的教育投入積極性,還需大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