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宏觀經濟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一、熟悉指標與搜集資料 經濟運行與發展是一個抽象的過程,其變化與結果都不能為人們所直接接觸到,而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經濟指標反映出來的。各種經濟指標在經濟運行中互為條件,彼此關聯,互相影響,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系,並按照一定的規律發展變化著。如果國民經濟運轉出現異常,那麼,一定會有一些指標率先反映出來。正是由於經濟變數間存在的這種內在聯系,才使我們對宏觀經濟的分析成為可能。因此,宏觀分析的首要步驟就是熟悉反映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各項指標。如果要分析國民經濟形勢,那麼首先就必須對反映國民經濟發展狀況的各項主要指標,如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物價總指數、工農業總產值等等有充分的了解;如果要分析貨幣形勢與貨幣政策就需要熟悉貨幣供應量、金融機構貸款、居民儲蓄存款等等金融指標。 (1)指標的分類 由於宏觀經濟現象的錯綜復雜與類型多樣,因而反映這些現象的指標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概括起來不外是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三類。 ①總量指標。總量指標指在統計資料匯總後得到的總和指標,從指標的數字來看錶現為絕對數。它反映了某種宏觀經濟現象在一定時間、地點和條件下的規模和水平。總量指標按其所說明的總體內容的不同,又可分為說明總體各單位某一數量標志值總和的標志總量與表明總體單位總數的單位總數。例如國民生產總值、工業生產總值、農業生產總值、利潤總額等都屬於標志總量,而企業總數、機構總數、職工總數等則屬於單位總數。 總量指標是反映一個國家的國情和國力,反映一個地區、部門或單位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的基本指標。同時,總量指標還是計算相對指標與平均指標的基礎,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是總量指標的派生指標。總量指標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相對指標與平均指標的計算結果。因此,總量指標是進行宏觀分析、研究經濟運行客觀規律的重要依據。 正確計算和運用總量指標必須堅持以下幾個原則:首先,必須明確各項總量指標的涵義、范圍,分清它與有關指標的界限。例如,在考察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等時,只有明確它們各自的涵義與范圍才能正確運用這些指標來進行分析。 其次,不同種類的實物總量指標的數值不能加總,只有同類現象才能計算實物總量。石油產量與電視機產量顯然不能加總,而同為農作物的小麥產量與棉花產量也不可混為一談。 最後,同類現象的總量指標的數值其計量單位必須一致才能加總,否則必須先換算成統一的計量單位。 ②相對指標。相對指標是社會經濟現象中兩個有關指標之比,它表明了各種經濟現象間的數量對比關系。相對指標的表現形式一般有百分數、千分數、系數、倍數等,其中,百分數是最常用的一種。 相對指標的優點在於它把反映分子分母兩個社會經濟現象的具體數值進行了抽象,因而便於在現象間進行對比分析。 相對指標能將社會經濟現象間的數量對比關系作出明確的說明。例如,通過將工業總產值與工農業總產值進行對比,或將報告期某種主要產品產量與基期該產品產量進行對比等,可以表明經濟現象的結構、發展速度和相對強度,為深入分析提供了依據。另外,相對指標還能將現象的絕對數的差異抽象化,使一些不能直接對比的總量指標可以進行對比。 相對指標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第一,計劃完成相對指標。它是實際完成數與計劃完成數之比,主要用於反映計劃完成情況。 第二,結構相對指標。它是總體中不同性質的各部分有關數值與總體數值之比,反映各部分在總體中所佔的比重。例如外貿出口額與進出口總額的比值就反映了出口額在進出口總額中所佔的比重。另外,通過考察不同時期結構相對指標的變化,可以看出事物的變化過程及其發展趨勢。 第三,比較相對指標。它是指同一時期某一同類現象在不同空間的對比,表明某一同類現象在各國、各地或各部分之間的相對差異程度。比如甲國的國民生產總值與乙國國民生產總值之比就反映了甲乙兩國在經濟實力上的差距。 第四,動態相對指標。它是某一現象的報告期數值與同一現象基期數值之比,反映了事物的發展速度或增長速度。例如我國1994年國內生產總值為44,918億元,1993年為34,477億元,1994年為1993年的111.6%,即增長11.6%(按可比價格)。
② 要怎麼要才能做好宏觀經濟研究
like any other social science, 宏觀學派很多。演繹派傾向於給定假設,做自上而下的推理演繹,偏向理論論證, 做好需要腦洞足夠大,智商足夠高,不然極容易陷入民科神棍級別。實踐派傾向於從市場中吸收數據建立假設,即自上而下建立基本框架,又自下而上用數據夯實調整框架,偏向實際運用,做好需要足夠耐心,足夠勤奮,勇於被市場打臉並被糾錯。如果要做宏觀研究員,個人感覺專題碩博應該會好點,本科是T的一橫,建立全面的知識框架,碩博要拿下T的一豎,術業有專攻(如貨幣、財政、匯率、利率、主導產業等等專題)暫時這么多,希望有幫助。
③ 分析宏觀經濟形勢應從哪幾方面入手
1、經濟發展總體狀況(GDP增長及波動情況)
2、經濟運行狀況
(1)生產情況(工業、農業、第三產業);
(2)需求情況(投資、消費、出口);
(3)財政金融情況;
(4)物價總體水平情況。
3、城鄉居民生活水平
(1)城鄉居民收入情況;
(2)住房情況;
(3)就業再就業及社會保障情況。
拓展資料
宏觀經濟 即宏觀層面的國民經濟,包括一國國民經濟總量、國民經濟構成(主要分為GDP部門與非GDP部門)、產業發展階段與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程度(人類發展指數、社會發展指數、社會福利指數、幸福指數)。
宏觀經濟,指總量經濟活動。是指整個國民經濟或國民經濟總體及其經濟活動和運行狀態,如總供給與總需求;國民經濟的總值及其增長速度;國民經濟中的主要比例關系;物價的總水平;勞動就業的總水平與失業率;貨幣發行的總規模與增長速度;進出口貿易的總規模及其變動等。
一般認為此詞1933年由挪威經濟學家RAGNAR FRISCH(1895--1973年)在建立「宏觀經濟學」時所提出。宏觀經濟的主要目標是維持高水平和快速增長的產出率、低失業率和穩定的價格水平。
微觀經濟是:指個量經濟活動,即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活動。是指個別企業、經營單位及其經濟活動,如個別企業的生產、供銷、個別交換的價格等。微觀經濟的運行,以價格和市場信號為誘導,通過競爭而自行調整與平衡;而宏觀經濟的運行,有許多市場機制的作用不能達到的領域,需要國家從社會的全局利益出發,運用各種手段,進行宏觀調節和控制。
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兩者之間是有聯系和區別的。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經濟活動和經濟運行的兩個不同層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有著密切的聯系。微觀經濟是宏觀經濟的基礎,宏觀經濟的良好狀況是微觀經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宏觀經濟是與微觀經濟相對應的概念。市場經濟中以個人、家庭和企業為單位進行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活動即是微觀經濟。
④ 宏觀經濟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宏觀經濟分析注重實證分析;客觀,科學地認識中國經濟結構,運行機制和變化規律;並歸納,上伸到理論高度,指導經濟決策。包括:
1. 歷史分析:
縱向分析經濟社會發展歷史過程中的變化規律和特點,正確地掌握今後的發展趨勢。
2. 結構分析:
深入地認識錯綜復雜的經濟結構,掌握各因素的相互關系,相互影響程度和變化特點,全面系統地,綜合性地把握經濟運行規律。
3. 計量分析:
將經濟理論與數量分析的方法相結合,對經濟社會現象進行定量分析,保證了研究的精確性,嚴密性和科學性。率先利用微電腦技術進行經濟分析,大大降低研究成本,提高效益。
4. 國際比較:
各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共同規律。處於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各國發展經驗和教訓對中國當前和今後的經濟決策具有參考價值。
⑤ 宏觀經濟學怎麼學
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活動為考察對象,運用總量分析方法,通過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來說明資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運用。這些變數中的關鍵變數是國民收入,因此宏觀經濟學又被稱為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宏觀經濟學作為每個經管學生的必修課之一,以及作為經濟類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宏觀經濟學相對記憶點多並且需要一定的數學計算能力,因而其學習難度還是相對高的。那麼如何學好宏觀經濟學?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⑥ 如何建立宏觀經濟研究框架
一、經濟如何運行:「基於交易的理解方法」
經濟是大量交易的總和,而每個交易都很簡單。交易包括買方和賣方,買方支付貨幣(或者信貸)給賣方以換取商品、服務或者金融資產。大量的買方和賣方交換同一種商品,這就構成了市場,例如:小麥的市場包含了各種持有不同目的的買方和賣方,他們進行不同的交易方式。各種交易的市場便組成了經濟。因此,現實中難以理解看似復雜的經濟,其實僅僅是大量的簡單的交易組合在一起而已。
對於一個市場(或者對於經濟),如果你知道了支出貨幣以及信貸的總額、所賣商品的數量,你就是知道了理解經濟的所有的事情。比方說,既然任何商品、服務以及金融資產的價格等於所有買方花費的支出(total $)除以賣出的總產量(Q),因此如果要了解或者預測商品的價格,你只需要預測出總支出($)以及總產量(Q)。然而,每一個市場有都大量的買方和賣方,並且這些買方和賣方交易的動機不一致,但是最主要的買賣動機總是很好理解,這樣考慮理解經濟就變得不那麼困難。可以用下面的一個簡單圖表來說明。這種解釋經濟的視角比傳統的解釋方式要更容易理解,傳統的解釋視角是基於商品的供給、需求以及價格彈性。
這種經濟框架你需要知道的重要概念是:支出($)來自兩種方式——貨幣(money)或者信貸(credit)。例如,你到商店去買東西,你可以付錢或者用信貸卡付款。如果你用信貸卡付賬,你就創造了延期支付的信貸(只要雙方達成一致就可以立即產生信貸,傳統的關於貨幣的流速,名義GDP,繞來繞去,容易讓人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若直接付現金,則沒有創造信貸。
簡單的說就是:不同的市場、不同類型的買方賣方以及不同的支付方式構成了經濟。為了方便,我們把他們分組以便概況經濟運行框架:
所有經濟活動的變化以及金融市場價格變化都來自:
1)貨幣以及信貸總量的變化(total $)
2)所賣產品、服務以及金融資產的數量的變化(Q),其中前者($)的變化比後者(Q)的變化對於經濟的影響要大,因為改變貨幣以及信貸的供應相對其他來說顯然要容易得多。
簡化分析,把買方分幾大類:私人部門和政府部門。私人部門包括家庭和企業,無論來自國內還是國外;政府部門主要包括:聯邦政府(同樣花錢在商品或者服務上)和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是唯一能夠創造貨幣並且用之於購買金融資產。
與商品、服務以及金融資產相比,貨幣以及信貸更容易由於供求關系而增加或者減少,因此有了經濟和價格的周期。
二、資本體系(The capitalist system)
經濟的參與者買賣商品、服務或者金融資產,並且支付貨幣或者信貸。在資本體系裡,這種交換是自由發生的,在這個自由的市場中,買賣可以基於各自利益和目的。金融資產的產生和購買(即貸款、投資)稱之為「資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之所以能夠完成資本形成,是因為買賣雙方都認為達成的交易對於各自都是有好處的。那些債權人之所以願意提供貨幣或者信貸,是基於預期能夠收回更多。因此,這個體系良好運行的前提是有大量的資本的提供者(投資者/貸款方)以及大量的資本接受者(借款方、權益的賣方),資本的提供方相信他們能夠獲得多於投入的回報。而中央銀行則控制著貨幣的總量;信貸的多少受貨幣政策的影響,但是信貸量可以輕易產生,只需要雙方在信貸上達成一致。泡沫的出現,是因為信貸創造多了,難以履行償還義務,進而導致了泡沫的破滅。
當資本縮減出現,經濟也跟著萎縮,因為沒有足夠的貨幣和信貸來購買商品。這種縮減的出現常見的形式有兩個:衰退(比較常見)和蕭條。
衰退出現在短期債務周期中(short-termdebt cycle),而蕭條發生在去杠桿(deleveragings)過程中。衰退很好理解,因為經常發生,大部分人經歷過;而蕭條相對比較難理解,因為不經常發生,經歷得不夠。
短期債務周期:也稱為商業周期(businesscycle),周期產生於:
1) 消費支出或者貨幣和信貸($)的增長快於產量的增長(Q)的增長,,導致價格上升。
2) 價格上升促使貨幣政策緊縮,減少貨幣以及信貸,這時候衰退就開始了。話句話說,衰退是由於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緊縮(往往是為了抵抗通脹)打壓了私人部門負責的增加而導致的經濟放緩,隨著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放鬆,衰退也相應結束。為了終結衰退,中央銀行降低利率以刺激需求增長和信貸增加,因為低利率可以:降低償貸成本,減少每月償付額,從而刺激相關需求。由於利率降低,預期現金流折現效應,將抬高產生收入(income-procing)的資產價格,例如股票,債券,房地產,從而產生財富效應,刺激消費支出。
長債務周期:是由於債務增長快於收入以及貨幣的增長,直到不能再增長為止,因為債務的成本已經走向極端了,典型的是利率不能再降低了。去杠桿就是降低債務負擔(debt/income)的過程.,如何完成去杠桿呢?主要是通過以下組合:
1)債務重組,減少還貸
2)勒緊褲腰帶,減少支出
3)財富的重分配
4)債務貨幣化(政府購買債務,增加信貸)。
蕭條正是去杠桿化過程帶來的經濟減慢。蕭條的發生是由於中央銀行不能通過降低貨幣的成本來對抗私人部門的需求萎縮以及支出的縮減。在蕭條時:
1)很多債務人償還的貨幣量,比實際承諾的要多。
2)通過改變償貸成本以及刺激信貸增長的貨幣政策,都不管用。其一:利率不可能無限降低,也就不足以鼓勵消費支出和資本行為(產生通縮性蕭條deflationary depressions),其二增長的貨幣會湧向抗通脹資產,而不能增加信貸(產生通脹性蕭條inflationary depressions)。蕭條的結束一般都是通過央行印鈔票大量的貨幣化債務以及彌補私人部門支出削減產生的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蕭條是去杠桿的經濟緩慢階段,如果控制的好,去杠桿不一定會引起蕭條。
政府在經濟衰退以及蕭條時的表現可以作為我們判斷當下經濟運行情況的風向標。例如,在蕭條時,央行典型的表現是印鈔用以購買大量的金融資產以彌補私人部門信貸的萎縮,在衰退時就不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同時,在蕭條時,政府也會消費支出得更多以彌補私人部門消費支出的縮減。
以上兩種類型的周期是經濟運行框架的兩個重要部分,下面更全面的介紹經濟運行框架。
三、經濟運行框架:三大驅動力(The three big force)
經濟運行驅動力主要來自:
1)生產率的趨勢性增長
2)長期債務周期
3)短期債務周期(商業周期)。
⑦ 宏觀經濟分析基本方法有哪些
宏觀經濟的分析方法是以整個國民經濟活動作為分析的對象,研究各個有關總量以及變動,特別是研究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的變動,以及與社會就業、經濟增長等之間的相關系,因此宏觀經濟分析也可以被稱之為總量分析或者是整體分析。下面我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宏觀經濟的基本分析方法有哪些?
1、實證分析:客觀科學的認識我們國家的經濟結構、運行機制以及變化的規律,並且歸納。
2、歷史分析:縱向分析經濟社會發展歷史過程當中的變化規律和變化的特點,正確的掌握今後的發展運行趨勢。
3、結構分析:深入的認識錯綜復雜的經濟結構,掌握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互相影響的程度和變化的特點,全面系統的綜合性的把握住經濟運行的規律。
4、計量分析:將結論和數量分析的方式互相結合,對於經濟社會現象進行定量分析,這種分析的方式保證了研究的精確性、嚴密性和科學性。
5、國際比較:各個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都存在著一些共同的規律,處於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各國發展經驗和教訓,對於中國當前和今後的經濟決策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我們在分析宏觀經濟的時候尤其是在分析基礎產品增長的時候,應當意識到技術產品對於經濟增長的決定作用正在逐漸發生變化,比如發電量的多少在以往一直都作為經濟發展的指標之一,但是由於很多的行業從高耗能變為低耗能,因此即便發電量增長相對緩慢,也不能夠像以前那樣同比例推斷經濟增長速度快慢。
⑧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總量分析總價格水*。 宏觀經配慧飢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著重考察和說明國民收入、就業水*、價格水*等經濟總量是碧旅如何決定的、如何波動的,故又被稱為總量培返分析或總量經濟學。
⑨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問題: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解答: 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宏觀經濟學要研究家庭部門和廠商部門如何選擇來決定消費和投資的數量,由此形成整個社會的總需求。
我們在微觀部分研究消費者的時候總是從單個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現在把所有的消費者合起來看成一個部門,整個社會所有的消費者是一個部門,那麼這個部門的消費者在整個社會或者整個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作用是消費支出。居民通過自己的消費、支出,通過自己的購買使經濟體系不斷運行。
第二:廠商部門如何選擇供給投入以決定整個經濟的總供給。
廠商部門如何進行選擇。現在把所有的企業都看成是一個部門、一個廠商。那麼這些企業都面臨自己投資多少來擴大自己的規模的問題。
第三:經濟中的總需求和總供給決定資源總量和價格水平。
第四:資源總量和價格總水平的長期變動。就整個宏觀經濟來看,價格顯得非常重要。
從國民收入核算入手,遵循國民收入核算理論提供的線索,宏觀經濟學試圖解決的中心問題就是建立說明宏觀總量決定的理論,其中包括總消費、總儲蓄、總投資與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貨幣、利息率與國民收入的關系,就業、國民收入與價格總水平的大小,揭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規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