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只有產品總價怎麼算市場價格
已知一個總價和和多項數量,我們知道,總價等於=單價×數量,要求單價,用總價除以每項數量就可以了哦您好,親。只知道一個總價和多項數量,沒辦法用數學公式來計算哦,可以用電腦來操作。是類似於這樣不,親您好,親。只知道一個總價和多項數量,沒辦法用數學公式來計算每一項的單價,數據不夠。您好,親。要算出每一項的單價,必須知道相應的數量和這一項的總價,利用公式,總價=數量×單價,才能求出這一項的單價哦如果按照您說的,知道一個總價和相應項目的
❷ 市場價值計算公式是什麼
市場價值計算公式:股市場價值=永續股利的現值=凈利潤/普通股的成本。
市場價值,指生產部門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形成的商品的社會價值。市場價值是指一項資產在交易市場上的價格,它是自願買方和自願賣方在各自理性行事且未受任何強迫的情況下競價後產生的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
相關信息:
資產在市場上有足夠的展示時間。指資產應當以最恰當的方式在市場上予以展示,不同資產的具體展示時間應根據資產特點和市場條件而有所不同,但該展示時間應當使該資產能夠引起足夠數量的潛在購買者的注意。USPAP中有關展示期的條款。
當事人雙方各自精明,謹慎行事。指自願買方和自願賣方都合理地知道資產的性質和特點、實際用途、潛在用途以及評估基準日的市場狀況,並假定當事人都根據上述知識為自身利益而決策,謹慎行事以爭取在交易中為自己獲得最好的價格。
❸ 在市場營銷里產品價格公式是什麼
159.產品總成本
產品總成本=固定成本總額+變動成本總額
=固定成本總額+單位產品變動成本×產品總量
或=期初在製品和半成品成本+本期支出的生產費用-期末在製品和半成品成本
160.產品單位成本
產品單位成本=(固定成本總額/產品總量)+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或=產品總成本/產品產量
161.上年預計平均單位成本
上年預計平均單位成本=(1~9月份累計實際總成本+第四季度預計總成本)/(1~9月份累計實際產量+第四季度預計產量)
=(1~9月份實際產量×1~9月份實際平均單位成本+第四季度預計產量×第四季度預計單位成本)/(1~9月份實際產量+第四季度預計產量)
162.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額
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額=(上年可比產品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劃期可比產品單位計劃成本)×可比產品計劃產量
或=可比產品計劃產量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計劃總成本-可比產品計劃產量
163.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率
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率=[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額/(上年可比產品實際單位成本×可比產品計劃產量)] ×100%
或=100%-[∑(本年計劃產量×本年計劃單位成本)/∑(本年計劃產量×上年實際單位成本)]×100%
=100%-(可比產品本年計劃總成本/可比產品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計劃總成本)×100%
164.單位產品目標成本
單位產品目標成本=預測的出廠價格×(1-稅率)-利潤目標/預測產量
165.成本降低目標率
成本降低目標率=(單位成本降低目標額/上年預計平均單位成本)×100%
單位成本降低目標額=上年預計平均單位成本-單位產品目標成本
166.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單位產品變動成本=變動成本總額/(最高產量-最低產量)
變動成本總額=最高產量的總成本-最低產量的總成本
167.可比產品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可比產品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各種可比產品本期計劃單位成本×各種可比產品本期實際產量)
168.可比產品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可比產品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各種可比產品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各種可比產品本期實際產量)
169.可比產品實際成本降低率
可比產品實際成本降低率=100%-[本期可比產品總成本/(上年可比產品實際單位成本×本期實際產量)]
*
*
100%
=[可比產品實際成本降低額/(上年可比產品實際單位成本×可比產品本期實際產量)]×100%
可比產品實際成本降低額=可比產品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可比產品本期實際總成本
可比產品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各企業該種產品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各企業該種產品本期實際產量)]/
170.全部商品產品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全部商品產品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總成本=∑(各種商品產品本期計劃單位成本×各種商品產品本期實際產量)
商品產品本期計劃單位成本=[∑(各企業該種產品本期計劃單位成本×各企業該種產品本期實際產量)]/
∑各企業該種產品本期實際產量
171.單位產品實際成本降低率
單位產品實際成本降低率=(單位產品實際成本降低額/基期單位產品實際成本) ×100%
或=100%-(報告期單位產品實際成本/基期單位產品實際成本)×100%
單位產品實際成本降低額=基期單位產品實際成本-報告期單位產品實際成本
172.單位產品成本計劃完成率
單位產品成本計劃完成率=(單位產品實際成本/單位產品計劃成本)×100%
173.全部產品總成本計劃完成率
全部產品總成本計劃完成率=∑(每種產品實際單位成本×實際產量)/∑(每種產品計劃單位成本×實際產量)×100%
(全部產品實際總成本/全部產品按計劃單位成本實際產量計算的總成本)×100%
174.材料費用的分配
1、1、產品重量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該種材料費用/各種產品重量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種產品重量×分配率
2、2、系數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材料費用總額/∑(各種產品產量×系數)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種產品產量×系數×分配率
3、3、產量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材料費用總額/各種產品的產量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種產品的產量×分配率
4、4、定額成本分配法,其分配公式為:
分配率=材料費用總額/∑(各種產品產量×單位產品定額材料成本)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種產品的費用總額/材料定額成本)×分配率
5、5、定額耗用量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該種材料費用/∑(某產品產量×某產品的該種材料消耗定額)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某產品該種材料定額耗用量×分配率
175.工資費用的分配
1、1、原材料成本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各種產品應分配的工資費用總額/各種產品原材料成本總額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工資費用=該種產品原材料成本×分配率
2、2、產品實際工時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生產工人工資總額/各種產品的實用工時總額
學會計xuekuaiji.com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工資費用=該種產品的實用工時×分配率
176.外購動力費用的分配
1、
1、生產工時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各種產品耗用外購動力費用總額/各種產品的生產工時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外購動力費用總額=該種產品的生產工時×分配率
2、
2、機器工時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各種產品耗用外購動力費用總額/各種產品耗用機器工時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外購動力費用=該種產品耗用機器工時×分配率
3、
3、機器功率時數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各種產品耗用外購動力費用總額/各種產品的機器功率時數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外購動力費用=該種產品的機器功率時數×分配率
177.在產品成本
在產品完工率=(單位在產品累計平均工時定額/單位產品工時定額)×100%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完工率
分配率=費用總額/(完工產品產量+在產品約當產量)
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產量×分配率
在產品成本=在產品約當產量×分配率
178.計劃產品銷售量
計劃產品銷售量=計劃期初產品庫存量+本期產品生產量-計劃期末庫存量
179.計劃期末發出商品量
計劃期末發出商品量=(計劃期第四季度產量/90)×發出商品定額日數
發出商品定額日數=基年第三季度發出商品的平均結余額/(基年第三季度商品產品實際工廠成本/90)
180.產品銷售成本
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量×單位銷售成本
1、
1、先進先出法,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產品銷售成本=[期初結存產品總成本+(本期計劃產量-期末計劃結存數量)×本期生產產品計劃單位成本]/本期計劃銷售數量
2、
2、加權平均法,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產品銷售成本=(期初結存量×期初結存產品單位成本+本期計劃生產數量×本期計劃生產單位成本)/(期初結存數量+本期計劃生產數量)
181.銷貨合同完成率
銷貨合同完成率=(本期實際交貨額/本期合同訂貨額)×100%
或=商品產值完成率×銷售系數×合同內銷售占銷售產值的比重
商品產值完成率=(實際商品產值/計劃商品產值)×100%
銷售系數=實際銷售產值/實際商品產值
合同內銷售占銷售產值的比重=本期實際交貨值/實際銷售產值
182.合同數量執行率
合同數量執行率=(本期已執行銷售合同張數/本期已簽訂應執行銷售合同張數)×100%
183.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產品銷售利潤+其他銷售利潤+(或-)營業外收支凈額
184.保本點銷售量
保本點銷售量=產品固定成本總額/(單位售價-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產品固定成本總額/單位創利額
保本點銷售=產品固定成本總額/(單位售價-單位產品變動成本-單位稅金)
185.目標利潤銷售量
目標利潤銷售量=(固定成本總額+目標利潤)/單位創利潤
單位創利額=單位售價-單位變動成本額
186.保本點銷售收入
保本點銷售收入=固定成本總額/創利率
=固定成本總額/(1-變動成本率)
創利額=單位售價-單位變動成本-單位稅金
創利率=(創利額/單位售價)×100%
變動成本率=[(單位變動成本-單位稅金)/單位售價]×100%
187.目標利潤銷售收入
目標利潤銷售收入=(固定成本總額+目標利潤)/創利率
=(固定成本總額+目標利潤)/(1-變動成本率)
多種產品目標利潤銷售收入=(固定成本總額+目標利潤總額)/加權平均創利率
加權平均創利率=(全部產品創利率/全部產品計劃銷售收入)×100%
或=∑(單位產品創利率×該產品占總銷售收入百分比)
188.成本利潤率
成本利潤率=(產品銷售利潤/產品銷售成本)×100%
189.銷售利潤率
銷售利潤率=(產品銷售利潤/產品銷售成本)×100%
190.產值利潤率
產值利潤率=利潤總額/工業總產值
∑各企業該種產品本期實際產量
a
27. 材料成本差異率:
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額+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異額)/(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上月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額/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28. 施工管理費的分配:
某類工程(或產品,勞務)應分配的管理費=實際發生的施工管理費總額×某類工程(產品、勞務)成本中人工費/各類工程(產品,勞務)成本中人工費總額
某建築工程成本核算對象應分配的管理費=建築工程成本應分配的管理費總額×某建築工程成本核算對象的直接費成本/各建築工程的直接費成本總額
某安裝工程成本核算對象應分配的管理費=安裝工程成本應分配的管理費總額×某安裝工程成本核算對象的人工費/安裝工程的人工費總額
29. 附屬企業成本計算的程序:
完工產品總成本=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發生的生產費用-期末在產品成本
完工產品單位成本=完工產品總成本/完工產品數量
❹ 如何根據產出概率計算市場價格
答:計算市場價格:一件商品的市場價格=(商品的生產成本+銷售成本).(1+社會平均利潤率),受供求變化而波動的。
❺ 市價的計算方法
現行市價法的計算方法
①直接比較法。是以同樣資產在全新情況下的市場價格為基礎,減去按現行市價計算的已使用年限的累計折舊額,估算資產的價值。它的使用條件是在設備交易市場上能找到與評估對象幾乎一樣的參照物。這種方法簡單,對市場的反映最為客觀,能最精確地反映設備的市場價值。
②相似比較法。是以相似參照物的市場銷售價格分析為基礎,即根據市場參照物的市場價格,通過比較它們在效用、能力、質量、新舊程度等方面的差異,按一定方法做出調整,從而確定評估對象的價值。相似比較法可用整體參照物相比較進行評估,也可以分項歸類相比較進行評估。這里關鍵是選擇參照物,參照物可能一個,也可能若干個。計算公式為:
評估價值=[全新參照物市場價格-(全新參照物市場價格/預計使用年限)×資產已使用年限]×調整系數
調整系數選取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探討。例如:在應用上述計算公式評估時,經核查認為被評估設備與全新參照物(設備)相比,在產量相同時,每年消耗動力、燃料和人工費是參照物的1.2倍,則調整系數即取0.6~0.8。
例如,某廠擬將一台旋壓機投人聯營企業。該設備已使用5年,市場沒有同樣的旋壓機交易價格,但有類似的旋壓機交易價格,現行市價為每台7萬元。預計殘值為零,預計使用年限為15年。根據綜合商品的比價、原材料及人工費用等因素,確定調整系數為1.3。計算旋壓機的評估價值。
評估價值=[70000-(70000/15)×5]×1.3=60667元
❻ 什麼是經濟學定價法,公式是什麼
經濟學定價法包括成本導向定價法、盈虧平衡定價法、需求導向定價法。
1、成本加成定價方法,即按商品單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毛利,定出零售價。商品不同,加成比例也不同。
2、盈虧平衡定價法(Breakeven Pricing),也叫保本定價法或收支平衡定價法,是指在銷量既定的條件下,企業產品的價格必須達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做到盈虧平衡、收支相抵。
3、需求導向定價是企業以消費者對產品價值感知為出發點的定價思路。其目標是最大程度獲取消費者理解和需求。具體有感知價值定價法、心理定價法和歧視性定價法(差別定價法)等。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2-01-1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❼ 市場經濟中商品的價格
我想你問的肯定是具體的商品價格是如何而來的.
是這樣的,廠家生產產品,要購置原料,聘請人員,還要添置固定資產,每個月都會有一定的支出,這些叫做成本,廠家算算每個月大概要花出去多少成本,能生產多少產品,按照自己預想的利潤率來確定產品的價格,銷售出廠.
你肯定會問,那這樣的話,不是廠家說了算了嗎?其實也不能這么說,根據政治經濟學的相關知識,是生產決定了消費,所以,廠家決定價格,但是卻不是主管意義上的決定,而是客觀意義上的,比如說,購進的原料價格不是廠家說了算的,給員工的薪水也要看勞動力市場,這樣的話,成本大概就確定了,也就是確定了產品價格的下限.而產品價格的上限是怎麼來的呢?
是這樣的,每個行業都有一定的利潤率,如果一個行業的利潤率較高,則投資該行業的資金就會增多,根據西方經濟學的相關觀點,這會產生兩個效果相同的影響途徑:一方面是資金的使用效率隨著邊際效用逐漸遞減,即隨著投入的增多,產出增加的速度將趕不上投入的速度,另外一方面,由於市場的調節作用,投入的增多導致價格下降,這兩種途徑都使得該行業的利潤率開始下降,於是資金開始出逃,投入到其他的利潤率較高的行業,直到那個行業的利潤率開始下降到社會平均利潤率以下,資金再次出逃.如此,反復循環.
特別要說明的是這是在完全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才有的效果,在現實的生活中,不可能存在這樣一種完全的市場經濟條件,因為每個行業的進入都會有一定的壁壘,即是說,你要想投入資金在這個行業,就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專業術語叫做沉沒成本.在完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沒有沉沒成本的,即如果你發現該行業不賺錢,你就轉移資金到別的行業,但在現實當中,是不能的,比如說你發現鋼鐵行業不賺錢了,你要轉移資金,怎麼轉移?只有賣掉股份,或者賣這個,賣那個,其實這個時候你能收回的資金要遠遠的小於你當初投入的資金,因為別人也知道這個行業不賺錢,就不會願意收購你的股份,你的股份價格就開始下跌了.(這個是經濟學的基本常識,應該懂吧?)也就是說你肯定捨不得賣,想想當初投了那麼多資金,這個就叫做沉沒成本,就是說你投下去的錢,再也回不來了,就像炒股被套牢了一樣.
拋開技術壁壘不說,因為這個不是市場要討論的問題.上面說的這種壁壘的另外一種表現是壟斷行業,這個可能跟你問得問題更加相關,因為這個時候,物價局就會對產品價格設限,這種行業一般都是巨型行業,比如電力,煤氣,電信等,這些行業的特點就是處於壟斷地位,別人的企業很難擠進去,對價格產生影響,市場的價格杠桿不再起作用.比如就拿電力來說,家家戶戶都要用電,但是不可能你用這個廠家的電,他用那個廠家的電,因為電力行業的前期投入非常巨大,光鋪設電網就要耗費相當大的人力物力,一個三峽工程要投入多少資金想必你也聽說了吧,所以這不是隨隨便便一個企業能夠承擔的.這個時候價格如果沒有得到限制的話,就真正的成了廠家說了算了,比如說電力公司說漲價,從1塊漲到2塊,你也只得忍氣吞聲,因為除了該電力公司之外,你找不到別的企業來為你供電,而你的生活又離不開電,所以這個時候物價局就會限制電力產品的價格.
還有諸如寡頭壟斷等的類型企業,就不多說了,多看看書就懂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