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江西主要經濟支撐靠什麼

江西主要經濟支撐靠什麼

發布時間:2023-01-24 20:54:59

㈠ 江西經濟主要經濟支撐是靠什麼

2010年排在第二十一名,全國倒數第十一。江西「一五」時期是國家投資的重點,六、七十年代作為「小三線」又建立了大量的軍工企業。應該說,計劃經濟留給江西的遺產是豐厚的。改革開放之後,江西一方面非國有制經濟發展緩慢;另一方面國有制經濟的非國有化進展不快,因而作為計劃經濟基礎的國有制至今仍占據著絕對優勢地位。正是這一深厚的物質基礎,決定了江西思想解放的阻力大,「左」的思想也容易滋生。再看廣東和溫州,那裡計劃經濟留下的遺產不多,改革開放之初,又迅速發展起了非公有制經濟,成長起了一批現代中產階層。這決定了那裡國有制利益集團與以中產階層為核心的非公有制利益集團在力量對比上,有著與別處不同的情形。因此,那裡改革的阻力要小得多,「左」的思想也難有市場。這是那裡改革能超前推進的原因之所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不夠。有商業智慧,但缺少商業精神

㈡ 江西的經濟

20世紀50年代以前,江西為農業省,經濟基礎薄弱。1949年,工農業總產值為12.2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僅為2.16億元;財政收入僅為0.8億元;人均財政收入僅有7元。50年代以後,經濟發展較快,到了1998年,全省工農業總產值2464.5億元,財政收入145.66億元,人均財政收入348元。主要農產品產量進入全國前10位。並由部分調入轉變為全部凈調出,50年累計凈調出商品糧1200多億斤。工業總產值達1729.62億元,比1949年增長800倍。同時,江西國防工業積極實行「軍轉民」戰略,民品產值已佔總產值的90%以上 。
2015年,江西省實現生產總值1672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4年增長9.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7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487.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463.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0.6:50.8:38.6。
江西境內的鄱陽湖平原地區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江西是建國以來兩個從未間斷向國家貢獻糧食的省份之一,華東地區木材和毛竹生產基地,中國淡水漁業重點省份之一,中國銅、鎢等有色金屬工業的重要基地。綠色農產品正成為重要增長點,共有綠色食品數量達916個,有機食品數量415個。同時建有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73家,其中國家級14家。江西基本形成了汽車航空及精密製造、特色冶金和金屬製品、中成葯和生物制葯、電子信息和現代家電產業、食品工業、精細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產業,光電、高精銅材、優特鋼材、特種車船、精密機械、生物醫葯、特色化工、綠色食品、度假旅遊、新型服務等產業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 歷史發展 西漢時,鄱陽湖平原和贛江、撫河沿岸谷地農墾逐步興起,南昌、九江開始成為江西政治、經濟和交通中心。西晉末年,北方遷入鄱陽湖周圍地區的人口漸增,帶來了北方的先進耕作技術。至南朝時,江西已有大量糧食東運。安史之亂以後,省境不僅北部平原及南北通道沿線地區農業興盛,而且東北、西北及中部丘陵區也廣泛開發,糧食、茶、麻等作物有很大發展。南宋及元初,省境陸續興修了多處水利工程,農業生產條件有所改善,在農業較發達地區,農作物生產開始萌發專門化過程,北部地區小麥種植普遍,茶葉產地日增,婺源茶葉譽為絕品;朱橘、柑橘、金橘運銷京師;明、清時期,省境民屯普遍,水利工程又有更大發。明初墾荒面積曾達43萬余公頃;清末,由於帝國主義的掠奪,江西已有所發展的茶葉、糧食、煙葉、薴麻、藍靛等的生產備受排擠減產。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江西糧食產量較抗戰前最高年產量減少60%,森林面積縮減30%,70%的油茶林面積及85%的茶園面積陷於荒蕪 。 產業現狀 江西是中國江南以水稻為主的重要糧食產區之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占作物總播種面積的60-70%。其中水稻常年播種面積約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85-90%,稻穀總產量約占糧食總產量的95%。1957年以後雙季稻面積不斷擴大。小麥的分布以贛北為主,甘薯則以贛中、贛南最多,大豆則主產於鄱陽湖東岸、南岸及吉泰盆地。80年代以來,江西在鄱陽湖畔和吉泰盆地建設了一批商品糧基地縣。
包括油菜籽、花生、芝麻在內的油料作物約占江西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的70%,其中油菜籽佔40%以上。油茶是省內主要的木本油料,面積約100萬公頃,略少於湖南,居全國第2位。棉花主要產於贛北、贛中和贛東北3大棉區。江西是中國南方九省(區)產蔗區之一。薴麻為江西具有全國意義和地方特色的傳統經濟作物。黃紅麻以余江、金溪為主要產地。烤煙主要分布於贛南。茶園以贛東北的上饒市、景德鎮市及贛西北的修水流域最為集中。柑橘栽培集中於新干、清江,撫河流域和贛南三大片。
江西是中國東南重要的木材、毛竹產地之一。全省活立木蓄積量達2.54億立方米,竹材蓄積量為8.8億株。森林以樟、楠、柏、栲、櫟類等闊葉樹居多,針葉樹則有杉木、馬尾松等。山地丘陵中還廣泛分布有油茶、油桐、烏桕等多種經濟林木。森林主要集中分布於三南、安尋、上猶江、遂川、幕阜山等11個林區。
畜牧業以養豬和水禽較有基礎。贛江、撫河流域及鄱陽湖區為全省養豬業較發達的地區。全省有樂平豬、玉山黑豬、贛州白豬、興國茶園豬和濱湖黑豬等優良豬種及雜種豬。養牛業以黃牛較盛,多分布於丘陵山區,濱湖及河谷平原地區則以水牛為主。此外有山羊和地方家兔等。水禽主要有肉用大余和宜春麻鴨及玉山大白鵝等。泰和武山的「武山雞」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
江西是中國淡水漁業重點省份之一。包括鄱陽湖在內的總水面達166.7萬公頃,其中可供養殖的水面達26.7萬公頃。省境長江沿岸一帶水域,所產魚苗除供全省養殖外,還運銷國內許多省區。名貴魚類有鰣魚和婺源的荷包鯉、興國的紅鯉等 。
2015年,糧食播種面積5558.4萬畝,糧食總產429.7億斤,實現「十二連豐」。油菜籽總產量73.9萬噸,單位面積產量首次突破90公斤關口,達90.4公斤/畝,總產、單產實現連續12年增長。豬肉產量253.5萬噸,牛肉產量13.6萬噸,羊肉產量1.2萬噸,禽肉產量66.3萬噸。禽蛋產量49.3萬噸,牛奶產量13萬噸 。 從漢代開始,江西就是內地重要的造船基地。龍泉(今遂川)郭氏父女創龍泉碼,為傳統木材貿易作出重大貢獻 。「安史之亂」以後,江西境紡織、陶瓷以及銀、銅、鐵、鉛等采冶業均有所發展。昌南(景德)鎮瓷器則已名聞天下。南宋及元初,景德鎮成為聞名全國的瓷都,漸為中國瓷器製造業中心之一。明初手工業以冶鐵、煉銅鑄幣業著名;手工造紙遍布各地;制瓷業日趨發達,到明初官窯、民窯已近3000餘座,年可產瓷器數十萬件。
清末,由於帝國主義的掠奪,已有一定基礎的紡織、造紙、瓷器等手工業遭嚴重打擊。近代工業落後,唯煤礦和鎢礦的開采略具規模。1898年萍鄉煤礦大量開采,為便於煤炭外運,1905年修築了萍(鄉)株(洲)鐵路,1908年又修築了南潯鐵路。省內豐富的鎢礦資源亦深受帝國主義掠奪,從1917-1918年開始大規模土法開采贛南大庾、西華山一帶鎢礦,此後又擴及龍南、全南、崇義等縣共30多個礦場,資源破壞嚴重。至1923年漢陽鐵廠停辦之後,萍鄉煤礦產量大幅度下降。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江西工業破壞無遺。50年代開始逐步形成門類較齊全、布局較合理的工業體系,其中有色金屬冶煉、機械製造、制瓷等居全國前列 。 工業體系 江西有色金屬采冶工業較發達,逐步形成了「南鎢北銅」為主體的國家重要有色金屬生產基地。在贛州已建有鎢冶煉廠。上饒、臨川、九江、鷹潭等地正建設成為贛北銅業基地。貴溪冶煉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煉銅企業。江西鋼鐵工業興起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主要以省內鐵礦和煤炭為原料,新余所產錳鐵產量約佔全國一半。龍南縣為中國南方重要稀土生產地。
萍鄉煤礦是開采歷史較長、產量最大的老礦區,豐城煤礦為省內第2大煤礦,系20世紀50年代以後新建的現代化煤礦。
南昌為中國飛機製造基地之一;南昌、臨川、上饒等地興建了汽車製造工業;瑞昌、九江崛起為重要船舶工業基地。此外有拖拉機、柴油機、電機、機床、礦山機械製造、精密光學儀器和儀表製造。電子工業是省內新興工業,80年代初期已遍及全省,以南昌、景德鎮、吉安等地為著。
制瓷工業歷史悠久,著名瓷都景德鎮歷來是中國著名的瓷器生產中心。1949年以來,瓷器生產逐步機械化,產品分色釉瓷、彩繪瓷、刁鑲瓷3大類,並恢復了金星綠、勻紅、霽紅等產品的製造。
輕工業以紡織、造紙、製糖等為重要。紡織工業以棉紡織工業為主,主要分布於九江、南昌、臨川3市;麻紡織和絲綢工業則以南昌為重點;化纖紡織工業以南昌和樂平為主。造紙工業以南昌、贛州、吉安為基礎。製糖工業集中於贛南甘蔗產區的南康、贛縣。
化學工業為江西新興工業部門。九江已成為省內新興的石油化工基地;南昌、新余以化肥生產為主;此外,還有九江、新乾的制鹼;南昌、鷹潭、德安的橡膠;南昌、於都、瑞金等地的塑料等。
木材加工工業以贛州、吉安、樟樹、南昌為主 。
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268.9億元。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269.1億元,股份制企業增加值2847.6億元,私營企業增加值2992.2億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1112.5億元。分行業看,38個行業大類中33個實現增長,裝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1655.2億元,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27.7%。分產品看,350種產品中有207種產量實現增長,主要工業品中,十種有色金屬167.8萬噸,房間空氣調節器372.9萬台,太陽能電池560.5萬千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2333.4億元 。 「安史之亂」以後,江西境商業漸發達。唐代為發展對外貿易,再度開辟穿越大庾嶺、南達廣州的驛道,各國使臣也沿此路線利用長江水運輾轉抵長安。南昌、九江成為商旅匯聚的繁榮都邑。明、清時期,除南昌、九江外,清江、吉安、臨川、贛州等自明代起亦成為較大都邑。九江商業尤為繁盛,被列為中國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景德鎮、樟樹鎮、河口鎮、吳城鎮號稱江西四大鎮。第二次鴉片戰爭後,1858年九江辟為商埠,1861年正式開埠通商。尤當長江航運興起後,九江成為江西最大物資集散中心。
國內貿易:2015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96億元。其中,限上消費品零售額2272.1億元。按城鄉分,城鎮4885.5億元,其中,城區3118.7億元;鄉村1010.4億元。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693.5億元,商品零售5202.4億元。另外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比2014年上漲1.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2014年下降6.3%。
對外經濟:2015年,全省進出口總值2641.5億元。其中,出口值2060.9億元,進口值580.6億元。分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1723.3億元,加工貿易出口290.9億元。分企業性質看,私營企業出口1526.7億元,外商投資企業出口433.5億元,國有企業出口98.9億元。分商品看,機電產品出口872.8億元,高新技術產品出口326.5億元。分國別看,對美國出口272億元,對韓國出口109.3億元,對東盟、歐盟分別出口380.3億元、251.7億元。
旅遊業:2014年,江西省接待國內旅遊人數31134.5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2615.2億元,入境旅遊者人數171.7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5.57億美元。
郵電業:2014年,江西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45.7億元。其中,郵政業務量51.4億元,電信業務量394.3億元。年末固定電話用戶577.4萬戶;行動電話用戶總數為2938.5萬戶,3G行動電話用戶1150.7萬戶;固定互聯網寬頻接入用戶434.2萬戶,移動寬頻用戶1914.6萬戶。
金融業:截至2014年末,江西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1537.7億元。其中,單位存款余額9520.7億元,個人存款余額11048.3億元。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5466.1億元。
證券業:截至2014年末,江西省有證券公司2家、期貨公司1家、證券分公司11家、證券營業部239家、期貨營業部30家。全省境內證券市場共有A股上市公司32家,全年證券經營機構累計成交2.9萬億元,期貨經營機構共代理成交5.2萬億元 。

㈢ 江西要發展何種工業,才能使經濟走到中國前列呢

任何一個人口有數千萬的地區,是不可能僅僅依靠一個產業而興盛起來的,土豪沙特除外。你看,我國東部沿海發達省份,那一般都有幾個發展得相對好的產業。比如福建的服裝、鞋帽、食品、農產品加工等幾個產業發展都不錯;廣東的汽車、電子、紡織、家電、五金等產業在全國都實力很強。

因此,我的看法是現在不是選擇要發展什麼製造業,而是要去迅速壯大兩三左右製造業。但是要走在全國前列是不太可能,江西的資源稟賦並不足以使江西成為經濟大省。

㈣ 江西經濟發展的前景如何

近兩年來,江西省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對外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顯示出實現在中部地區崛起的強勁勢頭。要保持和發展這種勢頭,就要堅持和完善已有的發展思路,提升江西經濟工作水平,實現四個轉變,從根本上解決江西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中制約發展的許多深層次問題。從推動產業發展規模由小而分散向集中優勢發展支柱產業轉變。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所尋求的發展往往是從小而分散的產業規模開始,選擇易於形成經濟增長點的各類見效快的產業,門類的多樣性必然導致支柱產業發展的不充分。支柱產業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產業形象,是參與國內外分工和競爭的實力,在產業結構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其產業關聯度大,具有較強的產業帶動作用,對產業結構及整個經濟增長起著決定性作用。樹立地區經濟支柱產業要解決好作為一級利益主體的地方各級政府如何利用資源稟賦的自身優勢,選擇和確定本地區的支柱產業,打造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行業。這次省政府在深入研究、反復測算的基礎上明確提出的發展江西的六大支柱產業的增加值佔到全部工業的67%以上,有一定的自我開發能力和較強的相關性,集資源與技術開發、系列加工、生產經營、產品銷售、配套服務為一體,發展前景廣闊。我國正處於經濟轉軌時期,與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相比,政府應當在培植支柱產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必須從現階段的實際出發,適當提升政府的行政拉力,加強計劃、規劃、導向發展,做大總量,實現資本的良性積聚和集中。要服務於江西的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認真總結經驗教訓,調整引資思路,更好地引進外資,有選擇地引進,對那些能夠和我們互促的、互補的、先進的、有利於我們產業升級的、結構優化的、開拓新的市場的外資要大力引進,對於一些和我們重復的、爭市場、爭資源或造成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的應堅決不再引進。同時要建立和規范資產管理、建立產業扶持發展基金和高風險產業扶持發展基金,節約和集中有限的外力扶助支柱產業發展。從注重要素驅動的外延式發展向主要依靠投資驅動和科技創新的內涵式發展轉變。按照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波特爾的看法,世界經濟大致可分為三個不同類型,一是要素驅動的經濟,其競爭優勢來自於基本的要素如低成本勞動力,自然資源是經濟發展的關鍵;企業的產品都是簡單的、由其他國家設計的產品;技術來源是引進、模仿和消化吸收;企業間的競爭主要是價格競爭。二是投資驅動的經濟,在這一階段,生產的效率是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產品和服務越來越復雜了,技術的來源大都是來自於技術許可、外國直接投資、合資企業和模仿。此時,企業已經有對產品吸收引進的能力。三是創新驅動的經濟。在這一階段,企業可以推出創新的、處在全球技術前沿的產品。競爭優勢來自於創新產品在全球的競爭力。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江西省的經濟還處在要素驅動的階段,投資需求的拉動成為江西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在強化招商引資和優惠政策力度的情況下,工業園區建設雖成績顯著,但還處於起步階段;區域經濟主要依靠數量的擴張,企業內在活力和創新能力還不足,效益增長的基礎不穩固,綜合經濟效益指數不高。北京大學學者在最近開展的《中國省市自治區新經濟指數研究報告》中,對我國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的新經濟品質和發展潛力進行了分析,江西在全國列第24位,比江西人均GDP在全國的位次還退後了一位,這說明江西的區域創新能力還很弱。江西雖然是一個資源富饒的地區,但是自然資源僅是形成資源密集型產業的前提,而無相應的技術以及掌握技術的各類人才,資源密集型支柱產業便難以形成,即使在特定的背景下得以形成,也難以在逐步開放的市場中生存和發展,只有區域創新能力才是區域經濟發展不滅的「引擎」。十六大確定的我國新時期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它包括三個重要的維度:一是「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二是轉變發展方式,使經濟增長和發展轉移到主要依靠勞動者素質和技術進步的軌道上來;三是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的協調,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因此,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這是江西實現高速增長、奮力崛起的方向。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改變只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只注重增長而不注重發展的思路;在實施區域創新戰略中,政府的任務主要不是實施項目,而是致力於創造一個有利於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的環境,在市場准入、企業融資、研究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為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為技術創新及科技產業化的發展搭建平台;在全方位開展招商引資活動中,合理地利用當地經濟自然資源、科技資源和文化資源,引進先進技術,獲得技術供應,主動承接沿海和海外支柱產業的擴散並努力做好配套,千方百計地吸引更多的高新技術產業落戶江西;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和力度,增強大型國有企業自我發展和自我提升產業結構的內在動力,企業要成為技術創新投入的主體,用於研發的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5%;科研機構轉變為面向市場競爭進行技術創新的主體和法人實體,加強企業與省內外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聯合技術開發,鼓勵和支持科技人員和社會各界,採取多種形式創辦民營科技企業或創建多種所有制的風險投資公司,建立服務於科技創新及產業化的資本市場體系。從注重硬環境建設向注重提供優質服務的軟環境建設轉變。軟環境不是優惠政策,它應該包括人文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以及市場環境和管理環境(或稱政務環境),而與經濟發展更緊密、更直接的是政務環境。江西基礎設施建設的高速發展,有效地支撐了經濟快速發展。但如果政務環境不利於經濟的發展,這不僅會影響投資者的情緒,也會極大地挫傷他們的積極性,甚至對地區的發展失去信心而離去。因此,政府的有效性是關鍵。盡管這個問題容易引起注意,但卻不容易進行改進,因為管理環境的改變或改革會直接影響到改革者自身的利益。營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搞好招商引資工作,這是現階段政府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經濟的全球化形成了人財物的大流動,人財物在哪裡聚集,哪裡經濟發展就快。除自然稟賦外,人財物流動本質上並不是靠多麼特殊的優惠政策,而是看是否有良好的市場環境和規范的市場機制。顯然,能創造這一環境、促進一這機制形成的主體是政府。投資環境的改善,主要在於營造比較優勢。一個地方要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者,就必須做好幾方面工作。一是要有觀念上的比較優勢。現在落後地區與發達地區的一個重要差距就是觀念上的差距。很明顯,一個地方有沒有觀念上的優勢與這一地方的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在所有創新當中,觀念創新應該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因為觀念是指導人們行動最重要的基礎。因此,政府要不斷推動思想解放,通過思想解放,形成觀念上的優勢,進而在全省范圍內形成關注開放、參與開放、服務開放的濃厚氛圍。二是形成合理、公開、公平的稅費環境。對於投資者提出的要求,政府要慎重對待。要在國家政策法律許可的范圍內滿足其要求,而不能向投資者開「空頭支票」,輕易許諾無法兌現的諾言,否則會挫傷投資者的積極性。在政策問題上,主要是做到公開、平等、公正與合理,給予投資者實實在在的支持。三是強化規劃布局,重視工業園區建設。工業園區是企業發展的主要載體,是招商引資的落腳點。因此,政府必須完善區內的水電路等設施,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四是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全社會的信用觀念。五是政府優質高效的服務。真正的投資者在優惠政策方面並沒有過分要求,絕大多數是看政府的服務意識強不強,在市場經濟中角色轉換是不是到位。各級政府應加強自身的改革和建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作成本。從逐步的、積累式改革向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和產業發展規律的新體制、新機制轉變。經濟增長取決於一個有效率的經濟組織,一個有效率的經濟組織的產生,需要在制度和機制上做出安排和確立產權,以便對人的經濟活動造成一種激勵效應,以提高效率。當前,在發展支柱產業上江西表現出兩個突出的現象,一是作為宏觀調控的政府對支柱產業的發展所直接動用的資源越來越少;一是作為支柱產業主體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其產權制度和治理結構、投融資機制、技術創新、市場營銷、分配與激勵機制等都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第一個現象是市場經濟要求的必然結果,如果「有形的手」對資源過多配置,就必然在社會總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出現資源配置的不公平,造成投資主體的法律地位難以保障。第二個現象是江西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中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最終要靠制度創新和體制創新解決。一方面我們要把各種經濟成分納入統一管理,加強對國有資產和土地開發的合理利用,提高投入回報率,在全省范圍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另一方面,要把產業結構調整與國有企業發展、國有資產和重組結合起來,改革國有資產配置結構,使國有資產投向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更好地發揮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要通過體制的創新,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各個社會階層的積極性,破除對非公有經濟的各種偏見、歧視和限制,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經濟工作的戰略重點,用市場經濟的辦法抓民營經濟,積極為社會投資提供項目載體和投資空間,打破優勢行業和重點行業存在著的嚴重的行政性壟斷,推動支柱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

㈤ 江西是人口大省,為什麼經濟總是發展不起來

第一,交通,江西除了鄱陽湖平原以外(可惜有飽受長江水患)大部分是山地丘嶺,交通極其不方便,這是制約了江西發展的一大原因。90年代好多地方都寫著標語「要想富,先修路」。還好近年來,隨著全國經濟大環境的變化,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閱讀全文

與江西主要經濟支撐靠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被稱為什麼的詩人 瀏覽:314
幸福樹葉子不油亮怎麼辦 瀏覽:104
洛陽大齡單身如何買經濟適用房 瀏覽:744
幸福的生活比蜜甜的上一句是什麼 瀏覽:56
事業武曲是什麼意思 瀏覽:440
中國經濟首季報如何 瀏覽:586
幸福里的客服怎麼樣 瀏覽:227
贛東贛南哪個經濟好 瀏覽:64
昆明婚姻介紹所哪裡有名 瀏覽:617
雙胞胎小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瀏覽:220
屬兔女事業在哪個方位好 瀏覽:648
如何應對婚姻危機的感情 瀏覽:430
有哪些成語故事作文 瀏覽:710
通過什麼方式促進旅遊業經濟發展 瀏覽:263
上海黃浦區婚姻登記處在什麼路 瀏覽:513
東城區幸福口腔醫院怎麼樣 瀏覽:527
蛇女和豬男的婚姻如何 瀏覽:291
鄉村愛情13哪個主演換了 瀏覽:900
握不住的愛情該怎麼做 瀏覽:726
如何看待前任愛情觀 瀏覽: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