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經濟性貶值率計算公式
經濟性貶值是設備外部因素引起的設備價值貶值,如設備所生產的產品滯銷、原材料價格上升、競爭加劇等,其最終表現為設備的利用率下降、收益額減少。
經濟性貶值是進行資產評估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謂經濟性貶值,也稱為外部損失,是指資產本身的外部影響造成的價值損失。經濟性貶值的核算基準是重置成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後的余額。在具體計算過程中,不同的專家給出了不同的計算公式,其中比較重要的兩個計算經濟性貶值的計算公式,其一,經濟性貶值額計算公式:經濟貶值額=(RC-Dp-Df)*經濟貶值率,其二,經濟貶值額=RC*經濟貶值率。以下是兩種演算法概況。
兩種計算方法的介紹
依據經濟性貶值定義,在兩版不同的《資產評估》教材中,給出了不同的演算法。一種認為,經濟貶值額=(RC-Dp-Df)*經濟貶值率;另外一種認為,經濟貶值額=RC*經濟貶值率。兩種演算法的核心差在於是經濟性貶值的核算基準不同。
⑵ 汽車燃油經濟性的計算
汽車燃油經濟性是汽車的一個重要性能,也是每個擁有汽車的人最關心的指標之一。它關繫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在汽車說明書中大概最引人注意的技術規格也是燃油消耗。由於要求節約能源和減少消耗能源時產生的溫室效應的副作用,所以降低汽車燃油消耗似乎就成了汽車製造者和使用者的一個永恆的課題。
⑶ 單位經濟性裁員的經濟補償金是怎麼計算的
法律分析:用人單位經濟性裁員的經濟補償金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計算,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⑷ 汽車的燃油經濟性
汽車燃油經濟性是指汽車在使用過程中節約燃油消耗的能力,汽車使用性能的一項主要指標,汽車在一定使用條件下,完成單位運輸工作量所消耗的燃油愈少,燃油經濟性愈好,常用的評價指標有:加速燃油消耗量、等速行駛燃油消耗量、等速行駛燃油消耗量,多工況燃油消耗量,平均車速使用油耗等
⑸ 經濟性裁員補償金要怎麼算
一、經濟性裁員如何進行 根據《勞動法》第二十七條和《企業經濟性裁減人員規定》(勞部發〔1994〕447號)第四條的規定,經濟性裁員應按下列程序進行: (1)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全體職工說明情況,並提供有關生產經營狀況的資料; (2)提出裁減人員方案,內容包括:被裁減人員名單、裁減時間及實施步驟,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和集體合同約定的被裁減人員的經濟補償辦法; (3)將裁減人員方案徵求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並對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 (4)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報告裁減人員方案以及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並聽取勞動行政部門的意見; (5)由用人單位正式公布裁減人員方案,與被裁減人員辦理 解除勞動合同 手續,按照有關規定向被裁減人員本人 支付經濟補償金 ,並出具裁減人員書。 根據《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九條的規定: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按被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 經濟補償金 。在本單位工作的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二、經濟性裁員的補償金怎麼算 經濟性裁員,是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為改善生產經營狀況而辭退成批人員。經濟性裁員必須 符合法律規定 的條件:即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生產經營狀況發生了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 在我國經濟性裁員,一般指辭退成批人員。根據原勞動部發布的《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規定,用人單位經濟性裁減人員,應發給被裁減人員經濟補償金。具體標準是:被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時間,每滿1年(不足1年的按1年計),發給1個月相當於被裁減人員解除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在本單位工作多少年就發給多少個月的經濟補償金。若本人月平均工資低於企業的月平均工資,按企業的月平均工資計發。
⑹ 燃油經濟性怎麼計算求大神幫助
簡單, 你把油箱加滿,跑到沒有油為止。 記好加油的公里數:例如10000。沒有油:例如10600,油箱容量:40L。 計算:40/(10600-10000)*100=6.667 1、找一個加油站加滿油(注意,是加到您自己能從加油口處看到油的那種); 2、將路碼表中的小公里表清零,上路; 3、當小路碼表的公里數到達100公里左右時(不一定必須是100公里整,因為您不可能那麼准確地在100公里時到達加油站),再找一個加油站將油加到您上次能看到油的那個位子並記錄加了多少升油(切記哦); 4、用您記錄下的加油量除以您小路碼表上的公里數再乘以100,就可以比較准確地得到您愛車的百公里油耗了。 我自己用過很多次,特別是在跑高速的時候特別好用,當然城市裡也可以用。您試試吧!
⑺ 分銷渠道經濟性評估標准銷售量怎麼算
1、經濟性標准
經濟性標準是國際企業評估分銷渠道的首要標准。對企業選擇的分銷渠道進行財務分析,比較不同分銷模式所能產生的銷售額和所需花費的成本,從而判斷目前的分銷渠道是否完成預期的經濟效益指標。
2、可控性標准
可控性標准反映了國際企業渠道的控制能力。在分銷渠道的可控性評價上,企業往往面臨兩難處境:一方面,建立自有的分銷渠道雖然會增加成本負擔,但卻能保證企業對分銷渠道最大限度地控制;另一方面,依賴目標市場國原有的分銷渠道,或進入競爭者已有的分銷渠道,雖能減輕成本壓力,但又無法保證企業對分銷渠道的有效控制。
3、應變性標准
在評估分銷渠道時,國際企業要考慮分銷渠道適應時間和環境變化的能力如何。從經濟性標准和可控性標準的角度來看,含有長期合作責任和義務的分銷渠道比較優越。但從應變性的角度考慮,合同期限過長會從一定程度上削弱分銷渠道的應變性。
4、銷售定額標准
銷售定額是一項重要的評估指標,國際企業可以將中間商的銷售業績定期進行排序。將中間商的銷售業績和前期的銷售業績進行比較,或根據中間商所處的市場環境和其銷售能力,分別制定出可能實現的合理的銷售定額,再將實際銷售額和銷售定額進行比較。
⑻ 經濟性貶值的計算
兩種都是對的。
經濟性貶值是進行資產評估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謂經濟性貶值,也稱為外部損失,是指資產本身的外部影響造成的價值損失。在具體計算過程中,不同的專家給出了不同的計算公式,其中比較重要的兩個計算經濟性貶值的計算公式,其一,經濟性貶值額計算公式:經濟貶值額=
(重置成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貶值率(2003年資產評估師輔導教材《資產評估》一書中),其二,經濟貶值額=
重置成本*經濟貶值率。(2005年資產評估師輔導教材《資產評估》中給出的例題)。由於公式不同,由此得到不同的結果,甚至,某公式還不能保證計算結果一定大於零;這樣,可使用的資產在通過公式計算後會產生負值。因此人們對公式的合理性產生質疑,本文僅對以上兩種不同的演算法做以分析。
一、經濟性貶值及其產生的原因
確定經濟性貶值的第一步是調查影響企業和資產貶值的經濟條件的存在。然後,調查任何經濟性貶值的原因之後,必需以某種客觀方式認證。經濟性貶值存在於任何行業或資產,其特性為:其一,公司產品需求減低。其二,行業生產能力過剩;其三,原料供應出現斷層。
從某種程度上講,經濟性貶值類似於機會成本的概念,當某機器設備產生的經濟回報率小於同價值資產產生的社會基準回報率時,該項資產的經濟性貶值出現。如下圖,根據企業評估資產落在的區域可以判定是否產生經濟性貶值。
顯然,通過單純資金投資不能降低經濟性貶值,但經濟性貶值可以改變甚至通過改變行業條件降低為零,某種意義上講,也有可能會出現「經濟性增值」。目前,上圖中的「經濟性增值」計入企業的無形資產。
二、兩種演算法概況
1、兩種計算方法的介紹
依據經濟性貶值定義,在兩版不同的《資產評估》教材中,給出了不同的演算法。一種認為,經濟貶值額=
(rc-dp-df)*經濟貶值率;另外一種認為,經濟貶值額=
rc*經濟貶值率。兩種演算法的核心差在於是經濟性貶值的核算基準不同。
2、產生的差異
關於第一種演算法,支持這種演算法的人主要的依據是在計算過程中,企業資產的評估價格不能是負值。比如,如果一台機器設備,5成新。又由於市場競爭增加,只能40%開車,如果使用經濟性貶值額的計算應以評估對象的重置成本為基數,重置成本為100萬,經濟貶值率60%,那麼:
重置成本*經濟貶值率=60萬
重置成本-實體貶值=100-50=50萬
評估值是:100-60-50=-10萬
顯然,對於五成新的設備給出-10萬的評估價格是不合適的,從而得出第二種演算法不成立的結論。
支持第二種演算法的人認為,經濟性貶值是在復原重置成本的基礎上發生貶值的因素之一,因而,如果在重置成本扣除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的基礎上核算,必然存在對功能性貶值、實體性貶值的重復計算問題。
⑼ 資產評估經濟性貶值演算法
經濟性貶值=重置成本×經濟性貶值率
經濟性貶值=(重置成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率
自考第一種比較適用,適用率高於96%
一般來講評估值=重置成本-實體-功能-經濟
簡單來說,實體性貶值是有形損耗,比如破損等;功能性貶值是設備本身的功能落後或者原有技術成熟造成的,比如螺桿壓縮技術的推廣造成的螺桿空壓機價格的下降;經濟型貶值是外部原因造成的,比如建築行業不景氣造成的工程機械交易價格下降。
就一般意義上講,成本法的運用涉及四個基本要素,即資產的重置成本、資產的實體性貶值、資產的功能性貶值和資產的經濟性貶值。在實際評估實踐中,或者說在具體運用成本法評估資產的項目中,不是所有的評估項目一定都存在三種貶值,這需要根據評估項目的具體情況來定。從成本法定義的角度來講,上述四個參數都可能存在。
(一)資產的重置成本
簡單地說,資產的重置成本就是資產的現行再取得成本。重置成本是一個價格範疇,包含了取得資產所耗費的合理必要費用及合理必要的資金成本和利潤。具體來說,重置成本又分為復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兩種。
1 .復原重置成本,是指採用與評估對象相同的材料、建築或製造標准、設計、規格及技術等,以現時價格水平重新購建與評估對象相同的全新資產所發生的費用。
2 .更新重置成本,是指採用與評估對象並不完全相同的材料、現代建築或製造標准、設計、規格和技術等,以現行價格水平購建與評估對象具有同等功能的全新資產所需的費用。
(二)資產的實體性貶值
資產的實體性貶值,亦稱有形損耗,是指資產由於使用及自然力的作用導致的資產的物理性能的損耗或下降而引起的資產的價值損失。資產的實體性貶值通常採用相對數計量,即實體性貶值率,用公式表示為:
資產實體性貶值率=(資產實體性貶值/資產重置成本) x 1 0 0 %
(三)資產的功能性貶值
資產的功能性貶值,是指由於技術進步引起的資產功能相對落後而造成的資產價值損失。它包括由於新工藝、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採用,而使原有資產的建造成本超過現行建造成本的超支額,以及原有資產超過體現技術進步的同類資產的運營成本的超支額。
(四)資產的經濟性貶值
資產的經濟性貶值,是指由於外部條件的變化引起資產閑置、收益下降等而造成的資產價值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