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國內市場經濟狀況如何發展前景怎樣
首先,我國國內市場經濟狀況挺好的,個人也比較看好我國經濟的發展前景。我們現在面臨這復雜而多變的國際格局,國際關系也是瞬息萬變,新中國成立這幾十年以來,中國的復興之路走得並不容易,好在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際,黨和人民都交上了一份令所有人滿意,也令世界矚目的答卷,這份答卷最令人矚目的還是經濟成績。中國取得的經濟成績以及我國國內市場經濟狀況這是無需多言的,多少人盯著,但凡有一點不好,早就沸沸揚揚了,陰溝里的老鼠使再多卑鄙的手段也沒有用,通過這段時間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表現,我個人是非常看好我們國家的發展前景的。
最後,個人認為在中國生活很幸福,非常安穩,只要勤勞,終究能用雙手為自己掙出一個光明的未來。我個人現在是非常慶幸自己生活在中國這樣一個穩定和諧的國家的,早早的就打上了安全的疫苗,每天安安心心上班,有多餘的時間也可以做做副業,日常生活甚至都不需要戴口罩了,在看看國外的情況,我深刻地理解到大環境是非常重要,在這樣一個和諧的環境中,只要你努力,都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的。
② 當前宏觀經濟的狀況如何(蕭條、景氣),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2008年經濟增長走勢分析
●GDP增長高位走平
預計2008年我國GDP可望突破28萬億元,增長11%,其中上半年超過11%,下半年會有所回落。工業增加值的增長率受出口放慢的影響將會有所回落,但受國內消費旺盛的支撐,將繼續保持高位增長,預計增長17.5%。為了與以前經濟增長目標保持一致,國家對GDP增長的預期目標仍設定為8%。
●消費增速明顯加速
這是經濟增長周期處於中部(繁榮期頂部區域)的一個重要信號。這是因為隨著人們對經濟增長信心的增強及前期收入的快速增長,人們開始擴大消費,即經濟擴張由投資轉向消費(投資增長仍處於高位),因此,經濟增長將處於周期性最繁榮的區間。
●房地產下半年進入適度調整期
房地產特別是住宅的繁榮已經持續10年,我們估計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房地產仍將保持偏熱增長態勢,正處於中期繁榮的頂部區域,但由於受多重因素的作用,房地產在奧運會後可能步入中期調整期。這些因素是:持續過高的房價對住宅需求的抑製作用、供給的釋放及貨幣信貸的收縮效應以及人們對奧運會後房價上漲預期的變化等。房地產調整將明顯地帶動鋼鐵、水泥等相關重化工業調整,整體投資增長將會逐步放慢。
預計2008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為150694億元,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首次突破10萬億元,達104857億元,增長16.5%。明年就業增長的形勢依然較好。利用就業彈性預測方法,我們預計2008年城鎮凈增就業量將達到1032萬人,新增就業崗位繼續突破1200萬個。2008年城鎮就業增長的目標可設定為新增城鎮就業1000萬人,失業率控制在4.5%以下。
●物價增長走勢
2008年物價繼續加速上升的可能性較小,原因一是目前推動物價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本輪經濟周期以來,除食品類的核心通貨膨脹率一直在1%上下窄幅波動,今年核心通脹率僅為0.7%,這說明經濟增長的內在通貨膨脹的壓力不大。推動食品價格上漲的農產品(31.00,-0.20,-0.64%)漲價帶有恢復性質,原因是短期性的供求不平衡;而且,我國農產品的供應是完全有保障的,豬肉的缺口持續時間也不會太長。二是在現階段的增長環境中,流動性過剩與貨幣供應量的持續偏快增長難以傳導到CPI上。流動性過剩問題沖擊的不是物價(CPI),而是資產價格,導致房地產與股票價格的明顯上升,並加劇投資需求的膨脹,即近階段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流動性過剩與CPI關系較弱。
●出口增長與國際收支平衡預測
預計2008年出口增長將回落,主要是出口政策調整的效果所逐步顯現。這在今年8月份的出口增長中已有所表現。8月份出口總額為1113.6億美元,增長22.7%,比1-7月放慢5.9個百分點,比7月份大幅回落11.5個百分點,這顯示了7月份開始實施的出口政策調整的積極影響。另一個可能導致出口增長回落的因素是美國經濟增長受次級債危機的影響將趨於放慢。次級債危機的影響將會繼續深化,但不會導致美國經濟進入明顯的衰退或蕭條,不過,會使經濟持續一段時間處於相對低位增長,這對世界經濟景氣和外部對我國出口需求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2008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
考慮到流動性過剩問題的繼續發展,「三過」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增長盡管正在或逐步接近經濟周期的頂部區域,但地方政府的內在投資沖動仍十分強,另外受政府換屆效應及對奧運經濟增長的樂觀預期等因素的作用,2008年經濟增長可能會進一步高漲,因此,在繼續保持總體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健性和連續性下,要適當加大貨幣政策的緊縮力度,特別是要防止實體經濟偏熱與虛擬經濟偏熱的相互強化,形成全面過熱的風險。
●繼續抑制投資增長
2005年之前出口增長是以外部拉力為主,而2006年以來出口增長是以推力為主,強大的推力和拉力的結合是導致2006年以來出口順差過大的主要原因,推力增大主要是因為投資增長持續偏熱,導致工業產能的集中釋放,外部失衡是因為內部失衡。抑制投資增長是解決內部失衡和外部失衡的關鍵。要通過繼續小幅升息和發行中長期公共債券的措施抑制房地產和工業的投資;完善信貸結構性調整政策,加大對房地產及相關高耗能產業的信貸收縮力度,同時增加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
●價格調控的重點是房價而不是物價
價格調控的重點是房價,抑制房價過快增長主要是要調整房地產政策,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住房基本政策是只鼓勵家庭擁有一套住房,而對投資性住房採取較嚴厲的抑制政策,同時限制外籍人員購買住房;二是加大稅收調節作用,盡快出台徵收不動產稅政策,促進「賣房」;三是對購買第二套以上住房採取嚴厲的金融抑制政策,將購買第二套以上住房的首付提高到40%以上,並將其利率調整大幅提升,以抑制住房的投資需求。
●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減弱人民幣升值預期
央行主要是管基準利率的穩定及其合理變化,其他利率逐步由商業銀行自主決定,應逐步縮小存貸款利息差,減弱商業銀行利潤對利差和貸款規模的依賴,從而有效地抑制商業銀行過強的貸款擴張沖動。要打破目前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減弱人民幣升值固化的預期是金融政策最迫切的任務。
●繼續調低出口退稅率,加快外資政策的合理調整
建議進一步降低總體出口退稅率水平,重點是降低加工貿易出口退稅率,鼓勵一般貿易中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出口,總體原則是鼓勵出口的政策應與鼓勵產業升級的政策一致,重點鼓勵升級型的重化工業品出口。逐步減弱地方政府的「引資偏好」,淡化對引資的數量考核指標,促進引資從行政引資、追求外資規模,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引資轉變。
gracewang97
③ 市場經濟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一、市場經濟的優點如下:
1、能夠是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系的變化,通過價值杠桿和競爭機制的功能,把資源配置到效益較好的環節中去;
2、能夠個企業以壓力和動力,實現優勝劣汰,促進技術和管理進步;
3、對各種經濟信號反應比較靈敏,能促進生產與需要之間的及時協調;
4、調整物價,控制物價不亂上漲。特別當前階段應該發揮供銷系 統的行政職能,對其部門應該實行計劃經濟體制;
5、糾正市場失靈的弊端:壟斷、外部影響、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6、能夠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才力進行重點建設,集中有限的資金發展重點產業。
二、市場經濟的缺點如下:
1、對經濟總量的平衡、宏觀經濟結構的調整、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等的調節顯得無能為力;
2、市場機制的自發作用容易造成經濟失衡和出現盲目性,導致資源的浪費;
3、市場規律的作用會引起貧富差距的擴大和出現兩極分化等現象;
4、市場競爭會帶來環境污染生態問題;
5、忽視長期利益和社會總體利益,對經濟總量無力調節;
6、對於大的結構調整,市場機制顯得軟弱無力。
(3)市場經濟環境如何擴展閱讀:
市場經濟的職能
市場無形之手,即價格,價格決定了資源分配,供需影響價格,市場參與者決定了供需,參與者是大多數人,因此自由市場由多數人做決策;市場有形之手,即政府或壟斷企業,是少數人做決策。市場經濟就是左右手互博,此消彼長,缺一不可。
誰擁有話語權和定價權,誰就掌控了市場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製造了公平的不平等,壟斷企業製造了不公平的不平等,政府要製造公平的平等。
因此市場經濟政府的職能應該是打壓壟斷,保護市場無形之手,並彌補它的缺陷。價格政策、利率政策、稅收政策以及補貼政策是政府的通常手段。
市場經濟政府的四大職能:打壓壟斷、鼓勵競爭、規范市場以及激勵生產。政府應該是理性的,社會應該是民主的,經濟應該是自由的,公平和效率那是必須的。然而政府在實現這些職能的過程中依然面臨巨大的壓力,期待新的突破。
④ 如何進行宏觀市場環境分析
利率和通貨膨脹率與人均就業率。人均GDP的長遠預期等即可分析出市場環境。
宏觀環境分析包括對政治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以及技術環境進行分析。
政治法律環境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制度、體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方面。這些因素常常制約、影響企業的經營行為,尤其是影響企業較長期的投資行為。構成經濟環境的關鍵戰略要素:GDP、利率水平、財政貨幣政策、通貨膨脹、失業率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匯率、能源供給成本、市場機制、市場需求等。社會文化環境是指企業所在社會中成員的民族特徵、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以及風俗習慣等因素。從影響企業戰略制定的角度來看,社會文化環境可分解為人口、文化兩個方面。人口因素對企業戰略的制定有著重大的影響。
技術環境指的是企業所處的社會環境中的技術要素及與該要素直接相關的各種社會現象的集合,技術不僅是指那些引起時代革命性變化的發明,而且還指與企業生產有關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出現和發展趨勢以及應用前景。
1.政治法律環境
政治法律環境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制度、體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方面。這些因素常常制約、影響企業的經營行為,尤其是影響企業較長期的投資行為。具體來說,政治環境主要包括國家的政治制度與體制,政局的穩定性以及政府對外來企業的態度等因素;法律環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對企業經營具有剛性約束力的法律、法規,如反不正當競爭法、稅法、環境保護法以及外貿法規等因素。如果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則它還需要對國際政治法律環境進行分析,例如,分析國際政治局勢、國際關系、目標國的國內政治環境以及國際法所規定的國際法律環境和目標國的國內法律環境。
2.經濟環境
經濟環境是指構成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經濟狀況,社會經濟狀況包括經濟要素的性質、水平、結構、變動趨勢等多方面的內容,涉及國家、社會、市場及自然等多個領域。構成經濟環境的關鍵戰略因素包括:GDP的發展趨勢、利率水平的高低、財政貨幣政策的松緊、通貨膨脹程度及其趨勢、失業率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匯率升降情況、能源供給成本、市場機制的完善程度、市場需求情況等。這些因素往往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營,如利率上升很可能會使企業使用資金的成本上升;市場機制的完善對企業而言意味著更為正確的價格信號、更多的行業進入機會等。企業的經濟環境分析就是要對以上因素進行分析,運用各種指標,准確地分析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的影響,從而使其戰略與經濟環境的變化相匹配。
3.社會文化環境
社會文化環境是指企業所在社會中成員的民族特徵、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以及風俗習慣等因素。從影響企業戰略制定的角度來看,社會文化環境可分解為人口、文化兩個方面。人口因素對企業戰略的制定有著重大的影響。例如,人口總數直接影響著社會生產總規模;人口的地理分布影響著企業的廠址選擇;人口的性別比例和年齡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社會需求結構,進而影響社會供給結構和企業生產;人口的教育文化水平直接影響著企業的人力資源狀況。文化環境對企業的影響是間接的、潛在的和持久的,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哲學、宗教、語言與文字、文學藝術等,它們共同構築成文化系統,對企業文化有重大的影響。企業對文化環境分析的目的是要把社會文化內化為企業的內部文化,使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都符合環境文化的價值檢驗。另外,企業對文化的分析與關注最終要落實到對人的關註上,從而有效地激勵員工,有效地為顧客服務。
4.技術環境
技術環境指的是企業所處的社會環境中的技術要素及與該要素直接相關的各種社會現象的集合,技術不僅是指那些引起時代革命性變化的發明,而且還指與企業生產有關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出現和發展趨勢以及應用前景。變革性的技術正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發生著巨大的影響,這些技術包括網路、基因、納米、通信、智能計算機、超導、電子等方面。技術進步創造新的市場,改變企業在行業中的相對成本及競爭位置,為企業帶來更為強大的競爭優勢。企業要密切關注與本企業產品有關的科學技術的現有水平、發展趨勢及發展速度,對於相關的新技術,如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或現代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術等,企業必須隨時跟蹤,尤其對高科技行業來說,識別和評價關鍵的技術機會與威脅是宏觀環境分析中最為重要的部分。
⑤ 如何分析市場環境
市場營銷宏觀環境是指那些給企業造成市場營銷機會和形成環境威脅的外部因素。這些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環境、經濟環境、自然環境、科技環境、法律環境以及社會和文化環境。這些主要社會力量是企業不可控制的變數。
第一 人口環境:人口是市場的第一要素。人口數量直接決定市場規模和潛在容量,人口的性別、年齡、民族、婚姻狀況、職業、居住分布等也對市場格局產生著深刻影響,從而影響著企業的營銷活動。企業應重視對人口環境的研究,密切關注人口特性及其發展動向,及時地調整營銷策略以適應人口環境的變化。
第二 經濟環境:是影響企業營銷活動的主要環境因素,它包括收入因素、消費支出、產業結構、經濟增長率、貨幣供應量、銀行利率、政府支出等因素,其中收入因素、消費結構對企業營銷活動影響較大。
第三 法律政治環境:是影響企業營銷的重要宏觀環境因素,包括政治環境和法律環境。政治環境引導著企業營銷活動的方向,法律環境則為企業規定經營活動的行為准則。政治與法律相互聯系,共同對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產生影響和發揮作用。
⑥ 企業應如何面對市場經濟環境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企業外部環境分類
1.政治環境是指國家的方針政策、法令法規,國內外政治形勢的發展狀況。
2.社會環境是指人口、居民的收入或購買力,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等。
3.技術環境指與本行業有關的科學技術的水平和發展趨勢。
4.經濟環境包括宏觀經濟形勢、世界經濟形勢、行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以及企業的直接市場等。
其中,企業的直接市場是與企業關系最密切、影響最大的環境因素。具體包括銷售市場、供應市場、資金市場、勞務市場等。
從外部環境對企業的影響是否直接來區分又可分為一般環境和具體環境兩大類。一般環境是指能影響某一特定社會中一切企業的宏觀環境,對企業的影響比較間接。具體環境是指能更直接地影響某個企業的微觀環境。
根據外部環境因素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影響的方式和程度,一般可將企業外部環境分為三大類:
(一)一般宏觀環境;
(二)行業環境;
(三)經營環境與競爭優勢環境。
三大類環境彼此關聯、相互影響,具有復雜性、動態性和不確定性等特徵。
⑦ 什麼是市場經濟環境
(1)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2)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數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這些總量包括兩類,一類是個量的總和,另一類是平均量。因此,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
(4)基本假設不同。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認為「看不見的手」能自由調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
(5)中心理論和基本內容當然也不同。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理論、產權理論、福利經濟學、管理理論等。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還包括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