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一是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
二是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上,體現在國有資本不斷做強做大做優上。
三是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四是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五是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的意義
第一,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由我國公有制的制度性質決定的。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特徵。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第七條規定,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
第二,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由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決定的。
公有制經濟是在我國長期發展歷程中形成的。新中國成立初期,經過社會主義改造,消滅了剝削制度,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主義制度。幾十年來,公有制經濟控制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命脈,為國家建設、國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貢獻。
2. 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化企業制度增強國有經濟什麼
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原話出處】:中共中央: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健全支持民營經濟、外商投資企業發展的法治環境,完善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政策體系,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3. 國家的兩大基本利益是什麼
生存和發展是國家的兩大基本利益,具體如下:
1、從客體上,一切能夠滿足或能夠滿足國家生存發展等方面需要,並且對國傢具有好處的事物,都是國家利益;任何國家利益也都是滿足或能夠滿足國家生存發展需要,並且對國家有好處的事物;
2、從主體來看,國家利益只能是以國家為利益主體的利益。社會主義中國的國家利益最終是中國人民的利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第七條
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
第八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農村中的生產、供銷、信用、消費等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參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經營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業和飼養自留畜。
城鎮中的手工業、工業、建築業、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等行業的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
國家保護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鼓勵、指導和幫助集體經濟的發展。
4. 「國有經濟」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國有經濟」的基本特徵是:一是國有經濟本身的性質特點與制度優勢,二是社會經濟各部門的產業性質和特點.通過對市場經濟國家國有經濟的產業分布狀況的研究,闡述國有經濟產業分布的基本模式和一般特徵,並從制度安排與產業性質的關系角度對此進行理論說明,從而為確定我國國有經濟產業布局調整的基本輪廓奠定基礎.
5. 國家的大政方針有哪些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這條路線的簡明概括。由新時期的總任務、總路線發展而來。一個中心,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即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
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中,是互相依存、互相貫通、有機聯系的整體。其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物質基礎,是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
在黨的基本路線中居於中心地位,為兩個基本點作用的發揮規定了目標,因而起決定和制約的作用,兩個基本點則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務於這個中心,為這個中心規定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維護和保證經濟建設的中心地位與作用的發揮。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1987年10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提出來的,它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根本立足點。
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奮斗目標,是黨深刻總結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主要經驗,對實現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總任務和總目標,具有長遠的全局性的指導意義。
黨的基本路線
黨章規定,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概括起來就是
四項基本原則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這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中,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中共十三大確立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中共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黨的基本路線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他各項工作都服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要抓緊時機,加快發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中,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要從根本上改革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此相適應,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和其他領域的改革。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改革開放應當大膽探索,勇於開拓,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在實踐中開創新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
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第七條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
第八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農村中的生產、供銷、信用、消費等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參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經營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業和飼養自留畜。
城鎮中的手工業、工業、建築業、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等行業的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國家保護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鼓勵、指導和幫助集體經濟的發展。
6. 如何堅持和鞏固我國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創新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制度的確立,是由社會主義的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把公有製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整體生產力水平比較低,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都應該大力鼓勵和支持其發展.
如何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要繼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要繼續大力發展.
7. 國家對國有經濟的措施
法律分析:國有經濟要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支配地位,支撐、引導和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目標中發揮關鍵作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七條 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