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集中反映了什麼問題
客觀需要問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集中反映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客觀需要問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體現了轉換增長動力、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的迫切要求。
㈡ 如何理解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及其重要意義新時代如何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內涵:一是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和核心。二是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配置資源的主要機制。三是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激勵和平衡機制。四是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在空間布局方面的體現。五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生態環境基礎。六是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與外部世界的聯系機制。七是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基礎。
意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事關能否抓住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事關能否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對於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我國仍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征程,都決定了我們仍然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過去主要追求高速增長轉向追求高質量發展,既要跨越非常規的我國經濟發展現階段特有的關口,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又要跨越常規性的長期性的關口,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只有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成功跨越兩大關口,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㈢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特徵是什麼
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中國全面實現現代化的需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戰略目標。即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 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些宏偉目標的實現必須以雄厚的經濟基礎來支撐,必須通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來不斷提升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適應我國經濟體系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訴求和目標就是打造「質量第一、效率優先」為本質特徵的經濟體系。只有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破解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才能推動經濟建設再上新台階。從本質上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是引領經濟質量提升,破解發展矛盾和瓶頸的有力抓手,是堅定不移地走質量強國之路,是推動產業轉型、改善供給結構、提升供給質量和效率、經濟邁向中高端的戰略舉措。
三,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適應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發展和參與全球治理的需要。從當前世界經濟發展新格局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對應的是國際標准、國際規則、國際平台,是中國經濟高質量「走出去」的迫切需要,更是提升中國在世界經濟舞台話語權和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需要。當前,國際形勢和競爭力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部分發達國家逐步走出世界金融危機的「陰霾」,經濟復甦跡象明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正在快速發展,其國際影響力也與日俱增。據此,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升對外開放發展質量、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顯得重要而迫切。
4,現代化經濟體系包括四個科學內涵所謂現代化經濟體系,應該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科學內涵,即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先進協同的產業體系、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提升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具體來說,
5,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旨在闡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構建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是以發展成果共享為終極目標的經濟體系。
六,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是指把各種要素調動好、配置好、協同好,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作用,充分發揮資本、資產、資金支持產業發展的作用,協同促進實體經濟和產業體系優質高效發展。
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保障。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以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市場經濟制度體系。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要堅決破除制約發展活力和動力的體制機制障礙。
八,不斷增強我國的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而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構建堅實基礎。從其基本特徵看,現代化經濟體系主要體現在高質量的經濟發展、高效率的發展水平、中高速的經濟增長、平衡發展的地區格局、高水平的農村發展、全新的對外開放格局、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等七個新特徵。
㈣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什麼的迫切需要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務。上個世紀80年代,黨中央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黨的十八大強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大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發展大勢,提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宏偉願景,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加快形成先進的生產力,構建雄厚的經濟基礎;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顯著提高發展質量,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推進經濟建設的客觀要求。長期以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我國社會生產力。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超過8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工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市場建設也都取得長足進步,社會生產總體上已不再落後。同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但是,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十分突出,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民總收入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實現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良性互動。這正是持續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㈤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堅持什麼要求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堅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根本上解決了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享有的問題,其實質就是把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
新發展理念體現了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客觀要求,對我國發展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新發展理念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貫穿於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之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以扎實管用的政策舉措和行動,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切實找准著力點。
(5)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體現了什麼要求擴展閱讀: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有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發展理念決定發展道路、發展質量和發展結果,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必須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堅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滿足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重要遵循。
㈥ 為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國家需要哪些政策措施和行動
法律分析:根據十九大報告的規定,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法律依據:《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五、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二)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四)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五)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六)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