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青島嶗山區海爾怎麼樣
很好。
1、青島海爾工業園嶗山總部很不錯。青島海爾工業園是海爾集團在國內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一個工業園,位於青島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佔地2500畝,周圍環境優雅,購物交通便利。
2、青島海爾公司的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海爾路1號,即是海爾集團總部。青島海爾工業園:包括工業園、中心大樓樣品室、海爾文化廣場、海爾大學、立體庫。
3、中國海爾創立於1984年,經過30年創業創新,從一家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發展成為全球家電。海爾秉承銳意進取的海爾文化,不拘泥於現有的家電行業的產品與服務形式,在工作中不斷求新求變,積極拓展業務新領域,開辟現代生活解決方案的新思路、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引領現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創新獨到的方式全面優化生活和環境質量。
㈡ 海爾到底是什麼性質的企業
「海爾」品牌的公司主體實際是海爾集團公司,工商登記為股份制企業,根據青島市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2002年6月1日出具的說明, 認定海爾集團公司企業性質為集體所有制企業。
成立初的企業性質
首先海爾集團是集體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的企業一般是鎮辦或者村辦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區別於國企在於股東是村集體所有而不是國有。這是最初的海爾集團股權所有制形式,當然僅靠集體所有制企業所能得到的 社會 資源和管理水平不一定能讓我們看到今日的海爾,海爾的集體所有制大股東漸漸演變成青島市第二輕工業局。
海爾的前身青島電機廠是50年代組織起來的一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最初是幾個人湊錢干起來的,後來國家有贖買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潤給他們退了股,這個企業就變成了集體所有制。從根本上來講,用企業的利潤退股其實是不對的,那應該是股東的分紅,但合作社上面有一個二輕集體企業聯社也就是手工業聯社,聯社集中上去的管理費倒過來給股東,就算作退股,等於是一種回購。
從 歷史 上看,海爾在青島一直隸屬於二輕聯社,「從娘胎里頭就是這樣」。在1993年青島海爾的上市報告中,對它的初始資本說得非常清楚。張瑞敏親自看過50年代股東入股的原始憑據,有人出錢,有人以生產資料作價,幾百元、幾十元的都有,本來就是幾個人湊起來的一家股份制企業。國家贖買之後,企業屬於集體公有,主導產品是一種家庭用的電葫蘆(吹風機),虧損147萬元,瀕臨倒閉。直到張瑞敏進入,轉產冰箱,二輕聯社用自身積累的利潤在此時投入200餘萬,上市的時候又把這一投資作為法人股權。
「海爾」身份的官方定義
青島海爾上市以後,青島國資部門曾給海爾集團出過一個證明,即經過驗資,海爾的資產內沒有國有資產。 張瑞敏說: 「海爾不存在像有些媒體所說的,原來是國有企業,現在又變成集體企業,這是根本不存在的事。這些人等於對中國企業的性質根本就不了解。過去集體企業千方百計想成為國有企業,但成不了,國家不讓你成。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集體企業和國有企業的差別在哪裡呢?政府對集體企業的經營不進行干涉,與此同時也不提供資金援助,企業經營所需要的資金需要通過銀行貸款等自行籌備。國有企業的利潤上繳國家,集體企業的利潤可以留下來再發展、再投資。
當然,在海爾的發展過程中,享受到了許多「國企待遇」,譬如以劃撥形式兼並國企,獲得技改貼息政策等。海爾「沾上」國有企業的邊為其發展帶來能夠享受到的好處,其實也毋庸否認。例如,青島市本著引導優良資產、優勢資源向優秀經營者集聚的想法,20世紀80年代末把紅星洗衣機、得貝冰櫃、青空空調劃給海爾,這些都為張瑞敏搭起更大的舞台,也將海爾推上新的台階。
「海爾」和青島國資的關系
在青島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實施監管的27家市直企業名單中,海爾集團公司會赫然在列。問題顯然出在國資委一方,青島市國資委有關人士曾表示:」青島國資委剛剛成立,將資產總額在2億元以上、凈資產達到5000萬元的國有(集體)企業都列入首批監管名單」,其實這個括弧是後加上去的,而且青島市國資委在輿論上出現對它監管越位的質疑後,又重新確認了海爾只是個集體企業。
政府根本就不是海爾的投資方,集體企業的性質,也決定了政府不能任意無償調撥集體經濟的生產資料、勞動力、產品和資金。
因此,海爾集團( 在此強調是整個海爾集團,不是A股上市的青島海爾) 是集體所有制的股份制企業。
海爾集團的經濟性質是舊體制下的二輕集體,城市二輕系統的工商企業和農村人民公社雖然也屬於國家所有制的兩種實現形式,但國家沒有投資,而是通過政治運動把它們變成「二全民」。在所有制結構上,產權清晰的手工業合作社被改造成「財產歸大堆」的「二國營」,私營經濟被限制,實際上是被取消,結果是單一的公有制形式背離了我國多層次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海爾的前身青島電機廠是50年代組織起來的一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最初是幾個人湊錢干起來的,後來國家有贖買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潤給他們退了股,這個企業就變成了集體所有制。從根本上來講,用企業的利潤退股其實是不對的,那應該是股東的分紅,但合作社上面有一個二輕集體企業聯社也就是手工業聯社,聯社集中上去的管理費倒過來給股東,就算作退股,等於是一種回購。
從 歷史 上看,海爾在青島一直隸屬於二輕聯社,「從娘胎里頭就是這樣」。在1993年青島海爾的上市報告中,對它的初始資本說得非常清楚。張瑞敏親自看過50年代股東入股的原始憑據,有人出錢,有人以生產資料作價,幾百元、幾十元的都有,本來就是幾個人湊起來的一家股份制企業。國家贖買之後,企業屬於集體公有,主導產品是一種家庭用的電葫蘆(吹風機),虧損147萬元,瀕臨倒閉。直到張瑞敏進入,轉產冰箱,二輕聯社用自身積累的利潤在此時投入200餘萬,上市的時候又把這一投資作為法人股權。
張瑞敏上冰箱的時候,1700多萬投資,全部是從銀行貸的款。其實二輕聯社給的200萬還不是上項目的錢,是用於搞技術開發一類的事,也不是一次到賬,而是一點一點撥給的。200萬夠干什麼呢?就是買了一些試驗儀器,做了幾個樣機,並沒有形成實質性的成果。當時誰也不當回事,但上市之後,二輕聯社發現自己的股份越來越值錢,不僅每年從海爾這里都得到分紅,而且,現在要是出手的話,就發大財了。2004年12月,海爾在20周年紀念會上啟動新標識,二輕聯社主任還作為上市公司股東代表上台一起參與。
青島海爾上市以後,青島國資部門曾給海爾集團出過一個證明,即經過驗資,海爾的資產內沒有國有資產。張瑞敏說:「海爾不存在像有些媒體所說的,原來是國有企業,現在又變成集體企業,這是根本不存在的事。這些人等於對中國企業的性質根本就不了解。過去集體企業千方百計想成為國有企業,但成不了,國家不讓你成。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集體企業和國有企業的差別在哪裡呢?政府對集體企業的經營不進行干涉,與此同時也不提供資金援助,企業經營所需要的資金需要通過銀行貸款等自行籌備。國有企業的利潤上繳國家,集體企業的利潤可以留下來再發展、再投資。
1984年海爾開始創業的時候,員工非常羨慕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的很多優惠政策海爾得不到,很多員工說,我們不得「天時」;工廠是在平了一片墳地的基礎上建起來的,離火葬場很近,當時員工上班沒活干,有的員工看著火葬場的大煙筒說:我們這個廠是火葬場的八車間,言外之意,這個廠早晚要完蛋,年年虧損,不得「地利」;1984年上半年,廠里還有800多名員工,到了下半年,剩下不到700人,有100多人寫了請調信調走,人心渙散,不得「人和」。天時、地利、人和樣樣皆空,很多員工對企業喪失信心。
海爾在80年代的時候,企業里只有3個電大畢業生,那時大學畢業生都想到政府部門、科研單位、國有企業工作,集體所有制企業一個也招不進來。實際上,連張瑞敏都是被迫赴任的,因為連換三任廠長企業不見絲毫起色,張作為青島市家電公司副經理責無旁貸。而他拉時為家電公司普通幹部的楊綿綿一起創業,原因也非常簡單,就是覺得她和別人不同,在她的同齡人上班時間買菜、織毛衣、洗衣服的時候,她在認真地讀書學習。這就是海爾的原始起點,中國一流的跨國公司原來脫胎於一個風雨飄搖的集體所有制的小企業。
海爾後來發展大了,人們自然地把它當作一個大型國有企業。搞國企改革的成就展要海爾參加,海爾說自己不符合標准,有關部門會說你不用太在意這個,不是因為你是國有企業才讓你參加,你做大了不參加,會顯得不好看。有時地方統計國有企業數據也會把海爾統計進去,因為缺少這一塊的話就顯得太小。這種狀況可能導致海爾這家集體企業染上了非常濃厚的政府色彩。事雖如此,張瑞敏說:「海爾的性質清楚到不能再清楚了。來龍去脈都很清楚。所以我們就沒有對有關爭論作什麼回答。也許有的人就是別有用心。他們很清楚這段 歷史 ,故意地這么來說。然後你再去一爭辯,就變成一種炒作了。所以隨便他們去說吧。」
當然,在海爾的發展過程中,享受到了許多「國企待遇」,譬如以劃撥形式兼並國企,獲得技改貼息政策等。海爾「沾上」國有企業的邊為其發展帶來能夠享受到的好處,其實也毋庸否認。例如,青島市本著引導優良資產、優勢資源向優秀經營者集聚的想法,20世紀80年代末把紅星洗衣機、得貝冰櫃、青空空調劃給海爾,這些都為張瑞敏搭起更大的舞台,也將海爾推上新的台階。但是,政府把很多國有資產並給海爾,難道只是海爾搭政府的便車,沒有政府搭海爾的便車之嫌嗎?而且,如同經濟學家夏業良所說,「要死的孩子別人救活了,已經是人家的了,就別捨不得」,不能因此模糊海爾的身份。
海爾起家時街道廠。現是大集體企業。
㈢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海爾熱水器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海爾熱水器有限公司是海爾集團發展最快的、專業生產熱水器的大型骨幹企業之一。公司在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海爾工業園和武漢海爾工業園各有一個生產基地,年生產能力達500萬台,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熱水器生產基地。其關鍵設備分別從德國、義大利等國引進。其中重要設備已經具備了網路化的特點,可以實現計算機遠程式控制制。海爾熱水器,全球熱水解決方案專家。
法定代表人:孫京岩
成立時間:1999-09-28
注冊資本:12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20040015463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海爾工業園
㈣ 海爾作為家電品牌國內不如美的和格力,可其國外影響力為何遠在這兩家之上
先從公司歷程說起,成立於1984年的海爾集團,起步時從德國利勃海爾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又仿效日本的精工製造,提出了「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的文化理念。在改革開放頭幾十年,可謂家電屆一時無兩的存在。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可以看一看,一部以海爾兄弟為主題的動畫片,那時候能出現在動畫片里的企業品牌並不多。可能,由於海爾總裁張瑞敏本人是一個非常理念化的人,其瞻前思維特別強。所以,在互聯網時代,海爾解散了其所有中層管理者,化身為一個個小型創業單位,並實行所謂的「人單合一」模式。從那時起海爾對海外市場的拓廣遠遠比格力和美的要快,雖然格力和美的現在也通過騰訊,阿里巴巴等電商巨頭開始了國際互聯網接軌,但與海爾相比還是太晚了。
綜上所述!由於兩家空調發展思路不同,一個深耕國外市場,一個深耕國內市場!所以就造成了現在我們國內消費者對兩家空調品牌不同的印象,認為格力空調要遠遠好於海爾空調!這個認知其實是不對的,論質量兩家空調不分伯仲!主要差異在於兩家空調在國內的宣傳力度不同而已!
㈤ 對青島海爾集團的了解
青島海爾
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4月28日,它是在對原青島電冰箱總廠改組的基礎上,以定向募集資金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於1993年10月12日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並於11月1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簡稱:青島海爾,股票代碼:600690。上市十多年來,公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主營業務收入由上市初的6.8億元增長到2004年的152.99億元,在股本大比例擴張的情況下,2004年實現每股收益0.309元。同時,公司由原先只生產電冰箱這一個產品擴展到目前涉及電冰箱、空調、冷櫃、系列小家電、滾筒洗衣機、電腦板、注塑件、電子商務等業務。公司良好的業績也漸為廣大投資者所認同,公司掛牌證「青島海爾」連續入圍上證180指數和道中88指數,連續入選「上市公司50強」、「中證亞商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50強」……在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欄目與國際最具權威的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共同對2001年度「中國令人尊敬的上市公司」評選的當中,青島海爾一枝獨秀,得票高居榜首,是證券市場藍籌績優股的典型代表。
公司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狠抓產品質量,繼在全國家電行業中率先通過ISO9001認證後,又先後通過了ISO14001環保認證、美國UL、加拿大CSA、德國VDE和GS、歐盟CE等近20項認證,這使海爾產品不出廠就可獲得國際認證,是真正的世界級產品供應商。
公司上市之前,生產用資金主要靠企業自身積累及銀行貸款,但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其所能提供的資金已不能滿足公司正常發展的需要。 公司抓住93年國家大力發展證券市場之機,通過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3.69億元,分別投資於出口冰箱技術改造項目、出口冰箱配套設施改造項目、無氟冰箱技術引進項目、多規格定尺料精密沖裁中試基地項目、大型精密注塑中試基地項目、海爾工業園沖壓基地項目、海爾工業園模具中試基地項目、中意合作生產潔廚具項目、風直冷蒸發器項目等。這些項目的實施使公司生產能力及技術含量有了大幅提高,為以後冰箱生產上規模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改制上市也使公司從根本上轉變了經營機制,企業的產權關系也更加明晰。股票上市後,公司嚴格按照有關要求,建立、健全了法人治理結構,理順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關系,並在公司內部形成了股東、員工、用戶互動的價值鏈,使公司的發展目標與股東的投資回報有效的結合起來。 股票上市後,充分發揮上市公司優勢,積極利用資本市場整合市場資源,在公開發行股票後,又先後進行了四次再融資,整合了市場資源,極大的促進了公司的發展。 96年公司配股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無氟冷櫃項目的生產,該項目投產後使海爾在冷櫃行業的生產能力大大增強,為海爾在下世紀初進一步拓展世界冷櫃市場奠定了基礎,並為公司保持無氟技術的領先地位以及向相關領域拓展,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競爭力奠定了基礎。
1997年公司配股募集資金用於青島海爾電冰箱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青島海爾電冰箱(國際)有限公司二期工程以及小家電項目。這些項目的投入生產,使海爾公司在穩步擴大銷售額,占據冰箱行業領先地位的同時,充分發揮海爾的名牌效應,形成小家電這一新的利潤增長點。 99年公司配股募集資金將主要投向出口大型冰箱生產項目、出口洗碗機項目、出口燃氣灶項目、建立國際物流中心、收購章丘電機廠、模糊控制電子模塊項目。這些項目的投產有力推動公司的國際化進程,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
2001年公司實施A股增發,利用募集資金及部分自有資金共20億元,收購青島海爾空調器有限總公司74.45%的股權。通過整合空調這一高盈利業務,為上市公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有利於公司開展規模化經營,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為入世後的進一步擴張創造條件。除此之外,還將完善白色家電概念,增強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有助於實現產品多元化戰略,降低經營風險。
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自發行股票至今,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公司將一如繼往地以創中國的世界名牌為已任,積極實施國際化戰略,保持高速穩定的發展,給投資者以滿意的業績回報。
——————————————————————————
海爾電器
海爾電器集團有限公司是海爾集團旗下之一間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股票代碼為「1169」,並於2005年1月31日正式完成更名,即為現用名。本集團主要業務包括生產及銷售行動電話,以「海爾」品牌名稱製造及銷售之洗衣機等。
發展沿革
1、2000年9月和10月,海爾集團與中建電訊在香港及青島分別成立了飛馬香港和飛馬青島兩家手機合資企業;
2、2001年12月,海爾集團將其擁有的49%飛馬香港的股權注入1169;同時,中建電訊亦將其持有的51%飛馬香港和49%飛馬青島的股權注入1169,因此1169擁有飛馬香港100%的股權與飛馬青島49%的股權;而海爾集團獲取1169股權比例為22%;
3、2002年10月,海爾集團將其飛馬青島剩餘15.5%的股權注入1169,使海爾集團在1169的股權提高至29.9%;
4、2005年1月,海爾集團將其飛馬青島剩餘35.5%的股權與其下洗衣機的大部分資產注入1169,注資完成後集團控股1169比例為50.3%;
5、2005年2月,海爾中建更名為海爾電器集團有限公司後直至目前,海爾集團持有1169股權比例為50.3%。
業務介紹
手機業務
本集團於2004年推出了一系列嶄新產品,如具備26萬像素的TFT顯示器匹配OLED彩色分支顯示器先進功能、長達十八天超常備用時間、畫中畫功能、來電呼喚及短訊防火牆等功能的手機。此外,本集團亦成為國內首個提供130萬像素數碼相機電話的製造商。一如海爾集團過往於白色家電及電子市場創下之佳績,「海爾」品牌亦在手機市場被廣泛認同為優質品牌,贏得消費者青睞。
洗衣機業務
本集團製造及銷售「海爾」品牌洗衣機,2004年表現非常理想。根據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按照中國洗衣機市場銷售額計算所得,「海爾」品牌的市場份額一直持續上升,由2003年的31%提升至34%。2004年共推出了43款新型號洗衣機,廣受市場歡迎,進一步鞏固了本集團的市場領導地位。
前景展望
本集團的管理層對中國手機和洗衣機市場的長遠潛力充滿信心,並對本集團在鞏固其市場主導地位的實力深感樂觀。盡管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本集團手機和洗衣機業務的市場份額及知名度正與日俱增,業務量也隨著「海爾」品牌的優勢不斷壯大。
正如2004年注資通函所述,海爾集團有意將本公司打造成為其旗艦上市公司,並通過本公司將其白色家電業務上市,致力成為全球三大白色家電巨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