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台灣經濟曾佔全國的45%,現在還剩下多少簡直不敢相信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30年河東,30年河西」,這句話尤其在經濟方面體現的最為貼切。我國經濟在二戰後曾長期落後,但是短短改革開放40年就已經是世界第二,國內很多省如廣東,江蘇,甚至上海,已經是富可敵國了。但是很多區域卻不斷在倒退,最典型的就是台灣省,台灣經濟最高峰時佔比大陸經濟45%以上,可謂是十分強悍,那麼現在還剩下多少呢?簡直不敢相信。
台灣省經濟從60年代開始,以出口為導向,開始大力發展,利用廉價勞動力大力發展加工工業。實施"獎勵投資條例"、鼓勵民間儲蓄、對外銷廠商實行稅收和融資的優惠等著政策,使得經濟快速發展,尤其是工業發展迅速,當時台灣省的工業品大多銷售到美國。
從1963年開始,台灣工業生產年均增長18%以上,經濟快速爬坡,成為當時跟香港,新加坡,韓國齊名的亞洲四小龍經濟體。經過30年的發展,在1991年,台灣省GDP超過1800億美元,而當時的大陸才4000億美元,台灣省不光在大陸省內遙遙領先,而且直接佔比大陸GDP超過45%,而且此後這個水平一直保持到1994年,當時的台灣省可謂是富得流油啊。
但是從1995年開始,大陸經濟開始大踏步發展,而台灣省經濟開始緩慢發展,而為此佔比不斷下滑。到2001年,也就是10年後,台灣省GDP2900多億美元,而大陸到了1.3萬億美元,佔比降到了22%。到了2008年,大陸GDP到了4.3萬億,而台灣只有3900億美元,佔比降到了只有8%。
到了2017年,大陸GDP增長到了82.7萬億人民幣,而台灣省只有3.4萬億人民幣,佔比已經降到了4%。而且台灣省的GDP,在省市中,只能排在第10位了。再過幾年,台灣省的GDP佔比會進一步下滑,這樣下去,可能佔比不足2%或者更低了,因此,優越感絲毫沒有了。從這也可以看到,大陸經濟發展的迅速。
⑵ 台灣的經濟到底如何
台灣的經濟水平,其實一直十分不錯,而且幾乎沒有受到太多的戰爭影響,台灣的經濟分為幾個階段,下面我和大傢具體的說一下:
第一、台灣在晚清的時候,經濟主要是自然經濟,農民在生產生活中,基本是手工作業,經濟相對落後,比福建省大部分的城市要落後很多,經濟水平十分低下。
第二、甲午戰爭以後,台灣被日本人殖民,日本帝國主義當時採取的是奴化教育加殖民地經濟,這段時期台灣的經濟一開始處於較低的水平,但是隨著日本經濟的發展,對於台灣的殖民統治穩定,逐漸的台灣的經濟也有了一些發展,不過一直維持在殖民地經濟水平。
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回歸祖國,這期間蔣介石由於國內戰爭的失敗,帶著大量的資源來到台灣,還有各類技術性人才,這樣台灣步入工業化時代。
第四、隨著台灣和大陸關系緊張,後來大陸不打台灣,這樣台灣地區慢慢的進入了和平的發展環境,由於台灣一直是自由市場經濟,所以他順應了科技革命的潮流,發展電子信息技術,就是計算機技術,所以那個時候跟香港一樣,同屬亞洲四小龍。
第五、台灣的經濟基礎比較雄厚,加上台海之間的矛盾,一直得到美國方面的經濟支持,所以台灣目前的經濟發展也很不錯,不過隨著大陸的經濟水平越來越高,現在台灣有一大部分經濟需要維系在大陸,所以未來台灣和大陸的關系越來越緊密,統一也勢在必行。
你想網頁或者手機都是可以下到的,現在已經是沒有什麼限制了。
⑶ 台灣和越南經濟哪個好
越南GDP全球排名44位,台灣GDP全球排名第16位,台灣經濟好。
據查閱經濟網顯示:越南2022年GDP總量為6037萬億越南盾,按照平均匯率計算,摺合2600億美元,人均GDP上升到2740美元左右,全球排名44位。2022年,台灣經濟增速為2.73%,完成的名義GDP達到了18.90萬億新台幣(摺合人民幣約為42180.68億元),約為6114.51億美元,全球排名第16位,所以台灣經濟好。
⑷ 我們中國台灣省的經濟實力究竟怎麼樣
台灣省在90年代時經濟還是遙遙領先於內地任何省份,但隨著台灣歷任省長一茬不如一茬,也把台灣經濟帶向了萬劫不復。
其實說一個簡單例子就清楚了,台灣現如今的工資水平只比90年代亞洲四小龍鼎盛時期略高一點,如果疊加CPI增幅,那麼台灣現在的收入水平只相當於90年代末期的80%左右。
以島內最發達的台北來說,平均稅後工資大概7000多,退休金4000左右,跟內地一線城市水平基本相當。但是全省來說,人均工資只有5000千多,退休金3500左右。這也就跟內地新一線城市水平差不多。
這個數字放在90年代確實相當的牛,畢竟內地當時平均工資不到500塊,人家是我們的十倍有餘。但是現在我們的東部城市收入水平已經幾乎跟台灣省持平,台灣依然在原地踏步。
再說下台灣的GDP,台灣在十幾年前GDP還能穩居全國第一,但是現如今GDP排名只能對標湖北這個水平。而且台灣的GDP統計方式比較奇葩,海外純台資的產值也會計入島內,因此就現在這個數值還是摻了水的。
不過好在台灣的經濟當年是以 科技 立足,撐起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半壁江山,故而在如今這個 科技 時代還是顯得有些分量,畢竟技術還是有的。所以目前的台灣也就是從產業和人均GDP等數據看起來還算高大上,但其實島內民眾的生活質量早已經被東部沿海省份甩在了身後,尤其跟一線城市差距已經可以用十分巨大來形容。
首曲一指。
客觀地評價台灣的經濟實力就要拋開政治對立的毛病,否則就是不同形式的政治宣傳,並無實際意義。
台灣的經濟和整個大陸相比當然是小菜一碟,和某一個省相比當然是穩操勝券!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第一戰鬥力!台灣的人口、地盤少得可憐,人家的飛機、車輛、船舶、火炮、機床、電子等行業都玩得相當可以,特別是電子產品全球第一,而且是高端水平,只有航天等投資巨大的行業涉及較少,大陸的任何一個省份都做不到這一點;只是因為台灣的內銷市場太小,它的技術贏利功能無法得到有效發揮,也就是說台灣的經濟質量是很高的,經濟數量是一般的。如果平等競爭,大陸的廣東、上海、江蘇、山東、浙江等經濟強省統統不是對手,絕大多數研究者只考慮經濟數量、忽視經濟質量必然得出相反的錯誤結論!
如果拋開意識形態和有色眼睛來看待台灣的話,會發現台灣發展得還是很不錯的。截止去年底,全島2360萬人口,和上海的2428萬差不多。 經濟總量方面,上海38155億元,人均15.7萬元;台灣則是4.45萬億元(介於湖北和福建之間),人均17.9萬元。 而且台灣相當於6個上海大小,其中包括大量的農村地區和農業人口,人均經濟還能做到如此之高,可見台灣的發展水平還是相當不錯的。
台灣,偏居一隅,四面環海,受自然資源、地理環境所制約,只能發展外向型走出去經濟,在經濟、資源,商品輸入上高度依賴於進出口貿易。去年對外貿易高達4.25萬億元,在兩岸四地34個一級行政區中,僅次於香港、廣東和江蘇。
作為單獨關稅區,台灣2019年從全球賺走3005億元的貿易順差。其中最大的貿易夥伴就是祖國大陸,去年從大陸賺取超過2380億元,佔全部貿易順差的八成左右。可見兩岸經濟的緊密程度,以及台灣對於祖國經濟上的高度依賴。
但同時由於島內資源缺乏,不少商品和資源依賴於進口,雖然出口多,但進口同樣也多。去年4.2萬億的進出口總額,居然只有3000多個億的貿易順差,和內地一個省動輒上萬億的順差比起來,就有點不夠看了。台灣和江蘇去年的貿易總額只相差1千億元,然而江蘇去年的貿易順差是1.1萬億元!由此可見台灣的經濟其實缺乏一定的韌性,缺少自給自足和抵禦風險的能力。換句話說,台灣其實過得挺辛苦的,經濟承受的壓力非常之大。
至於 社會 發展方面,由於島內經濟騰飛始於70年代初期,歷經高速增長後,又加上政治生態不穩定,近些年的經濟顯出頹勢,增速不理想,收入增長緩慢。大陸發達城市不少中高端崗位薪酬已超過了台灣平均水平,但 社會 基層崗位薪酬還是有不小的差距。如清潔工、保安員、營業員、服務人員等等還是要比北上廣深高不少,大致在7000元以上。換句話說,台灣人的收入還是比較平均的, 社會 貧富差距較小。
社會 和市政建設也拿不出錢大搞基建和維修。再者島內特殊的地理環境,處於地震帶上,高層建築也比較少,基本以低矮小高層為主。整個城市面貌看上去還不如大陸三線城市光鮮。
圖為台北市忠孝東路
但台灣仍然是我國最為發達的地區, 社會 整體發展水平極高,城鄉差距較小。教育和醫療衛生水平極高,全民普遍接受過中高等以上的教育,保健和福利待遇非常之完善。雖然經濟體量遠不如廣東、江蘇以及山東等省份,但人均收入仍普遍高於大陸各省。
大多數人都是以GDP來論英雄,那麼我們就直接看數據好了。從公布數據來看,我國台灣2019年的GDP是18.9萬億新台幣,摺合人民幣約4.22萬億元,在全國省份當中排名第九。目前GDP超過台灣的有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和福建。
台灣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人均GDP超過2.5萬美元,在34個省級行政單位當中僅次於澳門和香港。其實上世紀90年代,中國台灣和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當中的其中兩個,已經達到富裕發達經濟體水平。
90年代巔峰時期的中國台灣,其GDP一度超過大陸的2/5,但這些年隨著大陸經濟高速增長,到如今,台灣GDP已經不到大陸的1/20。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省份GDP會超過台灣。
從世界范圍內看,我國台灣GDP這算約合6114.5億美元,排名世界第21,經濟實力放眼全球都不算弱。
我國台灣目前在某些產業還是比較有競爭力的,比如電子精密儀器、集成電路、IT等行業,是世界同領域的翹楚。單就一個台積電,在晶元製造這一領域,台積電擁有最先進的製程技術,其佔世界晶元製造市場份額的比重超過50%。
第一:從表面上的GDP數字來看,台灣的經濟實力一般,大約與福建和湖北差不多,八九十年代台灣相當於大陸GDP的40%,現在下降了許多,這給了許多人以誤導,認為台灣不行了,產生了台灣經濟弱不禁風的看法;
第二:其實台灣的經濟實力很強,遠遠不止GDP數據表現出來的那麼差。台灣在以下方面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晶元產業
台灣在晶元上,積累非常深厚,產生了許多有影響力的公司,如台積電、台聯電、聯發科、日月光等等,在晶元產業鏈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2)知名品牌眾多
台灣在許多領域,也形成了許多著名品牌,如:
在食品飲料行業有康師傅、旺旺、統一、85度;
在電子零部件行業有台達、奇美、友達、大立光等;
在消費電子領域有華碩、宏基、宏達等;
在原材料領域有南亞、台波、台塑等;
在 健康 領域有捷安特、喬山等;
3)代工力量首屈一指,台灣在代工領域形成很大一隻力量,很多人認為代工只是低端產業,但台灣代工業深耕這么多年,地位沒受到過影響,這說明台灣代工業有很強的競爭力。
在電子代工方面有富士康、英業達、緯創、仁寶、和碩等;
在消費品代工方面有寶成、豐泰等。
第三,台灣與日本一樣,對外投資巨大,在大陸、在東南亞、在歐美都有龐大的投資,可以說在台灣以外再造了一個台灣。所以台灣經濟遠不止反應在GDP數字上的那一點,經濟實力和影響力還是很強的。
台灣的土地面積只有3.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300萬,在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台灣的塊頭只能是倒數。但是台灣的經濟實力可以名列前茅,就GDP規模而言,它可以排進全國前10。就人均GDP而言,他應該是僅次於澳門和香港,超過大陸任何一個省份。
哪個指標可以代表經濟實力?大部分人選擇的是GDP這個指標。這個指標總體上來說是靠譜的,但也不能完全取決於這一指標。
2019年台灣地區的GDP大概是40,000億元人民幣。放在全國34個省市區來排名的話,是排在第8位的,略高於排名第九的福建。只有2,300萬人口的台灣GDP能夠排名全國第八已經相當可以了吧。
其實除了GDP這一指標之外,產業也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光GDP龐大還不夠還必須有幾個競爭力強大的產業。比如印度的GDP規模大於韓國,但能說印度的經濟實力強於韓國嗎?似乎不能。
台灣有幾個產業在全球競爭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其中最有名氣的就是屬於它的電子產業。它的電子產業有多家入圍了世界500強,包括鴻海精密、台積電。其中,台積電是台灣在電子產業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他是全球半導體行業最牛的代工企業。美國蘋果、高通,我國華為的手機晶元都是由台積電代工生產的。
綜合以上兩個因素,雖然台灣的GDP在全國只能排名第八,但是其綜合的經濟實力,我認為是可以進入全國前五的。雖然河南、四川、湖北的GDP是要大於台灣的,但是經濟實力肯定是不如台灣。大陸地區經濟實力能夠超過台灣的,我認為只有廣東、江蘇、浙江這3個省份。山東的經濟實力是否超過台灣,存疑。
目前,我們中國台灣省的經濟實力屬於中國最強的省份之一,但是最近二十年的發展完全依靠之前建立的優勢在吃老本。
2019年,台灣省的地區生產總值為18.9萬億新台幣,摺合人民幣約4.21萬億元。根據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排名,台灣省排在福建省後面位列全國第九位。從地區生產總值排名看,台灣省處於中上水平。1990年,台灣省的地區經濟總值相當於中國大陸的四成多。這三十年,兩地的發展速度差距之大,超乎想像。
2019年,台灣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高達約17.88萬人民幣,僅次於澳門特別行政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跟其他省、市、自治區簡單比較(按國家統計局2019年末常住人口數據計算):北京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6.29萬人民幣;上海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5.78萬人民幣;江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2.41萬人民幣;福建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0.84萬人民幣;浙江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1.02萬人民幣;廣東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35萬人民幣。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看,台灣省在中國國內屬於領先水平,但是優勢在不斷縮小當中。
從經濟結構上看,台灣省的優勢產業在世界產業分工中占據重要位置,如電子和半導體產業。另外,台灣省在高端製造業方面也有比較多的拳頭產品。這方面,在中國國內屬於領先水平。
目前,大陸的發達城市的普通民眾生活水平跟台灣省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差不多,大陸欠發達地區的普通民眾生活水平跟台灣省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差距還很大。
我國台灣省的經濟實力應該是非常厲害的,就我所知,在以下方面,台灣省都做的不錯:台灣掌握ic製造的頂級技術,全球第一。ic設計也是響當當,電子產品代工全球第一,智能裝備做得也不錯,化工產品也佔了很大的一部分市場。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之一,台灣省的經濟實力究竟如何呢?
台灣有亞洲四小龍之稱,面積雖然不大僅有3.6萬平方公里,在幾十年前台灣省的經濟實力還是非常強,於上個世紀90年代躋身發達經濟體,在半導體、IT、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領先全球。不過 ,近年來台灣省在經濟發展出現一定問題,出現增長緩慢的情況。
以2019年為例,台灣省的GDP總量為18.9萬億新台幣,摺合4.21萬億元人民幣,GDP增速僅2.73%,已經被福建省反超,處於我國第九,和廣東、江蘇、山東等省份還存在不小差距。
但是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通過GDP總量是不能完全反映。如果從人均GDP方面出發,台灣省的經濟石路還是非常強的,達到17.88萬元,而上海的人均GDP也僅有15.7萬元,通過對比我們發現台灣省的經濟實力還是很強的。
不僅如此,台灣還擁有像台積電這樣的大型企業,在經濟發展質量上也比較高,值得一提的是,其實 台灣省2.73%的增速在亞洲四小龍中也是最高的。
亞洲4小龍,都是靠美國拉上來的。
⑸ 台灣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經濟水平台灣現在發展的怎麼樣
應該是屬於高等的水平,其實發展的還是蠻不錯的,雖然地方小,但是該有的還是有的。
⑹ 台灣靠什麼發展經濟十分依賴大陸
台灣省是外向型經濟,進出口貿易總額超過GDP總額。可以說是非常依賴外貿,對大陸的經濟依賴是無法估量的。這是台灣的地理條件決定的,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工業化以後更是如此。
台灣省的經濟發展主要集中在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在這40年間,台灣省的經濟發展迅速,完成了從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的轉變。主要原因是承接了歐美的產業轉移。當時與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並稱亞洲四小龍。由於人口規模的限制,韓國離中國台灣省更近,產業結構也更接近。至今在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具有全球競爭力,台灣省是全球最大的。
1971年,台灣省進出口總額為39億美元,占當時GDP的59%。這個比例對我們現在來說已經很高了。我們再來看看大陸做個對比。內地外貿依存度最高的時候大概是2007年,進出口總額佔GDP的61%,現在已經降到34%。1981年,台灣省進出口總額迅速增長到439億美元,占當時GDP的89%。這10年,台灣省進出口貿易增速快於GDP增速,外貿佔GDP比重增長20%。
1991年,台灣省進出口總額增至1397億美元,占當時GDP的76%。在這10年裡,對外貿易的增長明顯慢於GDP的增長。
2001年,台灣省進出口總額增加到2343億美元,占當時GDP的80%。
2011年,台灣省進出口總額增至5897億美元,占當時GDP的126%。在過去的10年裡,台灣省的對外貿易再次迅速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核心原因是與大陸的經貿往來日益頻繁。
2021年,台灣省進出口總額增至8276億美元,占當時GDP的107%。在過去的10年裡,台灣省對外貿易的發展速度放緩。核心原因是台灣省民進黨阻撓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如果你看過陳的《康熙王朝》,就會對劇中姚啟勝收復台灣省有印象。說到兩岸的經濟關系,就意味著台灣省對大陸的依賴。如果福建沿海禁海,台灣省的經濟會受到很大影響。這說明台灣省對大陸的經濟依賴自古就有,這是其地理位置決定的。
到現在,這種情況還是一樣。只是新中國成立後,大陸比較窮。早期也是以發展重工業和軍工為主,民生投入低。再加上被歐美經濟封鎖,所以與外界的經濟融合度不高,與台灣省的經貿往來自然也就低了。
改革後,這種情況有所改變。現在我能查到的數據是1994年的,當時大陸和台灣省的貿易總額是163億美元,占當時台灣省外貿總額的9%。說實話,這個比例並不高,監管也是如此,但台灣省對大陸順差巨大,當年順差118億美元。當時雙邊貿易佔台灣省GDP的6%。
到2001年,台灣省與大陸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已增至323億美元,比7年前增長了98%,佔台灣省全省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4%,占當時台灣省GDP的11%。雙方的貿易額明顯增加。
到2011年,台灣省與大陸的進出口總額迅速增長到1600億美元,比10年前增長了395%,占當時台灣省進出口總額的27%,佔台灣省GDP的34%。這個時候大陸對台灣省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⑺ 台北經濟怎樣
台北市在台灣經濟體系中,扮演金融、媒體、電信營運中心的關鍵性的角色。產業方面,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隨著高所得而來的高消費能力及產業結構變遷,統稱為服務業的第三級產業佔台北市整體產業比重近達九成。當中包含批發、零售、貿易、餐飲、金融服務、運輸倉儲、通信、工商服務等。服務業的盛行,讓台北市成為一座生活必需品相當容易取得的城市。某大型超商總經理曾說:「台北市有一個世界級的特色,就是便利商店密度世界第一名。」
產業分布於台灣其他都市(如新竹、高雄等地)的中、大型企業,大部分都將總公司設於台北市,形成了台灣最大的工業生產區和商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