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羅斯的基礎商品經濟
俄羅斯經濟概況
(經 濟)
俄羅斯是前蘇聯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在當前世界也是經濟大國。從工農業總產值來看,它占原蘇聯工農業總產值的70%。與原蘇聯平均水平之比(%),199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114%,人均消費為108%,人均國民財富為117%,工業勞動生產率110%,農業勞動生產率為108%。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占原蘇聯國民生產總值的58.7%。
〔工 業〕
俄羅斯已經形成了以9大工業部門(能源、黑色冶金、化學和石油化工、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木材加工和造紙、建築和材料、輕工、食品和微生物)為中心的完整的工業體系。無論從經濟實力的基礎情況來看,還是從工業、科技區域布局來考察,俄羅斯佔有了原蘇聯工業的絕對優勢。
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央區集中了原蘇聯紡織工業1/2以上,機械工業1/5。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西北區是原蘇聯重要的加工工業區,精密機械製造、機電、化學和有色冶金等部門均較發達。北方區木材採伐、鋸木製材、經濟用材運出量和制漿造紙工業均居原蘇聯的首位。烏拉爾區的採煤業居原蘇聯第二位。
俄羅斯主要工業產品,有原蘇聯經濟中也佔有決定性地位。主要產品占原蘇聯同類產品的比重,分別為:發電量佔62.5%,石油佔90.9%,水泥佔60.2%,天然氣佔77.3%,煤佔55.4%,鋼佔57.9%,商品木材佔91.6%,紙佔84.6%,玻璃佔61.9%,機床佔50%,汽車佔80%,拖拉機佔45%。能源 電力,1988年發電10660億度,1991年為10460億度。煤1988年為4.25億噸,1991年為3.53億噸。石油,1988年5.69億噸,為歷史最高紀錄,1990年
5.15億噸,1991年減至4.6億噸。鋼鐵 1988年鋼產量為6387.7萬噸,1991年為5510萬噸,原蘇聯5大鋼鐵基地中的烏拉爾、中央區和西西伯利亞3個位於俄羅斯境內。1991年大多數消費品生產比1990年下降2~6%,食品生產下降9%。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工業很不發達,在工農業總產值中,工業僅佔1/3,而工業部門結構中又以輕工業為主,其產值約占工業總產值的2/3。 本來就十分落後的俄國工業,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後外國武裝干涉及國內戰爭的破壞,使工業瀕於崩潰的邊緣。國內戰爭結束後,在國民經濟恢復基礎上,原蘇聯通過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決議。決議明確規定,工業化的總路線的基礎就是從重工業開始,從發展重工業的核心,即機器製造業開始,這實際上就是偏重於甲類工業,即生產資料生產。當前,俄羅斯已成為擁有高度發達的機械化農業的工業強國。這是原蘇聯幾十年間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成果。 目前,工業在俄羅斯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俄羅斯工業的特點是:重工業發展始終占優先地位,同時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逐漸涌現出許多新興工業部門。工業生產集中程度很高,這是俄羅斯生產力布局政策的結果。 俄羅斯工業部門分工很細,現共有12個行業及其下屬300多個不同的部門和相當數量的個別生產部門。
12個行業是:
電力工業;
燃料工業(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工業);
黑色冶金工業;
有色冶金工業;
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
微生物和復合飼料工業;
醫葯及醫療器材工業;
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工業
(包括:動力和機械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
冶金設備製造業、機床製造業、化工和石油機
械製造業、建築機械和築路機械製造業、機車
車輛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造船業、航空工業、
軸承製造業、拖拉機製造業、農業機械製造業);
林業、木材加工業、制漿造紙業;
建築材料工業;
輕工業(包括:紡織工業、縫紉工業、製鞋工業);
食品工業。
在工業生產中,俄羅斯把以上工業部門分成幾個綜合體來進行計劃和組織發展。這幾種綜合體是:燃料動力綜合體、冶金綜合體、機器製造綜合體、化學森林綜合體、建築綜合體、社會綜合體和東部的區域性生產綜合體。 這里要著重強調一下俄羅斯東部的工業。東部包括西伯利亞和遠東,面積為1276.59萬平方公里,佔俄羅斯面積的2/3以上。近年來東部的地位越來越高。 俄羅斯是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聯邦,東西兩大部分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差很大。歐洲部分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產值佔全俄羅斯的3/4以上。可是,歐洲部分因其資源有限,經濟進一步發展受到很大限制。而東部地區卻擁有各種各樣蘊藏量極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這里的工業基礎薄弱,部門單一,資源遠未得到充分利用。為了改變這種生產力布局的不合理狀況,俄羅斯實行了工業東移政策,稱之為「綱領性政策」。目前,俄羅斯經濟對東部地區的依賴日益增強。今後,東部地區在增強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保障出口都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在將是「亞太時代」的下個世紀,俄羅斯將更為重視其東方的發展。
俄羅斯的電力工業包括火力、水力和核能發電三大部門。發電量僅次於美國,居第二。其中火力發電為主,約佔72%。 俄羅斯豐富的電力資源大部分集中在東部地區。進入70年代後,由於歐洲部分有機燃料日益匱乏,俄羅斯決定在該地區加速發展核電工業。目前,俄羅斯擁有8座核電站(1985年)。 俄羅斯電力生產的突出特點是高度集中,絕大部分電力是由大型電站生產的。目前,俄羅斯已形成了全國統一的輸電系統,發電量佔全國總發電量的90%,保證了主要工業區的動力供應。 俄羅斯電力的主要消費部門是工業,其用電量佔全國用電量的60%。俄羅斯電力也用於出口,由於經互會的解散,現在出口量急劇減少。
俄羅斯的燃料工業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工業。目前,俄羅斯是世界上工業國家唯一燃料能夠完全自給並可保持一定出口的國家。
石油工業是俄羅斯最重要的能源工業部門。天然氣工業是俄羅斯一個發展很快的新型能源部門。煤炭的生產在能源生產工業中一直占重要地位,它是燃料平衡的基礎。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在十月革命前是俄羅斯工業部門中最薄弱的一環。當認識到化學工業是保證工業物質基礎最重要的部門,是推進國民經濟工業化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時,俄羅斯才採取緊急措施來建立和發展這一部門。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俄羅斯化學工業有了顯著提高。俄羅斯的化肥、硫酸、焙燒蘇打的產量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80 年代以來,在化學工業中,化學制葯工業、基本化學工業、化學纖維工業發展最快;在石油化學工業中,基本有機合成產品發展最快。 俄羅斯目前共生產9萬余種化工產品,其中90%以上的生產工藝不是最先進的,質量亦不如國外產品。為此,俄羅斯開始進一步擴大新型結構材料的生產,增加品種和提高質量。 但是,近幾年,由於政局動盪,經濟急劇衰退,能源和原材料工業萎縮,化學工業產量也急劇下降。
機器製造業和金屬加工工業是俄羅斯的工業核心、科技進步的基礎。其發展受到極大重視,發展速度亦十分迅速。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機器製造業和金屬加工工業只有3個獨立部門:機車車輛製造業、造船業和農機製造業。現在,俄羅斯這個部門已發展到100多個分部門。其產品已超過13萬種。 機器製造業發展的方向是:迅速發展能保證技術進步和提高生產機械化、自動化水平的分部門;大幅度增加自動化工具、儀表和儀器;金屬加工設備中優先增長先進的鍛壓設備、數據控制機床、速控和速算成套設備。
建築材料工業 建築材料工業是俄羅斯的傳統工業部門之一,十月革命前就已具有一定的生產基礎。主要部門有水泥、混凝土預製件和玻璃製品工業等。俄羅斯建築材料工業70%集中在歐洲部分。俄羅斯發展建築材料工業的基本方向是,優先發展既能降低金屬用量、降低造價和勞動量、減輕建築物重量,又能提高其保暖程度的建築材料;擴大高標號、多成份和特種水泥的生產;增加拋光玻璃、強化玻璃和玻璃纖維布以及建築用瓷器等高效裝修材料的生產。進一步研製開發新產品並注意提高其傳統產品質量。
輕工業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傳統工業部門之一。十月革命之前,俄羅斯輕工業就已初具規模。輕工業的主要部門有紡織工業、皮鞋業、針織業等。俄羅斯的輕工業主要集中在歐洲部分人口稠密的地區。 由於原蘇聯長期片面執行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嚴重製約了輕工業的發展。俄羅斯輕紡工業的設備落後,長期以來生產質量差、產品款式陳舊。 為了改變這些現象,原蘇聯和俄羅斯新政府都曾努力加速輕工業的發展。但是,整個國民經濟體制幾十年來一直重重工,輕輕工,一時難以扭轉。加之近幾年經濟衰退,輕工業生產趨於下降。
食品工業在俄羅斯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食品工業由24個分部門構成。主要部門有肉類及罐頭加工工業、奶和奶製品工業、捕魚業、製糖工業、飲料和麵食製品工業等。 肉食品工業是本部門中最大的分部門,其產值約占食品工業總產值的1/4。大型肉類製品聯合企業大都建在大中城市。近年由於經濟全面衰退,肉食品工業產量亦大幅度下降。另外近年麵食製品亦明顯下降。 長期以來,由於對食品工業投資的不足,加上農業生產不穩定,食品工業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因為,市場供應長期緊張不是短期內所能改善的。
〔農 業〕
從60年代以來開始實行集約化經營,主要是全盤機械化、電氣化、化學化、水利化、科學化和知識化,從而逐步改變以前的粗放經方式,使農業生產水平有所提高。
俄羅斯農業中的主要項目,如穀物、馬鈴薯、亞麻、肉乳等產品,占原蘇聯的1/2到1/3。近年來農業生產發展水平速度受到動盪局勢的影響。1991年農工綜合體產品總值,包括農業總產值比1990年減少5%,並低於最近5年的平均產值。1991年,國家谷類收購量達2250萬噸,比1990年低34%,是最近25年以來最低的一年。1991年國家向日葵收購量170萬噸,比1990年少產25%。國家土豆收購量470萬噸比1990年少產6%,國家蔬菜收購量440萬噸,比1990年少產28%。1991年,向國家交售油料的數量是近6年以來最低的,土豆和蔬菜交售量是近18年以來最低的。但1992年10月國家已征購到12300萬噸糧食,較去年增加150萬噸,糧產量為250萬噸,較去年增加50萬噸,土豆產量基本與去年持平。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年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82%。農業產值占工農業總值的57%。十月革命後,原蘇聯經歷了一條曲折的農業發展道路。
50年代以前,原蘇聯全力發展重工業,加上國內戰爭、衛國戰爭和農業全盤集體化政策失誤的影響,農業生產發展緩慢。50年代中期起,農業開始得到重視,舊的農業體制和政策都得到了一定的調整和改革。60年代,開始從粗放式經營轉向集約化經營,擴大農業投資,促進了農業發展。但70年代到80年代初,農業生產幾乎處於停滯狀態。戈爾巴喬夫執政後實行了擴大農庄農場自主權,改善農村經濟關系,採用各種承包制、租憑制,改變農業投資取向,加強基礎設施和農業社會改造等措施,試圖挖掘農業的發展潛力,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力爭在短期內解決食品供應問題。
但是,近幾年來,由於整個國民經濟的混亂,從原蘇聯晚期開始,農業就處於滑坡狀態。1990年起,農業產值呈負增長。1991年,俄羅斯農業產值下降5%;到1992年,農業產值下滑速度更快,下降幅度達12%,畜產品下降幅度更大,如頭9個月肉產品產量下降27%。
種植業
俄羅斯的種植業主要包括谷類作物、經濟作物(棉花、甜菜、向日葵、亞麻等)以及土豆、蔬菜、瓜類、水果和飼料作物等生產部門。
十月革命前,俄國的種植業以穀物為主,其播種面積佔全部播種面積的90%。 1909~1913年,穀物年均產量為7250萬噸,其中每年出口15%。
十月革命後,種植業遭受到國內戰爭和衛國戰爭以及農業集體化運動的破壞,生產發展緩慢。50年代以來,種植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其內部結構也得到了調整。 1950年種植業中穀物種植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70%,經濟作物佔8.1 %,土豆、蔬菜和瓜果作物佔7.4 %,飼料作物佔14. 5%。1988年,種植業中穀物種植面積佔54%,經濟作物佔6,4 %,土豆、蔬萊和瓜果作物佔4 %,飼料作物佔到34.6%。1988年與1950年相比,穀物播種面積比重有所下降,而飼料作物比重則明顯上升。
1.谷類作物
50年代中期,由於大面積墾荒,迅速擴大了穀物播種面積,穀物產量大幅增加。 60年代初,由於農業政策的嚴重失誤和墾荒地區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穀物產量增長緩慢。60年代中期,俄羅斯農業生產開始由粗放經營轉向集約化經營,增施化肥、培育優良品種、改良土壤和興修水利等措施,穀物產量有所提高,1976~1980年平均穀物產量比60年代上半期提高56%,同期穀物單產量提高了54.9%,1981年到80年代後期,由於旱災和經營機制方面的問題,穀物產量持續下降。
數十年來,盡管穀物生產有了大幅度增長,但由於飼料糧消費量的不斷上升,俄羅斯每年需大量進口糧食。近幾年,對糧食的進口需求量日勝一日。
在穀物播種面積中,小麥占重要地位,小麥的產量和國家收購量在穀物中均占首位。小麥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40%,產量占總產量的39%,國家收購量占總量的48%。在小麥播種面積中,春小麥佔2/3,但單產較低;冬小麥單產比春小麥高得多。大麥的播種面積和產量僅次於小麥。播種面積占穀物播種面積的26%,總產量佔到穀物總產量的27.1 %。
燕麥的播種面積比40年代減少了40%,但其單產高於大麥和春小麥,適於作飼料。播種面積占穀物總面積的10%左右。
黑麥的播種面積不斷縮小,這是單產較低沒有較高生產價值的原因所造成。
此外,俄羅斯遠東地區還種植水稻。另外還生產高粱、養麥等,但種植面積不大,產量也不多,不佔重要地位。
2.經濟作物
俄羅斯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甜菜、亞麻和向日葵等。
十月革命後,政府為了發展經濟作物,採取了增加投資、提高收購價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因此,經濟作物播種面積不斷上升。
棉花的生產在十月革命後得到迅速發展。播種面積不斷擴大,產量增長了一倍半。
亞麻是俄羅斯的傳統紡織原料之一。其種植面積一直在減少,主要原因是其收獲和加工的機械化程度低,費勞力,而亞麻的種植主要分布在勞動力十分缺乏的中央黑土區。亞麻單產量也較低。
向日葵籽是俄羅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其播種面積約佔全部油料作物播種面積的3/4,產量約佔80%。滁此之外,油料作物還有亞麻籽、棉籽、大豆、油菜籽、大麻籽。但產量都不是太多。
3.上豆、蔬菜和瓜果作物
土豆是俄羅斯居民的基本食品之一。但是土豆產量日益下降。主要因為,一部分土豆生產者是個人副業者,隨著農村居民的減少及其生活方式的改變,其土豆生產量下降。二是種植土豆機械化程度低。
戰後,蔬菜種植面積,一直都保持不變,其中約有2/3是水澆地。俄羅斯人均年消費量為100公斤。
瓜類作物的種植主要是西瓜、甜瓜和南瓜。俄羅斯盛行水果和漿果。為了提高水果產量,俄羅斯建立了大型果園。目前,鼓勵農村居民發展果園合作社,農庄農場協助合作社建立基礎設施,並提供農業技術與各方面服務。
畜牧業
俄羅斯的畜牧業包括的主要部門有:養牛業、養豬業、養羊業、養禽業。此外,還包括小規模的各個部門,如養馬業、養蠶業等。當前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5%,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畜牧業的意義會越來越大。
十月革命前,俄國畜牧業的經營方式落後,畜產品產量不高。十月革命勝利初期,農畜產品產量減少,到20年代末,已經超過1913年,然而,在農業全盤集體化期間,由於政策嚴重失誤,使畜牧業遭受重大損失。加之二戰的巨大創傷,直到1950年後,畜產品產量尚未恢復到1913年的水平。
50年代中期後,俄羅斯採取了增加投資、加快發展專業化和集中化、提高畜產品的收購價格、擴大質量差價和加強科研工作、採用科學的飼養工藝、加強飼料基地等措施,大大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全俄經濟衰退,投資危機、通貨膨脹等一系列問題致使畜牧業大大停滯不前。畜產品產量大幅度下降。1992年頭9個月,畜產品產量就下降21%。
1.養牛業
這是俄羅斯規模較大的畜牧業部門。目前這個部門提供98%的奶和40%以上的肉。此外,還提供高質量的皮革原料。
全俄飼養的牛,80%是由農庄農場、跨單位組織或其他農業生產企業飼養的:另外20%由個人副業飼養。
80年代末,奶牛業的專業化和集中化水平有所提高,有的地方出現了奶牛業跨單位綜合體或養牛聯合公司,其內部分為繁育、育成、飼養及產奶、加工飼養等專業化企業,以提高生產效率。
2.養豬業
這是俄羅斯第二大畜牧業部門。按標准頭數計算,養豬業約占牲畜總頭數的15%。養豬業提供肉類、皮革、豬鬃和其他輕工原料。
近些年來,養豬業進行了技術改造,逐漸建立了許多工業型大豬場。內部分為專業化繁育、肥育企業等具有完整工藝的大型企業,此外,還有專門從事良種畜培育和繁育的豬場,負責提供優良種豬。
3.養羊業
這也是畜牧業一大部門。按標准計算,綿羊和山羊占牲畜總數的14%。該部門主要提供肉、奶、油脂、羊毛、羊皮等。由於養羊業產品價格偏低,處於低贏利狀態。所以,養羊業發展緩慢。
4.養禽業
這是俄羅斯一個作用日漸提高的畜牧業部門。養禽業提供高營養價值的肉、蛋以及絨毛和羽毛。
目前,俄羅斯養禽業產品的主要供應者是集體農庄和國營農場,提供的產品大大超過了副業。這改變了60年代以前主要靠個人副業提供禽產品的狀況。 這是俄羅斯大力發展機械化養禽場,實現了養禽工序的綜合機械化的結果。
畜牧業部門結構近20年來變化較大。其中,養禽業由於技術改造和工廠化飼養方法的採用,發展速度最快。肉用養牛業發展也較快,而奶牛業由於工廠化程度低而發展也較慢。在養豬業中,肉用和腌肉用方向得到較大發展,這方面的產品,居民需求量很大。
從肉類總平衡表的結構來看,豬肉和羊肉的比重下降,牛肉和禽肉比重上升。這主要是經濟發展總水平的提高、產品消費量的增長和食品結構的完善起著重作用。
發展畜牧業最重要的條件是建立可靠的飼料基地,它對增加牧畜頭數和提高其產品率以及增加產品產量和降低成本有直接影響。俄羅斯飼料作物,以多年生牧草面積最大,此外有一年生牧草、玉米、大麥、燕麥、豌豆、飼用黑麥、糧豆作物、瓜類作物等。
另外,在農業集體化後,俄羅斯允許農庄庄員和國營農場職工經營個人副業,作為農村居民的收入補充。個人副業主要是經營畜牧業,其畜牧業產值約占其全部產值的2/3。
〔交通運輸〕
鐵路為主導,1990年鐵路運營線總長85000公里。西伯利亞7416公里長的鐵路中的6000公里是世界最長的電氣化鐵路。
公路在交通運輸中佔有重要地位。公路總長71萬多公里。以莫斯科為中心,14條公路干線,四通八達。
海洋運輸和內河航運發展都較快。此外還有發達的管道運輸。航空運輸以客運為主,與80多個國家有航線相通。
商業概況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經濟建設戰略重點的調整,俄羅斯的商業在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些不穩定因素。
幾十年來,商品零售總額逐漸增加,與此同時,商品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在零售總額之中,非食品商品(文化生活用品、日用品,特別是耐用品)的比重不斷增加,而食品的比重則相對下降。在食品商品中,高質量食品,如魚、肉、奶、蛋、水果等比重在增加,糧食製品比重下降。這反映了俄羅斯居民生活的提高和日用輕工業的迅速發展。
60年代以來,商業的物質技術基礎有所發展和改善。現代化的商業網路和公共飲食業網相繼出現。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經營方式也得到一定的應用。
俄羅斯商業雖然得到一定的發展,但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這是商業體制不完善、商業與工業嚴重脫節的後果。同時存在一些技術和設備上的問題,如商業網點、營業面積嚴重不足,設備陳舊,機械化程度低等。
近幾年,由於經濟全面衰退,商業也相應蕭條。這主要由兩個方面原因造成:一是社會產品急劇減少,尤其是消費品。1992年1~9月,消費品生產下降14%,其中食品生產下降23%,輕工業生產下降24%。二是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大大低於價格上漲速度,同時居民存款也大大貶值,這使居民購買力急劇下降。消費品嚴重不足加上居民購買力降低,致使1992年前9個月的零售商品流轉額下降39%。
伴隨著零售商品流轉額的急劇下降,商品價格急劇上漲。1992年工業品批發價格上漲了33倍,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5倍,其中許多食品價格提高了上百倍,到1993年上半年,食品價格又上漲了數倍,尤其是食品價格。這些造成了商業的一片混亂。表現在市場上,一方面是商品供應奇缺,百姓家庭了無存儲,一方面是私營商人囤貨居奇,哄抬市價。
為了刺激商業的發展,俄羅斯政府推行私有化,把大量的百貨商店轉入私人手中。並訂出計劃,每月出售大約8000家百貨商店和服務性企業,這將大大提高商業私營化程度。
商業形式
目前,俄羅斯存在著四種商業形式。即國營商業、合作社商業、集體農庄貿易,以及近幾年隨著私有化的推行而日益壯大的私營商業。在這四種形式中,國營商業日益失去主導地位,而私營商業發展勢頭迅猛,極有可能會後來居上。
國營商業
這是國家所有制商業,國營商業是經營消費品的主要形式。國營商業除包括俄羅斯商業部系統的商業組織和企業外,還包括工業部系統的職工供應處、文化部、衛生部等非工業部系統的專業網點。
國營商業企業和組織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由國家預算撥款和本單位所得利潤組成。絕大部分國營商業網點設在城鎮,主要為城市居民服務。國營商業在全國批發商業和零售商業中仍占優勢。約佔48%的工農業部分產品目前還集中於國營商業。
合作社商業
這是集體所有制商業。其財產由合作社成員所繳入社費和股金、經營活動所得利潤形成。建立合作社商業的原則是自願原則和物質利益的原則。主要為農村地區和小城鎮居民服務。其出售價格與國營商業相比較為靈活。除提供商業服務外,合作社商業還從事收購農產品和原料,發展個人副業等。合作社商業佔全國商業零售總額的23%左右。
從事合作社商業的主要有:消費合作社商業網路和手工業合作社商業網路。除國營商業、消費合作社商業外,近年來,又出現了國營一合作社聯合公司和跨部門聯合公司,如農工商聯合公司。
集體農庄貿易
原蘇聯時期,農業合作化過程中,集體農庄貿易就已出現。在集體農庄和公民個人的財產基礎上建立集體農庄市場。經營國營農場、集體農庄和勞動者個人完成任務後剩餘的農副產品,以及副業產品。這種形式是城市居民食品供應的必要補充來源。
集體農庄貿易主要是經營私人生產的剩餘產品的一種形式。因此,這種形式能刺激農副產品產量的增加,擴大城鄉商品交換的渠道,改善農產品的供應,同時增加集體農庄和勞動者個人的收入。
近幾年,俄羅斯出現了農貿市場,這是改革措施推行的結果。這種商業形式對居民的農副產品供應能起到促進作用。這種市場,由官辦改為民辦,管理由行政管理改為經濟杠桿調控。在農貿市場上,產品價格不加明確限制,由市場自行產生、浮動。
私營商業
在長期的中央計劃經濟指導下,俄羅斯私營經濟一直增勢甚微。原蘇聯解體後,隨著私有化的推行,私有經濟開始迅猛發展,私有商業企業的不斷建立。這是原蘇聯經濟市場化的重要步驟,也是對商業形式的一個補充。俄羅斯提出《關於財產非壟斷化(私有化)》法律草案,使更多的居民和勞動集體擁有私有財產,甚至把國營企業、合作社企業自願聯合改造成股份制公司,出售或拍賣給私人業主。
私有化的推行,在商業領域尤為顯著。如批發性和零售商業設施企業、公共飲食業及生活服務設施、國營合作社貿易等領域。目前俄羅斯已有40%以上的商店實行了私有化,農村出現了37萬多個私人農場,而且每月以約8000的速度增加,資本額也越來越大,僅在商業流通領域,擁有百萬美元以上的私人業主已超過1 萬。他們正在改變俄羅斯的商業服務內容和形式。
2. 平陰縣總共幾個鄉鎮,每個鄉鎮包括哪些村
平陰縣總共11個鄉鎮,346個行政村(居)。
11個鄉鎮分別是平陰鎮、欒灣鄉、安城鄉、玫瑰鎮、刁山坡鎮、東阿鎮、洪範池鎮、李溝鄉、孔村鎮、孝直鎮、店子鄉。
平陰鎮55個村:
南門居、東關居、東南溝居、東三里居、白庄居、西關居、北門居、北山東居、北山西居、分水嶺村、三山峪村、孫官莊村、胡庄村、胡山口村、十里鋪村、畢庄村、堡子村、龍橋村、東子順南村、東子順北村、畢海洋村、宋子順村、西子順村、東孫庄村、大李子順村。
李山頭村、凌庄村、前寨村、後寨村、上盆王村、下盆王村、山頭村、前阮二村、田山村、丁山頭村、老博士村、新博士村、石庄村、劉官莊村、翟庄村、東阮二村、西橋口村、洪口村、東蠻子村、西蠻子村、中橋口村、東橋口村、尹庄村、西三里村、於庄村、葛庄村、大佛寺村、北土樓村、中土樓村、南土樓村。
欒灣鄉24個村:
南欒灣村、中欒灣村、北欒灣村、南貴平村、北貴平村、讓庄鋪村、東平洛村、西平洛村、望口山村、西瓜店村、西鳳凰庄村、宋庄村、董庄村、興隆鎮村、虎豹川村、勝利村、近鎮村、三皇殿村、柳河圈村、新村、王營村、東張營村、西張營村、南王店村。
安城鄉20個村:
安城村、西土寨村、東土寨村、北聖村、南聖村、邱庄村、小官村、張天井村、段天井村、常天井村、林窪村、鐵山村、雙井村、冷飯店村、東劉庄村、東毛鋪村、西毛鋪村、東鳳凰庄村、大官村、皂火村。
玫瑰鎮27個村:
夏溝村、老張庄村、野仙溝村、羅寨村、東唐村、西唐村、陳山頭村、南葛庄村、王橋村、西胡庄村、北新村、陶庄村、王鎬店村、彭庄村、劉店村、焦庄村、龐口村、庄科村、北石硤村、南石硤村、李庄村、趙台村、高辛村、南泉村、北泉村、高套村、韓套村。
刁山坡鎮21個村:
刁山坡村、大吉庄村、張窪村、大孫庄村、俄庄村、江庄村、大站西村、大站東村、李屯村、丁口村、王小庄村、孔集村、崔山頭村、東豆山村、西豆山村、外山村、郭套村、新屯村、李家堂村、東站村、南台村。
東阿鎮55個村:
東門村、衙前村、南壇村、窯頭村、邢溝村、仁和村、孟庄村、喬庄村、北張村、東山村、西山村、北門村、南門外村、南門里村、西南壩村、西賈庄村、魏院村、趙庄村、范庄村、龐庄村、姜溝村、白塔村、臧廟村、於庄村、小廟頭村、黃山村、太平村、司橋村、大河口村。
小河口村、鐵楊村、北劉庄村、蘇橋村、北市村、三合村、喬樓村、楊山村、小屯村、桃園村、太和村、南市村、殷六村、侯庄村、辛庄村、西王莊村、花石崖村、龍王峪村、直東峪村、蘇山頭村、東黑山村、西黑山村、北直溝村、東直溝村、西直溝村、新直溝村。
洪範池鎮34個村:
大寨村、丁泉村、白雁村、長尾崖村、郭溝村、大黃村、小黃村、陶峪村、辛庄村、前楊河村、後楊河村、紙坊村、劉廟村、南張庄村、苗海村、杜庄村、謝庄村、周河村、東池村、西池村、書院村、北崖村、南崖村、張海村、南侯庄村、王山頭村、臧庄村、周庄村、西北李村、閆庄村、陳庄村、任庄村、南李山頭村、南劉庄村。
李溝鄉21個村:
李溝村、高路橋村、柿子峪村、團山溝村、石板台村、南毛峪村、尚辛庄村、晁峪村、王樓村、半邊井村、前大峪村、後大峪村、黃坡村、小峪村、胡坡村、安子山村、大荊山村、白雲峪村、值金寨村、孔庄村、北毛峪村。
孔村鎮25個村:
孔村村、夥居樓村、南尹庄村、北孫庄村、王小屯村、孔庄村、陳屯村、劉小庄村、東臧庄村、太平庄村、范皮村、郭柳溝村、東天宮村、前轉村、後轉村、前套村、後套村、王家莊村、張山頭村、蔣溝村、南官莊村、孔子山村、金溝村、柿子園村、前嶺村。
孝直鎮39個村:
孝直村、南李庄村、賈庄村、天興村、泊頭村、大興村、吳庄村、張平村、後興村、谷樓村、黃庄村、付庄村、亓集村、商庄村、刁鵝嶺村、張小山村、前庄科村、後庄科村、大天宮村、小天宮村。
張溝村、張庄村、營子村、東辛村、西辛村、張屯村、鳳凰村、趙橋村、東濕口山村、西濕口山村、野場村、劉家莊村、馬跑泉村、羅圈崖村、薄庄村、焦庄村、許小山村、南孔庄村、廉庄村。
店子鄉25個村:
前店子村、後店子村、劉所村、沙嶺村、龍窪村、二虎廟村、邱林村、盛屯村、丁屯村、柳灘村、東江庄村、東白庄村、夏庄村、葛樓村、黃樓村、東張村、西張村、展小庄村、前窪村、中窪村、後窪村、宋柳溝村、焦柳溝村、曲柳溝村、王柳溝村。
(2)刁山坡鎮俄庄村經濟如何擴展閱讀:
平陰縣行政區劃歷史建設: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屬山東行中書省東平府,後改屬承宣布政使司兗州府。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屬東兗道兗州府。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屬泰安府。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屬泰安府。1913年廢除府、州,屬山東濟西道。1914年道名變更,改屬東臨道。1925年10月山東省道行政區劃調整,屬泰安道。1928年廢道屬省。1938年屬山東省第一行政督察區。抗日戰爭勝利後至1948年9月屬山東省第六行政督察區。
日偽統治時期,1938年5月至1940年6月劃屬偽山東省魯西道,1940年6月至1945年8月屬泰安道。
抗日戰爭爆發後,平陰縣抗日民主政府於1939年10月成立,隸屬泰西行政委員會(後改為泰西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0年4月,屬魯西行政主任公署泰西專署(後稱魯西第一專署)。
1943年3月平陰縣抗日民主政府與阿東辦事處合並,建立平阿縣抗日民主政府,屬晉冀魯豫邊區第十六專署。1944年5月屬冀魯豫邊區第一專署。1945年10月撤銷平阿縣,恢復平陰縣。1948年7月屬魯中南第七專員公署(1949年4月改稱泰西專署)。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泰西專區。1950年5月,屬泰安專區。1959年1月30日,撤銷平陰縣,並入東平縣,劃歸聊城專區;9月14日,恢復平陰縣,劃歸濟南市。
1960年1月22日,劃歸菏澤專區;3月28日,劃歸濟南市。1961年7月22日,劃歸泰安專區。1985年3月27日,復屬濟南市。
3. 濟南市平陰縣安城鄉西張營村有犯罪的嗎
2003年,平陰縣設有平陰鎮、欒灣鄉、安城鄉、玫瑰鎮、刁山坡鎮、東阿鎮、洪範池鎮、李溝鄉、孔村鎮、孝直鎮、店子鄉共11個鄉鎮,346個行政村(居)。現在欒灣和安城合並,玫瑰和刁山坡合並,孝直和店子合並,李溝和孔村合並,所屬行政村一並合並。平陰鎮(55)南門居、東關居、東南溝居、東三里居、白庄居、西關居、北門居、北山東居、北山西居、分水嶺村、三山峪村、孫官莊村、胡庄村、胡山口村、十里鋪村、畢庄村、堡子村、龍橋村、東子順南村、東子順北村、畢海洋村、宋子順村、西子順村、東孫庄村、大李子順村、李山頭村、凌庄村、前寨村、後寨村、上盆王村、下盆王村、山頭村、前阮二村、田山村、丁山頭村、老博士村、新博士村、石庄村、劉官莊村、翟庄村、東阮二村、西橋口村、洪口村、東蠻子村、西蠻子村、中橋口村、東橋口村、尹庄村、西三里村、於庄村、葛庄村、大佛寺村、北土樓村、中土樓村、南土樓村。欒灣鄉(24)南欒灣村、中欒灣村、北欒灣村、南貴平村、北貴平村、讓庄鋪村、東平洛村、西平洛村、望口山村、西瓜店村、西鳳凰庄村、宋庄村、董庄村、興隆鎮村、虎豹川村、勝利村、近鎮村、三皇殿村、柳河圈村、新村、王營村、東張營村、西張營村、南王店村。安城鄉(20)安城村、西土寨村、東土寨村、北聖村、南聖村、邱庄村、小官村、張天井村、段天井村、常天井村、林窪村、鐵山村、雙井村、冷飯店村、東劉庄村、東毛鋪村、西毛鋪村、東鳳凰庄村、大官村、皂火村。玫瑰鎮(27)夏溝村、老張庄村、野仙溝村、羅寨村、東唐村、西唐村、陳山頭村、南葛庄村、王橋村、西胡庄村、北新村、陶庄村、王鎬店村、彭庄村、劉店村、焦庄村、龐口村、庄科村、北石硤村、南石硤村、李庄村、趙台村、高辛村、南泉村、北泉村、高套村、韓套村。刁山坡鎮(21)刁山坡村、大吉庄村、張窪村、大孫庄村、俄庄村、江庄村、大站西村、大站東村、李屯村、丁口村、王小庄村、孔集村、崔山頭村、東豆山村、西豆山村、外山村、郭套村、新屯村、李家堂村、東站村、南台村。東阿鎮(55)東門村、衙前村、南壇村、窯頭村、邢溝村、仁和村、孟庄村、喬庄村、北張村、東山村、西山村、北門村、南門外村、南門里村、西南壩村、西賈庄村、魏院村、趙庄村、范庄村、龐庄村、姜溝村、白塔村、臧廟村、於庄村、小廟頭村、黃山村、太平村、司橋村、大河口村、小河口村、鐵楊村、北劉庄村、蘇橋村、北市村、三合村、喬樓村、楊山村、小屯村、桃園村、太和村、南市村、殷六村、侯庄村、辛庄村、西王莊村、花石崖村、龍王峪村、直東峪村、蘇山頭村、東黑山村、西黑山村、北直溝村、東直溝村、西直溝村、新直溝村。洪範池鎮(34)大寨村、丁泉村、白雁村、長尾崖村、郭溝村、大黃村、小黃村、陶峪村、辛庄村、前楊河村、後楊河村、紙坊村、劉廟村、南張庄村、苗海村、杜庄村、謝庄村、周河村、東池村、西池村、書院村、北崖村、南崖村、張海村、南侯庄村、王山頭村、臧庄村、周庄村、西北李村、閆庄村、陳庄村、任庄村、南李山頭村、南劉庄村。李溝鄉(21)李溝村、高路橋村、柿子峪村、團山溝村、石板台村、南毛峪村、尚辛庄村、晁峪村、王樓村、半邊井村、前大峪村、後大峪村、黃坡村、小峪村、胡坡村、安子山村、大荊山村、白雲峪村、值金寨村、孔庄村、北毛峪村。孔村鎮(25)孔村村、夥居樓村、南尹庄村、北孫庄村、王小屯村、孔庄村、陳屯村、劉小庄村、東臧庄村、太平庄村、范皮村、郭柳溝村、東天宮村、前轉村、後轉村、前套村、後套村、王家莊村、張山頭村、蔣溝村、南官莊村、孔子山村、金溝村、柿子園村、前嶺村。孝直鎮(39)孝直村、南李庄村、賈庄村、天興村、泊頭村、大興村、吳庄村、張平村、後興村、谷樓村、黃庄村、付庄村、亓集村、商庄村、刁鵝嶺村、張小山村、前庄科村、後庄科村、大天宮村、小天宮村、張溝村、張庄村、營子村、東辛村、西辛村、張屯村、鳳凰村、趙橋村、東濕口山村、西濕口山村、野場村、劉家莊村、馬跑泉村、羅圈崖村、薄庄村、焦庄村、許小山村、南孔庄村、廉庄村。店子鄉(25)前店子村、後店子村、劉所村、沙嶺村、龍窪村、二虎廟村、邱林村、盛屯村、丁屯村、柳灘村、東江庄村、東白庄村、夏庄村、葛樓村、黃樓村、東張村、西張村、展小庄村、前窪村、中窪村、後窪村、宋柳溝村、焦柳溝村、曲柳溝村、王柳溝村。2005年11月下旬,平陰縣鄉鎮行政區劃由11個鄉鎮調整為7個。具體為平陰鎮不動;欒灣鄉、安城鄉合並為一個鄉,合並後的名稱為安城鄉,公場所在安城鄉;刁山坡鎮、玫瑰鎮合並為一個鎮,合並後的名稱為玫瑰鎮,公場所在玫瑰鎮;東阿鎮不動;孔村鎮、李溝鄉合並為一個鎮,合並後的名稱為孔村鎮,公場所在孔村鎮;孝直鎮、店子鄉合並為一個鎮,合並後的名稱為孝直鎮,公場所在孝直鎮;洪範池鎮不動。
4. 俄姓 俄氏家譜 俄姓起源 俄姓名人 俄姓的來源 俄姓簡介
俄[俄,讀音作é(ㄜˊ)]
5. 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玫瑰鎮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玫瑰鎮下轄村委會包括焦庄村委會、夏溝村委會、老張庄村委會、野仙溝村委會、羅寨村委會、西唐村委會、東唐村委會、陳山頭村委會、葛庄村委會、王橋村委會、胡庄村委會、北新村委會、陶庄村委會、王鎬店村委會、彭庄村委會、劉店村委會、龐口村委會、庄科村委會、北石硤村委會、南石硤村委會、李庄村委會、趙台村委會、高辛村委會、南泉村委會、北泉村委會、高套村委會、韓套村委會、刁山坡村委會、吉庄村委會、張窪村委會、大孫庄村委會、俄庄村委會、江庄村委會、孔集村委會、東豆山村委會、西豆山村委會、外山村委會、崔山頭村委會、站東村委會、站西村委會、李屯村委會、丁口村委會、王小庄村委會、郭套村委會、李塘村委會、新屯村委會、東站村委會、南台村委會。
6. 大窪縣哪個鄉鎮經濟最發達,資源最豐富
大窪縣
全縣轄10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全縣境內系沉積性退海平原,無山多水,地勢平坦,海岸線長68公里。這里四季分明,溫和宜人、物產豐富,素有「漁米之鄉」美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目前大窪縣已形成以水稻生產為基礎,棚菜、水產、畜禽、蘆葦五大主導產業全面發展的大農業生產體系。富有大窪特色的大米、鮮細菜、河蟹、海蜇、淡水魚、對蝦、文蛤、填鴨、生豬、蘆葦10大生產加工基地。大窪縣擁有石油、天然氣資源優勢,全國第三大油田--遼河油田的發祥地,油氣帶促進了城鄉工業的快速發展。石油、機械、電子、輕紡、建材、醫葯、冶金、食品、飼料等主導產品。廣袤的田野,投資的沃土,吸引了美國、日本、韓國、泰國、俄羅斯、義大利、新加坡等國家及香港、台灣的投資者。
大窪縣地圖
2006年,遼寧省大窪縣申報的「古漁雁民間故事」,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項目類別,序號18。
編輯本段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大窪縣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大窪縣由大遼河、遼河淤積退海灘塗發育而形成的濱海平原,無山無崗,地勢平坦。海拔一般為2.5米至3.5米,由東北向西南以二萬分之一的坡降,傾斜於渤海遼東灣。東北部、中部隨著成陸逐墾農田;西南部為沼澤地帶生長蘆葦;沿海灘塗逐漸向海內延伸。
氣候特點
大窪縣處於南溫帶亞濕潤區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大窪縣
無霜期長。春季,多西南風,氣溫回升快;夏季,氣溫高,但無酷熱;秋季,多晴朗天氣,氣溫明顯下降,雨量驟減,北風漸多;冬季,嚴寒季節,多西北風。年平均氣溫8.3℃。一月平均氣溫-10.2℃,最低氣溫-27.3℃;七月平均氣溫24.6℃,最高氣溫35℃。年平均降水量645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無霜期175天左右。
水文狀況
大遼河、遼河繞大窪縣境流入渤海,海岸線長68公里。
自然資源
大窪縣土地肥沃,平坦遼闊,水資源豐富,灌溉條件好,適宜以水稻栽培為主的糧
地理環境
食生產,當地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盛產優質大米,年出口大米2萬多噸,已成為遼寧省商品糧和優質米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大窪縣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地熱資源,是中國第三大油田―遼河油田的中心地帶。水源豐富,有淺海、灘塗、淡水水面近400萬畝,盛產文蛤、對蝦、河蟹、海蜇等水產品。遼東灣葦田年產蘆葦12萬噸。是遼寧省蘆葦重要產區和造紙工業原料基地。
水產資用內陸養魚、養蟹和蚌珍珠。沿海灘塗養殖的對蝦、蛤蜊等銷往日本及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編輯本段
地名由來
大窪縣名取自大窪鎮,因地勢低窪而得名。大窪鎮原是一普通小村落,後由於鹽、葦、漁業興起,始成一集鎮。至今大窪鎮周圍還有小窪、西窪、北窪等屯名沿間。
編輯本段
歷史沿革
大窪縣境戰國時屬燕地。
紅海灘
秦屬遼東郡。
西漢屬遼東郡的房縣。
東漢隸遼東屬國。
三國、西晉時期屬昌黎郡。
東晉十六國時期,先後屬前燕、前秦、後燕、北燕和南北朝所割隋屬燕郡。
唐屬營州。
遼屬東京遼陽府。
金屬廣寧府。
元屬廣寧府路。
明屬海州衛。
清屬奉天海城縣。
編輯本段
文物古跡
駕掌寺
「駕掌寺」始建於明朝末期,佔地30餘畝,是盤錦地區重要的歷史古跡。其由來有一個傳說:「明末國難之年正是清發祥之日,兩國交戰在遼河兩岸,而下游正有商船停泊,當時炮火連天、烽煙四起,遼河風浪翻滾、愁雲壓地,往日平靜的流水就要倒海翻江,商船來到這險境如同進了包圍之中,一周氏船家祈求神靈保佑,如能人財平安,定要修建廟宇,以表謝意。頓時一道神火從遠處而來,把船引送到安全的水域。船家感謝神靈保佑,建了「駕掌寺」,「駕掌」即駕駛掌舵的船長。「駕掌寺」即為船家的廟。因主祀「天後聖母」而正名「天聖官」。該廟毀於文革時期。
張氏墓園
張氏墓園地處東風鎮葉家村鏡內,佔地面積25畝。張學良高祖張永貴、曾祖
張氏墓地
張發、祖父張有財、二伯父張作孚均葬於此。解放後,東風鎮政府先後兩次共投資300萬元,重新修建了圍牆,門樓等設施。
張氏故居
張氏故的祖居風鎮葉家村北約一公里,清道光年間,張學良高祖張永貴從河北遷到東風鎮時就選中了此地。故居分東西兩處,相距1米左右。東西各5間正房。張作霖成為東三省巡閱使、安國軍總司令、陸海軍大元帥時,曾投巨資對故居進行建設。鼎盛時為兩座四合院,車馬成群,十分勢派。「九·一八」事變後,故居被日寇拆毀,至今為一片廢墟。故居遺址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駕掌寺新民小學校遺址
駕掌寺新民小學校是張學良將軍德惠鄉里的一項偉業。1928年秋,張學良為了栽培家鄉青少年,造就一批人才,出資30萬大洋,經過一年時間,在家鄉駕掌寺(東風鎮原名)修建了一所小學,共8棟青磚瓦房,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該校對學生不收任何費用,不論貧富,一律對待。學校注重思想教育,張學良新授校訓「公、任、強」,即學生要有公德心、責任感、自強不息精神。學校共開辦2年,共培養學生500多名,所有經費都由張學良個人出資。「九·一八」事變以後,學校失去資金來源,1931年春停辦。
編輯本段
歷史事件
中日甲午戰爭田莊台戰役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3月5日,日軍攻佔牛庄。3月7日,營口陷落,隨即日軍
大窪縣
集中步、炮、騎、工兵近2萬人,大舉進攻田莊台。此次是甲午戰爭爆發以來日軍最大一次用兵。是時駐守田莊台一帶清軍約3萬人。日軍先後發動兩次大規模進攻,均被清軍擊退。3月9日,日軍再次發起進攻,雙方展開激戰庄台陷落清軍和群眾千餘人,綁押街面,身灑煤油燒死。隨後,日軍開始大肆燒殺搶掠。屠殺平民400餘人,焚毀民、商房千餘間和民船300餘只。田莊台鎮「火焰沖天,終夜不熄,田莊台一市全歸烏有」。清軍殘部敗退至雙檯子。至此,甲午陸戰以中國戰敗告終。
義和團運動
1900年夏歷五月,義和團大師兄丁洛魁率數百人,從廣寧方向入本境進行反帝活動。田莊台、營口兩地義和團聯合,集合三大廟,火燒教會開設的「合成賭鋪」,砍死清官吏「夏軸子」,攻打洋人開辦的「遠東洋行」,搗毀雙檯子、沙嶺、高平(今高升鎮)、胡家等地洋教堂,尋機與俄國侵略軍作戰。義和團員發展到二、三萬人。8月4日,俄軍遼河艦隊和大批陸戰隊侵佔盤山,盤山商會會長李慶余與俄軍勾結,血腥鎮壓義和團,義和團運動失敗。
田莊台、大窪保衛戰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侵佔營口的日軍多門師團分東西兩路向田莊台進犯。
行政區劃
駐田莊台海防練軍營和地方保安隊不戰而逃。東路日軍輕取田莊台。12月23日,西路日軍在田莊台西南魏家溝受到中國東北軍19旅665團裝甲車部隊的奮勇阻擊,日軍遭到重創。後日軍向田莊台集結。
24日,日軍動用飛機、大炮在檯子前火車站與東北軍展開爭奪戰,東北軍退守大窪火車站,日軍退回田莊台。25日,日軍出動4架飛機向大窪火車站投彈,炸毀數處鐵軌。26日,日軍在炮火掩護下向大窪進犯,被裝甲車部隊擊退。27日凌晨,裝甲車部隊再次擊退日軍進攻。
28日,日軍出動騎兵300餘名,裝甲車30輛,大舉進攻,與裝甲車部隊在大窪火車站南遭遇,雙方展開激戰。午後2時以後,日軍龜縮於田莊台。裝甲車部隊因彈葯缺乏退往盤山。當日,東北軍乘日軍不備,收復牛庄。東北軍與抗日義勇軍夜襲田莊台,擊斃日軍60餘人。日軍潰退營口。29日,日軍集結步、騎、裝甲汽車兵近千人攻入田莊台,侵佔大窪,並向盤山猛撲。東北軍19旅65在營長頑強戰斗。日軍不斷增援,憑借飛機、大炮、輕重機槍等武器優勢,猛烈向東北軍陣地開火,兩連士兵堅守陣部壯烈時,盤山縣城淪陷。
編輯本段
歷史名人
胡錦波
胡錦波,字筱瑗(生卒年不詳),大窪縣城郊鄉西青堆子村人。1909年,任盤山廳警務長。1911年,任警防步營營官。1912年,因賑務業績突出,奉天都督兼民政長官趙爾巽獎給五品藍翎頂戴。1913年,任盤山縣預警團團總。1915年,任督辦中俄會議事宜公署咨議。同年,選為省國民代表會議議員。1917年,任奉天省清鄉總諮議。1918年,任盤山縣清賦所主任。1919年,獲得奉天省長獎給二等獎牌。1921年,任奉天省第三屆議員年,任第四屆省議員。、德高望重,先後榮獲「廉正堪欽」、「鄉「德治匾。
李蓉鏡
李蓉鏡(1868~1946),字虛堂,大窪縣田家鎮大堡子村人。畢業於奉天法政專門學校法律專科,曾任奉天警道總務科、民政司民治科科員。1907年,順從民意撰寫《盤山全境紳民以康家段設治不便請移置雙檯子呈文》,得到批准,使廳治所改設在雙檯子。
1910年,任盤山廳勸學員長,後任遼陽地方檢察廳檢察官。1915年,考取第四屆縣知事試驗乙等,先後任山陽、任邱、正定、文安、南樂、安平、靜海等縣承審員、高等檢察廳書記官、廣中縣知事。1928年,任奉天禁煙善後局總務科長。1931年,日本軍隊佔領沈陽後,回到盤山縣。12月,被盤山縣商紳請出組織臨時地方治安維持會。1932年1月,任偽盤山縣治安執行委員會委員長。2月,因與總務科長崛澤(日本人)發生爭議,隨即辭去委員長之職。1934年,任盤山縣縣志館館長,纂修《盤山縣志》。
1935年5月2日,偽盤山縣公署集會「慶祝」偽滿皇帝溥儀訪日歸來,因發表不滿日本統治的講話,而被「特要視察」。1939年,為阻止日本侵略者在盤山縣強行購置土地,組建殖民開拓團,代鄉紳撰寫《請暫緩徵收生由》,疾聲陳述「民焉存」的道理。1946年夏,病逝於盤山縣城。現存詩作61首、散文4篇。
趙廷襄
趙廷襄(1876~1931),字藎臣,大窪縣田家鎮東荒地村人。奉天法政專門學校畢業。曾任奉天警務廳督察長。1915年,考取第四屆縣知事試驗乙等,先後任南皮、東亭、江蘇省財政廳廳長、奉。1924年,為民請命,控訴官府私占救災費,狀告成功。1931年病逝。
於在藻
於在藻(1874—1935),字香崖、香岩、湘岩 ,盤錦大窪縣平安鄉哈巴村人。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入京應試,考取癸卯恩科第36名舉人,獲「文魁」匾額,在京任兵部郎中。民國初,任營口南路觀察使署科員,後任洮遼鎮守年,其。
於在藻,秉性清高,隱退後,不問時事,不理家務,終日以讀書自娛,其書法深厚老練,風骨蒼勁,頗有顏柳氣韻。善詩文,張作霖、鮑貴卿墓地碑文皆出其手,是當地著名文人。遺稿有《秋夜吟》、《遼源雜感》及《重修駕掌寺娘娘廟碑記》等詩篇。1930年,整理已去世23年的業師李龍石的遺作,翌年輯成《李龍集》六卷刊印出5年,終年61歲le]title縣轄1鄉、1個民族鄉:大台鎮、風l]新開鎮[田家鎮、[水鎮[/興鎮、西安鎮、新立鎮、王家鄉、唐家鄉、榮興朝鮮族鄉、平安鄉、趙圈河鄉。
大窪鎮鎮政府駐四新,人口6.74萬人,面積23平方千米,轄12個社區居委會:站前、向陽、橋南、振興、四新、興順、繁榮、生產、永安、新興、東升區、興盛;4個村委會:西三、三家子、西青、大窪。
田家鎮鎮政府駐田家,人口2.95萬人,面積80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田家、大高家屯、二十里、三十里、北小窪、大堡子、毛家、馬圈子、上房、甜水、荒地、小鍋。
新立鎮鎮政府駐唐家,人口2.33萬人,面積86平方千米,轄10個村委會:唐家、前胡、史家鋪、孫家、張家、大崗子、楊家、蘇家、雲家、胡家。
新開鎮鎮政府駐鐵南,人口1.98萬人,面積67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西伍、胥家、田家鋪、曲家、史家、八家子、於樓、張家、鐵南。
東風鎮鎮政府駐駕掌寺,人口2.26萬人,面積110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大崗子、河沿、腰屯、水庫、欒家、大北屯、駕掌寺、馬家、葉家、東風、黃金帶、二道邊子。
西安鎮鎮政府駐高坎,人口2.55萬人,面積85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高坎、三家子、高坎灣、小亮溝、王家塘、上口子、西安鋪、窪邊子、小窪、桑林子、劉家、桃園、八家、韓家。
田莊台鎮鎮政府駐久遠,人口2.95萬人,面積36平方千米,轄5個社區居委會:南大、北大、久遠、碼頭、勝利;9個村委會:龐家、中央鋪、吉家、高家、李揚、白家、馬蓮、大碾房、鹽灘。
二界溝鎮鎮政府駐海興,人口2.54萬人,面積118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鄭家、拉拉、曾家、榆樹、新立、尤家、馬圈子、郭家、青年、青鳳、四家憶、碾房、林牧場、西榆、濱海、海興、海隆。
清水鎮鎮政府駐立新,人口2.28萬人,面積74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清河、大清、小清、五岔、育紅、立新、南崗子、小堡、永紅、錦紅。
新興鎮鎮政府駐坨子里,人口2.1萬人,面積66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坨子里、躺崗子、腰崗子、兩棵樹、王家、紅草溝、育新、於崗子、園林。
唐家鄉鄉政府四十里,人口3.71萬人,面積145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何家、顧家、高家、葛家、陳家、劉家、關家、東山、袁家、杜家、四十里、南小房、北窯、朱家、白家、唐家、戴家、勝利、東升。
平安鄉鄉政府建設,人口1.98萬人,面積57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曹菜、新屯、建設、新立、新農、哈巴、平房、大亮、大房、小房。
榮興朝鮮族鄉鄉政府榮興,人口2.27萬人,面積212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中央屯、雙井子、平安河、小莊子、新開、前進、斗溝子、佟家、有雁溝、海濱、榮興、榮濱、遼河。
王家鄉鄉政府王家,人口1.33萬人,面積69平方千米,轄8個村委會:王家、羅家、東方紅、曙光、西海、常家、姚家、旭東。
趙圈河鄉鄉政府興盛,人口0.88萬人,面積172平方千米,轄6個村委會:蘭石鰲、園林、紅塔、圈河、興盛、興河。
編輯本段
經濟概況
農業
基本形成了水稻、水產、蔬菜、畜牧、蘆葦五大主導產業。水稻種植面積80萬畝,年產量45萬噸。水產業形成了繁育、養殖、捕撈、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格局,年創產值8.2億元,棚菜面積9.3萬畝,年產量11億公斤。西安生態養殖場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五百佳」稱號後又獲得國家三個農產品「有機證書」。特種養殖業發展較快。造林總面積6.6萬畝,森林覆蓋率為9%,葦田面積23.1萬畝,年產蘆葦10萬噸。培育壯大了10個產業化龍頭項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實施了優質米工程,蟹田種稻工程、稻改菜、稻改魚、稻改草、稻改樹,退耕還葦、埝埂經濟等工程。
工業
立足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科技含量高和深加工企業,形成了石油化工、造紙、釀造、建材、食品、飼料、醫葯等工業門類,產品達到280多個,有20多個產品被評為國家、省優質產品,有7戶鄉鎮企業被省政府列入亮面企業。
第三產業
有各類市場21處,佔地158萬平方米,張家黃瓜市場、二界溝水產品市場、田家機動車交易市場、鶴吉商貿中心等繁榮活躍,金融、保險、通信、旅遊、房地產、咨詢等新興第三產業發展迅速。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注冊資金達到7.2億元,年創稅收6500萬元。
外經外貿
現有「三資」企業20家。與美國、加拿大、奧地利、日本、韓國、泰國、俄羅斯及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出口產品主要有:大米、填鴨、文蛤、對蝦、海蜇、稻草、飼料、蘆葦產品、工藝製品、服裝、二甲基亞碸、水飛薊素、壓力容器、金屬桶等。
編輯本段
交通運輸
大窪縣交通便利,溝海鐵路、盤海高速公路、305國道貫穿境內,距沈陽桃仙機場1.5小時路程,距大連3小時路程,境內有盤錦港和二界溝漁港,構成了縣域主要交通網路。
編輯本段
風景名勝
大窪縣旅遊資源豐富,遼河三角洲濕地風光生態旅遊資源獨具特色,一批人文景觀吸引了大量遊客。依託雙檯子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發建設了集濕地風光、生態旅遊、農業觀光、休閑娛一體的遼河三角洲濕地風光旅遊產業。
渤海金灘蛤蜊崗
渤海遼東灣的萬頃碧波,遮掩著數不盡的珍奇異寶。盤錦市西南部的二界溝海邊的蛤蜊崗就是一處神奇的所在。乘坐漁船,來到蛤蜊崗上,等潮水漸漸地落下去,一片金色沙灘從海水中顯露出來,挽起褲腿,甩掉鞋子,光腳踩上松軟的沙灘,令人有說不出的爽適與愜意。
蛤蜊崗以盛產文蛤而著稱。所產文蛤味道鮮美、個體肥碩,飲譽海外,行銷到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隨著潮汐隱現,這里文蛤世代繁衍、密布如星、俯拾即是,此外還生長著四角蛤蜊、藍蛤、白蜆子、毛蚶子、海螺、扇貝、竹蟶等多種貝類,素有「渤海蛤庫」之稱。
盤錦文蛤繁育歷史久遠。據現已掌握的資料表明,文蛤幾乎同人類祖先同時來到這個世界上。南北朝時期的陶弘景所著《神農本草經》對文蛤就有過記載。在唐代,文蛤曾是對皇家的貢品。當乾隆皇帝嘗到二界溝蛤蜊崗文蛤時,不禁贊不絕口,這位風流倜儻的天子當即為之冠以「天下第一鮮」的美稱。如今,凡是嘗過蛤蜊崗文蛤的人,必定會覺得這絕不是過譽之詞。
文蛤的營養價值很高,有史以來,在中國,文蛤列入名廚菜譜不下十幾種,春白蛤蜊、雪花蛤蜊、姜米蛤蜊、蛤蜊黃魚湯,都以鮮嫩濃滑、色艷味鮮而吊人管花樣脫不掉字。 ,到蛤采蛤,風情此地一大特色旅遊項目。
大窪[ur[/處[u灣[/、遼河三角洲腹地,是環渤海經濟帶縣份,東]遼河[/鄰渤海,南與營rl]隔河相市區毗鄰,區位優越。198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沿海開放縣,是遼寧省12個縣域經濟發展示範縣之一,境內的紅海灘風景區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
7. 新經濟政策是怎樣廢除的
在對蘇聯二十年代新經濟政策的研究中,理論界普遍對列寧的新經濟政策理論予以較高評價。但是關於新經濟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終結的原因,多數學者較多強調的是當時國際國內的社會歷史條件,也有的學者認為新經濟政策發展中充滿了不可克服的矛盾,到二十年代末潛力已盡,已行不通。我認為,新經濟政策執行幾年後不僅克服了最初的社會經濟危機,而且恢復了蘇聯經濟,這說明它的指導原則和基本方向是正確的。在實踐中遇到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包括糧食收購危機,是由於背離了新經濟政策的精神造成的,通過政策調整、完善是可以解決的,不能否定它的改革方向。研究新經濟政策終結的原因,除了要看到國際國內的客觀條件外,還應分析執政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理論認識水平、黨內生活狀況等主觀因素,以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
一、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直接面臨的任務是進行民主革命而不是社會主義革命。列寧在革命前一直是這么認為的,並為民主革命作了較為充分的理論准備。後來形勢發展提出了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但如何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列寧和俄共(布)的理論准備是不充分的。當時列寧的社會主義建設思想主要來源於馬克思主義經典,有明顯的直接過渡傾向。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行與這種指導思想有很大關系,而不只是戰爭環境的產物。改行新經濟政策,先是形勢所迫,後來列寧在新經濟政策的實踐中初步找到了小農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並在理論上加以闡發、升華。新經濟政策理論最大的意義,在於它引起了社會主義觀念的根本創新。列寧認識到,在落後國家搞社會主義,不能「直接過渡」,不能照搬馬克思主義公有制和計劃經濟的一般原則。而要以發展生產力為根本任務,採取以公有制為主的多種所有制形式,發展商品市場關系,利用國家資本主義,搞好工農結合。列寧晚年明確認識到,新經濟政策是長期的、認真的政策,應當用改良主義方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們對社會主義的整個看法根本改變了」。列寧「漸進過渡」思想的實質,就是強調落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長期性、艱巨性,教育人們要從本國實際出發,根據實踐經驗發展新理論,制定新政策。但是,由於新經濟政策才剛剛實行了二、三年時間,經驗還不豐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還是個有待認真探索的問題,又加上列寧患病,許多理論問題他沒有來得及也不可能予以充分論證,最後的口授文章也只是就他當時最關心的重要問題做了論述。列寧逝世後,如何繼承和發展列寧的思想,沿著新經濟政策道路走下去,是俄共(布)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然而,在二十年代,俄共(布)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遠不成熟,不能適應新經濟政策不斷向前發展的需要。整個黨的理論水平不高,在黨的最高領導層中理論家也不多,他們又不能通力合作,這就大大妨礙了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探索。絕大多數老近衛軍、幹部和黨員是因投身革命而走到領導崗位的,理論水平低,不清楚如何搞社會主義。他們的思想受戰時共產主義和戰爭經驗影響大,對進行建設不熟悉,心中充滿革命理想主義和階級斗爭觀念。許多人對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思想重視、領會不夠,甚至根本就不認為新經濟政策是走向社會主義之路。他們所學習、理解和接受的仍是列寧在新經濟政策之前的思想和戰時共產主義的經驗。有些領導幹部乾脆說,新經濟政策實行後,在蘇聯經濟中已沒有留下什麼社會主義因素了。他們關心的不是如何使新經濟政策得到發展,而是如何早早結束它。
在黨內深入研究、宣傳新經濟政策的是以布哈林為代表的少數人。但是,在那個全黨和全社會文化水平較低、崇尚激情的狂熱年代,他們的科學理論往往不被人理解,反而會被作為「右傾」遭到指責、批判。在二十年代黨內爭論中,爭論雙方常常引以為據的理論是馬克思經典理論和列寧新經濟政策以前的思想。社會主義就是「一大二公」的觀念佔有支配地位。他們將新經濟政策與搞社會主義對立起來,他們認為新經濟政策不是通向社會主義的道路而是可能會招致資本主義復辟。斯大林、托洛茨基等人都急於搞純而又純的社會主義,搞大工業、大農業,認為小生產沒有生命力,沒有前途,實行社會主義越早越好。在1926年後,斯大林等人一方面說社會主義經濟力量已強大到可以向資本主義發起進攻的程度,另一方面又說資本主義的發展對社會主義事業造成了嚴重障礙,所以急於消滅「資本主義」。他們沒有真正認識到正是新經濟政策使蘇聯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而是把經濟政策中的一些並不是資本主義的做法當作資本主義,或者把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有限的資本主義因素誇大化。他們用傳統標准,以階級斗爭的眼光,姓「社」還是姓「資」的抽象概念,去認識新經濟政策中的問題,尋找出路。明明是一些有利於發展生產力的政策,例如農民個體生產經營、發展商品經濟、出租土地和生產資料等,他們卻認為是資本主義,是階級斗爭的表現,擔心資本主義復辟。列寧早已解決了的對農民、商品市場關系、個體經濟等問題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他們仍把這作為資本主義的東西看待。在新經濟政策發展中出現一些問題後,不是堅定前進方向,完善政策,而認為是資本主義在搞破壞,以向資本主義進攻為借口結束了新經濟政策。
二、急於加快發展的趕超心理
在歷史上,俄國歷代沙皇統治者都把超常規發展、謀求世界大國地位作為自己的夢想。十月革命後,全國上下仍受這種強國夢的影響,並且由於革命的勝利,從領導到群眾產生了急切加快發展的速勝心理。大家都希望利用新政權盡快創造出高於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速度,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甩掉落後帽子。在二十年代,黨的領導人盡管在一些理論問題和具體經濟政策上有分歧,但都同意加快發展大工業,都把這看作是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維護國家獨立的關鍵。托洛茨基提出「超工業化」,斯大林追求的速度還要快,是布爾什維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速度。他要用10年時間走完資本主義國家用了50年至100年所走過的發展過程。當時蘇聯還是一個農民國家,農民的思想意識、小生產者急於求成的心理對整個國家和社會有很大影響。國家越落後越急於盡快改變現狀,並且容易滋生主觀主義、唯意志論,不顧客觀經濟規律。
當時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國際環境也使黨和人民產生了加快發展的緊迫感甚至是危機感。多年希望的世界革命沒有到來,蘇聯一國處在資本主義包圍中搞建設,時刻有一種落後就要挨打的壓力感。保衛國家獨立的責任感、使命感,使人們把發展速度看作是對國家生死攸關的大事。斯大林在二十年代後期多次提出或者是滅亡,或者是加快速度發展自己,他從這樣的高度強調發展速度的重要性。而對國際形勢判斷得過於嚴峻,又加劇了這種緊迫感。在1925年,斯大林就曾指出戰爭的形勢正在日益成熟,1927年英蘇斷交後,他便指出新的帝國主義戰爭日益逼近了,彷彿危險就在眼前。於是,應付戰爭的需要成了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在制定各種計劃和推行各種政策時,著重考慮的是要建立獨立的國防工業,增強國防力量。這是影響經濟政策發展趨向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特定的國內和國際條件下,意識形態信仰和民族獨立、現代化發展的要求成為加快發展的雙重動因。在如何加快發展問題上,布哈林側重於利用經濟規律促進整個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兼顧生產和人民生活兩方面,使人民自願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他認為用新經濟政策是可以獲得快速發展的。斯大林則將實現社會主義和謀求國家強大的戰略同步實施,他認為只有立即實行社會主義才能快速發展,用新經濟政策達不到目標。在1928年的一次講話中,他說只有在勝利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上才能消滅我國歷來的落後。這是他急於改變新經濟政策的重要原因。因為國家本來還落後,卻要讓它迅速大變樣,並且要片面發展某些經濟部門,用正常的做法無疑是辦不到的,只有走「捷徑」,採取強制措施,打破常規。為了集中一切有限資源搞重點建設,便實行公有制和計劃經濟,怕市場經濟達不到目標。而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社會主義也的確應實行公有制和計劃經濟,消滅資本主義。這樣,理論信念和現實要求不謀而合,使人們相信就應這么做,而不去思考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本國現實條件之間的巨大差距,不像列寧那樣去尋找二者之間的過渡環節。只考慮需要,不考慮可能,實用主義盛行。生產力水平不具備加速發展的條件,便企圖通過變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進行階級斗爭、反「右傾」去加速。在這種「左」的思想支配下,二十年代末黨內許多經濟部門的領導人把斯大林提出高速工業化和全盤集體化作為社會主義的理想選擇,而認為布哈林的新經濟政策主張會拖延發展速度,而右傾保守思想。他們為了「趕超」而反對布哈林的政策。
三、缺乏政治體制改革的相應配合
在歷史上,推行任何新的經濟政策都有賴於政治上的支持和配合,經濟改革要求有相應的政治改革作保證。在二十年代蘇聯新經濟政策時期,經濟改革邁出了較大的步伐,但政治體制卻沒有進行相應的改革,基本上仍沿用戰爭年代那一套做法,權力集中現象越來越嚴重,黨內民主生活越來越不健全,黨內爭論的方法越來越不正常。在這種情況下,理論和政策之爭的結果往往不取決於它們本身的是與非,而取決於爭論各方在政治斗爭中的勝與敗,個別領導人可以通過政治和組織手段決定經濟政策的興與廢。政治體制不能適應經濟改革深化的需要,是新經濟政策中斷的一個直接原因。
在1921年前多年的戰爭期間,俄共(布)的領導體制是高度集中的戰斗命令型體制,整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治體制也是適應戰爭需要而建立起來的。這種黨政領導體制不能適應和平時期經濟建設的需要。所以,戰爭結束後,列寧在提出新經濟政策的同時,也醞釀進行領導體制改革、發展黨內民主的問題。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決定放棄黨組織的軍事化,作出了以「工人民主制」代替「極端集中制」、實現黨內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決定。其主要內容是,在黨內反對委任制,實行選舉制、報告工作制和監督制,加強集體領導、集體決策,允許在黨內就重大問題進行自由爭論和相互批評。這些規定有助於發展黨內民主,推動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但由於當時黨內派別林立,爭論激烈,無政府工團主義思想影響較大,列寧和俄共(布)為了防止派別斗爭干擾經濟政策的轉軌和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確保在經濟上有步驟、有秩序的退卻,決定禁止在黨內進行派別活動,以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以上兩方面的規定,就其總的指導思想來說,還是要加強黨內民主。黨的十大後,列寧為加強民主和法制建設作了一定努力。但政治體制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官僚主義等弊病癒演愈烈,與經濟改革的節奏很不協調。列寧在最後口授著作和書信中嚴厲批評了這種情況,提出了對政治體製作一系列改革的具體措施,目的就是為長期堅持新經濟政策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可惜,這些意見沒有引起後來領導人的重視,嚴重妨礙了他們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繼續探索。
列寧逝世後,黨內主要領導人就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和政策問題展開了激烈爭論。當時在蘇聯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還是一個嶄新的課題,由於經驗不足,領導人的認識水平和思想方法不同,爭論是難免的。如果採取民主、平等、說理的方法進行健康有益的爭論,互幫互助,取長補短,明辨是非,是可以共同提高,並取得一致認識的。即使一時還達不成共識,可以由實踐來檢驗是非。如果這樣,他們是有可能在共同探索中取得成就的。但是,二十年代俄共(布)黨內民主生活起來越不正常,沒有展開正常的說理式討論的氣氛。黨內民主受到忽視,而關於禁止派別活動的規定卻受到了歪曲,被一些領導人當成了進行不正當黨內斗爭的手段,消極影響極其嚴重。斯大林通過組織手段逐步控制了黨內大權,監督機關名存實亡。他將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布哈林等人提出不同於他的觀點統統稱為搞派別活動,甚至是反黨活動。然後,以建設社會主義要高度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為借口,在政治上和組織上對反對派予以嚴厲處理,甚至作為敵人來對待。他開始還提出反對在黨內實行「割除」辦法,後來卻慣用這種辦法,用「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做法對待異己。當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反對派要求黨內民主時,斯大林卻說不能要形式上的民主,黨的利益高於一切。他所維護的「黨的利益」實際上就是把反對派在政治上打倒。為了在斗爭中取勝,斯大林動用組織手段去反對反對派,使他們的理論觀點敗於權勢之下。在這種不正常的爭論中,理論、政策爭論的內容和觀點越來越居於次要地位,爭論的勝敗結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誰的權力大。反對派的失敗首先是政治和組織上的失敗,他們的觀點即使正確也難以取勝。當然,這不是說他們的理論觀點都正確。
在這種情況下,新經濟政策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黨內斗爭的結局,任何人要推行新經濟政策首先必須有政治依靠。在1927年前,布哈林所以能堅持和發展經濟政策,是由於得到了斯大林在政治和組織上的支持。但斯大林支持布哈林在某種程度上是出於政治的需要,前面已說過,他對新經濟政策的理解與布哈林明顯不同,他不把它看作是長遠之計。而布哈林在政治上對斯大林的支持又助長了不正常的黨內斗爭之風和斯大林的專斷權力,使黨內民主集中制破壞殆盡。所以,到1928年後布哈林與斯大林發生爭論時,他本人就處於很被動的地位,他用說理的方式據理力爭,斯大林卻用組織手段比較容易地打敗了他。從此,新經濟政策也就隨之終結了。從這個側面來看,新經濟政策終結的重要原因在政治方面。這種情況昭示我們,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發展是何等重要。
四、歷史傳統力量影響至深
在斯大林與布哈林圍繞著新經濟政策的斗爭中,斯大林取勝的直接原因是當時的政治體制有重大弊端,他擁有組織上的優勢。但要看到,他終究得到了中央全會多數領導人的擁護。這說明他的勝利背後有其社會基礎,這樣的社會基礎不利於推行新經濟政策,而有利於斯大林模式的確立。這里除了有二十年代的國際國內條件影響外,與俄國歷史傳統的影響也有很大關系。
斯大林與布哈林斗爭的焦點之一是農業和農村問題。布哈林堅持繼續在農村實行新經濟政策,反對匆匆搞全盤集體化,應該說是代表和維護了農民的利益,但他卻不僅得不到中央的支持,也得不到農民的支持。斯大林發動的全盤集體化運動在農村迅速展開,短時間近於完成,期間農民雖也進行過局部的、零星的反抗,但他們還是接受了集體化的事實,並且集體農庄制度從此在蘇聯農村紮下了根。集體化運動雖然是藉助於階級斗爭乃至暴力進行的,但它的全面推開與俄國歷史上的村社傳統也有內在聯系。在俄國,村社傳統的歷史淵遠流長,崇尚村會精神的民粹主義思潮有深厚的社會基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集體農庄制度是村社制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再見,是歷史傳統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混合物。村社在十月革命前已存在了幾百年,在1906年斯托雷平改革時受到猛烈沖擊,但在十月革命後,特別是在戰時共產主義時期又獲得了奇跡般的再生。在二十年代新經濟政策時期,村社土地佔有形式占整個農民土地的95%以上,村社力量是在農村發展個體經濟和商業市場關系的阻力。在宗法制的村社制度下,土地歸集體所有,定期分給農民使用,農民集體勞動,集體消費,過著平均主義生活,集體主義精神深入人心。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是推行新經濟政策的一大阻力。直到二十年代中期,民粹主義在黨內還有相當影響,不少領導人還認為村社的土地公有和平均分配可以抑制富家經濟和資本主義因素的增長。而有著長期村社傳統的農民從個人私利出發,希望發展生產、生財致富,但又擔心市場經濟發展造成兩極分化,或者是被作為富農遭受剝奪,因此不習慣於獨立生產和經營。集體農庄制度有國家在物力和財力上的大力支持,實行集體勞動、平均分配,似乎是農民所熟悉、易接受的,村社所培育、體現的集體主義精神為社會主義集體農庄制度奠定了基礎。全盤集體化使村社組織退出了歷史舞台,但卻使村社的平均主義思想、組織結構和社會功能得以繼續延續。新經濟政策在農村發展阻力重重,結束得卻干凈利落,民粹主義的影響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與經濟上的村社傳統相應的政治專制主義在俄國同樣有幾百年的歷史,這是高度集中的社會主義政治體制形成的重要社會歷史原因。在專制制度下,人民群眾愚昧落後,沒有文化,沒有政治民主的思想意識,依賴集體,崇拜權威,屈從於行政命令,希望有個好沙皇,把自己的命運寄託在好皇帝上。社會主義革命雖然推翻了封建專制政權,但社會的經濟基礎和人民的思想文化不可能迅速改變,在革命後對沙皇的崇拜轉變為對無產階級政黨的革命領袖的崇拜。列寧逝世前夕就成了黨內外幹部、群眾崇拜的偶像,列寧逝世在人們心中引起了巨大的震撼。這種領袖崇拜心理在列寧逝世後則變為對「活著的列寧」崇拜,誰能以「活著的列寧」的出現,誰就能成為人民的領袖。在二十年代黨內的斗爭中,斯大林表現出了高超的組織才能和鋼鐵般的意志,時時以列寧的學生、繼承人的身份出現在全黨面前,而把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布哈林等指責為反對列寧主義、社會主義,置他們於敵人的位置。而且,他還一貫表現出自己代表黨和人民的利益,有公正無私的黨性原則。這樣,他就成了人們心目中理想的領導人,贏得了全黨和人民的擁戴。而在布哈林身上表現出的更多的是理論家的素養,性情溫和,平易近人,他本人既不爭權奪利,別人也不把他當作是依靠得住的領袖。雖然他是真正堅持和發展列寧主義的人,但人們卻不認為他是列寧的繼承人。這是布哈林的新經濟政策主張得不到擁護的重要原因。
政治上的專制統治傳統還給無產階級政黨的建黨模式帶來了很大影響。列寧的無產階級政黨思想強調要有嚴格的組織和鐵的紀律,要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隊作用。列寧逝世後,黨的領導方式、方法沒有進行相應的改變,沒有健全黨內民主。廣大黨員幹部、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覺悟不高,民主觀念不強,受農民意識影響太深,很難從社會主義民主的高度認識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性。從軍隊中復員轉到各項建設中的大批幹部習慣行政命令方式,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懷有戀情。黨的十三大後,倉促吸收到黨內的黨員各方面素質低下,官僚習氣嚴重,依附於集權政治體制。所有這些制度、組織和幹部方面的原因,都是有利於斯大林鞏固政治統治、結束新經濟政策的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