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常州的發展前景如何
常州作為長三角經濟重鎮,其發展速度可謂日新月異。受上海,南京兩大城市輻射,雖稍遜於蘇州,無錫,但經濟總量一直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雖這兩年發展趨緩,但仍保持平穩發展。
常州除輕紡,機械製造等傳統行業仍保持優勢外,其機車製造,鋼鐵,地板,燈具等行業異軍突起。更有先進的機器人,風力太陽能新能源基地,還有領先世界的產品也將驚艷亮相。
常州除注重工業,農副業發展外,著重打造 旅遊 城市形象。交通設施便捷完善。
綜上,常州經濟發展前景可謂一片光明。
常州是一座宜居城市,估計這一點沒有異議。至於常州今後的發展空間,將決定於多種因素。作為普通市民無需對城市未來有太多研究,很多事情都取決於江蘇省乃至中央對常州的定位以及頂層設計。個人以為,常州屬於穩健發展模式,雖然增加速度勿及蘇州無錫以及蘇北幾個新崛起的地級市,但是,常州人傑地靈,抵禦經濟危機的能力不容小覷。長期來看,一旦出現某種特殊機遇,常州可能會一鳴驚人!
常州原來是一個宜居城市,作為常州人,自認為了解不大會有偏差。
原來,常州什麼都比蘇州,無錫起步晚,鄉鎮工業比無錫晚,蘇州有新加坡工業園區(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時,常州經開區在哪?
後來常州奮起直追,總算沒鎮江那麼糟糕,但差距已經有了,總算下面的武進爭氣,蘇錫常沒把常州忘記。
而常州的亮點就在於市政工程,說白了就是交通規劃很合理。市內BRT公共交通迅捷,高架遍布,青洋路快速道已經直通雪堰,市民出行就少了那份擁堵之苦。再加上232S道北接蘇北泰州,東連342S道連接無錫,南連230S道連接宜興,直通湖州。其次,前幾年房價適中,可以說是宜居城市。
但今年房價暴漲,翻一番都不止,直接無錫房價,為什麼?GDP不行了?要房地產支撐了?不得而知。但實際上地鐵邊,滆湖邊小區越來越多,根本與供需沒關系。市民也沒暴富,真擔心房價有一天。。。
所以以一個本地人的眼光,常州正從宜居城市變得不那麼宜居。
常州這個城市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接觸常州人,特別是年輕人,都有一種特別的自豪感,而且干起事來都很努力,特別求進,不慵懶,不懈怠。就蘇錫常總體而言,常州讓人的感覺是民富,而且對人總體比較友善。讓人不能想像的事是常州的 美食 ,從來沒有什麼吹捧,但在常州吃東西卻是很愜意的享受,不像隔壁無錫那麼甜,也不像鎮江南京那麼蘇北兮兮的。早間一碗豆腐湯獨具特色,湯包沒有無錫出名,但卻非常美味,飯店的菜餚也都非常精細,說句心裡話,我非常喜歡常州這個地方。唯一的不足就是常州也算是千年古城了,但古跡留存卻太少了,因為常州在王偉成當市長時拆遷力度太大了,不過常州本身過去的古跡留存就不多。常州按照現在的發展應該會更好,現在常州如果不算下轄縣市(金壇是改區不久,還有溧陽)僅以市區來看,絕不弱於蘇州和無錫市區多少!
江蘇常州怎麼樣?古老而純朴,莊重而新鮮,干凈而亮麗,友善而和藹,這就是常州真實的寫照。
古大運河貫穿常州,古老而神聖,運河兩岸的人們一代又代純朴而善良,常州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常州人真誠,常州帶動很多省市,到常州打工創業有很多外來戶,四川,貴州,湖南湖北,安徽……,五湖四海皆兄弟,打工給企業帶來巨大財富,也給闖盪的朋友帶來實惠,常州天時地利人和占為優勢,消費理念低於周邊城市,適合農民生存空間,一方水土帶來不一樣的鄉情,有緣人感恩常州,曾在常州呆了十多年,常州人,常州情不會忘。
常州工業發達,以工富農,以工代動很多外來農民工,鼓起了錢袋子,以工富商,帶動周地鄉鎮。常州 旅遊 業蒸蒸日上,生態旅遊業前景看好,交通文明規范,城市衛生錦上添花,到處呈現一派欣欣向榮景象,客運規范有序,文明禮貌親如一家,常州好樣的,我看好你。網圖。
常州是一座很不錯的城市。只不過滬寧線沿線的明星城市太多了,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南京加上長江對岸的南通、揚州,使得常州埋沒在這一眾星光中。
其實,常州工商業發達,城市規模大,歷來就是蘇錫常三大蘇南明星城市之一。常州城市規劃合理,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建設大氣,交通發達,海陸空交通齊全,市民生活方便。
常州工商業發達,歷來有經商的傳統,加上鄉鎮企業眾多,明星企業也眾多。後來常州經濟轉型,招商引資,外資企業多。常州下屬的武進縣歷來都是中國百強縣前列直至設區。
所以,常州的發展程度、基礎、發展前景都非常不錯。
目前,常州是江蘇第四發達城市,前三是無錫、蘇州、南京,而比南通徐州鹽城揚州較為領先。常州地鐵已經在建設中,馬上成為江蘇第四/五座擁有地鐵的城市。
看到樓上好多不曉得是不是網路搜索粘貼的答案,感覺真沒意思,常州作為滬寧線上,可以算作最適宜居住的城市了。
1,常州的交通,在滬寧線上來說,還是非常便利的,除了早晚高峰堵車,平時沒什麼問題,特別是不久要開通的地鐵。
2,常州的房價,作為滬寧線上,那是相當的低,基本也就1萬左右,當然了,要不是2016年國家救市的錢,最終流入房地產導致房價大漲,以前5000而已,紅梅公園旁邊也才6000多,現在已經1萬多啦!更有意思的是,南京跟常州肯定會通城際高鐵,到那時會漲到幾萬就不知道了!
3,常州的 美食 ,滬寧線第一,不接受反駁!
4,常州的 旅遊 環境,比起蘇州那是高了不知道多少倍,大部分公園都免門票,需要門票的價格都很親民,玩的也開心,當然了,嬉戲谷還是比較貴的,人均300玩不下來,馬上小黃山風景區開發好了,也是個好地方呢!
5,常州的生活節奏比較慢,適合養老!
這是我作為一個地道常州人,能舉出的滬寧線上常州最好的4個原因,可惜,常州的空氣,醫療,教育,這3點還比較差,對孩子期望大的,還是得去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
宜居不宜居老百姓談的醫食住行。所以不要談什麼GDP都是統計的數字。當然常州無論人均還是總量都不差,去掉縣級市,地級市常州GDP在無錫前排南京蘇州之後。常州地級市是絕對強大。
背景說下。未來中國重點打造三個地區,珠三角大灣區,長三角環滬都市圈,京津冀。而前兩個定位目標絕對是國際級別,蘇錫常都市一體作為長三角里的一極將是江蘇重點發展的對象。
地理位置往東距離無錫高鐵10分鍾蘇州20分鍾上海50分鍾,往西距離鎮江19分鍾,距離南京32分鍾。如此密集的密度,出行相當方便。
行,上個月新開工沿江城際,常州全域擁有,滬寧城際,滬寧鐵路,京滬高鐵,寧杭高鐵,沿江城際五條鐵路,這密度除了蘇南全國沒幾個城市有這條件。市內交通最新規劃7軌道交通,一期建設1號線明年通車2號線後年通車,明年初將會申報第二輪軌道交通建設,完善城市環線軌道交通。
住,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常州有公租房可以申請,常州龍城英才計劃比南京要早幾年,如果你是海歸人才有住房補貼。住宅目前均價在1萬2左右,在省內屬於中等水平,除了蘇北宿遷連雲港以外,地級市基本都在1.5萬左右,相比蘇州2.5萬4萬南京,上海6.5萬的均價,常州還是宜居的。
醫,常州9家三甲醫院在江蘇地級市在前三名。
結論,全國來看,蘇南絕對是宜居城市,而常州自然不例外,未來20年,常州的發展將更大,謝謝!
個人覺得挺適合宜居,城市規劃好,交通方便,公交系統全國有名,加上即將通車的地鐵,房價目前蘇南一帶比較低,生活壓力比較小,相對老百姓還是比較富裕,鄉下好多地方比城市的人富裕!當然小城市弊端就業機會相對北上廣深等少,機遇少!但生活壓力沒哪些地方大,有20萬-30萬就可以首付買房子了!發展潛力的話也還可以,但缺少大型企業,流入人口少,不過民營鄉鎮企業發達,而且經濟支柱不是以房地產為核心!綜合來說適合宜居吧!月薪8k就可以生活的還好!不過個人覺得城市發展再好再有錢,跟你沒特別大關系,主要是你自己得有能力賺到錢!
常州曾經輝煌過,過去20年又有過挫折徘徊,論城市建設,科教文化,環境面貌,常州在全國也是一流的,跟長三角各市相比也是不輸的。題主問的是未來的發展潛力,我覺得,在經濟總量上,常州保持現在的地位都很難,前有蘇錫,後有南通徐州鹽城追趕,由於常州地域空間、人口基數都相對小(省內倒數第二),比之蘇北南通鹽城,常州的發展空間小。蘇北在基礎設施改善和政策扶持下,發展潛力是非常巨大的。至於和蘇錫寧,常州能縮小些差距就不錯了,想要反超是不可能了!個人認為,常州發展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建立起大的產業,過去幾十年裡常州滿足於做各類工業配套,做各種單打冠軍,而沒有做大體量的產業,這就導致很難培育出大企業。常州引以為傲的常柴,很遺憾沒有向大功率動力機械、 汽車 工程領域發展,直到現在也仍舊在小柴行業原地打轉,淪落為中小企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常州缺少 汽車 、家電、電子信息、大型化工等產業,大企業數量嚴重不足,水平高的 科技 企業也不多,靠中小企業來拉動GDP很吃力的。
結論:常州經濟能保持目前省內地位就很不容易了,想要進一步提升很難。當然,從人均上比的話,常州還是很領先的!
❷ 經濟轉型是什麼意思
經濟轉型指的是資源配置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包括發展模式、發展要素、發展路徑等等轉變。從國際經驗看,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型工業化國家,無一不是在經濟轉型升級中實現持續快速發展的。我國從九五計劃開始即提出了經濟轉型問題。
❸ 中國經濟轉型是什麼意思
我國從九五計劃開始即提出了經濟轉型問題。
1、1978年前,中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其經濟狀況處於相當困窘的局面。鄧小平同志精闢地概括了「貧窮不等於社會主義」;表現了改革開放的政策高度,被中共中央的決議界定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的基本國策。
2、從中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來看,這個主題基本貫穿了轉型和改革的整個過程。在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從一開始就是服務於這個主題;而最終衡量轉型成敗的標志仍然是這個主題。
3、轉型的方向是發展高科技,用科技化帶動產業化。當前的世界經濟是高科技主導下全球一體化經濟,高科技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因此,大力發展高科技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產品,提高高科技產品的市場份額和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使高科技產業化是經濟轉型的必然方向。
(3)常州經濟轉型升級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從四個維度入手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1、從速度型效益轉向質量型效益;
2、從行業之間轉向行業內部生產要素再配置;
3、從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轉向自主創新;
4、從以工業製造業開放為主轉向以服務業的全面對外開放為主。
在需求結構中,過去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現在主要依靠消費,所謂轉型升級就是從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推動經濟增長轉變為主要依靠消費的擴張。
在供給結構中,在工業化快速推進階段,工業製造業的增長決定了經濟增長,現在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服務業發展。
❹ 常州市2011年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摘自《2012年常州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全市搶抓機遇開拓奮進、各項工作成果豐碩的一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常州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支持監督下,我們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全面貫徹「六個注重」,全力實施「八項工程」,狠抓產業升級,突出創新驅動,注重統籌兼顧,著力改善民生,鞏固和發展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好勢頭,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600億元,按可比價增長1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2萬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300億元,達到350.9億元,增長2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2300億元,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0億元,增長17%。
(一)堅定不移促轉型,產業升級邁出新步伐。大力開展「加快轉型升級年」活動,不斷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產業層次。製造業轉型步伐加快,五大產業實現產值5620.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67.7%,啟動實施了新興產業三年倍增計劃。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008.8億元,增長31.7%,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36.2%。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實現增加值1500億元,增長12.2%;實現旅遊總收入420.12億元,增長20.1%;創意產業基地入選首批國家級廣告產業園,實現產值150億元,增長37.6%。現代農業亮點頻現,水稻單產實現全省「九連冠」,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累計達14家,「雙百萬畝」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成功獲得2013年第八屆中國花卉博覽會承辦權。
(二)注重投入上項目,開放創新增添新活力。堅持不懈狠抓項目投入,推動科技創新,擴大對外開放,優化金融服務,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有效投入快速增長,完成工業投入1285億元,增長19%,其中高新技術產業投入522億元,增長104%;服務業投入1039億元,增長21.5%。開放活力顯著增強,確認實際到賬注冊外資30.5億美元,增長14.2%;外貿進出口總額280億美元,增長25.9%,其中出口190億美元,增長22.1%。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3%;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65家,總數達618家,名列全省第三;新建「兩站三中心」119家,總數達621家,全市孵化器面積達364.6萬平方米,在孵企業3610家;新增專利授權總量超過1萬件;「一核八園」建設加快推進,完成營業收入682億元,增長46%,科教城入駐機構達520家,研發人才超萬人;啟動實施「龍城英才計劃」,全年引進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團隊250個。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凈增私營企業7800戶,新增個體工商戶3.75萬戶,新增個私注冊資本600億元。大企業支撐作用不斷增強,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達11家,入庫稅收超億元企業達32家。金融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引進1家外資銀行,發行企業債券67.08億元,成功發行「區域集優」中小企業集合票據,新增創業投資機構4家,新增上市企業11家,上市企業總數達32家。
(三)加大力度抓建設,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加快城鄉建設步伐,著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城市品位明顯提升,人居環境不斷優化。基礎設施體系日益完善,常州機場新航站樓、京滬高鐵常州北站建成運營,西繞城高速公路、龍江路高架南延等工程建成通車,蘇南運河、丹金溧漕河等三級航道網整治工程進展順利,建成串新河樞紐、南運河樞紐等城市防洪節點工程。城市功能板塊建設加快推進,中心城區完成永寧北路、中吳大道東延等道路建設,北部新城建成萬達廣場等重點項目,南部新城扎實推進武宜路片區綜合改造等項目,濱湖新城各類功能性項目和一批標志性建築加快建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完成市區外圍40條河道整治,3條入太湖河道和主要湖泊水質進一步好轉;空氣凈化工程深入推進,市區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達336天;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7%,主要水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2.9%,成功通過國家生態市考核驗收。城鄉一體化建設穩步推進,中心鎮建設全面啟動,新農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萬頃良田建設工程」有序實施,溧陽市、新北區通過省級驗收;縣鄉河道疏浚、村莊河塘整治順利推進,村莊環境進一步提升,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實現涉農縣區全覆蓋,大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全面完成,農村水利條件進一步改善。
(四)以人為本惠民生,社會發展取得新進步。著力推進民生幸福工程和社會各項事業,民生水平不斷提高,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大力推進富民增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71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4920元,分別增長13.1%和18%。就業創業扎實推進,新增就業9.5萬人,援助困難群體再就業9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扶持創業5300人,創業帶動就業3.2萬人。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企業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保險超額完成擴面任務,職工醫保、居民醫保住院制度規定范圍內的醫葯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80%和60%,新農合住院費用實際補償比達45%以上。住房保障力度加大,中心城區新開工建設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6500套,各轄市區和工業園區新開工建設新就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公共租賃住房1.4萬套(間),新增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實物配租家庭1650戶,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保障做到應保盡保。城鄉救助體系更加完善,市區低保標准提高至435元,醫療救助對象擴面惠及5萬困難群眾。愛老助老工程扎實推進,新增機構養老床位1960張,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實現街道(鄉鎮)和城市社區全覆蓋。公交優先繼續實施,新增公交空調車703輛,我市成為全省第一個實現市區公交車全部空調化的城市。文化工作成效顯著,電影《秋之白華》、大型交響錫劇《天涯歌女》獲得良好反響,「幸福廣場」周周演、低票價經營性演出等文化惠民工作全面推進。教育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80%以上的中小學生在省優質學校就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率達87%;全市新組建25個教育集團,通過擴大名校學區、教師互派,促進公辦教育資源進一步均衡配置;10名優秀教師成為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首次獲得國家重點中醫臨床專科2個、省醫學重點學科2個;陽湖醫院全面建成運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初見成效,基本葯物制度全面實施。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新建、提升全民健身點170個,我市成為全省唯一連續15年獲得「全國全民健身優秀組織獎」的城市。成功舉辦中國羽毛球大師賽、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重大賽事。平安常州、法治常州建設取得新成效,和諧安民工程順利實施。與此同時,糧食供銷、安全生產、人武人防、雙擁工作、外事僑務、對台事務、審計統計、海關國檢、葯監質檢、邊防海事、郵電供電、檔案地方誌、防震減災、民族宗教、婦女兒童、人口和計劃生育、物價、殘疾人事業、關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尤其令人振奮的是,2011年我市繼續以前所未有的共識、前所未有的熱情、前所未有的投入,大力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全市人民踴躍參與,文明素養明顯提高,在年底召開的全國表彰會上,常州成功獲得了「全國文明城市」的光榮稱號!
(五)轉變職能促發展,行政效能有了新提升。堅持服務發展,強化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效能,自身建設得到加強。行政審批服務改革繼續深化,加快推進「兩集中兩到位」,市級行政許可事項集中度達91.2%;扎實推進企業建設項目並聯審批、聯審會辦,審批時限大幅縮短。深化「三合一」陽光政務平台建設與應用,實現行政權力全覆蓋、運行全透明、流程全受控。深入實施關愛企業、服務企業行動,出台扶持企業發展的「十六條」意見,到南京邀請一批省級銀行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堅持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開通英文版「市長信箱」,通過「市長與網民」、政風熱線等渠道廣泛收集市民的意見和建議。加快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市人大、政協和各民主黨派的監督,526件建議和提案全部辦結,滿意與基本滿意率達100%。
過去的一年,我們不僅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而且在實踐中積累了一些成功經驗,得到了一些有益啟示。一是必須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始終圍繞「兩個率先」的總目標,不斷鼓勁加壓、爭先進位、勇攀高峰,鞏固提升常州在江蘇第一方陣的地位。二是必須堅持轉型升級不動搖,在發展中快轉型,在轉型中快發展,通過轉型升級提高經濟競爭力。三是必須堅持創新驅動不動搖,把科技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不斷完善創新機制,集聚創新資源,提高全社會的創新能力。四是必須堅持優化環境不動搖,著力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生態,拓展發展空間,增強市民的認同感和向心力。五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不動搖,以富民的目標凝聚人心,以民生的改善鼓舞人心,充分調動和激發全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❺ 經濟轉型的主要指什麼及其意義
經濟轉型主要指改變現有的經濟發展方式。我們把它分為粗放型經濟和集約型經濟兩類。現在所指的經濟轉型其實主要是指把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型經濟轉變為集約型經濟。鑒於才疏學淺,只能做簡單的解釋:1)粗放型經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高投入才有高產出」,但這與一些高科技產業是不同的(如航天類),其高投入大都是以犧牲環境或別的作為代價換取GDP增長。我們不難發現,該經濟發展模式中,投入與產出是成正比例關系,也就是「投入越多產出才能越多」。2)集約型經濟是指依靠先進的生產技術,以較小的投入獲取更大的生產利潤。我們平時所指的「綠色經濟」「低碳經濟」指的應該是這種集約型經濟的一種模式吧..? 粗放型經濟轉變為集約型經濟,是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體現,從宏觀角度來說,對於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長遠的意義。合理的經濟增長方式有利於增強經濟發展後助力,對於保持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極其積極的作用。
❻ 經濟轉型和體制轉軌各是什麼意思
經濟轉型升級是現代化進程始終面臨的課題,也是當今中國面臨的最為緊迫的課題,關繫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繫到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邁入高收入社會,關繫到能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當前,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剛剛閉幕,落實會議各項決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顯得十分迫切。
一、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
國家邁向現代化的過程,既是發展階段因經濟增長不斷躍升的過程,也是經濟不斷轉型升級的過程。發展階段的轉換,要求經濟的轉型升級;而經濟的轉型升級又促進經濟持續增長,推動發展從較低的階段躍升到較高的階段。
當前,關於經濟轉型升級的內涵和外延,還沒有一個被社會各界普遍認可的清晰、明確的界定。狹義上理解,經濟轉型升級主要涉及到經濟結構的優化;廣義上理解,經濟轉型還涉及到經濟體制的轉軌。由於我國的現代化在體制上是從傳統計劃經濟轉到現代市場經濟的背景下推進的,因此,從廣義上理解經濟轉型升級,更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
具體地說,經濟轉型升級主要涉及如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經濟增長拉動力的轉換和升級。從需求方面看,投資、消費和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這方面的轉型升級涉及到經濟增長是主要靠內需拉動,還是主要靠外需拉動;是主要靠投資拉動,還是主要靠消費拉動;等。
二是經濟增長投入結構的轉換和升級。從供給方面看,支撐經濟增長的有資源、資本、勞動力和技術等生產要素。這方面的轉型升級涉及到經濟增長是主要靠資源、資本和勞動力來支撐,還是主要靠知識和技術來支撐;是主要靠低水平的技術來支撐,還是主要靠高水平的技術來支撐;等。
三是產業結構的轉換和升級。商品和服務由不同的產業創造。這方面的轉型升級涉及到國民財富是主要來自於第一、第二產業,還是主要來自於第三產業;是主要來自於低附加值的產業,還是主要來自於高附加值的產業;等。
四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的轉換和升級。體制機制既決定於發展所處的階段,又對發展有反作用。良好的體制機制,會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存在嚴重缺陷的體制機制,會阻礙經濟社會的發展。這方面的轉型升級既涉及到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如何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問題,也涉及到如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問題。
當然,經濟轉型升級還涉及到收入分配結構優化、城鄉區域結構合理化等內容。但是,上述四個方面,應當是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內容,或者說是最應當引起關注的方面。
二、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倒逼經濟轉型升級
第一,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正在經歷著大調整,未來全球經濟的緩慢增長將可能延續較長時期,中國外需超常增長的「風光」不會再現。「冷戰」結束以來,世界政治力量格局逐步向多極化演進。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這一多極化演變的速度大大加快。在這個調整的過程中,中國對世界發展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3.7%上升至2012年的11%左右。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更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4%左右上升至金融危機以來的接近40%;而美國同期的貢獻卻由30%左右下降至10%左右。西方國家雖然希望繼續分享中國穩定發展的紅利,但不願意看到一個不斷崛起的社會主義強國,因此會採取或明或暗的手段遏制中國的發展,如匯率操縱指責、貿易制裁等等。不僅如此,從增長的長周期來看,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將進入一段較長的調整期。全球針對金融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的各項結構性改革短期內很難取得實質性突破,而且足以影響全球經濟的重大技術變革尚未明朗。因此,全球經濟將可能在較長時期內處於緩慢增長狀態,未來我國經濟增長很難再有過去那樣的國際環境。
第二,結構調整是當前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圍繞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技術競爭越來越激烈,經濟轉型升級是中國在競爭中取勝的根本需要。金融危機之後,結構調整迅速被發達國家當作應對經濟衰退的重要舉措,紛紛提出「再工業化」戰略,試圖重拾實體經濟。美國先後發布了《製造業促進法案》、《先進製造夥伴計劃》、《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等;英國加大了創新投入,支持九個創新製造中心建設。巴西、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也發布了各自的工業振興計劃。在結構調整過程中,各國都把技術創新作為培育製造業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手段,力爭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搶占技術制高點。
第三,人口年齡結構正在經歷轉折性變化,靠資本高投入、勞動力充足供應且低成本實現增長的模式難以維持。近幾年來,中國正逐步迎來人口年齡結構的重大轉變。首先,勞動年齡人口總量開始下降。數據顯示,我國15—60歲勞動年齡人口總量2012年第一次出現354萬的絕對量下降,而且預測至2020年都將呈逐年下降趨勢。隨著勞動年齡人口的絕對量下降,以及城市生活成本的大幅提升,勞動力成本將繼續上升。其次,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人口撫養壓力開始上升,超高儲蓄將逐漸成為歷史。
第四,資源、能源的國際競爭將更加激烈,國內的環境污染已經逼近人民群眾可承受的極限,推動集約發展、清潔發展事不宜遲。經過三十多年的高強度開采,國內部分資源和能源已經接近枯竭,資源能源的對外依存度已經非常之高。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進入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階段,國際資源能源市場爭奪戰將日趨激烈,資源、能源等大宗商品的低價時代將很難再現。資源、能源高消耗的背後是生態環境的持續破壞。今年入冬以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霧霾一片,當前水、土壤的污染亦已到了十分嚴重的狀況,資源環境問題越來越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另外隨著發展進入新階段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環境污染的容忍程度也越來越低。
第五,中國正處在由上中等收入社會向高收入社會過渡的時期,產業結構升級是大勢所趨。近年來中國已成功跨過上中等收入社會門檻,正在向高收入社會邁進。國際經驗表明,由中等收入社會向高收入社會過渡往往伴隨著消費結構的重大升級,對傳統的消費品的需求將下降,而對高質量消費品和服務的需求將快速攀升。此外中國的城鎮化水平目前已經超過50%,未來將更加註重提高城鎮化質量。這意味著城鎮化的推進將促進信息、旅遊休閑等服務需求的增長,也會對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產業結構必須適應這種消費結構的變化。
三、經濟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首先,國內消費需求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依然偏弱。金融危機後,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對外貿易增長速度大幅度下降,去年我國出口增長僅7.2%,今年1—11月份累計增長8.3%,與過去年均超過20%的增速相差甚遠。在外需不斷下滑的情況下,經濟增長需要更多地依靠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近年來我國採取了不少措施來刺激消費需求,但是效果並不理想。2012年消費需求所佔比重比前些年有所提高,達到49.5%,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低20到30個百分點;而且消費比重的提高還有出口、投資增長幅度下降的因素。培育國內消費需求在經濟增長中真正發揮主動力作用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第二,資源、資本依然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過度依賴低成本的要素投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發展模式沒有實質性的轉變。2012年,我國能源消耗量達到25.3億噸國際標油,超過美國同年的14.5%,約佔世界總消費的20.3%。在我國人口紅利減弱、耕地紅線逼近、資源環境形勢嚴峻的情況下,由於對自主創新重視不足,我國產業發展缺乏核心技術,長期依賴外來技術,我國的創新系統未能提供支撐增長的新動力(310328,基金吧)。
第三,產業結構仍需進一步優化。近年來我國產業結構已經取得進展,第二產業比重已經從2006年47.9%的峰值下降到2012年的45.3%,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較高。資源和資本密集型的重化工業在二產內部的佔比過高,且已經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如我國粗鋼產能在2012年底就達到10億噸左右,到2015年預計達到11.2億噸,而中國鋼鐵消費峰值預測也就7.5億噸左右。技術附加值較高的復雜資本品和高科技產品的生產能力不足,產業轉型升級急需的裝備製造、關鍵零部件、高端原材料等大多需要進口。近年來,我國服務業比重有所增長,2012年達到44.6%,但研發、營銷、金融、保險(放心保)、物流等對於經濟轉型升級有重要作用的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仍然滯後。
第四,市場經濟的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經過30多年的改革,我國已建立了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但是,這個框架還不夠完善,其中,最突出的是政府與市場關系尚未完全釐清。一方面,政府在投資項目審批、要素價格管制、市場准入等方面存在「越位」的情況,尋租和腐敗多發,抑制了市場效率的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政府在教育、醫療、養老、環保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這不利於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不利於社會的長遠發展。
四、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必須不折不扣地落實三中全會的各項決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
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必須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提高居民消費占總需求的比重,著力提升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促進集約發展、清潔發展,形成消費與投資協調、內需與外需協調、一二三產業協調的總需求和總供給結構,推動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低成本要素組合驅動,轉向更多地依靠產業升級和創新驅動。這就需要:
首先,轉變發展觀念,正確把握持續健康發展和生產總值增長的關系。要充分認識到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階段的客觀事實,如果再像過去那樣「鋪攤子」、「上項目」,不僅資源、資金、市場等各種關系都綳得很緊,不利於轉型升級,而且會留下很多後遺症。要徹底轉變發展觀念,摒棄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產總值的錯誤思維,抓住機遇保持國內生產總值合理增長,深化經濟結構調整,努力實現有效益、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
其次,處理好短期政策目標和長期經濟發展的關系。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深化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效應消化期,面臨著更加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這就要求必須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之間的關系,宏觀調控政策要立足當前,更要著眼長遠:既要熨平短期經濟波動,控制通貨膨脹,促進充分就業,防控風險、守住底線,防止出現大起大落;又要服務於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著力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和創造活力,提升經濟潛在增長能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第三,將推進產業結構優化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任務。要牢牢把握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戰略機遇,加快構建與綠色發展、新能源、信息化高度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培育新的競爭優勢。要努力營造更加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加強產業政策與財稅、金融、土地等領域政策的協調性,引導更多生產要素投向實體經濟和創新領域。要大力強化生態環保和節能減排,提高環保標准,嚴格環境監管,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綠色、低碳等新興產業增長點。
第四,以科技創新引領和支撐經濟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原動力。要堅持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營造公平競爭和包容寬松的創新環境。要完善激勵企業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大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政策的實施力度。要大力發展風險投資、技術交易、信息服務、人才服務等創新服務業,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對創新創業的支持作用。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大司法保護力度,形成激勵創新的良好法治環境。
第五,以深化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健全體制機制既是轉型升級的內容,也是轉型升級的保障。其關鍵是創造條件,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讓政府更好地發揮作用。要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進一步理順價格機制,深化土地、勞動力、資本等要素市場改革,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保證各類企業都能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時,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真正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同時把該管的管住管好,加強發展戰略、規劃、制度、標准等制定和實施,強化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職能,優化政績考核機制。
發展永無止境,改革永無止境,經濟轉型升級不可能一勞永逸。隨著發展階段出現新變化,經濟也必然在新的基礎上進行轉型升級。面對經濟轉型升級這一永恆課題,我們必須落實三中全會的各項決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積極實踐探索,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此文摘自李偉主任2013年12月21日在2014年中國經濟形勢解析高層報告會上的演講)
❼ 常州支柱型產業
1、常州最大的優勢產業是裝備製造業。裝備製造業是常州工業經濟的主體和全市經濟增長的中堅,依託常州科教城的優勢與中科院等共建的先進裝備製造技術轉化中心,裝備製造業大力調整結構、提升檔次,佔領制高點。先進裝備製造業和新材料產業產值,目前已分別佔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的37%和44%,成為常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2、以光伏產業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抓住機遇實現裂變發展,年均增幅達152.2%。
(1)常州光伏產業園位於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北部,規劃總面積11.24 km_。東臨江陰行政邊界,西至新藻江河,北起新竹路,南靠滬寧高速公路。常州光伏產業園位於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北部,規劃總面積11.24 km2。東臨江陰行政邊界,西至新藻江河,北起新竹路,南靠滬寧高速公路。成立於2008年4月。是一流的千億級光伏產業基地。
(2)光伏產業園將規劃形成"一軸,一帶,雙心,四區"的總體結構,即:一軸即通江路城市發展軸,是太陽城的空間生長、對外交通和景觀展示的復合型軸線;一帶即跨越東支河的"珠鏈狀"公共服務功能帶;雙心即天合總部核心和三江口公共服務核心,前者是光伏產業區的動力之源,後者是北部新城城市中心的重要支點;四區包括三江口綜合區、光伏生產區、產業配套區和龍虎塘生活區這四大功能片區。
3、輸變電設備,在全國地級市中規模第一。
4、軟體產業繼續保持了平穩快速的增長勢頭,常州國家軟體園先後被省發改委和省外經貿廳授予「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江蘇省國際服務外包示範區」稱號。
5、新北區初步形成化學合成創制新葯的產業集聚,「化學合成及抗腫瘤葯物產業集群」被科技部認定為全國首批創新集群之一。武進、金壇的葯物中間體及精細化學品也成為全國兩大基地之一。依託以上產業成立的8個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今年1-10月,實現產值954億元,同比增長32%,初步實現高新技術特色產業的集聚。總體說來是5大產業,裝備製造業,輸變電設備,新能源與新材料,軟體業信息產業,生物醫葯產業其中裝備製造業很強。
❽ 服務業轉型升級是什麼意思
服務業轉型升級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勞動力、土地、資源等傳統要素的大規模投入。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原有的依靠要素驅動經濟增長的模式難以為繼,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資源環境承載力接近上限,因此服務業轉型升級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
所謂轉型升級,指的是從速度型效益轉向質量型效益;從行業之間轉向行業內部生產要素再配置;從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轉向自主創新;從以工業製造業開放等。
❾ 基礎篇:什麼是轉型升級
收藏推薦
經濟轉型升級中,產業的轉型升級是重中之重。轉型升級轉型升級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經濟的轉型升級,二是產業的轉型升級,三是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三者之間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經濟轉型升級包括不同產業結構的優化,區域、城鄉經濟的平衡發展,集約化發展方式等方面的內容,是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轉型升級結果的集中體現;產業轉型升級是在充分發揮企業主動性的基礎上,通過整合業內資源,吸引新增資源,吸納其他產業轉移的資源,提高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從而實現產業自身的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對經濟轉型升級起促進作用;企業是產業的組成單元,宏觀上的產業升級和轉型只有通過微觀的、具體的企業升級和轉型才得以實現,企業自然是轉型升級的主體,即企業轉型升級是產業轉型升級落地開花的終極途徑。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經濟轉型是發展模式轉變問題,其實質在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即:通過科技進步和創新,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投資消費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又好又快發展。
❿ 轉型升級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轉型升級
1、轉型升級這個概念由「轉型」和「升級」兩個詞復合而成。 2、前者又有兩層意思,一是經濟體制轉型,把資源配置由政府主導轉變為由市場決定;二是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把粗放發展方式轉變為科學發展和集約化發展。 3、後者則有四個層次的含義:一是產品升級,通過創新,使功能更好的產品替代原來的產品;二是工藝升級,性能和效率更高的生產工藝替代原來的舊工藝;三是功能升級,即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升級,由實體性的加工、製造、裝配、生產活動向非實體的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網路活動升級;四是產業鏈升級,由低級鏈條分工轉向更高級產業鏈分工。 4、現在很多地方把轉型升級簡單地理解為提高R&D佔GDP比重,或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這個是危害無窮的。前者加大投入浪費,後者在丟失我們的傳統產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