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促進民營經濟實現新發展,新提升
一要全面落實國家扶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對小型微型企業的扶持力度。要按照中央部署,進一步加大對小型微型企業財稅扶持力度,繼續擴大中央財政安排的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進一步落實民營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加快出台政府采購扶持民營企業政策,提高政府采購民營企業生產提供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比例;進一步減輕民營企業負擔,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清理、減少和合並行政審批事項。
二要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首先,要通過支持吸納就業和科技型的小微企業發展,進一步加大技術改造支持力度,加強節能減排,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其次,要加快信息技術在民營企業的普及推廣和深化應用,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為大企業提供配套,走「專精特新」和產業集群的發展道路。此外,還要堅持把民營企業結構調整作為提高成長質量的主攻方向,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力爭到「十二五」末在優化產業分布結構、優化企業規模結構、優化企業產品結構,以及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三要加強服務體系建設,著力突破服務瓶頸。要發揮政策引導和市場機製作用,調動和優化配置服務資源,推動形成以民營企業服務機構為核心,以行業協會和專業服務機構等為依託,各類服務資源開放共享的民營企業服務體系。
② 我市發布「民營經濟25條」為民企解難題
打好打贏營商環境翻身仗
近日,針對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日益突出的成本高、融資難、融資貴等瓶頸問題,我市出台《汕頭市關於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從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精簡優化政務服務、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成本、改善民營企業融資環境、健全民營企業公共服務、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支持民營企業培養引進人才、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共十個方面提出25項措施,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營造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1、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
●不得以任何形式增設民營企業准入條件。
●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企業,不得設置與業務能力無關的企業規模門檻和明顯超過招標項目要求的業績門檻等。
2、放開相關行業和領域准入
●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城鎮供水、燃氣、污水和垃圾處理、停車設施等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和交通、水利、教育、衛生、養老等社會事業領域項目建設。
●在重大規劃、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動中積極吸引民營企業參與。
3、推進商事制度改革
●推動實行「一網通辦、一窗辦理」,確保企業開辦全流程壓縮至1個工作日,全力做好企業辦事「三免」(免快遞費、刻章費、停車費)服務。
●推行「互聯網 不動產登記」,一般登記、抵押登記分別壓縮至3個、1個工作日以內。
●鼓勵各區(縣)建設工業廠房,工業物業產權可按幢、層等固定界限為基本單元分割登記和轉讓。
4、優化項目審批服務
●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告知承諾制,依託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實現項目審批「不見面」在線辦理。
●試行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告知承諾制和建設項目環評豁免。
5、進一步降低稅費負擔
●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工傷保險費率的政策。
●繼續按不高於2017年徵收標准徵收殘疾人就業保障金,落實分檔減繳和暫免徵收優惠政策。
●對小微企業工會經費實行全額返還;對有困難的中型企業工會,縣級以上工會安排專項資金予以回撥補助。
6、進一步降低要素成本
●鼓勵省級以上工業園區組織企業參與電力直接交易,降低企業用電成本。
●推動電力外線接入工程建設項目並聯審批辦理壓縮至5個工作日。持續優化電力接入報裝流程,為小微企業低壓用電提供電力接入三零(「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服務。
●推廣電商新模式,舉辦「電商 直播」線上活動。
●推行「工業標准地」供地模式,工業用地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 的前提下,允許提高容積率,超過原批准部分不增收土地價款。
●鼓勵和支持促進標准廠房建設和使用,對符合條件的標准廠房建設項目,給予第二層以上部分每平方米100元的一次性獎補。
7、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對已認定的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給予貸款貼息補助,單個企業的補助比例最高不超過利息的50%,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加強對政府性擔保機構的支持,推動支小支農擔保業務達到有關標准。
8、完善信用評價及信息共享機制
●提高民營企業融資可得性,加快「中小融」「粵信融」「信易貸」、中征應收賬款融 資服務平台等平台的推廣應用,進一步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機制。
9、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
●研究和出台「政銀保」等融資合作項目,建立重點企業名單制度。
●進一步完善「汕金惠企通」小程序,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對接率。
●建立汕頭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支持擁有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的中小微企業。
●擴大「銀稅互動」受惠面,將納稅信用M 級企業納入「銀稅互動」范圍。
●加大再貼現對小微民營企業票據支持力度。重點支持綠色票據。
10、提升公共平台服務水平
●依託「粵企政策通」平台和企業信息服務系統,為民營企業提供政策推送、解讀、咨詢、兌現等涉企政策信息服務。
●實施「政產研·智助強企」工程,免費為企業把脈問診,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11、保障服務資源供給
●認定一批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培育本地優秀工業互聯網服務商,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撐保障。
●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為民營企業提供政策宣傳、需求調研、跟蹤反饋和服務對接等。
12、強化對外交流合作
●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境內外展會等貿易平台開拓國外市場。
●對出口小微企業投保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的保費予以全額補貼。
13、支持民營企業研發機構建設
●對首次認定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給予一次性建設經費補助。
●校企合作共建科技創新實踐基地,科研成果並經專家評審後,按照該項目研發投入費用10%的比例予以一次性經費補助,基地依託單位每年最高補助不超過20萬元。
14、加強民營中小企業梯度培育
●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項培育行動,打造一批占據產業鏈核心的「隱形冠軍」。
●完善「小升規」重點企業培育庫,對新升規工業企業落實直接獎勵、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獎勵機制。
●「區(縣)級」「市級」的創業孵化基地的,分別給予10萬元、15萬元的一次性補助;省級示範性創業孵化基地的每個給予60萬元獎補,此後每次復評達到優秀等次的每個給予 10萬元獎補;被評為國家級示範性創業孵化基地的,再給予60萬元獎補。
15、鼓勵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鼓勵民營工業企業實施提質增效、智能化改造、設備更新和綠色發展為重點的技術改造項目,重點支持工業強基工程「四基」領域、工業企業生產經營中的5G模塊、智能感測器、網路設備等關鍵設備器件更新改造和數字化改造項目,支持先進製造業集群及其產業鏈、供應鏈企業和戰略新興產業關鍵技術改造項目。
●對獲得「馳名商標」認定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20-100萬元;對獲得授予「中國商標金獎」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50-100萬元;對首次申請農副產品注冊商標並獲準的,其費用政府補貼一半;對核准注冊的地理標志和經核準的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每件獎勵5萬元。
16、加強民營企業家培訓
●實施企業家培養計劃,組織一批民營企業家到國內外知名院校或科研機構學習培訓。
17、強化企業用工保障機制
●建立健全院校產教聯盟,大力推廣企業新型學徒制,加大技工培養力度,培養一支「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等方面的技能型人才隊伍。
●鼓勵支持企業在技工院校以「冠名班」等形式共同培養具有現代知識、高超技能、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推動院校與園區、企業開展定製化職工技能培訓活動。
●支持民營企業申請設立博士工作站,對獲批的博士工作站給予建站補貼50萬元。
●實施技能人才培育成長行動,大力培育一批「創新能手」;鼓勵發展「共享員工」等靈活就業新模式。
18、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
●對經認定的高層次人才發放「人才金鳳卡」,憑卡享受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為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提供便利。
19、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依法審慎採取查封、扣押、 凍結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不利影響。
●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和處置涉案財物時,依法嚴格區分違法所得與合法財產、企業法人財產與個人財產,涉案人員個人財產與家庭成員財產。
●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制度規定,促進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及時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維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
●建立知識產權案件快審機制,推進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審判「三合一」。
●嚴肅查處公職人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在服務民營企業中「吃拿卡要」等問題,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影響。
20、健全民營企業司法保護機制
●修訂《汕頭市專利保護和促進條例》,盡快出台《汕頭經濟特區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嚴懲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持續開展民營企業「法治體檢」,組織引導法律服務資源為企業提供服務。
21、加強民營企業典型宣傳
●大力弘揚新時代民營企業家精神,選樹一批優秀企業家進行表彰或通報表揚。
●推薦「三強一好」(思想政治強、行業代表性強、參政議政能力強、社會信譽好)的民營經濟人士擔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22、引導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
●面向民營企業開展普法宣講,組織民營企業家旁聽公開庭審、參觀警示教育基地等,推進民營企業法治文化建設,推動民營企業守法合規經營。
●將「紅黑名單」等信用信息嵌入行政審批、事中事後監管和公共資源交易等業務流程,推動聯合獎懲措施落到實處。
23、暢通政企溝通渠道
●依託市領導聯系企業直通車制度、「粵商通」企業訴求響應平台和12345服務熱線等平台載體,建立訴求快速響應機制,及時回應中小企業合理訴求。
●建立民營企業家智庫,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24、加強政府政務誠信建設
●將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相關指標納入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體系。
●各區(縣)政府要依法履行與民營企業簽訂的協議和合同,杜絕「新官不理舊賬」現象發生,將政務履約、守諾服務等納入政府機關績效考核內容。
●實施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建立政務服務評價、反饋、整改、監督全流程閉環工作機制。
25、規范行政執法檢查
●實現市場監管領域「雙隨機、一公開」常態化全覆蓋,完善跨部門跨領域聯合抽查機制,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推行信用監管和「互聯網+監管」。
(文章來源:汕頭橄欖台)
③ 合肥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條例(2019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保護民營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
本條例所稱民營經濟組織,是指在本市依法設立或者開展投資、經營的,除國有及國有控股以外的內資企業法人、非法人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等各類經濟組織。第三條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應當堅持市場調節、政策引導、平等待遇、依法規范、完善服務、保障權益的原則。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做好下列工作:
(一)加強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的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
(二)將民營經濟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民營經濟發展公共服務和保障體系;
(三)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建立民營企業紓困救助基金;
(四)以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實施中小企業培育工程;
(五)支持民營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推動企業實施高端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精品製造、服務型製造,實現規模以上民營製造業企業技術改造全覆蓋;
(六)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降低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
(七)實行政府采購首購制度,優化審批服務,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發展;
(八)支持民營企業加強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引進人才、培訓人才;
(九)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建立政府與民營經濟組織長效溝通機制、企業服務機制,為民營企業實行精準服務。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經濟和信息化部門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指導、協調、服務民營經濟的發展,並會同有關部門做好下列工作:
(一)組織宣傳、解讀並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政策;
(二)定期發布有關民營經濟發展的行業動態、優惠政策等信息;
(三)研究民營經濟發展現狀,擬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
(四)舉辦民營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配套合作對接活動,鼓勵、指導民營中小企業開展網路銷售;
(五)指導、協調民營經濟組織創業、融資、參與科技創新、申請科研項目、申報專利、登記版權、人才培訓等工作;
(六)協助企業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引導民營企業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七)管理、使用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
(八)落實民營經濟組織應當享有的優惠政策和獎勵;
(九)依法維護民營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第六條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以及發展和改革、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市場監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科技、國有資產、教育、金融、稅務、交通運輸、商務、衛生健康、統計、公安、司法行政等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共同做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
工商聯、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以及其他社會組織,應當協同做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並維護民營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徽巢湖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和市人民政府的要求做好本轄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第七條民營經濟組織應當合法經營、誠實守信、公平競爭、依法納稅、履行社會責任,不得損害勞動者合法權益,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第八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多種方式,加強對民營經濟發展以及民營企業創業創新典型、民營企業家先進事跡的宣傳,按照有關規定開展評選表彰,營造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社會輿論環境。第二章保障與鼓勵第九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在制定、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時,民營經濟投資主體享受同等待遇。對於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方向且達到規定投資強度的民營經濟組織的項目用地,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給予支持。第十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建設創業基地,做好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為民營經濟組織創業提供保障。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利用現有存量用地、閑置廠房、專業化市場等場所,建設創業孵化基地,為民營經濟組織創業提供場所。
④ 為什麼要開展民營經濟兩個健康提升行動
推動全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開展民營經濟的兩個健康行動時需要推動全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民營經濟是指除了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外商和港澳台商獨資及其控股企業以外的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統稱,包括國有民營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混合所有民營經濟、民營科技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類型。
⑤ 福建出台十九條措施,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將帶來哪些改變
福建出台十九條措施,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將帶來強化民營企業培育中小微企業,提高民營經濟轉型和提升,加強民營經濟數字化管理,提高經濟水平等多方面影響。有力促進福建地區民營經濟發展和進步。
要促進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撇清,各種政商關系發展更好,民營經濟營造更好,民營經濟發展氛圍圍繞著優化服務,提高更加准確服務。這些多個方面有利於促進民營經濟進步和發展,所以是必不可少,而且能夠提高經濟水平等多種影響因素。
⑥ 2050年以後私營經濟如何發展
第一,認清大勢,抓住機遇。未來依然是戰略機遇期,和平與發展仍是世界的主旋律。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須依託創新。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競爭性政策的基礎地位」,這與國際慣例相一致。過去產業政策多是採取各種補貼、優惠,「十四五」期間的產業政策重心將轉向促進公平競爭,不同市場主體都是建設者,擁有平等競爭的權利。到2025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65%,2035年接近75%,這將拉動投資和消費。製造業將向著產業鏈的高端化、現代化發展。還有民生領域,如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都存在巨大商機。到2025年,中國人均GDP有望達到1.3萬美元,這意味著我國14億人口整體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到2030年,中國GDP總量可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所有這些,對民營經濟來說都是發展機遇。
第二,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十四五」期間,在基礎科研的稅收支持、推進高校科研機構改革創新方面,國家將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民營企業家,要堅持合規經營、誠實守信、履行社會責任,特別要聚焦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力必須依靠創新。創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疫情催生數字經濟,大數據、雲計算、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等正在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尤其在5G技術應用場景創新、工業互聯網應用、碳達峰、綠色發展以及新型城鎮化等方面,民營經濟應發揮積極作用。過去幾年,很多民營企業已成為創新領域的領頭羊。要抓住機遇,深刻理解黨和國家新政,用足相關政策,把自身業務發展和國家戰略有機結合起來。
第三,充分發揮民營企業機制靈活優勢,推動自身體制機制的創新。在人才政策方面,民營企業應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部分民營家族企業中,內部管理還存在一定的封閉性。近期大批海歸人才回國,正是擇優選用人才的良機。在激勵機制方面也要創新。要「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利用自身機制靈活的優勢,留住優秀人才。同時按照國家相關政策指引,自覺加大研發的投入,不急功近利。在新一輪全球競爭過程中,相較於國有企業可能遭受西方國家的某些偏見,民營企業反而有很大的靈活性。民營企業應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發揮更大作用。
第四,加強學習,全面提升民營企業家的素質。現在,粗放經營已行不通了,舊的商業模式也不合時宜。未來企業經營,需要精耕細作,特別要有創新意識,提升自身能力,以適應全球產業變革和創新發展的需要。有遠見卓識的民營企業家,都應具備政治眼光及全球視野,緊跟時代前沿,同時提高政治站位。過去幾年,由於對現實機遇把握不當和風險控制不力,一些民營企業家付出了代價。應吸取他們的教訓,提高風險意識。如疫情沖擊下,房地產業重新洗牌,不少中小開發商的業務遭受挫折。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加強了監管,提出三條紅線。民營企業應自覺遵紀守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總之,民營企業要認清大勢,順勢而為。未來發展趨勢向好,無論是「十四五」的發展,還是2035年乃至2050年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對於民營經濟都是機遇。要乘勢而上,但也要量力而行,尤其不要把杠桿放得太大。把控風險,守住風險底線,這樣才能行穩致遠。
⑦ 如何加快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政策性建議
(一)國內外環境變化迫使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自2008年9月發生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民營企業面臨著更為嚴峻的經營環境。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全球經濟進入中低速增長階段,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壁壘日益深化,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直接影響我國的對外貿易,國際市場的壓力從客觀上要求民營企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從國內環境來看,一方面,我國正處於第三次消費結構升級階段,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消費和享受型消費轉變,將會為民營企業創造廣泛的服務業需求;另一方面,我國企業已經進入高成本時代。資金困難、生產成本上升、通貨膨脹等一系列因素,進一步加大了民營企業生產經營壓力。某些周期性行業發展環境發生改變,如從2009年開始火熱的房地產業出現了漸漸變冷的跡象,開發商及時轉型到其他行業尋找新的商機,或者採取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策略,以規避房地產業可能出現衰敗造成的被動。
(二)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
國際經驗表明,西方發達國家在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後,發展模式開始從依賴要素、資源消耗向依靠科技、管理轉變;亞洲國家在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後,也開始加速經濟轉型升級。2010年我國人均GDP超過4000美元,2011年超過5000美元,今後我國將處於人均生產總值向1萬美元躍遷的時期,是全面提升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時期,這些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十二五」時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十二五」時期,積極實施轉型升級成為我國民營企業順應經濟發展趨勢,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的必然選擇。
(三)民營企業發展現狀要求加快轉型升級
長期以來,民營企業大多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所從事的行業多為傳統產業,企業管理多為家族式管理,主要依賴低工資成本、低環境成本、低資源成本競爭和個體分散競爭,基本處於產業鏈分工的低端位置,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嚴重製約了經濟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也制約了民營經濟持續發展壯大和效益的提升。當前一些民營企業面臨嚴峻的生存困境,突出表現為「兩難」,即融資難和盈利難,「兩難」的外因是「兩高」,即成本高和稅費高,內因是「兩低」,即產品附加值低和科技含量低。因此,轉型升級藉以提升科技含量和產品附加值是民營企業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必然選擇。
(四)只有轉型升級才能化解高成本壓力
從成本構成來看,原材料價格上升、節能減排壓力增大、能源價格市場化和利率市場化改革、工資成本上升和社會保障水平提高等所帶來的成本提高已成為發展的大趨勢,以犧牲環境和勞動者福利獲得低成本資源和廉價勞動力的時代已不復存在。民營企業只有轉型升級向產業價值鏈高端延伸,才能夠消化經營成本上漲的壓力。
(五)只有轉型升級才能獲得市場競爭優勢
一些存在嚴重發展困難的民營企業主要問題是缺乏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這些企業落後的產業形態已不能適應激烈市場競爭的要求,甚至危及到企業的生存,不轉型就有可能被市場所淘汰。因此,當前某些傳統的民營企業的轉型是生存倒逼之下的轉型。只有加快轉型升級,增強核心競爭力才能使民營企業真正擺脫困境,並具有持續發展的能力。
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從大的方面來看主要是遵循產業升級的兩條路徑,即產業間轉型升級和產業內轉型升級。產業間轉型升級就是從第一產業為主向第二三產業為主轉變,從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轉變,從製造初級產品為主向製造中間產品、最終產品為主轉變。產業內轉型升級就是某一產業內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縱深化發展,實現高加工度化與技術集約化,是產業自身的縱深化發展,其升級也有兩條路線:一條是遵循工藝(流程)升級、產品升級、功能升級、價值鏈條升級的路線;一條是指從OEM(貼牌生產)—ODM(自主設計生產)—OBM(自主品牌生產)的線路。
根據我國企業轉型升級的實踐,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已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涵蓋轉行、轉軌、創新、整合(企業並購重組)等多種方式,概括如下:
(一)轉型可分為轉行與轉軌。轉行的主要內容有:主業不變進入新行業;主業轉向新的行業,但仍保留原行業;退出原行業,完全進入新行業;在本行業中向上游產業延伸或向下游產業延伸;從製造業領域轉向服務業領域等;轉軌的主要內容則為企業類型轉型、商業模式轉型、進入新的市場、管理轉型、創業者自身轉型等。
(二)從全球價值鏈理論看,企業產業升級一般包括:流程的升級、產品的升級、功能的升級、鏈升級以及從OEM—ODM—OBM升級。流程的升級就是工藝的改造、新技術的引進;產品升級就是從低端產品做到高端產品;功能升級是指企業從開始做製造為主,往前後兩端延伸,前面搞研發設計,後面搞營銷品牌;鏈升級,就是企業突破了原來的價值鏈條,轉到一個新的價值鏈上去。
一是審時度勢,走產業創新轉型升級之路。某些傳統產業或已經出現衰敗跡象的周期性行業,要根據自身條件和市場發展前景,全部或部分轉向新型產業,如現代農業、文化產業、健康產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
二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走股份制轉型升級之路。對仍以家族管理模式為主的企業,要打破家族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以資本為紐帶,吸納和集中分散的社會資本,組成規模較大、具有產業龍頭性質的股份企業或企業集團,集中力量辦大事,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的嚴峻挑戰。要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就要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使企業股東成為投資主體和收益主體。
三是提升民營企業內生價值,走科學管理轉型升級之路。由粗放型向精細化管理轉型是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主要包括:1、由經驗管理轉為信息化管理,把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應用到企業管理之中;2、由家族式管理轉為專家團隊型管理,建立一支具有現代科學知識和企業經營理念、勇於開拓創新的企業家團隊;3、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以質量、品牌、安全、財務、營銷等為重點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建設。
四是提升民營企業核心競爭能力,走科技創新轉型升級之路。對於民營企業而言,具備強大競爭能力的關鍵是自主技術創新。因此,有條件的企業,要在企業的財務預算中設立科技創新基金;企業要引進適合本企業的科技創新人才,不惜成本引進新技術,自主研發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同時,民營企業要樹立品牌意識、加強品牌建設,集中力量,做好主業,創造品牌,永葆品牌優勢。企業還要積極創造條件使用政府設立的科技創新投資和各類基金,逐步建立起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高效協同的自主創新體系,發展民營科技企業和研發機構,提高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五是與國有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走合作聯盟轉型升級之路。從實際情況來看,主要是:1、國有企業嚴格自律,加快體制轉型,不斷降低壟斷水平,允許各類民間資本進入國家產業政策允許的各個領域,對民營經濟實行准入大開放;允許民營企業參與產權重組,有的國有企業可以通過並購和出租方式轉化為民營;鼓勵國企與民企建立混合所有制企業。政府要鼓勵民營企業兼並重組,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制,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和經營方式多樣化;2、大型國有企業應更多地向中小微型民營企業延伸產業鏈,在資源、能源利用方面加強合作,相互在水、電、氣、熱方面建立循環經濟形式;3、國有與民營企業應攜手調整結構,共建「低碳經濟」或「無炭經濟」,為建設「綠色經濟」作貢獻;4、在今後的發展中要建立戰略聯盟關系,包括產權交易的聯盟,技術應用的聯盟,人才共享的聯盟,市場競爭的聯盟等;5、今後新建大型國有企業,在規劃設計時就要包括產業鏈向地方民營企業延伸的內容,並爭取同時設計、同時投產。6、認真貫徹落實《物權法》等法律法規,堅決遏制侵佔民營企業資產、無償把民營企業轉為國有企業等「國進民退」行為,保障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此外,要鼓勵民營大中小微企業之間、民企與跨國企業之間,採取多種合資合作方式,開辟國際發展空間,使民營企業在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國際投資合作中贏得國際競爭優勢,擴大發展空間。
(一)提高對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
(二)抓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
(三)完善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金融支持。
(四)強化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服務支撐。
(五)優化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政策環境。
⑧ 提升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措施
提升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措施
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民營企業只有找出自身原因,採取對應的措施,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競爭中贏得生存和發展。那麼提升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有什麼措施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我整理的文章吧!
一、民營企業競爭力不強的原因
(一)經營觀念落後,產品缺乏創新
大多民營企業管理者思想觀念較為保守,創新意識和創業動力不足,經營范圍是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領域,長期滿足於依靠低成本競爭,存在不會創新等難題,大路貨和低檔產品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產品和名優產品少,粗放型產品和資源性產品多,精深加工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少,沒有自己的品牌,品牌建設有待加強。
(二)管理方式落後,發展受限
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在發展的初期,大都是創業者的個人管理、家族管理和家長管理。起點水平較低,低水平重復投資較普遍;發展缺乏長期戰略和長遠眼光,投資盲目性較大、追求目標短期化,企業往往呈現快速膨脹和快速衰退的現象。家族式管理是大多數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其產權制度具有明顯的家族化傾向,企業管理層含有經營者直系親屬的佔一半以上。企業管理落後,許多企業基礎制度沒有建立或者不完善,成為阻礙民營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的瓶頸。
(三)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長遠的發展戰略
絕大多數民營企業都追求快速的經濟增長速度,但往往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長遠的發展戰略,這樣會使企業置於高風險的經營之中。如果民營企業不求科學穩步地發展,不把精力用於產品的開發、技術的更新、人才的培養和管理制度的健全等相關因素的不斷完備上,就會使企業根基不穩,陷於疲於奔命的境地。
(四)忽視人才的重要性
民營企業對人才管理卻往往忽視,表現在勞動合同、工資制度、培訓機制和競爭機制等方面,企業和員工之間在經濟利益的分配上的依存關系微弱,甚至毫不相干,造成企業的人才流動性比較大,人才的不穩定性必然制約民營經濟的穩定發展。有的企業錯誤的認為中國有的是人,不愁找不到人,因此不斷的招聘新人,不斷的培養,但辛苦培養出的人都不聽他的,然後不斷的走人,造成巨大的培養浪費。但企業卻從不認真的反思自身原因,這對企業管理而言實屬下下之策。
(五)誠信觀念不強
一些民營企業缺乏誠信經營觀念,採取各種手段,損害消費者利益來追求企業最大利潤,在經營活動中只考慮自己眼前的現實利益,不考慮消費者利益,依靠短期行為甚至是違法行為攫取利潤,造成企業信用危機。對員工不誠信,不簽勞動合同,拖欠員工工資,有合同卻不遵守成為常有的現象,給民營企業的員工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傷害。
二、民營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措施
(一)更新觀念,加強創新
更新思想,民營企業經營者要擺脫狹隘的小生產意識的束縛,轉變經營管理觀念,加強思想創新。創新也是一種生產力,是維持企業在同行業領先地位的關鍵。民營企業只有在技術和管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創新,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把握發展機遇,實現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緊緊抓住技術創新這一主要環節,在做精、做細、做專、做深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原有技術裝備落後的狀況,不斷開發出新的技術和新的產品。
(二)提高經營者的管理能力
民營企業家必須突破文化教育的束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質和修養,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管理能力和領導藝術,以吸引更多有才華的人,以個人的`人格魅力和凝聚力團結更多的人在自己的周圍。要有與時俱進的管理理念和群策群力的思維觀念,更要有任賢舉能的大度和高瞻遠矚的領導者氣度。規范內部管理制度,完善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體系,建立適應現代市場競爭的企業文化。
(三)制定企業發展策略
民營企業要根據自身特點,整合企業優勢,優化配置組合自身有限的資源,專門從事於某一領域的業務,專注於企業自身最擅長的領域,並不斷鑽研創新,力爭把握該領域的最新動向與發展趨勢,宣傳擴大產品影響力,實現在該領域做得最好、做得最優,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培養對新生事物的敏銳性和感知力,順應時代潮流,發展成為處於行業競爭領先地位的企業。
(四)識才、愛才,重視人才
人才是企業無形的資產,人才的流失就是企業財富的流失。加快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改善企業現有的人力資源狀況,提高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人類正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時代,現在是靠知識、信息、技術等智力取勝的時代。要增強核心競爭力,創造核心技術就要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聰明才智,而新產品要推向市場,就要依靠管理人員的積極作用。因此要加強對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激勵,以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做出更大的貢獻。
(五)重視信用,誠信經營
信譽是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民營企業應樹立誠信經營理念,樹立自己的品牌和正當的競爭意識。建立起良好的誠信記錄,因為擁有良好誠信記錄的民營企業,無論是在國有銀行、外資銀行還是民營銀行,融資都要容易得多,而融資對企業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強對產品質量重要性的認識,把產品質量放在首位,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民營企業的發展問題。
1、塑造傑出的企業家精神
企業方面,要建立全面而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讓企業家進入市場,促進企業家競爭精神、創新精神以及冒險精神的形成;政府方面,要通過完善市場制度、規范市場體系,培育企業家規范經濟行為和經濟倫理,為企業家精神的形成創造良好的氛圍,同時加快政府改革步伐,遵照「三個有利於」的指導思想,讓企業獲得更多自由發展的空間,真正創造出公平的發展環境,促進民營企業家群體的形成。
2、建設良好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員工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也是企業整體的一種意識形態。它能夠使員工產生歸屬感,是協調各方關系的有效手段。只有不斷進行變革與創新,才能在動態競爭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所以作為民營企業,首先應當樹立創新的企業文化氛圍。同時,切實落實企業文化建設,不能簡單地以宣傳口號、軍事化管理等方式方法代替企業文化的塑造,應當從企業文化作用的對象著手,全面考慮企業的特徵和員工的思想,統籌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另外,在企業文化建設時,還應做好長遠的規劃,避免企業文化建設中的浮躁情緒和短期行為,因為企業文化的最終形成需要時間的積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踏踏實實地推進這項工作。
3、樹立科學的管理理念
如今世界的經濟已經步入了知識時代、信息時代。原先在生產力中佔主導地位的勞動力和資本已經被以技術和管理為主要要素的核心競爭力所取代。對此,民營企業應當從管理理念上著手,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在制度建設上,應當充分體現出制度對人的激勵和關懷作用;在管理思想上,要從時刻「管理員工」轉變為讓員工實現自我的管理,注意培育員工的首創精神,為企業創新提供動力。另外,還應當樹立關心人、尊重人的工作作風,讓員工自覺的形成企業就是家的意識,更好地為企業發展做出貢獻。另外,民營企業還應充分發揮自己在活力上的優勢,積極吸取新鮮的、科學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讓企業在管理上走在時代的前列。
4、技術創新戰略
技術創新對於一個民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能夠直接影響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因此,民營企業必須規劃好自身的技術創新戰略。
(1)主導戰略。技術主導戰略是指民營企業在自己原有的一項技術的基礎之上,通過有效的科研投入和科研活動,開發出相關的先進技術,形成自己獨有的核心技術,並努力促使其成為市場中主導技術。企業憑借這一技術的主導地位,形成核心競爭力,影響相關技術標準的制定,並充分利用技術專利的保護期,占據主導市場。
(2)跟隨戰略。技術跟隨是指民營企業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預測,對與其發展關系緊密的技術主動引進,並進行後續的科研,實現對引進技術的再利用與提高。技術創新本身是有巨大的風險的,尤其是技術主導戰略,當技術創新成功時,能夠獲取極大的利潤,但技術創新很難實現突破時,往往就會形成巨大的虧損。對於民營企業來說,資金力量可能不是很雄厚,相對於技術主導戰略來說,技術跟隨戰略更加適用一些。
(3)合作攻關戰略。合作攻關是指民營企業與外部科研力量合作,共同推動技術創新的一種措施。實際的經濟活動中,民營企業由於自身可能缺乏人才、技術、設備等相關條件,在創新上比較乏力,此時民營企業可以通過合作公關戰略,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積極謀求合作,以實現企業的技術創新。
;⑨ 為什麼要發展和完善民營經濟
1、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是國民經濟發展強勁穩定的動力。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將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存在和發展,它存在和發展符合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要求。
2、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從弱到強,從國內到國際,實現了快速發展,經濟實力大大提升,競爭地位不斷提高,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顯著增強,已經發展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民營經濟的作用:
1、民營企業GDP的貢獻已佔據半壁江山。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黨的十四大以來,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步入快車道,民營企業創造的社會財富迅猛發展,民營經濟創造的GDP佔比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1%迅速發展為2015年的50%以上。
2、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我國主要稅源。經濟轉型背景下,民營企業表現出了較強的發展活力,從稅收角度看,來自民營企業的稅收佔全國稅收的50%以上,超過來自國有企業的稅收,成為我國主要的稅收主體來源。
3、企業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蓄水池。民營企業從業人員大幅增長,成為就業的主要承載主體。在當前我國經濟下行背景下,在民營企業的就業人數不但未出現不降,反而連年增加,為社會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
4、民營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越來越多。近年來,一方面,隨著我國民營企業經濟實力提升,社會責任意識逐漸增強,民營企業逐漸從關注企業自身發展向關注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並重;
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出於樹立正面公眾形象的需要,更加註重承擔社會責任,參加扶貧、教育、醫療、捐贈等各類光彩事業、公益事業,由此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⑩ 怎樣發展民營經濟
一、推進全民創業,大力發展民營中小企業
(一)推進全民創業。加強政府引導,充分調動群眾辦企業的積極性,形成千軍萬馬、千家萬戶創新創業的態勢。對企業下崗職工、大中專畢業生、轉業軍人、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辦或領辦民營中小企業的,可按國家規定享受減免稅優惠政策;對吸納失業人員再就業的中小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及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其稅費、小額貸款擔保、社會保險和崗位補貼等,執行國家對下崗職工的有關優惠政策。鼓勵具備條件的個體工商戶轉化升級為微型企業,引導規模較大的個體工商戶轉化升級為中小民營企業,實現集約發展,增強吸納就業能力。建立農民工返鄉創業綠色通道,為項目推進、群眾創業創造寬松、便捷的市場准入環境。
(二)放寬創業條件。鼓勵各類資本在我市投資、參(控)股發展民營企業。降低門檻,放寬注冊資本限制,注冊資本達到3萬元以上即可申請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貨幣出資可降至注冊資本的30%;對注冊資本在50萬元以上新設立的公司(除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外),可實行注冊資本分期到位制,首期實繳的注冊資本可降至注冊資本額的20%(不低於3萬元),其餘注冊資本可在2年內分期到位。
(三)支持發展優勢特色企業。對凡在內江市投資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為大項目協作配套、開展資源綜合利用、開發資源節約型產品的各類中小民營企業,對被列為市上重點企業及優勢特色中小民營企業,在安排新徵用地、項目立項、資金支持、技改項目貸款貼息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土地政策實行一事一議,享受國家、省、市有關優惠政策。
(四)扶持創業發展。各銀行機構要積極落實國家創業就業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簡化貸款審批手續,放寬對勞動密集民營小企業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幫扶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投資額在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技改投資項目,在爭取上級項目貸款貼息或資金補助的同時,市、縣(區)可在工業發展資金中安排資金補助。
二、提升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
(一)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引導民營企業樹立品牌意識。指導具有比較優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質量好、消費者信譽度高、市場競爭力強的民營企業依法申請中國馳名商標、四川省著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四川名牌,著力打造一批名牌產品或馳名(著名)商標。對首次獲得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獎勵50萬元;對首次獲得國家免檢產品、國家出口免檢產品、中國出口名牌的企業,獎勵10萬元;對首次獲得四川名牌產品、四川省著名商標、四川出口名牌的企業,獎勵5萬元。對被新認定為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的企業,給予50萬元、5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給予30萬元、5萬元的一次性獎勵;獲得經鑒定的國家級自主創新產品(重點新產品)、省級高新技術產品(自主創新產品)給予30萬元、3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承擔制定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企業獎勵30萬元、10萬元;對重點戰略產品開展關鍵技術攻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的每件給予2萬元補助。對首次獲得「國家出口基地」稱號的工業企業,獎勵30萬元,對其它行業首次獲得國家級基地的獎勵可參照執行。以上獎金由受益財政承擔。
(二)加快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好我市現有信息技術研發資源,加快建立行業創新中心、產品設計中心,突破產業信息改造中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提高產品工業水平和市場的響應速度。大力推進企業信息化、深化信息技術在企業設計、製造、管理和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的應用,著力抓好計算機輔助技術的應用。積極開展網路營銷,通過發展電子商務,降低企業營銷成本,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市場開拓能力。積極推進工業園區信息化建設,改善區內服務環境,提高區內企業競爭力,提高園區的承載能力和吸引力。
(三)促進提升民營企業管理水平。積極推進中小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優化企業治理結構,推動企業在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體系、管理內容、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創新。引導和鼓勵民營企業實施股份制改制,規范資產權屬,為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打好基礎。引導有條件的民營企業推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把引入職業經理人和企業內部培養相結合,建立管理團隊,實現科學決策和管理。進一步健全企業自律機制,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引導民營企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依法建立黨團組織、工會組織,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和用工管理制度,依法簽定勞動合同,維護企業和職工合法權益,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民營企業家認真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公益事業。
(四)大力實施人才戰略。積極引進培育一批高素質企業家,加快培育企業經營者市場,建立企業經營者人才庫,建立健全職業經理人制度,努力引進一批外來經營者。拓寬培訓渠道,不斷提高企業家的綜合素質,堅持正確導向,創造有利於企業家成長和創新、創業的社會環境,充分調動企業家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在加強現有人才的教育培訓、用好現有科技人才的同時,積極引進培育一批高層次科技開發人才,鼓勵企業引進和聘請外來高科技人才,幫助企業進行創新活動。通過人力資源開發,積極培養一批高級產業技術工人,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人力支撐。積極開展民營企業管理人員培訓,組織參加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和省、市組織的各種培訓,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經營者素質,加大對企業員工的教育培訓力度,轉變發展觀念,堅定發展信心,形成整體合力。
三、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進一步加強融資服務。
1、拓寬融資渠道。加強對優質民營企業上市的指導服務協調工作,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上市培育和政策支持力度,對成功上市的民營企業,按照省、市相關政策予以獎勵扶持。積極支持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的發展,加快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建設一批小額貸款公司,拓寬城鄉創業主體融資渠道。積極推動村鎮銀行試點工作,提高對農村民營企業金融服務水平。探索發行民營企業集合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集合票據和企業資產證券化融資,開展股權融資、項目融資和信託產品等直接融資。引入各類風險投資、私募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投融資機構投資民營企業。
2、創新金融服務。銀行業機構監督管理部門要引導銀行業機構積極支持其分支機構所在社區、區域的經濟發展,有效加大對民營、特別是對民營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認真落實信貸傾斜政策,積極創造條件加大對民營中小企業信貸額度的授信工作,重點支持有市場、有技術、有發展前景、信用良好的民營中小企業,各銀行業機構縣域一級(或以下)分支機構在當地發放貸款余額至少應達到其在本地吸收存款余額的60%以上。除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銀(社)團貸款外,農村信用社吸收的存款一律不能流出本縣(區)。要不斷完善民營中小企業擔保抵押貸款方式,加快發展創業貸款、聯戶聯保貸款,以及知識產權、應收賬款、訂單合同、集體土地使用權質押貸款等業務,充分運用銀行承兌匯票、信用證、保函、遠期外匯等各種表外金融工具,不斷滿足民營中小企業差異性融資需求。各金融機構要積極創造條件設立專門為民營中小企業服務的信貸部門,配備專人負責中小民營企業信貸業務,根據民營中小企業融資「短、頻、快」的需求特點,制定服務民營中小企業的專門授信管理辦法,開辟「中小民營企業貸款綠色通道」,簡化業務操作流程,形成從市場調研、客戶篩選、營銷安排、客戶開發、客戶維護到貸後管理的「一條龍」服務模式。
3、積極推進政銀企合作。進一步加強民營企業與銀行間的交流、合作,每半年舉辦一次駐內江銀行與民營企業銀企合作專項洽談會,為民營企業融資提供平台。建立完善市級中小民營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和激勵機制,對中小民營企業貸款實際形成的風險,按照金融機構、擔保單位誰損失誰受償的原則,按不超過銀行當年新增民營企業貸款總額的0.3%給予風險補償。資金來源由同級發展資金列支。
4、發揮調劑資金「搭橋」作用。為解決全市中小民營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臨時、急需的資金需求,按照《內江市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調劑資金管理辦法》對符合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的中小民營企業,根據「政府推動,部門聯動,政策促動、金融機構合作帶動」的原則,以調劑解決中小民營企業在季節性原料采購、申報貸款、項目補貼過程中,由於程序性等原因影響中小民營企業資金鏈時,由市國資公司通過協作金融機構以委託貸款方式提供給企業作為短期性周轉資金,確保企業資金鏈不斷裂,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不受影響。
5、推進信用建設。加快推進民營企業信用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民營企業信用信息徵集機制和評價體系,提高民營企業的融資信用等級。依託人民銀行和工商徵信系統,不斷完善個人和企業徵信系統,為民營企業融資提供方便快速的查詢服務。構建守信受益、失信懲戒的信用約束機制,增強民營中業信用意識。大力實施千戶誠信民營企業培植計劃,組織開展信用宣傳、信用培育、信用徵集、信用激勵、信用評級工作,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加第三方信用評級。實施重點企業信貸客戶培植計劃,每年選擇60家以上符合國家宏觀調控和產業政策、合法誠信經營的民營企業,加強輔導培植,完善信用檔案,開展信用評級,把評級結果納入信貸審批流程,重點給予信貸支持。
(二)切實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嚴格落實國家、省、市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稅額低於3萬元(含3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經認定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一個納稅年度內,民營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三)降低行政事業性收費標准。對鼓勵類產業工業投資項目,國家政策規定的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屬於上繳中央和省的部分,按收費標準的下限收取;屬於市、縣(區)收取部分,行政性收費全免,事業性收費按收費標准下限的50%收取,經營性和中介服務性收費按成本價收取。對固定資產投資額(不含土地款)在5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免收市、縣(區)的全部行政事業性收費。鼓勵外商及港澳台商獨資或參股、控股(國家規定不允許投資控股的行業除外)在我市創辦民營中小企業,並給予政策扶持。
(四)政府采購優先支持。在政府采購活動中,要按照有利於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在技術、服務等指標同等條件下,優先採購本地的節能、環保和自主創新產品,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對以綜合評標為主的招標項目,要增加自主創新評分因素並合理設置分值比重。
四、大力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
加強服務指導,成立內江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協調領導小組。建立民營企業發展督導制度和行政問責制度,加強對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監督和指導,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的辦事效率。建立民營企業發展優秀企業家表彰獎勵制度,制定符合民營企業發展特點的文明單位創建辦法,促進民營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
(一)健全民營及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民營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的功能,大力開展針對民營中小企業的專業服務。按照市場化運作,在核準的業務范圍內為民營企業提供信用擔保、籌資融資、創業輔導、技術支持、信息咨詢、市場開拓、人才培訓、國際合作等領域的服務。積極推進內江市民營企業信息網建設,建立覆蓋全市規模以上民營中小企業公共信息服務平台,逐步建立民營企業項目庫、人才庫、產品庫、政策法規庫、技術專利庫等,為民營企業在互聯網上發布各類需求信息,開展電子商務、網上交易提供便利;建立技術服務體系。充分利用省、市行業協會,中介等機構及市內外各類技術創新和科研機構,為民營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推進建立區域性技術服務中心和科技企業創業孵化器,指導和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中小企業和園區建立技術研發中心;鼓勵和幫助民營中小企業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大專院校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為民營中小企業應用新技術提供咨詢、診斷、論證等服務;建立人才服務體系。積極做好各類中小企業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與推薦工作,建立健全企業各類人才培訓、評定、使用、交流機制。建立健全民營中小企業培訓體系,形成政府引導、社會支持和企業自主相結合的培訓機制,不斷提升民營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素質。按照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原則,發展商業性中介服務機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商會在非公經濟發展中的協調服務、行業自律、橋梁紐帶等作用。
(二)優化生產要素保障。針對民營及中小企業存在的融資難、招工難、用地難、用氣難等突出問題,各級相關部門要多渠道破解企業融資難題,切實做好水、電、煤、氣、運等生產要素的協調保障工作,有力保障企業正常生產需要。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深化政銀企對接,努力擴大信貸規模,創新金融服務,做大做強政策性擔保公司--內江市農業產業化中小企業擔保有限公司,以及省上備案的5戶縣級擔保公司,逐年增加資本注入,擴大資本金,有效放大擔保比例,確保全市全年新增擔保貸款同比增長30%以上,著力緩解民營及中小企業「融資難」;加強本地勞動力資源保護利用,加大職業技術學校人才的培育平台建設,突出實際操作運用能力,使其培育出來的技術人才順利走上適宜的工作崗位。同時,要密切關注東部沿海一帶技術人才、專業技術工人迴流,組織專業力量為他們開辟常態招工渠道,要不失時機地開展園區企業用工服務活動,全力化解入園企業和大企業「招工難」;進一步加大園中園建設,為本土中小企業急需的發展用地創造發展空間。強化老廠房改造,集約利用土地,努力擴充增量、盤活存量、提高質量,全力破解「用地難」。積極加強溝通協調,爭取內江地區的管網改造。要向上爭取我市工業用氣指標,切實解決工業企業「用氣難」,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服務支持。
(三)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繼續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亂檢查,嚴禁對民營企業亂代理、亂指定、亂評比。不準要求企業提供贊助,不準指定中介機構提供服務。嚴格執行涉企檢查、檢測、檢驗(簡稱「三檢」)備案審批制度,從嚴控制對民營企業的各種檢查和評比活動,凡舉辦全市性評比活動,必須經市政府批准。繼續加強維權保護工作,紀檢監察部門應當進一步完善對重點民營企業的掛牌保護制度。對民營企業的行政許可事項或投訴事項,要按照職責分工和規定時限及時辦理,並告知申請人或投訴人。民營企業要依法維護和尊重員工的合法權益,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保證雙方權利與義務對等;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按照國家規定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
(四)加強監測與分析。健全民營中小企業統計體系,加強預警監測,及時掌握中小民營企業生產經營和發展趨勢。市統計局、市經信委、市中小企業局等部門要加強對我市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狀況的事前調查、事中研究和事後形成結果的分析研究,及時、准確、全面反映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為黨委、政府提供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