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處理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關系
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是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基本途徑。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這對我們協調推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綠色發展把保護環境作為經濟發展的前提,從本質上講就是把資源消耗強度、生態系統狀態等環境要素作為評價經濟發展的內在因素,將二者看作互為關聯的一個整體。
(1)個人發展經濟的同時如何保護環境擴展閱讀:
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的重要意義:
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積極探索,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發展,在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方面獲得了新認識、走出了新路子。
綠色發展打破了環境保護末端治理的單一模式,實施前端保護、過程嚴控、污染嚴懲的治理模式,跳出了「先污染、後治理」的怪圈,能夠確保發展的可持續性。
綠色發展立足經濟發展新常態,通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生產綠色產品、推動綠色消費、營造綠色文化,能夠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
B. 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是環境與發展的核心問題。講述環境與經濟的關系的發展歷史,並非要求學生記憶,目的在於通過這樣的過程,使學生明白科學的發展,需要不斷地努力,繼承、批判和創新。同時,要使學生具有一個全面的和深刻的認識,必然來自一個過程。 就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而言,以下結論可能是最終的目標: 1 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2 經濟發展對於環境的改變是不可避免的。 3 人類活動、包括經濟對於環境的改變,必將反過來影響到經濟發展和人類本身。 4 明白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這一核心問題的解決,首先需要正確認識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以便於理解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性,理解我國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方面的態度和政策。 5 保護環境並非要使環境恢復到完全天然的狀態,而是要將經濟發展對環境的改變,保持在環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內。 將這些結論性的知識簡單地提供給學生是容易的,但是要將這些結論性的知識及其所包涵的思想、意識變成學生自己頭腦中具有深刻印象的知識積累,並且對學生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則是需要教師認真思考和精心設計。 探究性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已經被證明是一種全面素質培養和知識積累的非常有效的途徑。以下關於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關系的探討,力圖通過一種循序漸進的方法,通過一個過程,來探究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回頁首 一、發達國家的噩夢 18世紀初的工業革命,大大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使人類進入了機器大生產的工業時代。到上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科技和商品經濟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人類征服了海洋,大規模地開采礦產、石油、砍伐森林、開墾草原。200多年的工業革命,人類社會的發展超過了以往幾千年的農業歷史時期。世界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經濟都獲得了高速巨大的發展。 然而,工業時代人類因為不合理地開發自然資源和大規模地污染環境所付出的代價也是前所未有的。 大量地污染物排放,最終以各種形式給人類的生命和財產帶來嚴重的危害。能源危機和各種環境公害事件出現在人們面前,影響深遠。尤其是公害事件,更是令人觸目驚心! 在日本,1953年—1961年,在九州南部熊本縣的水俁鎮,因化肥廠排放的有毒廢水進入海灣,通過食物鏈的富集和傳遞,最終使人體受害,由於食用了含甲基苯的水產品,使人體的神經系統受到侵害,數千人得了這種怪病,在長期病痛的折磨中煎熬 。 幾乎同一時期,日本還曾發生過骨痛病事件、四日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其他國家也都深受環境公害的折磨。
C. 如何正確處理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近年來,我國經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一些深層的矛盾日益凸現,主要表現為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經濟發展與資源利用和人居環境的矛盾日益增大。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的關系,做到「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要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要從三個方面處理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一、由單純注重GDP增長向注重綠色GDP轉變,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衡量一個地方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程度,GDP增長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指標。各地為追求GDP增長速度都不懈努力,但不少地方GDP上去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問題,最突出的是環境污染。為此,從現在起,必須調整經濟發展思路,推行綠色GDP核算,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強環境保護,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一是優化投資結構,堅決控制低產出、高污染的投資項目,優先保障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稅收貢獻大的項目,鼓勵集約型、規模化開發,確保優勢資源向優質企業集聚。二是在提升傳統產業水平的同時,努力提升高新企業的產值比例,推進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三是發展循環經濟,以環境管理認證為切入點,限制企業排污,使企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生產轉變。鼓勵企業循環式生產,促進廢氣、廢渣、廢水及生產垃圾的綜合開發利用。四是要加大查處排污行為,堅決剎住亂排亂放的現象。
二、由「飢不擇食」到「擇優錄取」轉變,處理好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的關系 為改變落後面貌,近幾年,各地實施招商引資戰略,對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招商初始階段,為吸引外商投資,在用電、用水、用地方面出台了許多優惠的政策。然而,如果初始招商階段「飢不擇食」,粗放、盲目招商,就會造成了土地緊張、環境惡化等問題,制約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面對第二次西部大開發和省市區域戰略的實施的機遇,東部地區許多製造業會向西部地區梯度轉移,我們必須轉變觀念,調整發展思路,在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的同時,要從初始時的「飢不擇食」中轉變過來,按照產業發展規劃方向,開展定向招商,科學招商,提高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要控制污染企業的進入,注重引進項目的質量,優先引進耗能小、污染小的清潔型企業,對有污染排放的企業,嚴格按照污染物排放的有關標准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一律不予立項和審批,國家明令禁止的項目一律不辦。對有污染物排放的企業,在項目建設的同時,依據經批準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嚴格要求同步落實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措施以及環境保護設施。建設項目竣工後,環保部門嚴格按有關標准,對建設項目的環保設施進行驗收,驗收合格的建設項目才允許正式投入生產或使用。千萬不能走東南沿海「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三、由「小而散」向「大而強」轉變,處理好產業集聚與資源集約的關系
產業集聚是提高區城經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行業越集中,資源利用率就越高,污染的治理也就越容易。我們要把工業園區作為產業集聚的主要載體,按照節約、集約的發展方向,大力倡導工業進園,推動產業園區化。通過減少零星工業用地供給等措施,逐步使有技術、有規模、有稅源、污染小的項目進園區發展。在抓好工業園區的同時,必須著力抓好環境保護。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能源不足、環境壓力、土地限制將越來越突出。因此,我們必須站在更高的高度,及早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樹立「環境也是資源」、「環境也是競爭力」的思想,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大保護環境的力度,以提高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D.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如何保護生態環境
從客觀上來分析,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是彼此依託、互相推動的。一方面21世紀所提倡的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將環境作為經濟成本的一個部分,因而環境保護成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經濟發展速度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依賴於自然資源的豐富程度和持續生產能力,因而保護和改善環境提供了經濟穩定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條件。另一方面,我們今天所說的環境保護,不只是單單的保護,或者是消極的防治,而是在保護的前提下,對環境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要求人類倒退文明來保存自然的原始是荒謬可笑的。今天的環保不但不能要求經濟停滯不前,還恰恰需要經濟持續的力量為環保提供物質上、技術上的條件。由此看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相輔相成、唇齒相依,是完全可以並行不悖的。
發展經濟必須保護環境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我們生活的環境,我們的子孫後代也要在這里生活。我們發展經濟破壞了環境,有些破壞是無法彌補的,是對子孫後代的犯罪。現在世界各國都已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研究,大力發展綠色工業,無公害產業。我國是具有悠久歷史和文明的大國,在發展經濟過程中更應該重視環境保護,為子孫後代留下美好的生活空間。
發展經濟必須保護環境是自然規律的要求。經濟發展過程中,如果自然環境受到了嚴重損害,那麼我們將受到自然的嚴厲懲罰。重大的洪澇災害都是破壞環境造成的必然結果。自然規律是無情的,誰侵犯了它誰將受到它的報復。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發展經濟過程中保護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可持續發展的提出,為經濟發展與環境的保護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戰略。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以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指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後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有兩個最基本的方面,即:發展與持續性,發展是前提,是基礎,持續性是關鍵,沒有發展,也就沒有可持續性;沒有持續性,發展就行將終止。發展應理解為兩方面:首先,它至少應含有人類社會物質財富的增長,因此經濟增長是發展的基礎。其次,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進為標准,以追求社會全面進步為最終目標。持續性也有兩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資源的存量和環境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其次,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當代人不僅要考慮自身的利益,而且應該重視後代的人的利益。
E. 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有哪些個人應該怎麼做
如何保護環境?
1、節約用水。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人類也無法生存。用水完畢後要及時擰緊水龍頭,有些水可以重復利用,比如淘米水用來洗碗能夠去除油漬,洗衣服的水可以用來洗拖把……這樣的做法能夠節約不少水資源。
2、生活垃圾分類。許多國家都在倡導並施行生活垃圾分類,這樣可以回收一些可重復利用的廢品,如報紙、飲料瓶等,而不ke回收的就進行相應的處理,這樣可以減少污染,還能夠再創造出其他的一些價值,比如紙板可以經過重新加工再次利用。
3、節約用電。電器不用時,除了關閉電源外,一定要記得拔下插頭,因為即使電源關閉,其實還是會有電耗產生。空調的溫度不要開得太低,燈泡選用節能燈,新購置電器時注意選擇能耗z低的型號。
4、拒絕一次性用品。在超市購物時,少用或不用難以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袋。在飯店吃飯時,不用一次性筷子,用手帕取代餐巾紙,減少樹木的砍伐。
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多年的實踐證明,人類改造自然、發展生產,必須同時注意自然界的「報復」。環境保護工作就是要以政策、法律形式作出具體規定,並盡力實施這些規定,否則人類的生存環境就會遭到破壞。
自然資源的破壞,有的要幾十年、上百年才能恢復,有的則難以逆轉。盡管人類正在採取許多局部性保護措施,但一些珍貴動植物還在繼續走向滅絕。
實踐還證明,生產建設和生態平衡之間的關系是否協調是經濟建設中的戰略性問題。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比例關系失調,花幾年功夫可以調整過來。而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沒有十幾年,幾十年,甚z上百年的時間是難以調整過來的。這樣來分析問題,才能更深刻地認識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迫切性。
一切環境保護工作者、生產部門的ling導者和廣大管理幹部、工程技術人員,都要既有生產觀點,又要深刻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在發展生產的過程中搞好環境保護,保護環境也要促進生產發展,作到環境效果與經濟效果的統一,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中,為人民創造一個美好的環境。
環境保護的意義
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有效利用能源、減少環境污染、降低安全生產事故頻次,防止突發環境事件,確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制定並執行環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已經成為我國民生工程的關注點。保護環境不僅關乎人們的生存環境,也影響著經濟發展。
1、環境保護就是研究和防止由於人類生活、生產建設活動使自然環境惡化,進而尋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類因素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並努力改善環境、美化環境、保護環境,使它更好的適應人類生活和工作需要。換句話說,環境保護就是運用環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深入認識污染和破壞環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計劃地保護環境,預防環境質量惡化,控制環境污染,促進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保護人類健康,造福子孫後代。
2、人生活在自然環境中,所以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物質源泉。如果沒有地球這個廣闊的自然環境,人類是不ke能生存和繁衍的。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和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工業及生活排放的廢棄物不斷地增多,從而使大氣、水質、土壤污染日益嚴重,自然生態平衡受到了猛烈的沖擊和破壞,許多資源日益減少,並面臨著耗竭的危險;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也日趨嚴重,糧食生產和人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所以,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是關繫到人類生存、社會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3、中國環保價值鏈,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具有顯赫的地位,但是環境污染問題,在發展國民經濟建設時是不ke懈怠和輕視的;提升環保的政策力度,從而更好地採取治理和應對突發環境事故,是當前急不ke待的任務。
4、我們能夠借鑒國際z佳實踐和企業成功經驗,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發展國民經濟建設時要把保護環境放在s要位置。
5、提升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環保意識和能力,是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地區區域性經濟發展中,已經注意到了本位主義和犧牲環境為代價所帶來的z終惡果,開展清潔生產,以促進企業的認知和意識,以環保促進當地社區、工業、價值鏈、買方市場的綜合效益,相關經驗已作為成功案例,為中國企業的環保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
6、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而不危及後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業界應制定和實施更加嚴厲的清潔生產、高效利用自然資源等法規和政策,以減少對中國本土、人類環境的污染。
7、國家的環境保護問題,包括環境污染的防治與控制、自然生態保護、核安全監管、環境安全保護等,政策應當先行。執行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也應當充分利用經濟杠桿策略,過去比較注重經濟份額的考量,應迅速轉為對國家法規和政策執行力的考核,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過程。
保護環境的方法有哪些?
1、在生活中,應該節約用水、電、紙,以及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2、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
3、不隨意踐蹋草坪和採摘花朵。
4、學會垃圾分類。
5、少開私家車出行,注意低碳環保。
6、不要亂扔廢舊電池和一次性塑料袋。
7、保護野生動植物,不隨意破壞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
8、不把臟水、廢水以及有毒物質倒入河中。
9、把廢棄的電池等相關物品送去專門的回收站灰色。
10、吃飯時應該光碟行動,且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飯盒。
11、對企業廢氣治理進行管控,避免工業廢氣廢水排放污染。
F. 經濟發展的同時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生
據報道,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必須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近年來從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到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生產生活,再到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實現良性互動,生態文明建設正邁向更高層次,美麗中國新圖景日益清晰,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生態環境惡化已經成為全球面臨的重大共同問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希望經濟發展的同時可以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G. 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共存的例子,謝謝!
南嶽衡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南嶽衡山帶來了很大的旅遊經濟效益,可是並沒有破壞環境。
麗江獲得了世界文化遺產、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景區等多項殊榮,被國際旅遊組織譽為「中國最令人嚮往的10個小城市」和「地球上最值得去的100個小城市」之一。同時,它向人們傳達了這樣的信息:麗江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獨特的人文表象,還在於麗江保存完備的生態環境,以及其一流的自然景觀。居長江上游的麗江,今天的植被覆蓋面積達74.5%,是雲南省第二大林區,被稱為「長江上游最後一道綠色堡壘」,這一方面取決於麗江良好的自然生態,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歸功於這里的人民對於環境的保護,不能不歸功於人們環保意識的傳承。現在到麗江市,看到街上來往的人群手裡提的肯定是紙袋,這不能不說是一道捍衛環保亮麗的風景線。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解決環境問題,其本質就是一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與自然從遠古天然和諧,到近代工業革命時期的征服與對抗,到當代的自覺調整,努力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矛盾運動和對立統一規律的客觀反映。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可以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美國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狀況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可資借鑒的範例。
當今,綠色經濟、循環經濟成為新世紀的標志。用環保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因此,如何協調環境與經濟的關系,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堅持實現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