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解決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問題
我國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體制結構仍不盡合理,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不平衡。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明顯,東部沿海和中西部經濟發展差距拉大,經濟較快發展的同時,科學、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緩慢。
三、農業基礎薄弱,農民收入偏低,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三農」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
四、通貨膨脹的壓力依然存在。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部分農副產品價格和部分工業品價格這種結構性上漲,擾亂了正常經濟秩序。
五、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居民住房、安全生產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
應對對策:一是深化改革。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關鍵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二是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更加註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節能環保水平、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經濟增長實現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共同拉動,促進第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三是解決好「三農」問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
四是增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五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六是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
七是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貳』 多個國家認為中國當下經濟發展態勢太過「耀眼」,中國經濟如何能穩定發展
中國經濟想要保持穩定發展,需要堅持解放思想以及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我國從一個落後的國家發展為一個中高收入的國家,在這一段時間中經歷了很多,而多個國家認為,我國當下經濟發展的太是太過耀眼,這種說法我是不認可的。我認為我國的發展還在路上,還能夠發展的更好,但當務之急,穩定發展才是我國的正確決定。
3.要推動創新,才能穩定發展
沒有創新就沒有希望,而且經濟轉型的核心就是創新。科技創新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培養科技創新領域的人才,要培養高科技人才,在人工智慧,新能源以及生命科學領域,都要出現有影響力的企業。這些都需要我國去培養高端人才才能實現,而且要進一步擴大開放,也要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這些才是維護我國經濟增長穩定的重要因素。
『叄』 面對當前國內外形勢沖擊,我們應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未來發展趨勢
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就是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也就是從外貿型經濟轉變為內需型經濟。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前外貿型經濟因為世界金融危機的發生,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受到了打擊,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呈萎縮狀態,並且西方發達國家為了經濟轉型也會重振製造業,這對我國未來的商品出口也是不利的因素。為了消化外貿出口的萎縮,和達到我國經濟長久持續穩定的發展,我國經濟急需從外貿出口型經濟向內需型經濟轉變,也就是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實現中華民族的再次崛起。
趨勢一:中國經濟步入「中速增長階段」
從OECD國家的經驗來看,20世紀80年代之後的四十年,經濟增速在呈現周期性的同時,整體是震盪下行的,中間有幾個階段下台階,這反映從工業化到後工業化時代經濟增長速度的逐步收斂。中國經濟增長路徑應有一定的相似性。
如果我們把7.5%以上視為高速增長階段;6%-7.5%視為中高速增長階段,未來五年,經濟增長可能會進一步進入 中速增長階段,比如實際GDP增長在5%-6%之間。
從對經濟短周期的判斷來看(2020年上半年補庫存),筆者估計2020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可以在6.0%以上,2020年之後進一步走低。
經濟進入中速增長階段將帶來一系列影響;但總的來看,可以為轉型留下更大的空間。
趨勢二:第三產業增速繼續高於整體
第三產業包括交通運輸、通訊、信息、技術服務、商業、文化娛樂、餐飲、金融、教育、公共服務、生活服務等領域。
『肆』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對策
綠色發展是「十三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理念,其核心在於實現環境與經濟之間的有機平衡關系,並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在這里高質量一詞給出的環境與經濟之間的有機平衡關系絕不是一種低水平的平衡,而是在較高效率基礎上實現的平衡。從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理論來看,也就是我們只能往曲線的右邊(即從上坡到下坡)前進,而決不能走倒退路,更決不能回到曲線的原始起點。福利的改善,而不是福利的惡化,才是人類社會普遍的追求和發展方向。
與此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各種波動和反復,也就是環境與經濟的平衡關系是動態變化的,有時候也有可能出現退幾步進一步或退一步進幾步的各種情況,相對於長期穩定向好的勢頭而言,這些情況其實都是正常的。
那麼,當前在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的背景下,值得我們探究的是,受環境與經濟兩側變化的同時影響,環境與經濟的平衡關系是否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以及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應對這樣的變化?
根據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目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9.1萬億元,增長6.1%。」「污染防治持續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生態環境總體改善。」也就是說,就2019年的總體情況看來,環境與經濟兩端實現了齊頭並進的穩定發展態勢。這表明,經過持續努力,綠色發展戰略已經逐步取得成效,環境與經濟的嚴重失衡關系已經得到扭轉。
這一點在新冠疫情發生的過程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以來,經濟發展形勢變得異常復雜和困難。在此關鍵時刻,如果沒有過去幾年生態環境的有效治理,那麼恢復經濟可能將面臨更大的困難。就此而言,之所以我們可以在國內疫情過後快速復工復產,不僅僅取決於各種貨幣財政金融政策,同時也離不開環境與經濟之間更加和諧的平衡關系,正是這樣的有機平衡關系為我們推動經濟復甦創造了有利條件。
嚴重失衡得到緩解的同時,環境與經濟之間仍然存在結構性矛盾,這個最大的結構性矛盾就是環境與經濟的比價關系沒有調整到位。所謂調整到位,有一個最簡單的判斷標准,就是要素的流動。比如資本要素,在生態環境部門和經濟部門之間是否可以實現基本的均衡性流動,即兩個部門的回報率基本一致。除去最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那些環境治理領域外,市場中的綠色產品和非綠色產品之間目前顯然不僅沒有實現均衡,而且還存在很大落差,導致資本出現單向流動。其原因在於綠色產品的生產效率還遠遠沒有達到非綠色產品的水平,體現在資本市場上,資本自然就偏好生產效率高、回報率高的部門。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構性矛盾呢?這一方面與我們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另一方面無疑可以歸因於某些市場不完全的因素,比如,缺乏綠色的標准體系、信息不對稱、綠色誠信水平不高等,這些都是我們在綠色發展過程中急需解決的難題。這也恰恰就是生態環境短板背後的經濟學含義所在。
但短期看,經過長期治理,生態環境領域將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而我國經濟一直在承受較大的壓力。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臨迫切需要,今年又受到疫情影響。與此同時,還不得不面臨就業、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底線約束。
為了緩解經濟壓力,我國目前採取了很多措施。一方面,不定增長目標,減緩來自各方面約束的壓力;另一方面,全面刺激經濟,推動中小微企業的全面復甦,包括在線經濟、居家經濟、地攤經濟等非正規經濟部門的發展。
『伍』 如何積極應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新趨勢
結合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特點分析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並說明如何正確認識和適應中國經濟的新常態。 (1)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特點。 ①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②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佔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③從要素驅動、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2)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①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②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③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④新常態下,中國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 (3)正確認識新常態。 ①經濟進入新常態,是30多年高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客觀經濟規律作用的體現。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下降,制約著速度高不上去了。資源環境壓力加大,也難以承受過高的速度。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目標,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按這個目標算每年7.5%左右的速度就夠了。隨著人口結構變化、要素成本上升,會倒逼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轉向創新驅動。②新常態是進步,新常態是「富態」,是中國經濟進入更高層次發展階段後才出現的狀態。經過30多年高速發展,我國經濟上了大台階,國家綜合實力提高,現在我們應當適時推動中國經濟邁上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這個更大的台階。新常態面臨多種挑戰,更蘊含多種機遇。隨著新型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協同推進,中國經濟完全有條件、有能力保持較長時期的中高速增長,我們也完全有信心、有實力化解「成長的煩惱」。 (4)積極適應新常態。 新常態具有長期性,我們應該保持平常心。我們在宏觀調控上要堅持戰略思維和底線思維,力求經濟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新常態是新的探索,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①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②要為創新拓寬道路;③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④要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總之,我們正在推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對社會生產力的解放,也是對社會活力的解放,必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陸』 如何正確看待中國經濟發展
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短期波動並未改變長期趨勢,暫時壓力不能阻擋深層動力,中國經濟在負重中前行、於承壓中向好,這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看待中國經濟,不能被短期指標牽著鼻子走,而應該客觀、全面、辯證、積極看待發展形勢。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中國目前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仍然居於前列。既要看到舊格局,也要看到新變化。轉型升級正在悄然凝聚勢能。具備全局視野,就會通盤考慮、做到心中有數。
(6)如何應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發展消費支出上升因素:
1、居民收入增加。
這些年,國家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新增就業連續6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為居民收入的增長提供了重要的基礎。黨中央、國務院還積極優化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在穩步增加,對於經濟增長的拉動在提升。
2、消費升級。
過去的消費更多是基本生活用品,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整體消費增長在向中高端商品和服務性消費增長轉變,恩格爾系數已經降到30%以下,近年來的消費更多向服務性消費轉變。
3、與社保的完善有很大關系。
過去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面比較小,保障水平不是很高,但近年來社會保障體系有了很大改善。2018年,全國養老保險覆蓋人數已經超過了9億人,醫療保障覆蓋人數也超過了13億人,基本實現了全民醫保。
養老金標准連年提高,大病醫保的報銷比例也在提升,也解除了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
4、與消費模式變化有很大關系。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路購物蓬勃興起,對農村地區、偏遠地區消費增長起到了很大的拉動作用。同時,在信息技術發展過程中,網上的教育也出現了新的消費模式。手機掃描、NFC等電子支付方式完善也有利於消費便利性提高,促進了消費的增長。
『柒』 如何應對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變,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經濟增長由「高速」轉向「中高速」過程中,部分體制性、結構性和周期性問題相互影響、相互交織,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二是地方性債務問題。《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2014〕43號)》對於規范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機制,切實防範化解財政金融風險,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意義十分重大。但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債務嚴格控制,地方政府的還本付息壓力會加大,地方政府的投資會縮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進入償債高峰期後又需要大量舉債償還債務,同時還要通過舉債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來穩定經濟。在多難選擇下,可能會出現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增大,大量得到批準的基礎設施項目不能開工的局面。
三是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產能過剩行業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預算軟約束部門的巨大資金需求拉高了資金成本;房地產市場回調和部分理財產品違約風險上升,金融機構和企業流動性偏好提高,導致資本「避實就虛」,在金融體系內自我循環,難以進入實體部門,民營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企業經營較為困難。
四是財政金融風險加大。與房地產調整、產能過剩、政府性債務相關的金融產品違約風險開始暴露,地方政府財政收支壓力增大,實體經濟問題開始向財政金融領域傳導。融資難融資貴也導致部分地區非法融資現象抬頭。這些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傳導,加大了經濟下行的壓力,也導致財政金融風險上升。
五是企業進入去庫存階段。我國工業企業自2013年9月份以來進入補庫存階段,2014年3月份我國推出的「微刺激」政策增強了企業信心,產成品庫存持續較快增加,到2014年8月產成品庫存累計增長15.6%,產成品存貨增量是上年同期的2.9倍。2014年9月以後,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和國內經濟下行,產成品庫存增速連續四個月放緩,企業開始進入去庫存階段,這將對2015年上半年經濟產生一定影響。
需要關注的四大問題
一是當前中國的經濟問題是體制性、結構性、周期性的。從產能過剩、政府性債務增加、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問題看,我國經濟中的問題主要是體制性和結構性,必須通過行政體制、國企改革、財稅金融等改革加以解決。
三是我國是否進入通貨緊縮階段。截至2015年1月,我國工業品價格已經連續35個月下跌,超過了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連續31個月下跌的紀錄。產能過剩嚴重的煤炭、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石油加工等價格降幅較大,競爭性充分的行業價格基本穩定。除了產能過剩影響價格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也成為重要影響因素,計量經濟模型測算表明,2014年國際市場石油、鐵礦石價格下跌分別影響我國PPI下降0.4和0.8個百分點,分別影響CPI下降0.3和0.3個百分點,推動經濟增長0.4個百分點。國際原油、鐵礦石、有色金屬、農產品價格下跌導致2014年我國PPI下跌1.3%,佔全年降幅的68%,CPI下跌0.6%。同時,電商等新的商業模式也大大降低了商品的價格。此外,還應關注資金大量流入股市帶來的資產價格波動。而且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日益增強,服務價格仍保持穩步上漲。因此,我國並沒有進入通貨緊縮,只是存在通貨緊縮的風險,不應對價格形勢估計的過於嚴重,下葯過猛。
『捌』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哪些挑戰你認為應該怎樣解決應對
1,經濟發展模式,中國現在進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長的「庫茲尼茨增長」模式是否還適用?
2,收入分配結構問題,居民收入增長滯後於經濟增長;二是不同收入階層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地區收入差距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所以必須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壯大,社會財富這塊「蛋糕」越做越大。在這種形勢下,分好這塊「蛋糕」就變得越來越關鍵。
解決辦法:堅持擴大內需戰略,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化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堅持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引導產業跨區域有序轉移,引導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推進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調整收入分配關系,擴大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