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gdp怎麼算
一國GDP核算的方法一般有三種,包括生產法、支出法和收入法。1.生產法簡單來說是計算各個國民經濟部門生產商品、服務的增加值之和;2.支出法為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的總和;3.收入法為各個單位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折舊總和。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GDP核算的生產范圍包括以下三個部分:第一,生產者提供或准備提供給其他單位的貨物和服務的生產;第二,生產者用於自身最終消費或資本形成的所有貨物的自給性生產;第三,自有住房擁有者為自己最終消費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務,以及付酬的自給性家庭服務生產。生產范圍不包括不支付報酬的自給性家庭服務、沒有單位控制的自然活動(如野生的、未經培育的森林、野果或野漿果的自然生長,公海中魚類數量的自然增長)等
㈡ GDP是怎麼算出來的
生產面
又稱最終產出法,先將社會一至三級產業加以區分後,再把各產業的增加產值相加。
國內生產總值=第一產業產值+第二產業產值+第三產業產值
當中第一產業包括種植業、漁業等提取天然資源的經濟活動,第二產業包括輕紡工業、重化工業等將天然資源轉換成製成品或半製成品的經濟活動,第三產業則包括商業、旅遊業、零售業等提供服務的經濟活動。
此方法得出的國內生產總值乃按要素成本計算,若加上間接稅,再扣除補貼,將得到按市價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
計算方式
由於國內生產總值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而物價水平是不斷變化的。名目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以現行市場價格計算的既定時期國內總產品和服務的價格總和。
名目國內生產總值包含了物價水平的因素,所以假如我們現在的物價水平上漲了一倍,那麼名目國內生產總值也就上漲了一倍。所以名目國內生產總值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通貨膨脹嚴重的時期。這時人們引入了實質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
經濟學上的實質國內生產總值並不是舍棄了物價的變化因素,而是使用了基準年的價格水平。舉例說,2011年的名目國內生產總值是使用2011年的物價計算出的,而實質國內生產總值是使用2000年的物價計算出的(假設以2000年為基準年)。
(2)經濟gdp怎麼算出來的擴展閱讀:
意義
一、對匯率影響
一國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該國中央銀行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家經濟表現良好及利率的上升會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力。反過來說,如果一國的GDP出現負增長,顯示該國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
這時,該國中央銀行將可能減息以刺激經濟再度增長,利率下降加上經濟表現不振,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隨之降低了。因此,一般來說,高經濟增長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的上漲,而低經濟增長率則會造成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例如,1995--1999年,美國GDP的年平均增長率為4.1%,而歐元區11國中除愛爾蘭(9.0%)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國家的GDP增長率僅為2.2%、1.5%和1.2%,大大低於美國的水平。
這促使歐元自1999年1月1日啟動以來,對美元匯率一路下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貶值了30%。但實際上,經濟增長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收入增加,國內需求水平提高,將增加該國的進口,從而導致經常項目逆差,這樣,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下跌。
二是如果該國經濟是以出口為導向,經濟增長是為了生產更多的出口產品,則出口的增長會彌補進口的增加,減緩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的壓力。
三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勞動生產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國產品的競爭地位而有利於增加出口,抑制進口;並且經濟增長率高使得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被看好,因而該國貨幣匯率會有上升的趨勢。
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由商務部負責分析統計,慣例是每季估計及統計一次。每次在發表初步預估數據(thepreliminaryestimates)後,還會有兩次的修訂公布(thefirstrevision;thefinalrevision),主要發表時間在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
國內生產總值通常用來跟上一年同期作比較,如有增加,就代表經濟較快,有利於其貨幣升值;如減少,則表示經濟放緩,其貨幣便有貶值的壓力。以美國來說,國內生產總值能有3%的增長,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經濟發展是健康的,高於此水平表示有通脹壓力;低於1.5%的增長,就顯示經濟放緩和有步入衰退的跡象。
二、指標意義
1、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中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究竟處於增長抑或衰退階段,從這個數字的變化便可以觀察到。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兩種,以總額和百分比率為計算單位。當GDP的增長數字處於正數時,即顯示該地區經濟處於擴張階段;反之,如果處於負數,即表示該地區的經濟進入衰退時期了。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定時間內所生產的商品與勞務的總量乘以「貨幣價格」或「市價」而得到的數字,即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而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等於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因此,即使總產量沒有增加,僅價格水平上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仍然是會上升的。
在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國內生產總值的上升只是一種假象,有實質性影響的還是實際國內生產總值變化率,所以使用國內生產總值這個指標時,還必須通過GDP縮減指數,對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做出調整,從而精確地反映產出的實際變動。
因此,一個季度GDP縮減指數的增加,便足以表明當季的通貨膨脹狀況。如果GDP縮減指數大幅度地增加,便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同時也是貨幣供給緊縮、利率上升、進而外匯匯率上升的先兆。
2、國內生產總值是反映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成果的指標。常住單位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經濟單位。經濟領土是指由一國政府控制或擁有的地理領土,也就是在本國的地理范圍基礎上,還應包括該國駐外使領館、科研站和援助機構等;
並相應地扣除外國駐本國的上述機構(國際機構不屬於任何國家的常住單位,但其雇員則屬於所在國家的常住居民)。經濟利益中心是指某一單位或個人在一國經濟領土內擁有一定活動場所,從事一定的生產和消費活動,並持續經營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單位或個人,一個機構或個人只能有一個經濟利益中心。
一般就機構(單位)而言,不論其資產和管理歸屬哪個國家控制,只要符合上述標准,該機構在所在國就具有了經濟利益中心。就個人而言,不論其國籍屬於哪個國家,只要符合上述標准,該居民在所在國就具有經濟利益中心。
因為常住單位的概念嚴格地規定了一個國家的經濟主體范圍,所以其對於確定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口徑,明確國內與國外的核算界限以及各種交易量的范圍都具有重要意義。
㈢ GDP怎麼算出來的
國家統計局每年公布GDP數據計算需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初步估計過程、初步核實過程和最終核實過程。
初步估計過程一般在每年年終和次年年初進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數據只是一個初步數,這個數據有待於獲得較充分的資料後進行核實。初步核實過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進行。初步核實所獲得的GDP數據更准確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許多重要資料,因此相應的數據尚需要進一步核實。最終核實過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進行。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但不適合衡量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狀況,因為每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上繳上級或國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個城市留下的財富就不一樣。
㈣ gdp如何計算
一國GDP核算的方法一般有三種,包括生產法、支出法和收入法。生產法簡單來說是計算各個國民經濟部門生產商品、服務的增加值之和;支出法為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的總和;收入法為各個單位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折舊總和。
生產法
生產法計算的標准就是各個核算單位在進行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增加值,也可以說是生產出來的商品或者服務,在扣除了成本之後的增加值,將這些增加值進行簡單的加總之後,計算出來的結果就是一個國家的GDP。
這種方法由於實際上計算起來會相當困難,產品的價值也會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並且並不是所有的生產都會被記錄下來,因此這種方法在實際中很難在大范圍內展開。
支出法
根據宏觀經濟學的理論,一個國家完整的經濟核算應該包括四部門經濟核算:消費(居民)、投資(企業)、政府購買和凈出口。
消費主要是商品和服務的購買支出,比如我們日常生活必需品、耐用消費品和奢侈品,還有諸如醫療、旅遊等的服務,這些都可以納入消費支出。但是特別地,購買房屋、建造住宅不屬於消費,而是被劃分為投資一類。
投資我們很多時候都表示企業類型的生產投資,比如建造廠房、機器設備和上面說的建造房子。投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增加到目前存量資本中的增加量,比如2021年的存量投資為100億元,對比去年的80億元增加了20億元,那麼2021年的GDP核算中,投資部分就應該核定為20億元。
政府作為一個不可忽略的部門,在GDP核算中占據重要地位,政府在基礎投資建設、國防支出、提供教育等等都是作為政府的購買。雖然政府的收入主要來源於稅收,但是按照支出的思路來計算,政府也可以作為參與購買消費商品和服務的角色,並且政府購買在GDP中的佔比也不能忽視,因此必須假如到GDP核算中。
凈出口是進口與出口的差額,進口大於出口則為貿易逆差,凈出口表現為負值;進口小於出口則為貿易順差,凈出口表現為正值。
將上面四個部分加總就是一個國家GDP的大致結果。
收入法計算的思路是將各個部門、各個主體的收入統計起來,從而計算GDP,方法和思路與生產法有一點點的類似。而在我們的統計中,工資收入(勞動力)、利息收入(資本)、租金收入(土地)以及一些利潤、轉移支付、間接稅等等,都是作為計算的對象,主要是前面的幾個重要部分。
在三種計算GDP的方法中,以收入法和支出法的使用較多,在統計的可行性和統計誤差方面也比較好。但是在核算GDP這么大的工程,難免會有誤差和錯漏部門,在使用這些方法的時候還得假如一些誤差的估算,使得整體的誤差變小。
㈤ gdp是如何統計出來的
GDP的計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和收入法,以下是兩種方法下GDP的計算方法:支出法計算GDP:GDP=投資+消費+政府支出+凈出口。
收入法計算GDP:GD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也可看成是GDP=生產要復素的收入+非生產要素。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按國家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常被公認為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了一國(或地區)的經
濟實力和市場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