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齊國折騰那麼多次為什麼還是強國
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實際上有兩個:一個是姜齊,一個田齊。姜齊是周朝的重要封國,自姜太公立國至齊康公貸失國,經歷32位國君,享國665年。田齊始於公元前386年,自田和被列為諸侯到齊王建滅國,經歷8位國君,享國165年。
姜齊在姜太公封國建邦以後,「通工商之業,便魚鹽之利」,逐步發展為富甲一方、兵甲數萬的大國;到齊桓公時,在齊釐公、齊襄公的基礎上,任管仲為相,在經濟上「連五家之兵,設輕重魚鹽之利」,在政治文化上 「因其俗,簡其禮」,簡政不苛,平易近民,姜齊因此逐漸強盛起來,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為齊國積攢下一份偌大的家業。
但齊桓公晚年昏庸,在管仲、鮑叔牙等去世後,任用佞臣公子開方、易牙、豎刁等人,導致諸子爭位,姜齊由此進入敗家的折騰模式,開始走下坡。
齊桓公之後,齊國在不到50年的時間里,走馬燈似地換了五任國君,看起來很熱鬧,但其實對齊國的傷害極大。姜姓公室貴族一連串的爭權奪利,折騰不休,齊國即便有再大的家底也要被折騰一空。
五任走馬燈國君之後,齊國又經歷了齊頃公時期的靡笄之敗,齊靈公時期的晉國伐齊,來到齊庄公時期。齊庄公因為貪圖美貌,奪人妻子,鞭打臣子,導致宮廷政變,被崔杼所殺。
齊庄公之後是齊景公。齊景公前期,國政落入慶封之手。慶封殺崔杼有功,但他當權以後,也是驕橫跋扈,整日酗酒游獵,不理政務。其子慶舍執政,內部矛盾更深。田文子對田桓子說:「動亂將起。」於是,田、鮑、高、欒四家族聯合謀劃消滅慶氏。
公元前545年,鮑氏、高氏、欒氏攻滅慶氏,慶封逃到吳國。此後,齊國由上大夫晏嬰主持國政。晏嬰謙恭下士,拔擢賢才司馬穰苴;對內匡輔國政,對外不辱使命,使齊國重新名揚諸侯。
但這只是姜齊的迴光返照。公元前489年,景公病重,遺命國夏、高張扶立少子公子荼為太子,驅逐群公子,遷他們至東萊。不久,陳乞發動宮廷政變,滅高、國兩家,高張被殺、國夏奔莒、晏圉奔魯。陳乞弒殺安孺子,與鮑牧及諸大夫另立年齡較長的公子陽生為國君,是為悼公。
公元前485年,成子陳恆唆使大夫鮑息弒殺齊悼公,立公子壬為國君,是為簡公。公元前481年,陳恆再度發動政變,殺死了闞止和簡公,擁立簡公弟弟公子驁為國君,是為平公。自此之後,田恆獨攬齊國大權,盡誅鮑、晏諸族。陳氏家族專權於齊國平公、宣公、康公三代。
齊康公不理政事、沉溺酒色、醉生夢死十四年後(前391),終於被田和遷到海濱,只給他一座城做食邑,以便供給其對祖先的祭祀。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田齊正式取代姜齊,成為戰國時代七雄之一。
田齊經歷太公、廢公與桓公(此齊桓公與姜齊的齊桓公不同)短暫的過渡(大約30年時間)之後,進入齊威王執政時期。
齊威王執政前九年,也是不務正業,花天酒地,後來在鄒忌等人的勸諫下,浪子回頭痛改前非,封務實肯干、不阿諛奉承的即墨大夫一萬戶食邑;烹殺弄虛作假、阿諛奉承的阿城大夫和曾經吹捧過阿城大夫的人。齊威王明察秋毫,賞罰嚴明,令齊國吏治煥然一新,為齊國走上強盛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之後,齊威王選能任賢,勵精圖治,齊國的國力開始逐步增強。在《資治通鑒》中,記載有一個齊威王重視人才的故事。
公元前355年,齊威王與魏惠王一起去郊外打獵。間暇時,魏惠王問齊威王:「大王也有寶物嗎?」齊威王說:「沒有。」魏惠王說:「像寡人的國家這樣小,也還有能照亮前後各十二輛車的直徑一寸的夜明珠十顆,齊國這樣的萬乘之國怎麼能沒有寶物呢?」齊威王說:「寡人當作寶物的與大王不同。我有個大臣叫檀子的,派他鎮南城,楚國人就不敢向東方侵犯掠奪,泗水之濱的十二諸侯都來朝拜。我有個大臣叫盼子的,派他鎮守高唐,趙國人就不敢到東邊的黃河裡捕魚。我有個官吏叫黔夫的,派他鎮守徐州,燕國人就到北門祭祀,趙國人就到西門來祭祀,以求神靈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隨他的有七千多家。我有個大臣叫種首的,派他戒備盜賊,結果就道不拾遺。這些都將光照千里,豈只是十二輛車呢!」魏惠王心中慚愧,敗興離去。
這個故事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道出了魏國之所以逐漸衰弱、齊國之所以逐漸強盛的原因——魏惠王以珠為寶,齊威王以人為寶,即是否重視人才,事關一國的興衰成敗。
公元前353年和公元前341年,齊威王任命田忌為將,以孫臏為軍師,分別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兩次打敗魏國,於是齊國重新躋身強國行列,成為東方霸主。
齊威王之後,田辟強即位,是為齊宣王。齊宣王繼續重視人才,努力發展文化建設,創辦稷下學館,使天下文化中心由魏國移到了齊國。孟子、鄒衍、慎到等當時的牛**能,都曾在稷下學館呆過~
『貳』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國家很亂,統一之後卻那麼強大。
戰國時期,社會動盪,政權不唯一,每一個國家都覬覦權利,對其他的國家虎視眈眈,戰爭頻繁,這樣的狀態當然是不利於國家發展的。秦國統一六國之後,政權得到了穩定,提高了華夏民族的生存能力。而且秦始皇掌權之後,重視恢復人口,發展經歷,這些為給我國形成做民族的統一國家形成了良好的基礎,鞏固了國家的政權,所以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好處是很多的。
三、促進經濟的發展。秦國統一六國之後,吸取的可是六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利用的也是六國的人才,那麼它的發展速度和能力都是要高於閉門造車的,因此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經濟才能快速的得到恢復和發展,才能使周邊的小國家屈服於秦的武力,為後來漢收復各周邊地區奠定了基礎,形成了我國多民族的統一國家。
『叄』 歷史上齊國強盛的原因是什麼
齊初,大臣們制定計劃,門如城。幾個月後,繼續走。過了一會兒,雖然你暢所欲言,但還是進不去。大臣們制定了計劃,君主聽取了建議,不斷改進,最終沒有辦法,齊國的各項制度已經完善,所以比調整要好。比天下強。
齊國強大的基本原因:政治上建國以來,齊國從周國手中獲得了有利地位,取代了周國的懲罰。利用這一地位,齊納在對外戰爭時可以在政治上占據主導地位,敵對國家應該代替周天子,對執法的結果要深思熟慮。經濟上,齊國靠近東夷,但當時是一片蠻荒之地。但是姜太公建國後擴張了數千英里,向當地部落投降。利用近海的鹽鐵優勢,將鹽鐵國有化,大力發展經濟,在春秋初期迅速成為經濟強國,為自己稱霸奠定了基礎。軍事上,依靠和官場上,軍事上,政治上的戰略,一致對外擴張先弱後強。憑借注意的威望,他取得了更多的攻擊和更少的勝利。最終,中原諸侯國聯軍指揮南方擊退苗族文化的楚國後,齊桓公的霸權達到了頂峰,最終成為了吳霸的首領。
『肆』 為什麼齊國的經濟那麼發達是什麼決定的呢
自然的“資源”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生活的資源,如土壤的肥力、豐富的漁產等;另一類是生產勞動的資源,如河流、森林、礦產等。在文明的初期,第一類資源很重要;在文明的發展階段,第二類自然資源則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齊國擁有豐富的第一類資源,以及充足的第二類資源,這使得齊國人發展出不同於內陸地區的生活方式和經濟活動。
齊國擁有多樣化的自然資源,齊國之地形以平原為主,還有部分山地、丘陵。區域內的土壤肥瘠不一,並非全區域都適合穀物生產,因此從東夷人開始,齊國即以農業、畜牧、漁業並行。
《東周列國·春秋篇》管仲劇照
春秋之前,百姓就地而居,他們以群落方式生活,然而,在生產和勞動的過程中,人們需要從最少的消耗中,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因此,在這種客觀條件下,管仲施行了“四民分業”的定居政策。
“四民分業定居”是將四種身份的人集中管理,限定其居住地,不使其雜處。“士”仍是原來的士,即統治階層的下層人員;“農”則分為農奴與自耕農,國家要求農人按照時令,按時耕作,繳納地租或田稅;“工”也分為官方工奴和私人手工業者,他們主要從事紡織、刺綉、冶鑄、工具製造、製革、制陶和其他手工業產品的生產;“商”有的是以奴隸身份直接在官辦工商業中工作的官工,也有平民身份、行動自由,具備經營自主權的“私商”。
春秋時期管仲首創的“定民而居”方針,有其跨時代的意義和必要性,他延續了齊國重視經濟發展的傳統,藉由這一制度提高了“士農工商”的地位,使他們成為齊國發展的基石。
姜子牙“通工商之業,便魚鹽之利”至管仲的經濟改革、重視商業活動,都顯示出齊國擁有開放式的商業政策。經由姜子牙引路,管仲改革,再加上齊國歷代君主的努力,齊國終於成為一個商業蓬勃發展、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