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促進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
數字化技術可以穿透國民經濟的各個環節,在供給端拓展生產邊界,在需求端提升消費能力和意願,實現供給和需求的有效匹配。它為經濟發展實現質量、效率、動力變革提供推動力,對助力脫貧攻堅、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具有戰略意義。
發展數字經濟,要積極推進新基建。新基建涵蓋5G、人工智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基礎設施,包含推動民生領域發展、助力消費升級的支撐系統,以及依託數字化對傳統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完善生活服務新基建是破解生活服務業發展瓶頸、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其重點領域包括:服務場所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智能取餐櫃、智能快遞櫃、智能自助服務系統等智能服務終端,以及智能支持設備、多功能智能充電終端等。不過,我國生活服務類企業大都是中小商戶,進行新基建投入的意願不強、能力不足,需要各級政府開展試點示範,加大財政、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
我們可以用數字經濟佔GDP的比重來衡量一個經濟體是否進入了數字經濟時代。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數字經濟總量佔GDP的比重超過34%,我國開始進入數字經濟時代。但短板也很明顯:目前主要解決的是產業數字化問題,數據分析技術、數字科技創新、工業互聯網、AI促進製造業創新等方面還未獲得足夠發展,以5G為代表的基礎設施體系剛剛起步,數字治理體系仍不健全,數字創新的知識產權保護仍處於探索初期,制度障礙亟待突破。
最近,「網約配送員」(外賣騎手)作為國家認可的新職業被正式納入中國職業大典。根據美團平台大數據顯示,2019年,通過美團外賣平台獲得收入的騎手總數達到398.7萬人,比2018年增長了23.3%。2020年1月20日至3月30日,美團平台新注冊且有收入的騎手共45.78萬人。疫情期間,美團外賣騎手日均有效接單量與2019年相比有所提升。像外賣騎手這種靈活就業形態就是「互聯網+服務業」和「智能+物流」的關鍵環節。
發展靈活就業需要解決一些新問題:平台工作模式改變了傳統勞動關系下的工作基準,勞動收入按單計算、勞動場所不固定、工作時間自主,與當前勞動法律制度存在不匹配問題;就業人員和平台之間的關系不是傳統的強從屬和管理關系,而是一種合作互利關系。從求職到培訓,從就業到社保,皆因勞動關系認定障礙而導致無法同等享受全方位的公共就業服務;目前扶持新業態用工與靈活就業發展的傾斜性政策還比較少,例如培訓補貼、穩崗補貼等無法全覆蓋,不利於提高就業質量。今後,應探索建立適應新業態用工與靈活就業的勞動標准體系,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政策,滿足靈活就業人員享受就業補貼、就業指導、技能發展等訴求,增強就業穩定性。
需注意的是,新崗位、新業態里有就業增量,但更多是存量流動。要解決目前巨大的就業壓力,關鍵不是靠數字產業本身,而是數字經濟發展可讓智能製造業、數字服務業發展空間得到充分釋放,實現產業在空間上的重新布局,從根本上解決就業結構問題。
數字經濟有效發力,關鍵是政府部門對產業規律與經濟增長規律能夠有效把握。為什麼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緊密度需進一步加強?這與國家政策有關,比如不同行業存在稅制差異,地方政府可能更加關注地方財政的問題,而相對忽視製造業與數字服務的整合。至於提高相關產業人才質量,則取決於高校人才培養。我們要培養一大批從事數字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的人才,培養從事數字科技創新的技術人才和創業人才,這方面的缺口還很大。
隨著科技革命的高速發展,數字經濟已經進入從技術探索到產業應用的階段,數字經濟強調培養學員的復合能力,是經濟學、數據科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的結合,是一種跨界培養,是「思辨+管理+賦能」相結合的具體實踐。
UCA—DDE項目旨在締造數字科技獨角獸,成就數字經濟領軍者,培養擁有商業資源同時具有影響力的業界翹楚,提高企業的決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入學標准
相關專業碩士文憑,具備至少兩年公司總監及以上高層管理經驗;
非相關專業碩士文憑,具備至少五年公司總監及以上高層管理經驗;
具備至少8年以上大型企業副總裁級別以上或中小企業董事長、總裁管理經驗;
#未具備以上條件的管理工作經驗者,請想考項目辦公室提交補充附加材料特殊申請
如果您對DDE項目感興趣,歡迎私信了解獲取更多詳情~~~~
② 數字經濟如何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字經濟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原因如下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當今時代,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前沿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日益成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我們需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挖掘數據價值,激發數據要素活力。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的基礎,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因此,我們應當充分釋放數據要素活力,發揮數據要素對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引擎作用。一是提升數據供給質量。加強數據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動數據資源標准體系建設。提升數據管理水平和數據質量,以實際應用需求為導向,適應不同類型數據特點,大力發展專業化、個性化數據服務,滿足各領域的數據需求,實現數據資源高質量供給。二是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在加快構建數據產權、流通、分配等規則體系的基礎上,重視建立健全數據資產評估、登記結算以及交易撮合、爭議仲裁等市場運營體系,探索場內和場外相結合的數據交易模式,培育規范的數據交易平台與市場主體,加快數據要素的市場化流通。三是創新數據開發機制。統籌公共數據資源的合理開發與有效利用,構建規范有序的國家數據開放共享平台。打破數據孤島,釋放數據紅利,鼓勵多方力量進行增值開發利用。在建立多樣化的數據開發利用機制基礎上,大力提升數據開發及應用水平。
加強技術引領,提升數字研發能力。堅持國家戰略目標導向,明確主攻方向和核心技術突破口,重點研發具有先發優勢的關鍵技術和引領未來發展的基礎前沿技術。一是推動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瞄準量子信息、網路通信、集成電路、關鍵軟體、智能硬體等戰略性前瞻性領域,有針對性地開展高端晶元、操作系統、人工智慧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注重原始創新,重點突破「卡脖子」難題。二是培育數字技術研發人才。實施「互聯網+技能」培訓計劃,支持校企共建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開展數字人才技能大賽,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發展通道。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加快培育復合型「數字工匠」。三是打造數字技術研發平台。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的科技力量,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形成國家實驗室體系。統籌推進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匯智聚力推動戰略性顛覆性技術向前發展。
深化產業融合,推進數字產業升級。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這就要求堅持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釋放新技術對產業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一是夯實數字基礎。加快建設信息網路基礎設施,推進基礎設施智能升級,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雲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進雲網協同和算網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算力、演算法、數據、應用資源協同的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為數字產業優化升級提供技術支撐。二是強化技術應用。發揮「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優勢,把握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方向,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利用新技術對產業進行全方位、全形度、全鏈條改造,發展平台賦能的新模式新業態。加快推進線上營銷、遠程協作、數字化辦公、智能生產線等應用,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三是營造產業生態。加快營造數字賦能的產業生態,實施數字變革創新行動。發揮工業互聯網產業新優勢,推動鏈主企業建設產業鏈賦能平台。打造5G全連接工廠和全場景數字經濟園區,探索全鏈條、整園區賦能增效路徑,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產業升級。
完善數字治理,規范數字經濟發展。堅持促進發展和監管規范兩手抓,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一是加強數字經濟監管。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把監管和治理貫穿創新、生產、經營、投資全過程,實現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全領域監管。明確主管部門和監管機構職責,開展社會、媒體、公眾監督,建設行業自律機制。形成監督合力,改進監管技術和手段,探索建立適應平台經濟特點的監管機制,有效打擊數字經濟領域違法犯罪行為。二是加快數字經濟立法。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保障數據安全,建立數據安全管理、風險評估、檢測認證等機制。強化個人信息保護,健全技術規則治理體系,規范數字經濟發展,切實保障市場主體、從業人員以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三是推進多元主體治理。建立完善政府、平台、企業、行業組織和社會公眾多元參與、有效協同的數字經濟治理新格局,形成治理合力,鼓勵良性競爭,維護市場秩序。暢通和規范多元主體合理訴求表達和正常權益保障渠道,做好各類矛盾、問題及糾紛化解與預警工作,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③ 專家研討丨數字經濟的紅利發揮與治理關鍵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突破,數字經濟正在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以數字驅動為特徵、數據資源為要素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在激發經濟增長新動力的同時,也為人民群眾創造出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數字化生活。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們應緊抓時代發展機遇,深挖數字經濟潛力,開拓數字經濟想像空間和應用場景,讓更多人在數字化浪潮中享受發展紅利,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國 社會 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金昌 認為,要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各項紅利,應鼓勵市場主體在數字化轉型中向智能化方向邁進,並構建具有人文關懷的數字經濟治理模式。 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南開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陳兵 認為,數據資源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要素,應以高質量數據競爭保障高水平數據安全,加快推進數據安全治理的「市場化」解決,有效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
如何高質量推進數字經濟發展
1、鼓勵市場主體在數字化轉型中向智能化方向邁進。強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讓市場主體能夠方便入網、快捷上雲、及時進入數字世界;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各環節的互聯互通、實時聯動。
2、構建有人文關懷的數字經濟治理模式。各級政府要積極、主動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數字經濟的動力和活力,及時清理虛假信息、持續凈化網路環境,完善數字經濟發展的制度支撐體系和政策支持體系,不斷提高數字經濟治理能力。
3、保障數據安全,築牢數字經濟發展底線。將個人數據安全納入競爭行為正當性的考量范疇和數字經濟背景下壟斷行為的判定標准之中,以有效競爭提升用戶數據安全及服務水平;在衡量多重因素基礎上,應針對企業數據流動中的相關行為和場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並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更多精彩觀點
計算機、互聯網、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的發展為人類 社會 搭建起了一個與物質世界、實體經濟融合共生的數字世界、數字經濟。數字經濟打破地域和時間障礙,將人類的生活與工作連接,為各類生產要素的發展、利用創造了便利條件。數字經濟的發展,將使中國在「人口紅利」之後又迎來「數字紅利」,使中國繼續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站在這一新的 歷史 起點,各級政府如何充分發揮治理效能,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將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01 鼓勵市場主體在數字化轉型中
向智能化方向邁進
首先要強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信息基礎設施是實現 社會 經濟生活各領域信息化、數字化的基礎平台,也是推動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數據處理技術、人工智慧技術持續迭代升級的階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通常由政府相關部門規劃並進行指引,按照信息化、數字化發展的要求持續改造完善。搭建信息基礎設施,讓市場主體能夠方便入網、快捷上雲、及時進入數字世界,是各級政府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應當創造的基本條件。目前我國許多城市已經建立了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數字經濟的發展瓶頸已經從過去硬體資源的約束轉變為數字化轉型進程的相對緩慢。
要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消費類、服務類雲端平台的發展,生活服務領域的數字化轉型發展迅速並逐漸走向成熟,但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尚未跟上發展步伐。目前,製造業數字化轉型隨著工業互聯網的建設也正在推進,但仍然處於數字化轉型的初級階段。許多地方政府已將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作為優先支持的領域,但目前還沒有出現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大型通用平台。因此,目前各級政府仍需要耐心支持工業互聯網建設,實現不同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有效整合。
發展工業互聯網需要多方努力攻堅克難。 首先,需要解決產品生產製造中的虛擬化、模擬化和個性化問題,使產品能夠按照用戶需求進行生產製造和應用場景模擬,並根據用戶體驗,確定產品的結構、材料與製造工藝,使產品的生產製造建立在能夠快速、精準滿足用戶需求的基礎上。其次,需要解決產業鏈、供應鏈各環節的互聯互通、實時聯動問題,使生產、供應、銷售各環節形成有機整體,實現生產製造的程式控制化、自動化和智能化,達到有求速供、實時響應的狀態。最後,需要解決原材料采購、成本核算、銷售結算的無紙化、雲端化和自動化問題,使整個生產製造過程在數字驅動下、在人與人之間無需直接接觸的情況下自動實現。
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互聯網發展,實際上都在促進企業的生產製造過程向智能化方向邁進。這一過程不僅需要依靠企業自身的努力和 探索 ,還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鼓勵。政府需要為用戶搭建信息基礎設施,需要發展工業互聯網為供求雙方「牽線搭橋」、為產學研攻關創造條件。特別是在製造業領域的智能化、自動化尚未成熟的條件下,政府持之以恆的鼓勵、引導和支持變得尤其重要。
02 構建有人文關懷的數字經濟治理模式
數字經濟「生根發芽」需要各級政府精心呵護
數字經濟的一大特點是讓普通大眾「上網觸雲」並使其成為數據的生產者和使用者,他們在提供和使用數據的同時,也可以轉化為數據的經營者和服務者。這一特點使得在數字經濟時代,人人可提供數據,人人可生產素材,人人可從消費者變成生產者,因此,數字時代的創造者、經營者、服務者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草,遍地「生根發芽」,需要各級政府精心呵護。這種呵護應當是對「破土而出」行為的鼓勵和肯定,是對「生根發芽」苗頭的固土與扶持。通過政府一系列精心呵護、精準扶持的政策舉措,為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營造出良好環境。
數字經濟應用場景「落地」需要政府首單采購
數字化技術與應用同現實生產生活實踐相結合、相碰撞,就會產生應用設想和應用場景,這些設想和場景能否「落地」、形成可以普遍推廣應用的商業模式,還需要不斷試錯和 探索 。政府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一系列積極作用。首先,政府可以為供求雙方「牽線搭橋」,通過搭建創新創業平台免費收集、發布應用設想、信息與需求,推動供需雙方精準對接。第二,政府可以組織產學研聯合攻關,為數字化應用創造「落地」的機會與可能。最後,政府還可以通過制定「首單采購」制度,給予新的應用場景以肯定,使其轉化為可以進一步發展的商業化 探索 。
數字經濟「茁壯成長」需要政府主動保駕護航
數字經濟具有低成本、低消耗、廣覆蓋等優勢,在國民經濟低碳化、綠色化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數字經濟具有的獨特優勢,使其能夠與實體經濟相融合,並在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快速發展。這為各級政府推動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培育和挖掘地方經濟發展新優勢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因此,各級政府要積極、主動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數字經濟的動力和活力,並為數字經濟的「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數字經濟「 健康 發展」需要政府持續凈化環境
數字技術和大眾化平台相結合,能夠快速推動各類數據、信息廣泛傳播,在降低信息交流成本、縮簡訊息交流時延的同時,也為各類虛假信息的傳播提供了快速通道。因此,各級政府部門需要承擔起清理虛假信息、凈化網路環境的責任。加之數字經濟具有低成本擴張優勢,用戶形成了路徑依賴,使得大眾化數字信息平台容易形成自然壟斷。平台經營者依靠自身的用戶壟斷地位,可以通過合法手段操控信息流向、誘導用戶決策、排除市場競爭、獲取超額利潤。各級政府部門也應當對這種行為給予嚴厲打擊,這一方面能夠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也是打擊壟斷、保護創新的需要。
綜上,各級政府要構建有人文關懷的數字經濟治理模式,為數字經濟的「生根發芽、落地、茁壯成長與 健康 發展」創造條件,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同時也要及時糾正、修剪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野蠻生長」現象,查殺鏟除「根腐苗敗」主體,為數字經濟的 健康 有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03 以高質量數據競爭保障高水平數據安全
基於我國數字經濟規模日益擴大、安全制度供給與需求不相適應的狀況日益突出的現實,在平衡數據發展與安全的基礎上,以增進數據競爭效能為進路和抓手,科學提升用戶選擇和享用的數據安全服務的質量;與此同時,規范企業特別是超大型平台企業收集、使用、管理數據的行為,加快推進數據安全治理的「市場化」解決,有效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
以有效競爭提升用戶數據安全及服務水平
個人數據安全是數字時代個人權益的組成部分,僅靠私法保護存在較大局限性,因此需要改變個人數據安全保障以私法為主的定式思維,引入競爭法作為消費者權益加以保護。保障個人數據安全權益的基礎在於安全保障的服務化,即將個人數據安全的保障作為一種服務看待。用戶在使用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會向企業提供自己的數據,並與企業訂立安全協議,譬如「隱私服務協議」,因此企業就需要向用戶提供安全保障服務。無論是非法抓取用戶數據的行為還是濫用用戶數據的行為均會導致數據安全服務的質量下降,損害用戶權益,甚至破壞競爭秩序。另外,安全服務本身也可能構成一個競爭法上的「相關市場」。某家企業安全服務質量的下降會導致消費者轉向替代方企業,故此,安全服務也存在不同企業之間的競爭,在此市場上也會出現壟斷行為。綜上,應將個人數據安全納入競爭法保護范疇,從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兩方面,強化競爭對數據安全的保障,從而在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同時,維護市場的競爭秩序。
一方面,應將個人數據安全納入競爭行為正當性的考量范疇之中。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不正當競爭行為認定的核心在於行為正當性的判定,而行為正當性的判定標准應當包括對市場競爭秩序和消費者權益的影響。安全服務是數字市場上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來源,損害用戶數據安全的行為不僅損害消費者權益,也會導致企業在安全服務質量方面的不正常下降,從而帶來企業競爭力的降低,產生破壞市場競爭秩序的潛在風險。當然,二者之間可能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在某些案件中損害用戶數據安全的行為可能並不會導致市場競爭秩序的破壞,需要結合個案進行具體的分析與評估。總之,個人數據安全是一個值得考量的因素,應當將其納入競爭行為正當性的標准。
另一方面,應將個人數據安全納入數字經濟背景下壟斷行為的判定標准。如前所述,用戶數據是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來源。企業為了獲取更多數據,便可能人為降低安全服務的質量,從而導致消費者數據安全遭受侵害。商品和服務的替代性是競爭約束得以維持的基礎。在一個有效競爭的市場上,企業降低安全服務的質量必然會導致消費者轉向。但是,若市場上有效競爭受到抑制,當具有支配地位或優勢地位的企業濫用其市場力量,實施了降低安全服務質量的行為,消費者將面臨著沒有有效的替代性商品和服務的選擇,以致於難以轉向的困境。正如美國眾議院在2020年10月發布的《數字市場競爭調查報告》所指出的,「公司的支配地位使它能夠在不失去顧客的情況下濫用消費者的隱私。在沒有真正的競爭威脅的情況下,公司提供的隱私保護比其他情況下要少。在這個過程中,它提取了更多的數據,進一步鞏固了它的主導地位。當出現贏者通吃的傾向時,消費者要麼被迫使用隱私保護不佳的服務,要麼乾脆放棄該服務。」可見,持續收集和濫用消費者數據是衡量數字經濟中市場支配地位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應將消費者數據安全引入反壟斷法體系,並把企業安全服務質量變化後消費者的轉向作為市場支配力量和認定壟斷行為的一個因素。當然,在此過程中,可能面臨著安全服務質量量化分析的問題,對此,目前國家已出台相關的分析標准,譬如《信息安全技術 大數據安全管理指南》(GB/T 37973-2019)、《信息安全技術 數據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GB/T 37988-2019)等。
以競爭規范企業數據發展兼顧數據安全
競爭法的目的在於規制競爭行為。在數字經濟跨界競爭、多維競爭等特徵的影響下,競爭行為的規制日益呈現出多元利益交織的特點,需要平衡創新、平等、秩序等多元價值和目標。因此,應當在衡量多重因素基礎上,根據市場的整體損益來對該類數據競爭行為的性質加以判定。具體而言,應針對企業數據流動中的相關行為和場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首先,創新是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創新競爭是數字市場上競爭的新特點。未經協議許可的數據抓取等競爭行為雖然可能會產生損害數據安全的後果,但這畢竟也是互聯網經濟背景下企業所開發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且還處在不斷的更新升級之中,因而蘊含著顯著的創新內涵。這類創新雖然有可能為非法的競爭活動所用,但是也可為合法行為所用,可對市場整體競爭水平的提高產生積極作用。如果不遵循個案分析的原則將其一概認定為非法競爭行為,就可能對企業正常的數據流動形成障礙,進而打擊企業創新的能動性和積極性,不利於激發市場活力。因此,在規制未經協議許可的數據抓取行為的過程中,一方面應保障數據安全,另一方面也應將行為對創新的影響納入競爭法實施的考量范疇,避免過度規制傷害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最後,安全的實現需要秩序的保障,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安全並非秩序的全部,實現發展與安全的高效統籌才是終極目的。數字經濟的發展,要求數據價值在流動中更好地實現,而只有加強對數據安全的保護,才能為持續 健康 的數據流動提供有效保障。數據安全與數據流動的統一與實現,是數字經濟乃至整個 社會 良性發展的終極目標。故此,數據發展與安全並非對立,是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的統一體:數據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石,數據發展是安全的價值創造和解放,兩者應統籌兼顧,融合共進。
簡言之,任何有妨數據發展的不當的甚或過度的數據安全都是不適宜的,更不能假借數據安全之名行數據封鎖之實,數據孤島與信息繭房都無益於數字經濟的持續 健康 發展;同時任何忽視甚或無視數據安全的基礎價值,放棄將數據安全作為數字經濟發展重要一環的觀念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雖然數據安全需要市場主體持續的加大投入,可能短時間內收效不明顯,但是數據安全作為數字經濟下任何商品或服務的天然組成部分,已成為數字經濟商品或服務的內化要素,即數據安全既是數字經濟下任何商品或服務質量保障的基石,亦是商品或服務提供時必須存在的一部分——安全即商品。因此,當前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融合實體經濟高效能可持續發展之際,數據安全問題愈發重要,回應和解決數據安全的有效方法,應立足我國經濟 社會 發展的現實,遵從數字經濟在我國近十年來高速發展的經驗以及該產業和行業發展的科學規律,在強化政府監管的同時,大力推動數據競爭,通過市場機制來提升數據安全的質量能效。
04 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獨特優勢 以釋放各項紅利
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正外部效應、集聚效應、長尾效應
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是數據,而數據具有可無限復制、反復使用而又不會發生實質損耗的特性。數據使用的頻率越高、使用的范圍越大,其創造的價值也會越多,並且在增加使用價值的同時不會給數據提供方帶來實質損失。這一特性決定了數字經濟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效應,能夠形成一定的范圍經濟和規模經濟,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和發展實體經濟相比,地方政府大力發展具有獨特優勢的數字經濟,不但投入成本和進入門檻低,而且還會帶來高收益,形成成長周期短、發展速度快的經濟新業態,進而形成超大規模平台企業。
平台企業的特點是能夠打破地域和時間上的限制,將大量用戶集聚到一個平台上,使用戶方便、快捷地使用數據、開展經營活動,形成聚集效應,使平台上的企業在短時期內快速崛起。集聚效應又使過去使用頻率較低、訪問量和采購數量較少的小眾市場服務因為用戶數量的激增而擴大服務規模,由此而形成長尾效應,進一步充實和發展了平台服務、增強了平台的獨特供應能力,使得平台的集聚效應和長尾效應得到充分發揮。能否發展好數字經濟,也主要取決於能否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帶來的正外部效應、集聚效應和長尾效應,形成當地難以轉移的競爭優勢,以推動當地經濟快速增長。
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滾雪球效應,釋放創新紅利
傳統企業一般在擴張時會遇到市場規模限制、可用經濟資源有限、組織管理成本上升等問題,但以數字經濟為基礎的平台企業卻沒有這種明顯的發展限制,相反,平台企業卻存在用戶越多市場規模越大、越能降低平均服務成本、平台對用戶越具有吸引力的滾雪球效應,這種滾雪球效應能夠形成「強者恆強、贏家通吃」的競爭優勢。而且在平台企業周圍,會形成大量圍繞平台企業、為平台企業服務的創新型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和平台企業一起形成創新集群,帶來創新紅利,形成當地新的經濟增長極。這種擁有創新效應的平台企業具有極強的擴張能力,能夠給當地經濟帶來持久的競爭力。各級政府應當予以大力培育、發展,釋放創新紅利,造福地方民眾。
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精準預測和精準服務功能,釋放智能紅利
數字技術能夠記錄 社會 公眾的各種行為,並通過對相關行為數據的分析,對人類的需求和行動進行精準預測,進而通過提供精準服務與全天候服務實現精準供銷,同時實現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數字經濟具有的這種精準預測、精準服務、精準供銷的特性,避免了傳統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存在的盲目性,降低了市場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也大幅度降低了市場交易成本,形成用戶協同效應,在給生產者和消費者帶來決策便利、精準服務的同時,也能夠大幅度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將人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讓人類 社會 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創造性工作。這將會徹底改變 社會 生態體系,形成高效運轉、精準服務、快速響應的經濟新形態。這種新形態建立在精準預測、科學決策、快速響應、智能化服務的基礎上,能夠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正外部性,釋放創新紅利,並有可能帶來新的智能紅利。
總之,各級政府要深刻認識到數字經濟存在集聚效應、長尾效應和滾雪球效應,能夠釋放創新紅利和智能紅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也才能實現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貢獻。
《數字經濟的紅利發揮與治理關鍵》(中國 社會 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張金昌)
《以高質量數據競爭保障高水平數據安全》(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南開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 陳兵)
④ 我國正在推行的數字經濟戰略是哪3條
一、是採取清單制梳理我國數字科技的短板軟肋,短期內尋找可靠的替代源和備份源,使「卡脖子」技術不因外國的封鎖而斷供。與此同時,發起專項研發計劃,集中力量攻克核心電子元器件、高端晶元、操作系統、資料庫、工業軟體等短板,補齊數字科技研發鏈。
二、是面向數字科技前沿領域,設立國家或世界實驗室,牽頭發起全球大科學計劃或工程,更多更好利用全球創新資源,主動嵌入全球數字科技創新鏈條和生態系統,吸引和積聚全球創新人才。
三、是支持數字科技試點應用,積極利用智慧城市、智能工業、智慧醫療等發展契機,推進數字新科技先行應用,為數字科技應用提供試驗平台和應用場景,在應用中不斷完善技術,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4)如何統籌發展數字經濟擴展閱讀
我國在發展數字基建方面處於起步階段,相對而言比較滯後。由此,應科學決策、統籌布局,把數據中心、場景中心、區域中心、應用中心有效結合。
一、是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政府要有戰略導向和規劃牽引,前瞻布局數字基礎設施,與此同時,推動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
進一步放開市場准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社會投資的積極性主動性,把「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緊密結合,共同構建數字基礎設施體系。
二、是正確處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對於中央政府而言,做好數字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通過制定行業規則、設施標准、規劃布局、互聯互通等,引導數字基礎設施的有效投資和有序建設。
對於地方政府而言,充分考慮本地發展情況和財力承受情況,尤其要根據實際需求開展數字基建,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注意避免一哄而上,形成重復建設、資源浪費。
三、是正確處理好供給和需求之間的關系。以需求為牽引,把應用場景建設置於數字基建的重要位置,鼓勵大型龍頭企業和平台企業依託自身需求參與數字基建,並開放為社會使用,
實現數字基建供給和需求精準匹配。合理跨區域布局數字基建,將數字基建同金融、物流、交易市場等渠道打通,形成產業鏈應用生態。
⑤ 如何打造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
第一,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和我國市場優勢,加快數字技術追趕和超越的步伐。
數字經濟時代的技術進步呈現投入高、周期長、風險高的規律,使得市場資本對之望而卻步,而中國的舉國體制能夠集中資源,對外部性極強的數字技術加以攻堅,加快數字技術研發速度。
在基礎研究方面,我國應深化舉國體制的優勢,提升核心技術的研發創新能力,重點加快智能晶元、操作系統、數字工具軟體等「卡脖子」關鍵零部件的突破,實現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性。
第二,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利用數字經濟釋放內需動力。
近年來,我國對數字經濟的投入力度持續加大,逐漸成為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領軍國家,在全球數字經濟的競爭中搶佔領先地位。
另外,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優勢,超過9億網民和接近2億5G用戶帶來海量數據,為數字生產提供了更廣更優質的生產要素,4億中等收入消費者更能夠為數字技術下的產品提供消費渠道,海量數據創造出的新需求進一步刺激了消費。
把握數字經濟技術特徵和規律
第一,數字經濟深刻改變了生產要素投入結構。
在數字技術生產下,普通勞動逐步被數字化、規模化、智能化生產體系取代,高級勞動在生產過程中作為數字技術必須與之相結合的要素,稀缺性逐步提高。
「數據」成為數字產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部分,一方面數據類似礦產資源,成為部分數字產業的加工對象。
另一方面,數據類似資本、勞動,成為必要的生產要素。前者是數字產業化的基礎,後者則是產業數字化的必備條件。因此,在數字時代,我們必須做好數據的發掘、使用、管理工作,引導數字產業健康、有序、持續發展。
第二,數字經濟使得分配關系產生了新的變化。
隨著生產過程產生巨大變化,高級勞動的主導地位越來越強,它必然會導致勞資分配結構產生變化,勞動者將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在收入分配中占據更大的比例;同時,人力資本邊際收益遞增規律使得高級勞動與低級勞動的收入差距逐步擴大,帶來了勞動者內部的分化。
但是,從代價關繫上看,人力資本作為可通過教育、努力、天賦等非資本因素進行積累的個人資源,可以使得更多的低收入群體獲得改變後代收入水平的機會,從而增強代際流動性,減弱社會分層趨勢,在長期的代際層面上實現收入分配公平。
⑥ 面向未來 我國將從哪些方面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四個方面推動:
一是完善激勵數字經濟核心技術開發的基礎制度。中央多次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最大隱患。完善激勵數字經濟核心技術開發的基礎制度,是解決制約數字經濟發展核心技術難題的重要抓手。
二是健全數字經濟時代的法律體系。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對現行基於工業經濟所形成的法律體系帶來了重大挑戰。因此,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健全數字經濟時代的法律體系,著力破解「個人數據與企業產權」的矛盾,平衡「數據安全與數據利用」的沖突。
三是加大數字風險治理。數字經濟的發展,在給人類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安全風險,數字風險已成為世界廣泛關注的重要議題。加大數字風險治理,關鍵是探索形成多主體協同治理的新格局,提升政府管理部門的數字化監管水平,明確平台企業的責任,加大懲處力度。
四是加快彌合數字鴻溝。雖然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但數字鴻溝依然存在。重點應加大對中西部以及廣大農村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的投入,加大數字化人才培養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多主體數字素養培育體系,實施老年人數字能力計劃;加快推動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
數字經濟發展的方向: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是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藍皮書分析認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有五大重點方向:即加速數據要素價值化進程、推進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強化數字經濟治理能力、深化數字經濟開放合作。
在數字經濟時代,中國廣闊的消費市場和良好的數字經濟發展基礎共同催生了數字消費領域的蓬勃發展。藍皮書課題組採用大數據分析和微觀問卷調研方法,從場景層級、城市層級、收入層級等不同屬性群體切入,分析了消費型數字經濟的消費頻率和消費規模特徵,繪制了消費型數字經濟圖譜。
⑦ 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政策建議
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政策就應該注重。數字經濟的發展建立良好的制度完善的體制。出動落實一些支持鼓勵政策。
⑧ 我國將從哪些方面推動數字經濟不斷發展
未來應重點從四方面發力:
一是完善激勵數字經濟核心技術開發的基礎制度。中央多次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最大隱患。完善激勵數字經濟核心技術開發的基礎制度,是解決制約數字經濟發展核心技術難題的重要抓手。
重點是建立健全數字化人才培養的激勵制度、加快數字經濟統計與核算制度、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基礎性制度、建立數字經濟知識產權相關制度、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標准制度體系。
二是健全數字經濟時代的法律體系。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對現行基於工業經濟所形成的法律體系帶來了重大挑戰。因此,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健全數字經濟時代的法律體系,著力破解「個人數據與企業產權」的矛盾,平衡「數據安全與數據利用」的沖突。
重點要加快修訂現有相關法律法規,改變不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規定;加快制定出台《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推動相關法律法規制定與修訂向「信息弱者」傾斜,維護其數字消費權益。
三是加大數字風險治理。數字經濟的發展,在給人類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安全風險,數字風險已成為世界廣泛關注的重要議題。加大數字風險治理。
關鍵是探索形成多主體協同治理的新格局,提升政府管理部門的數字化監管水平,明確平台企業的責任,加大懲處力度;著力構建數字安全新生態,完善數據治理規則,推動形成維護人類共同價值觀的數字經濟文化。
四是加快彌合數字鴻溝。雖然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但數字鴻溝依然存在,不同群體、區域、企業之間,在數字素養、數字化應用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造成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因此,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彌合數字鴻溝。
重點應加大對中西部以及廣大農村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的投入,加大數字化人才培養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多主體數字素養培育體系,實施老年人數字能力計劃;加快推動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
數字經濟發展:
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對加快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必須以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為戰略支撐,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
以數字紅利惠及更廣大人民群眾為根本目的,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築牢數字安全屏障,構建數字合作格局,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集中力量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要強化數字技術基礎研發,構建開放協同創新體系,推進創新資源共建共享,推進數字技術成果轉化。
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要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全面發展融合基礎設施,前瞻布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協同、先進、開放、高效的創新基礎設施體系。
深入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全面深化大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升級,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推進重點產業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轉型,培育數字化轉型的支撐服務生態。
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創新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要推進數字產業基礎高級化,加快數字產業鏈現代化,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智慧銷售、無人配送、智能製造、反向定製等智能經濟。
有效提升數字經濟治理水平,促進數字經濟規范有序發展。要進一步健全數字經濟治理政策法規體系,健全完善協同監管機制,探索建立適應平台經濟特點的監管機制,開展社會監督、媒體監督、公眾監督,維護公眾利益和社會穩定。
持續增強數字化公共服務效能,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要推動政務信息化共建共用,加快社會服務優化升級,統籌推進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融合發展,形成以城帶鄉、共建共享的數字城鄉融合發展格局。
⑨ 我國發展數字經濟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數字經濟在其他產業領域的應用帶來的效率增長和產出增加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引擎。近年來,數字經濟正在加快向其他產業融合滲透,提升經濟發展空間。
「四化」框架帶領數字經濟高速發展
發展數字經濟,構建以數據價值化為基礎、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為核心、數字化治理為保障的「四化」協同發展生態,既是重大的理論命題,更是重大的實踐課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辯證統一的內在邏輯。
四者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本質上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四者間的關系,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本質要求。
中國數字經濟早期發展得益於人口紅利的先天優勢,網民規模的高速增長為互聯網行業的崛起提供了天然的優質土壤。2012年以後,網民增速趨於平緩,移動端時代到來,促使中國數字經濟進入成熟發展期。
總體而言,中國數字經濟的主要商業模式經歷了一段較長時間的演變,從信息傳播到電子商務,從網路服務到智能決策,新模式和新企業不斷涌現,商業模式重心向用戶端傾斜,技術成為行業核心的驅動力,但爭奪流量和積累用戶規模仍然是商業模式成功的關鍵要素。
數字經濟規模持續上漲 對GDP貢獻明顯
根據中國信通院於2020年7月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近年來,數字經濟成為我國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萬億元。與此同時,數字經濟在GDP重所佔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
數字經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在不斷增長。2014-2019年期間,數字經濟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均在50%以上,其中2019年數字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7.7%,數字經濟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均高於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產業數字化是核心
根據中國信通院於2020年7月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我國從2005年的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二分天下,到2019年主要以產業數字化為主。2019年數字產業化規模為7.1萬億元,2019年我國產業數字化規模約為28.8萬億元。
數字產業化以軟體為核 產業數字化在服務業爆發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我國數字產業化的結構從2012年的以電子信息製造業為主,到2019年以軟體產業為主。2019年我國軟體產業占數字產業化的比重上升至55%左右,電信業占數字產業化的比重則下降至28%左右。
2019年我國產業數字化中服務業、工業、農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37.8%、19.5%和8.2%。數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數字政府建設加速推進政府治理從低效到高效、從被動到主動、從粗放到精準、從程序化反饋到快速靈活反應轉變,新型智慧城市已經進入以人為本、成效導向、統籌集約、協同創新的新發展階段。
數字經濟的經濟帶效應明顯
2020年12月28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中國區域與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0年)》,報告根據區域的數字創新要素、數字基礎設施、核心數字產業、數字融合應用、數字經濟需求和數字政策環境等六大方面進行評估。從省份的角度來看,2019年數字經濟競爭力排名前五分別是廣東、北京、上海、江蘇和浙江。
從城市的角度來看,2019年數字經濟競爭力指數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杭州、天津、成都、重慶、寧波、武漢、福州、西安、廈門、青島。
從地域分布來看,數字經濟競爭力較高的城市仍主要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有11個東部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前三位,有1個中部地區城市武漢,有成都、重慶、西安3個西部城市從省市分布來看,廣東省、浙江省、福建省均有兩個城市上榜。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具有突出的區域聚集特徵,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區域核心。這一方面是由於三地經濟基礎優勢顯著,可以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發展提供充分的人才、資金等資源保障;另一方面三地扎實的產業基礎,也為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整體來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仍未打破「胡煥庸線」。根據賽迪智庫於2020年9月發布的《2020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白皮書》,相較2019年,2020年共有8個省份的數字經濟指數排名有所上升,其中陝西、廣西、雲南、甘肅、內蒙古、新疆6省(區)均位於我國西部地區,西部地區正擁抱數字經濟發展紅利,努力在新的賽道實現突破。
數字技術具有跨越地理特徵的優勢,未來,隨著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普及,數字經濟將會進一步突破地理條件限制,逐漸改變我國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和資源配置方式,為縮小東西部差距注入新動能。
十四五近百萬億規模
根據2020年11月初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十四五」規劃強調了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數字經濟無疑成為投資者未來五年甚至十五年挖掘的富礦。2020-2026年,中國數字經濟年均增速將保持在15%左右。到2026年,數字經濟規模有望突破95萬億元。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⑩ 怎樣發展好數字經濟
發展好數字經濟方法如下:
一是完善激勵數字經濟核心技術開發的基礎制度。
二是健全數字經濟時代的法律體系。
三是加大數字風險治理。
四是加快彌合數字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