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歐盟稱英國脫歐需支付約390億英鎊「分手費」,為何分手費如此昂貴
歐盟之所以說英國要脫離歐盟,要承擔390億的英鎊,主要源於歐盟對英國的憤怒!
約翰遜的態度
應該這樣說,英國目前的局勢在民眾的意願之中都希望脫離歐盟,因為歐盟必然是對英國經濟和英國政治的一個束縛,因此脫離歐盟之後,英國的經濟和政治能夠發展的更好,因此英國首相約翰遜在演說中也公開表示脫離歐盟的束縛,而約翰遜之所以如此堅決,跟他背後的政治權利有直接關系!換句話說,如果他不是英國首相,他說的話都沒有任何意義!
2.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損失多少美元
5萬多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文: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大德意志帝國、大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2)歐盟經濟損失多少錢擴展閱讀:
戰爭起因之一:
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盤,經濟危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華爾街證券交易所出現拋售股票的狂潮,收盤時轉手的股票達到1300萬股,創歷史最高紀錄。
隨之而來的是股票市場的崩潰和銀行的擠兌風潮,使美國經濟陷入絕境,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全球性經濟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3. 二戰歐洲經濟損失
二戰主要國家死亡人數
盟國軍隊死亡人數
澳大利亞: 23,400
巴西: 493
加拿大: 37,500
中國: 3,800,000 (包括傷亡)(資料來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陳列)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法國和「自由法國」的武裝力量: 210,000
希臘: 88,300
印度: 36,000
荷蘭: 7,900
紐西蘭: 11,625
挪威: 2,000
波蘭: 123,000
南非: 6,840
蘇聯: 13,700,000 (一說8,668,000)
英國: 264,000
美國: 292,000
南斯拉夫: 300,000
義大利(從1943年起) 17,500
受襲擊國家軍隊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20,000
比利時: 12,000
保加利亞(從1944年起): 1,000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丹麥: 1,800
芬蘭: 82,000
衣索比亞: 5,000
希臘: 88,300
印度: 24,300
盧森堡: 4,000
蒙古: 3,000
荷蘭: 7,900
挪威:3,000
菲律賓: 27,000
波蘭:123,000
羅馬尼亞(從1944年起): 5,000
南斯拉夫: 300,000
軸心國軍隊死亡人數
保加利亞(到1944年至): 9,000
德國: 3,500,000 (包括德國軍隊中的奧地利人和蘇台德德意志人)
匈牙利: 200,000
義大利(到1943年至): 60,000
日本: 1,850,000
羅馬尼亞(到1944年至): 290,000
維希法國(Vichy France): 1,200
平民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100,000
奧地利: 125,0000
比利時: 76,000
保加利亞: 10,000
中國: 30,000,000 (原有關於中國二戰傷亡數字從何而來,7,750,000數據何以存在,據中國抗日戰爭統計資料為平民傷亡在30,000,000人)
捷克斯洛伐克: 294,000
丹麥: 2,000
衣索比亞: 5,000
芬蘭: 2,000
法國: 350,000
德國: 1,600,000
希臘: 325,000
匈牙利: 290,000
印度: 25,000
義大利: 153,000
日本: 672,000
荷蘭: 200,000
挪威: 7,000
菲律賓: 91,000
波蘭: 5,680,000
羅馬尼亞: 200,000
蘇聯: 13,000,000
英國: 92,700
美國: 6,000
南斯拉夫: 1,200,000
猶太人 :6,000,000(雖說猶太人沒有國家,但是作為平民在戰爭中死亡數巨大,應該得到反應。)
總計平民死亡:約2730萬人
總計死亡:約5000萬人
中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戰場是抗日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
抗戰勝利後,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00餘縣市,面積600餘萬平方公里,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我軍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直接財產損失313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204億美元,此數尚不包括東北、台灣、海外華僑所受損失及41.6億美元的軍費損失和1000多萬軍民傷亡損害。此外,七七事變以前中國的損失未予計算;中共敵後抗日所受損失也不在內。經過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
參考資料:http://post..com/f?kz=91825118
4. 歐盟宣布准備好俄羅斯斷供天然氣,是真的嗎
歐盟宣布准備好俄羅斯斷供天然氣,是真的嗎?不是真的。歐盟只是自己給自己打氣而已。
歐盟從對俄羅斯進行制裁開始,可能就開始考慮後路了。而歐盟對俄羅斯斷氣也是有預期的,可以說即使俄羅斯不斷氣,那麼歐盟只要准備好了,也是可能對俄羅斯天然氣進行新一輪制裁的。此前歐盟已經對俄羅斯煤炭和石油進行了制裁,這樣來看,只要歐盟基本上准備好了,那麼肯定就會對俄羅斯天然氣進行制裁。2021年,歐盟從俄進口了1550億立方米天然氣,大概摺合1.1億噸,大概佔到歐盟消耗量4800億立方米的40%左右,這么大的數量顯然是很難一下子替代。
5. 能源危機對歐洲影響
1、歐洲能源危機給歐洲國家開出的「賬單」高達近5000億歐元,其中歐盟27國政府撥付3140億歐元,英國政府撥付1780億歐元,用於緩解能源危機對本國企業和民眾產生的負面影響。
2、能源危機使德國經濟今年損失640億歐元,2021年至2023年總損失將達1100億歐元。英國普通家庭能源賬單今年可達4420英鎊,是去年的三倍。
6. 二戰造成的經濟損失
1.二戰開始的時間是1939年9月1日,具體時間是德國入侵波蘭。結束的具體時間為1945年9月2日,事件是日本正式無條件投降。
2.交戰雙方為分別為軸心國(包括德國、義大利、日本、匈牙利、羅馬尼亞等9個國家以及與之合作的芬蘭、西班牙等4個)和同盟國(包括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47個)。
3.二戰作戰區域面積為兩千兩百萬平方公里,交戰雙方動員兵力達一點一億人,因戰爭死亡的軍人和平民超過五千五百萬,直接軍費開支總計約一點三萬億美元,占交戰國國民總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參戰國物資總損失價值達四萬億美元。
4.中國是抗擊日本侵略的主戰場。它抗擊了日本幾乎全部的陸軍和1/4到1/3海空軍。
5.據不完全統計,在日本侵略軍的屠刀下,中國死傷人數達三千五百萬,佔二次大戰參戰國死亡總人數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數達兩千一百萬,僅南京大屠殺就死亡三十萬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價計算,日本侵略者給中華民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一千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五千億美元。
6.戰後,美蘇兩國開始冷戰,日本接受美國改造,天皇和神道至高無上的地位開始動搖,美國積極幫助日本恢復經濟,日本成為美國的戰略合作夥伴。德國被英、美、法、蘇分別佔領,蘇占區成立民主德國,而英、美、法三國佔領區合並成聯邦德國,柏林牆把柏林分為東柏林和西柏林,兩德分裂開始。
德國對二戰進行深刻反思,德國總理甚至在波蘭英雄墓碑前下跪,現在德國成為歐盟經濟的老大,在世界上處於前例,軍力也很強,軍事科技相當發達。
日本在美國和自身的影響下,至今仍軍國主義泛濫,不思二戰的殘酷後果。如今它在美國幫助下,成為世界經濟軍事強國,不過由於亞洲人民的強烈反對,它的政治影響力不是很高。
7. 歐盟各國談判英國脫歐問題,你覺得英國會受到多大影響
歐盟各國談判英國脫歐問題,你覺得英國會受到多大影響?
英國與歐盟終於在12月24日達成貿易協議,英國首相約翰遜振臂慶祝的照片,又形容英國將實現全面政治經濟獨立。究竟這份協議內容是什麼,又將如何影響英歐未來關系?簡單而言,英國與歐盟達成貿易「零關稅、零配額」的協議,避開只根據世貿規則展開貿易,但這並非代表貿易零障礙,英國也要承受「脫歐之痛」。
在英格蘭水域的漁船
5. 人口流動關卡增
自2021年1月1日後,英國人與歐盟成員國公民不再有到對方國家自由工作與生活的權利,英國將可設計新的接收移民機制。至於若英國人要到歐盟短期逗留,仍可通過免簽證計劃前往,若要工作需遵守各國不同的規則。
6. 銀行進入歐盟市場受影響
金融服務並非這次貿易談判一部分,在2021年1月1日起,英國銀行和金融機構不再獲全面進入歐盟單一市場的權利,取而代之是「對等」(equivalence)的制度,未來英方銀行、保險公司或其他金融公司要若進入歐盟市場,要先獲歐盟認定為「對等」。
隨著英歐達成貿易協議,歐盟或會更願意為倫敦金融機構提供進入市場的機會,但在達成協議前,已有一些金融機構把部分工作職位轉移到歐盟地區,以避免影響對歐盟客戶的服務,涉及7,500個職位。
8. 歐俄相互制裁重創經濟,俄羅斯損失多少
歐俄之間的經濟戰——制裁與反制裁是一把雙刃劍,導致雙方利益俱損。危機常態化與反危機常態化已變成俄羅斯經濟的主要特徵。美國期盼的俄羅斯政治和經濟斷崖的局面短期內難以出現。歐俄經濟戰沒有贏家,如果有贏家的話,那麼美國則是歐俄經濟戰背後的最大贏家。
2016年7月1日,歐盟理事會宣布,因為俄羅斯未能執行明斯克協議,歐盟已正式將針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延長到2017年1月31日。作為回應,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指令,將限制進口實施對俄制裁國家的食品禁令延長至2017年12月31日。因烏克蘭危機,歐盟從2014年夏季開始對俄實行經濟制裁,俄羅斯採取限制歐洲食品和糧食作物進口作為反擊。2016年7月底,歐盟對俄羅斯經濟制裁到期。歐盟最終決定對俄在金融、石油和國防合作領域的經濟制裁延長半年。
歐俄間的轉圜窗口曾經出現
在2016年6月16—18日召開的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包括義大利總理倫齊、法國前總統薩科奇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等歐洲政要以及義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道達爾公司、英國石油公司和荷蘭皇家殼牌等大公司的領導人悉數到場。普京與歐洲與會者討論的主要話題就是歐盟與俄羅斯的制裁與反制裁問題。此前,為回應歐盟國家領導人的說情,普京宣布釋放被俘的烏克蘭女飛行員薩夫琴科。俄方深知此次與容克會晤的重要性,這是烏克蘭危機兩年來歐盟最高級別領導人首次訪俄。另外,論壇閉幕72小時之後,歐盟28國大使將討論是否延長對俄羅斯的制裁。在論壇上,參會的歐盟企業領導人呼籲歐俄雙方取消兩敗俱傷的制裁與反制裁。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呼籲俄首先停止對歐盟的反制裁措施。倫齊在與普京會晤時也暗示,只要俄羅斯率先取消對歐盟國家的反制裁,歐盟就將減輕或者不會再次延長即將到期的對俄制裁。但是當普京會晤容克時,後者不僅並未給出倫齊同樣的暗示,而且其態度依然強硬,敦促俄羅斯必須履行明斯克協議。容克表示,「俄羅斯是明斯克協議的簽署夥伴,對此負有義務,下一步很清楚,那就是全面貫徹協議,只有這樣才能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
事實上,多數反對繼續對俄制裁的歐盟成員國都希望俄方首先做出讓步,取消對歐盟的反制裁。雖然俄羅斯迫切希望歐盟取消對俄制裁,但擔心在自己宣布單方面取消對歐盟反制裁後,歐盟仍維系對俄制裁,置俄羅斯於尷尬處境之中。聖彼得堡俄歐會晤之後的6月20日,法國外長艾羅仍在呼籲歐俄雙方對待制裁與反制裁採取「開放」態度。
俄羅斯並未如歐盟國家所願選擇「開放」的態度,歐俄雙方取消制裁與反制裁的轉圜窗口就此關上。由於歐盟多數成員國的反對,此次對俄羅斯制裁並未如此前那樣由歐盟機構宣布自動延長,而是經過了6月21日歐盟成員國大使會議的討論。與會部分歐盟成員國大使公開表達了對制裁措施的保留意見,但會議討論的最終結果是延長對俄羅斯經濟制裁6個月。歷史不能假設。但倘若俄羅斯接受了倫齊和薩科奇的建議,率先取消對歐盟國家的反制裁,或許歐盟將取消對俄羅斯的延長制裁,至少會減輕制裁。對於延長制裁的決議,普京表示,不會怨恨歐盟,願意繼續推動歐盟和俄羅斯關系的發展。
在7月16日召開的烏蘭巴托亞歐首腦會議上,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在與歐洲領導人會晤時再次談及歐俄制裁與反制裁的話題,俄方態度仍未有實質性的變化。他說,俄方不會率先放棄對歐盟的反制裁。不是我們最初發起制裁的,因此我們不會請求任何國家取消制裁。我們會讓歐盟自行確定今後應採取什麼樣的措施。
制裁與反制裁是相互加害
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加上2014年6月開始的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下跌,重創了俄羅斯經濟。2015年體現得尤為明顯。俄羅斯2015年主要經濟數據全面大幅下挫:GDP同比下降3.7%(這是2009年以來的首次下滑)、政府財政收入減少3萬億盧布(約合429億美元)。從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盧布對美元累計貶值72.2%,對歐元累計貶值51.7%。盧布貶值直接導致俄國內通脹率上升和居民實際購買力下降,年化通脹率高達15.9%(據前俄經濟部副部長斯塔里科夫透露,實際通脹率在2015年下半年達到了將近30%),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下降4%,超過GDP的降幅(這是自2000年之後俄羅斯首次出現),實際養老金減少3.8%。最能夠反映民生狀況的標准指標——零售貿易額下降10%,實際工資收入的下降9.5%,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降幅。
歐盟對俄羅斯制裁令中最嚴厲的部分是金融制裁。制裁前,歐洲佔俄羅斯銀行發行新股市場約50%的份額。金融制裁令禁止所有歐盟國家的公民購買大多數俄羅斯金融機構發布的債券和股票、禁止俄羅斯銀行在歐洲證券交易所發布新股、禁止以這些交易所為平台從非歐洲國家募集資金。金融制裁令指向俄羅斯國有資本控股至少50%以上的銀行,涵蓋俄羅斯金融系統的大部分資產。這事實上切斷了俄羅斯經濟發展最主要的外部融資渠道。
限制對俄技術出口的制裁令阻斷了俄羅斯獲得先進的煉油設備和技術的最主要渠道(未針對天然氣行業)。俄方不能再從歐洲進口深水石油鑽探、極地開發以及頁岩油提煉設備。俄羅斯在極地地區已經投入大量先期開發資金的諸多石油開采項目不得不中途擱置。限制俄羅斯武器采購的制裁令禁止任何向俄方出售高端軍事裝備的合同,同時控制對俄軍民兩用物項的技術出口,包括微晶元和精密製造工具。受制裁令限制,歐盟的前華約國家放棄了已經簽署的價值32億美元從俄進口武器配件的合同。上述技術限制政策對俄羅斯軍事裝備采購和軍工製造業的發展帶來嚴重影響。
在歐俄開始制裁與反制裁戰之前,歐洲的經濟並未走出主權債務危機後的萎縮狀態。俄羅斯的反制裁措施讓歐洲經濟再次遭遇寒流。根據法國國際信息和展望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僅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間,支持對俄制裁的歐美國家出口損失602億美元。其中歐洲國家損失約為500億美元。損失最嚴重是德國,每月8.3億美元,波蘭、荷蘭和法國每月損失約2億美元。」該報告指出,「自2014年8月制裁令實施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出口量平均減少12.9%」。奧地利經濟研究所的調查報告表明,「俄羅斯反制裁對歐盟產生的傷害不亞於俄方的損失——僅在制裁的頭一年,歐盟共犧牲掉約200萬個就業機會,1000億歐元的產值化為烏有」,「以個別國家而言,超過6000家公司在俄羅斯深耕的德國損失最慘重,受波及的就業機會約達50萬個,相當於270億歐元的產值;義大利和法國各有20萬、15萬人因此失業」。
俄羅斯實施反制裁令後,原來與俄羅斯經濟密切、大量向俄羅斯出口農產品和食品的東歐國家受損程度最為嚴重。以拉脫維亞為例,該國的里加聯合奶製品廠2015年因俄制裁損失600萬歐元。依據俄經濟發展部的數據統計,俄羅斯對西方實施農產品和食品禁令後,相較2013年(俄實行特別經濟措施前最具代表性的一年),西方國家直接農產品和食品銷售損失約合86億美元。
危機與反危機下常態化的俄羅斯經濟
西方的經濟制裁對俄羅斯經濟造成巨大壓力。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2016年1月在蓋達爾經濟論壇上坦承,「俄羅斯經濟形勢復雜而又嚴峻,正在遭遇近十年來最嚴峻的挑戰」。但他強調,「經濟局勢仍然可控」。目前的經濟危機仍在俄羅斯多數民眾可承受范圍之內。俄羅斯社會輿論基金會7月8日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58%的俄羅斯民眾認為俄羅斯針對西方的經濟反制措施未對自身生活產生影響,65%的受調查者認為,反制裁措施對西方國家的經濟影響更嚴重。
西方對俄制裁出台後,為適應新形勢,俄羅斯加快了具有進口替代性質的反危機經濟政策調整,俄羅斯進入「忍耐型」的經濟發展。根據2015年俄羅斯政府推出的調整計劃:5年內減少20個關鍵領域的進口,涉及採掘機械、電子工程、生物科技、化工制葯等領域。目標要將對外國農林業機械的依賴降低56%、食品加工降低53%,工程機械降低34%。為此,俄政府采購不再堅持「技術性能優先」的原則,而改行「俄羅斯製造優先」,「擺脫外部依賴優先」。俄政府還認定,如果中小型合資企業中擁有51%的俄羅斯人股份,即擁有俄企地位,可以按照中小企業的特別配額參與俄羅斯國家采購。
2014年11月,俄羅斯央行放棄「盧布盯住美元」的政策,並大幅上調利率,以應對資本外逃並壓低通脹率。這一政策雖未立竿見影,但在2016年開始初見成效。截至8月,盧布兌美元上漲了13%,漲幅在所有新興市場貨幣中排第三。俄羅斯本幣債券今年的表現在摩根大通公司監測的15個國家中排名第三。8月23日,俄羅斯Micex股指觸及紀錄高點。按美元計算,該指數2016年已累計上漲25%,使俄羅斯的表現在MSCI明晟(MSCIInc.)追蹤的23個新興國家中排名第六。2015年3月,普京批准俄財政部關於建立不可撤銷信託體系服務公司的建議,支持俄財政部推動俄資本去離岸化的倡議,鼓勵俄境外游離資本以公司注冊資本金形式,作為信託投資迴流,免除相應的財產稅,同時不再追究資產來源和外流原因等法律責任,並按注資股比分享公司盈利。此外,俄財政部推動立法,要求在外國企業控股達到或超過10%的俄羅斯納稅人,只要在2016年4月1日前申報資產情況,申報後可免除資產不明來源法律責任。上述舉措增加了外部資本對俄羅斯經濟環境的信心。俄羅斯央行發布的公告顯示,2014年俄羅斯資本凈流出額達1515億美元,是2013年的近2.5倍,而在2015年俄羅斯政府實行海外資本大赦後,當年外逃資本降至1180億美元。目前尚不能斷定俄羅斯資本外逃從根本上得到扭轉,但至少外逃資本出現止跌回穩的勢頭。
從蘇聯解體之初的俄羅斯整體社會經濟危機到1998年金融危機,再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危機與反危機已經成為當代俄羅斯的常態。普京政府歷練出一整套應對經濟危機經驗,加之民眾堅韌的傳統耐受力,現代俄羅斯社會已經形成危機自我適應機制。2000—2007年間,俄羅斯GDP年均7.2%的八年高速增長與國力的迅速恢復為普京提供了民意支持和執政合法性的基礎。美國發起並主導了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其目的不僅在於迫使俄羅斯執行明斯克協議,更在於以壓促變,籍此力促俄國內生成反普京的政治氛圍,防止其在2018年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但目前的俄羅斯國內政局,尚未見普京無法繼續當政的任何跡象。普京在克里米亞和敘利亞問題上的成功出擊為其化解國內危機並繼續執政奠定了難以撼動的基礎。美國期盼的俄羅斯政治和經濟斷崖的局面短期內難以出現。
俄羅斯當前經濟危機的形成並非單純源於西方的經濟制裁,它與世界經濟整體低迷,尤其是國際能源價格的一路下跌密切相關。究其根本,在於產業結構不合理,嚴重依賴資源稟賦。其GDP的10%、政府預算收入的50%、出口總額的78%都依賴於能源出口;國際油價每降低10美元,俄羅斯財政赤字增加GDP的1.4%。俄羅斯經濟紓困的關鍵在於完成能源經濟向現代化經濟的轉型。
歐俄之間互相加害式的制裁與反制裁不可能長久。深受俄羅斯反制裁之苦的歐盟各成員國要求取消對俄羅斯制裁的呼聲勢必在不久的將來轉化為實際,「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之牆已經開始搖晃」。今年4月28日,法國國民議會以多數票通過了反對黨提出的呼籲政府解除對俄制裁的議案。匈牙利、塞普勒斯、希臘、義大利和斯洛伐克等五個歐盟成員國對繼續制裁俄羅斯明確表示反對。其中,匈牙利外長表示,歐盟同意延長對俄制裁的決定是「不正確和反民主的」。義大利率先向俄羅斯表態,願意單方面減少一些商業方面的制裁。德國表示,不會處罰義大利等國的對延續制裁的自行松綁行為。8月18日,默克爾表示,德國願意成為第一個解除對俄制裁的國家,只要俄羅斯執行明斯克協議。顯而易見,沒有歐俄的和解就沒有歐洲的安全與穩定,加之歐盟在能源安全、地區反恐和難民等問題上也亟需俄羅斯的合作,因此歐俄經濟和解、雙方取消制裁和反制裁是未來發展的大勢。
歐俄經濟戰雙方沒有贏家。如果有贏家的話,那麼非美國莫屬。歐俄經濟關系齟齬的背後是政治安全關系的惡化,歐洲更加依賴美國的力挺。依照俄羅斯發布的統計數字,歐俄雙邊貿額易2015年下降10%,而美俄雙邊貿易卻逆勢上揚6%。歐俄經濟困局中的資本外逃大潮大多流向美國。美國企業也趁歐洲競爭對手的缺失,在俄羅斯市場大展拳腳。如美國的德克薩斯州的貝爾直升機公司和俄羅斯烏拉爾飛機製造廠簽署合作協議(雖然後者的母公司在制裁黑名單上),在葉卡捷琳堡組裝貝爾公司的單引擎輕型直升機;位於莫斯科的波音公司研發中心項目依舊在按部就班地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