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今市場經濟嚴重衰退,國內製造業已倒一大片,該如何有效改善國內經濟
現今市場經濟嚴重衰退,國內製造業已倒一大片,該如何有效改善國內經濟?
國際上多種因素導致經濟持續下滑
相信各位都清楚現今全球經濟環境都在衰退,疫情、新型病毒、政策局勢不穩、戰爭、極端環保人士抗議、能源缺乏等多因素導致國外需求嚴重不足。為什麼問改善國內經濟,需要先說國外,我們要清楚一點,我國實體經濟當中,不但只有規模以上企業,還有數量龐大的中小微企業,自從我國加入WTO之後,我國的製造業都偏向於外貿訂單。
『貳』 改善我國經濟有效需求不足的建議和措施
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就是貨幣總量問題,即貨幣供給不足,而不是貨幣結構問題。我們不能只熟悉到有效需求過量的原因是貨幣過量,而熟悉不到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貨幣不足。必須通過相應增加貨幣來扭轉需求不足的局面。因為,在需求不足、流通遲滯、經濟緊縮的壓力下,經濟結構不僅難以快而有效地合理調整,反而更容易扭曲,如我國現在的城鄉差距、貧富差距是越來越大了,而不是越來越小了。所以, 解決結構問題首先要解決需求不足問題。解決需求不足問題快而有效的辦法是相應增加貨幣總量。在貨幣不足局面未根本扭轉之前,國家在某些具體領域為解決需求和失業問題而進行的結構性努力。
一、改善我國經濟有效需求不足的建議
1、增加實際收入,有錢才能花。
2、完善社會保障,有了錢,又要擔心生病、買房、孩子上學,敢花嗎?所以要完善各類保障,讓人無後顧之憂,才會花錢。
3、改善產品質量,市場上充斥各類假冒偽劣,甚至毒奶粉、毒醬油,敢花嗎,所以要加強市場監督,改善產品質量,讓假冒偽劣產品無處遁形。
4、引導消費觀念的變革。
二、改善我國經濟有效需求不足的建議政策性措施
作為短期性措施,各項經濟政策之間應協同配套,促進需求轉化程度的提高。
(1)在財政政策方面,總的思路是促進收入向消費的轉化,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自動穩定器」功能。
(2)在貨幣政策方面,盡管中性幣政策是中、長期的運作思路。
(3)在信貸政策方面,要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下放信貸發放權,對於有市場、有效益的貸款項目,要優先給予信貸支持。對於自有資金到位並具有可行性的投資項目,也要給予信貸支持。
(4)在分配政策方面,一方面,通過開征遺產稅,提高稅率和加大稅收征管力度等手段限制高收入居民收入的過快增長。另一方面,通過扶貧和救濟支出,適當提高補助水平,增加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促進社會消費總水平的提高。
(5)在投資政策方面,對投資重點的確定和國家產業政策的實施要堅持這樣三個原則:一是有利於提高需求的轉化程度和擴大即期有效需求;二要在短期內不增加或盡量少增加供給;三是有利於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
(6)在消費政策方面,應立即取消對某些消費品,如電力、汽車等所規定的各種限制性措施。
(7)在外經貿政策方面,通過提高退稅率、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放寬外商直接投資的產業限制和對外商投資進口設備給予減、免稅優惠等措施來降抵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的不利影響。
(8)大力開拓農村消費品市場。一是切實做好「治亂減負」工作,堅決制止不合理的收費、提留、攤派和集資,確保農民收入的穩步增加。
『叄』 我國當前應如何不斷提高開放經濟水平
1、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轉型,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海陸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寄的開放格局。
2、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形成品牌,技術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優勢。
3、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便利政策,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4、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優勢5、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並且同各國人民齊心協力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式,我們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2、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優化結構、括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發展服務貿易。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推動外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
3、基本戰略:」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4、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5、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6、要有規則意識,要有利用世貿組織規則的本領,有經濟安全防範意識
7、形成全方位、多領域、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
『肆』 當今中國如何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1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經濟體制
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
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
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
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
控制力、
影響力。
毫不動搖鼓勵、
支持、
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
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健全現代市場體系,
加快改革財稅體制,
深化金融
體制改革,完善金融監管,推進金融創新,維護金融穩定。
(
2
)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
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
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註重協同創新。
(
3
)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狀況,考慮世界科學技術加快
發展和國際經濟結構加速重組的趨勢。
以市場為導向,
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
產業,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
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
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優先發展信息產業,
積極發展對經濟增長有突破性重大帶動作用
的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和扶持新的經濟增長點,是調整和優化結構的重要方面和必然選擇。
(
4
)要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
展一體化是解決
「
三農
」
問題的根本途徑。
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加
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
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
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加快發
展現代農業,
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深入推進
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
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著力促進農民增收,
保持農民收入持
續較快增長。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
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改革征地制度,
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加快完善城
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
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形成以工促農、
以城
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
5
)要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
開放戰略,
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
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創新開放模式,堅持出口
和進口並重,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統籌雙邊、多邊、區域
次區域開放合作,提高抵禦國際經濟風險能力。
(
6
)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上要趕上發達國家,就要保持必要的發展
速度,但更要注重增長的質量,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走既有較高速度
又有較好效益的經濟發展路子。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
7
)積極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長期的、基本的立足點。以國內需求為主促進經
濟發展,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在加快經濟建設,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過程中,
各方面的需求潛力十分巨大。
面對國際市場
日趨激烈的競爭和世界經濟的復雜變化,
立足國內需求,
可以使我國經濟發展有較大的迴旋
餘地,
增強抵禦國際經濟風險的能力。
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的方針,
根據形勢需要實施相應
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投資和消費關系,逐步提高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
(
8
)我國正在實現工業化,又面臨信息化的浪潮,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
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
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走新型工業化道
路,
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
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
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
經濟效益好、
資源消耗低、
環境污染少、
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路子。
要正確處理高新技術產業和
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
(
9
)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把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相結合,推動綠色發
展,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
10
)
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要隨著經濟發展不斷增
加城鄉居民收入,拓寬消費領域,優化消費結構,
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把人民
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建立健全適應新形勢要求的衛生服務體系、
醫療保
健體系和防疫體系,
著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
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
提高城鄉
社會事業的發展水平。
繼續大力推進扶貧開發,
鞏固扶貧成果,
盡快使尚未脫貧的農村人口
解決溫飽問題,並逐步過上小康生活。
(
11
)就業是民生之本。積極擴大就業,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徑,是我國當前和今
後長時期重大而艱巨的任務。
國家實行促進就業的長期戰略和政策。
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
改善創業環境和增加就業崗位作為重要職責。
引導全社會轉變就業觀念,
拓展就業渠道,
廣
開就業門路。
加快培育和發展勞動力市場,
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建立以勞動者自主就業為主
導、以市場調節就業為基礎、以政府促進就業為動力的就業機制。依法加強勞動用工管理,
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高度重視安全生產,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的安全。
要關心和解決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生活和再就業問題。國有企業要積極挖掘內部潛
力,多渠道分流富餘人員。國家要在財政、稅收、金融、工商管理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支
持下崗職工積極創業。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職工培訓,
提高下崗職工的素質和技能。
引導下
崗職工轉變觀念,
努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
要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和離
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費和基本養老金。
(
12
)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
13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國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
14
)堅持搞好宏觀調控,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伍』 如何更好地促進中國的經濟增長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要繼續解放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要完成這項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首先必然打破一切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把思想切實轉移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和統籌兼顧的科學發展觀上來,並以此為指導,明確基本思路,改革體制機制、制定政策措施。
要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加快科技進步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我國發展戰略的核心。要堅持走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再創新的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中心環節,貫穿到轉變發展方式的各個方面。為此,要健全科技創新體系,完善科技創新機制,並切實抓好科技領軍人才的培養工作。
要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著力增強消費需求的作用。要調整投資、消費、出口三者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為此,必然要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貧標准和最低工資標准;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歸根結底,要切實改善民生,保證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同享有。
要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發展現代產業體系。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加強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要統籌城鄉發展,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落實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政策。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和資金投入力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加快健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原則,培育以各區域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為依託的城市群,作為區域新的經濟增長極。
『陸』 改善我國經濟有效需求不足的建議或措施
需求是由消費C,投資I,政府支出G,和凈出口NX組成,只要提高其中任何部分,短期有效需求都會增加,但在中國私人投資永降息的方式並不特別奏效,因此歷來中國都是靠政府支出(基礎設施或者大的工程建設)和凈出口來維持的,但在如今危機情況下,NX比往常有很大程度的萎縮,因此要解決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應該靠個人和家庭消費和投資來支撐,因為這兩部分佔總需求的絕大部分,因此中國現在才有了「電氣下鄉」,「消費補貼」等適時政策就是要拉動消費需求。
由上可知,要治理有效需求不足,不僅要調整產業結構,做好社會總體結構上的銜接,通過產業結構的升級創造中間需求,而且要在經濟政策上作相應的改進,從而提高需求的轉化程度,以求標本兼治。
1、結構性思路
從長遠來看,激活有效需求既要從調整產品結構入手,促進產銷銜接,支持可能成為下一輪消費熱點的住房、交通和信息等產業的發展,還要促進產業結構的轉換和升級,積極開發和創造中間需求。由此:
(1)在產業結構方面,要有明確的產業導向和產業發展戰略,特別是要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並把教育作為一個特殊的產業加以扶持,以促進產業結構轉換,提高產業政策的預見性和前瞻性,並以此指導投資政策。
(2)在貨幣政策方面,在中、長期內要實行微調和預調相結合的中性貨幣政策,以便為結構調整創造一個長期穩定的金融環境。其中,微調的關鍵在於加強對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抑制貨幣的投機需求,使現有的貨幣存量盡量起到刺激有效需求和促進實體經濟增長的作用。預調則側重於把握貨幣政策傳導時滯的變動,防止貨幣供應一時性的突減。
2、政策性措施
作為短期性措施,各項經濟政策之間應協同配套,促進需求轉化程度的提高。
(1)在財政政策方面,總的思路是促進收入向消費的轉化,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自動穩定器」功能。為此,一要增加對貧困、落後地區和低收入層層的轉移支付,這些居民的高消費傾向能使其收入的增加立竿見影地增加消費需求;二是增加財政對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和貼息支出;三要調整稅收結構,通過適應減稅和「費改稅」方式降低企業稅負,並加強對個人所得稅的征管力度;四是適當增加國債發行,滿足財政擴大支出的需要,實現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配置的實際效果。
(2)在貨幣政策方面,盡管中性幣政策是中、長期的運作思路,但是,為了遏止通縮預期對有效需求的抑製作用,還得在短期內先作暫時性的適度松動,以使物價回復正常水平。可供選擇的措施主要有: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增加再貸款發放或減少其回收,降低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降低中央銀行存、貸款利率,在公開市場上買入國債和擴大再貼現的規模等。
(3)在信貸政策方面,要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下放信貸發放權,對於有市場、有效益的貸款項目,要優先給予信貸支持。對於自有資金到位並具有可行性的投資項目,也要給予信貸支持。
(4)在分配政策方面,一方面,通過開征遺產稅,提高稅率和加大稅收征管力度等手段限制高收入居民收入的過快增長。另一方面,通過扶貧和救濟支出,適當提高補助水平,增加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促進社會消費總水平的提高。
(5)在投資政策方面,對投資重點的確定和國家產業政策的實施要堅持這樣三個原則:一是有利於提高需求的轉化程度和擴大即期有效需求;二要在短期內不增加或盡量少增加供給;三是有利於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由此判斷,當前應把投資重點放在基礎建設、研究與開發投資、教育投資以及設備更新與改造上。
(6)在消費政策方面,應立即取消對某些消費品,如電力、汽車等所規定的各種限制性措施。
(7)在外經貿政策方面,通過提高退稅率、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放寬外商直接投資的產業限制和對外商投資進口設備給予減、免稅優惠等措施來降抵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的不利影響。
(8)大力開拓農村消費品市場。一是切實做好「治亂減負」工作,堅決制止不合理的收費、提留、攤派和集資,確保農民收入的穩步增加,這是開拓農村市場的前提;二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家用電器等工業品的消費創造良好的環境;三是加快商品流通體制的改革,鼓勵工業品「上山下鄉」,滿足農村市場的消費需求。
『柒』 如何才能使我國經濟穩定發展
一、擴大消費需求的必要性
1.出口需求難以長期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外需持續擴大帶來的出口快速增長,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2007年,出口占我國GDP的比重已達37.5%。由於對外依存度較高,使得我國經濟增長過分依賴全球貿易環境。目前由於此次金融危機已經使美歐經濟放緩,甚至出現衰退跡象,直接影響我國的出口需求下滑,所以不管現在還是將來,外部需求是難以長期為我國提供可觀的經濟增長動力的,所以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是不可持續的。因此解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主要靠擴大內需,內需永遠是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
2.資源約束和環境的承受力對投資需求的制約
依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方式會導致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是以低水平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而且大部分投資的技術含量不高,基本上都是對生態和環境影響較大的初級產品和污染較重的中間產品和製成品,從而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所以固定資產投資需求主要應改善投資結構。當前我國經濟增長GDP雖然高,但增長效率比較低,能源、資源消耗都比較大。同時隨著國內市場化改革措施的推進,我國經濟受國際能源價格影響將會越來越突出,所以不論是為了防範國際能源價格風險,還是從資源約束和環境的承載壓力上來說,投資需求大幅度提高是不可能的也是無法實現的。
3.巨大的消費需求是現代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的推動力來自投資,消費增長和投資增長不協調,消費增長在兩大內需增長中長期處於明顯滯後狀態。我國最終消費佔GDP的比重已從上世紀80年代的超過62%下降到2007年的37.3%,居民消費率也從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7%,均達歷史最低水平。而按照世界銀行的統計,2003年全球平均最後消費率約為77%, 中國明顯要比世界平均水平低。最終消費率低,說明在GDP的分配和使用中,消費的擴張力低,尤其是居民消費的擴張
1/3頁
力低。雖然投資增長和消費增長的協調性有所增強,但是和世界平均最終消費率相比,說明我國消費需求未來的增長空間還很大。
『捌』 目前要想拉動國內需求,最基本要做好哪些方面呢
內需是一個經濟學名詞,即內部需求。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一般把對國外的出口看作是外需,內需是相對的內需。包括國內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經濟增長有“三大動力”,即擴大國內投資、拉動國內消費和擴大外貿出口。擴大內需主要是通過擴大國內投資和國內消費來促進國民經濟增長。重點是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本質是以改善民生、補短板、調結構、促創新等為目標。
因此,刺激社會需求就是平衡總供給和總需求,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根據中國的國情,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來說,推動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力量是內需。國內市場廣闊是中國最大的優勢。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和世界經濟的復雜變化,立足國內需求,中國經濟可以有更多的迴旋餘地,增強抵禦經濟風險的能力。在當前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下,擴大內需是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根本之策。中國的國情決定了中國幅員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正在從溫飽向小康轉變。無論是市場容量還是未來發展,潛力都是巨大的。
『玖』 中國經濟面臨有效需求不足原因有哪些有什麼建議和措施
一,有效收入不足.當然經濟學里沒有有效收入這個概念,算是開個玩笑.貧富差距過大,大量的國民無力消費.比如年輕人需要房子,可大多數人買不起,而房產卻有大量積壓.
二,計劃生育政策或者說人口政策.加劇了家庭經濟生活的不穩定.而配套的改革太過遲緩,比如社會保障機制和醫療體制的虛弱.對未來風險的預期加深,增加了人們儲蓄的慾望.
三,過去稅收政策長期過多的向出口傾斜.外部需求的銳減使大量企業破產,相關的人員收入也會銳減.而且大量優質產品只對外供應,使中國人對國貨的信心大打折扣.上次成龍的有爭議的言論有部分就是指這.他不是說中國產品不好,他是說中國好的產品只孝敬洋鬼子,讓中國人覺得中國貨不如日貨.
改善需求或者說擴大內需是宏觀調控的內容,是短期化行為,現在對中國而言恐怕未必有太大的效果了.中國現在需要的是財政稅收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教育公平,政績考核制度等諸多方面的改革.
現在只去追求擴大內需,使用激進的財政刺激支出,過松的信貸控制,泛濫的流動性去推動經濟幾個季度兩三年的增長只會加大未來經濟波動的幅度,增加經濟動盪的烈度和痛苦.很不幸,中國正在走這條道路,著眼未來的改革卻遲遲未見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