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學認為人是利己的,但非常明顯,在家庭內部是利他的。這是不是自利假設不成
談自利與利他,不如談規則。
市場的奧秘就是通過分立的產權規則和價格機制,將利己轉化為利他在。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利他與利己難以區分,利他的行為也往往可以說成是利己的行為,而利己的行為也往往可說成是利他的行為,比如有意識地幫助他人往往被說成是利他的,最為典型的是慈善,如特蕾莎修女,你可以說她在利他,但她會說自己在利己,因為她會認為有意識地幫助他人是實現自己利益的最有效手段。同樣,商家賺錢被說成是利己,但商家在利己的過程中必須考慮消費者的利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也是在利他。盡管如此,在本文中,我們還是使用利己與利他這樣的概念,說明我們反對何種利他與何種利己,並進而說明在市場部門利己與利他是統一的。任何人可以採取他認為最有效的手段增進自己的利益,無論是經商還是做慈善,從這個意義上說,區分利己還是利他是沒有意義的。但是,有一種利他和一種利己是我們必須反對的。我們反對的利他是不經過自己思考的利他和被迫的利他。用美國小說家、哲學家安·蘭德的話說,沒有人可以「毫無理由地」為他人犧牲自己,這樣做,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價值視為低於他人的生命價值。相反,如思考後認為幫助別人是自己的利益,那麼這種利他是可取的,這屬於「有理由的」利他。這種被強制、被要求或被鼓動的利他,我們可以稱之為「利他主義」,以區別於常說的「利他」。
即便是自願的利他,也要看情況。比如一個不會游泳的人為了救另外一個人下水游泳,結果犧牲了自己,這是不可取的利他,他應該採取打求助電話,尋找救生工具等手段去施救,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的道德情操會指引他採取恰當的行為。
我們也反對的是違背規則的利己,這里的規則包括自然正義的原則和社會中演化形成的規則。經濟學上說,為什麼自利要以遵循規則為前提,是因為個體利益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人,個體的能力很有限,他的福利的改善依賴於整個分工合作體系,這一分工合作體系依靠市場規則維持,而市場規則是關系每個人利益的公共產品,規則被破壞,那麼所有人的利益都受損害。比如,像安·蘭德,她非常強調「理性自私」,但她是以這種協調意義上的規則事先已經存在為預設前提的。所有以違背或破壞規則為代價的自利都是應受譴責的。在上面的例子中,假如他對落水者袖手旁觀,這種「利己」就要受譴責了,因為這種自利違背了自然正義的原則。
但並非所有滿足「遵循規則」這一條件的自利都是值得贊賞的。我們可以把自利進一步分為兩個不同層面,一是不思考生命的意義,得過且過,在既有的外部約束下求得自己的利益。第二種是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並且努力去實現它,這種自利不一定以金錢的最大化為目標,可以是各個方面的成就。這種以最充分地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為特徵的自利才是值得稱道的。我們也可以把前面這種自利稱為「無意識的自利」,後面這種自利稱為「有意識的自利」,對應於這一區分,可以把市場經濟分為斯密式的市場經濟與安·蘭德式的市場經濟。
在遵循規則的前提下,把自己的才能充分發揮出來的自利其實就是最大的利他,如斯密也早就說這種自利比有意識地幫助他人更有效地幫助了他人。比爾·蓋茨經營微軟的時候,比他現在做慈善對社會的貢獻更大,因為從微軟產品中受益的人要遠比從他慈善事業中受益的人多。另外,沒有之前經營微軟所積累的財富,他也沒有從事慈善的本錢。
「自利」意味著個體要自己去實現自己認定的目標,不能以犧牲他人為代價實現自己的意圖,比如最近國內某所著名大學調整專業,把社工專業的本科招生給砍了,不少人反對,說社會需要社工,不能只看經濟價值,還要看社會價值等等,持這種觀點的人,假如他們真的認為社工對社會很重要,那麼他們應該自己去提供相關的服務,而不是把它變成政府的公共項目,讓納稅人掏錢為他們認為的重要性買單。在這里,以他人為代價實際上就是侵犯了私有產權,也就是背離了基本的產權規則。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道德就是「利他主義」(區別於「利他」),這樣的道德觀確實需要改變了。利己是人的天性,主張利他否定了人的天性,一個社會的道德觀應該建立在承認人都是利己這一點上。談自利與利他,不如談規則。市場的奧秘就是通過分立的產權規則和價格機制,將利己轉化為利他。
(本文作者為浙江工商大學 朱海就 教授)
供參考。
㈡ 經濟學是關於效用和自利心的力學理論是什麼意思
這種說法來源於經濟學中的經濟人假設。以完全追求物質利益為目的而進行經濟活動的主體。人都希望以盡可能少的付出,獲得最大限度的收獲,並為此可不擇手段。「經濟人」意思為理性經濟人,也可稱「實利人」。這是古典管理理論對人的看法,即把人當作「經濟動物」來看待,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最大限度滿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為了獲得經濟報酬。而經濟人的利己主義以獲得的效用為衡量指標。效用是指做一件事情獲得的滿足感,是越多越好的東西。
㈢ 亞當斯密 自利
經濟學中有一個「經濟人」的基本假設,即每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說,每一個經濟人所採取的經濟行為都是力圖以自己的最小經濟代價去獲得自己的最大經濟利益.生產者從事生產活動的出發點不是為消費者提供產品,而是獲得最大利潤.
㈣ 經濟學中什麼是理性人假設
理性人假設,又稱經濟人假設,或最大化原則,是西方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設。西方經濟學者指出,所謂「經濟人」假設,也稱為「合乎理性人」假設,是對在經濟社會中從事經濟活動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徵的一個一般性抽象。
這個被抽象出來的基本特徵就是:每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說,每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所採取的經濟行為都是力圖以自己最小經濟代價去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
(4)經濟學如何定義自利擴展閱讀
行為
1、理性人具有關於他所處環境的完備知識,而且,這些知識即使不是絕對完備的,至少也相當豐富,相當透徹;
2、理性人有穩定的和條理清楚的偏好;
3、理性人有很強的計算能力,能算出每種選擇的後果;
4、理性人能使其選中的方案自然達到其偏好尺度上的最高點,即理性人總是選擇最優。用程式化的語言說,就是由於具備完全的信息和理性,理性人能夠找到實現目標的所有備選方案,預見這些方案的實施後果,並依據某種價值標准在這些方案中做出最優選擇。
㈤ 經濟人的特性有哪些
理性和自利。
1、理性
作為經濟決策的主體都充滿理性的,即所追求的目標都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具體說就是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標決策最優化。
2、自利
傳統經濟學假定經濟人是完全自利的,而反對者則舉出種種證據說明人並非完全自利,有時是利他的,這顯然是人們沒有真正明確經濟人的范疇,從而導致人們從整體人的自利界定經濟人的自利,結果得出社會人、倫理人的反自利來。
(5)經濟學如何定義自利擴展閱讀
經濟人評價
一、正面
1、理論改變了當時放任自流的管理狀態。
2、加強了社會上對消除浪費和提高效率的關心,促進了科學管理體制的建立。
3、對中國管理實踐,有一定借鑒作用。
二、反面
1、「經濟人」假設的管理是以金錢為主的機械的管理模式,否認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認了人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與責任心。他們認為由於人是天性懶惰的,因此必須用強迫、控制、獎勵與懲罰等措施,以便促使他們達到組織目標。
2、「經濟」假設認為大多數人缺少雄心壯志,只有少數人起統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絕對對立起來,反對工人參與管理,否認工人在生產中的地位與作用,其人性觀是完全錯誤的。
㈥ 在微觀經濟學中自私自利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
微觀經濟學把完全理性作為假設。
也就是說:
消費者與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
在這里,自私自利是可以作為行為模式和研究模式,自私自利是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