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合肥屬於幾線城市
合肥是新一線城市。
新一線城市中,重慶、長沙、西安、南京、蘇州、鄭州、杭州、合肥都榜上有名,合肥這次排名全國第14名,並且被提名為新一線城市。合肥市位於中國的中部六省之一的安徽,是經濟地理概念,地理方位上位於華東地區,是安徽省的經濟和政治中心,這些年合肥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一路飆升。
合肥未來的發展潛力。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會,並且是帶動中部地區發展的一個核心城市。因此安徽省的其他城市會盡可能地給合肥帶來便利,幫助合肥發展的更好。而且我國中部地區現在也得到了重視,國家正在加大對中部地區的投資,而合肥已經是新一線城市,因此在未來它可能會得到更多的資源,從而更快的發展自己及並帶動周邊城市。
而說起來合肥真正騰飛也就近二十年的事,可能誰也沒想到20年前一度被評為四線城市的合肥,會到達如今的地位,這個崛起速度可謂是中國之最,和深圳比起來也毫不遜色,甚至有著超越的跡象。
❷ 都說合肥是未來的深圳,真的是這樣嗎
都說?誰說的?說句難聽的,中國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合肥這個城市,屬於哪個省?是省會城市啊?
關於這個話題剛好我有點話語權,合肥我呆了5年,深圳呆了十幾年。合肥大概就有個中科大就敢誇這海口了?從行政級別,人口規模,經濟總量,交通便利,背靠香港(自由港)沿海、旁邊有東莞惠州佛山等世界加工基地的地理位置,城市綠化,政策扶持,對外省人的包容性,文化氛圍,氣候等等各個方面合肥都沒法與深圳比。當時以後會縮小差距應該可以肯定,但除非開句玩笑把首都遷到那才能超過深圳,否則絕無可能趕上深圳。
大家的良好用心及預期是不錯的。
但是,合肥更有可能成為第二個」杭州」。因為有中國 科技 大學在,創建 科技 優勢和互聯網優勢還是蠻有潛力和空間的。
為什麼不太可能成為深圳呢?
這主要緣自於合肥無法復制深圳毗鄰港澳台之」近水樓台」地緣優勢。深圳的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等等是有其極為深厚的國際背景和淵源的。
完全能做到,甚至超過,深圳沒有 科技 大。就憑合肥人的雄心沒什麼做不到的,合肥是中國 科技 之都,中國晶元之都,中國創新之都,中國新能源之都,中國製造之都。
合肥永遠成不了深圳!
合肥不就這么大的完全屬於那種新一線縣城而已吧
不曾聽說
感覺差的還是有點遠吧,如果說是未來的深圳 他的基礎在哪裡呢 ?
二十一世紀來,合肥發展的確實相當快、相當好!但是這種快和好是全安徽省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比如蚌埠,鐵路分局變火車站了;上市公司是省里的了,等等。當然也有其他地市的貢獻!大合肥已經或者說即將加入萬億俱樂部了,可喜可賀!但是多少有點拿來主義。發展是硬道理,是建立在 科技 創新,工業強省的圈子裡。合肥發展的再好,安徽省落後都是空!深圳是總設計師鄧小平劃的一個圈,是國家出錢出力的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合肥、深圳沒有可比性。
合肥完全有可能是未來的深圳,大湖名城,科創高地,2020年合肥GDP達到1萬億;2021年實現GDP1.14萬億,同比增長9.2%,成功超過福州,位居全國第19名,當之無愧中部第二城。
合肥目前的主要產業主要是新能源 汽車 和量子通信、人工智慧,有蔚來、江淮、大眾 汽車 ,國儀量子、科大國盾量子技術等領先的新技術,有一批國家重點985、211高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防 科技 工程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安徽師大、安徽農業大學、合肥學院等專業領域領先的高校;
合肥的房地產業發展這兩年也很快,濱湖、高新、政務區、經開區房價達到2萬+,瑤海、新站、肥西、肥東、長豐也要1.5萬+,地鐵1、2、3、4線全線開通,5、8號線正在修建,預計2024年通車,目前合肥人口達到900萬,首超南京,准一線大城市的雛形已經形成。
我在上海呆了13年,在合肥念書3年,目前定居合肥,就是因為合肥的房價較之一線城市低,物價不高。合肥的領導敢於進取,銳意創新,力將合肥打造成「芯平汽和、集中生智」的高 科技 中心。
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合肥具備了深圳初期發展的模式,政策、科創實力、人才
資金可以說都是傾向於大合肥,看好合肥未來的發展之路,可以預言,2030年,合肥超過南京、寧波、杭州,正式邁進新一線大城市行列,以後的稱呼就是「北上廣深合」!這一天不會太遙遠!
完全可以,拭目以待
❸ 安徽省會合肥未來有可能成為一線城市嗎
首先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樣的城市才是一線城市。
一線城市 指的是在全國政治、經濟等 社會 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並具有主導作用和輻射帶動能力的大都市,在城市規模、基建、文化、消費等層面,一線城市一般均領先於其他城市。
一線城市的標准 :城市發展水平、綜合經濟實力、輻射帶動能力、對人才吸引力、信息交流能力、國際競爭能力、 科技 創新能力、交通通達能力等各層面。
一線城市在生產、服務、金融、創新、流通等全國 社會 活動中起到引領和輻射等主導功能。既可按行政級別劃分,也可按城市規模、人口數量劃分,或者按照經濟發展水平和GDP總量等標准劃分。
合肥,作為我國四大科教城市之一,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 科技 示範城市,國家兩大綜合科學中心城市之一,合肥擁有的大科學工程密度,在國內僅次於北京。而合肥近年來興起的產業區,多是以高端 科技 成果為依託的轉化!讓合肥成為華東地區經濟增速最快的城市,2017前三季度,合肥經濟的名義增速在全國排名第二。最近五年內,合肥將誕生數個「千億」規模的產業聚集區。這些產業聚集區,都是以高 科技 研發成果轉化為依託的。
想要成為一線城市還需要達到一線城市標準的各項指標才行。合肥是安徽省的省會城市,這十幾年來合肥經濟強勢崛起,其GDP接連超過了昆明、南昌、石家莊、長春、哈爾濱、沈陽等省會城市,但合肥2018年的GDP也只有7822.9億元,與一線城市相差甚遠,目前合肥只算得上是二線城市。
其實,官方從未給城市劃分一線、二線、三線,如果去網路:什麼是一線城市?會得到這樣的答案: 一線城市是指在全國政治、經濟等 社會 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並具有主導作用和輻射帶動能力的大都市。 但是一線城市的標準是什麼?根本就沒有出台過官方定義的標准,這都是由民間機構定義的,久而久之就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這種說法很大程度上也與GDP掛鉤,因為北上廣深也是我國GDP最高的四座城市。當然也不能僅僅只是看GDP,北上廣深的城市資金總量、上市公司數量、產業結構等在全國城市裡都是非常出眾的。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會城市,這十幾年來合肥經濟強勢崛起,其GDP接連超過了昆明、南昌、石家莊、長春、哈爾濱、沈陽等省會城市,但合肥2018年的GDP也只有7822.9億元,與一線城市相差甚遠,目前合肥只算得上是二線城市。
近年來還出現了關於「新一線城市」的說法,由第一 財經 評選出來的「2018年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顯示,除了四個一線城市之外,還有15個新一線城市,分別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沈陽、青島、寧波、東莞和無錫,合肥並不在此行列,其實力也還要低於新一線城市一個檔次。
就目前而言,全國公認的一線城市只有四個,也就是前面說的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其實我認為,既然是民間機構定義的,後來又成為約定俗成的叫法,那麼以中國幅之員遼闊,城市眾多,未來應該會有別的城市會獲得大家公認為一線城市,如果未來中國一線城市真的增加了的話,那麼我認為增加的城市大概率出現在以上15個新一線城市當中,而合肥想要成為一線城市,似乎可能性還比較低。
在第一 財經 發布的2019城市分級榜單中,新一線城市十五個,合肥,排在二線城市第三位。這比前兩年的位次又提升了。事實上,合肥的排位,一直在上升。
可以說,合肥,未來成為新一線城市,是沒有疑問、沒有懸念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且,這個時間,不會太長。
首先,我們看一下合肥的優勢。合肥,是一座科教立市、科教興市的城市,合肥,全國三大科學中心之一,四大科教基地之一、三大存儲基地之一,這些都是國字頭的桂冠。這和資源型城市、加工製造業城市截然不同。
一個城市,全力押注 科技 ,在 科技 上持之以恆的下本不動搖,這是需要膽魄、需要定力的。因為在 科技 上投入,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收獲和效果,開始是要賠本的,是要潛伏多少年,才能有回報、才能爆發 科技 投入的威力的。所以,急功近利者做不到這一點。
應該說,合肥那麼多年在 科技 上默默的投入,潛心靜氣的築基,又經過漫長的潛伏期,現在終於到了收獲期。而如果 科技 投入一旦進入收獲期,那它的經濟增長和普通資源型城市、加工製造業城市則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說資源型城市、加工製造業城市經濟是按照倍數發展,那麼科教型城市,經過長期投入到了收獲期,則是幾何級數的增長。
依靠高 科技 立市,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城市發展,受外部因素影響小——比如加工製造業,很可能因為產能環境等等,說關停並轉,就關停並轉了,關停並轉後,城市又要謀求轉型了,資源型城市,如果資源枯竭,也要面臨轉型的問題。對一個城市來說,這個轉型的時間和經濟成本是巨大的,因為轉型,比如轉為科教型城市,需要面對大量的基礎投入和短期無有回報的現實。
所以說,科教立市,科教興市的合肥,已經走上了一條不需要經歷第二次選擇或者轉型陣痛的直道,已經取得了先發優勢,這應該是其他一些面臨轉型或者第二次選擇的城市所羨慕的地方。
我們來看看,合肥經過多少年持之以恆的努力,在 科技 方面,產生的優勢和成果。合肥,是全國三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全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全國三大存儲基地之一。合肥擁有三所國家實驗室,有資料顯示,在已建和新建的國家大科學裝置中,合肥8個,上海6個,武漢2個,南京1.5個(其中一個和連雲港共建),大科學平台合肥也有7個,除首都北京以外,合肥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是僅次於首都的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布局重點城市,現正在進行國際聚變能聯合中心、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國家智能語音創新中心、合肥超算中心、合肥先進光源等大科學項目建設。合肥是全國首座國家 科技 創新型試點城市,世界 科技 城市聯盟(WTA)會員城市。合肥又先後是「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合肥還入選全球十大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設上,合肥將與國際標准等高對接,與英國劍橋同一方陣!《自然》雜志剛剛發布「201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合肥入選全球科研城市五十強。
所以說,合肥成為全國三大科學中心之一,是實至名歸。而國家科學中心建成,又會有很強的馬太效應,會吸引更多高 科技 人才和高 科技 企業入駐,高 科技 人才和企業入駐,又會產生更多的高 科技 ,從而良性循環。
再從區位優勢和區域定位上來說,合肥也必將邁入新一線城市。在國家層面規劃中,合肥在區域定位中,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區域性特大城市、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是長三角核心成員,長江經濟帶核心成員。正在施工的江淮運河項目,將聯通長江、菜子湖、巢湖。合肥,將從巢湖出發,沿著運河,一路向南,走向菜子湖,走向長江,合肥,將和都市圈成員的桐城,真正實現同城一體化發展,真正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沿江城市,"大湖名城,長江明珠"的合肥,將和上海、南京、武漢、重慶一起並列"長江五虎"。
所以說,無論從經濟實力,還是科教軟實力,還是從區域定位、區域優勢上來說,合肥晉升新一線城市,都是並不遙遠的夢想!
與權威書籍校驗,漢語對"合肥"中"合"的基本釋義,合,[ hé ]:1.閉;合攏:~眼。笑得~不上嘴。2.結合到一起;湊到一起;共同(跟「分」相對):~辦。同心~力。3.全:~村。~家團聚。肥,[féi],這個就不要過度解讀了吧。
名字起得好,就像其濱湖萬達城的董事長王健林說得好:「先定一個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你看看能用幾年掙到一個億。你是規劃五年還是三年。到了以後,下一個目標,再我奔10億,100億」。所以一線城市對合肥來說還是指日可期的。
安徽的省會該怎麼確定是個千古難題。人望最高的南京不在安徽, 歷史 最久的安慶位置太偏,四通八達的合肥底蘊不夠,還有一票皖東南的小兄弟蕪湖虎視眈眈……,於是,霸都之名又被傳開,我信手由韁,秉筆直抒。
處於皖省之中,所謂的大蜀山就一小土丘,濱臨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就一死水微瀾,於是每年藍藻爆發時期,味飄兩岸,著實難堪。
合肥明清出了48個進士,而光安慶市轄的桐城,明清兩代有據可考的進士240人,文化底蘊方面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合肥失分太多,搞不清楚的是,合肥的許多古跡都不是原址重建,而且陳列也是太過現代痕跡,發展 旅遊 業,只是個笑話。
JAC巨虧上億,又趕上 汽車 業大環境不佳,今年的報表又是幾何呢?迅飛 科技 名聲在外,但今年為什麼大裁員呢?房價前些年漲了個全球第一,什麼時間又會蓄勢待發呢?
作為七千多萬的人口大省,合肥最不缺的就是流動人口了,一出合肥南站,等個個把小時的TAXI就是約定俗成的經歷,但路上再堵上個把小時也是見多不怪,一路聽著的哥對房價的抱怨,外地人對霸都之名一定深有體會了吧?
省會合肥自詡為長三角城市中心城市,至少現在勉為其難,2011年收納廬江後,離樅陽江岸直線距離也就四十公里了,但引江濟巢後,確實與長江聯通,那時才會名副其實。至於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說,我老百姓見得少,至少沒有惠及到我們的成果,所以不能亂說。
合肥我接觸到的朋友,工資真心不高,四千左右每月,但物價不低,在濱湖隨便一個小飯館搞桌菜,能劃去半個月的工資。但大街上豪車如雲,有當地朋友說車主大多拆遷戶。
最後說個題外話,合肥女孩子大太陽天和下個小雨都不打個傘,總是行走匆匆,不知道是不是生活節奏太快的緣故呢?
外地人看合肥就如霧里看花,枚撮其概,只能應景答題,不喜勿噴。
國內經濟經過多年的發展,城市間早已形成以北上廣深為首,長三角、珠三角、京津都市圈領銜發展的格局。在如今外部環境大不如前,整體經濟放緩的趨勢下,任何城市想要取得高速增長都是件極為困難的事。也就意味著無法輕易突破或扭轉以北上廣深為首的這種格局,目前的位次是怎樣,大概率在未來一段時期也是怎樣。
我覺得還是有點飄了。
首先合肥的經濟總量僅為7800個億,離經濟總量最小的廣州有1.5萬億的差距,即使停下來給你追,以最近5年合肥平均9.5的增速都需要12年才能達到廣州目前的水平。就是在中部六省,前面都橫著武漢、長沙和鄭州,想要趕上都頗為不易。
其次經濟總量並不代表一切,重慶目前和廣州的經濟總量相差2500個億,有誰認為目前重慶已接近一線城市的水平了嗎?沒有人這樣認為!
嚴格說來一線城市只是一種國民認同感,並不是城市規模與實力的差距(雖然實力確實有差距)。這種高度認同感覺緣自於經濟剛起步的年代,千千萬萬的普通民眾通過先發展起來的北上廣深找到了就業機會,實現了各自的財富積累,再不濟也通過北上廣深回到家鄉建起了房子,還完了債務。這種影響全民的認同感才是無法被取代的,即便後來的蘇州,杭州或無錫也成了外向型經濟的代表,也無法替代這種時代賦予的高度。
當然了,現在地區之間的差距已逐年縮小,所謂一線二線僅從城市面貌或基礎設施建設來看,並無多大區別。部分城市甚至在個別指標上面都已開始超越北上廣深了,如地鐵里程、工資收入等等。
但北上廣深除了上文講過的強在影響力和認同感之外,更在於其輻射全國的能力,以及自我完善和造血功能,能夠向全國輸出先進的文化理念和科學技術以及管理經驗。所有的創新、創意和高新技術基本來自於四大一線。
而安徽作為一個還依賴中央財政補貼的省份,省會城市的自我造血又能強到哪裡去?影響力、輻射力又強在哪裡?
綜合看來,目前各城市離北上廣深仍有一段較長的距離要走,你在發展的同時,別人也在發展,甚至速度更快。如今城市間面臨的競爭壓力更大,優勢產業和人口流入,吸引力遠不及一線城市, 強者恆強,合肥離一線城市的距離還太遠。
合肥充其量只能是個小家碧玉,永遠成不了巾幗英雄。它的經濟和領導者的眼光和魄力局限了合肥的壯大。和周邊的南京,鄭州,武漢,杭州比,合肥是個窪凼子。大湖名城創新高地是合肥的目標而不是現實。
都已經到未來了,地球已經爆炸了,人類和城市都消失了,還管他合肥有沒有達到一線城市幹嘛呢???
合肥,在省會城市中,絕對是名不見經傳,甚至於默默無聞的存在。而合肥成為安徽省省會之初,只不過是個人口規模,僅僅為五萬多的小縣城,成為省會城市之初,合肥的經濟規模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在倒數第一!
直到改革開放之初,合肥的經濟規模在全國省會城市中,也只是排在倒數第六!
提起合肥,諸如「二胖」「吸全省之血,肥一己之城」的說法,反而掩蓋了合肥的真面目!可以說,沒有哪座省會城市,不僅在自己省內,被普遍吐槽,在省外也是不被看好!
然而,就是這樣一座默默無聞,低調到不能再低調的省會城市,愣是從成為省會之初的倒數第一,成長為省會城市中排名第十的城市,在全國大中城市中第二十六位!
曾經,排在合肥前面的西安、哈爾濱、福州和南昌等城市,對於合肥來說,真可謂可望而不可即——可以說,中國省會城市中,無論是經濟規模還是交通條件,還是人口規模,幾乎可以說,是一座城市的基礎條件都比合肥好!
回望過去,看現在,就是這樣一座基礎條件在省會城市中最差的城市,發展成為令人刮目相看I型城市!因此,說合肥是一匹黑馬,了解合肥的人,絕對不會有人反對!
今天的合肥,雖然成為長三角I型城市,但是相比於蘇州、成都、武漢、南京、杭州、無錫、長沙和鄭州,差距還很明顯。
在這樣的事實面前,如果說合肥能夠成長為未來中國的一線城市,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會側目哂笑——真是痴人說夢!
然而,回望過去,把時間倒退十年,那時,如果有人說,合肥能夠超越南昌、福州、西安和哈爾濱,人們的反應肯定也是側目哂笑!可 歷史 就是這樣。記得在九二年,本人曾經說過,中國將在三十年後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時,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我是在發高燒說胡話!要知道,九二年,由於我國受到國際制裁,國家經濟緊縮,通貨膨脹速度幾乎讓人絕望。而我,當時只不過是個二十歲不知天高地厚的毛頭小夥子!
預判,從來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展望。今天只是二線城市的合肥,未來成長為一線城市,完全有可能,而且,這個成長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只有十五年左右!理由如下:
第一,安徽是個擁有六千多萬人口的大省,省內只有合肥具有最強大的人口聚集能力。回望十年來,合肥的人口增長速度,在全國排在第二位,僅次於重慶。
第二,高鐵八縱八橫時代,合肥的高鐵線路密度,在國內僅次於北京!高鐵線路分布突破「米」字框架,成為「時鍾」狀分布,讓合肥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國家級鐵路交通樞紐!
第三,中國已經走過低附加值的低端製造業聚集 歷史 。未來城市的發展將靠 科技 和以金融為主導的服務業支撐。而以 科技 為主導的金融服務業,最具有生命力!
合肥,作為我國四大科教城市之一,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 科技 示範城市,國家兩大綜合科學中心城市之一,合肥擁有的大科學工程密度,在國內僅次於北京。而合肥近年來興起的產業區,多是以高端 科技 成果為依託的轉化!讓合肥成為華東地區經濟增速最快的城市,2017前三季度,合肥經濟的名義增速在全國排名第二。最近五年內,合肥將誕生數個「千億」規模的產業聚集區。這些產業聚集區,都是以高 科技 研發成果轉化為依託的。
第四,與國家發展定位和安徽省力爭把合肥打造成世界級的 科技 創新中心相適應的是,國內多所頂尖或一流的高校,紛紛在合肥設立研究所,成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機構,或設立分校。
國內多家機構,也將合肥列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城市之一,排名多在第五位。
綜上所述,未來合肥發展成為一線城市,絕不是空穴來風,更不是痴人說夢!
合肥能不能成長為一線城市,主要看怎麼樣定義一線城市。
試想,北京是政治中心軍事中心科學中心,上海是金融中心經濟中心,深圳是經濟中心 科技 中心,合肥如果成長為科學中心 科技 中心,合肥是不是一線城市?
幾年前說,人皆譏笑。現在已經比較明朗。合肥目前有三個國家實驗室,一個在籌建國家實驗室,後面還會爭取四個。合肥真的會成長為科學中心 科技 中心。
經濟是可以爆發式增長的。一個世界性大公司的投資建廠將新增多大的GDP?最新消息,以色列一個世界前十的晶元代工廠落戶合肥。這可是在中國多個牛逼大城市之間競爭的結果。這樣的成功案例以後會越來越多。現實就是如此。馬太效應。脫穎而出者會集中更多的資源,會迎來高速增長。
合肥,大步走向一線城市。
看到了,就正好分析一下。我又看了下這次疫情的地圖,感覺…最厲害的湖北跟安徽西部接壤,包括河南。
然後跨過安徽,安徽東南部的浙江上海最厲害。
為此贊一下安徽管理的不錯。
不過,我理解問題的角度通常不太一樣。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說明安徽沒什麼人去,所以感染的少呢?
不幫吹也沒必要黑。僅供安徽朋友思考
❹ 剛破萬億的合肥,能否在下個十年超越隔壁的南京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國民經略提供的數據顯示,合肥是全國過去十年GDP增速第二高的城市。在2010年至2020年中,合肥的GDP總量從2701.61億元人民幣猛增至10045.72億元人民幣,共增長了271.8%,僅次於貴州的284.3%。反觀合肥隔壁的南京,過去十年的GDP增速僅位列全國第12名,GDP的增幅為188.8%,落後合肥接近100個百分點。那麼在下一個十年中勢頭正盛的合肥真的可以追上臨省的南京嗎?我們今天就從城市定位、經濟規模、產業分布、交通規劃和人文教育等方面進行一下綜合實力的分析。
1.城市定位——南京政治級別更高,合肥明顯處於下風
首先,我們可以從國家對這兩個城市的定位進行比較。
由上圖可以看出,從城市的行政級別上看,合肥僅為普通的地級市,而南京卻為副省級城市,直接比合肥高出半級。眾所周知,我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地方行政級別影響的不僅僅是該地區的行政影響力,而是代表資源投入的傾斜程度。因此,除非國家對地方行政區域進行重大調整,否則合肥不論是行政自主權還是在享受國家的政策紅利方面都將永久落後於南京。
此外,從城市人口規模上來看,南京的定位為長三角特大城市,而合肥僅為I型大城市。因為一個城市的人口規模往往代表著該地區的存量勞動力和存量市場規模,所以人口規模的大小決定了該城市是否能在經濟內循環中的為城市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勞動生產能力,以及當產品生產出來後,是否有足夠的市場進行銷售。
不過,合肥也不是全面在城市定位中落後於南京。其中,「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基地」這個頭銜是南京所不具備的。近些年,隨著合肥持續引進外資和擴大投資,尤其是新能源 汽車 製造、半導體、高精電子等行業發展迅猛。其中,在新能源 汽車 行業除了引入蔚來 汽車 中國總部以外,還成功將大眾的電動車生產基地落戶合肥。另外,像京東方、長鑫這類企業又成功幫助合肥在高精電子行業形成了為新能源 汽車 所服務的配套產業鏈。此外,合肥又依託中科大的強大科研實力做到了產研結合,孵化出了科大訊飛這一類公司。因此,可以說合肥確實在高端製造業方面,確實是走在和南京的前面。
2.經濟規模——南京持續領先,合肥差距逐年縮小
從2020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上來看,南京GDP為14817.95 億元,位 列全國第10位 ,而合肥為10045.72億元,位列全國第20位,合肥的GDP體量約為南京的67.79%。數據看到這里,大家可能覺得合肥與南京的差距依然很大。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間軸拉長,當我們將時間退回至2010年,當時南京GDP為5130.65億元,而合肥僅為2701.61億元,合肥的GDP體量僅約佔南京的52.66%。因此,我們在這里就可以看出,合肥經過過去10年的努力,成功將與南京的經濟差距縮小了約15.13%。雖然目前合肥依然無法與南京的經濟體量相提並論,但是在未來的10年,這項差距可能依然會逐年縮小。
3.產業分布——南京注重三產,合肥工業立市
從產業分布來看,2020年南京的第三產業增加值為8699.47億元。第三產業占整體GDP的比重為62%。由此可見,南京的第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並為城市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力。此外,南京還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全國重要的區域金融商務中心」,在長三角地區中是僅次於上海的商貿中心城市和區域性金融中心。2020年,南京證券交易額30.26萬億元,列中國內地第四,僅次於上海、北京、深圳。會展業也是南京的重要新興產業之一。2018年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報告》中顯示,南京在中國所有城市辦展數量排名第3,中國所有城市展覽面積排名第5。
反觀合肥,2020年第一產業增加值332.3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579.5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133.89億元。三大產業的結構佔比分別為3.3:35.6:61.1。從數據上看,合肥目前還處在依靠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階段,並逐步向第三產業進行升級的階段。但是,合肥的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主要產品產量中,彩色電視機、家用電冰箱分別比上年增長68.6%和6.4%,太陽能電池增長17.9%,微型計算機設備增長28.4%,液晶顯示屏增長2.4%,挖掘機增長15.1%,新能源 汽車 增長107.3%。這些行業的均為推高合肥近些年持續推高合肥GDP增長的關鍵。
4.交通規劃——南京地位穩固,合肥高鐵時代騰飛
在交通便捷度上,南京可以說是全面碾壓合肥。合肥無論是從高速公路的通車里程上,還是鐵路節點和交匯的定位上,亦或是航空航線還是航空客運和貨運流量方面,均落後於南京。
不過,自合肥從2008年開展大建設和進入高鐵時代以來,已經將曾經普鐵列車時代的盲腸節點升級為了「米」字形的總體布局。合肥高鐵南站也成了多條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匯集的交通樞紐站。其中, 境內有滬漢蓉高鐵、 合福高鐵 、 京九高鐵 、合杭高鐵、合鄭高鐵、 合蚌連高鐵 等多條高速鐵路線穿越。機場也在2013年從曾經的老破小駱崗機場搬遷至了全新的新橋國際機場。總體來說,發展勢頭還是很迅猛的。
5. 人文教育——南京多點開花,合肥中科大一家獨大
南京有985高校2所、211高校8所,數量僅次於北京上海,穩居中國第3。其中包括大家最為熟悉的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等。截至2020年,南京有普通高等學校53所(不含部隊院校),在校學生75.71萬人,研究生16.10萬人;兩院院士84人、國家重點學科107個、111計劃高校10所、雙一流建設高校12所、雙一流建設學科38個,均僅次於北京上海,居中國第3。
合肥有985高校1所、211高校2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此外還包括了合肥工業大學和安徽大學。 2018年,合肥市普通高校50所,在校學生49.89萬人;成人高校4所,在校學生8.98萬人。
從高等教育的角度來看,合肥不像南京那樣多點開花,整體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比南京少了近26萬人。人才是一個城市未來發展的基石,也是幫助城市從低端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轉型的關鍵。與此同時,高校畢業生也是未來全行業中可以去培養和利用的管理人才。因此,從一個城市的長遠發展,如何利用好本地人才,並留住人才是長期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長久一段時間以來,合肥僅僅依靠中科大的影響力才能成為中國重要的科教中心和四大科教城市。但是,又有多少中科大的畢業生在畢業之後留在合肥工作呢?
綜上所述,盡管合肥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在經濟建設等諸多方面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與基礎雄厚的南京相比,還是存在較大差距。也許,在下個10年中,合肥與南京的差距會逐步縮小,但是如果說想要超越,那恐怕沒有人會相信。
❺ 合肥經濟在全國排名第幾位
合肥經濟在全國排名第19位。合肥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國城市中的排名已上升至2021年的第19位。
❻ 合肥作為一匹黑馬,你認為未來它的經濟能超過西安嗎
近幾年隨著中部的崛起,幾個中部地區省會城市發展的越來越好,當然也和強省會戰略有關,像過去不看好強省會發展模式的山東,福建,陝西和安徽省也都自覺加入了這一陣營,尤其是山東省。
因為安徽離長三角很近,長三角的產業轉移一定是中部和西部地區,最大的競爭對手無非就是湖北,河南和陝西,同樣合肥的對手也將是武漢,鄭州和西安,目前合肥發展的很好,但是和中部地區的武漢,長沙,合肥還有一些差距,合肥還應該繼續保持。
現在的中部地區幾個城市競爭異常激烈,而合肥雖然這次表現不俗,但是武漢,長沙和鄭州也是競爭激烈,長沙近幾年發展些許緩慢,鄭州立馬就趕了上來,所以合肥一定向前看長沙,鄭州,像後望南昌,西安,相信下一年合肥能進前20強。
❼ 合肥市在將來能否成為超過北上廣深的一線特大城市你怎麼看
我在合肥生活了14年,眼見著合肥成長起來,這里建,那裡修,自己的收入也節節高,每次看著新聞里合肥這樣那樣的成就也覺得合肥未來可期,可是這兩年,我去了上海,好吧,一線城市;去了杭州,二線城市……直到我去了重慶,去了成都,哎,咱們還是埋頭苦幹吧,腳踏實地比做夢強。
我在合肥打工,說好的每月5000元,最後幾個月合肥老闆說他錢緊張,先給你4000元,那1000元過段時間一塊給,就這樣每月欠了1000元,說過年一塊給我,到年了一分錢也沒給,他過年還買了車,有給我說沒錢,我就給他理論,他說老子有錢就是不給我這個錢,我後來打了報警電話,才給我錢的,合肥有些人就是欺軟怕硬,素質真不怎麼樣
超過北上廣深,那是不可能的!合肥在國家城市戰略定位中,是長三角副中心城市,未來人口超千萬,可以向南京,杭州蘇州等城市看齊。
國家在合肥設立國家科學中心,這個可是只有北京和上海才有的,那麼這個是個很好的機遇。
合肥現在連新一線城市都算不上。合肥的經濟這幾年發展迅猛,有一些大的企業生產基地,比如海爾,美的,格力的家電,聯寶的筆記本電腦,京東方的顯示屏,集成電路等等。今年的世界製造業大會,據說引進了一家電纜生產商,總投資2000億。真能落地,合肥未來GDP破萬億指日可待。
在這些城市評比中,個人感覺合肥的生活方式還是不夠豐富。吃喝玩樂的去處,樣態,太少了。最近幾年合肥官方大力推動各種文化街區的建設,讓城市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比如國慶節期間開放的合柴1972藝術街區,吸引了很多市民來遊玩。
所以先把經濟搞上去,配套跟上,再打造一些特色文化,合肥未來的發展還是很有前途的。
我覺得,合肥吧,你先把天津、重慶兩個直轄市;杭州、南京、鄭州、武漢、濟南、西安、成都這幾個省會;還有就是蘇州、無錫、常州、寧波、青島這幾個非省會城市超越了,再去提超越北上廣深的夢想吧
合肥也只有安徽人或者皖北人看重,看好!外省人根本看不上安徽和合肥,也只把合肥當作三線城市。今後.且永遠也趕不上北,上,廣,深!你在前進,別人也在前進,甚至更快,希望安徽並合肥少吹牛逼。
合肥是匹黑馬,在這個新時代,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能想就能做得到。
首先 不知合肥是否已經想到,如果想到,我們相信,一定能做到,就說阿里巴巴,和華為,現在已超過蘋果,領先世界。真是意想不到。
其次 合肥會不會成為傳奇,取決合肥的創新想像,和踏實穩步推進,一定會實現
再次 合肥有成為一線的潛力,有 科技 發展的潛力。
綜上所述 我認為合肥的前景很好,一定有光明前程。
接下來會慢慢分享下這些年的一些投資心得,對於想在工資以外想賺點錢的同學,還是值的關注一下我賬號
要是有什麼疑問和想法,歡迎留言
合肥在全國的省會中是最年輕的城市,只有70年,1949年建國前稱合肥縣。土地面積為5平方公里,實際上只有2.5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萬。即沒有水路運輸,更沒有海運、港口和碼頭,只有一條鐵路運輸線還是單軌(淮南線),簡直就是一條死胡同。即談不上發展,也無法與其它省會相比,更不能和北、上、廣、深攀比了。
建國七十年的合肥今非昔比了,再也不能小視這座城市了,GTP由原來的全國倒數,2018進入到第12位,而且來勢兇猛,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合肥市將來能否趕上北、上、廣、深城市,筆者認為只是時間問題了。北京是首都,上海二十年代就是不夜城,廣州即是沿海城市,又有100多年的 歷史 ,深圳雖然說新型城市,它享受到改革開放要有盡有的優惠政策。
今天的 合肥市經歷了70年的奮斗,已經成為全國 科技 之都城市,一是上海,二是合肥,三是北京,四是深圳。
合肥現在人口已經達到800萬,土地面積有1140平方公里,交通運輸四通八達,高鐵縱橫交錯,高 科技 產品比比皆是。科研機構達1000所以上,是一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點是開展信息、通訊、環保、量子技術、核聚變、癌症治療、生物制葯等等。引人注目的是合肥正在成為全世界量子 科技 研究中心。世界最大的量子計算機研究中心正在建設中,能夠產5—10倍音速的飛機引擎工廠也在合肥開展,是海歸學者首先地之一。
合肥將來能否成為北、上、廣、深一線大型城市?筆者認為縱觀合肥40年發展(1979年—2019年),突飛猛進、指日可待。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信不信由你!
天空飄著一頭牛,啪嘰到地下摔死了,原來是作者吹下來的。還超一線呢,你沒覺得這現在所謂的二線城市就已經是抬舉合肥了嗎?跟杭州能比嗎?跟南京能比嗎?跟西安能比嗎?跟武漢能比嗎?跟寧波能比嗎?
合肥 歷史 景觀,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啥啥都沒有,當然房價和工資相比還是挺高的,濱湖和天鵝湖的房子都賣的超過3萬了,咋不超過10萬呢?才能更接近一線。按照合肥的真實水平,妥妥的三線城市。
完全可能把淮南蚌埠劃入大合肥
希望安徽或者合肥人多些志氣,不要發這種毫無意義,甚至丟人現眼的提問,比來比去能帶來什麼?只能說這種強烈的自尊心其實是強烈的自卑心態在作祟。一個城市的發展是靠一座城市的自信、腳踏實步干出來的。把別的城市作為榜樣,學之所長,棄己所短!如果靠攤大餅似地擴容,所有的城市都會,毫無競爭力。
客觀滴說,合肥要想有核心競爭力,是在特色化、個性化上做文章,做大做強上,是在做強上做文章,做大沒有任何優勢支撐。你在跑,別人也在跑是個簡單的邏輯,合肥擴容巢湖後的增量,讓它往前跑了幾步,以後還有這個動力了嗎?不妄自菲薄是合肥人應該有的自信,但不妄自尊大,更應該是合肥人應該有的品格和格局!希望不要有人再發這種讓人圍觀、遭別人恥笑的提問了,簡單的對比是坐井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