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支一扶考試的山西省情
山西省省情
一、概況
山西地處華北地區西部,黃土高原東翼,總面積為15.63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境界輪廓略呈現由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皆以濤濤黃河為塹,與陝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綿綿內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最早發祥地之一。芮城西河度文化與雲南的元謀猿人屬於同期,說明在250萬年以前,山西已經有了最早的原始人類。在山西境內共有舊石器遺址200多處,新石器遺址500多處,考古資料表明,約在10萬年以前,在汾河兩岸和現在的大同、朔州一帶,已經出現了比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約在28000年以前,以原始共產制經濟為特點的母系氏族公社已經確立。在我國古代文獻中,有不少關於原始公社的傳說,部落聯盟中堯、舜、禹都在山西境內建過都「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濟縣)、禹都安邑(今夏縣)」,現在臨汾城南還有堯廟,城東有堯陵,沁水以南有舜王坪。《禹貢》說夏禹治水「導河積石,至於龍門」,龍門又叫禹門口,在山西河津縣西北和陝西韓城縣東北。春秋時期,山西境內主要的諸侯封國是「晉」。公元前453年發生了晉陽之戰,趙、魏、韓三家聯合消滅了智氏,三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所以山西又稱「三晉」。隋末,任隋韓河東道撫尉太原留守職務的李淵,在他兒子李世民和晉陽令劉文靜等策劃下,從太原起兵3萬反隋,建立唐朝,把晉陽城定為北都。
山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春秋時為晉國,故簡稱晉。悠久的歷史留下眾多的文化遺產,加上復雜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山西現存的古建築居全國之首,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有50處,省級400多處。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廟群集千年之萃。其中,以我國現存最古的木構建築南禪寺。集北魏至清代多種建築為一體的佛光寺及顯通寺,塔院舍利塔最為有名;建於北魏的恆山懸空寺懸於懸崖峭壁之上,以驚險奇特著稱;太原的晉祠是形式多樣的古建築薈萃的游覽勝地;平遙古城是全國現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芮城永樂宮是典型的元代道觀建築群,宮內壁畫是我國繪畫藝術的珍品;永濟普救寺是《西廂記》。《鶯鶯傳》故事發生地;解州關帝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武廟;雲崗石窟是全國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氣勢雄偉。雕刻精細;應縣木塔建於文代,高67.31米,是我國最高的古木構建築;因拍攝《大紅燈籠高高掛》而聞名的祁縣喬家大院,加上祁縣渠家大院。靈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共同組成山西晉中的大院民俗文化。山西名山大川遍布,自然風光資源豐富優美。北嶽恆山是五嶽之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綿山氣候宜人,自古就是避暑勝地,晉國名臣介於推攜母被燒死於此山;北武當山、靈空山、管涔山等也各有特點;黃河壺口瀑布是僅次於黃果樹瀑布的全國第二大瀑布,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山西還建有龐泉溝、蘆芽山、歷山、莽河等自然保護區,風景秀麗。景緻各異,有古樹名木,珍稀動物出沒,褐馬雞是國家珍稀動物。
山西是老革命根據地,革命活動遺址和革命文物遍布全省。著名的八路軍總部舊址,黎城黃崖洞八路軍兵工廠,文水劉胡蘭紀念館等。
山西的土特產品種類繁多。杏花村汾酒是我國古老的歷史名酒,色如水晶美玉,清香純正,味美無窮,暢銷國內外;山西老陳醋甜綿酸香,不僅調味上佳,還可消食、美容、殺菌;沁州黃小米形如珍珠,是皇家貢品;平遙牛肉色、香、味俱全;清徐葡萄,汾陽核桃。柳林木棗。同川梨。太原頭腦等土產名吃也二、自然資源
1.植物資源
山西高等植物有160多科,3,000多種。南部、東南部以次生落葉灌木叢和落葉闊葉林為主的夏綠闊葉混交林地區。中部以中旱生的落葉灌木叢和針葉林為主。北部和西部是暖溫帶及溫帶灌木叢和半乾旱草原。野生經濟植物目前已知者有1,000多種。
2.動物資源
省內動物資源相當豐富,有陸棲脊椎動物400種,佔全國總數的19.12%,主要經濟動物有毛皮類20種,葯用類70種。有國家一、二、三類保護動物31種,佔全國保護種數的21.5%。其中一類保護動物有7種,褐馬雞為我國特有珍禽,是山西的省鳥。
3.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中,尚有可開發的後備土地資源262.9萬公頃,其中宜農面積30萬公頃,宜林面積97.2萬公傾,宜牧面積135.7公頃。目前山西正加快退耕還林步伐,力爭用5-10年左右的時間,將全省3000萬畝坡耕地和低產全部退耕還林,將現有的宜林荒山荒坡全部造林,使山西的生態環境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觀。
4.礦產資源
山西蘊藏最為豐厚的是礦產資源。目前已發現的有120多種,探明儲量的53種,其中儲量居全國前10位的有34種,煤、煤層氣、鋁礬土、耐火粘土、珍珠岩、鎵、沸石7種居全國位。煤炭儲量已探明的有2600億噸,佔全國煤儲總量的1/3,遠景儲量多,而且煤種齊全,煤質尤佳。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的特點,年產原煤3億多噸,為全國第一產煤大省。鋁礬土儲量約5億多噸,佔全國的1/3以上。鐵、銅、鈷、鎵等不僅儲量大,而且開發條件優越。山西的鐵礦已探明儲量有30億噸以上,居全國第四位。銅礦在全國居第三位。非金屬礦藏中,石灰石、石膏、長石、石棉、雲母、雲石、石墨、大理石、花崗岩等儲量也相當可觀。運城鹽湖的岩鹽、芒硝及白鈉鎂礬聞名全國。
是風味各異、回味無窮三、氣候條件
山西地形復雜,地處中緯度地區,屬暖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異和垂直差異較大。
山西地形多樣,高差懸殊,因而既有緯度地帶性氣候,又有明顯的垂直變化。山西地處中緯度,距海不遠,但因山脈阻隔,夏季風影響不大,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C,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在8°~10°C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C。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C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於21°~26°C之間。山西無霜期南長北短,平川長山地短。大同盆地為110~140天,五台山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東部山區135~155天,臨汾、運城盆地則長達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節分布不均勻,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約佔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響很大,山區較多,盆地較少。山西有三個多雨區,一是晉東南太行山區和中條山區,二是五台山區,三是呂梁山區。
四、歷史沿革
1.封建社會初期
從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為戰國時期;這時,中國歷史已進入封建社會。戰國時期,晉國的卿大夫代表新興地主勢力,進行了封建的社會改革。在經濟上,廢除了土地三年分配一次的舊制度,讓耕種土地的人獲得對土地的長期佔有權,史稱「晉作爰田」,實行這一改革後,使農業生產得到了發展。在政治上,晉國卿大夫在和舊貴族的斗爭中,實行了六卿專政。六卿是趙、魏、韓、范氏、中行氏、智氏。後來,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只剩下了趙、魏、韓和智伯四家。趙簡子在今太原晉祠附近的古城營村,建築晉陽城,作為趙國初期的都城,這個城市從春秋到五代,一直存在了1500多年,始終是山西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公元前453年發生了晉陽之戰,趙,魏、韓三家聯合消滅智氏,三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所以山西也被稱為「三晉」。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趙、魏、韓三家為諸侯。當時,趙國的都城在晉陽(今太原市西南),韓國的都城在平陽(今臨汾市)、魏國的都城在安邑(今夏縣北),中期以後方移向河南、河北。三家分晉以後,魏文侯先後任李悝、吳起、西門豹、樂羊、卜子夏、段干木等一批人才,對舊制度進行了改革:廢除了世襲祿位制,把無功受祿的人看成是「淫民」,把他們剔除;把國有土地分給農民耕種,抽取「什一之稅」;嚴立了嚴刑峻法,維護封建社會的秩序等等。這些都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公元前260年,發生了著名的長平之戰,趙國被秦國打敗。之後,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把全國劃分為三十六郡,以後又不斷增設到四十多郡。當時,山西境內有五郡:雁門郡、代郡、太原郡、上黨都、河東郡。
由於山西在軍事上處於戰略要地、因此它常常是北方新起部族的根據地。匈奴從殷周以來,就一直威脅著中原的各代王朝。它的地盤就在今雁門關北面、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被圍困在白登(今大同)達七天之久,西漢王朝不得不與匈奴作出讓步。以後,匈奴人逐步南下,在呂梁山上和汾河流域牧馬。到三國曹魏時,山西境內的匈奴人分為五部:並州茲氏(在今汾陽〕為左部;祁(今祁縣)為右部;蒲子(今隰縣)為南部,新興(今忻州)為北部;大陵(今文水)為中部,人數多達數十萬。此外,還有羯族在武鄉居住;鮮卑族拓跋部在代縣和大同居住;氐、羌在陝、甘居住,歷史上稱為「五胡」。公元304年,匈奴首領劉淵在左國城(今離石)起兵,逐步控制了屯留、高平、平遙、介休,自稱漢王。並州刺史劉琨奉西晉王朝的命令,負責並、冀、幽三州的軍事,在晉陽一帶抗拒匈奴及其別部達九年多時間,受到中原人民的擁護。但是,由於連年戰亂,山西的經濟遭到了嚴重在破壞。當時的太原,房舍被燒毀、屍體堆滿地,即使活著的人也被餓得骨瘦如柴,臉無人參;晉東南一帶的人口也四處逃亡,十個人中活不下二三個人。
公元386年,鮮卑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在平城(今大同)建都。北魏逐步成為北方的大國,結束了連年戰亂的封建割據局面,形成南北朝對立的形勢。後來,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魏的實權落在大將高歡的手中。高歡的兒子高洋於公元550年取代東魏,建立北齊,稱文宣帝。高氏父子以晉陽為別都,晉祠天龍山一帶的遺址,就是高歡、高洋父子建立的。長期戰亂,為佛教的興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北魏時寺院有三萬所,和尚尼姑多達200萬。雲崗石窟在這一時期(公元453年—495年)修鑿成功。交城的玄中寺也於公元472年開始創建,成為曇鸞大師所創佛教凈土宗的誕生地。
2.隋唐至明清時期
從公元581年至907年為隋唐時期。隋朝建立以後,天下設總管府。在山西設總管府的有並、代、隰、朔四個州,而以並州為首。為了防禦北方強大的突厥國的侵擾,隋文帝派他的兒子楊廣率領軍隊駐守在晉陽。這時,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河東地區既有鹽池,又產糧食,經濟相當繁榮。
隋末天下紛亂,群雄競起。任隋朝河東道撫慰大使和太原留守職務的李淵,在他的兒子李世民和晉陽令劉文靜等策劃下,率三萬兵力,從太原起兵反隋。他們渡過黃河,進軍關中,經過多年征戰,終於在公元618年建立唐朝,重新統一中國。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後,採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弊政、鞏固政權,從公元627年開始。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的興旺景象。這時,國家的版圖廣大,社會經濟繁榮,文化高度發展。山西的經濟發展曾經居於全國的前列。那時,全國共有18個鹽池,河東就佔了五個,一個產鹽萬斛,供應京師,被柳宗元稱為「國之大寶」。唐王朝對山西十分重視,認為這里是「龍興」之地,於是把晉陽城定為北都,在這里廣積軍糧、兵器和甲胄,又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和城池,現在晉祠還存有唐太宗親筆寫的《晉祠銘》,李世民死後,唐高宗李治繼承帝位,他的皇後就是以後改國號為周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她以太原狄村的狄仁傑為宰相,也是一個頗有建樹的政治家。唐代出現的山西名人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我們在山西名人中有介紹。隋唐時期,佛教興盛,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那時已經是寺廟林立、雕塑精美、名揚全國的佛教聖地。
元907年到960年是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滅掉五代最後一個王朝——後周,建立北宋。他制定了「先南後北」的統一軍事計劃。劉崇依靠著北方的契丹,和北宋王朝相對抗。宋兵三攻「北漢」,都因為北漢有契丹軍的援助而失敗。直到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又率領大軍出擊北漢,北漢主劉繼元才開城投降宋朝,北漢將領楊業也奉命向宋王朝投降。高歡父子、李淵父子、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和劉崇兄弟。都靠著晉陽這個地方爭奪天下當了皇帝,所以當時傳說晉陽城是「龍城」,太原東北的系舟山是「龍角」。所以,宋朝軍隊在攻佔晉陽以後,把千古聞名的晉陽城放火燒毀,又把系舟山頭鏟平。公元982年,宋王朝派大將潘美在唐明村(今太原市唐明飯店北)重建新城,這就是現在太原城的開始。為了釘破「龍脈」,在修城時只建丁字街,不修十字路。現在看來,這是很荒謬的迷信做法,但在宋王朝來講,為了釘死太原,不再出現和它分庭抗禮的人物,這樣做也是很自然的。北宋初期,採取了一些發展經濟的積極措施,山西再度出現了繁榮景象。太原產的銅鏡和剪刀遠銷各地,遐邇聞名。同時,山西境內已開始用無煙煤作燃料,用土坩鍋裝礦來煉鐵。隨著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文化的繁榮,出現了司馬光等一批有名的歷史人物,我們在山西名人中有介紹。
南宋以後,戰亂不止,北方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山西因有太行山為屏障,受戰火摧殘比其他地方相對較少。經濟文化還比較發達。金代的時候,全國共設十個考區,山西就佔了三個。金代雕版印刷的中心就設在平陽(臨汾),金版藏經就是在平陽開雕印刷的。所刻的《四美人圖》、《關羽圖像》,繪畫精美。形象逼真,開創了人物版畫的先河,是中國版畫的一大轉折。在宋、遼和宋、金對峙時期,佛教又得到廣泛傳播,大同的華嚴寺就是遼代佛教宗派華嚴宗盛行的產物,應縣的木塔也是在遼代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修建的。
公元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把山東和山西作為「腹里」之地,派駐大量的蒙古軍加以統治。這時,華北地區的經濟和文化技術都有相當發展。義大利著名旅行家、元朝欽差大臣馬可•波羅(54—1324)在他所寫的《游記》中,對山西作出如下描述:「太原府工商頗盛,產葡萄酒及絲,有商人到印度通商謀利;平陽府居住商人不少。」著名的芮城永樂宮的壁畫,就是由元朝朝廷所信任的新道教全真派首領丘處機修建的,修建在所謂「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的家鄉。這座道教宮觀,是元代藝術的寶藏。洪洞廣勝寺明應王殿的元代戲劇壁畫也是這一期間所繪。
元朝末年,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公元1351年,韓林兒、劉福通等率領紅巾軍起義。起義軍曾分路北伐:由關鐸和潘誠率領的中路軍於公元1357年進攻山西,攻破陵川,奪取潞州,北上佔領冀寧(太原),並向北面的大同進發,另一支分出去的紅巾軍,出絳州、沁州,越過太行到上黨,沿途橫掃數千里。
後來,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北伐討元,進入山西。公元1368年,明軍佔領太原,元軍敗退到甘肅,但仍屢次騷擾明朝的邊境。朱元璋封他的三個兒子為藩王,進駐山西:朱(木岡)為晉王,駐在太原;朱桂為代王,駐在大同;朱模為沈王,駐在潞安,時刻防備元朝殘余勢力的侵擾。這幾個藩王都擁有重兵,並重新修整、加固舊長城和太原城,以此來鞏固邊防。明代洪武年間設山西行中書省於太原,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統管五府三州。洪武年間,曾遷山右澤潞之民往河北,遷山西之民往安徽、江淮、河北、河南和山東一帶。永樂年間,又把山西中部、西南、東南之民遷往北平。據說移民搬遷前,曾經在洪洞縣的大槐樹下集中,所以至今在各省人民中仍流傳著:「若問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民諺。
明代中期,由於土地兼並,賦役加重,政治腐敗,再加上北部韃靼和南部倭寇的侵擾,連年戰事不斷,人民群眾忍受不了殘酷的剝削和壓迫,紛紛向外逃亡。到開順(明英宗朱祁鎮年號)末年(約1464年),從山西和河南逃到荊襄地區的流民就多達150多萬。正德(明武宗朱厚照年號)、嘉靖(明世宗年號)年間,陳琦兄弟在潞城縣青羊山起義,失敗後被捕。陳琦的兒子陳卿繼續領導農民堅持斗爭。公元1528年明世宗動員山西、河南等省軍隊分四路圍攻青羊山,才把起義軍鎮壓下去。為了加強對這一地區的控制,明朝特在青羊山設置了平順縣。
明朝末年,爆發了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農民大起義。起義軍的首領之一王嘉胤在陝西起義後,曾多次率領隊伍攻入山西,攻佔許多州縣,山西成了明民與起義軍的主要戰場。1644年,李自成率領五十萬兵馬,由陝西渡過黃河,經禹門口(河津市龍門)進入山西,攻陷太原,破寧武關,一路挺進攻入北京,明朝滅亡。清兵入關後,李自成又從北京退回山西,指示部將陳永福用堅壁清野的辦法牢固地把守太原。太原被清軍攻佔後,全省范圍內的抗清斗爭,依然蓬勃發展。1648年,姜瓖在大同宣布反清,第二年初佔領崞縣原平鎮,他的部將姚舉攻取忻州,下石嶺關;另一名部將劉廷奪取了繁峙、靜樂、交城、石樓、永和等縣;曲沃李建壽,運城虞永、韓昭宣,潞安蘇升等都紛紛起義,響應姜瓖抗擊清兵,曾在晉祠和清軍進行過激烈的戰斗。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約1662—1795年),社會經濟得到相當發展,耕地面積增大,社會安定,人口大量增加。清王朝把長城以外的內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劃入山西省內,共設9府、16州、108個縣。當時,山西的商業與金融業十分活躍。最出名的是出現了聞名全國的山西票號。
明清時代,山西的文化藝術也獲得相當發展。省會太原和各府城州縣都開辦了書院,清末太原的令德堂、潞安府的上黨書院、山西濬文書局都是比較有名的。乾隆以後蒲劇興起,它是當時重要的地方戲之一。名人學者中出現了傅山等著名人物。
五、行政區劃
太原市:杏花嶺區、小店區、迎澤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古交市、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
大同市:城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陽高縣、天鎮縣、廣靈縣、靈丘縣、渾源縣、左雲縣、大同縣。
陽泉市:城區、礦區、郊區、平定縣、盂縣。
長治市:城區、郊區、潞城市、長治縣、襄垣縣、屯留縣、平順縣、黎城縣、壺關縣、長子縣、武鄉縣、沁縣、沁源縣。
晉城市:城區、澤州縣、高平市、陽城縣、陵川縣、沁水縣。
朔州市:朔城區、平魯區、山陰縣、應縣、右玉縣、懷仁縣。
晉中市:榆次區、介休市、太谷縣、祁縣、平遙縣、靈石縣、壽陽縣、昔陽縣、和順縣、左權縣、榆社縣。
運城市:鹽湖區、空港新區、永濟市、河津市、芮城縣、臨猗縣、萬榮縣、新絳縣、稷山縣、聞喜縣、夏縣、絳縣、平陸縣、垣曲縣。
忻州市:忻府區、原平市、定襄縣、五台縣、代縣、繁峙縣、寧武縣、靜樂縣、神池縣、五寨縣、岢嵐縣、河曲縣、保德縣、偏關縣。
臨汾市:堯都區、侯馬市、霍州市、曲沃縣、翼城縣、襄汾縣、洪洞縣、古縣、安澤縣、浮山縣、吉縣、鄉寧縣、蒲縣、大寧縣、永和縣、隰縣、汾西縣。
呂梁市:離石區、孝義市、汾陽市、文水縣、中陽縣、興縣、臨縣、方山縣、柳林縣、嵐縣、交口縣、交城縣、石樓縣。
六、歷史遺跡
襄汾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境內有馳名中外的「丁村人」遺址,還有陶寺夏代遺址春秋晉城遺址。另外尚有漢末黃巾軍郭太部屯兵的白坡壘;以及史威村金代建築的「普凈寺」,丁村明、清居民建築等寶貴文物。
山西是厚重的黃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古人類文化遺址、帝都古城、寶剎禪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畫、古塔古墓、佛道聖地、險堡關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跡等,從北到南、珠串全省,構成了山西古今兼備,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目前,全國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70%以上在全省境內,具有珍貴價值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就有119多處。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大同旅遊區的雲岡石窟、懸空寺、應縣木塔以及中國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忻州旅遊區的五台山、蘆芽山、代縣楊家將故地;太原旅遊區的晉祠、晉中的平遙古城、昔日晉商的豪宅大院;臨汾旅遊區的堯廟、洪洞縣的大槐樹、廣勝寺、吉縣黃河壺口瀑布;運城旅遊區的解州關帝廟、芮城永樂宮壁畫、夏縣司馬光墓、永濟黃河鐵牛、永濟普救寺和鶯鶯塔,等等。其中平遙古城和雲岡石窟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早在1921年,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高君宇,就在太原組建社會主義青年團,開展革命活動。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毛澤東親自率領紅軍主力渡河東征,在晉西、晉中、晉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種。全國抗戰爆發後,八路軍三大主力挺進山西,創立了敵後抗日根據地。八年抗戰中,山西是華北抗戰乃至全國抗戰的重要戰略支點;山西地方黨組織培養了15萬名共產黨員,根據地向八路軍輸送了60萬熱血青年。解放戰爭期間,山西成為支援全國解放的戰略基地,廣大民眾積極支援前線,大批地方幹部南下或東進、西進,奔赴新區,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解放前的劉胡蘭精神,解放後的大寨精神、太舊精神、李雙良精神激勵著人們為爭取新生活不斷艱苦拚搏。
❷ 山西長治分哪幾個區
1、潞州區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地處太行之巔、漳河之濱的「上黨盆地」東部邊緣,從北部順時針方向依次與襄垣縣、潞城區、平順縣、壺關縣、上黨區、長子縣、屯留區接壤,總面積380.6平方公里,人口86萬,是長治市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信息、金融、交通中心。
2、上黨區,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 地處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脈中段西麓,居上黨盆地腹地,東臨壺關縣、西接長子縣、南毗高平市和陵川縣、北倚潞州區,為中國人口密集區。
3、屯留區,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地處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全區國土面積1142平方公里,人口27.3萬,自古有「古韓要地」、「三晉通衢」之稱。
4、潞城區,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地處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西麓,上黨盆地東北邊緣,位於東經112°59′36″—113°25′40″、北緯36°14′00″—36°29′30″之間,海拔高度616-1316米。
西北與襄垣縣以山為界,東北與黎城縣隔河相望,東南與平順縣谷嶺交錯,西南與潞州區垣川接壤,西南距長治市中心20公里。
❸ 山西工業的主導產業是什麼分析如何將山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山西的主導產業是煤炭資源,但是現在的山西,因在早煤炭的無序開采,產生了很大的浪費,去年煤炭資源開採的整合,確立了幾個大的國企主導的股份制煤炭開采有序化,但是煤炭遲早要采完的,山西也是農業省份,山西的農作物種類很齊全,加上一些輕工業製造業和釀造業的發展,山西將逐漸轉化成以農產品為主導,帶動輕工業製造業和釀造業的全面發展,山西地主中西部,地理位置極佳,交通運輸業也在不斷完善,所以,將來的山西還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❹ 山西省潞城市經濟情況怎樣
怎麼說呢?在長治市算是不錯的了,可要是跟發達地區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潞城基本和長治差不多。社會經濟
潞城市交通便利,通訊發達。邯長鐵路橫貫東西,太焦路直穿南北,207、309兩條國道與長榆線、甘林線兩條省道從境內通過,長治機場坐落在我市南郊,實現了村村通油路,形成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路。全市鄉村全部開通光纜工程,通訊設施屬全國一流。
潞城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全市已探明具有開采價值的地下資源有煤、石灰岩、石膏礦、白雲岩、水泥粘土、鐵礦石、鋁土礦等10多種。
潞城廠礦聚集,產品優質。年產90萬噸復合肥的亞洲最大復合肥生產基地——天脊煤化集團,年產75萬噸高標號水泥的晉牌集團等國、省、地市企業在我市安家落戶。裝機容量240萬千瓦的亞洲最大火力發電廠——王曲電廠和年產10萬噸的長治電解鋁廠即將在潞城動工興建。一個以煤焦、化工、建材、冶金為主要支柱產業的新興城市正在崛起。
潞城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前景廣闊。農業的基礎地位不斷鞏固,農、林、牧、副、漁業全面發展。經過放小搞活的改革措施,市直工業充滿活力。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名列全省八強。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功能日趨完善。財政收入1999年達到1.25億元。城鎮職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度提高,整體跨入全省小康縣(市)行列。當前,全市人民正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壯企強市、科教興市、依法治市」三大戰略和建設縣級強市、寬裕型小康市、三晉一流文明市的宏偉目標而努力拚搏。
❺ 山西長治市有哪些區
截至2018年11月,山西長治市有4個區,潞州區、上黨區、屯留區、潞城區。
截至2018年11月,長治市轄4個區、8個縣、1個國家級高新區,共有132個鄉鎮,14個街道辦事處,3446個行政村,140個居民委員會市人民政府駐地潞州區英雄中路68號。8個縣為襄垣縣、平順縣、黎城縣、壺關縣、長子縣、武鄉縣、沁縣、沁源縣。
長治市自然資源
截至2017 年年末,長治市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2.67 億立方米,全市達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比例88.2%。境內主要河流有兩條,分別是濁漳河和沁河。濁漳河屬海河流域,境內主流長190 千米,流經長治市10個縣,流域面積12275 平方千米。
長治市植物資源以針闊混交林為主,夾雜有灌木和草本植物。沁源靈空山保存有二三百年的天然林群落。經濟林木主要是木本糧油和水果林。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南方紅豆杉、核桃楸、紫椴、刺五加、水曲柳、漆樹、脫皮榆、刺楸、流蘇樹、黨參和桔梗等二十餘種。
❻ 潞城鎮的簡介
地處北緯35°37′——47′,東經113°13′——27′,位於縣境中部,陵修線(陵川——河南修武)貫穿全境,陵輝線(陵川——河南輝縣)檫界而過,是陵川與河南、陵川東部與西部進行經濟貿易的必經之地。
❼ 山西長治的發展情況怎樣外地人在這里有發展前景嗎請熟悉此地情況的朋友進來幫忙!!
長治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於1945年10月建市。曾當選2004年度中國十大魅力城市。
【地理位置】
長治市,地處北緯35°50'--37°08',東經113°01'--113°40',東倚太行山,與河北、河南兩省為鄰,西屏太岳山,與臨汾市接壤,南部與晉城市毗鄰,北部與晉中市交界。
為太行山,太岳山所環繞,構成高原地形,通稱「沁潞高原」,又稱「上黨盆地」。境內山地、丘陵、盆地縱橫交錯,海拔大都在800--1500米之間,最高的太岳山北台頂,海拔2453米。
【人口】
2007年末,全市總人口為3237526人,人口密度達到235人/平方公里。城鎮人口比重達到39.61%。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3.66%。
【自然災害】
主要為乾旱、冰雹、洪澇。2007年的自然災害給13個縣(市、區)均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受災人口達到113.9萬人,緊急轉移安置人口117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59.4萬畝,倒塌住房2729間。
【氣候與灌溉】
長治屬典型中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在4.9--10.4攝氐度之間,氣候條件與避暑山莊承德相近。1月份最冷,平均最低氣溫為-6.9攝氐度;7月份最熱,平均最高氣溫為22.5攝氐度。號稱「無扇之城」。年日照時數2418-2616小時,一般年降水量在537.4-656.7毫米,7月最多,為132.2毫米,1月最少,為5.5毫米,年平均無霜期在156.8-181.9天,年平均風速為1.5-3.0米/秒之間。
長治各月平均氣溫:
一月:零下6.9 二月:零下3.4 三月:3.7 四月:11.7 五月:17.4 六月:20.5 七月:22.5 八月:20.5 九月:15.6 十月:9.8 十一月:2.6 十二月:零下5.6
【資源】
土 地
境內的土地總面積為138.96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30.7萬公頃(1985年),宜林地面積27萬公頃,有林地面積19.9萬公頃,牧坡20餘萬公頃。
林 木
境內共有森林面積39萬公頃,其中成林面積3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3%,木材蓄積量1100萬立方米。沁源境內的靈空山,屬太岳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活立木蓄積量289837立方米,主要樹種為油松,占林木總量的62.3%。
水 源
境內屬北方地區的相對富水區,水資源總量為17.9億立方米。
牧坡草地
草地主要分布於沁源。
礦 產
上黨地區的地下資源十分豐富,礦藏種類達40多種,煤、鐵藏量尤為豐富,素稱「煤鐵之鄉」。地質儲量為906億噸,探明儲量為242.9億噸;除沁縣、黎城、平順3縣外,其餘縣、區均有分布,煤種有肥煤、焦煤、瘦煤、無煙煤,以無煙煤為主。鐵礦的探明儲量為1.4億噸,礦石品種有赤鐵礦、褐鐵礦、赤褐鐵礦和菱鐵礦,礦床的類型為山西式鐵礦。主要分布地區為黎城、平順、壺關、襄垣、武鄉、沁源等縣。錳鐵礦的探明儲量為5713萬噸,礦石類型主要為含錳菱鐵礦和含錳赤褐鐵礦,工業分類稱屯留式鐵礦,分布於沁源、屯留、長子等縣。鋁土礦的探明儲量為5713萬噸,主要分布於沁源、襄垣。硫鐵礦的探明儲量為1462萬噸,主要分布於長治、壺關等縣。耐火粘土的探明儲量為1606萬噸,主要分布於沁源、長治等縣。大理石探明儲量為1400萬立方米,主要分布於平順、壺關、陵川等縣。長治市的熔制白雲岩就有5827萬噸,主要分布於黎城、潞城等縣,還有鐵礬土、硅石、石膏等,分別分布於沁源、平順、黎城、襄垣、潞城、長治等縣。其他礦藏還有釩礦、鈦礦、鎵礦、電石灰岩、制鹼灰岩及鉛、鋅、銅等。
野生動物
境內的野生皮毛、肉用、羽用、葯用等經濟動物,主要有狐、蛇、獾 、野兔、野豬、黃羊、黃鼬、狍子、麝、豺、青羊、猴子及各種鳥類。有害動物有狼、野豬、獾、野兔和鼠類等。害蟲天敵有鷹、貓頭鷹、黃鼬、啄木鳥 、燕子等。
野生植物
境內群山環列,盆谷相間,地形復雜,各地有不同類型的小氣候,從而形成植物資源獨具的區系分點,有種子類野生植物,還有蕨類、菌類、藻類、苔蘚等。
水利資源
長治是華北地區相對富水區,主要河流有海河流域的濁漳河、清漳河、衛河,以及黃河流域的沁河、汾河支流。全市水資源總量為22.9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量為19.86億立方米,地下水量為10.83億立方米,重復水量為7.73億立方米。全市現在漳澤、後灣、關河3座蓄水一億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庫和105座中小型水庫,總庫容量10億立方米。
農林資源
長治市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穀子、豆類、薯類等;主要經濟作物有黨參、潞麻、蘋果、核桃、柱子、花椒等;主要名優特產有:沁州黃小米、潞麻、潞黨參、黃芪、連翹、木耳、沁源松蘑菇、黃花菜、花坡蕨菜,黎城柿餅、綿核桃、平順大紅袍花椒、馬鈴薯,長子青椒;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的綠色農產品已達81種。林業資源有宜林面積735萬畝,實有林地585萬畝,其中天然林173萬畝,經濟林165畝,林木蓄積量達11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23%。牧業資源有宜牧面積480萬畝,已開發草場271萬畝。
【產業】
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初步核算,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255.66億元,絕對額增加49.64億元,增長14.8%,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高於全國5.7個百分點,高於全省1.6個百分點;超額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經濟增長12%的目標,為1996年以來的最高增幅。人均GDP 7992元(按1:8.2767匯率折算為966美元),可比增長12.5%。
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第一產業增加值27.44億元,增長0.2%;第二產業增加值153.45億元,增長21.3%;第三產業增加值74.77億元,增長10%。一產比重穩步下降,二產比重上升較快,三產因受非典影響比重略有下降,三次產業結構的比例關系由上年的12.8:54.3:32.9調整為10.7:60.1:29.2。
宏觀經濟效益穩步提高。2003年全市財政總收入36.52億元,增長41.6 %,財政總收入佔GDP 的比重達到14.3%,比上年提高1.8 個百分點。全市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16億元,增長40.9%,增收3.82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執行27.61億元,增長24.2%,增支5.39億元,較好地保證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稅收保持高平台上的繼續較快增長,全年國稅系統組織稅收收入23.13億元,增長42.5%;地稅稅收收入9.15億元,增長29.9%。宏觀經濟景氣保持高位運行,反映企業家對宏觀經濟環境信心與預期 的企業家信心指數年末達到128.9點,比上年提高5.6點。
2009年長治市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1779090萬元,為年預算的101.33%,比上年增長11.51%,增收183595萬元,在全省名列第二位。
統籌區域經濟發展,縣域經濟實力提升較快。2003年13個縣市區生產總值175億元,增長15.5%,較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近10年來首次超過全市平均水平。縣區財政總收入21.44 億元,增長53.5%,當年新增6個億元縣,年末全市已有11個縣市區財政總收入超過億元,其中潞城市達3億元;潞城市店上鎮財政總收入1.4億元,成為全省第二個億元鄉鎮。縣市區一般預算財政收入8.23億元,增加2.48 億元,增長43.3%,潞城市、郊區、襄垣縣一般預算收入跨越億元。
市場物價繼續回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2.4%,比上年上升2.4%,比2000年上升6.8%,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居住類價格比上年分別上升7.4 %、0.2%、2.2%和1.9%。各類生產價格指數較大幅度上升,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升19.3%,其中冶金部門上升26.7 %,電力上升6.9%,煤炭及煉焦上升31.3%,化學工業上升1.9%;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上升30.6%。
社會形勢穩定。就業機會增多,年末全市從業人員150.7萬人,比上年末增長3.6%。新增就業崗位3.26萬個,城鎮從業人員達到45.12萬人,其中國有、集體及其他經濟類型在崗職工29.9萬人,增加2146人;農村從業人員105.58萬人。再就業工程取得新進展,通過多種途徑使5404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儲備再就業崗位8000餘個,城鎮下崗職工再就業率達到7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者人數563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比上年上升0.6個百分點。社會治安及安全生產狀況有所好轉,刑事案件立案數比上年下降5.5%,作案成員減少3.9%;交通事故發生數比上年減少16.2%,火災事故發生數上升13.4%。
農業
2003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8.79億元,種植業佔68.5%,林業佔6.3%,牧業佔23.8%,漁業佔0.2%,農林牧漁服務業佔1.2%。蔬菜、畜牧產值比重達到全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49.3%,成為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
種植業結構繼續向優質、高效型轉化,市場化特點更趨明顯。在全市耕地和總播種面積減少的情況下,經濟作物面積不斷增加,總體結構逐步趨於合理區間。總播種面積30.65萬公頃,減少3.5%;糧經比例由上年的83.6:16.4調整為82.3:17.7;2003年末,全市實有耕地面積33.96萬公頃,減少3.5%。
農作物產量下降。全年糧食總產量13.41億公斤,下降7.4%;蔬菜總產量14.47億公斤,下降0.8%;油料總產量1836萬公斤,下降27.4%;棉花總產量8萬公斤,下降35.7%。
林業生產快速發展。繼續以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大規模植樹造林,全年完成造林面積 5.27萬公頃,其中退耕還林2.03萬公頃,太行山綠化工程完成2.14公頃,新增 乾果經濟林1.1萬公頃,通道綠化1579公里。幼林撫育實際面積2.03萬公頃。
畜牧業生產穩定發展。規模化經營、特色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畜牧龍頭企業、示範區建設進一步加快發展。全年豬牛羊肉、禽蛋、牛奶產量分別為9.16萬噸、4.1萬噸和1.59萬噸,分別增長6.7%、14%和28.7%;豬、牛、羊、驢存欄和出欄數均保持增長。
農村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年末全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7.48萬公頃,佔耕地面積的比重比上年提高4.6個百分點,當年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8千公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5.93萬公頃,增長10%;年內265處飲水解困工程全部竣工,新解決飲水困難人口20.66萬人。通電、通自來水、通公路、通電話的行政村占總村數的比重分別達到99.9%、64.8%、99%和93.1%。全年農村用電量4.55億千瓦時,增長6.6%;農業機械總動力123.77萬千瓦,增長6.9%;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9.74 萬噸,地膜覆蓋面積 3.16萬公頃。
農村經濟在改革中繼續發展。全市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9.86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其中非農經濟收入比上年增長19.6%。綠色農業長足發展,依託自然優勢,建成開發了20條產業帶,積極開發新產品,至年末已有112種綠色農產品通過國家認證。農村私營個體經濟和第三產業加快發展,農村工業、建築業、運輸業、貿易業、餐飲業和服務業從業人員比上年增加2.6萬人,增長7%。有效推行農村稅費改革,農民人均減負54元。鄉鎮企業生產效益提高,全年鄉鎮企業實現增加值74.48億元,增長57.6%;入庫稅金8.34億元,增長71.9%。
工業與建築業
工業生產高速增長。全年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132.47億元,增長17.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同)完成增加值94.5億元,增長29.7%。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60.5億元,增長23.8%;集體企業完成4.3億元,增長31.9%;股份制企業完成15.2億元,增長36.2%;外資及港澳台企業完成0.4億元,增長110.8%;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完成14.1億元,增長17.5%。重工業發展較快,輕工業增加值3.1億元,重工業增加值91.4億元,分別增長21.9%和33.7%,輕重工業的比例為3.3:96.7。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均較上年有不同程度提高。 原煤 3297.8 萬噸,增長27.3%;洗精煤645.2萬噸,增長54.8%;機焦437.5萬噸,增長60%;發電量93.17億千瓦時,增長18%;生鐵301萬噸,增長32.9%;鋼143.2 萬噸,增長14.5%;鋼材147.2萬噸,增長24.3%;水泥212.2 萬噸,增長12.5%;交流電機54.2萬千瓦,增長35.4%;化肥36.7萬噸,下降6.1%。
工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提升。實現利稅總額40.4億元,增長117.6%,其中利潤19.53億元,增長307.4%。產品銷售收入225.7億元,增長63.4%。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31.3,比上年提高37.9點,為1992年核算該指標以來的最好水平。資本保值增值率為132.1%,產品銷售率為98.6 %。
全市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築企業90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9.6億元,比上年增長35.5%,其中竣工產值12億元,增長7.6%;實現利潤4580萬元,比上年增長16.8% ;年末職工平均人數3.2萬人,增長8.2%;全員勞動生產率5萬元/人,增長13%。全年房屋施工面積28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67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21萬平方米,增加 12萬平方米。
固定資產投資
2003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7.86億元,增長87.3%。其中國有及其他單位共完成投資116.49億元,增長92.8%。在國有及其他單位投資中,基本建設完成51億元,增長118.7%;更新改造完成29.89億元,增長92.5%;其他投資28.56億元,增長70%;房地產開發投資7.05億元,增長48.4%。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587個,其中新開工項目446個,本年投產項目339個,新增固定資產55億元。重點工程長晉公路(長治段)、農網二期、漳山電廠、王曲電廠、趙庄煤礦等進展順利。
房地產發展形勢較好。2003年,商品房銷售面積28.38萬平方米,增長121.4%,其中,住宅24.97萬平方米,增長131%;商品房銷售額4.08億元,增長173.8%,其中,住宅2.9億元,增長158.9%。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新增主要生產能力和效益:原煤開采390萬噸/年,洗煤72萬噸/年,焦炭210萬噸/年,生鐵106萬噸/年,煉鋼220萬噸/年,水泥56萬噸/年,造林面積2.5萬畝,火力發電46.2萬千瓦,新建改建公路337公里,移動通訊基站13個,程式控制交換機3萬線。
交通運輸、郵電和旅遊
航空運輸實現突破,長治至北京、長治至上海、長治至成都、長治至大同、長治至廣州五條空中航線,2008年航空旅客吞吐量達到27萬人次。
公路建設成效顯著。長邯高速公路通車運營,完成了長晉高速路基橋涵工程,長太高速奠基開工,長臨高速展開前期准備工作,一個以長治為中心,東至青島,南達澳門,西通新疆,北連太原的「十」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呼之欲出。全年完成公路建設總投資8.8億元,新增公路通車里程125公里,年末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4967公里;高次級路面里程3779公里,增長7.2 %;新建農村公路1380公里,建成紅色旅遊路39公里。
全年公路貨運量5999.2 萬噸,增長2.9%;公路貨運周轉量39億噸公里,增長2.1%。公路客運量3201萬人,公路客運周轉量17.54億人公里。
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9.38億元,增長44.8%。其中,郵政業務總量8231萬元,增長21.5%;電信業務總量8.56億元,增長47.6%。全年郵寄函件436.71萬件,包件9.21萬件;報紙353.52 萬份,雜志164.34萬份,特快專遞16.36萬件。網路信息技術不斷普及和提高,年末互聯網固定撥號上網用戶累計達12.24萬戶,增長85.5%。通訊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市市話交換機總容量達60萬門,增長20.4%;年末本地電話用戶55.12萬戶,新增12.12萬戶;其中市話用戶達到36.07萬戶,新裝電話6.07萬戶;鄉村電話用戶19.05萬戶,新裝電話6.05萬戶;全市行動電話發展到45.77萬戶,其中年內新增13.77萬戶。全市電話普及率達到32部/百人。
全市形成24條旅遊線路,對外吸引力迅速上升。年末全市共有14家旅行社和7家星級賓館。在受到非典重創後,全市旅遊總收入仍達7.27億元,下降10.2%,其中國內旅遊總收入7.2億元,下降9.6%;國際旅遊收入78.8萬美元,下降52%。全年共接待國內遊客304萬人次,下降12%;海外遊客1411人次,下降51.8%,其中接待外國人1271人次,港澳台胞140人次。
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突破50億元,達到50.45億元,增長16.3%,增幅提高4個百分點;其中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25.7億元,增長19.1%,對全市零售額的貢獻首次超過城市。按營業方式分,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43.61億元,增長13.4%;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29億元,增長18.6%;其它行業實現零售額2.55億元,增長10.1%。
全年全市進出口總額5163萬美元,增長10.5%;其中出口2586萬美元,增長39.4%;進口2577萬美元,下降8.5%。出口中,加工貿易額70萬美元,實現新突破,焦炭、生鐵、鑄件、金屬鎂、土特產出口發展較快。新批外商投資項目4個,協議利用外資3669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62萬美元,下降27.4%。
金融和保險業
金融業健康平穩運行。各項存款快速增長,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突破300億元,達315.89億元,比年初增加72.4億元,增長29.7 %。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314.39億元,較年初增加72.26億元,增長29.8%,增幅、增量均創1996年以來的新高。城鄉居民儲蓄繼續增加,本外幣儲蓄突破200億元大關,達219.16億元,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達217.91億元,比年初增加33.92億元。各項貸款較快增長,信貸結構得到優化。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17.19億元,比年初增加54.49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214.79億元,比年初增加54.54億元,增長34%,增幅、增量創1993年以來新高。人民幣短期貸款余額145.3億元,比年初增加28.17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46.8億元,比年初增加11.92億元;居民個人消費信貸余額11.17億元,較年初增加5.74億元。
保險事業日益興旺。平安保險公司進入長治市場,年末駐市保險公司達到5家。全年承保金額300.65億元,其中財產險212.37億元,人壽險88.28億元。各種保費收入6.16億元,增長32.3%, 其中財產保險收入1.44億元,增長12.5%;壽險保費收入4.47億元,增長52.9%;健康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2477萬元,下降45.7%。賠款支出金額8678萬元,增長1.3 %;其中財產險賠付金額7276萬元,壽險給付金額930萬元。
【交通】
公路、鐵路、航空縱橫交錯。境內有太焦和邯長兩條國家鐵路干線,貫穿南北西東。207、208國道縱貫南北,309國道橫穿東西,「四縱四橫」的公路主骨架北接太舊高速公路,西連大運路,直達西部腹地。
長邯高速公路全線貫通,長壺一級路建成通車。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5113公里,其中等級公路里程4793公里。新建農村公路1084公里,村村通總里程達到5741公里,行政村油路通達率91.8%。建成山西省第二大空港長治至北京、長治至大同、長治至廣州、長治至上海、長治至成都等空中航線相繼通航。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達到27萬人次,貨運量4.84萬噸。
❽ 長治市行政區劃調整中有「撤縣改區」,「縣」和「區」有什麼不同
我國的縣級行政區劃,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縣,二是縣級市,三是市轄區。
早期進行這樣劃分的時候,基於經濟發展的考慮,縣以農業經濟為主,縣級市以工業經濟為主,所以縣要改為縣級市,工業經濟比重必須要達到一定水平。市轄區屬於地級市市區的組成部分,以發展工商服務經濟為主,在經濟發展上更高一層。
所以一般來說三者經濟水平是遞進的,但現在很多市縣的發展已經慢慢突破了這種界限。
縣和區有什麼不同?
如果是地級市下設的區,屬於縣級行政區,也就是說區和縣是同級的。還有一種是直轄市的區,那就是屬於地級的,級別與地級市相同。
那縣和區到底有啥不同呢?
一、城市化進程不同,區的城市化進程比縣要快,區的非農人口比縣的非農人口要多。
二、經濟的發達程度不同。一般來說,區比縣的經濟要發達的多。
三、獨立性不同,行政權利不同。縣要相對獨立,像規劃、財政稅收、人事管理等許可權相對獨立。而區則是依存於地級市,完全聽地級市,財政完全上交,由市級統一調配使用,可以說是市級給區多大許可權才有多大許可權。所以很多經濟強縣或縣級市對撤縣改區很抵觸,怕權利旁落,怕把財政稅收等補貼給別的區。縣與區的獨立性也可以從名字看出,比如公安局,縣里可以叫某某縣公安局,而區里只能叫某某市某某區公安分局。
對於老百姓來說,可能撤縣改區要好一點。因為縣變成區了,就是成為市裡人了,名氣、許可權啥的市比縣肯定要強一點。
前段時間山東章丘也是,撤市正式成為章丘區,成為了濟南的城區一部分!區是城區的一部分,一個地級市所有的區加起來,等於這個地級市的主體部分。縣只是由地級市來管理,是組成部分,但並不是它本身。
2018年9月30日,山西省人大常委會決議通過了長治市撤縣設區方案:城區和郊區合並設立潞州區,長治縣撤銷設立上黨區,屯留縣撤銷設立屯留區,潞城市撤銷設立潞城區。
該方案的通過意味著長治市市區面積增加到了2580.37平方公里,市區總人口達到了170多萬人,力度之大,實屬罕見,體現了國家和山西省對長治地區的轉型發展寄予的厚望和支持。
眾所周知,山西省除省會太原算二線城市之外,其他地級市無論從規模上還是綜合實力上都相差太遠。該方案也是山西省為了把長治建設成為省域副中心城市規劃的重要工作。
而對於縣來說,改區之後,財政、社保、公共服務等都會有所調整,由市一級來統籌,工作重心轉變為以城市規劃建設為重點。為更好地把長治建設成為省域副中心城市打下了堅實基礎!
是的,改了區對我們老百姓無所謂我們駝坊沒有公交車還是沒有公交車,不好活還是不好活
級別是一樣的,但區是市上直管,可能給予更多的經濟與政策支持,更容易發展。
主要是規劃許可權不同,縣有自助規劃權而區沒有,區的規劃由市裡來決定
撤縣設區對於城市和縣來說都是好事,城市的城區擴大了,城市人口和土地面積也都增加了,而縣也被納入到城市化管理,交通,城建,教育,醫療等各方面都會得到全新的發展。
縣和區的區別還是很大的,縣通常都是以農業為主,農業占經濟的比重大,農業人口也佔多數,而市轄區則是經濟比較發達,城市人口佔比大,一個縣想要撤縣設區要滿足如下的條件:
首先城市的市區人口在300萬以上的城市每60萬人可以設立一個市轄區,其次縣的總人口不得少於25萬,其中非農業人口不得少於10萬,並報請民政部和國務院審批,經實地考察合格後才可以設區。
縣級市設區則更嚴格,要求第三產業占經濟比重要大於75%以上,城市非農業人口佔比70%以上,經濟用量和財政收入要達到所有市轄區的平均水平。
雖然設區以後,對於城市面貌和經濟發展都比較有利,但縣也失去了經濟等不少方面的獨立性,只能由城市統籌發展,並不都是好事。
所以撤縣設區不是簡單的農村變城市,而是為了更好的促進經濟和民生的發展。
最後說一點,長治市目前已經有四個市轄區了,而長治市的總人口才340多萬,是不可能再增設第五個區了,市區人口這一項指標就達不到。
與人口和經濟有關。
名字不同。
❾ 山西有哪些龍頭企業
山西的龍頭企業,有太原鋼鐵,山西焦煤,山西國際電力,大同煤礦,潞安礦業集團,晉煤集團,陽泉煤業,太原重型機械,太原化學工業,山西省醫葯集團,山西中條山有色金屬,山西杏花村汾酒,山西地方鐵路,山西 汽車 運輸集團,山西經濟建設,山西路橋,山西有色金屬,長治鋼鐵,山西 科技 基金發展,山西振興集團,山西陽光集團,山西長信鋼鐵,安泰集團
這是一份2017年山西百強企業名單,從表中可以看到,八成都集中在煤焦鐵化工電力行業,剩下二成成來自建築,軍工,公用服務和商貿服務行業,真正的成長於改革開放的的企業和新型現代製造和 科技 企業寥寥可幾。
在這些煤焦鐵化工電力行業很大部分是計劃經濟時代就存在著的國有企業。現代裝備企業上名單上就那麼幾個,但是即使上名單的淮海集團和清華航天,都影響力有限,如清華只是航天內部的一個配套,這就是山西裝備製造業的現狀。
山西百強企業大部分來自太原和長治,最近長治才發布了長治工業製造五十強:
2017年度長治工業50強企業名單 1、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首鋼長治鋼鐵有限公司 3、山西晉能集團長治分公司 4、山西煤炭進出口長治分公司 5、山西潞寶集團 6、山西沁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7、山西襄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山西七一煤化集團有限公司 9、山西南耀集團 10、山西成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11、山西華晟榮煤礦有限公司 12、山西長治縣雄山煤炭有限公司 13、山西康偉集團有限公司 14、山西汾西太岳煤業股份有限公司 15、山西通洲煤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6、山西長沁煤焦有限公司 17、壺關華陽礦業有限公司 18、山西振東 健康 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19、長治市霍家工業有限公司 20、山西漳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21、長治清華機械廠 22、潞城市興寶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23、山西魯晉王曲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24、山西康寶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 25、山西高科華燁電子集團有限公司 26、山西黎城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27、山西長信工業有限公司 28、襄垣縣鴻達煤化有限公司 29、山西紫團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 30、山西達利食品有限公司 31、山西壺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2、山西漳澤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漳澤發電分公司 33、晉能長治熱電有限公司 34、山西爾安焦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35、長治淮海機械廠 36、武鄉縣綠農農牧 科技 有限公司 37、潞城市卓越水泥有限公司 38、山西太行陶瓷有限公司 39、黎城縣長福煤氣焦化有限公司 40、長治市三寶生化葯業有限公司 41、黎城華太煤氣化有限公司 42、山西澳瑞特 健康 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43、山西青春玻璃有限公司 44、平順鑫源礦業有限公司 45、華潤水泥(長治)有限公司 46、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潞城分公司 47、山西中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48、山西鳳凰膠帶有限公司 49、山西際安電氣有限公司 50、山西晨洋光伏 科技 有限公司。
這就是山西經濟的基礎,傳統能源行業一支獨大,現代新型企業數量有限,轉型任務任重道長,在煤炭產量年年增長情況下,談轉型似乎是個偽命題。一個富士康可以貢獻山西出口的七成。一朋友在當地一中型煤礦供應科上班,他說:「」礦膠輪車來自蘇州,掘進挖煤機來自徐州,皮帶來自常州,動篩磁選機來自杭州,電機來自山東,本地的礦山設備用的寥寥無幾,如果說用的多的東西,也就是人了。用的多的東西?尷尬。
八成的煤焦鐵電力企業,對裝備製造行業來說,山西是個富金礦,而上百強的山西本地裝備製造行業卻寥寥無幾,即使上的影響力也不大。說明啥?山西確實有潛力,這么多能源企業,裝備需求這塊大蛋糕卻沒有造福一方,有潛力可挖。
山西的著名企業還是以能源行業為主的,像為人熟知的山西五大能源集團,還有其他的許多煤炭能源巨頭我也就不班門弄斧了。主要說說山西非煤行業企業吧,最近很熱的跨境通算是山西企業吧?還有高速輪對企業智奇裝備,大同機車和大同齒輪都還發展的還行。晉西車軸,太鋼集團,太重集團,太原鍋爐,太原化工,也都是響當當的企業。其他的還有南風化工,亞寶葯業,振東葯業,振興生化,經緯紡機,山西三維,漳澤電力,大昌汽貿,皇城相府,大運 汽車 ,富士康,東傑智能,運城的關鋁和鹽化工,還有個製版集團也非常牛,號稱世界第一的,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金融行業有個山西證券,食品行業有汾酒杏花村和清徐老陳醋水塔牌,古城乳業,消費行業有美特好,長治金威,大同五愛,跨境通的前身百圓褲業也非常牛,就是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不是很清楚了。還有鋼鐵行業,山西有煤炭便宜的天然優勢,發展了以前的海鑫現在叫建龍的,還有中陽,宇晉,中鋼等一批規模企業起來。煉焦的企業就更多了,就不提了。其實山西人覺得除了煤焦沒什麼大企業,但是破船還有三斤釘,仔細一數也不少了。其他的不上規模的地方特色企業也不少,比如太谷的瑪鋼件,稷山的紙包裝和玻璃行業,運城的醫葯行業,高平文水的鑄造,陽城的陶瓷,沁州的小米,平遙的牛肉,盂縣的耐火材料,清徐的暖氣片,永濟的鋁加工,新絳的服裝加工,萬榮的減水劑,定襄的法蘭,侯馬的石油鑽具和液壓支架等等,都得算很優秀的縣域產業了。我對山西了解想不夠深,還有很多不了解的或者說的不明白的,歡迎指正。
❿ 山西最發達的縣有哪幾個
現在山西最發達的縣唯有侯馬(縣級市)屬山西省經濟 社會 發展較發達城市,人均主要經濟 社會 指標位居山西省前列。還是山西省面積最小的一個縣。
侯馬是山西南部的一座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設有海關、口岸、出入境檢疫檢驗局、山西國際陸港區和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山西南部郵件分揀中心、山西移動第二呼叫中心及華北最大的鐵路編組站之一侯馬北站編組站等。是晉南人才、物流、信息等資源要素的匯聚地,是山西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並且侯馬的人均GDP、大型企業入駐已經貿易吞吐量比省內的某些地級市還要大,侯馬也是很多大型公司集團戰略部署的重要城市之一,這些數據都是計算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名的依據。
侯馬現在雖屬縣級市,但是前些年同臨汾、大同、晉中、呂梁4個城市均評為四類城市(侯馬屬四類城市弱類),全山西跟侯馬一個級別的汾陽(侯馬、汾陽屬於省直轄縣)也差了一大截。
不過還有一些爭議的是金太谷銀祁縣(這個屬於 歷史 ),我想提問的人應該是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山西省吧!
1958年時候曲沃、新絳、汾城三縣合並為侯馬市,屬晉南專區。
1962年因國民經濟暫時困難,侯馬市下馬緩建。
1963年5月,恢復曲沃縣,縣政府駐侯馬。
1971年7月國務院批准析出曲沃縣5個公社恢復侯馬市,屬臨汾地區。
1971年8月1日侯馬市與曲沃縣分署辦公,曲沃縣址遷回新城。
2000年11月1日臨汾撤地設市,縣級侯馬市改由山西省直轄、地級臨汾市代管。
現在限制侯馬經濟發展的原因主要有:一、行政等級低,經濟定位與行政定位懸殊較大;二、轄區面積小,是山西面積最小的縣,嚴重影響了城市發展空間;三、水資源缺乏,人均水資源不到全省一半。
1.孝義,山西省呂梁市代管,位於山西省內地偏西,人口49.02萬。孝義市2016年的GDP達到328億元人民幣,排名山西第一,是山西唯一的全國百強縣,排名全國第65。孝義市處於太原經濟圈節點,是山西省縣域經濟的排頭兵。
2.洪洞,附屬於山西省臨汾市,地處山西省南部。洪洞官方的總人口數據為74萬,是山西省第一人口大縣,是國度衛生縣城,國度園林縣城,山西省重點 旅遊 縣,中國最具代價學歷(遺產) 旅遊 目標地。
3.高平,山西省晉都市代管,位於山西省東南部,人口48.49萬。太行太岳革命老區,馳名世界的「煤鐵之鄉」、「黃梨之鄉」、「生豬之鄉」和「上黨梆子戲曲之鄉」。
4.介休,介休市是一個縣級市,距省會太原市139公里,是一座正在崛起的年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全市總面積744平方公里。介休的城鎮化率達到64.3%,是山西城鎮化率最高的縣/縣級市。
5.懷仁,附屬於山西省朔州市,位於山西省北部,人口38萬。懷仁,城鎮化率55%,居朔州市第一位,全省第六位,是國度衛生縣城,國度園林縣城,國度伶俐都市試點,世界文明縣城。
襄垣縣,長治縣、潞城市、原平市、柳林 孝義市、侯馬市,懷仁縣,洪洞縣、絳縣
孝義肯定是山西最發達的縣,並且會越來越強,這不是自吹自擂,而是很客觀的評價。
一個縣和一個國一樣,發達的前提是開放。是包容大度,要引進來,留得住,還要走出去。孝義人在山西的開放是獨一無二的。外地人在孝義的待遇是超國民待遇,甚至比當地人的待遇還要高。
我分析有 歷史 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
歷史 的原因是,孝義的國企比較多,三大煤礦,離柳煤礦,山西鋁礦,地區的八大公司還有部隊,國儲等等。外來人口在當地佔比很高,並且一直很強勢。這也為改革開放後,大量外地人的湧入奠定了基礎,外地人的到來,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孝義成為全國煤焦的基地,把全省的原煤拉進來加工後高價賣出去,薅全省的羊毛,外地人功不可沒。
現實的原因是孝義人,嘗到了開放的甜頭,並樂此不疲,愈演愈烈。走出山西,走向世界,和國際接軌。
孝義是以孝和義命名的城市,孝義也擔的起這個名字。山西還有像孝義這么開放,這么包容大氣的縣嗎?
孝義的驕傲還遠不只此。全國百強,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煤焦基地等等,不是國字型大小的榮譽,孝義人都不屑於拿出來顯擺。
做大做強煤焦企業,把所有的同行都遠遠甩在後面是孝義的追求,也只有如此才能處於不敗之地。
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119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85個縣)。
NO10 長治襄垣縣
襄垣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的西麓,上黨盆地之北。 歷史 悠久,始屬韓國,因而 歷史 上有「古韓」之稱。戰國趙襄子築城於甘水(今濁漳河)之北,因城系趙襄子所築,故名「襄垣」。襄垣人文景觀獨具特色。古有八景,即:寶豐晴雪、獅山晚照、涼樓盛觀、漳江春渡、市橋懷故、韓山獨秀、仙堂舊隱、甘泉嗽玉。現仙堂山峰巒俊秀、森林茂密、風光秀麗、氣候涼爽,通過不斷改造,已成為全省有名的 旅遊 和避暑勝地。
NO9 晉城陽城縣
陽城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地處太行、太岳、中條三山交匯處,北依太岳,南俯中原。 歷史 悠久,文風長盛。古稱濩澤,為堯舜夏冀州之域,是黃河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唐朝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濩澤為陽城縣。在置縣兩千多年的 歷史 中,文風長盛,名人輩出。
NO8 晉城沁水縣
沁水縣位於太行、太岳、中條三大山系銜接處,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位於中條山東北,沁河中游。境內山巒連綿,溝壑縱橫。歷山、鹿台山、大尖山等十大山脈森林茂密,景色秀麗;沁河、縣河、端氏河等十大河流清澈見底;白雲洞、嘯天洞、三仙洞等岩溶洞穴北方罕見,別具特色。
NO7 晉中靈石縣
「靈石」本是女媧補天時剩下的一塊黑色煉石,女媧因怕被共工盜走,便將它拋進晉陽湖中。
據縣邑記載,隋開皇十年(590年),文帝從長安出發北巡太原,行至雀鼠谷時,因谷狹路窄,帝輦難行,便命羽林軍傍汾開道,不想從河道里挖出一塊巨石,它「似鐵非鐵,似石非石,觀之色蒼,敲之聲錚」,據說石上還有「大道永吉」四個字,文帝以為祥瑞,便割介休郡西南置縣,定名靈石縣。
NO6 運城河津
河津市,古稱絳州龍門,因地處濱河要口,晉陝峽谷南端,當黃河要津,故名。人文 歷史 悠久,「大禹治水」、「鯉魚跳龍門」等傳說發生在這里。
NO5 朔州懷仁縣
懷仁縣,隸屬於山西省朔州市,懷仁縣是全國主要產煤大縣之一,大西高速鐵路、北同蒲鐵路、大運高速公路、大運二級公路和208國道縱貫南北,懷仁有金沙灘、清涼山、華嚴寺磚塔等景點。
NO4 臨汾洪洞縣
洪洞縣是山西人口第一大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縣」之一,以煤炭為最。洪洞有玉皇廟、碧霞聖母宮、青龍觀玄帝宮、大槐樹、蘇三監獄等景點。
NO3 晉城高平市
高平縣(縣級市),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高平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中國 歷史 上著名的長平之戰的發生地,也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區和聞名全國的「煤鐵之鄉」、高平 旅遊 景點豐富,主要有趙庄水庫、遊仙山、韓王山、蘇庄村等。
NO2 晉城澤州縣
澤州縣位於河南省與山西東南端邊界處,自古為通向中原的門戶,史稱「河東屏翰,冀南雄鎮」。
澤州 歷史 悠久,境內多山川,山清水秀,珏山、山裡泉、紗帽山、鯉魚山、黑水泉等景區,松柏懸崖,林壑深蔚,雲霧繚繞,飛瀑直瀉,是融游覽觀光、休閑度假、尋奇探幽等於一體的綜合性目的地。
NO1 呂梁孝義市
孝義(縣級市)位於山西省腹地偏西,呂梁山脈中段東麓,隸屬山西市,孝義礦產資源豐富,品種較多,探明有煤、鋁、耐火粘土、鐵、熔制石灰岩等礦產,且分布集中,地質條件好,便於開采。孝義的礦產資源尤以煤、鋁為最。有中陽樓、玉泉山、三皇廟等景點。
交通節點就可以看出來,南同蒲節點侯馬,北同蒲節點原平。國家級和省級企業較多。所以一般來說山西兩個較強的縣級市就是南侯馬北原平,2000年以前在國內都是百強縣,不過2000年以後下滑嚴重,已被懷仁,孝義等縣市大幅甩開。
河津市 屬縣級市
原平
原平市
山西唯一一個平原縣-----臨猗縣 果業大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