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怎麼評價整體經濟

怎麼評價整體經濟

發布時間:2023-01-10 12:22:36

㈠ 如何看待當前我國總體經濟社會形勢

一、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合理區間
進入新常態以來,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與發達經濟體增速變化軌跡相比,符合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2014年我國GDP增長7.4%,今年一季度增長7%。與過去多年的兩位數增長速度相比,盡管我國經濟增速在「換擋」,但無論從國際橫向比較還是從歷史縱向上看,7.4%或7%的增速都不算低,既有繼續處於合理區間的「面子」,也有各項民生指標穩定增長的「里子」。
經濟發展的「面子」,是穩增長取得預期目標,主要體現為國民經濟仍保持著中高速增長。放眼全球,我國經濟連續保持33年高速增長已屬世界罕見,7%左右的增速仍然是全球比較高的增速,不僅遠高於發達國家,也明顯高於主要發展中國家。2014年,美國經濟增長2.4%,歐元區增長0.9%。並且,由於基數巨大,7%的增速所對應的增量已經達到約8000億美元,相當於我國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全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其含金量是非常高的。
經濟發展的「里子」,是各項民生指標繼續明顯改善,主要體現為老百姓「有活干、有錢掙」。「有活干」,是指就業情況總體穩定。黨中央、國務院將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把創業和就業結合起來,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惠民生成效顯著。2014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人,超額完成了全年目標。全國農民工總量比上年增長1.9%。今年一季度就業繼續穩定增長,城鎮新增就業324萬人,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左右。穩定的就業形勢為民生改善、結構調整和社會穩定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有錢掙」,是指居民收入保持平穩較快增長。201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1%,比去年全年加快0.1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5216元,同比名義增長11.1%。居民收入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進一步證明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在不斷提高。
近期,盡管我國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就業和居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經濟發展的韌性不斷得到增強。從長遠看,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和空間從容應對各種挑戰,頂住各種壓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
二、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新動力正在積聚
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刀闊斧地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革,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群眾的創業創新熱情。目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日趨濃厚,以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信息化加快與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融合,正在催生出許多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新產品,推動經濟成長的新動力正在加快孕育。
新主體加速涌現。自2014年3月份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到當年底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1146.7萬戶,增長16.8%,注冊資本(金)增長85.8%。今年一季度,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同比增長14.3%。與此同時,民間投資熱情高漲。1—4月份,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2.7%,增速比全部投資快0.7個百分點,佔全部投資比重的65.3%,比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4月份,非公有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7.5%,高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隨著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在鐵路、電信、教育、醫療等行業以及公用事業領域的推廣應用,民間投資在穩增長中將發揮更為積極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激發創業創新的不竭熱情是今後及「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的真正動力所在。
新業態迅猛發展。當前,互聯網正在深刻改變中國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模式,「互聯網+」得到市場的積極響應。在信息技術的催化融合下,傳統行業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產業不斷涌現,蘊含著巨大的發展動能。電子商務、電子醫務、電子旅遊、網路教育等新業態正在快速發展,移動能源、移動打車、移動家裝等新模式層出不窮,對經濟增長的引領作用日益增強。1—4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0.9%,增速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出30.5個百分點。其中,網上服務零售額增長43.9%,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40.3%,後者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9.3%。「互聯網+」相關投資也快速增長,1—4月份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35.4%,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投資增長19.1%,增速明顯快於全部投資。
新動力孕育成長。近年來,國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通過技術創新點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產業創新升級步伐加快。4月份,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6個百分點。1—4月份,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同比增長11.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1.5%,醫葯製造業增長11%。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1%,比上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
三、穩增長面臨短期壓力,但經濟轉型升級勢頭良好
中國經濟增長減速是進入新常態的主要特徵。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增長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穩增長面臨較大的短期壓力,是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盡管增速有所回落,但在近年來主動調結構、轉方式的努力下,產業結構、需求結構、收入分配結構、節能降耗等方面都有積極變化,國民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出現穩步提升。
服務業主導趨勢更明顯。近年來,服務業跑出了「加速度」。去年服務業增長8.1%,快於整個經濟增速0.7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以及文化產業相關行業等重點領域發展繼續向好。今年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9%,增速比工業快1.5個百分點。服務業佔GDP的比重由2013年的46.9%提高到2014年的48.2%,今年一季度繼續提高到51.6%,服務業主導的趨勢更加明顯。
消費增長較為穩健。今年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實際增長10.4%,保持穩健增長態勢。消費結構升級效應顯現,符合消費升級方向的產品生產和銷售增長較快,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4月份,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生產同比增長47.8%,通訊器材類銷售同比增長34.9%。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不斷增強。2014年,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達到50.2%,比2013年提高2個百分點。

收入分配結構持續改善。今年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9%,城鎮居民增長7%,農村居民收入增速繼續快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的收入倍差在下降,一季度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為2.61,比去年同期縮小0.05。
經濟增長質量效益繼續提升。2014年,以2010年不變價計算,我國全員勞動生產率為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今年一季度,單位GDP的能耗比去年同期下降5.6%,降幅比去年擴大0.8個百分點。勞動生產率的上升和能耗下降顯示我國經濟運行的質量在不斷提升,意味著我國經濟正在告別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式增長模式,向高技術、低消耗的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
四、發展環境錯綜復雜,但經濟發展前景依然光明
目前,世界經濟復甦依然步履艱難,主要經濟體走勢分化更是增大了世界經濟走勢的不確定性,也增大了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盡管我國經濟近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特別是我們有世界最高的居民儲蓄率,宏觀調控力最強,迴旋餘地較大,制度優越性明顯。我們既要正視眼下的困難,又要看到光明的發展前景,始終保持戰略定力。
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孕育著巨大市場需求。我國發展不平衡,城鄉差距、地區差距還很大,差距就是潛力,差異就是空間。一方面,投資潛力大。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基礎設施水平仍有著較大差距,中西部地區差距更大,尤其是環境保護、民生改善需要巨額投資。另一方面,消費潛力更大。我國消費結構升級在加快,由原來吃穿為主的生存型消費向住行、教育、旅遊等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過渡,消費升級剛剛開始,空間剛剛打開。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加快融合,優化了市場資源配置和生產流程,提高了生產效率和供給效率,更是催生出新的業態,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充沛動力。新常態下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具有堅實基礎。
改革開放是我國經濟不斷煥發活力的源泉。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政府全面深化改革,不斷釋放改革紅利,為經濟持續增長增添了巨大的動力和活力。簡政放權激發形成的強大市場力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調動億萬人民幹事創業的信心和力量,將是我國經濟長期保持中高速穩定增長的保障。同時,「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齊頭並進,將大大拓展和優化我國經濟空間布局,形成內外統籌、相互銜接、互為支撐的良性發展格局。中國經濟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科學的宏觀調控是我國經濟平穩運行的關鍵。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和思路,在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同時,加強區間調控、定向調控,適時適度地預調微調。這是我國經濟頂住下行壓力、保持平穩增長的關鍵。有多年累積起來的應對復雜局面的經驗,再加上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韌性、潛力與迴旋餘地,我國有足夠的自信應對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
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邏輯告訴我們,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處於合理區間,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同時,經濟運行中一些積極變化正在不斷累積,經濟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轉型升級勢頭良好,經濟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因此,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們不必太糾結於一兩個百分點的起落,更不能存在過分焦躁心態,而是要從新常態視角認清發展大局,正視困難、保持定力、主動作為,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控風險三者之間的平衡點,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切實推動經濟發展量增質更高。放眼未來,我們堅信,中國經濟必將迎來一片光明的新天地。

㈡ 如何評價當前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仍處於疫後恢復期,相關的改革和政策仍需持續推進;2. 投資:整體穩步修復向好,尚未恢復至正常水平;3. 消費:受收入增速拖累,增長動力有待進一步釋放;4. 杠桿率:信貸供給收緊,需提防相關風險;5. 價格:大宗價格推升PPI上漲,但對CPI傳導較弱;6. 國際收支和匯率:經常賬戶回彈,趨勢或難持續,人民幣匯率仍面臨不確定性;7. 國際經濟形勢:關注疫情分化與反復、國際貨幣政策轉向兩大風險,全方位積極應對。 人力資源而非人口總量是經濟長期發展的基礎;2. 如何保護和提升人力資源;3. 如何提高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目前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尚未完全結束,我國居民收入和消費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仍處於「六穩六保」政策驅動下的緩慢恢復期,中國經濟企穩根基尚需進一步築牢。考慮到基數效應以及國際疫情可能轉好造成的外貿條件變化,我們預計全年經濟呈現逐季下降趨勢。結合高頻數據與各分項的增長趨勢進行測算,我們預計2021年全年實際GDP增速約為8.2%左右。如主要風險集中爆發,全年實際GDP增速有可能降至7%左右;如國際經濟形勢整體向好,消費恢復平穩,則全年實際GDP增速有望突破8.5%。人力資源總量是指一個經濟體內考慮到人口素質(包括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有能力參與經濟社會活動的人口工作時間儲備。在綜合考慮人口結構的變化、健康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之後,中國最近20年以來人力資源總量整體上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2019年人力資源總量相較2000年提高14%。根據預測,隨著教育和健康水平的繼續提升,中國的人力資源總量將在2050年之前保持平穩緩慢上升,可以為新百年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保障。我們建議,中國的人口國策應當轉變為人力資源戰略,更加關注人的發展,更加關注教育和健康。2021第一季度,我國實際GDP增速為18.3%,比2020年四季度環比增長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5.0%。目前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尚未完全結束,我國居民收入和消費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仍處於「六穩六保」政策驅動下的緩慢恢復期,中國經濟企穩根基尚需進一步築牢。考慮到基數效應以及國際疫情可能轉好造成的外貿條件變化,我們預計全年經濟呈現逐季下降趨勢。結合高頻數據與各分項的增長趨勢進行測算,我們預計2021年二季度實際GDP增速約為9%,全年實際GDP增速約為8.2%左右。如主要風險集中爆發,全年實際GDP增速有可能降至7%左右;如國際經濟形勢整體向好,消費恢復平穩,則全年實際GDP增速有望突破8.5%。1-4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9%,兩年平均增長3.9%;但相對於工業、出口、消費,投資復甦進度相對偏慢、力度相對乏力,整體投資增速尚未恢復至疫情之前的正常增長水平。分行業來看,製造業投資恢復進度最慢,兩年平均增速尚未轉正;基建投資復甦乏力,增速低位徘徊;房地產投資一枝獨秀,表現出較強韌性和活力,是當前拉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展望下半年,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穩定恢復態勢,但增長動能可能仍然減弱,政策加力刻不容緩。ACCEPT預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8.5%-9.5%。雖然第一季度居民消費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同比增速分別高達17.6%和33.9%,然而較高的增長速度主要是由於去年低基數所導致的。綜合考慮過去兩年的整體情況,當前居民消費的增長速度仍要慢於疫情爆發前2018年與2019年的水平。導致消費反彈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是總產出恢復並未完全反映在居民收入的提升之中。除收入因素之外,年初疫情的偶有復發與消費習慣的調整也部分地導致了居民消費增長的放緩。我們認為,在經濟增長總體性恢復的大背景下,今年三至四季度,我國居民消費有望出現U型反彈。

㈢ 如何看待中國經濟的整體形勢 知乎

面對當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我們要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增長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與此同時,經濟運行也面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戰。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並利用有利時機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鞏固經濟發展的好勢頭。一□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當前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總體平穩,物價漲幅總體可控,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第一,經濟增長總體平穩。上半年經濟增速雖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內需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民間投資保持較高增幅,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高位回穩。經濟增速適度放緩,既有全球經濟減速的影響,也是我國主動調控和市場需求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總體上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第二,物價漲幅總體可控。雖然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但物價漲幅趨於收斂,價格上漲勢頭得到初步控制。第三,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從需求結構看,在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的同時,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升。從生產結構看,農業生產投入增加,工業生產平穩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快,現代物流、軟體、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從收入結構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快增長,財政對社會保障、教育和醫療衛生投入大幅增加,城鄉居民轉移性收入明顯增加。總體上看,未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控制物價上漲勢頭的有利條件較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受水利等基礎設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資增長、產業轉移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因素的拉動,投資增速依然會保持在高位;最終消費在就業狀況改善、工資持續上升、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提高的情況下,將保持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會有所回落,但仍將回歸正常水平,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隨著穩健的貨幣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社會總需求增速放緩,加之糧食和主要工業品供應較為充裕,翹尾因素逐步減弱,以及穩定物價措施逐步落實到位,今後幾個月物價漲幅將有所回落。二□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保持我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高速增長的難度在加大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條件相對較為有利,但面臨的矛盾仍然較多,突出表現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方面。第一,物價高位運行。由於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短期內難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勞動工資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壓力將長期存在,今後一個時期抑制物價上漲的任務仍很艱巨。第二,經濟增速放緩。從投資需求看,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幅明顯回落。從最終消費看,受汽車、住房等消費熱點降溫的影響,加之部分刺激消費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將有所減弱。從外部需求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與出口企業生產、資金、匯率成本提高等因素疊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現放緩態勢。第三,結構調整壓力增大。從需求結構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低於投資的貢獻率。從生產結構看,部分高耗能行業生產增長較快,局部地區電力供需偏緊,節能減排任務十分嚴峻。從收入結構來看,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增長仍明顯高於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結構失衡使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相互交織,總量平衡和結構矛盾交互疊加,加大了宏觀調控難度。與此同時,受融資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工資上漲、匯率上升等因素的影響,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大,經濟效益下降。房地產市場成交量萎縮,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價依然處於高位,買賣雙方博弈使市場陷入僵持狀態。三□充分考慮國內外形勢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政策的滯後和累積效應,增強政策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當前,應從兩方面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一是要處理好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與增強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的關系。當前,穩定物價總水平仍然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宏觀調控的取向不能變。與此同時,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必須增強宏觀經濟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一方面,要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使貨幣信貸增速逐步降下來,為穩定價格總水平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慮國內外形勢的復雜變化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政策的滯後和累積效應,增強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二是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在控物價、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找到「平衡點」,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當前我們要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採取有效措施鞏固經濟社會發展好勢頭。第一,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努力把物價漲幅降下來。當前,要繼續採取綜合措施,抑制物價過快上漲,力爭使物價漲幅在後幾個月降得多一些,為今後一個時期穩定物價創造條件。第二,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增強內需的拉動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是增加就業、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經濟增長速度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要著力擴大內需,增強經濟自主增長力量,完善促進消費政策,促進城鄉居民持續增收,鼓勵發展新興消費領域和消費業態,促進民間投資持續較快增長。同時,要高度重視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採取措施穩定外需,避免出口大幅回落對工業生產、就業和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第三,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力求取得更大進展。調整經濟結構,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先決條件。要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支持市場拓展和商業模式創新。要有針對性地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等突出困難,改善小企業發展環境。要遏制「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發展,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第四,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激發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和動力。要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完善有利於產業結構升級和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要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積極構建居民收入和國民經濟同步增長的機制。穩中趨緩,是中國經濟進入今年以來的態勢,三季度這一態勢繼續延續。業界普遍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速回落的幅度尚屬溫和。盛來運判斷,從增長動力和先行指標來看,中國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非常小,尚屬溫和的回落幅度打消了眼下「硬著陸」的擔憂。增速回落有利於調結構穩物價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表示,「對經濟增速不要過於追求,對增速放緩要提高容忍度,要主動把速度適當降下來,才有利於調結構穩物價;對物價上升不能提高容忍度,通脹對經濟運行和社會生活都有很大的危害。」經濟增速的適度放緩,為穩物價創造了寬松的外部環境。8月份以來,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漲幅已連續兩個月出現小幅回落。外部風險加大內部困難增多國內外經濟形勢都在發生新的變化,中國社科院分析報告認為,歐美債務危機會通過三個渠道影響中國未來的經濟:通過出口影響中國實體經濟,通過金融渠道影響中國經濟的穩定,悲觀的預期將影響投資和消費信心。9月份中國出口數據敲響了警鍾,當月出口環比出現了2.1%的負增長。考慮到外需的不景氣傳遞到出口訂單上通常需要4到6個月,以及人民幣不斷升值的趨勢,未來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外有出口不景氣,內有成本不斷升高、融資困難,國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面臨很多困難,三季度我國企業家信心和企業景氣指數雙雙回落。政策穩中應變積極防範風險當前,國家正在採取對小微型企業貸款實行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比具體應對措施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宏觀政策的總體走向。「下階段宏觀調控既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又要增強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進一步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更加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盛來運強調。專家們普遍認為,在物價上漲過快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的情況下,貨幣政策不宜放鬆;但在企業融資出現困難的背景下,也不宜進一步緊縮。在「兩難」局面中,貨幣政策更應當增加一些結構性、定向性措施,同時更加發揮財政政策作用,比如減輕中小企業稅負等。中國社科院報告認為,當前的宏觀調控既要有效抑制通脹,又要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宏觀調控以穩為主,政策搭配要審慎靈活。

㈣ 如何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

反映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常用指標有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人均國民收入、經濟發展速度、經濟增長速度。

GDP/GNP總值、人均值和變化率:是衡量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指標。據聯合國和經濟學的資料,當人均GDP/GNP值超過3000美元/年時,經濟發展趨向穩定上升,即可持續發展。

(2)科技在GNP/GNP中的貢獻率:是判別是否屬於高投入、低產出的落後經濟或生產發展方式。凡是科技貢獻率越高的,經濟越可持續發展,是生產現代化水平的指標。

(4)怎麼評價整體經濟擴展閱讀:

把國民生產總值作為綜合經濟指標的主要優點在於:第一,它只計算了最終產品的價值,而沒有計算中間產品的價值,因而不包括重復計算的部分。

第二,它不僅計入了物質生產部門的增加值,而且也計入了所有服務部門的增加值,因而反映了現代產業結構的變化,反映了教育、科學技術、金融等第三產業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

國民收入是反映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人均國民收入則是直接反映這個國家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綜合指標。國民收入作為綜合指標,它可以反映社會再生產及其最終結果;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國民收入反映不同的社會經濟關系。

㈤ 如何評價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情況

1,外向型經濟繼續鎮痛,國際市場的低迷使得外部需求不足,使得出口必然處於低增長率。最大的動力引擎依舊疲軟。

2,內需的探頭。按官方消息,內需已開始超過出口成為拉動經濟的重要杠桿。但是,國內市場機制的不完善,人民對國內產品的不信任及對將來生活的不安心未得到任何緩解,依靠內需帶來驚喜,還是不要太報期望。

3,對固定資產投資的期待。東南沿海各省的基建已達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和密度,且大多數地方政府負債累累。國家希望一針又一針的強心劑似的投入大量金錢進入基建來刺激經濟,殊不知造血機能(地方經濟發展)不足,打入再多的強行針也沒用。

總的來說,不會出現9%以上高速發展,也應該不會出現大的滑坡,應該會維持在7-9%的經濟發展率。

㈥ 如何全面客觀看待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承壓前行平穩運行的總體態勢

1、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基本面仍然穩固、質量效益持續提升

受世界經濟增速下滑和國內增長動力轉換尚未完全到位的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和風險增多。但站在全局高度看,我國經濟雖有下行壓力加大的一面,更有總體平穩、結構優化、效益提高的一面,整體看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重要進展。

2、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不少,但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從國際看,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全球動盪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從國內看,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

雖然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依然不少,但是我國經濟具備長期向好的基礎和條件,只要趨利避害、發揮優勢、應對得當,就一定能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實現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

3、堅定信心、保持耐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

面對深刻復雜變化的國內外形勢,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把長遠目標和當下目標結合起來,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挖掘和集成新的競爭優勢,化危為機,變壓力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只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各項部署,就能做好經濟工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

(6)怎麼評價整體經濟擴展閱讀:

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放緩的情況下,更要綳緊保障和改善民生這根弦,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繼續把穩就業放在突出位置,解決好重點群體就業問題。

毫不放鬆抓好農業生產,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織密社會保障網,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發揮市場供給靈活性優勢,增強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多層次多樣化供給能力。

推動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決戰決勝三大攻堅戰。要徹底消除深度貧困,落實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等措施,鞏固已有脫貧成果。

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做好金融等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工作,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㈦ 2020年如何看待當前我國總體經濟形勢

其實我覺得我國總體經濟形勢還是非常好的,因為我們國家是非常優越。祝您生活愉快,身體健康如果有問題隨時聯系我們,謝謝!

閱讀全文

與怎麼評價整體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受過傷的女人為什麼不相信愛情了 瀏覽:732
預祝事業順利求哪個佛 瀏覽:620
如何控制愛情里的情緒 瀏覽:485
溫州平陽多久辦健康證 瀏覽:964
考事業單位用哪個軟體學習好 瀏覽:721
南華哪裡美女多 瀏覽:471
青白江幸福里哪個小區好 瀏覽:263
baebae講述的什麼故事 瀏覽:830
如何給女生講故事聽 瀏覽:932
如何讓老婆的婚姻幸福 瀏覽:894
今天向幸福出發管彤怎麼不主持呢 瀏覽:559
如何選擇自己的婚姻和運氣 瀏覽:983
完美婚姻是什麼電視劇 瀏覽:365
合肥經濟學院宿舍如何 瀏覽:738
國際經濟什麼時候好轉 瀏覽:998
經濟領先哪些優勢 瀏覽:947
桂平在哪裡辦理健康證 瀏覽:588
拆散婚姻是什麼 瀏覽:137
眉清目秀的人為什麼幸福 瀏覽:29
事業單位高級職稱有哪些待遇 瀏覽: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