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各國如何應對二戰前的經濟危機
戰前,美國通過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遭到失敗,羅斯福上台並在1933年採取了金融業,工業,社會保障等一系列加強國家干預經濟的改革,成功應對了經濟危機。史稱「羅斯福新政」。而德國的納粹分子則利用人們在危機中的信任,通過國會縱火案成功上台執政,並採取了軍事擴張的方式轉嫁經濟危機的影響,以抵禦經濟危機。日本則在軍國主義派發動兵變奪權後同樣採取對外軍事擴張的政策以抵禦經濟危機,主要對象則是中國,開始全面侵華。 戰後,因為遠離戰場,美國大發戰爭財,通過《布雷頓森林協定》的簽訂控制了國際金融和貿易,並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經濟迅速發展。1972年由於石油危機一度出現發展停滯和萎縮現象,但很快在第三產業的興起和90年開始的新經濟推動下迅速發展。 英國,德國則分裂成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在美國馬歇爾計劃的經濟援助下和歐洲逐漸走上聯合的道路,稱為歐洲共同體,發張成為今天的歐盟,相互援助,得以復興和發展。 日本則藉助美國發動越南戰爭,成為主要的前線軍火供應商,加上美親資本主義的援助與扶植,和自身科技和教育的發展,提出「科教立國」,並在二戰後迅速發展,成為二號資本主義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