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北方經濟第三城怎麼樣

北方經濟第三城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1-10 04:29:42

❶ 到底誰是中國北方第三城

北方第三城的爭奪實際上早已有之
具備實力的是鄭州和青島
鄭州發展速度很快,目前的定位越來越高,GDP排到全國14位是必然的
青島的發展全靠自身,所以,青島是北方第三城。

❷ 失守的「北方第三城」,青島風光不再

作為全國經濟大省山東的「領頭羊」,青島是否沒落了?時任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在2021年青島兩會的發言中坦言道,「 只有承認落後,才能面對不足 。」一年前的兩會上,王清憲也曾直言,「從城市競爭的格局上來講,作為北方第三城,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

長期以來,青島的經濟發展水平在北方城市中,僅次於北京和天津。但近幾年, 「北方第三城」的寶座卻有易位的風險 ,西安、鄭州等城市發展迅猛,GDP總量一度逼近青島。青島真的如王書記所說落後了么?青島為何沒有退路?

近代以來, 青島是一個有著輝煌 歷史 的城市, 一度和上海等沿海大都市一樣,代表著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先聲。

殖民地的經歷給青島人民帶來了苦難,也帶來了現代工業及現代化的種子,培育出青島啤酒等蜚聲海內外的品牌, 青島的紡織業等傳統工業位列遠東先進水平, 膠濟鐵路、市政建設、港口設施等更是居於全國領先水平。

計劃經濟時代,青島的工業繼續引領風騷。在城市工業發展中,曾有著「上青天」的說法。「上青天」指的是中國三大紡織工業基地——上海、青島和天津。建國初,輕紡織工業是國民支柱產業, 是決定城市發展格局的重要因素。

哪座城市紡織業發展得好,那就能在中國的城市發展的競爭中拔得頭籌。20世紀30年代中期,青島就已經形成了紗紡、印染、機械製作等門類齊全、產業鏈完備的生產體系, 生產能力全國排名第三。

紡織工業基地也帶動了青島的經濟發展,青島的經濟排名在建國後的幾十年間,始終處於全國前列。 改革開放新時期,青島積極調整產業結構。 1984年,青島被列為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成為對外開放的先鋒。

同年,家電品牌海爾正式成立,那兩個穿著泳褲的小男孩(代指海爾的logo)後來在張瑞敏的帶領下迅速發展,與海信、青啤、雙星、澳柯瑪並成為 「五朵金花」 ,迎來了青島製造業的春天。 這五個一線品牌在90年代紅極一時,有力促進青島的經濟發展,青島也有了「品牌之都」的美譽。

與此同時,青島藉助地理優勢,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和海上運輸,與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450多個港口有著貿易往來, 促進了港口貿易、海洋科研等行業的發展,青島迅速成長為富有生機活力的城市。

「五朵金花」的綻放,是青島工業成功轉型的成果,鑄就了青島近三十年的持續繁榮。然而,近年來, 相比於一次次產業成功轉型升級、城市更新成長的珠三角和長三角大都市,青島顯得不再那麼炫目,甚至不乏落寞之感

當下,雖然老「五朵金花」依舊活躍在國內市場上,但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已不如往昔, 「五朵金花」之後是否還會有「五顆金果」,繼續帶動青島產業發展 ?另外,隨著互聯網、金融等第三產業興起,青島的產業結構仍以傳統製造業為主,經濟增長不免乏力。

我們來看幾個數據。自1990年起,青島歷年的GDP在全國的排名居於9-15位之間,2005年至2010年是青島發展的黃金時期, 排名穩定在全國前十 ,更是在2008年取得了全國排名第九的好成績。

但自2010年起,青島的排名便跌出前十,此後再未踏足前十領域。2016年,青島雖與南京同時躋身「萬億俱樂部」, 但名次已經被反超; 2019年,青島GDP雖仍破萬億。

但一方面,被無錫和寧波超越,排名從第12落到第14;另一方面,緊隨其後的鄭州與青島的GDP僅相差約151.61億元, 鄭州距離「北方第三城」的地位僅有一步之遙。

2020年,青島GDP尚未公布。在1月份召開的兩會上,青島代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GDP預計達1.2萬億元,從已公布的其他省市的數據來看,2020年,青島GDP難以挺進前十,大概率仍在14名左右徘徊。從以上數據來看,青島近些年發展表現只能說是差強人意。 青島,該著急了。

近年來,深圳、成都、重慶、杭州等城市輪番登上網紅榜,連貴陽也依託大數據中心和天眼得到快速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目光。 高素質人才的流向直接決定了一個城市未來發展的走向 。在這個人才要素至關重要的時代,各地紛紛開啟搶人大戰,年輕人用腳投票。

但青島因為整個產業體系偏向傳統製造業以及長期優勢項目 旅遊 業,反而顯得在網路上缺乏賣點。從經濟發展水平來看,青島的GDP總量在全國城市排名前十五名, 在北京城市中僅次於北京和天津,素有「北方第三城」之稱。

青島的海濱風光和深厚 歷史 底蘊也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遊玩。 可這樣的青島,卻留不住年輕人。 2019年4月25日,時任青島市委書記的王清憲曾提出了一個「靈魂之問」: 都說青島好,大學生本地就業比例咋不高?

一方面,青島缺乏新興產業,像金融類、IT類甚至新媒體等這些新時代比較熱門的專業人才很難在青島找到前景良好的對口工作。之前有文章說, 東北是東北年輕人再也回不去的故鄉。

傳統產業佔主體、人情 社會 盛行, 這些都讓年輕人無所適從。 青島也有類似的問題。青島的產業結構主要分為五部分:一是國資背景輕工業企業(海爾、海信、青啤等);二是國資背景重工業(青島港、石油、化工等);三是勞動密集型民營企業(服裝、玩具等);四是中小型貿易、金融等服務業。

可以看出,青島產業結構偏向製造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 金融類、IT類甚至新媒體等這些新時代比較熱門的專業人才很難在青島找到前景良好的對口工作

另一方面,青島的樓市價格直追一線城市,動輒上萬的房價嚇跑了平均月薪只有4千的應屆畢業生。住房價格上去了, 住房條件卻並不使人滿意。 青島的城中村問題至今仍是頑疾,甚至遍布市區。

從城中心區或 旅遊 景區往外開車10分鍾,就會看到很多破舊的建築,都未進行規劃和改建,高樓大廈、整潔馬路的另一頭就是破敗不堪的城中村的情景屢見不鮮,之前還有青島是「 鑲著金邊的抹布 」的說法,這樣的居住環境和價格無疑嚇跑了很多年輕人。

此外,青島的媒體甚至是整個山東的媒體並不發達,對外的軟輸出和宣傳能力與其經濟地位極其不匹配。 即使有豐厚的 歷史 底蘊和優美的海濱風光,也並沒有對其他地區的人才進行強有力的吸引。

美食 、 旅遊 、 歷史 ,還有黃渤、黃曉明等青島籍明星,青島有無數宣傳資源。想想青島最近吸引全國目光的新聞,38元的天價大蝦、疫情期間外國人插隊與市民大打出手等新聞, 都在磨損著青島在年輕人心中的形象。

年輕人是城市發展的新鮮血液,沒有源源不斷的鮮血注入,城市的衰敗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2004年,海爾全球銷售收入達1016億元人民幣,一時風光無限。同年,騰訊在香港上市,馬化騰獲評2004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新銳人物獎。在頒獎典禮上,主持人邀請馬化騰向張瑞敏推銷QQ。馬化騰介紹說, 未來QQ會是一種新型的溝通方式,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然而這並未引起張瑞敏的興趣。張瑞敏聽完後,微笑婉拒: 「現在沒有說服我,謝謝你剛才精彩的介紹」。 這一次對話,不知道是節目組有意安排,還是張瑞敏的真實反應。

沒有說服張瑞敏的QQ,後來說服了十億中國人 新千年的這場互聯網競賽,以青島為代表的山東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參加,等回過神來,已經錯失了風口。

2020年中國內地城市GDP榜單上,排名前十的城市,除北京外,其他九座城市都在南方。在新一輪產業革命和信息革命即將到來的時代, 互聯網和金融等第三產業是未來發展的機遇。

上海的金融業,杭州、深圳的互聯網產業,南京、武漢的高新技術產業表現亮眼。相較於早著先機的南方, 北方城市新舊動能轉換的步履較為沉重,南北方的差距也在進一步拉大

以青島為代表的的北方城市們一方面傳統製造業優勢沒落,另一方面又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活力不足,創新不足,人口流失,增長緩慢,2019年北方地區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僅為35.2%,比2012年下降7.6個百分點, 北方城市普遍在產業、技術上新動能不足。

若不及時進行產業的升級轉型,未來勢必會缺乏持續增長的動力。一言蔽之 ,青島經濟地位的下降,反映出中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的趨勢,背後是整個北方經濟的全體失語。 那麼,當代中國「南方開放先進,北方衰落保守」的刻板印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首先南北方的發展差距,源於不同道路的選擇 。2008年金融危機襲來,南方沿海地區毅然決定騰籠換鳥,進行產業轉型和升級,以 科技 和創新引領驅動發展;而同期的北方,仍固守傳統產業,沉迷於做大做強。

更有甚者提出「 大象經濟 」的概念,即 進一步強化國有資本主導的大企業在地區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在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下,青島、山東乃至於整個北方城市的「大象爬坡」式老路已然荊棘叢生。

其次從 歷史 的邏輯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邏輯是「 開放倒逼改革 」。哪個地方開放的力度大,哪個地方改革的力度就大,收獲的改革開放「紅利」也就越多。

從地圖上看,珠江流域開放的前沿是深圳、廣州;長江流域開放的「窗口」是上海; 而黃河流域乃至中國北方缺乏能引領開放的城市 。天津、大連、青島、煙台都參與了開放,但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戰」,並未形成 集群效應 ,更不可能打造出媲美「粵港澳」、「長三角」的全國經濟核心區。

因此, 尋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 ,是未來北方城市抱團發展的重難點和突破口。誰能在這一過程中率先破局,領跑北方諸城?顯然,青島是一個「種子選手」,但競爭敵手也不少。

更為關鍵的是, 北方整體的營商環境和固守成規的「官僚病」,不適應市場化和法治化的 社會 發展環境: 政府官員官本位思想濃重,文化氛圍鼓勵循規蹈矩,很難孕育創新的種子。

我們不妨來看一個小故事:青島某政府官員在參加一個青島深圳兩地青年企業家交流會時發現,來參會的3名深圳企業家全都是山東人。就山東和深圳創業環境對比等話題進行一番交談後,這位官員對企業家說, 身為山東人卻在深圳創業,不是你們的問題,而是我們的問題。

就青島而言, 地方領導也是「痛定思痛」,勵志革新 。時任青島市委書記的王清憲在上任後的第二個月就提出「學深圳、趕深圳」。 對標深圳,學的就是深圳開放、創新和改革的精神。

創建一個適宜市場經濟和創新經濟發展的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服務型、效率型「三化三型」政務服務環境。 與以往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學習不同,青島這回可是動了真格。

從青島派出的局級、處級幹部沒有去政府掛職,而是直接去到平安證券、華為、比亞迪、華潤集團、騰訊等企業中, 以一名普通職員的身份,為企業「打工」, 站櫃台、做方案、去和各方談判,角色互換,真切地感受深圳官員如何與企業家交流,再反躬自省,效果拔群。

官員回來後,還需交上作業,提出改進措施。通過這次角色互換, 政府官員對市場邏輯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逐漸適應用市場邏輯謀事、善用資本的力量做事的思維。 如若真能形成新風氣,那對青島未來的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從經濟體量來看,青島GDP仍然居於全國前列,雖然2020年仍有望保持住「北方第三城」的稱號,但此時 矗立在大河中央,望著彼岸,而水下卻已是「暗潮奔涌」

青島的產業結構問題和人才吸引力弱等問題已初步展現其消極影響,隨著未來時間的推進,其弊端必然會逐漸展現。那「無路可退」的青島未來前景如何?會一直落後么?對青島的未來發展這一問題,筆者持 謹慎的樂觀態度

說樂觀是因為青島仍有其獨特優勢。前文分析了青島的經濟結構偏重於工業和傳統製造業,在金融和互聯網等新興第三產業的轉型中處於落後態勢, 亟需產業升級。

說到產業升級,華為、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是必不可少的,那麼青島是否一定要培養出華為、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企業才叫轉型成功? 其實也不盡然。

青島有著完備的工業體系,傳統的工業製造業占經濟結構的主體,有人抨擊青島的產業結構更偏重重工業,但這非但不是劣勢 ,反而是青島逆風翻盤、再次崛起的重要基礎。

反觀美國經濟,脫實向虛,已日漸顯露頹象,這警示中國不能一味追逐金融業和互聯網產業等第三產業,仍需發展工業製造業等實體經濟,以實業作為國家發展的根基。 錯過了移動互聯網風口的青島,不能再錯過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浪潮。

在未來工業4.0的發展時代,青島的工業製造業基礎無疑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未來,青島必須抓住此輪產業轉型升級的機會, 通過融合創新、互聯網+推動廣大製造企業產業模式的升級換代,創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此外 ,青島作為「國內外雙循環」的樞紐,有開放發展的機遇。 2020年,王清憲書記在對外招商引資時就提出,「 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 」。改革開放40多年來,青島踏著國家開放的步伐一路走在「最前排」:先後入選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

成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龍頭城市、「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主要節點「雙定位城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和港口門戶城市。當前, 我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國內大循環,必定是 打通南北、橫貫東西的循環。 青島既是東部沿海發達城市,又是長江以北的重鎮; 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循環,必須要以開放為引領。而青島作為 東向日韓、西通內陸的「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 對於促進東亞國家的「互聯互通」具有先天優勢。

可以說, 在新發展格局中,青島既是內外「雙循環」的「雙節點」,又是國內東西南北大循環的「關鍵樞紐」 。有讀者或許會有疑問,所謂的「副省級城市」、「節點城市」、「雙循環」到底有什麼用?一個城市靠幾頂「帽子」就能發家致富?

筆者認為,輕飄飄的幾個文字名頭看似不痛不癢, 其背後實質就是國家政策的加持 。而在中國, 政策就意味著資源的投入 。為什麼學生都青睞「211、985」高校?六個數字的背後是源源不斷的真金白銀支持。改革開放初期的深圳為何能夠「一夜崛起」?中央的特區政策發揮了關鍵作用。

同樣道理, 有國家政策的支持,青島復興有望 。如果能痛定思痛,轉變觀念,緊緊把握「雙循環」下的開放機遇,以開放促進創新、以創新倒逼改革,青島勢必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

最後,我們再來談談觀念轉變問題: 青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摒棄對「北方第三城市」地位的執念。 所謂的北方第三城只是城市GDP的排名, 城市發展是多維度的復雜的系統性工程

政府官員應摒棄簡單的 「城市錦標賽」 的排名思維。不能著眼於一時的發展,不能急功近利,而應著眼全局,立足長遠,為青島的再度強勢復興積累動力。

❸ 誰才是北方的第三城市

說到北方的城市,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北京,天津。在眾多北方城市當中,北京毫無疑問肯定是北方的第一大城市,第二大城市是天津也沒有什麼爭議。

但至於誰才是北方的第三大城市,這裡面可能就有很大的爭議了,因為在眾多北方城市當中包括青島,大連,沈陽,哈爾濱,鄭州,西安,濟南這些城市都有可能認為自己是北方的第三大城市。

當然這些城市自己承認並不算,至於誰是北方的第三大城市,我們需要通過數據來證明。

一、人口數量。

人口規模是衡量一個城市大小的重要考核目標之一,根據國務院的城市等級劃分依據,人口是劃分一個城市是特大城市還是大城市的重要指標。


截至2018年末,北方主要城市的GDP排名具體如下。

1、北京,2018年GDP30320億元。

2、天津,2018年GDP18809.6億元。

3、青島,2018年GDP12001.5億元。

4、鄭州,2018年GDP10413.3億元。

5、西安,2018年GDP8349.9億元。

6、濟南,2018年GDP7856.6億元。

7、大連,2018年GDP7668.5億元。

8、長春,2018年GDP7175.7億元。

9、哈爾濱,2018年GDP6330.5億元。

10、沈陽,2018年GDP6294.4億元。

如果單純從GDP規模的角度去看,那麼青島是目前北方第三大的城市。

結論

目前北京和天津是北方最大的兩個城市,這個肯定是沒有什麼爭議的,各方面都排在前兩名。

至於誰是北方第三大城市,我認為是鄭州,首先目前鄭州的城區人口規模是北方第三大,GDP規模是北方第四大,雖然建成區面積不及西安等其他城市,但差距也並不是很大。

綜合各項數據之後,我認為鄭州是目前北方的第三大城市。

❹ 大連與青島的經濟總量差距會越來越大嗎

大連與青島的經濟總量差距會越來越大,這個概率相當大。

從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來:

兩城市的定位方面

大連和青島都是各自省份中經濟體量最大的城市,都屬於副省級城市,同樣也都是海濱城市。都是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貿易、港口、工業、 旅遊 城市。

歷史 上兩座城市的地位接近。

但從最近國務院對兩個城市 總體規劃的批復來看

青島城市規劃區范圍為6143平方公里,到2020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61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660平方公里以內。

大連城市規劃區范圍為5558平方公里城市內,到2020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50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96平方公里以內。

從最新的定位來看,青島的城市定位略高於大連。

經濟規模方面

青島市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11037.28億元。而大連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達7363億,差距為3674億元。

從歷年兩地GDP數據來看:上個世紀兩個城市幾無差距,相互領先。2013年之後大連被青島拉開的越來越遠,到2016年已經落後3369多億。

經濟腹地方面

山東2017年GDP總量為7.27萬億,增速為7.4%。

東北三省2017年GDP總量為5.54萬億,增速最高的黑龍江為6.4%。

在兩座城市的經濟腹地比較方面,青島更勝一籌。



結合以上三方面,最近幾年大連與青島的經濟總量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青島和大連是北方地區的兩座計劃單列市,利用海運之便利,推動海洋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發展。這兩座城市是鑲嵌在北方海岸的兩顆明珠。


大連,這座被譽為「北方香港」的城市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走出了一條經營城市的道路,經濟非常活躍,成為了東北地區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但進入本世紀以來,大連這顆明珠隨東北地區一起衰弱了。只是在東北地區,大連的免疫力比其他城市更高,沒有像其他工業城市過能源城市衰退得那麼快。

2017年大連的GDP總量是7363億,排在全國第22位;就在2016年,大連的GDP總量是8150億,排名全國第17位,經濟滑落之快有目共睹。

作為東北三省經濟最好的城市,大連已經連前20都保不住了,就快向著三線城市邁進。

為什麼曾經有著北方香港之稱的大連,能走到今天這步田地,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大連有一句極有溫度的城市口號「我愛大連 從未離開」,可是現實卻恰恰相反,有點追求的青年都紛紛離去,有沒有人統計一下像東北 財經 大學、大連理工和大連海事這樣的全國知名學府,每年畢業生選擇離開大連的比率是多少。

大連,雖然不是5座計劃單列市中經濟規模最低的,但經濟發展勢頭和前景確實最暗淡的一座。南方的深圳、寧波、廈門發展前景樂觀,經濟增長很快,產業結構優良。北方的青島發展前景也不錯,別以為整個北方地區第三個經濟總量超過萬億元的城市。

大連和青島相比,存在兩個不足。一是大連地區由於氣候、產業結構等原因導致人才,甚至人口流失。21世紀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人才的流失意味著前景暗淡。二是大連產業結構不如青島優良。大連的重工業比重過大,輕工業發展不足。大部分外人不知道大連有什麼消費品牌,而青島的海爾電器、海信電器、青島啤酒卻有名得很。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大連和青島的經濟總量差距會越來越大,因為青島的發展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青島作為第14個突破萬億的中國城市。擁有山東地鐵的一號線,而且發展潛力不可估量,擁有數量眾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青島的高校的數量也是眾多的。擁有中國石油大學,青島大學,青島 科技 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等一系列眾多高校,擁有強力的 科技 文化支撐。最近幾年,黃島的發展勢頭更是蓬勃興起。

相比較於遼寧省的大連而言。遼寧省發展滯後大連創新不足。因此大連市和青島市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86--99,大連勝過青島,那時候青島被認為保守,缺乏想像力。大連當時的領導大家都知道,利用個人獨特地位從中央和其他方面爭搶大量資金,資源此長彼消,大連多了,其他地方自然就少。後來人走了,大連沒有這種助力加持,青島的地域優勢就起作用了。但是山東幹部穩重謹慎保守眼界狹隘,中央關系一般,是青島巨大缺陷。

大連如果再有強勢能力的領導,超過青島,不是問題。二年,一個投資見效期,完全可以超過青島。

就地理和環境而言,青島比大連的位置要優越一些,氣候要暖和一些,這方面青島勝出;但青島的腹地也就山東半島一塊,而大連輻射整個東北甚至內蒙,如果國家振興東北,大連潛力大的多!就教育而言,青島引進了不少三流大學,但多數都是挖省內兄弟城市的牆角,大連的大學數量不多,但質量要好於青島!產業的話,兩者都差不多,都不屬於創新型城市,比南方城市差的不是一個檔次 所以說兩個城市之間的差距不會拉大,也不會那麼容易縮小,但可以肯定的是,兩個城市都將與其它先進城市的差距拉大!

大連與青島的經濟數據差會加大,但是請注意一點:並不是說明兩地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質量差距會加大,甚至還與GDP排名相反!原因就是青島經濟總量大,房價也高,居民收入不高,大連反之,不一定過的比青島差!

下面分別從 地理位置 人口和城市規模、交通、政治地位、工業實力、高校科創、城市GDP、展望未來 八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大連與青島的經濟總量差距會越來越大

共同點:大連與青島都是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城市實力在省內都是數一數二,地位不下於省會。

一、地理位置

青島位於膠東半島,坐擁整個膠州灣,周邊經濟發展程度也不錯。

大連位於遼東半島的頂端,與主要經濟區距離較遠,顯得比較孤立。


二、人口和城市規模

青島:常住人口949.98萬,城區人口645.20萬,建成區面積758.16平方公里。而青島周邊的山東內陸、黃淮海地區是中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總人口接近1億!

大連:常住人口698萬,城區人口352萬,建成區面積400平方公里,大連因為地處半島尖端,周邊人口較少,約1500萬。

青島目前城市規模,達到了特大城市級別,大連屬於大城市范疇。

三、交通

都是海陸空全面發展,海運、鐵路、航空青島均勝出。


四、政治地位

青島:山東經濟龍頭,地位越來越明顯,壓制了省會濟南,而且近年連續舉辦大型國際會議,風頭強勁,國家中心城市的呼聲最高!

大連:東北最大的出海口,現在GDP更是東北第一,國家對其頗為重視,國際會議也是不斷。

五、工業實力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青島1.7萬億,大連6500億。

青島是工業重鎮,在中國製造業體系中舉足輕重!青島在家電、造船、電子、紡織、化工、高端裝備、海洋工程等領域遙遙領先,中國最先進的高鐵列車就是在青島生產的。大連在重工領域有一定實力,尤其是造船在國內穩居前三。


六、高校科創

如果單比大學數量,大連肯定是多,但綜合比,青島更強!

青島:有高校23所,名牌大學2所,在校大學生35萬,是中國最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有藍色矽谷之稱,有國家級科研院所23個,境內外上市公司48家,高新技術企業2039家。

大連:有高校30所,名牌大學3所,在校大學生29萬,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5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有上市公司28家,高新技術企業700家左右。



七、城市GDP

GDP:青島11037億、大連7363億

八、展望未來

青島:王者級城市,無論是城市規模,工業、 科技 實力,還是發展速度,青島都極具優勢!不出意外,青島在未來將成長為中國非常重要的國際化大都市,如果國家要設第五座直轄市,青島最有可能。

大連:大連近年一直處於經濟滑坡,產業不振,一切都不那麼順利。國家一直以來提口號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這是一個長期任務。大連如果想破冰發展,唯有修建渤海灣海底隧道,打通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成為南北經濟聯通的樞紐,這樣就把整個環渤海經濟帶盤活了,華北東北陸地、海上連成一片,出現新氣象!


綜上所述:青島在八個方面完勝大連,所以大連與青島的經濟總量差距會越來越大!

解答這個問題之前大家先來對比了解一下兩座城市的基本情況。

大連市:

轄區面積:12573.85平方公里(大連略多)

人口規模:2019年戶籍人口598.7萬人(輸給青島),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不如青島。

建成區面積:488.6平方公里(輸給青島)。

行政級別: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與青島一樣)。

經濟總量及人均:2019年GDP7001.7億元,人均99995.7元(均輸給青島)

區位優勢:位於遼東半島,有曲折海岸線,有深水港,背靠東北一億多人口腹地(與青島不分伯仲)。

在省內地位:大連是遼寧經濟總量第一城,高於省會沈陽(情況與青島濟南一致)

擁有機場: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金州灣國際機場(在建)兩座國際機場(追平青島)

對外貿易:2019年進出口總額4352.8億元,比上年下降7.5(輸給青島)

旅遊 人數及收入:2019年接待 旅遊 人數突破1億人次, 旅遊 總收入1657億元。(輸給青島)

代表企業:大連機車,大連造船,瓦軸,大化,大商等。(企業知名度及整體實力不如青島)

高教實力:大連擁有高校30所,擁有大連理工,大連海事,東北 財經 ,大連醫科,大連外國語等知名重點高校。(大連的高教資源及高校整體實力略勝青島一籌)

青島市

轄區面積:11293平方公里

人口規模:2019年常住人口949.98萬,常住外來人口161萬。(青島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遠勝大連,這是青島最近十年經濟發展與大連市差距越拉越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建成區面積:715平方公里。

行政級別: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

經濟總量及人均:2019年GDP11741.31億元,人均124282元。

對外貿易:2019年外貿貨物進出口總額5925.6億元。

旅遊 人數及收入:2019年接待遊客人數1.09億人次, 旅遊 收入1955.9億元。

高教實力:擁有高校26歲,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 科技 大學,青島大學等知名度較高。

代表企業:海爾,海信,青島啤酒等。

2000年大連GDP1110.8億元,青島1150.07億元,二者不分伯仲,人均由於大連人口少於青島,還要勝過青島。2010年大連GDP5158.1億元,青島5666.19億元,青島超過大連500餘億,2019年青島經濟總量超過大連達到4739.61億元。這個總量的差距有點大,十年前兩座城市旗鼓相當,二十年前,大連很多地方要勝過青島,風頭一直是壓著青島的,沒想到最近十年大連卻落後了青島這么多,這絕對會讓大連這座城市產生深深的落差感的。

不過大連和青島的差距繼續擴大到更大的規模我認為這種可能性非常小。

理由有幾點:

1、 山東省強化省會濟南的地位與作用,濟南合並了地級市萊蕪,人口和面積與青島旗鼓相當,山東省各地級市的人口會更多往省會濟南聚集,因此青島吸引更多外來人口,擴展城市人口規模的增長空間遇到了來自濟南及江蘇的徐州的激烈競爭。青島的人口未來可能維持在一千萬左右。在東山省,四座副省級城市中,大連的區位優勢還是要勝於其他三座內陸城市的,如果大連採取有效措施,增加城市人口規模。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那麼大連與青島的差距不僅不會擴大,還會逐步縮小。即使總量無法超過青島,但至少人均可以逐步追平青島。

2、 大連的經濟過去以重工業為主,民營經濟和第三產業不如南方一些城市發展得好,因此在東北GDP統計數據擠水分的過程中,大連的GDP受到較大影響。不過擠掉經濟統計數據的水分,大連GDP的含金量更高了。不過山東省也統計數據也擠了水分。大連如果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第三產業,利用自身高教資源豐富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文化創意和 科技 創新產業,由於大連這座城市的底蘊深厚,因此走出陷落的十年,再次崛起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3、 如果不久的將來連接大連和煙台的跨海通道建成開通,大連將是連接東北,朝鮮半島和山東半島的重要陸海空中心節點城市,這一個區位優勢絕對勝過青島,無疑將給大連帶來諸多發展機遇,因此大連的未來發展空間無疑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4、 進水樓台先得月,如果我們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朝鮮跟我國一樣在不久的將來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兩國經貿領域的頻繁交流,受益最大的兩座城市肯定是緊挨著朝鮮的丹東和大連。丹東由於體量小,無法取代大連的地位,大連比青島更具優勢發展成為連接朝鮮半島,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國際性區域中心城市。

因此,大連和青島的經濟差距未來不會繼續擴大,會逐步縮小,甚至大連還有可能逆轉勝,再次趕超青島。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青島市的產業布局合理,各個行業發展均衡,後勁十足。相比大連,只有石化,造船,機車,機床等,還有好多不景氣。民營企業還不成規模。再有地域問題,兩市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青島是即將成為一線城市的,大連可是二線城市,沒有可比性的,青島的資源要比大連多太多了,地理位置優越,大連有的青島都有,青島有的大連不一定有了。大連都影響力在東北亞,青島是世界范圍的。

❺ 誰是僅次於北京天津的北方第三城

關於我國北方第三城的爭論,在網上一直處於方興未艾的狀態,大家各執一詞,至今仍然沒有一個結果。

在我的心目中至少有三個城市可以競爭北方第三把交椅的位置。

1.經濟總量看青島

鄭州的各項基本建設也非常不錯,且背靠河南這樣一個人口大省,可謂發展潛力巨大。但是有一個問題不,僅是鄭州的問題,也是整個河南的問題,就是河南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嚴重匱乏,缺乏好的大學,這是河南省的一大短板。

對於誰是北方第三城,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那個答案,標准答案是不存在的。

❻ 前三季度北方GDP十強城市:兩城超萬億,鄭州追趕天津

近年來,我國南北經濟分化明顯。而在北方地區內部,區域也呈現分化態勢。

從各大城市的三季報來看,當前北方地區GDP前十強城市分別是北京、天津、青島、鄭州、濟南、西安、煙台、徐州、唐山和大連。該名單與去年全年北方GDP十強城市相同,但在具體排名上,原來第十的唐山升至第九,而原先第九的大連退至第十。

北京一枝獨秀 鄭州青島追趕天津

在北方地區,北京是遙遙領先的存在。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北京GDP超過2.5萬億元,領先第二名天津超1.5萬億元。從全國來看,前三季度北京的GDP位居第二,也是北方地區唯一一個位居全國前十的城市。

北京之後,天津前三季度的GDP也超過萬億,達到了10095億元;青島和鄭州都在努力追趕,處於8000億元梯隊;濟南和西安這兩個副省級城市分列五、六位,都處於7000億元梯隊。

第七至九位是三個普通地級市——煙台、徐州和唐山,這三個製造業突出的城市以及東北的大連均處於5000億元梯隊。總體上這幾個城市與濟南、西安還有比較大的距離。

當然,全年的數據更能衡量城市的總體實力。從2019年的數據來看,北方城市中,共有4個城市GDP突破萬億大關,數量僅佔全國(17個)的23.5%。這4個城市分別是北京、天津、青島和鄭州,其中北京、天津和鄭州都是國家中心城市,青島是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

去年全年,北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371.3億元,領先北方第二的天津超2.1萬億元,差額甚至超過了去年全國第六的蘇州的GDP。不僅如此,北京在常住人口規模、資金總量、高新企業數量、外貿進出口等各指標上,都在北方地區處於遙遙領先的位置。

2019年,天津GDP為14104.28億元,位居北方第二,在全國位居第十。不過今年前三季度,天津被南京超過,已退至第11位。

不僅如此,天津還面臨繼續被趕超的可能性。在北方地區,去年青島和鄭州的GDP都超過了1.1萬億元,這兩市未來有望進一步縮小與天津的差距。

在牛鳳瑞看來,青島與天津的差距比較小,但是從經濟的腹地來說,可能鄭州更有機會超過天津。天津轄區為1萬多平方公里,是海港城市,但是周邊的輻射半徑和腹地要小一些。相比之下,鄭州是河南的省會,河南是我國戶籍人口最多的省份,同時又是中原的核心地帶。鄭州作為陸路交通的中心,物流中心的地位越來越強。從趨勢來看,最近幾年鄭州的發展態勢好於天津。

四個GDP萬億俱樂部城市之後,濟南和西安這兩個副省級省會城市去年GDP均處於9000億元梯隊,成為萬億俱樂部後備軍。今年這兩市GDP超過萬億的可能性都比較大,尤其是這兩城近年來都處於加快做大做強省會的過程中,集聚資源要素的能力不斷增強。

其中,西安是當前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唯一一個GDP還未突破萬億大關的城市。今年前三季度,西安GDP達7075.31億元,增長4.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9%,兩項指標增速均領跑副省級城市。

今年1月5日,濟南市委經濟工作暨「四個中心」建設推進大會召開,會上印發了《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濟南要加快推進綜合性交通樞紐建設,強化與各市的交通聯系,打造高效便捷的「一小時都市圈」;推動建設黃河下游城市群,推動濟南都市圈和鄭州都市圈對接合作;全面開放落戶限制,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智能製造產業集聚高地等。

東北僅 1 市入圍

北方十強中,黃河流域占據5席,分別是西安、鄭州、濟南、青島和煙台,而東北地區盡管有4個副省級城市,但只有大連一個城市進入前十,位居第十位。

數據顯示,去年沈陽GDP為6470.3億元,位居北方第11,全國第32;長春GDP為5904.1億元,位居北方第12,全國第34;哈爾濱GDP為5249.4億元,位列北方第15,全國第42位。

衣保中說,東北的4個副省級城市主要還是靠原來的老工業底子支撐起來的,以製造業為主。高端的生產要素主要還是集中在現代服務業,長三角、珠三角的中心城市都是第三產業尤其是金融、服務貿易等突出,輻射帶動能力特別強。相比之下,東北的幾個副省級城市對整個區域經濟的支撐、帶動和擴散能力就比較弱。

牛鳳瑞說,近年來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東北地區固有的制約經濟發展的矛盾就突出了,原來重化工業為主、國有企業比重特別高的結構現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東北的發展。

此外,盡管東北4個副省級城市都擁有雄厚的高教資源,包括哈工大、大連理工、吉大、東北大學等一批名校,但這樣的高教優勢並沒有轉化為科創優勢。

衣保中說,這是因為成果轉化需要有一個適合發展的土壤環境。東北的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特點是以國有企業、製造業為主,缺乏能夠把 科技 和市場真正連接起來的體系。而在東南沿海,技術開發應用有一個完整的市場體系來支撐,所以東北很多研究成果都拿到東南沿海去轉化了。

3 個製造業突出的普通地級市

在北方十強中有3個普通地級市——煙台、徐州和唐山,都是製造業較為突出的地級市。其中,在濟南合並萊蕪之前,煙台是山東GDP第二大城市,僅次於青島。重工業城市唐山則多年來都是河北GDP總量最大的城市。

牛鳳瑞說,這些城市是局部的區域性中心城市,雖然沒有輻射帶動全省的功能,但是有局部的輻射作用,比如徐州地處蘇魯豫皖交界處,是整個淮海地區的中心城市;唐山是中國的老工業基地,發展的基礎比較好;煙台所處區域是我國發展水平比較高、對外開放比較早的地方。「這三個地方進入前十名,不怎麼令人感到意外。」

這幾個製造業大市目前也面臨如何進一步轉型提升的問題,比如煙台和徐州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分別只有635家和738家,與長三角、珠三角的同類型城市相比有較大距離。

展望未來,唐山地處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區,在進一步對接北京的過程中,有望實現產業的提升;而對徐州和煙台來說,需要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增強中心城市集聚資源要素的能力,增強帶動和引領周邊地區的能力。

❼ 「北方三雄城」指的是哪三城

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北方三雄值得分別是北、京保定、以正定三方合稱為北方三雄,而且北方三雄這個名稱並不是現在才有,在歷史上很早以前,三座城市就已經被這樣稱呼,這三座城市在古代,每個城市都分別擁有他們自己的特點。

最後說一下北京,最早時北京稱之為薊,是當時燕的國,而北京這個名字出現在明朝時期,當時將京師改名為北京,並且將北京作為當時的首都。當然,古時候意義上的北京的地理位置與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國家的首都北京的地理位置上是略有不同的,曾經,山西太原的晉源鎮也以北京這個名稱作為過自己的名稱!

❽ 百強城市出爐,山東11市上榜,居全國第二

隨著各地年度經濟運行數據的陸續發布,2020年中國GDP百強城市座次基本排定。

雖然受到疫情的沖擊,但百強城市競爭相當激烈,入圍門檻從上年的2679億元(福建龍岩),提高到2802億元(四川宜賓),提高了123億元。

觀象君梳理各地數據發現,除去上海、北京、重慶、天津4個直轄市外,其餘96個百強城市分布在23個省(自治區)。

其中,江蘇最多,為13個,與上年持平;山東上榜11個,與上年持平;廣東上榜10個,比上年減少1個。

此外,河南上榜9個,浙江8個,河北6個,福建、湖南各5個,安徽4個,四川、湖北、江西各3個,陝西、遼寧、雲南、廣西、貴州各2個,內蒙古、山西、黑龍江、新疆、吉林、甘肅各1個;海南、寧夏、青海、西藏沒有城市上榜。

面對激烈競爭,山東城市扛住了壓力,上榜城市11個,數量與上年持平,分別是青島、濟南、煙台、濰坊、臨沂、濟寧、淄博、菏澤、德州、威海、東營。

百強城市是中國經濟的「脊樑」。山東要強,需要有更多的城市站出來,拿到百強「入場券」。

01

「雙萬億」動力更強勁

經過三年的努力,山東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正在迎來收獲期。

2020年,山東GDP為73129億元,在全國僅次於廣東和江蘇,連續第12年穩居全國第三位。

去年,山東城市格局最大的變化,要數濟南突破萬億,山東首次擁有兩個萬億之城。

龍頭青島實現生產總值12400.5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7%。在與寧波、無錫、長沙、鄭州的「貼身」競爭中強勢突圍——

從全國看,青島不但成功反超無錫(由2019年落後111.01億元,變為領先30.08億元),進位至全國第13位;

而且還大幅縮小了與寧波的差距(由2019年的243.81億元,縮小到2020年的8.14億元),這個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只要再加把勁,有可能實現超越,重回第12位。

從北方地區看,青島作為北方第三城的位置愈發鞏固:與北方第二城天津的差距由2019年的2363億元,縮小到1683億元,縮小了680億元。青島有實力向北方第二城發起沖擊。

同時,青島擴大了對北方第四城鄭州的領先優勢,由2019年的151.61億元,擴大到2020年的397.56億元。

在強省會戰略下,濟南高歌猛進。「十三五」期間,濟南GDP從6536.12億元,提高到10140.91億元,增幅高達55%,一舉邁入「萬億俱樂部」。

濟南在全國的排名從2019年的第20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19位。從北方看,濟南位列第五位。

但作為一個擁有1億人口、經濟體量7萬億+的超級大省,山東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做大做強濟青雙核,另一方面需要發展壯大第二梯隊城市,爭取更多城市入列萬億俱樂部。

山東雖然已經擁有了兩個萬億之城,但與先進省份相比,還有差距。

截至2020年年底,江蘇擁有蘇州、南京、無錫、南通4個萬億之城;廣東擁有深圳、廣州、佛山3個萬億之城;浙江擁有杭州、寧波2個萬億之城;福建擁有泉州、福州2個萬億之城。

02

誰會是山東下一個萬億之城?

整體上看,入列全國百強的11個山東城市中,前六名(青島、濟南、煙台、濰坊、臨沂、濟寧)表現都不錯:

濟青排名分別上升一個位次,均進入全國前20位;臨沂排名由2019年的第48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46位;濟寧由52位上升至51位;煙台、濰坊分列第25位、第39位,排名與上年保持不變。

誰最有可能成為山東的第三個萬億之城?毫無疑問,是煙台。

但這個山東第三城的表現一直不太讓人放心。除了丟掉山東第二的位置外,近些年在全國城市中的排名也出現明顯下滑:從2010年的第20位下滑至2019年的第25位。

2020年的表現還不錯,穩住了第25位。但這個位置並不穩固,煙台的處境相當嚴峻:與排在第24位的西安(2020年西安排名已經上升至第22位)的差距由2019年的1668億元,擴大至2020年的2204億元,擴大了536億元;

領先排在第26位的常州的優勢由2019年的253億元,縮小到2020年的11億元。而且,2020年,煙台的增幅只有3.6%,而常州的增幅高達4.5%。如果不扭轉勢頭,煙台今年被常州反超是大概率事件。

煙台應當有更大作為。來看看煙台身上的國家戰略機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加速推進,為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核」之一、山東自貿試驗區「三區」之一、中韓產業園「三園」之一、濟青煙國際招商產業園「三園」之一,製造業基礎良好。

煙台市「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到2025年,全市經濟總量邁上萬億元台階。未來五年內,煙台突破萬億不會是個問題,問題是哪一年突破萬億。

「十三五」期間,煙台GDP從2015年的6086.49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7816.42億元,增幅僅為28%。同期,濟南增幅高達55%,青島為43%,而全省平均水平為32%。

可見,煙台的增長速度確實太慢了。「十四五」期間,煙台需要發力,沖刺萬億之城,為山東崛起作出應有貢獻。

03

「群峰環繞」,山東後勁很足

如果說頭部城市代表著一省的高度,那腰部城市就代表著一省的後勁。

經濟強省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僅有高峰高聳入雲,也有海拔不低的群峰環繞。江蘇擁有常州、徐州兩個「7000億+」城市,有揚州、鹽城兩個6000億級城市,還有泰州、鎮江、淮安三個四五千億級城市,可以說群峰林立。

浙江的群峰也不少,溫州接近7000億,紹興6000億+,嘉興、泰州皆為5000億+,金華逼近5000億。

廣東是個「反例」,特點是高峰夠高,群峰缺失。目前,廣東有三個萬億之城,其中深圳、廣州位列全國第3、第4位,絕對是高手中的高手;還擁有東莞這個「9000億+」的准萬億城市,2021年,邁入萬億沒有懸念。

但往下就「斷檔」了。8000億-5000億4個千億檔一個城市也沒有,一下子垂直下降到惠州的4221億。這也使得廣東作為經濟第一大省,2020年只有10個城市上榜百強,比2019年還少了一個,在全國只能排在江蘇、山東之後。

而且,GDP2000億以下的城市有8個之多,可見廣東發展的不均衡是相當嚴重的,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將影響廣東未來的發展。

山東第二梯隊的城市,有著相當的實力。除了煙台接近8000億外,濰坊接近6000億,臨沂接近5000億,濟寧4000億+,淄博、菏澤、德州、威海都在3000億+,2000億以下的城市只有棗庄一個。

山東群峰不少,16個市有11個上榜全國百強,僅次於江蘇的13個。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山東發展較為均衡。

其中,濰坊、臨沂、濟寧發展勢頭都不錯。

濰坊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山東省半島城市群的區域中心城市,實力相當雄厚。2月4日下午,山東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濰坊代表團審議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濰坊市委書記、市長田慶盈用了三組數字來說明濰坊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一組數字是稅收。2020年濰坊總稅收770億元。「濰坊的GDP全省排第四位,稅收排第三位,這說明了濰坊經濟發展的質量。」田慶盈說。

第二組數字是用電。電是工業的食糧,濰坊2020年1月20日-2021年1月20日用電量同比增長22%,說明企業發展比較 健康 。

第三組數字是銀行貸款。2020年濰坊 社會 存款超過1萬億元,人均10萬元;貸款余額7574億元,貸存比75%,表明經濟活躍度高。

面向「十四五」,濰坊的發展空間很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加速推進,為濰坊提供更大潛力、韌性和迴旋空間。

濰坊市「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在戰略定位上重點打造「六個高地」:全國高端製造業高地、全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高地、區域性對外開放高地、區域性人才高地、區域性創新高地、區域性文旅康養高地,定位清晰,未來可期。

作為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市(面積達17191.2平方公里,比北京還大;人口達1190萬人,比武漢還多,佔了全省人口的1/9),臨沂的表現如何對山東至關重要。

臨沂作為革命老區,經濟 社會 發展欠發達,在區位優勢競爭中處於劣勢。但臨沂充分利用已有條件,不斷創造新的發展優勢,出現了「政府有為、民營主力、大市場啟動、大城市拉動、產業集群帶動、文化強勢推動」的「臨沂模式」,與南方的「溫州模式」、「蘇南模式」並稱。

這個1994年才設地級市的地方,目前是北方最大的商貿和物流中心,有著「南義烏、北臨沂」的美譽。特色產業的發展,讓臨沂的GDP總量從全國150名開外躋身50強。

但這些年來,臨沂在全國的排名一度出現下滑:2010年排名第39位,2019年下滑至第48位。2020年有企穩回升的跡象:GDP達到4805.25億元,增速達到3.9%,超越了湖北襄陽和福建漳州,排名上升了2個位次至第46位。

臨沂與領先者洛陽的差距由2019年的435億元,縮小至2020年的323億元,只要加緊追趕,有望進位。

山東百強城市「下半區」表現不太令人滿意。其中,淄博排名第65位,較上年下降了5個位次;德州排名第87位,比上年下降4個位次;威海排名第89位,比上年下降了1個位次;東營排名第92位,比上年下降了2個位次。

綜上所述,山東城市在全國城市中的表現不錯,具備相當的競爭力,尤其是濟青的雙核作用正在得到進一步增強。同時,還涌現出煙台、濰坊、臨沂、濟寧等一批實力強勁的「板凳選手」,它們將成為撐起山東未來的關鍵力量。但個別城市在全國的競爭力下降,要引起足夠重視。

作者 | 沈默 編輯 | 長亭

❾ 北方第三城在哪個城市

北方第三城在沈陽城市。沈陽,簡稱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省會及最大城市,別稱盛京、奉天。沈陽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南部,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通往關東地區的綜合樞紐城市。

沈陽城市的特點

沈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2300年建城史,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沈陽是中國最重要的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有著「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的美譽,躋身國內最具競爭力城市行列,成為東北地區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地區之一。

沈陽先後獲得「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稱號。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十佳冰雪旅遊城市。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示範區,目前正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生態宜居之都,全力推進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閱讀全文

與北方經濟第三城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控制愛情里的情緒 瀏覽:483
溫州平陽多久辦健康證 瀏覽:962
考事業單位用哪個軟體學習好 瀏覽:719
南華哪裡美女多 瀏覽:471
青白江幸福里哪個小區好 瀏覽:261
baebae講述的什麼故事 瀏覽:830
如何給女生講故事聽 瀏覽:930
如何讓老婆的婚姻幸福 瀏覽:892
今天向幸福出發管彤怎麼不主持呢 瀏覽:555
如何選擇自己的婚姻和運氣 瀏覽:981
完美婚姻是什麼電視劇 瀏覽:363
合肥經濟學院宿舍如何 瀏覽:736
國際經濟什麼時候好轉 瀏覽:996
經濟領先哪些優勢 瀏覽:945
桂平在哪裡辦理健康證 瀏覽:586
拆散婚姻是什麼 瀏覽:135
眉清目秀的人為什麼幸福 瀏覽:27
事業單位高級職稱有哪些待遇 瀏覽:880
中興經濟現狀如何 瀏覽:282
婚姻關系破裂房產怎麼分配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