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每年美國要補貼農業數千億美元,農業對美國有多麼重要
全球化的大背景,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比以往都更加緊密,而曾經在這之間一直都有著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用誰的貨幣來結算? 這個問題曾在我國秦朝時期也出現過,不同的是,六國被秦覆滅,強行統一貨幣成為了戰勝國理所應當做的事情。 然而如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完全統治世界,同樣,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完全解決貨幣和貨幣制度問題。
1944年7月,一場關於戰後國際貨幣安排的金融會議在美東第一高峰華盛頓山的半山腰--布雷頓森林公園召開。經過幾周緊張的談判後,各方終於達成了一項協議。
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用35美元即可兌換一盎司的黃金。其餘各國以匯率的形式與美元掛鉤,匯率允許上下浮動。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一方面在戰後相當一段時間內都對世界經濟復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美元與黃金掛鉤,35美元兌換一盎司的黃金,而世界上有限的黃金資源又導致美國政府不能夠隨意的印發貨幣,所以當時的美元真的就是美金。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促進了經濟全球一體化,各國之間都有平等交換資源的權利,拋棄了過去戰爭掠奪式的資源分配的方式,是人類現代文明的一個巨大進步。
說到這里,需要解釋一個問題,為什麼貨幣一定要跟黃金掛鉤?這點很容易想通,各國都曾經歷過以物易物的時代,同時黃金是當時人們認知當中最高明的交換媒介,人們也有著共同的認知:擁有最多黃金的國家,更能有效的開展國際貿易。
美國當時有著全世界黃金儲備總量的3/4,美國人有著足夠的底氣自詡能夠直接支撐這種交易。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 各國的貿易總量已經達到了空前的地步,美國也只能增發美元才能支撐起市場的流動性。 然而,最基礎的常識我們在上文已經提到過,35美元兌換一盎司的美元,過量的美元印發,顯然已經不能支持黃金的兌換,而且隨著世界局勢的逐漸復雜化,人們更願意持有安全系數更高的黃金而不是美元,也沒人知道自己手裡的美元在明天還能不能兌換出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已經走在了崩潰的邊緣。
而戴高樂是最早捅破這層窗戶紙的人,戴高樂並不待見美國,也不會給美國總統供以過高的待遇,每天黑黑美國也是家常便飯。戴高樂面對世界媒體直言,美國已經沒有足夠的黃金來支撐布雷頓森林體系了。
而另一方面,美國迎來了尼克松時代,美元再也經受不起質疑,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這也是第一次美國利用美元收割全球的羊毛,也讓大家看到了美國不守信用的嘴臉。
美元與黃金的脫鉤象徵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塌,美元國際化為美國來帶的利好,使得美國開始總結黃金和美元捆綁的劣勢,並精心策劃了美元的下一個捆綁者。
1974年,美國和沙特達成了共識,美國向沙特提供軍火和領土保護,沙特的一切石油交易都必須使用美元進行交易,而沙特是OPEC中最大的產油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國,逐漸地各個國家都開始使用美元進行結算,美元成功的捆綁上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工業資源,進而美元霸權得以繼續和鞏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當今的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嘗試摒棄美元,以第三種貨幣進行交易。美元霸權似乎正在變得搖搖欲墜。
然而,事情似乎並沒有往我們想像的那般發展, 少有人知的是,當初美國制定的手段中除了石油外,還包含了糧食。 基辛格曾說過,如果你控制了石油,那麼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那麼你就控制了所有人。與美國人對待石油美元的態度不同,糧食美元在美國國策中,顯得更加隱晦,美國人不希望世界知道他們在做些什麼,為此他們不惜以本國工業萎靡為代價。
美國不惜重金補貼農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國內的糧食產量一直都是超過了本土需求量,然而美國依舊保持著超高的農業補助,美國農民收入的40%都是來自於政府補貼,數據顯示,2012年美國農業補貼高達2860億美元,同期,我國軍費不到1000億美元。
美國如此堅定的補貼農業,為的就是擊敗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對手,進而控制國際農業市場。二戰之後,以日韓為代表的新型經濟體,不斷承接美國轉移過來的低端生產線,大力發展現代化工業,擠壓農業生存環境,美國則趁機依靠低價農產品迅速佔領新興國家市場,之後再以各種「借口」操控糧食價格,從而影響、打擊新興國家經濟,維持自己強國的地位。
為了推進美國用「糧食控制世界」的目的,美國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發起了一場「綠色革命」。這場革命的核心是幫助一些貧困落後的國家發展農業,為世界帶來了更優良的、產量更高的糧食品種,肥料和農葯也被世界各地所引用,傳統的耕作方式被徹底顛覆。
綠色革命可以說加速了南亞現代化進程,以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例:
巴基斯坦小麥的產量從1965年的460萬噸增加到了1970年的840萬噸
印度的產量從1956年的1230萬噸增加到了1970年的2000萬噸
當然,就像我們前面所提到的,美國的農業政策更加隱晦,常常都是經過美化之後的語言,對於這場革命,他們名義上是宣揚自由市場的高效率凸顯出「蘇聯陣營」的低效率,而實際上他們的目的在於控制一些關鍵的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生產,這當然是後話了。
2. 分析美國農業補貼政策的演變背後包含哪些經濟學原理
通過補貼,降低了美國農產品的價格,同時也穩定了美國農場主和農業工人的收入水平。
低價格的農產品,使得美國家庭食品支出較低,降低了整個社會的運行成本
3. 美國和很多國家都是貿易逆差,那它的錢是從哪裡來的
美國和很多其他國家都存在著貿易逆差,但他又是全球第一的消費市場,但美國的經濟還是很很大,美國人們一般都會把錢存在保險上,他們喜歡投資,錢都存在了股票房產等投資事業上,不會把錢放到銀行。
美國人均五張保單,把錢存在保險上。因為保險的收益率是5%或更高,遠遠大於美國銀行儲蓄利率,並具有長期效益,所以保險公司很多比銀行有錢,也更有話語權。由於美國福利較好,加上保險可以發揮最大的杠桿效應,所以美國人更願意投資,期貨,股票,房產,實業,債券,信託,基金,收藏品等等占據了大部分投資市場,沒有人願意把錢放在銀行。
4. 美國為了發展經濟採取了哪些措施
1、整頓銀行與金融系,下令令銀行修業整頓,逐步恢復銀行的信用,並放棄金本位制,使美元貶值以刺激出口;
2、復興工業(中心措施):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與藍鷹行動來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
3、調整農業政策:給減耕減產的農發放經濟補貼(農民縮減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補貼),提高並穩定農產品價格;
4、推行「以工代賑」(最重要的一條措施);
5、大力興建公共工程,緩和社會危機和階級矛盾,增加就業刺激消費和生產;
6、根據《國家工業復興法》,各工業企業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標准和工作時日數等,以防止出現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從而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控制與調節,[緩和階級矛盾]。
7、政府還建立社會保障體系,是退休工人可以得到養老金,失業者可以得到保險金,子女年幼的母親、殘疾人可以得到補助。
8、建立急救救濟署,為人民發放救濟金。補充: 新政的主要措施:
1、金融方面,(新政是從金融方面開始的)(1)挽救銀行危機,改革與開始管理金融制度。為了解決銀行貨幣荒,它委託各聯邦儲備銀行根據各銀行資產發行貨幣,授權復興金融公司用購買銀行優先股票的辦法給它們提供流動資金。為了恢復群眾對銀行的信任,它規定由財政部整頓銀行,並監督銀行的重新開業。財政部根據要求採取了支持有支付能力的大銀行,淘汰了無償還能力的不健全銀行。為保護銀行儲備和阻止黃金外流,它禁止儲藏和輸出黃金。(2)3月20日通過了羅斯福提出的節約法,縮減政府開支和退伍軍人津貼5億美元。(3)先後通過提供證券實情法、證券交易法及銀行法,即著名的格拉斯—斯特高爾法以加強對銀行、證券市場和貨幣的改革和管理。(4)美元與黃金脫鉤,使美元貶值,放棄金本位制。實施結果:金融方面的措施是獲得了成功的,通過以上措施羅斯福政府維護並加強了美國金融資本的私人所有制,也加強了國家對金融制度的管理與控制。
2、對農業的調節。頒布《農業調整法》以及《緊急農業抵押放款法》、《農業信用法》等農貸法規,對農業進行調節:一是政府用獎勵和補貼的辦法來縮小耕地面積和銷毀農產品,以減少產量,提高農產品價格;二是採用優惠的農業貸款,解決農業資金不足問題。政府首先給農場主低息貸款,後又多次撥出資金對抵押借款到期不能償還的農戶給予再貸款,以發展農業生產,保證農民生活。
實施結果:通過以上國家控制農業生產與銷售的各種措施,效果是比較顯著的。提高了農民的購買力。
3、對工業的調節。頒布《全國產業復興法》,這一法規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企業界在政府同意下建立行業工會,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競爭」准則。第二,調節僱主和工人的關系,包括規定合理工資標准,工人有權組織工會同資方談判等內容。第三,建立「公共工程管理局」,國家撥款興辦公共工程。在頒布產業復興法後,設立「國家復興管理局」,加強政府對工業的調節。
實施結果:以上措施的實施只能說是對美國工業復興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其結果並未取得成功,而且隨著羅斯福與最高法院斗爭的日益激烈,最高法院於1935年5月27日就謝克特家禽公司控訴美國政府一案作出判決,宣布全國工業復興法違憲,從而結束了這次局部調整工業生產關系的試驗。
4、政府投資興辦公共工程並對失業進行救濟。羅斯福政府一方面通過頒布《失業救濟法》、《全國就業服務法》等對失業人員實行救濟工作,1933年至1936年政府大約支出30多億美元用於直接救濟。另一方面通過政府投資大規模興建公共工程,吸收大量勞動力,「以工代販」,解決失業人員就業問題。
實施結果:「通過以上活動,美國聯邦政府增加了國有企業,刺激了私營企業,也起著為壟斷資產階級養活和培訓勞動後備軍的作用。」
5、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羅斯福政府於1935年頒布《社會保障法》,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部關於社會保障問題的立法。其內容包括養老金制度、失業保險制度、兒童救濟金制度、資助保健事業等方面。這主要是在新政的第二階段完成的,也是新政第二階段取得的最主要的成果。
實施結果:《社會保障法》開創了美國乃至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社會保障的先河,它對防止經濟出現新危機、減緩經濟的波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多數美國史學家認為:社會保障法是所有『新政』立法正最重要立法,它使美國走上通往福利國家的道路。」
6、調整三權分立體制。1937年2月5日,羅斯福提出建議,認為最高法院人力不足,案件過多,法官年邁,影響效率,因而如任職已10年滿70歲還未退休,應增派一名法官,據此聯邦最高法院法官可由9名增加到15名。根據1933年經濟法,羅斯福頒布了第6166號行政命令,改組、合並和取消了一些行政機構,並加強了預算局的領導作用。1939年4月,國會通過了《新政機構改組法》,規定許多小機構合並為大機構。1939年9月8日,總統頒布了第一號行政命令,建立包括白宮辦公廳、預算局、國家資源計劃處、人事管理聯絡處和政府報告署等總統的辦事機構。
5. 美國一共發過幾次補助金
美國2021年一共發放過三輪補助金。
美國的救濟金有900美元,即摺合人民幣5870元。 美國政府規定,月薪不超過1174美元(約人民幣7296),即年薪不超過14088美元的個人可以獲得食物券,此薪酬數字是美國貧困線收入的130%。
法案規定,非稅法定義的居民、遺產(estate)和信託(trust)不可以領,換言之,絕大部分的美國常住居民U.S. Residents都可以獲得這個補貼。
6. 美國財政支出預算資金來自何處
預算的執行是指預算目標的實現過程。它有三個基本環節:組織收入、撥付支出、預算調整與平衡。
組織預算收入
預算收入的執行是預算收入的實現過程。各預算收入徵收機關是執行主體,包括稅務機關、財政機關、海關等。在收入徵收的過程中,徵收機關必須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時、足額地完成財政收入計劃,不得隨意增收或減收;徵收的收入要直接上繳國庫,不得截留、挪用;國庫部門對組織的財政收入要及時收納、劃分和報解,按規定辦理收入退庫;徵收機關、國庫和預算管理機關之間要實時傳遞會計信息。
撥付預算支出
預算支出的執行是支出目標的實現過程。預算管理部門和政府所屬的相關公共部門是支出執行的主體。財政部門要按預算計劃、規定用途、工作進度和交易合同發出支付命令,國庫要根據財政部門支付命令及時、足額撥款,以保證政府部門履行其職能。
預算調整
財政預算畢竟是一個收支計劃,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由於各種情況的變化,財政部門要不斷地按規定進行預算調整,組織新的預算平衡。所謂預算調整,是指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因實際情況發生重大變化需要改變原預算安排的行為。預算管理部門在進行預算調整時,所要遵循的法律程序與預算編製程序基本相同。
國庫預算收付
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又稱國庫單一賬戶制度,是建立、規范國庫集中收付活動的各種法令、辦法、制度的總稱,是對財政資金從徵收、入庫、撥付、使用、銀行清算,直至資金到達商品供應商和勞務提供者賬戶全過程的監控制度。
作為財政預算執行的關鍵性制度,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是市場經濟國家如美、日、英、法、加等經合組織成員普遍採用的一種財政資金收付管理制度。
政府預算采購
政府采購(government procurement)是指各級政府為了開展日常政務活動或為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需要從市場上購買商品和勞務的行為,即財政購買性支出的一種行為。
政府采購制度是為規范政府采購行為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規章和辦法。它最早形成於18世紀末的西方自由資本主義國家。伴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為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不斷出現的新矛盾,有關政府采購的制度建設和機構建設也不斷完善,從而形成了現代政府采購制度。
7. 美國總統選舉的資金哪裡來的
競選資金來自五個渠道:
1、總統競選人自己或家族的資金:候選人可以依靠自身財富甚至舉債參加競選,但是來源和去向都需要對外公布,並且個人資產用於競選沒有上限,這也就難怪大家都說這是有錢人玩的游戲了。
2、 私人捐款:大家都知道,很多時候出於利益綁定等原因,很多富豪熱衷於支持有利於維護自己利益的候選人。
3、公司和利益集團捐款:每逢大選年,由各種公司,協會,利益集團組成的「政治行動委員會」提供的捐款,已經成為總統競選人的重要資金來源。
聯邦競選經費法規定,每個「政治行動委員會」向某個總統競選人的捐款,不得超過5000美元,但是對組織的捐款數額卻沒有限制,而這也導致所謂的行動委員會,成為了最直接的權錢交易的媒介。
而在每次的大選中最容易出現權錢交易的腐敗問題的也是這兩部分資金來源,因此幾十年來,如何規范這兩部分資金既確保競選的公平規避「金主政治」又保障選民的自由成了一直以來爭議的中心。
4、黨派內部經費:各黨派為了支持本黨派候選人會舉行籌款招待會,聚餐或者音樂會來募集資金,
5、聯邦政府補助:這部分是由納稅人共同分擔的總統競選人的競選費用,聯邦競選經費法規定,在總統預選期間,如果一位競選人在20個州的每個州籌集到私人捐款在5000美元以上,並且每份私人捐款都不超過250美元。
那麼就有資格從聯邦政府得到對應的補助,補助總額以500萬美元為限,在大選期間各主要政黨的總統候選人的全部競選費用,則全部由聯邦政府支付。但是這部分資金對於競選來說簡直杯水車薪,並且有競選額度限制,因此一般候選人都會放棄聯邦政府資助的競選費用。
通過上述的了解,近些年來,美國的大選越來越趨向於「金主政治」,對於金錢的限制越鬆懈,資本能夠發揮的作用越明顯。
8. 美國經濟靠什麼
美國的經濟實力,在十九世紀末期,就已經開始超越英國。尤其二戰結束後,美國經濟就獨占鰲頭,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國經濟實力,還不足以和美國抗衡。美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一,到底是靠什麼支撐呢
一,農業是美國經濟的基礎
如果說美國農產品預期報告,就是國際市場的風向標,你相信嗎確實如此呦,美豆的一個豐收或歉收報告,就能引起世界期現貨市場價格波瀾。甚至美豆主產區的一個天氣預報,亦能成為期貨市場炒作的依據。美國憑借其農產品預期報告,沒少在期貨市場炒作牟利。這就是美國農產品掌控國際市場的實力,美國距離掌控國際糧食定價權,只有一步之遙了。
美國農業如此強勁的實力,皆得益於其中西部良好的自然條件,以及先進的集約化農業生產模式。其農產品產量,不但可以自給自足,還能大量出口。同時,美國政府還提供大量農產品補貼,以提高其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小編覺得,美國之所以大力發展農業,皆因其明白,農業是國家之根本,是其它產業的基礎。他們除了滿足自身需求外,還通過農產品大量出口,以逐漸掌控別國之根本。等美國掌控國際糧食定價權之日,就是他們又多了收割別國財富利器之時。
民以食為天,美國農業首先能滿足自身需求,就是國家的底氣。美國農業產值,雖然在美國經濟體量中,所佔比重很小,卻是美國經濟的基礎。
二,高科技產品是美國的殺手鐧
我們現在總有美國製造業空心化的錯覺,皆因美國把大量中低端製造業,遷址發展中國家所致。因而美國現有的製造業多是高端高科技公司。世界頂尖高科技公司,前五位皆屬美國,這些美國高科技公司,其產值就能在相關領域占據半壁江山。
美國科技創新能力無人能及,其現在的製造業多是高精尖、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產品。他們在多個領域掌控著頂尖核心技術,其通過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來掌控著別國企業的命運。前段時間的中興晶元事件,不正是他們利用自己高科技殺手鐧,製造事端的明證嗎我們也從中看出了,科技興國的重要性。
小編覺得,美國拋棄中低端製造業,全力發展高科技產品,就是因為高科技產品低成本、高附加值,在為美國攫取巨大利潤的同時,還能以保護知識產權為借口,限制別國企業發展,其就是美國頻挑事端的殺手鐧。
9. 美國大學低收入補貼從哪幾方面獲得
1、助學金
助學金大多都是博士生或者研究生進行申請的,就是你可以幫助教授或者參加研究項目而給予你求學路上的一種獎勵,類似於每個月發的工資一樣,就是我們所說的「全額獎學金」。一般本科生比較難申請到助學金,不過,如果學生在本科的時候出類拔萃,被研究生院的教授看中的話,也是有可能可以獲得的。
2、獎學金
這里所講得獎學金,有兩類,一類就是校內獎學金,一類就是基金會獎學金,基金會的獎學金其實是校外提供的,也就是私人或者是企業。這點,作為學生的話,可以申請校內的,也可以申請校外的。當然,校外的要比校內的內容多,而且非常豐富。
3、學費減免
學費減免是可以申請的,不過也有各種各樣的規定和條件。例如對殘疾人或是家庭收入狀況出現困難的學生。這便需要證明家庭經濟能力無法負擔完整的求學過程,便可以進行申請。
4、校內外住宿節儉或減免
這是美國大學為降低留學生的學習費用而特設的一個獎學金種類。如果學生覺得無法在校內承擔這么高的住宿費,且家庭經濟狀況也有困難的話,就可以向學校提出這方面的要求和申請。
10. 美國的錢是從哪裡來的
美國的錢,一般指的是大選時候的錢,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1、來自公共競選基金:美國人可在納稅時自願捐助美國大選候選人的競選經費來自幾個不同的途徑,包括公共競選基金、個人捐款、企業的資助和政治行動委員會(PAC)的投入。雖然種類繁多,但這些競選經費都是來自自願捐款,而且都要受到嚴格的監管,不願意為大選埋單的納稅人不用為此耗費一分一毫。根據《聯邦選舉活動法》,合格的總統候選人可以從美國財政部儲留的特別基金中為自己的選舉活動獲取公共基金。雖然叫做公共基金,這些錢卻不是直接以稅收的形式強制向納稅人收取的。它完全由美國納稅人自願籌措,納稅人可以選擇從自己每年繳納的聯邦所得稅中拿出3美元捐助這一基金。不過為了獲得公共基金的使用資格,候選人就要達到一定資格並且接受一系列的限制:候選人必須在20個州中的每一個州募集到對等的捐款5000美元。候選人可以在預選中,或者在大選中,或者既在預選中又在大選中接受公共基金。但一旦接受了公共基金,就必須遵守聯邦選舉委員會所規定的開支限額和其他限制。要獲得公共資金只需要獲得足夠的支持,這就為候選人參加競選提名創造了一個公開合理的競爭環境。但另一方面,由於使用公共競選資金就意味著必須放棄自主籌款,接受公共基金上限作為自己競選經費的上限(2008年時公共經費的上限為8300萬美元),所以包括奧巴馬在內的許多候選人都會放棄這一經費支持,轉而向私人募捐。2、來自募捐:支持者可以通過自願捐款的方式支持候選人為了防止金錢和特殊利益集團不當影響政治,美國的選舉法對政治捐款有嚴格的規定。對一個競選人的一次競選,個人捐款最多不得超過2400美元。嚴格的捐款上限相對於動輒數百萬或上億的競選費用來說杯水車薪,這就使得候選人必須依靠成千上萬的普通選民的捐款積少成多。如果無法從個人捐款得到充足的經費,候選人還可以從政治行動委員會(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 簡稱PAC)得到資助。以2008年為例,眾議院和參議院的競選經費分別有1/3 和1/5是來自PAC。但美國聯邦選舉法對PAC的政治捐款也有嚴格的規定和限制。對每個競選人每次競選活動(初選、一般選舉或特別選舉),PAC捐款的最高限額為5000美元,一個PAC給一個全國性政黨的錢每年不得超過15000美元。任何PAC都必須在成立後10天內向聯邦選舉委員會(FEC)登記注冊,而PAC的經費同樣是來自於自願捐款的個人和企業。3、候選人也可以自掏腰包參與競選競選資金還有一個來源,就是來自候選人自己。候選人可以依靠自身財富甚至舉債參選,按照1976年最高法院對「巴克利訴瓦萊奧案」的裁決,個人資產用於競選沒有上限。雖然憑借個人資產參選沒有法律上限,但這些參選人的結果往往都不如意。在2008年的大選中羅姆尼就為自己支付了4400萬美元的競選資金。不過那時選民對此並不買賬,當年的羅姆尼僅止步於共和黨黨內,而在今年,羅姆尼沒有自掏腰包,反倒一路沖到了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