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雲南的古今歷史
雲南的古今歷史:
地名來源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開西地南夷,置縣24,雲南為其一。取縣名為「雲南」有三種說法,一是「彩雲南現」說,建縣時,縣治駐地現雲南驛村北面的龍興和山出現五彩雲霞,縣城在彩雲之南稱「雲南」 ;二是「雲山之南」說,雲山即現賓川雞足山,常凝雲氣高數丈。
三是「武帝追夢」說,相傳漢武帝夜夢彩雲,遣使追夢,在今祥雲縣境追到彩雲,因置雲南縣 。唐朝,南詔王閣羅鳳遺使到長安拜唐王,王問:君在何方?使遙指南曰:南邊雲下。於是在朝廷心目中「雲南」便為祖國西南邊疆地域的代稱,開元十六年(728年)唐王便封閣羅鳳為「雲南王」。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雲南等處行中書省,「雲南」正式作為滇域的名稱確定下來,雲南縣的地域上曾設過雲南郡、雲南賧、雲南州,「雲南」兩字一直沿用。明至清代為區雲南縣與省名的使用混暇,常將雲南縣稱為「小雲南」。民國七年,為免省縣同名,將「雲南縣」改名「祥雲縣」。
古今歷史
雲南省是人類重要的發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的雲南元謀猿人,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和亞洲最早人類。
夏、商時期,雲南屬中國九州之一的梁州。殷周時期,雲南被稱為「百濮之國」。
前3世紀,楚國大將庄蹻進入滇池地區,建立滇國。
秦代修「五尺道」,在雲南派官「置吏」,標志著中央王朝對雲南正式統治的開始。
漢元封二年(前109年),西漢武帝時期,開西南夷,滇王降,設益州郡,領縣27個。東漢在今保山設永昌郡,亦屬益州部,對雲南的統治進一步深入,中國在雲南西部地區的疆域已大體奠定。
魏晉南北朝時期,今雲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稱為「南中」。三國時南中部分奴隸主貴族據地自雄,諸葛亮率大軍渡瀘(今金沙江),平定南中,並調整郡縣建置。
西晉,雲南改設中央直接統治的寧州,為全國十九州之一。這時雲南廣泛使用鐵器,實行移民屯田,滇中、滇東北等地出現了新的封建生產關系的因素。南北朝時期雲南進入爨氏的統治時代。
晉朝泰始七年(271年),改置寧州。太康三年(282年),復省入益州,置南夷校尉。太安二年(303年),復置寧州。東晉咸和八年(333年),李雄派李壽率兵攻佔南中,李壽被封為「建寧王」,爨琛為交州刺史。咸康四年(338年),分置安州。
咸康五年(339年),爨琛降晉,晉王朝封爨琛為寧州刺史,並承認其世襲地位,從此彝族豪族爨氏統治雲南400年。南北朝,梁大同年間,改置南寧諸州,承聖末年,雲南沒於群蠻。
隋朝,消除割據勢力,雲南重新置於中央政府的直接統治之下,唐初繼之,基本上恢復了漢晉時期的郡縣規模。隋開皇十七年(597年),復開南中,仍置南寧州,領羈縻數十州,後又領於益州都督府。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管羈縻州三十二。貞觀六年(633年),於戎州置都督府,督南中一十七州。707年,唐朝擊敗南侵洱海的吐蕃擴張勢力,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洱海地區的蒙舍詔部落首領、哀牢夷人皮羅閣兼並其他五詔,建立南詔國,被唐朝賜名「歸義」。
天寶元年(742年),置戎州督羈縻三十六州。天寶九年(750年),南詔佔領雲南全境,稱臣吐蕃,僭國號曰大蒙。貞元四年(788年),吐蕃冊封日東王。五年,復歸唐。
十年,請改國號南詔。太和三年,復叛唐。大中十三年,僭稱帝國,號大禮。 879年,鄭買嗣殺南詔王建大長和。光化四年,鄭買嗣奪位,自立為王,改國號大長和。後唐天成三年,楊干貞建大義寧。後晉天福二年,段思平聯絡三十七部滅大義寧國,建立大理國政權。
元朝 1253年,忽必烈率大軍乘革囊渡金沙入雲南,滅大理國,1260年,設「大理國總管」。1276年忽必烈選派賽典赤·贍思丁來雲南建立雲南行省,任賽典赤為「雲南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傅友德、藍玉、沐英率軍西進平定雲南,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立了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雲南內地設府、州、縣,實行以流官為主的統治,在邊遠地區則建立宣慰司、宣撫司、安撫司、長官司、「御夷」府州等,全由土司管轄。
清朝,順治十六年(1659年)吳三桂進攻雲南,永曆帝及其隨員逃至緬甸。康熙元年(1662年),永曆帝朱由榔及其子被吳三桂從緬甸逮回,絞死在昆明金蟬寺,明朝最後一代王朝覆滅。清康熙年間,吳三桂的叛亂被粉碎。清朝時期大量移民入滇,並推行「改土歸流」。
(1)雲南什麼時候恢復經濟擴展閱讀:
雲南的經濟地位:
雲南,簡稱雲或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昆明,位於中國西南邊陲,界於北北緯 21°8'-29°15′,東經97°31′-106°11′之間,東部與貴州、廣西為鄰,北部與四川相連,西北部緊依西藏,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寮國、越南毗鄰,雲南省總面積39.4萬平方千米。
雲南省地勢呈現西北高、東南低,自北向南呈階梯狀逐級下降,屬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88.64% 。地形以元江谷地和雲嶺山脈南段寬谷為界,分為東西兩大地形區。東部為滇東、滇中高原,是雲貴高原的組成部分,表現為起伏和緩的低山和渾圓丘陵。
西部高山峽谷相間,地勢險峻,形成奇異、雄偉的山嶽冰川地貌。雲南省地跨長江、珠江、元江、瀾滄江、怒江、大盈江6大水系。雲南氣候基本屬於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滇西北屬高原山地氣候。
截至2017年底,雲南省下轄8個省轄市,8個自治州,67個縣,29個自治縣,16個縣級市,17個市轄區。
截至2017年末,雲南省常住人口4800.5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4億元,第一產業2310.73億元,第二產業6387.53億元,第三產業7833.08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4545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雲南
❷ 雲南出台20條措施,加快旅遊業恢復,疫情下旅遊業該何去何從
雲南出台了20條措施,想要促進旅遊業的恢復。從中可以看出,疫情下旅遊業是很蕭條的,讓很多旅遊從業者處於待業或者失業的情況。在這些建議中,有一個建議吸引了小編的注意力,就是多渠道的引客入滇。只要有人願意來雲南,肯定會在雲南進行消費,這樣就能讓餐飲、住宿以及旅遊業興旺起來。旅遊業是會在情況穩定下來之後變得很興旺的,不會一直這么的蕭條。
總結
在旅行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要做好行程登記,還要保護好自己,不要造成嚴重的社區感染。其實旅遊業真的是靠天吃飯的,如果社會大情況不好,旅遊業不可能很興旺。
❸ 2022上半年31省份GDP數據,各省的情況如何
很多省份的經濟在逐漸恢復,有些省份的失業率情況也需要引人關注。
所以全國的主要省份和城市來說,因為上半年的很多地方有新冠疫情,所以相關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並不好。在新冠疫情得到有效遏制以後,很多省份的經濟數據在不斷恢復,有些省份的經濟增勢非常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果能夠恢復各行各業的基礎發展問題的話,很多省份的GDP在下半年會有大的提高。
上半年的GDP數據已經公布。
在公布了第2季度的GDP數據以後,國家統計局也公布了上半年的各省GDP數據。對於大多數省份來說,雖然很多省份的經濟發展受到了疫情的沖擊,在很多省份的經濟發展趨勢已經出現了積極的變化。特別是對於那些已經基本防控住新冠疫情的省份來說,這些成分的GDP數據變得越來越好,有些省份的上半年GDP增速已經達到了5%以上。
❹ 雲南旅遊業什麼時候恢復正常
2020年2月20日,麗江市文化和旅遊局發布「麗江市旅遊行業全面恢復營業的通告」稱,全市旅遊行業面向雲南省內、國內疫情防控低風險地區開放,全市旅遊行業全面恢復營業,包括麗江古城、玉龍雪山等世界知名景區。2月21日正式開放,但必須採取各項防疫措施,時隔26天,各景點迎來首批遊客。
2月20日,由雲南省旅遊景區協會提出,麗江市玉龍雪山景區、雲南省旅遊景區協會秘書處起草的《雲南省旅遊景區協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旅遊景區有序開放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對外發布,提出各類旅遊景區開放時間服從當地政府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經批准或報備後有序受控開放。
《指南》對雲南全省旅遊景區疫情防控與有序開放工作基本條件、預約預售、遊客服務、服務保障、公共衛生、行業管理、宣傳營銷、使用期限8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覆蓋景區協會的125家會員單位。
景區制定了科學的復工復產方案,並設立了臨時觀察室,嚴格落實體溫檢測、消毒等必要措施,確保遊客和全體員工的安全,為遊客提供一個安全有序、文明和諧的旅遊環境。
❺ 疫情對雲南經濟的影響
面對疫情,雲南省政府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成立省委省政府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及指揮部,及時啟動一級應急響應,抓緊抓實防控措施,嚴格實施邊境防控「五個管住」,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成果。
同時,毫不放鬆抓經濟社會發展,及時出台穩定經濟運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擴大有效投資、促進外貿穩增長等系列政策措施,啟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總攻行動,謀劃實施基礎設施「雙十」重大工程,從嚴抓好安全生產和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加快整治重組煤炭行業,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最大限度減少和對沖疫情影響,全省經濟經受住了嚴峻考驗。
一季度雲南省主要經濟指標降幅小於全國平均水平
政府工作報告中說,一季度雲南省主要經濟指標雖大幅回落,但降幅小於全國平均水平,呈逐月回升態勢,一些領域異軍突起,新的發展動能正在集聚。
部分工業行業逆勢上揚,高技術製造業增長23.9%,公路貨運周轉量、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等先行指標持續回升。八大重點產業、世界一流「三張牌」帶動作用更加凸顯,綠色鋁材、綠色硅材等新產能不斷集聚,工業用電量增長5.8%,按照「大產業 新主體 新平台」思路發展的農產品購銷兩旺,農村電商蓬勃發展,網路商品銷售同比增長1.1倍。財政、金融支撐保障更加有力,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增長10.7%,民生支出力度不斷加大。
❻ 9月6日起雲南石林縣西街口鎮、圭山鎮實行臨時性靜態管理,疫情形勢如何
當地疫情形勢較為良好。只不過兩地區的政府為了防止疫情擴散,以及外來病例的影響。因此才會採取臨時靜態管理的方式,能夠從根本上降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
疫情對中國經濟發展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是我國政府以及相關疫情工作人員的努力之下。我國也成為了世界上最早擺脫疫情影響的國家,截止目前為止,社會各個行業都已經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相比之下,歐美國家仍然受到疫情的影響。民眾的基本生活以及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這要歸結於政府方面的不作為。
由於新冠病毒產生了變異體,直接導致全國各地區都出現了疫情擴散的現象。雲南地區也同樣如此,尤其是雲南石林縣的兩個區域都出現了疫情擴散。於是,雲南西街口鎮以及圭山鎮都實行了臨時靜態管理。當然具體的解封時間,還需要根據當地政府作出的安排來決定。畢竟要根據疫情形勢作出相應的判斷,不能夠貿然下達解封的決定。
❼ 雲南省豬價什麼時候恢復正常
預計2023年1月。雲南省豬價預計在2023年的1月份可以恢復正常並直接購買,深受廣大民眾喜愛。
❽ 統計局:工業生產將逐步恢復雲南有幾個機場
統計局工業生產將逐步恢復雲南有16個機場。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雲南有16個機場,分別是昆明長水國際機場、麗江三義國際機場、西雙版納嘎灑國際機場、德宏機場、普洱思矛機場、騰沖機場、保山機場、文山普者黑機場、昭通機場、臨滄機場、大理機場、迪慶香格里拉機場、瀾滄景邁機場、寧蒗瀘沽湖機場、滄源佤山機場、怒江蘭坪機場。
❾ 滇越鐵路開通後對雲南經濟、工業和生活的影響有那些
滇越鐵路的開通,使雲南一夜之間成為中國西南內陸地區距出海口最近的區域。以往,通過滇越古道,從昆明到越南海防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但火車通車後,三天即可到達。清朝最後一個「狀元」袁嘉穀是雲南人,當他1910年10月返回故鄉時,便是通過滇越鐵路。過去他從家鄉赴京趕考,至少需兩個月時間,而此次還鄉,卻只用不到半月,這讓他大為感慨,並預言這條鐵路將給雲南帶來巨大改變。
歷史正如袁嘉穀所預料。雖然1889年蒙自開關可以視為雲南近代化的開端,但西方工業文明對雲南的沖擊,直到滇越鐵路通車之後才真正開始顯現。
今天的歷史學家更能看清楚一百年前這條鐵路的意義。滾滾而來的西方工業產品從世界各地運抵越南海防,再經滇越鐵路運至昆明,進而向整個西南地區流淌。這其中,以鐵路沿線地區收益最為直接。
以昆明為例,火車通車前,昆明對外交通只有幾條驛道,日用消費多為本省土特產品,不多的外來物品也局限於周邊省份。通車之後,昆明市政建設、消費習慣、思想觀念出現前所未有的變化。一些聞所未聞的商品開始出現在昆明百姓的生活之中,罐頭、香檳、咖啡、手錶、縫紉機、化妝品開始被一些富戶人家接受和消費;市區內開始出現許多西式或中西合璧的建築,今天的雲南大學會澤院便是當時法式建築的代表;電話、電燈、自來水、汽車、自行車也陸續在這個城市裡出現;社會上逐步流行起西式生活風尚,咖啡館、酒吧、電影院成為市民的消費場所,新式學堂開始普及,女孩子也可以進入學校,接受新式教育。
據粗略統計,自1910~1923年間,昆明市內新開張的酒店、洋行就達三四十家之多。而同一時期廣州的洋行也僅有十餘家,昆明聲望之隆,「堪比香港」。
作家艾蕪在其《人生哲學的一課》中對此描述:「滇越鐵路這條大動脈,不斷地注射著法國血,英國血……把這原是村姑娘面孔的山國都市(昆明),出落成一個標致的摩登小姐了。」
工業起步
鐵路通車之後,由於大量廉價棉紡品的傾銷,使雲南傳統的耕織結合的家庭經濟備受沖擊,從而導致小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的分離。同時,大米、紅糖、茶葉、火腿等土特產品出口數量的迅速上升,也改變著雲南農業結構;為了適應進出口貿易,一些新興經濟實體如公司、公廠開始出現。與此相伴隨,傳統的商幫組織也開始為商會、新式會館所代替,金融體系也由票號、錢庄升級為銀行,金融資本開始滲入新興的工業領域。傳統的社會階層也隨之開始出現新的分化,民族企業家和新式知識分子逐漸成長起來。新式教育及新的思想觀念開始在雲南大地上廣泛傳播。
在這個過程中,鐵路沿線區域的城鎮建設快速發展。以碧色寨為例,這個在清末只有幾戶人家居住的荒僻小村,在鐵路開通後,成為交通樞紐。原由紅河水道運輸的貨物均在此轉運,結果在短短時間內讓這個邊遠小村奇跡般地繁榮起來。在這僅有4平方公里的村落里,匯集了法、英、美、德、日、希臘、越南等不同國籍不同語言的人,公司、洋行、酒店、咖啡館、郵局、稅務局等紛紛設立,一時間,這里成為冒險家的樂園。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自秦漢以來便成為雲南與外界主要交通運力的馬幫,因受鐵路沖擊而迅速衰落。這激起了當地百姓的不滿,在「阻洋修路」不成後,蒙自、個舊、石屏等地士紳商賈開始出資組建鐵路公司,並修建了中國第一條主權最完整的民營鐵路——個碧石鐵路,這條長達117公里的鐵路把滇南最富饒的幾個城市連成一片,並在碧色寨與滇越鐵路交匯。
從1910~1923年間,雲南先後興建各類工廠55家,同1909年比,企業數量增加了3.7倍。這其中,包括在世界上享有「錫都」盛譽的個舊錫礦公司。同時,中國第一個水力發電站——昆明石龍壩水電站建成,其從歐洲進口的西門子發電機組便是通過滇越鐵路運至昆明。發電廠運轉後,昆明於1920年成立了自來水廠,從蒸汽時代步入了電力時代。
中國的「敦刻爾克」
1937年7月,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很快,中國半壁江山淪陷。在戰爭初期,滇越鐵路一度成為西南大後方唯一聯通海外的運輸線,大量軍用、工業生產、醫葯等物資靠此一線運入中國後方。
昆明作為西南大後方雲南省的省會,吸引了許多企業遷移至此,大量的資金、設備和人才通過滇越鐵路進入昆明,不僅為中國的工業發展保存了力量,也有力地推動了昆明工業現代化的進程,從而一舉奠定昆明現代工業的布局及發展基礎。
據國民政府經濟部的統計,1940年昆明地區主要的工廠企業已達80個,內遷數量僅次於重慶和川中地區,廠礦工人也從戰前的2000多人增加到3萬多人。
通過滇越鐵路內遷的還有包括被稱為「中國最好大學」的西南聯大的師生。南京淪陷後,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長沙組成的臨時大學經過反復研究,決定遷往雲南昆明,之所以選擇雲南,而不是當時發出盛情邀請的廣西、重慶,一是因為昆明地處西南,距前線較遠,同時又可以遠離陪都重慶,保持學術獨立性;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滇越鐵路的存在,學校可以藉此與海外保持交通,便於采買圖書和設備。
1938年2月,臨時大學的師生離開長沙,進入雲南,大部分師生便是通過滇越鐵路到達昆明,建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聯大」的文法學院,也一度落腳在滇越鐵路上蒙自城的歌臚士洋行、蒙自海關、周家住宅等處。
一時間,當時中國最負盛名的作家學者大批雲集昆明,使之成為抗戰時期中國的文化堡壘。
1940年,因日軍侵入越南,為阻止日軍沿滇越鐵路入侵雲南,國民政府下令炸斷中越河口大橋,並拆除河口至碧色寨的鐵軌。1946年,經中法雙方交涉,法國將滇越鐵路雲南段主權和經營權移交給中國。新中國成立後,中斷十餘年之久的滇越鐵路經過修復,於1957年恢復通車,並運行至今。
在滇越鐵路建成通車的前30年間,它成為雲南與外界交通的主要通道,不僅直接促進了雲南地區的近代化進程,甚至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度成為中國的「敦刻爾克」,成為民族抗戰的生命通道。
可以說,沒有滇越鐵路,雲南的近代史也許會是另一種進程。
❿ 雲南省的歷史可以上溯到什麼時候
上溯夏、商時期,域內共分九洲,雲南屬粱州的一部分。公元前世紀戰國末期,秦楚兩國競相進入西南地區。公元前279年,楚頃襄王派庄蹻通過黔中郡向西南進兵,其時,秦奪楚黔中地,庄蹻無路得返,遂「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建立了滇國。《史記》載:「庄蹻留王滇池,分侯支黨,傳數百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後修築了一條經四川宜賓至雲南曲靖的「五尺道」,溝通了雲南與內地的聯系。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是雲南全省疆域和境內行政區劃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蒙唐擴建「五尺道」,改名「西南夷道」;派王然於等深入雲南腹地考察並與民族首領聯絡;派郭昌率兵進入滇池地區。滇王常羌率先歸附,西漢王朝封其為「滇王」,頒授金質「滇王之印」,並先後正式在雲南設益州郡(今晉寧縣)等郡,奠定了雲南省疆域范圍和縣級行政區劃的基礎。東漢時期,中央王朝統治向西發展,於公元69年在今保山設立永昌都,奠定了雲南西部疆域的基礎。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即任命少數民族首領爨宏達任昆州刺史。公元730年,南詔統一「六詔」後,在洱海地區建立了南詔政權,公元738年唐王朝冊封南詔皮羅閣為「雲南王」。
到唐太宗時,唐王朝在雲南設置的州縣恢復到漢晉時期規模。南詔政權大量役使奴隸修建了許多著名的城市宮殿園林和佛塔寺廟,如大理三塔,昆明東西寺塔,蒼山高河水灌溉工程,昆明金汁河、銀汁河水利工程等,成為古代雲南國土開發史上的鼎盛時期。
經過歷代不斷地修建道路,到唐代,蜀布、筇竹杖等內地物資經雲南源源不斷運往南亞、
西亞,形成了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
公元1274年,元朝設置「雲南行中書省」,自此,「雲南」作為省一級區劃名稱開始載入史冊。其時,著名政治家賽典赤·瞻思丁擔任雲南行省平章政事,並將省治由大理遷到中慶
(昆明)。
昆明作為雲南省會亦從元朝開始。明代,朝廷取消「行省」設立「雲南承宣布政使司」(相當於省政府),同時設置「都指揮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號稱「三司」,實行三權分立。在布政司下設府、州、縣三級。明代治理雲南、任用官吏時的基本規則是,「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內宜流不宜土」(「三江」指瀾滄江、怒江、紅河),即位於內地的府、州、縣長官由朝廷委派並有任期(流官);位於邊遠或少數民族地區的府、州、縣、宣慰司、安撫司長官由少數民族首領擔任並可世襲(土官),或者以流官為主,土官為輔,「土流兼治」,正式建立了土司制度。元、明朝時期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採取的「以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是封建民族政策的一個發展。
明代雲南的手工業和商業,特別是礦冶業迅速發展,銀、銅的產量居全國第一,「合八省之產,不敵雲南之半」。
清代沿襲明制設承宣布政使司,下設道府、州、縣,並在一些地區推行「改土歸流」,廢除土司特權,任命流官統治,而在邊遠地區,仍實行土司制度。
鴉片戰爭以後,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法越南條約》。將雲南劃為法國的勢力范圍,從1889年起,蒙自、蠻耗、河口等地先後被劃為商埠,1905年昆明被辟為商埠;1910年滇越鐵路建成,雲南大錫等物資主要由鐵路運輸出口。辛亥革命後,廢府、廳、州,只保留縣,邊疆部分地區仍保留土司制度。民國17年廢道設省。在推翻清朝的封建帝制,建立和維護民主共和國的進程中,雲南發揮了重要作用。先後有1907年的河口起義,1911年的「重九起義」和1916年的護國運動,形成「以一隅而為天下先」的聲勢。護國運動後,雲南處於軍閥統治之中。
抗日戰爭時期,雲南成為全國抗戰的大後方,是安置內遷企業和發展戰時工業的基地。1938
年,北大、清華、南開等著名大學南遷組建西南聯合大學,具有「五·四」、「一二·九」革命傳統的進步師生和各方愛國人士聚集昆明,雲南抗日救亡運動更加彭勃開展。抗戰初期,僅1000多萬人口的雲南,先後派遣20多萬子弟為挽救民族危亡,跋山涉水,浴血疆場。抗戰中,雲南各族人民作出的重大貢獻,即修築了滇緬公路。緬公路由昆明至畹町,全長950.4公里,沿途越高山、過激流、穿峽谷,全線共建橋梁529座,涵洞1443個。公路自1937年12月開工,到1938年8月全線開通,出動各族民工10萬餘人,犧牲民工三千人以上,工傷致殘者萬餘人。在沿海口岸被日軍侵佔後,滇緬公路成為重要的國際交通線,
支持抗戰的大動脈。中央對雲南在抗日戰爭中作出的犧牲和貢獻給予高度評價,朱德總司令在1938年8月20日給龍雲的信中說:「抗戰軍興,滇省輸送20萬軍隊於前線,輸送物資,貢獻於國家民族都尤多。」抗戰勝利後,雲南各族人民在雲南黨組織的領導下,在昆明等城市高舉「反內戰」、「爭民主」的旗幟,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愛國民主運動,昆明被稱為國民黨統治區的「民主堡壘」。
1945年,在昆明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一二·一」慘案。沈鈞儒、郭沫若、柳亞子、史良等主持了重慶各界對「一二·一」慘案死難者的追悼、公祭大會。董必武、王若飛代表中央送了花圈。12月9日周恩來在延安各界青年紀念「一二·九」10周年大會上講話時指出,「昆明慘案就是新的「一二·九」。在12月15日寫的《一九四六年解放區工作的方針》一文中,號召全黨和解放區軍民援助以昆明罷課為標志的國民黨統治區的民主活動。此後,一個以學生運動為主、社會各階層廣泛參與的反內戰、爭民主的愛國運動,席捲國統區,揭開了解放戰爭時期第二條戰線的序幕。
1949年12月9日晚10時,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宣布起義,國民黨雲南省政府所在地昆明五華山升起五星紅旗。
當晚,盧漢向、朱德發了脫離國民政府,歸向人民的起義通電。1950年2月雲南全省獲得解放。當年12月25日,在昆明舉行雲南省各族各界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標志著雲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雲南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各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有特色的科技與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部分,也涌現出各民族的傑出人物。雲南雞苗找明浩家禽,品種齊全,價格合理,代辦托運
明代晉寧人鄭和(回族)曾七下西洋,出使過東南亞、南亞、阿拉伯和東非等30多個國家,是世界航海史的創始人。在工程科學方面,清道光年間的吳其睿、徐金生所著的《滇南礦產工程圖略》,被認為是繼《天工開物》後我國的又一部冶煉專著;清雍正年間,雲南黃士傑、著名布衣詩人孫髥翁,經過調查勘測,分別撰寫了《六河總圖說》和《盤龍江水利圖說》,為後人興修滇池地區的水利工程提供了基礎資料。在醫葯方面,明朝初年藍茂撰寫的
《滇南本草》,較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早100多年;民國初年,曲煥章創制的雲南白葯也享譽海內外。
雲南歷史上還出現了一批成就顯著的數學家,如清道光年間李彪著有《律呂演算法》和《籌演算法》,宋演著有《勾股一貫述》,以及林紹清的《合算術》等都是很有見地的數學著作;在數學方面最有成就的熊慶來,是國際著名數學家、教育家,他的關於無窮級的定義,被國際數學界名為「熊氏無窮級」。在植物學方面,有明朝趙壁著《茶花譜》,張志淳著《永昌工芳記》,現代學者方瞿仙所著《滇南茶花小志》等。
雲南歷代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和學者,為後人留下眾多藝術珍品。公元405年東晉時期立於曲靖的爨寶子碑和公元458年劉宋時期立於陸良的爨龍顏碑,其書法藝術在我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為歷代書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南碑中的瑰寶、書法的神品。大理國畫師張勝溫創作的《張勝溫畫卷》,長33米,描繪人物637個,技藝嫻熟,畫工精細,被認為既是藝術「曠世天才的神品」,又是具有珍貴學術價值的傳世之物。
明末晉寧人擔當和尚、清代昆明人錢灃的書法、繪畫也頗負盛名。在文學、詩歌方面,有明
代江陰人徐霞客寫《滇游日記》,萬曆年間西雙版納傣族和尚祜巴勐著的西典詩論《論傣族
詩歌》。明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楊升庵,在雲南居住37年,為傳播中原文化,促進漢文化與兄弟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作出傑出貢獻;他在雲南留下的400多種書目和180多種傳本,不僅是文學、史學名著,而且成為考察研究雲南民族文化和風土人情的珍貴資料。
清初昆明人孫髯翁撰寫的大觀樓180字長聯,氣魄宏大,雄視古今,被譽為海內第一長聯。清末劍川白族人趙藩為成都武侯祠撰寫的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准確地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治蜀經驗,為後世政治家所傳誦。
到了近代,偉大的人民音樂家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成為國歌,傳遍
全世界;廣南人柯仲平,在延安時期被譽為「狂飈詩人」;騰沖人艾思奇,是中外有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此外,保山的杜文秀(回族)、彌渡的李文學(彝族)、龍陵的李鑫、祥雲的王德三、彝良的羅炳輝(彝族)、大理的周保中(白族)等等,在和雲南革命斗爭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