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的科技園區集中在哪裡沿海還是小城鎮
沿海大城市
我國國家科技工業園區協調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53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類型的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除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是1988年成立外,其他都是1991年和1992年分別由國務院批准成立的,楊凌園區成立更晚(1997年)。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經過10餘年的努力,我國科技工業園區採取「土地開發,招商引資,創造環境,滾動發展」的模式,初步實現了科技產業資源的不斷聚集和原始資本的積累,並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帶動地區經濟和推進經濟與科技體制改革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探索出一條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道路。10餘年來,我國科技工業園區的高新技術產業迅速發展,正在逐步成為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下面我們就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的發展目標與發展態勢、發展能力、發展空間、發展機制(組織)等四個方面的協調發展狀況作一分析。
一、發展態勢
根據可持續協調發展理論以及知識經濟的理論,我國科技工業園區的經濟,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以自然資源佔有使用為基礎的工業經濟,而是像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1996年《科學、技術和產業發展》報告中所講的那種「以知識(智力)資源的佔有、配置、生產和使用(消費)為重要因素」的知識型經濟。目前,國際上對這種新經濟雖有多種定義,沒有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沒有可操作的統一計算方法,但卻有兩條看法大家都是一致的:一是知識的投入量(包括R&D經費投入量、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的就業比例、專利數量以及用於技術方面的開支等)在各類生產要素中越來越佔有重要地位;二是產出的產品主要是知識和技術含量高的高技術產品。OECD組織曾根據R&D投入的密集度,把計算機、通信、半導體、制葯、航天航空和海洋工程等產品劃為高技術知識型產品。現在,我們也將從投入和產出這兩方面來分析我國科技工業園區的發展態勢。
1.投入方面
從投入方面看,我國的科技工業園區在總體上是屬於技術密集型的園區。所謂技術密集型,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有兩條很重要的慣例:一是規定科學家和工程師占從業人員的40%以上;二是規定研究開發經費(R&D)占銷售額的5%以上。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者為技術密集型企業或高技術企業。我們在此借用這個指標體系來衡量我國科技工業園區的產業技術密集度。由於我國在總體上技術還比較落後,因此從國情出發,我們暫時設定:凡大專以上科技人員占從業人員比例超過40%,研究開發經費(R&D)占產品銷售收入超過4%者,可視為產業技術密集度高的園區;凡科技人員的比例低於40%而大於20%,R&D投入低於4%而大於2%者,或只滿足兩個條件之一者,可視為產業技術密集度較高的園區;凡科技人員的比例低於20%,R&D投入低於2%者,可視為產業技術密集度一般的園區。若用上述三個指標來衡量我國53個國家級科技園區,完全符合第一種情況的只有10個園區,約占總數的18.86%;基本符合第二種情況的有34個園區,約占總數的64.15%;而符合第三種情況的有9個園區,約占總數的16.98%。由於前兩種情況的園區數量相加已佔總數的83%以上,因而可以認定我國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在總體上是屬於技術密集型的園區。53個園區的技術人員占從業人員比例已達到32.54%,R&D投入總體在3%左右,並有13.54%的專職人員直接從事知識生產研究開發活動,這與傳統工業生產有著本質的區別。
2.產出方面
從產出方面看,53個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生產的產品主要是技術和技術產品。2000年53個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的技術性收入達到401億元,占技工貿總收入的3.34%。技術性收入占總收入比例大於4%以上的已有一部分科技工業園區。近幾年來,在高新技術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方面,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環境保護、光機電一體化、航天航空、地海空、核應用等9類技術產品已佔我國科技工業園區產品總銷售額的多數,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已經成為出口創匯產品。
從有關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10年來的產品總銷售額中,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9類高新技術產品已佔總銷售額60.12%的份額;10年來的出口總額中,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也佔有63.28%的份額。由投入和產出兩方面分析可知,我國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在總體上已屬於知識型範疇的新經濟。
二、發展能力
評估一個科技工業園區是否具有發展新型經濟的能力,關鍵在於看這個園區發展新經濟的基礎和體制機制及其文化。國外一些學者認為,美國矽谷50餘年來長盛不衰,關鍵在於矽谷是一個高技術企業的創業創新「棲息地」,它具有10個鮮明的特徵:一是知識密集;二是流動的高質量勞動力;三是以人才為本的精英體制;四是鼓勵冒險、容忍失敗的氛圍;五是開放的商業環境;六是大學、研究機構與產業界的互動;七是企業、政府與非營利機構間的合作;八是高質量的生活;九是專業化的商業服務機構;十是良好的游戲規則。這10條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就能有效地轉化高科技成果,創造新的財富,並在一浪又一浪的科技進步中不斷創造新企業,從而實現自我更新,實現基於自組織的協調發展。把這10條進一步歸納抽象,可以看出矽谷在50餘年來之所以長盛不衰,一是具有發展新型經濟的堅實基礎,即知識和技術密集(包括企業和區域的知識技術密集);二是具有良好的體制和機制以及文化和社會環境等。由於具備了這兩方面的條件,所以就有了發展新型經濟的能力。在此,我們也從這兩個方面來評價我國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發展新型經濟的能力。
1.知識和技術高度密集
區域內的知識和技術高度密集是發展新經濟的必要基礎。知識經濟發展能力,主要取決於知識技術資源的佔有和配置。目前,國際上的新經濟正處於初創階段,它所形成的產業主要包括高技術產業在內的科技產業、智能產業、教育文化產業、咨詢產業、管理產業、版權產業、數據產業、思想產業,等等。而在我國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體現最為明顯的主要是科技產業、智能產業、教育和文化產業。這些產業都是以知識和技術為基礎的知識型產業,它不僅要求企業單位的知識和技術高度密集,而且也要求區域的知識和技術密集度高,特別是要背靠幾所研究型大學或國家級的重點研究院所。矽谷之所以成功,首先是這個地區聚集了以斯坦福大學為代表的8所研究型大學、9所社區大學和33所技工學校,約有33萬名各類專門高技術人才。
從區域的知識和技術密集度來看,目前我國53個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北京、上海、南京、武漢、廣州、西安等6個園區,背靠著一批全國重點高等學校和國有科研院所,屬於知識與技術高度密集的園區,它們占園區總數的11.32%;天津、沈陽、大連、合肥、長沙、成都、重慶等26個園區,雖有重點大學和國家級科研院所,但數量不如第一類多,屬於知識和技術比較密集的園區,它們占園區總數的49.06%。上述兩類園區加在一起,占我國科技園區總數的60.38%。據此可以認為,我國科技工業園區多數都在智力密集或比較密集的區域。此外,我國還有大約40%左右的科技工業園區,最初設置主要是從地域分布考慮的,當時並未認識到知識產業發展的趨勢,因而現在看來,這類園區發展新經濟的環境還不夠理想,高新技術企業從外界吸收能量的條件受到了制約。
2.技術、制度、文化創新
科技工業園區不斷地進行技術、制度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創新,是轉化科技成果和發展新經濟的重要保證。從經濟學上講,技術創新是把科技成果引入生產過程所導致的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是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的有效結合和協調發展;制度創新是現存經濟制度及其運行機制的變革,是協調經濟發展中的人們的行為、降低交易成本的過程。制度和文化等創新是技術創新的基礎和經濟增長根本原因,而技術創新是經濟增長的表現,它不斷地向制度和文化創新提出新的要求。技術創新、制度及文化等方面的創新,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在經濟發展中缺一不可。美國矽谷的成功,不僅是技術創新方面的成功,而且是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相結合的成功。制度創新的關鍵在於降低交易成本,正是在這個關鍵性的問題上,矽谷地區提供了良好的游戲規則,為創新企業在協調處理與技術、資金、人才、信息、文化、大學以及政府之間等關繫上達到了交易成本的最小化,適應了高技術產業發展的規律與特點,從而使矽谷地區的高技術企業能夠不斷地創業創新,推動矽谷地區經濟的發展。
從有關資料分析中不難看出,實施制度和文化創新,建立和完善適應高技術產業(新經濟的核心)發展特點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風險投資機制、現代人力資源機制、專業化生產方式、自由創業機制、產學研合作制度等等,從而大大降低了協調成本,這是矽谷地區成功發展高技術產業的關鍵所在。這一點,為我國建設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我國53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類型的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10多年來之所以高速發展,知識和技術密集只是基礎條件,關鍵還是各園區有意無意地實施了技術與制度、文化相結合的創新,活化了所在地區知識與技術的存量,從而轉化為經濟力量。各園區發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知識與技術的活化過程,也是制度與文化的變遷過程。從20世紀80年代末至2000年底,我國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在制度和文化的變遷方面,從企業來看,大體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1)從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園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在企業制度的選擇上,多數借鑒了民營科技企業的經驗,按「四自」(自籌資金、自願組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原則組建,實行民營與國有民營機制,從而使高新技術企業基本上擺脫了對國家的依賴,成為投資的主體、決策的主體、經營的主體;作為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銷售者的高新技術企業,具有較大的市場應變能力,能較好地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2)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科技工業園區50%左右的高新技術企業實行了產權改革,明晰了產權關系,產權定位到人,並規范了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的結果,截止到2000年底,約有4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實行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與有限責任公司,原來占科技工業園區多數的集體和國有的科技企業比例降低到20%左右。產權改革,對於擴大高新技術產業的規模,穩定科技人才隊伍和調動企業職工積極性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為適應加入WTO的形勢與要求,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又在企業制度以及園區的體制、政策等方面進行一輪新的改革,其核心還是圍繞高新技術企業如何做大做強,提高轉化與競爭能力。目前,這輪新的制度改革正在進行之中,其改革內容若獲得成功,將會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制度平台,把我國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的協調發展大大向前推進一步。
三、發展空間
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在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設置時,多數園區的管理部門都注意到園區未來的發展,既考慮園區要依託大學與科研院所,又考慮園區應有較好的發展空間,因而把園區規劃成五個組成部分:一是政策實施區,二是集中新建區,三是科技企業孵化器,四是科技創業園,五是科技商貿區(或稱科技一條街)。政策區一般設在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比較密集的建成區,其目的在於使它們能夠享受國家對科技工業園區的優惠政策,有利於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科技人員的創業創新,其范圍較大,除個別情況外,一般都沒有大規模的基本建設;集中新建區大多設在城市邊緣,並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比較密集的政策區相鄰,其創辦目的在於為新辦和引進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相應的服務機構、公益設施等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建立產業發展環境和形象,提供優良的社區管理和服務;新建區的批准面積遠遠小於政策區,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多數都在10平方公里以內;科技企業孵化器是科技工業園區最具活力的技術創新基地,目的在於培育大批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和科技實業家人才隊伍,根據環境條件有的設在政策區,有的設在新建區;科技創業園是各類科技企業孵化機構相對集中的區域(如大學科技園、留學人員創業園、軟體園等),設置目的在於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和條件,為科技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創業孵化服務和發展空間,形成濃厚的創業文化和氛圍;科技商貿區是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移過程中的一種特殊現象,它作為科技工業園區在推進科技產業進程中的市場載體,既是科技工業園區人才、信息、技術、產品的貿易集散地,也是科技人員「下海」創業的「碼頭」和成千上萬小型科技企業成長的搖籃,因而科技商貿區也具備一定的孵化功能,是我國科技企業家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基地之一。
從有關統計數據資料可見,我國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的規劃面積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為676.16平方公里,其中新建區的面積為194.92平方公里,即每個科技工業園區集中新建區面積平均為3.75平方公里。但在1992年以來的實際建設過程中,多數科技工業園區採用「一區多園」或「園中園」等形式,不斷擴大集中新建區的面積,截止到2000年底,集中新建區的實際面積已達到408.15平方公里,即每個集中新建區的平均面積達到7.70平方公里,較1992年增加了1.05倍。其中,有10個國家級科技園區的集中新建面積超過10平方公里以上。
各省市對集中新建區認真地進行了規劃,其中多數是按新社區的發展要求進行規劃的,他們不僅規劃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區域,而且規劃了居住區、生活服務區、技術創新區、科研文化教育區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措施,給遷入的科技人員和高新技術企業創造了良好宜人的工作、生活環境。近10年來,為建設好這些新建區,各科技工業園區採用土地開發和滾動發展的辦法,累計投入基本建設資金約3000億元以上。僅2000年的投入就達到441.98億元,其中投入10億元以上的科技工業園區有11個。
四、發展機制(組織)
我國科技工業園區的第一個企業孵化器是1987年在武漢東湖成立的,即「武漢東湖創業服務中心」。20 世紀90年代初期,大批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正式組建,企業孵化成為科技工業園區的主要功能,各類企業孵化器得到了迅速發展,企業孵化器不斷完善,日漸成為知識型企業的培育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橋梁。目前,我國具有企業孵化功能的組織機構主要有以下三類:
1.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
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是各個科技工業園區都有的。截止到2000年底,全國有創業服務中心131家,擁有孵化場地面積272.1萬平方米,在孵企業數7693家,當年在孵企業的總收入178.8億元,孵化基金總額7.4億元,在孵企業人數達到12.87萬人,累計畢業的企業數達到2770家。這些在孵和已畢業的企業,都是由科技人員創辦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中絕大多數又是「自籌資金、自願組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民營科技企業,他們經過孵化,大大降低了創業創新的風險。據有關專家推算,在北京中關村、武漢東湖等地,沒有經過孵化的民營科技企業,存活五年以上的只有20%左右;而經過孵化器培育的民營科技企業能存活五年以上的達到80%左右。
2.大學科技園
大學科技園是依託大學的智力資源、信息資源和研究開發條件以及科技工業園區的軟硬環境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園中園,是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基地和高等學校科技企業的孵化發展基地。截至2000年底,全國的大學科技園已發展到30多家。2001年5月,科技部、教育部決定首批認定清華、北大等22個大學科技園為「國家大學科技園」。2002年5月,科技部、教育部決定同意北京理工大學等21個大學科技園啟動建設「國家大學科技園」。目前,東北大學科技園、北京大學科技園、清華大學科技園、哈爾濱工業大學科技園和上海大學科技園等已經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例如,北京大學科技園和清華大學科技園,自成立以來,依託大學的人才、科技、地理位置等綜合資源優勢,用良好的管理技術及逐漸積累的資金,促進了學校科技成果的轉化,已經孵化或正在孵化的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0家。
3.留學人員創業園
留學人員創業園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為吸引留學人員歸國創業創新而專門設置的企業孵化器。截至2000年底,留學人員創業園已發展到33個,孵化場地面積達到67.4萬平方米,在孵的企業數為960家,當年在孵企業總收入達28.2億元,在孵企業人數為15035人,孵化基金總額達1.9億元。留學人員創業園主要分布在經濟較為發達的省、市、自治區,目前各園孵化企業數目不等,少則20家,多則近百家。
除上述三類孵化組織機構外,20世紀90年代在各省、市、自治區政府支持下逐步發展起來的「民營科技園」也有部分孵化功能,主要為民營科技企業提供一定的軟硬體環境和服務,促進民營科技企業的快速成長。我國第一個民營科技園於1992年8月在昆明誕生,此後部分省市積極興辦民營科技園。截至2000年底,我國的民營科技園已發展到40餘家,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沿海省市,其中以河北、山東、廣東最多,北京、江蘇、黑龍江次之。預計今後在中、西部地區將有更多的發展。
從以上關於園區發展態勢、發展能力、發展空間、發展機制(組織)等四個方面的分析可見,我國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的經濟,在總體上已屬於可持續協調發展的新型經濟,多數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有較好的發展空間(即新建區)和吸取外界能量(知識和技術等)的孵化器網路,因而我國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的主流健康,在總體上可以認為是可持續協調發展的。當然,如果再深入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它們也存在著一系列影響我國科技工業園區持久的穩步、健康發展的非協調因素。對此,我們還需專門進行深入的研究。
② 邢台的經濟開發區在哪裡
邢台經濟開發區位於邢台市主城區東部。
邢台經濟開發區先後被科技部、工信部命名為國家光伏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太陽能光伏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被工信部列為京津冀產業承接重點園區,被省政府列為重點培育的實力型園區、承接京津產業轉移重點開發區之一。
2019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68.2億元,同比增長5.1%;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9%;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增長40.8%;全部財政收入完成24.9億元,排名全市第3;稅收收入佔比94.7%,排名全市第1。
地理區位:
邢台經濟開發區是冀南「西聯東出」「貫通南北」的「大十字」交通樞紐,京廣鐵路、京廣高鐵、邯黃鐵路、京港澳高速、107國道縱貫南北。
邢和鐵路、東呂高速、邢衡高速橫穿東西,京港澳、東呂高速公路在市區段的四個出入口設在開發區轄內。高鐵客運站毗鄰開發區,隨著邢台機場啟動建設,將形成公路、鐵路、航空「三位一體」的立體化交通網路。
③ 我國創辦的第一個高薪科技產業園區在哪
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
中關村科技園區是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作為市政府派出機構對園區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
中關村科技園區覆蓋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資源最密集的區域,包括海淀園、豐台園、昌平園、電子城科技園和亦庄科技園。海淀園位於海淀區,其中建有1.8平方公里的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和4平方公里的永豐中試基地;豐台園位於南郊的豐台區,昌平園位於北郊的昌平區,作為高科技產業基地,兩園面積各佔地5平方公里;亦庄科技園位於北京東南郊京津唐高速公路起點,面積7平方公里;電子城科技園位於首都東北郊酒仙橋,面積10.5平方公里,五個科技園共同構成了沿京城四環路布局的頗具特色和充滿活力的高科技產業帶。
中關村地區是我國科技智力資源最密集的地區,擁有一流的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對此寄予厚望。科技園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進一步改善中關村地區的投資環境和創業環境,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把中關村地區建成:國家科技創新示範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產業的孵化基地、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育基地、推動科教興國戰略、實現兩個轉變的改革試驗區和世界一流的科技工業園區。
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過去的10年裡,中關村科技園區經濟發展始終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2000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679億元,全年完成增加值326億元,工業總產值(現價)1067.6億元,出口創匯20億美元,上繳稅費61.6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60.1%、44.2%、63.7%、1.1倍和51.0%,對北京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50%以上,成為北京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源,涌現出了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企業。目前園區擁有新技術企業超過8000家,技工貿總收入超億元企業180家。一大批符合市場經濟運行機制要求的高新技術企業群體的形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中關村科技園區內的各類孵化器已成為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企業成長的搖籃。目前,園區內擁有豐台科技創業中心(設有國際科技企業孵化器IBI)。海淀留學人員創業園、清華科技園等孵化器。
中關村科技園區十分重視發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經貿活動,充分利用國際各類資本發展高科技產業。到99年底,園區擁有三資企業1100多家,約占企業總量的17.7%;外商投資企業累計投資總額達32.6億美元。
國家為促進園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給予了優惠政策:自開辦之日起,三年內免徵所得稅,第四至第六年減半徵收所得稅,第七年起按15%稅率徵收所得稅;企業出口產品的產值達到當年總產值40%以上的,減按10%稅率徵收所得稅等。
中關村科技園區願意同世界各國企業和機構在平等互利的原則下,開展多領域、多樣化的廣泛合作,共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④ 三河市有哪些區縣
三河市轄10個鎮,4街道辦,4個園區:10鎮:泃陽鎮、燕郊鎮、高樓鎮、齊心庄鎮、李旗庄鎮、黃土庄鎮、段甲嶺鎮、楊庄鎮、皇莊鎮、新集鎮。
4街道辦:鼎盛東大街街道辦事處、泃陽西大街街道辦事處、行宮東大街街道辦事處、迎賓北路街道辦事處。
4園區:燕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河北三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河北三河經濟開發區、三河工業新區。
(4)河北省新經濟科技園區在哪裡擴展閱讀:
三河市位於燕山山前平原地區,境內山水相依、沃野相連。幅員面積634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數73.12萬。
三河市區西距天安門30公里、南距天津125公里、東到唐山121公里,是京、津、唐三大城市構成的金三角的核心地帶,在京津冀一體化和環渤海經濟圈中居重要地位。102國道穿腹而過,京秦、大秦兩條電氣化鐵路橫貫東西,西北直通首都機場,東南連接天津、京唐兩大港口,形成了陸海空立體交通網路。
⑤ 石家莊高新技術開發區位於哪裡
石家莊高新技術開發區分為科技產業園區和科技創業園區,分別位於石家莊市區東、西部。您所說的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東部,出了東二環就是,隸屬裕華區,又稱東開發區,屬於市區。
⑥ 53個國家高科技園區的名單
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名單
本文由司令員發表在『中部崛起』東湖社區http://bbs.cnhubei.com
本貼網址 http://bbs.cnhubei.com/dispbbs.asp?boardid=228&id=540364
編 號 高 新 區 名 稱 編 號 高 新 區 名 稱
1 中關村科技園區 28 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29 無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 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0 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 沈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1 佛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5 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 32 惠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6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3 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7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4 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8 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35 濰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9 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36 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0 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7 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1 哈爾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8 貴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2 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9 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3 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0 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4 廣州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1 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5 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2 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6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3 包頭稀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7 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4 襄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8 桂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5 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 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6 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 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7 大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1 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8 寶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2 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9 吉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3 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 50 綿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4 大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51 保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5 深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52 鞍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6 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53 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27 海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⑦ 邢台的經濟開發區在哪裡
邢台經濟開發區位於邢台市主城區東部,成立於1992年,是河北省級經濟開發區。先後被國家科技部、工信部命名為國家光伏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太陽能光伏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被工信部列為京津冀產業承接重點園區,承接京津產業轉移重點開發區之一。
2017年,邢台經濟開發區在河北省150家經濟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評價考核中位列第4名。全區生產總值完成131.5億元,同比增長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80.5億元,同比增長7%;全部財政收入完成21.5億元,同比增長14.6%。
(7)河北省新經濟科技園區在哪裡擴展閱讀
開發區1999年成立,2000年經省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十年來,邢台開發區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主要經濟指標連年保持50%以上增速,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邢台國家光伏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獲科技部認定並掛牌,開發區示範帶動作用日益顯現。
開發區的空間布局在空間上形成了「一城三區」的空間布局結構。「一城」即開發區轄區位於為邢台市中心城區范圍的地域,是構成開發區的核心部分;「三區」分別為京漢客運專線以東的東汪鎮區,邢州南路與信都路之間的王快鎮區部分和京漢客運專線以東的王快鎮區部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邢台經濟開發區
⑧ 內地富士康哪個廠區最大
當然是深圳啊,有七個廠區
龍華(總部)(3平方公里),觀蘭(近2.3平方公里),公明,松崗,黃田,福田保稅區,福永。
如果單論最大的話,是龍華工業園
(8)河北省新經濟科技園區在哪裡擴展閱讀:
富士康集團作為全球五百強企業,是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自1974年在台灣肇基,1988年投資中國大陸以來,富士康迅速發展壯大,擁有百餘萬員工及全球頂尖客戶群,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業科技製造服務商。2002年起位居中國內地企業出口200強榜首(2017年進出口總額佔大陸進出口總額的3.7%),2005年起躋身《財富》全球企業500強(2018年躍居第24位)。
珠三角:深圳、佛山、中山、東莞、惠州、廣州
長三角:崑山、上海、南京、淮安、杭州、寧波、嘉善
環渤海:北京、天津、煙台、菏澤、廊坊、秦皇島、營口、長春
中西部:太原、晉城、鄭州、濟源、鶴壁、濮陽、蘭考、武漢、長沙、衡陽、南寧、重慶、成都、貴陽、盤縣、蘭州、六盤水、凱里
港澳台地區:香港、台北、台中、台南、高雄
七大產業園
深圳-大陸的第一個生產基地
富士康是科技集團是台灣鴻海精密集團在大陸投資興辦的高新科技企業。1988年,富士康在深圳寶安西鄉成立中國大陸的第一個生產基地-深圳海洋精密電腦接插件廠。從此,富士康開始憑借自己的力量在中國大陸上攻城略地。其發展到現在,富士康在深圳龍華科技園以及觀瀾科技園的員工達到二十七八萬人。目前,富士康在深圳的重心將會放在「8K+5G」生態上,並將用在工作、教育、娛樂、家庭社交、環保汽車、財產交易采購、健康和安全這八大生活方面。
太原-主打手機組裝
太原科技工業園是富士康在大陸興建的第六個高新科技園區,其於2003年建立,位於國家級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山西省引進的最大外商投資企業。富士康太原科技工業園已有3家全資子公司,分別為:鴻富晉精密工業太原有限公司,主要產品為手機、筆記本電腦的鎂合金結構件產品;富晉康精密工業太原有限公司,主要產品為電腦散熱器件;富晉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主要產品為精密模具。三家公司已在2004年6月至7月間陸續投產。園區總佔地面積1.62平方公里(2423畝),現有員工7萬餘人。
煙台-游戲機生產基地
煙台富士康為富士康科技集團在煙台的園區,位於煙台開發區,建於2004年,廠房面積在3.3平方公里,其是富士康科技集團在大陸建立的八大主力科技工業園之一。現有員工近8萬人,工業總產值居於Foxconn在大陸八大工業園區的第三位,僅次於深圳與上海園區,將建設成為山東半島最大的3C產品工業基地。目前園區內主要有CCPBG事業群,同時,它也是山東省重點引進的項目
目前,富士康煙台科技園主要涉及游戲機、手機、液晶電視及面板模組、智能機器人、數碼光學產品、小家電、機頂盒(含DVD)及關鍵零組件(精密光學鏡頭模組、PCB線路板)等八大產品集群。
武漢-最大的台式電腦生產基地
富士康武漢園區於2007年建廠,2008年投產,現有員工3萬餘人,所擁有廠房40餘棟,富士康武漢園區主要產品涉及信息系統整合與服務產品,具備個人計算機、新型游戲機、自動販賣機等產品的自行設計、模具開發、成型_沖壓、表面處理、組裝、檢測等能力,是全球最大的台式電腦生產基地。
重慶-筆記本生產重地
重慶富士康科技集團2009年確定落戶重慶沙坪壩西永微電園,主要生產筆記本,投資10億美元,佔地1800畝,現有員工6萬多人,於2010年5月正式投產,預計年產2000萬台筆記本電腦及配件。 富士康擁有90餘萬員工及全球頂尖IT客戶群,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業專業製造商。2013年位居《財富》2010年全球企業500強第45 名。
數據顯示,自2010年投產起到2014年11月,富士康累計在重慶創造的產值已達1200億元人民幣。其中,僅2014年就創造330億元人民幣出口交貨值,產品從重慶出口到全世界各地。
其中,富士康的筆記本業務主要放在重慶。據了解,重慶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已經連續4年全球第一。2017年全球筆記本電腦訂單量下滑,產量卻逆勢增長9.9%,佔全球筆記本電腦產量的40%左右。
鄭州-最大的蘋果生產基地
中國北部城市鄭州是富士康為蘋果公司生產iPhone的主要基地。富士康鄭州科技園,位於鄭州航空港區。富士康鄭州科技園主要生產計算機、通訊、手機、消費性電子等零組件、機構件及系統軟體等,廠房建設面積約140萬平方米,2011年底入住員工總數達13萬人。
富士康科技集團在鄭州有三個廠區,分別是鄭州航空港廠區,經開區廠區,中牟縣廠區。
航空港廠
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鄭州富士康總部,位於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也稱呼為鄭州航空港區,員工住新建成的「豫康新城藍領宿舍」和豫發置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錦綉棗園小區」、「錦綉綠苑小區」。
經開區廠
富泰華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位於出口加工區,第九大街和經北二路交叉口,建設24萬平方米廠房、21萬平方米藍領公寓。
中牟縣廠
富鼎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位於中牟白沙鎮,原國棉四廠新廠房廠區,建設5萬平方米廠房、11萬平方米藍領公寓。
目前,富士康在鄭州至少擁有3家工廠,包括94條生產線,僱用了35萬名工人。鄭州富士康大約每分鍾可以組裝350部蘋果手機,每天的產量達到50萬部。全球大約一半的蘋果手機都來自鄭州的富士康工廠。
成都-最大的iPad生產基地
富士康成都科技園是富士康科技集團是專業從事電腦、通訊、消費電子、數位內容、汽車零組件、通路等6C產業的高新科技企業。據媒體消息,2010年.鴻海集團花百億美元打造的新生產基地成都,預定在成都擴建52條iPad生產線,年產能4,000萬台。
當時,第一條生產線已正式投產,且已成功完成出口通關程序,而這52條生產線在2011年全面架設完畢,成為富士康生產iPad的重鎮。此外,成都富士康現有員工8萬餘人。
⑨ 我國四大高新產業密集區。是哪四個
1、中關村科技園
中關村科技園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第一個國家級人才特區,也是京津石高新技術產業帶的核心園區。中關村科技園是我國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被譽為「中國矽谷」。
2、上海高新技術開發區
上海高新技術開發區經過12年的開發建設,已形成了「一區六園」的新格局,即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張江高科技園區、上海大學科技園區、中國紡織國際科技產業城、金橋現代科技園和嘉定民營技術密集區。
3、深圳高新
深圳高新區位於深圳經濟特區西部,這里是國家級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亞太經合組織開放園區、先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示範基地。
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准化示範區、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科技與金融相結合全國試點園區以及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
4、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1991年3月經國務院首批批準的國家級高新區,園區面積679.4平方公里。 25年來,西安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長迅猛,綜合指標位於全國56個國家級高新區前列。
(9)河北省新經濟科技園區在哪裡擴展閱讀:
高新技術的判定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出於國際比較的需要,也用研究與開發的強度定義及劃分高新技術產業,並於1994年選用R&D總費用(直接R&D費用加上間接R&D費用)占總產值比重、直接R&D經費。
占產值比重和直接R&D占增加值比重3個指標重新提出了高新技術產業的4分類法:即將航空航天製造業、計算機與辦公設備製造業、電子與通訊設備製造業、醫葯品製造業等確定為高新技術產業。這一分法為世界大多數國家所接受。
美國商務部提出的判定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指標有兩個:一是研發與開發強度,即研究與開發費用在銷售收入中所佔比重;二是研發人員(包括科學家、工程師、技術工人)占總員工數的比重。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三大領域。
此外,加拿大認為高新技術產業的認定取決於由研發經費和勞動力技術素質反映的技術水平的高低。
而法國則認為只有當一種新產品使用標准生產線生產,具有高素質的勞動隊伍,擁有一定的市場且已形成新分支產業時,才能稱其為高新技術產業。澳大利亞則將新工藝的應用和新產品的製造作為判定的顯著標志。
中國目前還沒有關於高新技術產業的明確定義和界定標准,通常是按照產業的技術密集度和復雜程度來作為衡量標準的。根據2002年7月國家統計局印發的《高技術產業統計分類目錄的通知》
中國高技術產業的統計范圍包括航天航空器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醫葯製造業和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等行業。
⑩ 三河和大廠屬於哪裡
三河市,隸屬河北省,由廊坊市代管,地處京、津交界地帶,與北京僅一河之隔,是中國佔地面積最大、行政級別最高的縣級飛地,西距天安門30公里,西北距首都機場25公里,下轄東西兩市區,被譽為「京東明珠」,下轄3個區、10個鎮、4個街道。
三河於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建縣,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東與天津市薊州區交界,北與北京市平谷區接壤,西北與北京市順義區為鄰,西隔潮白河與北京市通州區相望,西南與大廠回族自治縣毗鄰,南與香河縣接壤,東南與天津市寶坻區相鄰。
大廠回族自治縣隸屬於河北省廊坊市,位於河北省中北部,京津間河北飛地內,總面積176.29平方公里,人口13.39萬人(2019年),其中回族2.7萬人,占總人口的20.4%。下轄5個鎮,4個社區、101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大廠鎮。
大廠縣位於潮白河上游,鮑丘河自西向東流貫全縣。年平均降水量580.6毫米,年平均氣溫11.9℃。大廠縣地處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津都市圈,縣政府駐地距首都北京47.9公里,京秦鐵路和102國道橫貫縣境,境內文物古跡有大小坨頭遺址、大小坨頭墓群、北塢清真寺等,有景泰藍製作技藝、花絲鑲嵌製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10)河北省新經濟科技園區在哪裡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堯建幽都,禹奠冀州。虞書肇十有二州,於冀分幽、並,於青分瑩,此屬幽州之域。
商朝,有幽、瑩而無並,周有幽、並而無瑩,職方所司,呂覽所載,皆屬幽州。
春秋戰國,屬燕國。
秦朝,秦分三十六郡,屬漁陽郡。
西漢,始置路縣(今三河市和北京市通州區地共為路縣)。王莽建新朝劃天下為三百六十亭,改路縣為通路亭。
東漢,路縣改稱為潞縣。潞縣城當在今三河城西偏北三十里的軍下村。
三國,屬魏國。
十六國,屬前燕和後燕。
北魏,屬幽州漁陽郡。
隋開皇初(公元581年)廢漁陽郡,改屬涿郡。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分潞縣東部為臨泃縣(即三河縣前身),因瀕臨泃水而得名,隸屬於玄州。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再分潞縣東部另建三河縣。隸屬於幽州。縣名沿用至今。
遼開泰元年(公元1012年),三河屬南京道幽州都府薊州。後改幽都府為析津府。
金貞元元年(公元1153年),改燕京為中都路置大興府,三河縣屬於大興府。
元,屬直隸中書省大都路。
明,屬北平府。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改北平府為順天府,三河屬順天府。
清,屬順天府。
民國,改順天府為京兆,直隸於中央政府,三河屬京兆地區。公元1928年,遷都南京,直隸改稱河北省。三河縣隸於河北省。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河北省燕京道、河北省通縣專區、唐山專區、河北省天津市、河北省天津專區、河北省廊坊專區和河北省廊坊市。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臨泃縣,以縣城瀕臨泃水得名。開元四年(716年)復置,改稱三河縣。據《大清一統志》載:「以地近泃、洳、鮑邱之水而名。
1958年,並入薊縣。
1962年,復置三河縣。
1993年3月,撤縣設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廠回族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