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跟劉潤老師學行為經濟學(四)
這是劉潤老師「五分鍾商學院」第四周的第四篇學習筆記:行為經濟學之「概率偏見」
概念:概率偏見
定義: 我們的直覺和客觀事實經常是不一致的。行為經濟學家把我們自己以為的概率稱為心理概率,心理概率和客觀概率不吻合,就叫做概率偏差。
案例: 三門問題
你有幸參加一個抽獎活動,從三扇門A,B,C裡面選一扇,如果門後有特斯拉,車就歸你。你選擇了B,不知道裡面有沒有車。這時主持人打開了另外兩扇門中的C,沒有車,這時,主持人問你,你是堅持選擇B,還是換一扇門,選擇A?
很多人都認為,不用換,因為剩下兩扇門中獎的概率都是50:50。這就是我們的心理概率。
其實,換門,中獎的概率更大。為什麼呢?
我們把門分為兩組,一組是你選的,一組是非你選擇的。每一扇門中獎的概率是1/3,所有你選的一扇門是1/3,非你選的有兩扇門,總共就是2/3的中獎概率。這時,既然知道,C門裡面沒有車,而你的B門概率依舊保持1/3,這就意味著A門中獎的概率是2/3。所有必須換門。這就是客觀概率。【這不意味著你換了就一定會中獎,而是,按照這個概率,你一直玩下去,中獎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概率偏見的原因:
1)代表性偏差,就是我們常說的以偏概全。 比如,
*最近有個老太太跟我說,孩子去農村比在城市裡上幼兒園好,她兩個孫子,老大在城裡,老二在農村,結果老二比老大優秀很多。因為在農村,孩子可以跟親人更頻繁的接觸,享受親情,還能親密接觸大自然。
*你懷孕了,你發現哪裡都是孕婦,懷孕的人真多。
*會游泳的人淹死了,人們會覺得,其實淹死的多是會游泳的。
*你買了大眾的車,你發現路上跑的多事大眾車。
*團隊里的同事生的多是女兒,就得出了搞IT的容易生女兒
2)可得性偏差,也就是我們說的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比如,
*飛機失事了,你覺得坐飛機太危險了。(事實上,飛機失事比路面交通概率低太多)
*去了醫院,看見很多病人受病魔折磨,你覺得生命實在太脆弱了。
3)沉錨效應,就是我們說的先入為主,憑第一印象評判人和事。
*你看一個公司的前台小姐非常優秀,你就會覺得這家公司非常牛掰。
*一個新來的員工,剛開始表現不好,你就會覺得他能力很差。
我們會形成概率偏見的本質原因是,我們的大腦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有兩種模式: 一是省電模式,即直覺。 凡是曾經處理過的事情,大腦就想節省能量,不去思考,用以前處理過的方式再處理類似的事情; 二是費電模式,即理性思考 。理性思考違背人性,費時也費力。
運用:我們如何做商業決策呢?
學好數學,尤其是概率與統計。 有辦法驗證的概率,不要依靠直接,而是要去計算。【學習材料推薦:數學->可汗學院;統計->《深入淺出統計學》】
對於沒有辦法驗證的概率,求助於專業人士,也不要依靠直接的直覺。
【內參有一期關於什麼時候依靠直覺,什麼時候依靠分析的文章,文章建議:在環境穩定的情況下,因果關系不容易發生改變的領域,比如會計,圍棋等,經驗積累很重要,經驗積累的越多,直覺越准;而外部壞境一直變化的領域,如股票基金,就不能完全依靠直覺,需要做分析】
如果覺得好,點個贊再走唄!
如果你還有興趣,可以參考 小丫Stella「五分鍾商學院」學習筆記匯總 查看更多內容哦!
B. 老大和老三聯合起來幹掉老二是什麼定律
屬於什麼定律不好說,但是從思想指導本質和遠交近攻的思維定式是一樣的。功高蓋主會帶來生命之虞,在政治斗爭的漫長歷史中,這種現象是一直存在的,所以長有人發出天忌賢能的感嘆。實則不然忌賢能是人貪欲思想指導下滋生的,忌賢能者非天而是人。縱觀歷史,「把酒釋兵權」做的算是委婉些的當屬宋朝開國的老趙。我曾經知道一個例外:在大寨的奮斗歷史上有一位人物當屬例外,那就是宋麗英的丈夫賈進才,大寨的記憶被深埋於幾代人的心底了,無暇翻起變得陌生。陳永貴、宋麗英、郭鳳蓮,曾經的記憶中大家還是熟悉的,但是這位為了大寨建設默默的在虎頭山上採石頭者,他的墓碑上寫著「老英雄賈進才之墓」。他就是大寨的第一任黨支部書記,前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是他的接班人。他用他的慧眼識得英雄,果斷的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寬闊胸懷,推舉陳永貴來接替他擔任大寨黨支部書記。賈進才,他的情操來自大山的純朴,他不懂得政治,所以他沒有結合老三幹掉當時處於老二的位置上的陳永貴。賈進才,是他退出了大寨的輝煌!
C. 用的上的經濟學,博弈論模型
博弈論是二人或多人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達到取勝的目的。有以下幾個模型:
一天,警察抓獲兩名一同作案的嫌疑犯,分別把他們放到兩個房間里審訊。兩個人都不知道同伴跟警察說了什麼。警方的政策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如果兩個人都認罪,各判5年;如果兩個人都不認罪,則各判1年;如果只有一個人認罪,那麼認罪的這個人將被釋放,不認罪的那個人要判10年。如果你是其中一名囚徒,你會怎麼選擇?
以上帝的視角來看,兩人都選擇不認罪,也就是包庇對方,是一種最優的策略,每個人只要判1年。
然而囚徒的內心卻是復雜的:以A囚徒為例,要分析兩種情況,也就是B囚徒認罪和不認罪的兩種可能。
第一種情況,B囚徒沒認罪。這個時候A囚徒認罪,A會被無罪釋放;A囚徒不認罪,會被判1年。那相比之下對A囚徒來說,認罪是更優的策略。
第二種情況,B囚徒認罪。這時候A囚徒也認罪,會被判5年;A囚徒不認罪,就要被判10年。相比之下,認罪仍然是對A囚徒來說最優的方案。
不難發現,無論B囚徒選擇認罪或者不認罪,A囚徒的最優策略都是認罪。這樣一來,只要兩名囚徒足夠理性,幾乎必然雙雙選擇坦白從寬,各判5年。
真是應了那句話:「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但你確定,那個「豬隊友」不會是你嗎?
囚徒困境最早是由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家阿爾伯特•塔克在1950年提出的,它告訴我們,每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足夠理性的人會優先追求個人利益,正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當大家都從利己角度出發的時候,結果卻往往是損人不利己。
比如故事原型里的兩個囚徒,最後各判5年,誰也沒佔到便宜。
那麼博弈論能不能幫助這兩名囚徒解決問題呢?博弈論並不是權謀學,並不能教大家怎樣去損人利己,而是在假定人性自私的前提下,思考如何制約和引導人們的行為。
如何擺脫囚徒困境呢,首先要認識到:背叛,也是有價格的,而聰明人懂得怎樣讓這個價格大到讓對方不會背叛要擺脫囚徒困境,你可以:
第一、增加背叛的成本;比如歷史上的政治聯姻。文成公主等等。
第二、引入第三方;第三方支付擔保的代表:支付寶。
第三、重復博弈。如果這兩個囚徒反復被抓,他們還會相互背叛嗎?
假如有一天,你去銀行取錢。突然一群蒙面歹徒沖了進來,把銀行里的人,包括你在內,一起劫持為人質。 窮凶極惡的歹徒向政府提出了一個很無理的要求,而且聲稱如果政府不答應,過一會兒就開始撕票。因為要求過於無理,政府短時間內是不會答應的。
假設所有的人質聯合起來就可以制服歹徒,但是需要一個人率先發出一些暗號來聯絡大家。如果聯絡成功,則皆大歡喜;如果暗號被歹徒發現,這個出頭鳥會被歹徒第一時間打死。這個時候,你怎麼辦?你願意見義勇為,當這個英雄嗎?
如果你站出來發信號不小心被歹徒發現,你是肯定活不了的。但是如果你不挺身而出,其他人也沒有要站出來的意思,每個人都明哲保身,僵持到最後所有人都會被殺。
這就是博弈論當中著名的人質困境。在一群人面對威脅或損失時,「第一個採取行動」的決定是最難做出的,因為出頭鳥往往會付出慘重的代價,因此也有人把人質困境叫作出頭鳥困境。暫且拋開道德層面的問題,每個理智的人在人質困境中都會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也就是明哲保身,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少數幾名歹徒也能控制住一大批人質。
一旦陷入人質困境當中,你應該懂得:
第一、力挺出頭鳥;比如工會組織,業主委員會等等。
第二、保護出頭鳥;扶老人險等
第三、獎勵出頭鳥。打土豪、分田地等
人質困境:出頭,也是有價格的。
假設豬圈裡有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左側有一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豬圈右側的一個容器都會掉落一些食物。如果小豬去踩這個踏板,大豬就會坐享其成,等小豬跑回來的時候,大豬幾乎能把所有的食物都吃光,小豬只能吃到一點。如果大豬去踩踏板,小豬也會先吃,但因為吃得慢,在大豬跑回來之前,小豬還吃不到一半。
問題是:作為「吃得慢、分得少」的弱者,小豬該怎麼做?有人說弱者就應該多努力,小豬就應該更多地去踩踏板,畢竟「愛拼才會贏」。要是按照這個邏輯,那麼恭喜你,愛拼的小豬不但不會贏,恐怕還會很快被餓死。
博弈論大師約翰•納什在1950年提出了著名的智豬博弈模型。他指出,在博弈過程中,無論大豬去不去踩踏板,小豬的最優策略都是等待。一旦小豬跑去踩踏板,它能吃到的那一小部分所提供的能量,都不夠往返一趟所消耗的能量。這個理論告訴我們,作為競爭中的弱者該如何生存。有人把小豬坐等其成的這種策略形象地比喻為 「搭便車」。
我們作為競爭中的弱勢一方時,有幾點策略需要關註:
第一、自知之明,不要輕言「教育市場」;嘗試以一己之力改變市場,這個風險是極大的。
第二、盯緊大豬,他可能是你最好的合作夥伴;
第三、順應認知,靜靜地等待屬於自己的風口。
智豬博弈:成大事者,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投資自己,在自己還是小豬的時候,懂得審時度勢,懂得順勢而為,最重要的,懂得等待。
兩只公雞相向而行,相遇在同一座獨木橋。獨木橋的寬度容不得兩只公雞錯身而過,它們要想過橋,就一定得分個先後。一方進,則另一方需要退。問題是退回去的公雞就要丟面子,但對於傲嬌慣了的大公雞,面子可是比命還重要。雙方一直僵持在獨木橋上肯定不是辦法,同時往前走,硬碰硬則免不了菜雞互啄,兩敗俱傷。如果換做兩個人在對峙,你是其中一個,你會如何選擇?
這就是經典的斗雞博弈模型,也有人把它叫做懦夫博弈。中國有句古話——「狹路相逢,勇者勝」,因為害怕對決而退卻的人,容易被別人笑話,背上懦夫的標簽。有些人在解讀斗雞博弈時,會說它啟發我們要不畏強敵,勇於爭勝,這個結論實在是荒唐可笑。
試想一下,現實生活中為了所謂的面子或者一點蠅頭小利,硬要爭個頭破血流,真的是智者之舉嗎?在斗雞博弈的情境下,最好的結果應該是:一方進,而另一方退,雙方達成一個不對等的均衡。
那麼問題來了,誰進誰退由什麼決定?事實上如果兩只公雞足夠理性,它們就會慎重地判斷彼此的實力和決心,誰的實力更強、信心更足,誰就更有理由率先過橋。
所謂「審時度勢」、「識時務者為俊傑」,說的就是這種基於對「勢」的判斷,做出合理決策的過程。狹路相逢,該勇則勇,該慫就慫。
遇到斗雞博弈的局面,你應該懂得:
第一、釋放信號,展現決心;
第二、一方妥協,一方補償;
第三、永遠考慮機會成本。
斗雞博弈:狹路相逢,該勇則勇,該慫就慫。懂得了這些,最終不論是進是退,相信你都不會輸。
假設有三個槍手為了爭奪一個姑娘,相約決一死戰。三個槍手對各自的實力都心中有數:老大槍法最准,十發八中;老二槍法一般,十發六中;老三槍法最爛,十槍只能打中四槍。
你可能會想,老三槍法這么爛,他來決斗無異於送死。我們來推斷一下,三個人同時開槍,誰存活下來的機會更大一些?如果你認為是槍法最準的老大,結果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因為最有可能活下來的,恰恰是槍法最差的老三。
我們先站在老大的角度想,他一定會首先選擇對老二開槍,因為老二對他最具威脅。同時,老二也會把老大作為首選目標,因為如果有幸活到下一輪,和老三單挑的勝算更高。對於老三來說,最優的選擇也是對老大開槍,因為不管怎麼說,老二到底是比老大的槍法差一些,如果一定要和一個人單挑下一輪,一定會選老二當對手。於是,第一輪槍戰過後,老大、老二同時死亡的概率是60.8%。
而在第一輪槍戰過後,即便是老大、老二沒有同時死亡,仍有一個人活下來跟老三單挑,老三也並不是死定了。因此,槍法最爛的老三,在理論上擁有至少60%的概率可以存活到最後,從此跟他心愛的姑娘一起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
這就是耐人尋味的槍手博弈模型,它生動地演繹了「屌絲逆襲」的全過程,告訴我們強者並不是總能以強凌弱,勝利有機會屬於直面挑戰但實力稍遜的一方。
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在關系錯綜復雜的多人博弈中,一位參與者最後能否勝出不僅取決於他自身實力的強弱,更重要的是看他在分析了各方實力的對比關系之後,能否做出正確的策略選擇。
當我們作為三方博弈中最弱的一方,要學會:
第一、坐山觀虎鬥;
第二、聯吳抗曹;
第三、求包養。
槍手博弈:沒有逆襲過的屌絲不算好屌絲。
「博弈論」與傳統咨詢工具相結合,可以幫助企業開啟解決戰略定位、股權分配、股權融資、價值塑造、商業模式等疑難雜症的新視角。
老路用得上的商學課筆記
D. 老二挑戰老大叫什麼原則
你的問題可能是指「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幾乎已經被視為國際關系的「鐵律」。
「修昔底德陷阱」翻譯成當代語言就是: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來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
也就是你問的「老二挑戰老大」的問題。
E. 誰是約翰·納什
納什與博弈論的發展
2015年5月23日,美國數學家、經濟學家約翰·納什因遭遇車禍而身亡,終年86歲。
約翰·納什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21歲時,一份只有27頁的博士論文令他名聲大噪;23歲時,擔任麻省理工學院的講師;30歲時,精神失常;66歲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
「這人是個數學天才。」納什的碩士導師為他讀博士寫的推薦信,只有一句話。盡管納什在數理科學等各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他最為人熟知的還是他對博弈論發展做出的貢獻。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傑·邁爾森是這樣評價約翰·納什對經濟學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的:「他的理論對經濟學和社會科學產生了根本的普遍性影響,堪比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對生物科學領域產生的影響。」
確實,博弈論對經濟學的影響力不言而喻,最近的10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有5個就是博弈論理論學家。但博弈論的價值遠不止於此,如今,隨著科學家們利用博弈論思想在進化生物學和動物社會行為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博弈論已然成為了生命科學的基本原理。
所謂博弈論,一言以蔽之,就是研究理性決策者之間沖突或合作模式的相關問題。博弈論可以用來解釋世間萬事,從蟻群的功能機制到人類的愛情選擇、消費選擇,乃至國家關系的變化等等。
博弈論的研究在納什取得重大突破之前就已經存在,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之間,美國著名數學家馮·諾依曼就做過博弈論方面的研究。不過,直到納什對博弈論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博弈論這個名稱才開始為大家所熟知。
1950年,納什在讀博士期間開始研究博弈論。當時博弈論仍然處於起步階段,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的美國著名數學家馮·諾依曼是當時該領域的帶頭人,他對零和博弈作出了非常深入的研究。所謂零和博弈,即是所有對局者的收益綜合為零,一方獲益必然意味著一方損失。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博弈沒有這么簡單,雙贏和兩敗俱傷的情況常有發生。就以當時美蘇冷戰為例,如果把對方的損失看作自己的收益的話,那麼雙方的最優策略就是,先發制人給予對方最大的打擊。但是對於美蘇這兩個旗鼓相當的對手來說,對方也會激烈反擊,這樣做的最大可能卻是兩敗俱傷。由於有這種局限性,盡管對零和博弈的研究非常深入,但在應用上價值不算太大,因為誰都不想費了牛大的力氣卻毫無收獲。
因此,當納什在1950年發表對非合作博弈的研究時,博弈學界眼前為之一亮。他換了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不是考慮自己的最佳收益,而是考慮雙方在什麼情況下達到均衡。他認為,對於任何一個博弈來說,總是存在一個「均衡點」,在均衡點處,當對方不改變策略時,他此時的策略是最好的。如果更改自己的策略,反而不會帶來任何好處。這樣的均衡點後來被稱為「納什均衡」,在納什均衡點上,每一個理性的參與者都不會有單獨改變策略的沖動。比如對美蘇博弈來說,冷戰、保持強大的威懾力、但誰也不先動手,就是一個雙方都不願意改變的「均衡點」。
我們可以用個常見的現象來解釋下,例如價格戰。生產同一樣產品的若干廠家會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價格,這就是「均衡點」。在這個「均衡點」,各家所賣的產品價格保持基本一致。若其中一方打破默契,開始大幅降價,以求薄利多銷,獲取更大利潤,那麼其他家便會很快跟進,互相壓價。剛開始降價的一方短期內可能會增加銷量和利潤,但最終的結果是大家的利潤都降低了。
由於納什均衡的應用范圍遠比零和博弈廣泛,所以納什對博弈論的發展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納什均衡:
背叛為何優於合作?
我們生活在一個博弈的世界,「納什均衡」在這個世界中應用極為廣泛,它已經深刻地影響了一般人的生活,絕不僅限於數學的范疇。下面將給大家舉幾個經典的例子,以便大家更深刻地理解約翰·納什這位奇才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
一說到博弈論,幾乎每個人都會想到「囚徒困境」。這是最簡單的一個博弈模型,說的是警方逮捕了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指控二人有罪。於是警方分開嫌疑犯,讓他們相互不能溝通,並分別向兩個人提供以下相同的選擇:若一人認罪並檢舉對方(「背叛」對方),而對方保持沉默,此人將即時獲釋,沉默者將坐牢3年;若二人都保持沉默(互相「合作」),則因證據不足,二人都坐牢1年;若二人都互相檢舉(互相「背叛」),則二人都坐牢2年。
在這個模型里,對兩個人來說,合作收益最大;彼此背叛收益最小。但對一個人來說,他有兩種選擇、四種結果:選擇沉默,結果是1年(對方也沉默)或3年(對方檢舉),如果選擇檢舉,則結果是獲釋(對方沉默)或2年(對方也檢舉)。這樣平衡下來,檢舉是最好的選擇。並且一方檢舉,一方沉默,檢舉一方收益更大。
由此看來,在「囚徒困境」中,雙方合作收益最大(二人都坐牢1年),但在實際情況中,每個人都首先考慮自己的收益,所以雙方都採取了彼此背叛的策略,結果卻導致兩人都坐牢2年。
囚徒困境被視為人類合作失敗的一種體現,它深刻揭示了個體理性與集體理性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個體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則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占優戰略,得到的卻不一定是最優的結果,相反可能導致集體的非理性。
近年來在高考招生中,北大、清華為了在各省爭搶狀元,採取各種手段明爭暗鬥,甚至不惜撕破臉皮在微博上吵架,可謂斯文掃地。作為中國最頂尖的兩所大學,難道就不知道這樣搶狀元吃相太難看嗎?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北大清華的狀元之爭是一個典型的囚徒困境。對於北大來說,無論清華搶不搶狀元,搶狀元都是北大的最好選擇;對於清華來說也是一樣。兩所大學都搶狀元就構成了北大清華招生博弈的納什均衡。納什均衡最深刻的悲劇性在於,北大和清華都意識到搶狀元是毫無意義的,但搶狀元卻是他們必然的選擇。除非引入第三方力量改變博弈結構,否則囚徒困境就不可能被打破。
破解之道就是改變高考招生的制度設計,改變以高考分數為唯一依據的招生設計。美國也有高考(SAT和ACT),但從來沒聽說美國有什麼高考狀元,也沒聽說美國有什麼大學為爭搶尖子生而鬧得不可開交。原因就在於,美國大學申請不僅要看高考成績,還要看平時成績和社會活動,每個學校還會有不同的錄取標准。在這樣的招錄制度下,沒有哪個高校有興趣搶什麼狀元。
用制度引導均衡
制度如何能夠改變博弈中的納什均衡?我們來看看另一個比較著名的博弈案例:智豬博弈。
豬圈裡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另一邊食槽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由於踏板離食槽比較遠,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
那麼,兩只豬各會採取什麼策略?答案是: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因為小豬踩踏板將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踏板,不踩踏板總是好的選擇。反觀大豬,明知小豬是不會去踩動踏板的,但如果自己也不去踩踏板的話,就會餓死,所以只好親力親為了。小豬「搭便車」成了這個游戲的納什均衡點。
「搭便車」現象在人類社會中屢見不鮮。小的方面,在集體野炊時,有人不動手積極勞動,等著別人做好飯就來吃;在公司里,有些人不創造效益但卻分享成果。大的方面,現代社會的高福利政策也是一種民眾的搭便車行為,高收入者支付的高額稅收,對同樣享用高福利(醫療、教育)的低稅收貢獻者來說,是被後者「搭了順風車」;在商品市場中,很多商人等著成功的創新商品出現,然後大舉模仿,乃至抄襲,就是「搭便車」行為。
「搭便車」自然是個很壞的納什均衡點,那麼怎樣才能改變「搭便車」現象呢?在「智豬博弈」中,要想改變「小豬躺著大豬跑」的現象,就必須改變給豬餵食的方案。最好的方案是將食槽移到踏板附近,誰踩踏板誰就優先得到食物。結果呢,小豬和大豬都在拚命地搶著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勞者多得。政策一變,「搭便車」現象就自然消失了。也就是說,改變條件,就會形成新的納什均衡點。
同樣,在人類社會中,要想杜絕「搭便車」現象,也需要進行制度設計。比如,在國有企業的收入分配比較平均,一些獎勵也是人人有份,這就使人容易產生「搭便車」心理,幹活的人少,混日子的人多。最好的激勵機制就是,獎勵並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針對個人(如業務按比例提成),既節約了成本(對公司而言),又消除了「搭便車」現象,能實現有效的激勵。
納什均衡還能夠用於解釋很多經濟現象,比如「公地悲劇」。1968年,美國學者哈定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公地的悲劇》的文章。英國曾經有這樣一種土地制度——封建主在自己的領地中劃出一片尚未耕種的土地作為牧場,無償向牧民開放(稱為「公地」)。這本來是一件造福於民的事,但由於是無償放牧,每個牧民都養盡可能多的牛羊。隨著牛羊數量無節制地增加,公地牧場最終因「超負荷」而成為不毛之地,牧民的牛羊最終全部餓死。
這樣的「公地悲劇」在現實社會中很常見,環境污染、全球暖化都是公地悲劇的體現。假如市場經濟中存在著污染,政府又沒有管制,企業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寧願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也絕不會主動增加環保設備投資,所有企業都會從利己的目的出發,採取不顧環境的策略 ,從而進入「納什均衡」狀態。如果一個企業從利他的目的出發,投資治理污染 ,而其他企業仍然不顧環境污染,那麼這個企業的生產成本就會增加 ,價格就要提高,它的產品就沒有競爭力 ,甚至企業還要破產。
因此,在公共領域,如果人人都可以無償使用公共資源,那麼在這個博弈中,無論在哪一個納什均衡點上,公共資源都會被過度消耗,每個人的收益最終會抵不過所付出的代價。解決這個悲劇的出路也許就是公共資源的產權化,將公共資源出售或承包給私人管理。
槍手博弈與三國演義
當博弈者只有雙方時,其均衡點很容易尋找。但是生活中常見的博弈是三方還有更多方來參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又怎樣尋找均衡點?我們來看一個槍手博弈的故事:
甲、乙、丙三個槍手准備決斗。甲槍法最好,十發八中;乙槍法次之,十發六中;丙槍法最差,十發四中。
先提第一個問題:如果三人同時開槍,並且每人只發一槍;第一輪槍戰後,誰活下來的機會大一些?一般人認為甲的槍法好,活下來的可能性大一些。但合乎邏輯的結論是,槍法最糟糕的丙活下來的幾率最大。
我們來分析一下各個槍手的策略。槍手甲一定要對槍手乙先開槍,因為乙對甲的威脅要比丙對甲的威脅更大,甲應該首先幹掉乙,這是甲的最佳策略;同樣的道理,槍手乙的最佳策略是第一槍瞄準甲;槍手丙的最佳策略也是先對甲開槍。
盡管第一輪結束後,丙活下來的可能性最大,但是第二輪開始,丙的存活的幾率卻會比甲或乙為低。因為在第一輪槍戰後,不論甲或乙,他們的命中率都比丙的命中率為高。除非第一輪中甲乙皆死。
我們現在改變游戲規則,假定甲、乙、丙不是同時開槍,而是他們輪流開一槍。在這個例子中,我們發現丙的機會好於他的實力。
先假定開槍的順序是甲、乙、丙,甲一槍將乙幹掉後(80%的幾率),就輪到丙開槍,丙有40%的幾率一槍將甲幹掉。
假設開槍的順序是乙、丙、甲,乙先開槍,乙還是會瞄準槍法最好的甲開槍;不管乙是否一槍幹掉了甲,下一輪仍然是輪到丙開槍。
如果開槍的順序是丙、甲、乙,是丙先開槍,情況又如何呢? 丙可以向甲先開槍,即使丙打不中甲,甲的最佳策略仍然是向乙開槍。但是,如果丙打中了甲,下一輪可就是乙開槍打丙了。因此,丙的最佳策略是胡亂開一槍,只要丙不打中甲或者乙,在下一輪射擊中,甲和乙仍然會互相火拚,他就處於有利的形勢。
我們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理解人們在博弈中能否獲勝,不單純取決於他們的實力,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博弈方實力對比所形成的關系。在上面的例子中,乙和丙實際上是一種聯盟關系,先把甲幹掉,他們的生存幾率都上升了。我們現在來判斷一下,乙和丙之中,誰更有可能背叛,誰更可能忠誠?任何一個聯盟的成員都會時刻權衡利弊,一旦背叛的好處大於忠誠的好處,聯盟就會破裂。在乙和丙的聯盟中,乙是最忠誠的。這不是因為乙本身具有更加忠誠的品質,而是利益關系使然。只要甲不死,乙的槍口就一定會瞄準甲。但丙就不是這樣了,丙不瞄準甲而胡亂開一槍顯然違背了聯盟關系,丙這樣做的結果,將使乙處於更危險的境地。
這個槍手博弈的模型顯示了多方參與下,納什均衡的不斷變化。而且這個模型正好與我們歷史上的三國演義有一定相似之處。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前,曹操大軍首先橫掃弱小的劉備,劉備那時對曹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但曹操也根本沒有把劉備放在眼裡,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在江東頗具實力的孫權政權。孫權為了自保,聯絡了毫無實力但在荊州一帶很有人望的劉備,與劉備結成聯盟,共同抗曹。結果,借著赤壁之戰的勝利,原本等著滅亡的劉備,一躍而成為三足之一,這就是最差的反而活得更好的典型例證。
赤壁之戰後,北方的曹操與南方的孫權、劉備達成了短暫的平衡,誰也沒有能力吃掉誰。但孫權和劉備因利益沖突卻開戰起來,夷陵一戰後,劉備元氣大傷,蜀漢實力從此一蹶不振。劉備與孫權開戰,完全打破了納什均衡,消弱了自己的實力,這也是劉備不懂博弈論、意氣用事的結果。在這場戰爭中,作為實力第二的孫權,原本應該對孫劉聯盟最忠心,但為了與劉備打仗,卻去投靠了曹操。不過,他很快醒悟過來,夷陵之戰後,立刻著手修復與劉備的關系。
接下來,輪到諸葛亮不懂博弈論了。作為三國中最弱的一方,身處具有大山屏障的四川腹地,蜀國原本應該與「槍手博弈」中的丙一樣,輪到他開槍時,朝天開個空槍,坐看老大老二相鬥,自己韜光養晦、苦練內功,強國強民,方為上策。可是諸葛亮在蜀國國力貧弱的情況下,竟然七伐中原,消耗了大量國力,並使強大的曹魏始終把矛頭對准自己。因此,蜀國在三國中第一個滅國就毫不為奇了。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大地上可謂也是一種三國格局。日本鬼子最為猖狂,占據了中國最肥沃的半壁河山;國民黨政府占據著西南地區,正統上仍是中國政府;實力最弱的共產黨,統治地域主要集中於貧瘠的西北一隅。為了聯合對付日本鬼子,國民黨和共產黨這兩個殺紅了眼的冤家對頭結成聯盟,相當於槍手乙和槍手丙結盟對付甲。不過,共產黨人比諸葛亮更懂博弈論,他們對付日本人主要採取游擊戰,而不是與日本鬼子正面硬碰硬。因此,抗戰勝利後,八路軍的實力大大增強,與國民黨實力的差距大大縮小,在隨後的國共對決中,共產黨很快佔了上風。
處處可見的納什均衡
納什均衡這么理論化的數學問題,卻也能應用到戀愛中。在約翰·納什的傳記電影《美麗心靈》中就有很好的例子,納什和他的四個男夥伴在酒吧,而對面正好有五個單身女生,其中一個最為漂亮。如果納什和他的四個男夥伴都去追求最為漂亮的女神,那麼女神就會不知道同意誰而全部拒絕。追求女神不行,接下來追求剩下的四位女生,這四個女生當然也不會同意,因為沒人願意屈居第二,當「備胎」。這樣就會造成誰也沒有搭訕成功。如果納什他們改變策略,一開始誰都不去追求女神,四位男生分別去追求其她四位女生,當女神看到其她女生都有人追求,而自己卻沒有,這時如果納什去追求女神,到手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大。在這個策略下,每個人都有可能搭訕成功。
搭訕成功後,假設納什真的開始了對女神的追求,那麼,其實女神也還有其他不止一個追求者,對於女神來說,如何確定誰是真正的追求者是個難題,因為她沒辦法完全掌握每個追求者的內心世界,這是一種「非完全信息博弈」。這時她就需要某種信號來篩選了。在證明真愛方面,一句「我愛你」是沒有作用的,還需要其他行動。這些行動是要付出成本的,不管是為了努力接近女孩所需要的時間成本,還是為了討好女孩的物質成本,證明真愛,就要發出對你有成本的信號,以凸顯出你值得她選擇。
這樣的博弈最終會導致兩種均衡。一種是,追求者相繼退出競爭,不再投入成本,而堅持得最久、投入成本最多的那個人最終勝出,從眾多的追求者中分離開來,這叫做「分離均衡」。「分離均衡」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公司招聘時無法斷定一個人的能力,就以學歷來區分人才;而應聘者也以工資高低來衡量公司好壞,雙方互相衡量,最後達至「分離均衡」。
另一種是,到最後,兩種人也沒完全區分出來,一些愛得不那麼深的人也混在真愛中,繼續花費成本發送信號對誰都不再值得,姑娘索性選一個人嫁了得了,這叫做「混同均衡」。「混同均衡」在現實生活中也很常見,比如小孩子上學,如果不是特別要去擇校的話,他就是隨便選一個學校就上學了,因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沒什麼好區分的,這就是「混同均衡」。
非完全信息的博弈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比如在足球比賽射點球時,射門的運動員是射左邊還是射右邊呢?沒有哪個更好,踢球者只希望射門方向與門將撲球的方向相反;而門將所追求的,則是相同。這里沒有純策略均衡,只有混合策略均衡。也就是說,射門者最終只會以一定的概率去踢左邊,一定的概率踢中間,一定的概率踢右邊;而門將也會有一定的概率撲左邊,一定概率不動,一定的概率撲右邊。按照這種概率分布,存在均衡。
證明博弈中存在這樣一個混合策略均衡,就是納什的貢獻。還拿射點球為例子,對於門將而言,他不知道射門者的偏好,只能是對這個偏好進行一個估計,如果是右撇子,他會估計說這個球員踢向門左側的策略會大一些。那麼,根據這一估計,他會以更大的概率按照這個方向去撲球。但是,射門的人完全有可能踢向另一個方向。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出價買東西。買方喊出一個買價的時候,是不知道賣家心目中的合適價格的,怕喊高了;同樣的道理,要是賣家喊價,也有可能喊低了。但是這個喊價無論出自賣方還是買方,都存在一個概率分布,這里有一個混合策略均衡。
這樣的混合策略均衡甚至在宏大的政治經濟層面也不鮮見。在政治上,比如革命的群體協作,你是否揭竿而起不僅取決於你相信政權有多麼脆弱,還同時取決於你相信別人是否參與。在經濟學上,一個很好的例子是銀行擠兌,你是否擠兌不僅取決於你對銀行有多信賴,也取決於你相信別人是否會擠兌。在這樣的博弈中,其均衡點是動態的。
由於納什均衡的提出和不斷完善,博弈論開始廣泛應用於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學科中。不光是這些專業領域,我們在生活中打撲克、買東西、下圍棋時,都有可能在不經意間運用了博弈論和納什均衡。我們都不是科學家,但可以站在科學家的肩膀上,利用他們的研究成果幫助我們思考,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
F. 在一個行業里,為何當老大和老二出現時,其它的競爭者就不重要了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就是這個道理,他們已經是行業里的老大和老二了,這樣的兩個企業結合在一起,還有別人什麼事兒,無論是資產還是能力都佔了上風,結合在一起,價格可以做到最低,質量可以做到最好。
附近其他的小超市都關門了,兩家大超市和好了,他們變成一條戰線上的人了,拼的不是價格,開始拼服務了,誰家服務好?誰家環境好?兩家超市都不會再賠錢了,因為沒有再打價格戰的必要了,所有的人流都分給了這兩家超市,所以說這種情況,老大和老二才是受益者。
我覺得這種情況要麼抱住老大的大腿,要麼抱住老二的大腿,如果單靠自己那就必死無疑了,畢竟人家有實力打價格戰,而你只能看著。
G. 中美競爭現象效應聽說過當處於老二地位時,只要有超越的趨勢,老大和老二必然要打架,打仗,這是叫什麼
這個現象被稱為「老二的魔咒」歷史上,老大打壓老二不遺餘力,老二「出師未捷身先死」、「半路夭折」似乎成為一個魔咒始於英國,昔日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後,遵循的外交政策就是所謂的「光榮孤立」,但一旦英國發現哪個國家成了老二,可能挑戰英國地位的時候,英國就會挑動老三、老四去對付老二H. 世界發展史上老大打壓老二,是什麼定律
1. 資源有限,總共就這么多,你來搶我的我不打你後面餓死的就是我。
2. 一般來說,老大老二打架,先死的是老三。比如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干架,非常可樂沒了。斗魚和虎牙干架,熊貓死了,不勝枚舉。
3.定律的話古人已經總結的很好了:一山難容二虎
I. 為什麼一個行業里老大跟老二競爭,老三就消失了
能當上老大和老二的經濟名氣肯定比老三強,他們兩個打架會想盡辦法,最基本的就是砸錢打廣告和打官司,打廣告會讓他們的名氣更上一層樓,打官司會成為百姓茶餘飯後的話題,老三在旁邊無能為力,更多的是抱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心態看他們斗爭不做任何事,最終市場份額被老大老二占據,老三淪落到無人知曉消失在眾人眼前。
J. 想學經濟學,,學經濟都有什麼專業啊
主幹學科:經濟學主要的課程有政治經濟學、《資本論》、西方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線性代數、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
相近專業有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金融學、國民經濟管理、貿易經濟、保險、金融工程、信用管理、網路經濟學、體育經濟、投資學、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房地產經營與估計、統計學、國際文化貿易、稅務稅收。
(10)老大跟老二必有一戰經濟學叫什麼擴展閱讀
開設學院: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廣東海洋大學、四川三峽學院、重慶工商大學、西南工學院、四川農業大學、四川師范大學;
貴州大學、雲南大學、雲南農業大學、雲南財經大學、雲南民族大學、西北大學、甘肅農業大學、蘭州財經大學、青海大學、新疆大學、新疆農業大學、新疆財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物資學院、北京聯合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天津商業大學、天津財經大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