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上幾次大的經濟危機有哪些
2007年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經濟危機
其實,次貸危機早在2006年就已顯現苗頭,到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這場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房價的持續下降。利息上升使得原先信用不好的用戶還款壓力增大,違約數量急劇上升,導致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也受到波及,被迫關閉。股市隨之動盪,影響到全球的金融市場。實體經濟接著也不能倖免。目前,這場危機何時終結,還很難斷言。
1997年
亞洲金融風暴
這場風暴從泰國開始。由於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和國家外匯政策的不當,泰銖在7月2日宣布放棄和美元掛鉤的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的當天,泰銖與美元兌換的匯率就大幅下跌。金融市場一片混亂。隨即,風暴席捲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等地,相應國家的貨幣紛紛跌入貶值通道,導致經濟進入蕭條,部分國家的經濟在1998年甚至呈現負增長。
1973年
石油危機
1973年10月,中東戰爭又一次爆發,阿拉伯國家為打擊以色列及其西方支持者,決定利用石油武器給西方國家一個教訓。10月17日,中東阿拉伯產油國決定減少石油生產,並對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石油禁運。年底,石油價格從每桶3.01美元提升到每桶11.651美元。石油提價大大增加了許多國家的收入赤字,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經濟增長均明顯放緩。
1929年
大崩潰
這場持續到1933年的經濟大衰退是歷史上影響最深遠的一次。大蕭條是以農產品價格下跌為起點的。首先是木材價格,然後是小麥的過量生產,迫使美國壓低基本穀物價格。同時,狂熱的美國股市如脫韁的野馬一路暴漲。但10月24日,紐約證劵市場突然崩盤。10月29日,美國股市又一次出現大幅崩盤,成千上萬普通美國人辛勞一生的血汗錢化為烏有。大蕭條還造成了世界性的經濟影響,國際貿易急劇衰退,失業人數激增。
1907年
股市恐慌
1907年,紐約的多數銀行貸款都被信託投資公司作為抵押投在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整個金融市場陷入一種極度投機狀態。3月13日,由於市場傳言,股市突然暴跌。銀行紛紛收回貸款,加劇股市的下行行情,民眾紛紛擠兌,市場瀕於崩潰。在此危機關頭,銀行家摩根組建一支由財團和政府官員組成的救援團,投入資金救市。但這場由股市恐慌導致的市場衰退直到4年後才走出陰霾。
1837年
銀行恐慌
1836年,美國第7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將聯邦基金從第二銀行轉移至州銀行,銀行管理體系由此開始走下坡路。《自由銀行法》的誕生又使得各州銀行的申辦手續大幅簡化,但隨之產生的欺詐行為也屢見不鮮。1837年,馬丁-范布倫擔任總統後的幾個月內,因失去信用而倒閉的銀行與日俱增,局面終於變得失控,美國也由此進入衰退期。
1720年
南海泡沫
為進行海外貿易,南海公司於1711年成立。1720年,英國國會同意南海公司發行股票來緩解國債壓力,此舉導致股票價格大漲。從1720年1月的每股128.5英鎊瘋狂漲至同年8月的1000多英鎊。市場推波助瀾,一些公司趁機效仿發行股票牟利。英國國會於是通過《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以嚴控市場。9月,股市開始下跌。至年底,南海股票泡沫破裂,許多投機客血本無歸。
❷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經濟危機
中國古代,不僅「銀荒」、「銅荒」等實物貨幣危機曾給社會經濟帶來沖擊,宋朝發明紙幣後,各朝代也都曾因濫印紙鈔而導致一次次金融危機,以至於各種紙幣在歷史上層出不窮。在晚清,中國涉足股票之後的頭一百年裡,金融危機更是頻頻發生。1883年,上海經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現代意義上的金融危機,股市崩盤,股民血本無歸。由於給股民放款太多,眾多錢庄相繼倒閉,接下來產業企業的資金供給嚴重不足,給中國經濟帶來動盪。
❸ 經濟危機案例有哪些
世界歷史上的六次經濟危機
1637年鬱金香狂熱
在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東西。1637年的早些時候,當鬱金香依舊在地里生長的時候,價格已經上漲了幾百甚至幾千倍。一棵鬱金香可能是二十個熟練工人一個月的收入總和。現在大家都承認,這是現代金融史上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投機泡沫。而該事件也引起了人們的爭議——在一個市場已經明顯失靈的交換體系下,政府到底應該承擔起怎樣的角色
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閉的南海公司給整個倫敦金融業都帶來了巨大的陰影。17世紀,英國經濟興盛。然而人們的資金閑置、儲蓄膨脹,當時股票的發行量極少,擁有股票還是一種特權。為此南海公司覓得賺取暴利的商機,即與政府交易以換取經營特權,因為公眾對股價看好,促進當時債券向股票的轉換,進而反作用於股價的上升。
1720年,為了刺激股票發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資者分期付款購買新股的方式。投資十分踴躍,股票供不應求導致了價格狂飈到1000英鎊以上。公司的真實業績嚴重與人們預期背離。後來因為國會通過了《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內幕人士與政府官員大舉拋售,南海公司股價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滅。
1837年恐慌
1837年,美國的經濟恐慌引起了銀行業的收縮,由於缺乏足夠的貴金屬,銀行無力兌付發行的貨幣,不得不一再推遲。這場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3年。
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貴金屬由聯邦政府向州銀行的轉移,分散了儲備,妨礙了集中管理;英國銀行方面的壓力;儲備分散所導致的穩定美國經濟機制的缺失等等。
1907年銀行危機
1907年10月,美國銀行危機爆發,紐約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高利息回報的信託投資公司作為抵押投在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
首先是新聞輿論導向開始大量出現宣傳新金融理念的文章。當時有一篇保羅的文章,題目是"我們銀行系統的缺點和需要",從此保羅成為美國倡導中央銀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
此後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紐約商會宣稱:"除非我們擁有一個足以控制信用資源的中央銀行,否則我們將經歷一場前所未有而且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
1929年大崩潰
華爾街有史以來形勢最為嚴峻的時刻。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因為不斷惡化的經濟預期和中東局勢的不斷緊張,造就了華爾街的大崩潰。這便是"黑色星期一"。標准普爾指數下跌了20%,無數的人陷入了痛苦。
2008年金融危機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林「委身」美銀、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世界各國都為美國金融危機而震驚。華爾街對金融衍生產品的「濫用」和對次貸危機的估計不足終釀苦果。此次金融危機迅速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基礎遭到重創,堪比1929羅斯福執政時期的經濟大崩潰。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四種模式
即長三角、珠三角、溫州、蘇南四種模式
進入21世紀以來,在改革開放已近30年的中國內地,在長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區,區域經濟的活力絲毫不弱於任何小「龍」小「虎」。溫州進入「凱恩斯主義」時代?曾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教科書式範本的「溫州模式」正在悄然發生轉變。溫州這個令人驚嘆的地方,生產出了佔全國市場份額10%的服裝、20%的鞋、60%的剃須刀、65%的鎖具、80%的眼鏡、90%的金屬外殼打火機和90%的水彩筆。電器、泵、拉鏈、五金製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產業在國內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場」6字概括了「溫州模式」,稱其重要意義在於激活了一個民間自發的、遍及全國的大市場,並直接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起了流通網路。近年來,溫州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前面的標兵越行越遠,後面的追兵咄咄逼人」,傳統產業的低技術含量和低附加值,成為影響溫州競爭力和成長性的重要因素。 「溫州模式」揚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現了鈍化的跡象:一是溫州價廉物美的輕工產品頻繁遭遇國際貿易壁壘,出口受阻;二是溫州資本難尋出路;三是溫州第一代創業者的市場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難覓蹤跡。溫州市政府在經濟發展初期的施政理念為溫州民營經濟的自由發展開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在「無為」的旗幟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後的溫州經歷了政府職能的一次巨大轉變,從一向奉行的「無為」到「有為」,從「不管」到「強管」,招商引資成為這個地級市的「一號工程」。溫州市委書記王建滿表示:「如果沒有外來資金的投入,沒有先進設備的引進,沒有先進智力的引入,溫州要實現又快又好發展,難度很大。」 凱恩斯主義的出現標志著西方自由放任經濟時代的結束,溫州在經過20多年的自由發展之後,是否也進入了某種意義上的「凱恩斯主義」時代呢?一個強勢的政府又會將「溫州模式」引入怎樣一條道路?蘇州模式只長骨頭不長肉? 「只長骨頭不長肉」,對於多年來中國最耀眼的城市經濟明星蘇州而言,可能是最具爭議的一種評價了。所謂「蘇州模式」,實際上是類似於早年日本和韓國「政府主導型」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製度和政策環境外,還通過制定非常明確的發展規劃和戰略來吸引外資。有外商笑稱,「在蘇州辦事,找廠長、經理沒有用,要找局長、找書記」。在蘇州經濟中,外資一直是發展主力。在蘇州新加坡開發園區的示範帶動下,蘇州掀起了一陣園區經濟熱潮。有一個在當地流傳很廣的笑話,說在深圳一個椰子掉下來會砸到4個總經理,而在蘇州,你往四周一指每一處都是開發區。在「與狼共舞」的過程中,蘇州人的翅膀逐漸硬了起來。如今,中方在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已經取得控股權,學到了城市建設和公共管理的基本經驗。蘇州的工業也迅速壯大了自己的實力。據統計,蘇州市2005年GDP達到了4026億元,總量居全國第五。然而,與這些彰顯政績的高指標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其在反映老百姓富裕程度的許多指標上卻處於相對落後的尷尬狀態。由此,一些人開始質疑「蘇州模式」。對於外界的種種質疑,江蘇省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顧為東表示,外資的大量湧入對蘇州的經濟增長、人氣積聚、管理理念與技術水平的提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蘇州經濟的科技含量明顯高於許多城市。說蘇州是「只長骨頭不長肉」難免有失公允,但必須看到,蘇州「神話」的背後也有「短腿」:一是自主創業的民營經濟與浙江等地相比明顯落後。多年來,蘇州一直是蘇南集體經濟的典型,承受著比別的地方更大的「保紅旗」壓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缺少民營經濟發展的必要養料和生存空間。二是第三產業的發展相對於其工業化進程明顯滯後。「蘇州模式」的弊端無可迴避,轉變勢在必行。 2003年,蘇州確定了「三足鼎立」的方針:外向型經濟、民營經濟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規模經濟。近兩年,蘇州經濟發展出現了外資與民資雙輪驅動的新局面。據蘇州市統計局統計,今年上半年蘇州市個體私營投資達到354.12億元,首次超過外資,躍居各種投資類型之首。科技創新在蘇州也有了很大起色。蘇州工業園區近年來投入上百億元,建設了國際科技園、獨墅湖高等教育區、風險投資基金等科技創新載體,相信會有好的收效。從「東莞製造」走向「東莞創造」 「不管在世界上什麼地方下訂單,都在東莞製造」,這一形象的說法曾令東莞人頗為自得。20多年間,東莞發展成為年總產值超2000億元的「全球加工製造業中心」,外貿總量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三,居全國地級市之首,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東莞的發跡是「天時、地利、人和」之說的最佳版本。東莞毗連港、澳、穗、深,又是著名的僑鄉,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近百萬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港台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享有投資優惠政策的大陸沿海地區轉移的第一次浪潮,東莞成了外商們在珠三角的首選之地。東莞的成功源於「三來一補」:通過由東莞提供土地、廠房,中國內地四川、湖南等省提供廉價勞動力,外資提供資金、設備、技術和管理的要素組合模式,對國際產業轉移進行承接。這種模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推動了東莞經濟的大發展,但如今這種發展模式所釋放的增長能量已接近極限。東莞的外源型經濟絕大多數是加工製造環節,處於國際垂直分工的下游和末端,產品附加值十分有限,只能分得微薄的利潤份額。比如,一個滑鼠在美國市場的售價是24美元,渠道商能賺8美元,品牌商賺10美元,而貼牌加工廠商只能賺0.3美元。據測算,改革開放以來東莞市生產總值每增1個百分點,就要消耗1200畝左右土地。如果按此速度計算,十幾年內東莞的土地後備資源將消耗殆盡。東莞的困境是珠三角乃至全國先發地區面臨的普遍性問題,其轉型無疑也備受矚目。東莞市委常委江凌說,在過去20年裡,是外來資本選擇了東莞,東莞抓住了機遇,如今東莞要自己選擇外資。從「引資」到「選資」一字之差,體現出東莞現在看重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和質量。東莞還提出要創新利用外資的方式。同時,科技也正加速取代資本和土地而成為支持經濟發展的首要資源。位於東莞常平鎮的高寶集團建立了全國首家鎮級博士後工作站,斥資近億元建成全國一流的實驗室。從今年起,東莞市財政每年將投入不少於10億元,連續5年共投入50億元以上,資助引導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等,打造科技東莞。晉江告別簡單集群模式 1994年,在中國農村發展道路研討會上,當晉江與溫州、珠三角並列作為中國鄉鎮經濟發展典範時,很多人不以為然:一個縣級市發展經濟的「標本」意義究竟有多大?12年過去了,晉江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一個集群中的關鍵性企業被喻為第一粒樹種,一旦入土,就可能長出一片森林。潯興拉鏈就是一顆這樣的「樹種」。20年前,潯興拉鏈從1.6萬元起步,1995年組建集團,2002年成立SBS潯興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為集模具開發、拉鏈生產、電鍍、染色為一體的拉鏈專業化公司,有200多家企業為之配套,形成了產業集群,如今產值已達10億元。以發展產業集群來實現工業化、帶動城市化的路子,就是今日立足於區域經濟發展的現代版「晉江模式」。在晉江,這些集群共聚集企業6000多家,年產值600多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90%以上。「晉江模式」的帶動效應,令產業集群風一度在中國東部地區盛行。 「晉江模式」無疑是成功的,但並非完美無缺。晉江經濟能有今天,主要依靠的是民營企業,而這里的多數民營企業仍面臨三大「軟肋」:家族式經營、科技競爭力較弱和缺乏品牌保護意識。而且,當產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產品品質和市場規模就將進入平穩期,也就意味著停止增長。這就是如今晉江人面臨的難題。於是,精明的晉江人開始走另外一條道路。晉江企業家深諳品牌的力量。從仿樣加工到貼牌生產,再到打響自有品牌,晉江逐步塑造出「品牌之都」的雛形。晉江現擁有中國馳名商標37枚、中國名牌產品24項、國家級品牌63個。晉江企業擅長以明星代言、媒體廣告來打造品牌,近年來每年廣告投入高達7億多元,有人戲稱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成了「晉江台」。同時,政府也在設法促進「晉江模式」新的變革。晉江市委書記楊益民說,目前已有相當一部分產業集群告別簡單的「扎堆」聚集階段,開始依託自身優勢品牌引入新的經營模式。政府還將大力促使企業從家族體制走向股份合作制,通過資本紐帶形成新的集群。
❺ 求1929經濟危機的小故事,我們要排歷史短劇,急!!!!!!!!!!!!!!!!!!!!!!!!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故事一
這是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一個美國煤礦工人家的場景:
寒冷的北風呼嘯著,一個穿著單衣的小女孩蜷縮在屋子的角落裡。「媽媽,天氣這么冷,你為什麼不生起火爐呢?」小女孩在瑟瑟發抖。媽媽嘆了口氣,說:「因為我們家裡沒有煤。你爸爸失業了,我們沒有錢買煤。」「媽媽,爸爸為什麼失業呢?」「因為煤太多了。」
故事二
在美國紐約州的一所小學里,有一位教員勸一個小女孩回家吃點東西,可這位小女孩有氣無力地回答老師:「不行啊,我們家是輪流吃飯,今天該我妹妹!」
這是發生在美國三十年代初一所小學教室里的一個場景。
❻ 世界近代史經濟大事件有哪些
經濟、政局、軍事的世界大事件:
199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授權,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這是建國以來內地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1990年8月,伊拉克出兵科威特。
1990年,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分裂45年的德國終於統一。
1990年 南非非國大領導人納爾遜.曼德拉在28年監禁之後重獲自由。
1991年1月17日,海灣戰爭爆發。
1991年蘇聯解體。
1991年12月21日,俄羅斯等11個原蘇聯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在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開會,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
1991年,南斯拉夫內戰爆發。
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2年6月9日、15日,日本參、眾兩院分別通過允許向海外派兵的法案。
1992年8月12日,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達成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
1993年2月25日,韓國32年來的第一位文人總統金泳三就職。
1994年,盧安達發生部族大仇殺,至少有50萬人被殺害,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1994年,十年內戰導致蘇丹發生飢荒,數十萬人死亡。
1996年2月23日,英國科學家威爾馬特和他的同事宣布用母羊的胚胎細胞「克隆」成功了第一隻克隆羊。
1996年7月19日-8月4日,第26屆奧運會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
1997年7月1日零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升起,中國政府開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1998年,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與莫妮卡.萊溫斯基的丑聞案震動美國與世界。
1998年6月中旬—9月上旬中國南方特別是長江流域及北方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現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災。
1998年 亞洲發生金融危機,全球股市動盪。
1999年3月25日凌晨3點,北約開始對南斯拉夫聯盟的空襲,科索沃戰爭爆發。
1999年5月8日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
1999年10月1日,中國舉行建國50周年大閱兵。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政權。
2000年8月14日俄羅斯核潛艇「庫爾斯克」號沉沒北冰洋。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快了我國的對外開放,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使之國際化。
2001年4月中美發生撞擊事件。
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襲擊。
2003年初發生非典疫情。
2003年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安然著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並於2005年10發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
2004年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被以色列定點清除。
2004年底印尼發生特大海嘯。
2005年8月6日:日本廣島舉行原子彈爆炸60周年紀念儀式。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颶風侵襲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紐奧良八成被浸在水裡,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2005年恐怖大亨本.拉登被美軍擊斃。
2005年伊拉克成立由美國扶持的民主政府,薩達姆被判處死刑,聯合國維和部隊進入,美軍從伊拉克撤軍。
2006年10月13日,第61屆聯合國大會舉行全體會議並通過決議,正式任命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潘基文為下一任聯合國秘書長。
2007年中國共產黨舉行第十七屆代表大會。
2008年初,中國出現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
2008年3月14,拉薩發生打砸搶燒事件。
2008年5月12日中國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
2008年中國舉辦了第29屆夏季奧運會和殘奧會。
2008年8月8日——8月18日 俄羅斯和喬治亞爆發軍事沖突在這場沖突中,俄軍共有74人死亡,171人負傷,19人失蹤,4架戰機被擊落。格軍133人在軍事行動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