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經濟結構失衡主要表現哪些方面
經濟結構失衡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是需求結構失衡。需求結構失衡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內外需關系的失衡。雖然金融危機之後,出口依存度有所下降,但到近年這一比率仍在20%以上,比日本高6個百分點左右,比美國高13個百分點左右。這種狀況與我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並不相稱。第二是投資消費關系的失衡。近年來,隨著出口拉動增長效應的遞減,投資和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都在增大。但是,投資的貢獻增長更多:2007年至2013年,最終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提高了0.2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佔GDP的比重提高了6.2個百分點。這說明,多年存在的投資和消費的矛盾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還在不斷加劇。
2、是產業結構失衡。我國產業結構方面的矛盾主要存在於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內部。從第二產業內部來看,結構矛盾表現為高耗能高污染等重化工業產能嚴重過剩,製造業大而不強,整體上仍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難以適應國際國內的需求變化;產品質量不高,競爭力不強,缺乏有影響力的品牌和產品。從第三產業內部來看,結構性矛盾表現為整體競爭力不強,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充分,對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支撐力不足。我國是貨物貿易順差國,但卻是服務貿易逆差國,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服務業整體競爭力3、是市場競爭結構失衡。一般認為,壟斷會扭曲市場機制,阻礙效率提高和技術進步。目前,我國大多數行業占市場競爭主體地位的中小企業發展質量還不高,競爭力還不強;我們的市場還存在低水平競爭、集中度不足的現象,還缺乏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跨國公司。現階段,中國企業無論是在國際市場上還是國內市場上,都面臨著跨國公司的競爭。中國企業的競爭對手是在長期的優勝劣汰中發育成長起來的,其全球資源調動能力、技術和人才儲備、企業管理水平等有明顯優勢。與這些國際巨頭進行競爭,我們還必須有一大批規模大、競爭力強的企業。
4、是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失衡。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躍升,各類要素成本快速上漲,我國在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發展上面臨著新興經濟體的激烈競爭,不少低端產業已經轉移到要素成本更低的國家,依靠要素投入驅動的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新的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的模式還未形成。從科技創新能力來看,雖然我國研發總支出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但創新整體能力並不強,很多行業主要還是依靠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價格戰來爭奪國內外市場。創新能力的不足不僅會制約經濟增長,也會阻礙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要看到,結構轉型升級的根本前提和基礎是科技進步,沒有科技進步,結構調整可能只會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0-12-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B. 國家經濟結構失衡的主要成因是什麼
其實很難准確回答,但是按照您的提問我提供一些失衡的看法:
1、經濟布局失衡,這里指的是地緣因素,如東部沿海與西部內陸的經濟發展呈現階梯型,東強細弱,南強東弱的現象,所以國家出台「西部大開發」和「老東北工業區振興計劃」等等國策,調節失衡現象。
2、經濟結構失衡,這里指的是產業結構問題,我國是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傳統經濟主要已重工業、勞動密集性產業為主,高能耗低產出,而高附加值、可持續增長的新型產業增長不足,當然,國家也出台了很多經濟政策,當然也是受到來自外部因素的干預,迫使國內很多外向型企業轉型,由「made in china」向「create in china」轉型,鼓勵相關創新性企業發展,調節失衡現象。
3、經濟增長的要素失衡,這里指的是經濟增長是應該以內需為主,出口為輔,或者兩者兼並。而目前國內的現象是出口強筋,內需不足。國家也出台很多政策,在保證出口的同時,採取宏觀調控勞動內需。
4、GDP的增長與工資收入的失衡,由於我國的分配製度還不健全,使得GDP增長帶來的經濟利益很有在收入分配上沒有落到老百姓的手中,從而工資增長緩慢,也導致了內部消費乏力。國家在2011年也將出台相關政策,增加工資收入。
當然,這些都是個人觀點,還有很多你可以根據以上的內容進行延伸的分析,原因我上面也提到了,希望可以幫助你,加分哦!
C. 中國經濟的重大結構性失衡包括哪些
中國經濟問題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五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1、 繼續推動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
2、 要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
3、 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
4、 要求降低企業稅負,堅持擴大改革開放,堅持基本經濟制度。
(3)經濟結構失調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三大結構性失衡:
1、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
2、金融和實體經濟的失衡,
3、房地產和實體經濟的失衡。
二、中國經濟的三大失衡,不僅是結構性的,而且環環相扣。實體經濟供需的失衡,一邊過剩產能居高不下,一邊海外爆買愈演愈烈,中低端供給強大,高端供給不足,錢自然越來越難賺,相較於好賺錢甚至賺得盆滿缽滿的金融和房地產,既有壓力又有誘惑,資本「脫實就虛」和「脫實就房」的沖動十分強大,遂導致三大失衡愈發矚目。
三、大失衡也不是朝夕就能解決的。就眼前而言,首先要治標,通過市場乃至行政手段,防止大量資金在金融系統空轉,控制大量資金湧向房地產市場,否則這兩個市場的資本化和泡沫化將如脫韁野馬,不可收拾。3月以來,16個城市啟動或升級樓市調控,尤以「3_17新政」的北京更為堅決,釜底抽薪,基本終結「杠桿樓市」。這樣做,是逆市場化的選擇,因此無法長時間持續並將成果固化,盡管這個市場化也是扭曲的結果。一味治標,可能導致市場發生新的異化,滋生出新的扭曲和失衡。所以治標只能是打掩護,為治本爭取時間。
四、供給側就是三大失衡的治本之策。供給側就是致力於降低市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幫助實體經濟出清,打開新的市場空間和增長周期。不僅要讓大家對實業有信心,也要讓實業能夠賺到錢,才能減緩和扭轉經濟虛化、房子金融化的泡沫趨勢。這是一場時間的賽跑。資本逐利,本性使然,規律使然,我們無法不讓資本對金融和房地產保持慾望,我們只能讓資本重新對實體經濟重新青睞,才會實現經濟的再平衡。
D. 結構性失衡的定義是什麼
結構性失衡定義
是指國內經濟、產業結構不能適應世界市場的變化而發生的國際收支失衡。結構性失衡通常反映在貿易賬戶或經常賬戶上。
結構性失衡的特徵
第一, 在世界市場需求變化後,因經濟和產業結構變動的滯後和困難所引起。
第二,一國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產品出口需求的收入彈性低(賣的都是必需品,別的國家收入降低時需求還穩定,但一旦別的國家經濟增長後需求就大幅下降),或者雖出口需求的價格彈性高但進口需求價格彈性低所引起的失衡。
結構性不平衡的對策
在治標方面:一方面可以通過官方儲備的融資來進行數量上的彌補,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本幣的升貶值來進行價格上的調整;
治本方面:更為重要的是,逐步培養國內經濟對匯率變動的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性,使市場化的匯率真正具備根據世界市場需求變化來調整國內經濟結構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