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目前市場經濟我們該如何來面對
1、時刻注意全球的經濟信息。
2、分析消費市場,尤其是國家出台得各項救世政策。
3、積極配合國家政策,抓住機遇,把資金合理化的投入市場。
4、加大對傳統產業的科研投入,實施技術創新戰略。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傳統產業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始性創新能力,大力提高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 一是政府要切實把科技投入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投資,以建設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為抓手,加快實施「百億研發工程」,培育傳統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市場和政府的資源配置,推動企業成為研究開發和科技投入的主體,推進企業原創性能力建設,實施企業技術跨越戰略,形成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構築傳統產業的發展優勢。
5、堅定不移地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路子。 一是要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以引進為主的方針,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高新技術人才隊伍。建立新型的產權激勵機制,通過全面推行技術入股和科技人員持股經營制度,實施知識資本化,逐步形成與國際管理接軌的分配製度和經營管理制度,建立產業升級發展所需的人才積累機制。
7、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有規劃地培育新興產業。要把招商引資作為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優化傳統產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按照我國的總體布局和發展構思,大力引進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產業帶動力強的項目,改善我區的工業結構。
8、繼續實施企業梯隊發展戰略,優化企業結構。突出扶優、扶強、扶精、扶特,把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作為主攻點,繼續實施「四個一批」計劃。即培育好一批大規模大集團企業、一批優勢成長型企業、一批科技創新型企業,一批有培育前途的中小尖子企業。通過若干年的努力,形成良好的梯隊發展的工業企業新格局。
9、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培養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的帶頭人。優秀企業家是經濟社會的稀缺資源、社會發展的財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主力軍。在全社會創導「尊重企業家,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加大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培育;盡早建立職業經理人市場,增強企業經營管理者市場的人才集疏功能;建立企業家協會和企業傢俱樂部,架起企業與政府、企業與企業相互溝通的橋梁;建立健全企業經營者隊伍的教育培訓、跟蹤服務、激勵、溝通聯系和儲備機制,努力造就一批引領全國工業經濟發展的帶頭人,為我國工業傳統產業的提升作出新的貢獻,迎接中國的和平崛起。
② 如何全面認識當前經濟發展形勢形勢與政策論文
正確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需要把握幾個方面:
一、經濟正在經歷艱難時刻
一個時期以來,除了大環境國際經濟不景氣,國內經濟結束了兩位數高速增長之後,開始階段性轉換,增長速度持續下行,增長速度呈階梯式回落之勢。經濟增長速度階梯式回落,使各方面壓力加大,相當多的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倒閉,部分地區經濟下滑嚴重,一些省份財政收入急降、失業問題突出,股市大幅動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升高。從統計數據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是三大需求同時收縮;二是工業生產繼續回落;三是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四是部分地區困難凸顯。
二、在經濟下行中有亮點
從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表明我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確實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壓力當前,但也不乏亮點。一是產業結構加速升級,第三產業增長增速較快;二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上升,目前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率達到60%,這說明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在加速調整,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強化;三是新市場主體繼續快速增加。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盡管有些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倒閉,但又不斷有企業新生,實際上企業生生死死是市場經濟競爭規律發揮作用的體現;四是能源消耗進一步下降。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要內容,是經濟運行效益提高的重要體現;五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平均收入增長經濟增速,說明城鄉居民的平均收入增幅相對穩定。
三、「三期疊加」下尋找和把握經濟發展機會
我國正在經歷經濟增長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困難。所謂換擋,就是從高擋換到中高擋,減速成為必然;結構調整,意味著產能過剩行業收縮;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意味著刺激政策的累積效應和溢出效應還在發生作用,使經濟結構調整難度加大,當期宏觀政策的選擇運用受到掣肘。「三期疊加」矛盾交織,對我國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形成制約。還有,當前議論比較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為官不為」。在我國現階段,由於相關制度不配套不完善,在守規矩守紀律要求越來越嚴的大背景下,的確出現一些官員怕犯錯誤,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在招商引資、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縮手縮腳,積極性主動性下降的情況。近年來對GDP增長指標考核力度減弱,部分區域和縣域取消GDP考核,也對地方經濟增長形成一定的客觀影響。同時,還要看到,經濟下行往往會慣性發生作用。
但分析經濟形勢不能只看一面,看不到困難就找不到政策著力點,只看困難看不到亮點則容易喪失信心。對經濟形勢有利條件是,近年來陸續出台的穩增長政策的效應會逐步顯現;國家批準的重大工程項目會陸續展開投資並產生相應的經濟帶動作用;經濟運行中的新趨勢新亮點會得到強化;基期年度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意味著新的經濟年度增長基數相對低。只要決策者能審時度勢,仍然把中心放在經濟建設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措施得當,同時加快推進體制改革,擴大「改革紅利」,把有利條件變成實際的增長速度是可能的。
③ 如何把握宏觀經濟形勢
一、增強把握宏觀經濟形勢能力的現實意義
當前,我國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十分復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還大量存在。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正在復甦之中,但復甦進程還很脆弱、很不平衡;從國內看,雖然發展的有利條件較多,各方面發展的積極性很高,但面臨的矛盾也仍然不少。從深層次和長遠來分析,宏觀經濟形勢的復雜性並不是一個短期現象,而呈現出一種常態化,並將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而日益加深。在這種情況下,能否清醒地認識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妥善處理好長期累積和不斷出現的諸多問題和矛盾,關繫到能否鞏固當前經濟總體回升向好的趨勢,關繫到能否順利為「十二五」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各級領導幹部必須進一步加強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把握能力,積極引導經濟社會良性有序發展。
導致宏觀經濟形勢復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改革開放以來,由於積極發展多種經濟成分,現已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存、在市場競爭中共同發展的多元所有制結構。個體經營者、私營企業主、資本所有者、中介組織人員以及民營經濟、「三資企業」中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等新的經濟利益主體大量出現。多元化的經濟主體各自有其獨立利益,分別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環境以及對經濟活動的預期等相互博弈、分散決策,從而增加了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運行的復雜性。其次,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處在初步建立階段,經濟運行市場化的基礎已經確立,但計劃經濟的思維和管理方式仍然在現實中存在一定「市場」,企業和政府的行為機制具有雙重性和復雜性,正如胡錦濤同志講話所言,市場經濟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再次,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基本國情還沒有完全改變,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矛盾突出,城市化進程滯後,城鄉關系不協調,特別是在當前各類問題疊加而致的「矛盾凸顯期」,使宏觀經濟形勢更加復雜多變,客觀上增加了正確把握經濟形勢的難度。最後,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生產要素、勞務、資本、技術等流動更加迅速,國際經濟與國內經濟的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國際短期資本流動、國際產業轉移、各國經濟政策制定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將會更加明顯,這些都大大增加了宏觀經濟形勢的復雜性。
二、增強把握宏觀經濟形勢能力的有效途徑
把握宏觀經濟形勢,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藉助於經過經濟發展實踐檢驗相對成熟的經濟學理論和各種有效分析工具,辯證認識經濟運行的主客觀現狀和條件,致力全面把握宏觀經濟形勢規律。
1.把握宏觀經濟形勢的理論基礎。領導幹部准確把握宏觀經濟形勢,必須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理論、目前我國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所依據的凱恩斯理論等更是各級領導幹部增強把握宏觀經濟形勢能力務必熟知的基本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等多領域內的有關理論,立論基礎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主題是發展。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主要包括:社會主義經濟本質的理論,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分配理論,提出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實現全社會的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提出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完善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職能,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理論,提出發展是硬道理、科學發展、科教興國、建設創新型國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系列內容;對外開放的理論,提出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寬發展空間,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思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新發展、新成果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凱恩斯的經濟理論認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18世紀晚期以來的「政治經濟學」或者「經濟學」建立在不斷發展生產從而增加經濟產出上,而凱恩斯則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1]由此出發,他認為維持整體經濟活動數據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觀上平衡供給和需求。凱恩斯經濟理論主張政府應主動干預市場經濟的運行。該理論認為,社會的就業量取決於有效需求。這里所稱的「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總供給價格和總需求價格達到均衡時的總需求。當總需求價格大於總供給價格時,社會對商品的需求超過商品的供給,生產廠家就會增僱工人,擴大生產;反之,總需求價格小於總供給價格時,就會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生產廠家或者被迫降價出售商品,或讓一部分商品滯銷,因無法實現其最低利潤而裁減雇員,收縮生產。因此,就業量取決於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點,由於在短期內,生產成本和正常利潤波動不大,因而生產廠家願意供給的產量不會有很大變動,總供給基本是穩定的。這樣,就業量實際上取決於總需求,這個與總供給相均衡的總需求就是有效需求。[2]在干預經濟的方式上,凱恩斯強調運用財政政策,而且主要是赤字財政政策來干預經濟。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是隨著資本主義「自由放任」市場經濟的沒落應運而生的,他的理論開創了總量分析的宏觀經濟學,為分析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制定宏觀經濟管理政策,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上世紀80年代,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已經歷經30餘年的計劃經濟時代所導致的「短缺經濟」仍然有其影響。隨著經濟體制的逐步改革,社會生產力逐步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至20世紀90年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發生了根本變化,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已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有鑒於此,我國宏觀經濟發展與調控充分借鑒凱恩斯經濟理論,以其所主張的「逆經濟風向行事」和「相機抉擇」為經濟運行的主要原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並行的「需求管理」的方式運用到中國經濟的實踐之中。應該說,在凱恩斯經濟理論的影響下,無論是通過直接增加需求還是通過影響人們的預期,都使總需求有所增加。但是由於民間投資和居民消費都沒有被帶動起來,總需求仍然不振。這主要因為凱恩斯理論在我國運用的市場體制還不夠成熟,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在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模式有效的宏觀調控機制時,以凱恩斯經濟理論為主的西方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理論和實踐經驗是值得借鑒的,但必須充分與我國市場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以更好地利於我國宏觀經濟協調健康發展。 2.把握宏觀經濟形勢的基本原則。分析把握宏觀經濟形勢,必須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運用被實踐證明科學成熟的宏觀經濟學理論和科學通行的分析工具,遵循宏觀與微觀結合、總量與結構結合、現狀與趨勢結合、國內與國際結合的原則,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縱向比較與橫向比較並用,准確判斷經濟運行的基本面和主要問題,豐富和深化對經濟運行總體狀況的認識,正確確定宏觀調控的基本取向、重點和政策組合,更好地把握經濟發展趨勢和經濟變化的維度。
要把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結合起來,宏觀分析是把握宏觀形勢的基本依據,微觀分析是宏觀分析的基礎,沒有宏觀分析的微觀基礎,宏觀分析無異於緣木求魚。宏觀分析,重點進行總量、結構、財政、金融分析;微觀分析,重點考察企業行為:銷售、利潤、庫存、訂單、企業家信息(11項PMI指數),居民行為:收入、消費、儲蓄、信心(消費者信心指數)。要把總量分析與結構分析結合起來,總量分析是宏觀分析的基本內容和最高層次,因為總供給和總需求的相互關系是整個宏觀經濟運行的主線,總量分析主要分析總供給和總需求,主要包括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在我國經濟目前正處在以結構變革為中心的新成長階段,結構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結構分析主要是分析各主體、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包括需求結構、產業結構、要素投入結構、城鄉、區域、收入分配等。要在現狀分析的基礎上加強趨勢分析,現狀分析,主要分析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趨勢分析,主要進行增量分析、邊際變化分析、環比分析(趨勢往往領先同比1-2個季度)、景氣分析(先行指標分析)。要把國內經濟放在國際環境大背景下去審視,重視國內國際經濟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國際分析主要分析國家經濟和政策、產業發展和科技發展、國際商品市場和價格、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匯率、利率、股市、資本流動等),在分析國內宏觀經濟形勢時,必須做到宏觀和微觀相結合。
3.把握宏觀經濟形勢的主要方法。西方宏觀經濟學主要運用總量分析方法來研究市場經濟運行。20世紀中期以來,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採用凱恩斯主義調控宏觀經濟。但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普遍出現「滯脹性」經濟危機。凱恩斯主義的科學性在西方經濟學界因此受到質疑,新自由主義逐漸開始盛行。但是,進入21世紀以後,尤其是2008年以美國次貸危機為發端、至今餘波未平的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新自由主義的地位迅速動搖,西方經濟學界「回到凱恩斯」的聲音日益強大。盡管對於近年來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系列矛盾,西方宏觀經濟學也在與時俱進,並先後出現了「新古典綜合」、貨幣主義(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實際經濟周期理論、新凱恩斯主義、後凱恩斯主義和奧地利學派等多個流派,但是這些理論並沒有超越或代替凱恩斯主義,而是與凱恩斯主義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凱恩斯主義在實踐上已證明其存在難以言說的種種弊端,可以稱得上與其一脈相承的改良後的各種西方宏觀經濟學流派也非促進宏觀經濟理論和方法走向科學的途徑。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學界一直關注與宏觀經濟分析密切相關的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再生產理論的研究和應用,但是受制於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與市場經濟對立的觀念束縛,早期的研究和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舍棄了商品與貨幣流通、資本流通等,對馬克思宏觀經濟方法的理解和應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或片面性就成為了必然。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後,經濟學界開始普遍關注市場經濟的流通關系,尤其在運用計量經濟模型方法分析、實證方法和預測宏觀經濟運行方面取得很大進展。但是,過猶不及,在拓展研究視野、方法的同時也出現了另一種嚴重傾向:有人把凱恩斯主義奉為唯一的現代宏觀經濟學,並將之作為一種科學的經濟理論體系,甚至認為宏觀經濟調控的操作實踐只能依賴於它,並發展到直接套用凱恩斯主義來分析我國的宏觀經濟問題並提出對策。而對馬克思宏觀經濟分析方法的應用和發展置若罔聞,甚至將其完全拋棄。事實上,要實事求是地調控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宏觀經濟,必須拋掉對於凱恩斯主義的迷思。宏觀經濟分析是馬克思經濟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的《資本論》及其關於西方資本主義宏觀經濟的理論對於資本主義經濟進行過一系列科學的宏觀分析。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認真繼承、研究、運用和發展馬克思的宏觀經濟分析方法顯然是可行且不可缺失的。馬克思主義的宏觀經濟分析方法是科學的唯物主義辯證法在經濟學領域的體現和應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唯有與新的經濟實踐相結合,以馬克思宏觀經濟分析方法為主,博採凱恩斯主義等西方宏觀經濟學主要流派眾家之長,才能更好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持續發展。
三、提高把握宏觀經濟形勢能力的素質
1.加強學習打好基礎。對於同樣經濟現象的分析,理論素養不同,分析水平就不同。提高把握宏觀經濟形勢能力的素質,首先必須加強學習。要加強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在當下經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關鍵時期,科學發展觀既是我們黨執政理念、執政方略、執政舉措的新的理論概括,又是關於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規律和本質的探索和總結,尤其應該進一步深刻領會。要理解影響宏觀經濟總量和結構變化的主要因素,了解價格、稅率、利率、匯率等調控手段的特點,把握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進行宏觀調控的基本原理。要加強學習掌握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關理論。比如:現代產權制度理論、現代企業制度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勞動關系理論、國際金融與國際貿易理論,了解資本流動、國際貿易的規則和特點。要加強學習我國和世界經濟發展史特別是近現代經濟發展史,借鑒發達國家成熟的理論和工具,不斷總結實際工作的經驗和做法。
2.調查研究掌握實情。調查研究是領導幹部的一項基本功。重視調查研究,加強調查研究,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調查研究作為一個重要的領導方法和領導環節,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了解實際情況。只有掌握了實情,才能准確把握宏觀經濟形勢的客觀狀況和發展趨勢。如果沒能完全了解實際情況,甚至被虛假信息所蒙蔽,那就很難做出正確判斷和把握。這就要求領導幹部要圍繞大局,把握中心,確定調研方向,在宏觀上把握大局,在微觀上抓住重點,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問題的實質,發現一些有規律性的東西。我們正處在一個信息社會、一個信息時代,處處留心皆信息。領導幹部只要心細,隨時隨地注意掌握情況,都能為自己的調研找到准確、實在的第一手資料和有參考價值的情況。調查研究要調查了解和聽取各方面的情況反映,「偏聽則暗,兼聽則明」,好的壞的都要聽,要廣泛聽取來自各方面的情況反映。在掌握相關資料後,要認真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形成有質量、有深度的調研材料。領導幹部工作忙,時間比較緊,動手寫文章的時間可能不多,但也要抽時間多寫調研文章。 3.科學分析准確把握。掌握實情,是分析把握宏觀經濟形勢的基礎和前提,但要真正准確研判宏觀經濟形勢,各級領導幹部還必須密切結合各級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本地區、本部門的工作實際,根據調查研究的目的,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調查所獲得的材料進行審核、檢驗、分類、匯編等加工,使之系統化和條理化,並以集中、簡明的方式反映調查對象的總體情況。在這一過程中,要堅持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深入解剖經濟現象之間、經濟要素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抓取主要的、關鍵性的信息,努力從經濟運行的現狀中找出宏觀經濟發展的趨勢,從紛繁復雜的宏觀經濟表象中揭示經濟運行的內在規律,切實准確把握宏觀經濟運行的脈搏。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把握宏觀經濟形勢的能力是領導幹部的核心能力之一。針對當前領導幹部的實際情況,各地各部門應充分創造條件,以增強領導幹部分析把握宏觀經濟形勢能力素質為重點,優化領導幹部隊伍知識結構,提升領導幹部隊伍服務發展能力。比如可以組織領導幹部成員到知名高校進行宏觀經濟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專題培訓,或者邀請高層次專家教授舉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專題講座,通過從理論到實務的專題化學習,全面提升領導幹部對宏觀經濟形勢、外向型經濟等專業知識的掌握理解水平和為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提供高效服務的能力。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情況是好的,經濟增長的速度與質量、結構和效益的關系趨於改善,經濟與社會發展趨於協調,一些突出矛盾正在逐步緩解,但是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十分復雜。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務必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充分估計面臨宏觀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和嚴峻性,冷靜觀察,沉著應對,比以往更加重視和加強宏觀經濟形勢分析研判工作,為有效調控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力求鞏固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
④ 如何全面准確把握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的特點和變化
2010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和值得關注的問題
◆2009年中國經濟運行特點
2009年以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挑戰和極其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國政府堅持宏觀調控政策取向不動搖,堅持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隨著2008年四季度出台的應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劃的實施,較快扭轉了經濟增速下滑的態勢,經濟企穩回升勢頭逐步增強,整體向好態勢趨於明顯,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我國經濟增長逐季加速,穩步上升趨勢基本確立
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1781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7%。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1%,二季度增長7.9%,三季度增長8.9%。連續2個季度的持續上升,表明宏觀經濟企穩的態勢已經明確。
2、快速回升主要依靠內需拉動,投資和消費增勢強勁
據測算,在2009年前三個季度的數據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4個百分點,投資的貢獻率為7.3個百分點。而出口在三個季度對GDP的拉動則是負的3.6個百分點。2009年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內需起到了關鍵作用。
3、進出口跌幅收窄,出口已在低位企穩
前三季度的外貿數據表明中國出口已經低位企穩。11月份,全國進出口總額增長9.8%,實現年內首次月度同比正增長。11月份,全國出口同比下降1.2%,環比增長2.6%。
4、CPI和PPI環比由降轉升,同比降幅收窄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1.1%,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6.5%,二者均呈現環比由降轉升,同比降幅收窄態勢。
◆2010年中國經濟發展環境分析
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依然較強,經濟仍具備實現平穩快速增長的有利條件。但也應看到,經濟運行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因素,一些長期性的矛盾和問題還需要通過深層次的改革和調整來加以解決。
(一)外部條件分析
2010年我國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復增長需要較長時期。在各國開出的「強力葯方」作用下,全球經濟出現大病初癒跡象。美國經濟在經歷了前幾個季度的衰退後初露增長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經濟體均出現不同程度增長。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開始出現復甦跡象,但目前仍面臨失業率飆升、財政赤字劇增和消費不振等諸多挑戰,經濟刺激計劃也將收縮或陸續退出,經濟全面復甦將是一個曲折而漫長的過程。
(二)內部條件分析
1、國內消費市場拓展空間廣闊,但難度增大
國內消費市場仍有很大的潛力:首先,農村消費市場將會迅速啟動並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其次,城鎮居民收入和消費信心增加,有利於刺激本輪消費升級。但是,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農民增收困難情況下,同時受未來支出和消費習慣等多重因素制約,我國消費增長難以持續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
2、國內投資增長具備潛力,但民間投資意願不強
我國的國內投資增長具備一定的潛力,主要表現在:就業壓力和改善現狀的迫切願望,形成了高漲的投資熱情;房地產、汽車工業發展帶來的產業規模擴大以及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等變化,為投資提供了廣闊空間;巨大的國民總儲蓄和國外投資,為投資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但目前經濟增長動力主要還是依靠投資拉動,政府投資增速比民間投資增速要快得多。實現經濟明顯復甦的關鍵還是要帶動民間的投資。
3、穩定出口政策成效明顯,但外貿形勢不容樂觀
首先,近期人民幣升值壓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現較大幅度貶值。美元中長期弱勢格局難以根本改變,而中國擁有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和巨大的貿易順差,人民幣升值壓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於中國出口回升。其次,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中國成為最大的受害國。中國未來要想重現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續高速增長局面已不太現實。
4、工業增長條件充足,但結構調整難度很大
一方面,工業經濟增速發展條件充足:工業企業利潤的增長慣性依然存在;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消費升級步伐的不斷加快,投資較快增長的態勢將增大對製造業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工業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產能過剩這一中國經濟的頑疾。前幾年出口的指數型增長,吸收了我國不斷產生的過剩產能。
5、財政和金融環境良好,但通脹預期逐漸顯現
2010年我國面臨的財政和金融環境相對比較穩定和良好。首先,財政實力和外匯儲備實力逐漸增強。近年來,中國財政收入出現快速增長趨勢,財政實力不斷增強。其次,我國的外債償債率,負債率等各項指標均持續回落。再者,金融監管體系在穩健提高。但也要看到,2010年全國通貨膨脹的預期和壓力,都將逐步增強。
◆2010年中國經濟走勢預測
2010年總需求的變化將呈溫和走高的趨勢,隨著世界經濟回暖,外貿出口的狀況將發生比較明顯的轉變。在此背景下,2010年的經濟增長將會保持平穩上升的趨勢。
1、投資仍將保持較大規模
2010年投資增長的可持續性仍然樂觀。主要原因在於:其一,新開工項目增速達81.1%,顯示未來仍有大量在建投資項目支撐較快的投資增速;其二,2009年中央政府安排新增的財政投資4875億元之中仍有2000億元左右尚未投入使用,政府投資空間較大;其三,隨著外需可能逐漸恢復,政府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奏效,民間投資有望進一步回升。
2、消費增速會進一步加快
2010年,隨著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政府公共教育和醫療支出的增加,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新農村建設的實施和推進,中西部消費潛力的釋放,以及其它推動消費的政策和結構性改革,將對居民消費起到更有力的推動作用。
3、出口有望轉負為正
從目前情況分析,2010年世界經濟有望出現緩慢復甦,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環境總體趨於改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0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1%。隨著各國穩定金融市場的政策措施取得明顯成效,金融市場風險降低,增強了金融機構放貸的信心。
4、嚴重通脹不會出現
面對2009年的天量貨幣供給、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等因素,「2010年必定通脹」是極富市場感召力的一種觀點。在一個封閉的經濟體中,通貨膨脹的生成可能源於中央銀行對貨幣發行權的使用,向市場注入了過多的流動性,也可能源於商業銀行擴大信貸供給,在貨幣乘數的放大效應下,導致了貨幣擴張。但是,在一個開放的系統中,通貨膨脹的生成不僅僅導源於以上兩個原因,外部因素推動也是一個重要導因。基於國內和全球過剩產能的存在和總需求的不足,我們認為,2010年不會出現嚴重通脹。
5、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會延續,結構調整將成為主要抓手
2010年我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但是2010年的支出結構將會更加優化,對於民生、社會保障等領域會加大投入。2010年貨幣政策走向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2010年將繼續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發揮好貨幣政策在支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適時適度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預計2010年GDP增長將達到9%左右;2009年1—10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率達到33.1%的水平,2010年的投資增長速度仍將延續;從消費增長率來看,2009年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18億元,同比增長16.2%,全年將保持16%的水平,2010年的消費增長率將是溫和上升趨勢;進口增長率在2009年1—9月累計同比負20.4%,出口增長率負21.3%,但自8月份進出口已出現收窄趨勢,2010年外貿情況會有所改善。
◆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通脹問題
2010年,一方面我國內需強勁恢復、貨幣信貸高增長,以及資源、能源價格體制進一步改革,都將形成重新推高物價的動能;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抑制通脹的因素。因此,在兩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下,2010年的通脹問題不會非常突出,但下半年開始通脹的壓力可能明顯增強。
(二)房地產問題
當前,對房地產「泡沫化」的擔憂與日俱增。2009年前三季度,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9%。房價上漲較快,投資、投機往往大於消費,虛擬資產的特徵就會明顯突出。解決房地產「泡沫化」的政策取向:一是關注和控制樓市中虛擬資產因素對宏觀經濟的負面影響;二是切實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建設;三是鼓勵居民從投資實體經濟中獲得更多的財產性收入;四是運用稅收、金融等手段,抑制投資性住房需求。
(三)結構調整問題
1、以增加居民收入、擴大內需為突破口
當前結構調整的關鍵,就是要從最終消費需求入手。第一,要抓緊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的調整,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機制。堅持市場化方向,創新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機制;建立居民財產性收入增長的保障機制;通過對低收入群體加薪,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要盡快提高國民的社會保障水平,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財政要更快地向公共財政轉型;不斷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降低農村居民的不確定性。第三,要改革現有的城鄉分割的二元分配機制。制定能夠調動城市政府主動接納農民進城的積極性的公共政策;積極建立進城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務制度;建立失地農民的補償制度。
2、全面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第一,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場機制。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市場機制上;通過設立設備規模、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技術性指標作為市場准入門檻。第二,加快提升技術進步貢獻率。各級財政應及時將政策支持重點轉移到調結構方面來。
(四)戰略性新興產業問題
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學、生物醫葯、信息網路、海洋工程和地質勘探七大行業符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條件。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取向是:第一,加快制訂和實施產業振興發展規劃。第二,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第三,鼓勵企業擴展投資主體且引入風險投資。第四,培育重點產業的新增長點。
⑤ 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一、我國經濟正處在一個重要的結構轉換時期
過去的一年,在面臨國內外復雜局面和嚴峻挑戰的情況下,
我國經濟保持了穩定的發展態勢,多項重要改革得以推開並取得
積極進展,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當前
我國經濟發展仍然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和挑戰,有些是過去累積下
來的,有些是新出現的。如何進一步擴大需求,推動國民經濟持
續快速健康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工作中需要著力解
決的問題。
國際經驗和理論分析表明,結構轉換是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
力之一,對發展中國家尤其如此。經過20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
展,我國經濟正處在一個重要的結構轉換時期。在城市,居民家
庭開始進入新的消費結構升級時期,一般地說,衣、食和部分用
的需要已基本滿足,正在向滿足住、行需要和提高生活質量的方
向過渡。從消費額上說,一次性購買正在由數千、上萬元向數萬
元以上過渡,其主導內容是住宅、通訊及新型家電、轎車、社區
服務和教育等。如果消費結構升級較為順利,與此直接和間接關
聯的建築、建材、電子、機械、石化、基礎設施和第三產業等,
都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反之,如果繼續維持原有的消費結構,
必然使產業結構和生產能力局限在原有的框架內。近年來所說的
短缺經濟基本結束、較普遍的生產過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
。消費結構升級困難,主要是受到現有的住房、社會保障、金融
等方面體制和政策因素的制約。這一點與西方發達國家生產過剩
主要受當時「技術性約束」的情況有很大不同。所以,對目前的
內需不足問題,僅靠宏觀政策刺激是不夠的,也不是簡單地「鼓
勵消費」的問題,必須通過相關改革的深化和政策調整,在消費
結構升級並帶動產業結構轉換的基礎上才能有效解決。
從供給角度看,也面臨著一些難題。多年來條塊分割的投資
體制所推動的過度重復建設,加劇了企業組織、市場結構的不合
理和一些行業的過度競爭,加大了企業虧損;在金融風險依然較
大的情況下,現有的金融體系難以為多種類型的企業發展提供有
效支持,特別是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非國有企業缺少規范
、穩定的融資渠道;國有企業的解困任務依然很重,再就業和社
會保障的壓力很大,國有經濟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戰略
性改組進展不快;城市經濟的增長減慢直接制約了農村非農化、
城市化的進度,導致農民收入增幅下降,反過來又制約了市場需
求的增長;經過這些年的高速增長後,經濟規模較過去大得多了
,經濟與環境、資源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
總體上說,我國經濟已經到了必須通過一系列結構轉換才能
推動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新階段。當前經濟生活中
所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困難,如需求不足、過度競爭、企業虧損、
失業增加等,都是在這一大背景下出現的,解決問題的思路也應
由此出發來考慮。
二、擴大內需要把著力點放到深化改革和結構調整上來
在新的一年裡,國內外環境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較為有利的一
面,也有不確定和不利的因素。從國內看,中央採取的一系列擴
大內需的措施,特別是發行財政債券、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措施
,將會在上半年明顯見效。去年後幾個月經濟逐步回升,為今年
保持一定增長速度創造了有利條件。但今年面臨的困難也不少。
近期增長加速主要是受到財政投資和災後重建等短期因素的拉動
,對經濟具有持續帶動力的直接生產性部門尚未表現出明顯的投
資熱點,相應地,投資增長主要靠國有單位投資支持,非國有部
門投資仍然處在低迷狀態。今年就業壓力尚難有大的緩解,一些
地區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職工養老金的支付問題尚未完
全落實。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任務仍然很重,金融體系在支持
經濟增長上仍存在諸多缺陷。隨著改革的深入,某些觸及重要利
益關系的改革難度也相應增加。這些因素都將影響今年經濟回升
的幅度和穩定性。
今年的國際經濟形勢變數較多。亞洲金融危機最困難的時期
正在過去,東南亞國家經濟有望逐步走出谷底。日本經濟擺脫低
迷仍困難重重。美國經濟增長出現波動,能否保持強勢還有待觀
察。俄羅斯經濟仍將處在不穩定之中。歐元啟動將改變國際貨幣
、金融格局,但其作用發揮還有一個過程。需要注意的是,即使
亞洲金融危機走出低谷,國際經濟形勢總體好轉,對我國的影響
也將具有兩重性。如果東南亞國家的結構調整較為成功,加上其
貨幣貶值後的價格優勢,將增加其對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而
美、日等我國主要出口市場需求若不能明顯回升甚至有所下降,
我國外貿出口受到的壓力將會更大。
從目前情況看,外貿面臨的困難可能直接對GDP增長產生負面
影響,其缺口須由內需來彌補,這將進一步加大擴大內需的緊迫
性。近幾個月開始的經濟回升勢頭可望延續,但由於主要依賴財
政資金投向基礎設施來帶動,資金供給的持續性和項目的帶動力
均有一定局限,回升的基礎並不牢固。較為理想的情況是當財政
投資的帶動力減弱後,一批直接生產性部門的新增長點能接上來
,使回升的勢頭得以保持並具有穩定性。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出
現這種情景的把握不大,原因在於制約新增長點形成的體制和政
策問題並未有效解決,究竟有哪些新增長點能對經濟起到強有力
的推動作用還看不清楚。可能性較大且較為有利的一種前景是,
承接目前的回升勢頭,今年上半年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加上繼
續擴大內需的宏觀政策導向,全年仍可保持與去年相近,但質量
和效益有所提高的增長速度。與此同時,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到深
化改革和結構調整上,在把握我國經濟現階段特徵和未來發展趨
勢的基礎上,形成並實施立足於中長期發展、近期又可著手的體
制和結構調整方案,力爭在不長的時間內,在幾個大的體制和政
策問題上有所突破,使若干個新的增長點能較快形成並積極發揮
作用。
體制和結構調整不僅是中長期的需要,也是短期的需要。當
前擴大內需與宏觀政策有關,但主要是結構問題。這是由我國所
處的經濟發展和體制轉軌階段所決定的,也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
區別的。宏觀政策任何時候都是必要的,今後仍然要相機實行有
助於經濟穩定增長的宏觀政策,但在宏觀政策力度較大且局限性
趨於增加的情況下,拉動內需直接依賴於體制和結構調整。正因
為如此,擴大內需的難度要大於原先的估計。
三、財政和貨幣政策上仍可考慮採取新的舉措
為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態勢,今年將繼
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首先要把去年出台的財政政策中計劃在
今年實施的部分落到實處。在此過程中,一方面要抓好財政債券
安排的農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礎設施、城市電網改造和
中央直屬糧庫等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使其切實起到拉動需求的
作用,另一方面要統籌規劃,保證質量,加強監督,防止舊病復
發,盡可能減少低效和無效投資。
在財政政策拉動需求上,還有採取新舉措的餘地。例如,可
以考慮由中央財政發行適當數量、期限較長的特種國債,發行對
象為國有商業銀行及其他適宜的金融機構。所籌資金主要用於補
充職工養老金缺口,部分可用於下崗職工生活補助和再就業培訓
。該項國債由國有企業股權轉讓(包括小企業轉讓收入)、國有
土地使用權轉讓等方面的收入償還。發債所籌資金除少量用於補
助特別困難地區或行業外,大部分按地區實行誰使用、誰償還的
原則,並制定出分年度的還債計劃,由中央有關部門監督執行。
此舉有多方面的好處:一是發債資金形成離退休職工和下崗職工
收入,這部分低收入階層的消費傾向較高,發債資金能有效提高
消費需求;二是在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依然很大的情況下,這筆
資金用於離退休職工和下崗職工,能直接體現黨和政府對困難職
工的關懷,有利於社會穩定;三是採取特種國債形式,期限較長
,有助於改善國債結構,不會形成短期還債壓力;四是可望形成
一種藉助財政政策推動國有資本存量合理調整、促進社會保障體
系建設、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的新機制。
貨幣政策要兼顧擴大需求和改進信貸資產質量兩方面的要求
。近年來數次降息,目前降息的餘地和作用已不大,但放鬆利率
控制,加快利率的市場化改革,或許是一個難得時機。最近央行
放寬對小企業貸款利率上浮限制,可以考慮進一步放寬限制,逐
步向在央行再貸款利率約束下,由市場供求調節商業銀行貸款利
率的方向過渡。
四、重視農村人口的非農化和城市化問題
在農業和農村問題上,要全面落實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精神
,堅持和完善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保持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
這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大局。同時,對農民的收入增長和非農化、
城市化問題要給予足夠重視。
近年來農民收入增幅下降較快,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民非農化
、城市化的進度放慢。鄉鎮企業是農民向非農產業的轉移、增加
其收入的重要渠道,截至1997年,鄉鎮企業增加值已佔國內生產
總值的27.7%,吸收勞動力就業達1.3億,占目前全國城鄉非農
就業總數的35.1%。近年來鄉鎮企業增長出現滑坡,要重獲發展
機遇必須探索新路子。鄉鎮企業中已經出現了一批規模較大、發
展前景良好的企業,這些企業應打破地域限制,積極調整體制和
組織結構,提高參與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眾多的小企業則
應依據各自的資源優勢,提高專業化分工水平。國家應配合發展
小企業的政策措施,對鄉鎮企業中的小企業予以更多的重視。
鄉鎮企業發展要和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相互推動。一方面
使鄉鎮企業適度集中,形成積聚效益,改進環境質量,另一方面
通過鄉鎮企業發展帶動小城鎮基礎設施和第三產業發展,增加農
村人口的就業機會。各地應因地制宜,注意總結行之有效的實踐
經驗,使小城鎮成為城鄉經濟的新增長點。
進入大中城市的農民工已成為與城市原有勞動力具有互補關
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經濟回升、城市就業機會增加的情
況下,應在加強管理的基礎上,適當鼓勵和引導農村勞動力的跨
地區流動,以增加農村勞動力參與非農產業、提高收入的機會。
五、積極推進結構升級,培育一批新經濟增長點
城鎮居民住宅是現階段潛力最大的新增長點,但目前存在著
若干棘手難題。在停止福利分房以後,要集中力量在住宅貨幣化
、公平分配、售後住宅上市交易、降低非生產性費用等問題上取
得突破。我國以往的改革經驗表明,以增量帶動存量問題的化解
,以貨幣化刺激市場需求帶動新增長點的形成,是行之有效的辦
法,房改中可借鑒這方面的經驗。可考慮將用於住房的資金計入
個人工資,已分配住房按標准核定後多退(或增加付款)少補,
符合條件的售後住房盡快上市交易。由實物分配轉為貨幣分配,
住宅能夠上市交易(租賃或買賣)以形成現實的市場需求,是兩
個關鍵性環節。房改中的公平分配是一個涉及重要利益關系、敏
感性很強的問題,應抓緊制定出有關當事人能夠接受、操作性強
的方案。房改既已推開,就不宜拖延。幾個難點問題解決得好,
住宅建設成為重要經濟增長點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轎車進入家庭的問題一直存有爭議,在居民收入尚低、現實
意義不強的情況下,政策上對此保持低調是適宜的。近年來私人
購車上升很快,已成為轎車購買的主導力量。在轎車進入家庭問
題上的爭論,很大程度上是其使用范圍和交通工具的分工問題,
例如在大城市的鬧市區只能以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為主。可借鑒
的國際經驗表明,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轎車發展可能帶來的種
種問題並不足以構成其不發展的充分理由,對一個大國來說尤其
如此。更重要的是,在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轎車工業將成為與
住宅業並列的支柱產業,大量的需求、投資、就業都與此關聯。
因此,應順應轎車進入家庭趨勢加快的現實,在政策上予以積極
引導和鼓勵。目前的城市建設和管理,對轎車發展考慮甚少(如
停車位置嚴重不足),稅費徵收、消費信貸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問
題,對此應逐步加以解決。
通訊是近年來少有的高速增長行業。消費類通訊產品正在成
為居民消費的新熱點。應通過鼓勵競爭、規范市場行為、支持擁
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企業等,使這一產業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社區服務、教育、旅遊、文化娛樂等行業對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具有重要意義,也很具發展潛力。應提高這些行業的專業化分工
水平,加強服務規范,並與擴大就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的政策
相配合,推動其健康發展。
城市化在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將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動
力。城市化落後於工業化是我國面臨的一個重要的結構性問題,
就業壓力大、第三產業和基礎設施發展緩慢都與此直接相關。從
國際經驗和城市化的規律看,我國目前正進入一個城市化加速而
大城市發展速度更快的時期。以往我們採取的限制大城市發展政
策,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其合理性。在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鄉
經濟日益交融的新形勢下,有必要在政策上進行適度調整。不過
,在現有的城市框架內,擁擠、污染等已使其發展餘地很小,必
須通過城市結構的提升來拓展發展空間。具體地說,即由目前的
城市結構逐步向市區軌道交通、近遠郊及衛星城住宅、家庭轎車
三位一體協調發展的方向過渡。此舉將為基礎設施、住宅、轎車
等提供巨大的增長潛力。建議若干大城市先行試點,在充分論證
的基礎上制定出規劃,從市區軌道交通入手,分步實施,滾動發
展。
六、正確運用政府和市場力量,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產業結構調整可分三類進行。一類是傳統產業,包括紡織、
煤炭、森工等行業,其特點是生產能力過剩嚴重,國有企業多,
歷史包袱重。應通過行政的和經濟的辦法,淘汰部分過剩生產能
力,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引入先進技術,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展開的紡織業壓錠改造是一個積極的嘗試。需要強調的
是,高科技不僅存在於新興產業,傳統產業中引入新技術也是高
科技發展的重要領域。問題在於要有新技術引進、吸收的有效機
制。政府政策的重點應放在傳統產業的轉產、過剩能力淘汰後的
補償、退出人員的安置、新技術引進等方面。在國家產業政策體
系中,對傳統產業的退出援助應給予特別重視。
第二類是近些年增長較快、市場份額上升、趨於成熟的產業
,如家電、汽車等行業。這類產業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生產過剩
問題,降價是近年來的主要競爭手段。應鼓勵由價格競爭轉向以
質量和服務競爭為主,並在正常競爭基礎上促進生產集中,鼓勵
具有競爭力的大企業形成規模經濟優勢,中小企業為大企業配套
,與之形成新的專業化分工協作關系。應抓緊制定和完善反不正
當競爭、反傾銷、反壟斷等相關法規,為企業及其他當事者提供
行為規范,把理順競爭秩序建立在法制基礎之上。
第三類是尚處在起步或上升期、潛力巨大的新興產業,如通
訊、電子、生物制葯等行業。這類產業良好的發展前景對投資者
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除少數尚處在幼稚期的行業外,通常並不需
要政府的特別扶持,但在風險投資、知識產權的鼓勵和保護、人
才培養等方面,仍然需要政策支持。值得提出的是,近期知識經
濟問題講得較多,有其積極一面,但在有些地方也出現了脫離國
情盲目上項目的情況,對此應予關注和引導。
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也是當務之急。在生產過剩、競爭加劇
、企業分化的背景下,國有和非國有企業都面臨著結構調整問題
。調整的基本方向是改變過度重復建設、低效率競爭的狀況,逐
步建立起更具合理性的專業化分工體系。調整應在政府指導下,
更多地依靠市場力量進行。對具有競爭實力和良好發展前景的優
勢企業,應增加其優先上市機會,鼓勵其利用自己的技術、管理
、市場營銷、融資渠道、品牌等方面的優勢,開展收購、兼並及
其他形式的資產重組。重組既包括擴張,也包括「分立」或「減
肥」,目的是通過資源的重新組合和利用,提高企業效率,而不
是簡單地把規模「做大」。要認真總結東亞國家和我國一些企業
盲目擴張陷入困境的經驗教訓,鼓勵企業正確處理主營業務發展
與多元化經營之間的關系,著力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制定並
實施科學的企業經營戰略。
在企業組織結構調整中,政府政策應將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作
為重點。這不僅是因為中小企業在資金、技術、管理、人才、社
會關系等方面處於相對弱勢,更重要是其對就業、工業化、城市
化等全局性問題的解決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存在的問
題,主要不是數量多,而是與大企業生產相同產品,專業化分工
水平過低。這些企業的出路在於調整企業經營方向,把企業發展
的重點放在與大企業的協作配套上,放到適合小規模經營、同時
具有專業化分工優勢的產品和服務上,放到勞動密集、能夠為消
費者提供便捷高效服務的第三產業上。在政策支持上,除了融資
問題外,可借鑒國際經驗,開辦一些由政府主辦或受到政府資助
的、能對中小企業提供技術、管理、人才等專業服務的機構。
七、在加大防範金融風險力度的同時推進金融改革和創新
當前和以後相當長的時期,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都是需要引
起高度重視並採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的問題。考慮到我國金融風
險隱患形成有著特定的歷史原因,涉及面寬,以及信心和信息在
金融風險形成中的特殊作用等因素,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宜採取
統籌考慮、分類處置、分解矛盾、逐步推進、以改革和創新帶動
風險化解等辦法。少數問題嚴重、短期內可能引發金融恐慌的,
可擇機關閉機構,並做好善後處理工作。有的可採取新舊兩本賬
,不良資產交由專門機構處置的辦法。有的則可先行警告,限期
改正。
金融改革和創新與防範金融風險並不矛盾,而是互為補充和
促進的。發生金融風險的重要原因,是缺少真正負責任的風險承
擔者,缺少分散和轉移風險的金融工具,這些問題必須通過金融
改革和創新才能解決。資金放出去收不回來是風險,拿到儲蓄後
不放出去,無法產生收益也是風險。所以,加快金融改革和創新
,改進金融服務,提高金融業的經濟效益,同樣是當前的緊迫任
務。今年應在支持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非國有企業融資和
發展消費信貸等方面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可考慮建立中小企業融
資擔保基金,先試點,後完善,再推廣。消費信貸是形成居民住
房、轎車等消費熱點的重要因素,應在觀念轉變、金融服務等方
面有所促進,使其對刺激消費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