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通過宏觀調控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推動國家運 用計劃手段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起著 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是制定了全局 性的經濟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其次 通過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的經濟發展 計劃,保證實現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總 供給的總量平衡,實現產業結構,地區 結構以及經濟結構的合理化,保證國 家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宏觀調控體現國家的經濟職能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應由社會 主義國家來進行,社會主義國家除了 具有政治職能之外,還具有領導和管 理經濟的職能.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 職能,包括互相聯系的三個方面:一是 政府作為國有資產所有者具有的職能; 二是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所具有的職 能;三是政府作為宏觀經濟調控者所 具有的職能.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建 立完善的市場規則和法律制度及監督 機制,促進公平競爭和維護良好的社 會主義經濟秩序;建立和完善社會保 障制度;匯集和傳播經濟信息;保護生 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控制人口增長;承 擔社會基礎設施等,為市場經濟的正 常運行創造良好的環境和外部條件, 使市場機制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社會主義國家作為宏觀經濟的調 控者,其職能主要是對整個國民經濟 統籌規劃,制定社會和經濟發展戰略, 方針和政策;協調各地區,各部門,各 方面的利益關系;調整產業結構和規 劃經濟布局;搞好宏觀經濟綜合平衡, 引導和調節國民經濟的發展,發布信 息,提供服務和進行檢查監督.國家行 使宏觀調控的職能是為了有效地發展 市場經濟和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 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保障國民經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提出放權讓利,轉變政府經濟職能等 改革措施,其後則是:"政企分開,宏 觀管好,微觀放開".把政府作為國有 資產所有者,社會管理者和宏觀經濟 調控者三種職能加以區分,並按照經 8f 中華少年201102 齊齊哈爾市商業職工中專岳淑蘭 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合理行使三種職 能.政府作為國有資產所有者,可通過 建立科學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采 取各種適當的經營方式,維護公有制的 主體地位,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 值.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應培育和發 展社會主義市場體系,建立完善的市場 規則和法律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秩序,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政 府作為宏觀經濟調控者,主要承擔統籌 計劃,掌握政策,制定方針,組織協調 的職能.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和宏 觀政策,調整產業結構和規劃區域經濟 布局,部署重點工程項目的建設,協調 各地區,各部門,國有大中型企業之間 的關系,搞好宏觀經濟綜合平衡,引導 和調節國民經濟的發展. 二,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宏觀調控一般意義而言,就是政 府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多種手段, 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進行調節 和控制,引導其沿著政府預期的目標 發展,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 經濟繁榮,社會進步,民生改善. 社會主義國家對國民經濟進行宏 觀調控的職能具有特殊的心要性. 第一,宏觀調控是社會化生產和 商品經濟發展,自覺保持社會總供求 平衡的客觀要求.在生產條件下,國民 經濟各部門,各環節,各地區之間都存 在著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不單表現 在質上,還要表現在量上,每一個環節 之間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全局,為了確 保社會各個部門和社會再生產各個環 節順利運行,單靠企業的獨立發展是 不行的,它必須要依靠國家對國民經 濟的宏觀調控,克服企業白發發展可 能出現的盲目性,保持社會的總供求 的基本平衡,促進經濟發展. 第二,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制度 的客觀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 點,應是市場經濟和社會制度的結合, 社會經濟制度決定了生產目的,其結 果是為了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雖然在資源 配置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但僅靠市 場的自發調節,市場的競爭所達到的 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未必能達到社會 生產的目的和經濟發展所需要的目標, 為了實現經濟發展戰略目標和社會生 產目的需要,國家職能部門對國民經 濟進行宏觀調控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宏觀調控是克服市場經濟 局限性的需要,市場經濟是一種使市 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 配置起著基礎性作用的,也是經濟的 運行將主要依靠市場機制進行調節, 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還存在著供給和 需求的矛盾,如:經濟萎縮,失業和通 貸膨脹,個人,地區,部門之間的經濟 利益有著有差別和分配不均等問題, 對於這類問題的解決,就應該需要政 府職能部門進行宏觀調控來解決.可 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僅靠市場調節 的本身並不能完全保證國民經濟總量 和結構的平衡,還必需要由國家通過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來解決. 第四.宏觀調控是建立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市場自由競爭 的結果必然產生壟斷.壟斷會抑制競 爭,在El 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果沒 有一系列有力的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 作基礎,市場的機制是很難得以發揮 的,也很難保證平等的競爭秩序.改革 必然涉及到利益關系的調整,為了協 調多層次的經濟利益關系,克服各地 區各部門經濟發展不平衡,必須對國 民經濟運行進行宏觀調控.特別是市 場調節,必須要以價格為杠桿,以經濟 利益為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民經濟 增長速度較快,經濟效益也在不斷的 上漲,汽車,電子,石化,新的產業開 始成長,居民收入,個人住房,社會保 險等都離不開國家的調控,尤其是我 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初級階段, 更需要加大國家干預的力度,充分完 善法制約束,嚴格監督,為企業創造良 好的市場競爭環境,並對廣大消費者 的利益予以保護.否則,就難以保證市 場經濟發展的正常運行.
B. 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的影響
1、經濟環境直接對企業戰略管理產生重大影響。企業戰略是為了滿足未來持續經營的需要,決定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目標與目的的管理活動。要確定未來一段時間內,企業是擴大經營還是穩步推進,或是收縮經營,除了要分析企業內部資源外,還必須充分考慮當前及未來的宏觀經濟形勢、世界經濟環境及行業經濟發展狀況。
2、經濟環境通過產品市場對企業管理產生影響。經濟環境中的一些因素,諸如價格水平和變化趨勢、可支配收入水平、居民消費傾向和消費模式等,直接影響到產品市場的需求狀況,從而影響到企業產品和服務的供給狀況,這就需要企業通過相應的管理提供滿足市場需要的產品。這個過程就是經濟環境間接地對企業管理產生影響的過程。
3、經濟環境通過資本市場對企業管理產生影響。經濟環境中的另一些因素,諸如金融系統和資本市場發展狀況等,直接或間接地對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發揮作用。而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為企業提供大量的資金,資金是企業的血液,使企業順利運營的根本保證。當經濟環境通過資本市場影響到企業時,企業必須根據情況制定恰當的策略並進行調整,這就是經濟環境對企業管理的影響。
4、經濟環境通過勞務市場對企業管理產生影響。經濟環境中還有一些因素會影響到勞務市場。例如某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及人口狀況,共同決定了勞動力供給的數量和結構。勞務市場的主要職責,是為企業等單位提供勞動力。當勞務市場的勞動力在數量上和能力上,不能完全符合企業要求的時候,企業必須通過管理方式的改變適應這種現狀。
5、經濟環境直接或間接地對企業戰略、企業人力資源、企業財務、企業銷售等方面的管理產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企業只有在充分注重對經濟環境進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礎上,同時考慮到企業自身能力,才能制定出適應經濟環境、適合企業發展的戰略和對策,才能實現持續經營、快速發展的目標。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1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C. 如何利用宏觀經濟政策促進經濟增長
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有: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宏觀經濟政策是短期調控經濟運行的政策,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最後達到標本兼治。急則治標是指運用財政、貨幣等宏觀經濟政策處理短期經濟問題,緩則治本是指通過結構政策與經濟改革處理長期經濟問題。
為了增進整個社會經濟福利、改進國民經濟的運行狀況,政府有意識有計劃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決經濟問題的指導原則和措施,調節控制宏觀經濟運行,以達到促進經濟增長的目標。
政府可以運用其能夠掌握和控制的各種宏觀經濟變數,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對外經濟政策等制定的指導原則和措施,確定目標的實現順序和目標指數高低,同時使各個目標能有最佳的匹配組合,使所選擇和確定的目標體系成為一個和諧的有機的整體,從而對整個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來促進經濟增長。
D. 從宏觀經濟角度,如何促進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模型的一個基本特徵是,Y是各種投入要素的非減函數。在這樣的假設下。有效促進GDP增長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 有效增加資本投入。因此現代社會,金融業是GDP增長的關鍵行業,通過金融業可以把分散的資金籌集起來,集中投入到各種產業中去促進Y的增長。同時企業的經營模式也發生了變化,更多的企業通過股份制的組織模式,從社會直接吸引資金投入到企業的發展中去。
2. 增加勞動投入。這里的投入有兩層意思,一是增加投入的數量,二是增加投入的勞動力素質。隨著信息經濟逐步替代傳統經濟,勞動力組織的提升越來越稱為GDP增長的重要因素。
3. 增加其他因素投入。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土地,二是技術水平。一個國家的可利用土地面積雖然有限,但是可以通用國際合作等其他方式,從其他國家獲得土地使用權,用於增加Y。技術進步是現代社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可以通過政府投資或者補貼等多種方式,調動企業和社會資源提高技術水平。當然還有許多其他因素會影響到經濟增長, 但是目前看來這兩個因素促進GDP增長的作用更明顯。
E. 外企,民營等如何利用宏觀經濟的新政策使企業發展
外企民營等是利用宏觀經濟的新政策使各個企業得到了有效的發展
F. 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發展,企業運營有何聯系
一、正確判斷宏觀經濟形勢 市場經濟是一定會波動的,波動是一定會帶來風險的。企業面對的一個重要 的問題是——怎麼具有成功應對一次次的經濟波動自己的動態發展戰略,怎麼在 市場經濟波動的高峰和低谷、高漲和蕭條的過程中仍然能夠很好地生存和發展。 (一)總供求關系是否平衡是一個重要判斷標准 過冷是生產能力過剩,過熱就是生產能力不足。判斷經濟過熱不過熱由一系 列的現象,特別是供求關系是否平衡來判斷。最初的表現就是原材料的供給開始 緊張,價格上漲,然後一系列的基礎產品都開始出現短缺,這是是總供求關系失 衡的基本表現。 (二)供求關系缺口自我擴大是經濟失衡的重要表現 一旦經濟失衡,就會出現波動。失衡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供求關系 的缺口會自我擴大,會產生動態的惡性循環。一旦出現需求大於供給這種經濟過 熱的局勢,需求就會進一步自動膨脹,價格就會進一步上漲,投資就會進一步擴 大。就會向通貨膨脹方向進一步惡性循環。這時候就需要發揮宏觀調控的首要作 用,打破這個惡性循環,阻滯失衡的繼續漫延。 (三)宏觀調控對經濟形勢的影響 經濟過熱或過冷,走到極限之後就會出現一系列不良後果。經濟過熱的最終 後果就是產生大量的過剩生產能力,接著出現生產能力過剩的經濟危機,出現經 濟蕭條,轉化為通貨膨脹,轉化為通貨緊縮,轉化為失業、轉化為生產能力的閑 置、過剩等等問題。反過來嚴重的通貨緊縮又會導致下一輪的經濟通貨膨脹。 經濟過冷是因為經濟過熱造成的,而企業真正要防的不是過熱,而是過熱之 後的過冷!經濟的波動都是對效率的一種偏離、一種損失。但經濟熱的時候大家 的日子都好過,真正需要認真應對的是冷的時候的問題! 過冷,就是經濟理論上談虎色變的經濟危機。宏觀經濟學和現代政府公共服 務的一項重要職能——宏觀調控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為此而生的。宏觀經濟政策針 對的問題是宏觀動態無效率,如:投資過度,生產能力過剩,大波大動,資源配 制無效,生產無效,很多企業虧損,政府行為,在配製方面都無效,這都需要解 決,但是這些不是宏觀經濟政策解決的。其他的問題要通過其他改革措施、政策 加以解決,因此改革和調控並行不悖。 2 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目的是保證經濟持續增長,為大家創造一個平穩的環境。 通過經濟政策的調整,實現所謂的軟著陸,實現宏觀效率最大化。要達到這個目 的,就要在經濟剛剛形成過熱趨勢的時候著手。宏觀調控是一個短期政策,要根 據情況的變化不斷進行,而且調整還要及時。 (四)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企業制度改革 經濟平穩增長對企業來說是好日子,長期的好日子是最好的日子!經濟波動 小,波動來的時候大家都受到不太嚴重的影響,但是大家長期都能實現持續的增 長,這就是宏觀調控對企業,特別是對中小企業的意義,只有穩定增長才能持續 增長。 中國將面臨一個至少 50 年的高速增長期,保持這樣一個潛在的、長期持續 的、高速增長的優勢,關鍵在於將現有的主要依靠勞動力、資本和土地投入量的 粗放型增長方式,轉變為主要依靠要素效率提升,拉動經濟發展的增長方式。這 種經濟結構的根本轉變無疑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機會,也提出了挑戰。 二、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 (一)重點防止通貨膨脹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悉尼出席澳洲央行組織的討論會時指出,通貨膨脹已經顯 現,但仍處於低位。中國必須對目前的形勢保持警惕。 中央政治局2010 年3 月22 日召開的,討論國務院擬提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 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的會議指出,「今年將繼續實施積 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6 7 6 7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 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 按供需均衡原理,今年發生惡性通脹基本不可能,因為國內幾乎沒有哪種商 品不是供大於求。但就當前我國經濟現實情況看,至少存在四大可能引發通脹的 潛在因素。第一,糧食供應會不會發生大問題:第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影 響:第三,貨幣投放規模太大:第四,心理預期因素。 (二)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據2010 年2 月28 日《經濟日報》報道, 2008 年下半年以來,中央及時出 台相關政策措施,加大財稅、信貸等扶持力度。各級財政綜合運用資金、稅收、 政府采購、財務制度等多項政策工具,為中小企業營造公平和寬松的發展環境。 這些措施改善了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結構調整、擴大就業, 轉變發展方式提供了有力支持;幫助中小企業開拓國內和國際市場,擴大市場占 有率,增強了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 但是,中小企業發展環境仍待改善;結構調整的難度較大、產能過剩、資源 利用率低、生產工藝落後等問題在中小企業中還比較突出;社會服務體系還不能 3 滿足中小企業的需要。 (三)美國一再要求人民幣升值 2010 年 2 月 3 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美國將在匯率上對中國採取更為 強硬的立場,並且要求中國更大地開放市場從而擴大美國出口,在國內創造就業 機會。奧巴馬還表示將對中國施加更大的壓力促使其開放市場。盡管奧巴馬政府 去年兩度拒絕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目前美國國內對人民幣匯率的批評越來 越強烈,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格拉斯利要求奧巴馬將中國正式列為匯率操縱國。另 外,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在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人民幣匯率對世界主 要貨幣低估30%,而對美元的低估幅度甚至達到40%。 和諧戰略研究聯盟理事長景學成表示,對於美國來說,目前人民幣升值與否 已經從單純的經濟問題演變成了政治壓力。現在美國失業率在 10%左右居高不 下,奧巴馬政府迫切需要解決失業問題,另外,奧巴馬也面臨著換屆選舉,因此, 美國把國內政治壓力拋給了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表 示:「美國緊纏匯率問題,其目的之一是要減少自身貿易逆差。」他說,布雷頓森 林體系解體之後,美國變成了世界上最特殊的經濟體,美國需要在國際市場上大 量購買商品和服務,由此導致大量貿易赤字。 人民幣如果升值過快,進口商品價格下降會帶動國內一系列商品的價格下 降。我國出口創匯減少,外匯占款下降,從而基礎貨幣投放減少。這無異於緊縮國 內銀根,壓抑投資需求,這將對眾多經濟行為帶來一系列干擾,形成人們不良的心 理預期,從而會使宏觀經濟陷入困境。大量境外短期投機資金會乘機進入我國資 本市場,這部分資金規模大、流動快、趨利性強,是造成金融市場動盪的潛在因 素。可能造成中央銀行以外匯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礎貨幣相應增加,貨幣供應量持 續增長,流動性過剩。同時,外資湧入將推動資產價格上漲,其產生的「財富效 應」將引起國內其他產品價格的上漲,這樣使我國目前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加大。 三、中國企業如何應對經濟波動 (一)當前宏觀經濟走勢對中國企業的影響 通貨膨脹,高成本運營將成為未來的主要經濟特徵,糧食和能源價格的全球 性上漲,通貨膨脹、匯率升值、銀根緊縮、利率高企,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企 業面對的首先是高成本經營。 不論是應對國際市場競爭、政策鼓勵,還是人民幣匯率升值帶來的一系列結 果,產業結構調整對中國企業來說都已經是迫在眉睫了。這對有些企業來說,可 能是一次難得良機,對有些企業來說卻可能是滅頂之災。 (二)具有市場動態風險意識 企業要高度關注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深入分析匯率、利率、稅率、能源原 4 材料價格變化,以及信貸從緊等宏觀政策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及時調整發展戰略 和經營策略,制訂應對措施,確保實現持續穩定發展。要認識到市場是有波動的, 企業在波動過程中具有很大的風險,所以要准備一套風險調控措施,就是所謂的 動態發展模型戰略,使企業比較主動,能夠長期持久的發展。資本重要、技術重 要、管理重要,把握動態發展也同樣重要。 不僅僅有競爭方面的風險,還有人們需求變化的風險,這對企業來講也是動 態風險。要關心技術進步的趨勢,關心全球化格局的變化,同時也關心宏觀經濟。 特別是經濟周期波動是什麼階段,現在到了哪個階段,這個周期跟上個周期什麼 差別。 (三)保持穩健持續增長的心態 1、提高風險防範意識 加強風險管理,不斷增強風險管控能力。切忌盲目對外擔保、盲目貸款投資、 違規進入高風險投資業務。要切實強化風險意識,把各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降到 最低,做到風險可控。 2、保持現金流 這是一種主動的動態戰略,有擴張機會時有保留地擴張,而不是把所有的錢 投進去,保有富餘的資金流,不會把整個投資生產經營綳的太緊。要抓住各種機 遇,但同時要分析什麼是超常增長、什麼是正常增長。市場再好也保持一定的投 資節奏,不根據超常的增長制定自己的發展戰略,不根據訂單的增長情況決定擴 張,盡管利潤不高,但也不會因為投資過度產生更大的損失。 3、駕馭波動而不是被波動淘汰 結構調整時可以考慮並購別人而不是被淘汰。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機會 和誘惑很多,陷阱也很多。企業要堅持突出主業,集中力量發展主業,不僅要注 重擴大主業規模,更要注重提升主業的盈利能力,在做優做強上下功夫。避免企 業發展中仍存在精力過於分散、主業不強,盈利基礎不牢固,內部發展不均衡, 償債風險加大的問題,增強預算管理。 (四)提升企業競爭力 有句話說得好:「宏觀經濟的外部變化不是企業倒下的根本原因,而是壓倒 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怎麼升級?完善內部管理,提高技術水平,由勞動密集型向資金、技術、知識 密集型產業發展,在創建品牌、提高出口商品質量和檔次、改進花色和品種、改 善營銷等方面下更大功夫。提高生產率和產品技術含量,從貼牌、模仿逐步走向 5 自主創新。 (五)跨國經營 隨著全球化的進展,「世界變得越來越平」,由於外來投資能夠給被投資的東 道國帶來經濟增長,各國對於吸引國外直接投資的興趣日趨濃厚,漸成潮流。企 業在跨國經營時所受到的限制和成本在逐步減少,在區域自由加工和貿易協定之 下,物理界限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企業可以通過進出口貿易、綠地投資和並購, 以及許可證貿易等多種形式進行跨國經營活動。未來企業的競爭不是在單一地 域,而是成為走上國際舞台,整合全球資源的競爭。 中國改革開放20 多年的發展,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奠定了基礎。經濟全球 化的迅速發展,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在更大的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提供了 良好的機遇。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舉的戰略部署,為今 後 20 年我國的主要經濟目標。 中國企業在實施海外經營時,可以選擇以國際貿易為先導,隨後再分階段、 分步驟將企業的生產經營環節向目標市場拓展,根據自身實際條件,由低到高逐 級選擇直接出口、設立海外代表處、海外分公司、海外子公司等方式。 (六)構建和運營企業的價值網路 當前,世界經濟出現以價值網路競爭替代價值鏈競爭的新動向。以往的行業 縱向一體化,正向技術融合、業務融合、產業融合的縱橫交錯的網狀業態迅速轉 型。 「研究表明,IT 架構的優化可以為企業帶來2%的業務增長;業務架構的優 化可以帶來 8%的增長;而如果業務和 IT 能夠相互支持,企業架構達到總體優 化的話,則可以帶來20%的增長。企業需要改變以往業務和IT 脫節的運營方法, 利用總體架構的理念達到1+1>2 的效果。」 企業應根據市場、客戶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運營模式。通過引入創新的理 念和模式,完成業務架構設計,包括未來 2~3 年的組織架構、端到端的流程、 部門間的協作和 IT 系統。把高端的企業戰略和操作層面的業務管理和運營結合 起來,通過系統的方法來架構全新的企業運轉體系。通過與合作夥伴和客戶的協 作來抓住機會,創造價值,實現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