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列舉循環經濟包括什麼
循環經濟(cyclic economy)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循環經濟是把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融為一體的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
如用清潔可持續的太陽能、風能代替一次性消耗的煤電石油等能源消耗,廢舊物回收利用等都屬於循環經濟;
2. 新聞經常說的「循環經濟」是指什麼來源是哪裡
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過程中,建立起一種新形態的經濟。
循環經濟在本質上一種生態經濟,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知道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具有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特點。所有物質能源可在不斷循環中得到持久利用,將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影響降到最低。
循環經濟需要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三大原則,缺一不可。減量化是從預防階段就開始減少廢棄物,而不是在廢棄物產生之後再採取措施;再利用是過程性技巧,盡可能多次使用物品,避免過早造成垃圾,資源化是將廢物利用,將廢棄物再次轉換成資源進行利用,能夠減少廢棄物。
(2)循環經濟系統是由什麼組成的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必須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循環經濟觀,這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前提在整個發展循環經濟的過程中必須改變觀念,樹立資源不斷循環利用的理念,要著眼於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各個方面作為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加以考慮。
2、正確看待整個生態鏈中的物種和資源所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不能隨意破壞資源,無節制的利用和浪費資源,要將自然作為賴以生存的基礎,維持其良性循環,否則必然會威脅到自身的生存和發展。
3、要合理利用科學技術,一方面要考慮對自然的開發能力,另一方面要考慮對生態系統的修復能力,成為有益於環境的技術。
3. 什麼是循環經濟
什麼是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Closing Materials Cycle)經濟的簡稱。它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過程中,建立起一種新形態的經濟,循環經濟在本質上就是一種生態經濟,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是在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指導下,按照清潔生產的方式,對能源及其廢棄物實行綜合利用的生產活動過程。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徵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
循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區別有哪些
傳統經濟是一種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所構成的物質單向流動的經濟。在這種經濟中,人們以越來越高的強度把地球上的物質和能源開發出來,在生產加工和消費過程中又把污染和廢物大量地排放到環境中去,對資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過把資源持續不斷地變成廢物來實現經濟的數量型增長,導致了許多自然資源的短缺與枯竭,並釀成了災難性環境污染後果。與此不同,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的模式,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反復循環流動的過程,使得整個經濟系統以及生產和消費的過程基本上不產生或者只產生很少的廢棄物,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而沒有真正的廢棄物,其特徵是自然資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廢棄物的低排放,從而根本上消解長期以來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尖銳沖突。
什麼是循環經濟
什麼是循環經濟
所謂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機械論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與傳統經濟相比,循環經濟的不同之處在於:傳統經濟是一種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其特徵是高開采、低利用、高排放。在這種經濟中,人們高強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質和能源提取出來,然後又把污染和廢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氣和土壤中,對資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過把資源持續不斷地變成為廢物來實現經濟的數量型增長。與此不同,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徵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質和能源要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
循環經濟的本質是生態經濟
循環經濟的理論基礎應當說是生態經濟理論。生態經濟學是以生態學原理為基礎,經濟學原理為主導,以人類經濟活動為中心,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從最廣泛的范圍研究生態和經濟的結合,從整體上去研究生態系統和生產力系統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揭示自然和社會之間的本質聯系和規律,改變生產和消費方式,高效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簡言之,生態經濟就是一種尊重生態原理和經濟規律的經濟。它要求把人類經濟社會發展與其依託的生態環境作為一個統一體,經濟社會發展一定要遵循生態學理論。生態經濟所強調的就是要把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的多種組成要素聯系起來進行綜合考察與實施,要求經濟社會與生態發展全面協調,達到生態經濟的最優目標。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三R」為原則(即減量化Rece、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徵;以生態產業鏈為發展載體;以清潔生產為重要手段,達到實現物質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經濟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與生態經濟既有緊密聯系,又各有特點。從本質上講循環經濟就是生態經濟,就是運用生態經濟規律來指導經濟活動。也可稱是一種綠色經濟,「點綠成金」的經濟。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成為「資源利用—綠色工業(產品)—資源再生」的閉環式物質流動,所有的物質和能源在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循環經濟所指的「資源」不僅是自然資源,而且包括再生資源;所指的「能源」不僅是一般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等,而且包括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等綠色能源。注重推進資源、能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和推行清潔生產,以便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
生態經濟與循環經濟的主要區別在於:生態經濟強調的核心是經濟與生態的協調,注重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的有機結合,強調宏觀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循環經濟側重於整個社會物質循環應用,強調的是循環和生態效率,資源被多次重復利用,並注重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的資源節約。生態經濟與循環經濟本質上是相一致的,都是要使經濟活動生態化,都是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物質循環不僅是自然作用過程,而且是經濟社會過程,實質是人類通過社會生產與自然界進行物質交換。也就是自然過程和經濟過程相互作用的生態經濟發展過程。確切地說,生態經濟原理體現著循環經濟的要求,正是構建循環經濟的理論基礎。
物質循環是生態經濟的基本功能
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理念的產生和發展,是人類對人與自然關系深刻認識和反思的結果,也是人類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中陷入資源危機、環境危機、生存危機深刻反省自身發展模式的產物。由傳統經濟向生態經濟、循環經濟轉變,是在全球人口劇增、資源短缺和生態蛻變的嚴峻形勢下的必然選擇。客觀的物質世界,是處在周而復始的循環運動之中,物質循環是推行一種與自然和諧發展、與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求相適應的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和生態經濟的基本功能。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的兩大基本功能,是處於不斷的轉換中。循環經濟則要求遵循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與優化環境,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經濟,使生態經濟原則體現在不同層次的循環經濟形式上。
循環經濟在發展理念上就是要改變重開發、輕節約,片面追求GDP增長;重速度、輕效益;重外延擴張、輕內涵提高的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既是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方式,也是一種新的污染治理模式,同時又是經濟發展、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的一體化戰略。循環經濟與生態經濟推行的主要理念是:
第一,新的系統觀。循環經濟與生態經濟都是由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等要素構成的大系統。要求人類在考慮生產和消費時不能把自身置於這個大系統之外,而是將自己作為這個大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原則。要從自然-—經濟大系統出發,對物質轉化的全過程採取戰略性、綜合性、預防性措施,降低經濟活動對資源環境的過度使用及對人類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使人類經濟社會的循環與自然循環更好地融合起來,實現區域物質流、能量流、資金流的系統優化配置。
第二,新的經濟觀。就是用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規律來指導生產活動。經濟活動要在生態可承受范圍內進行,超過資源承載能力的循環是惡性循環,會造成生態系統退化。只有在資源承載能力之內的良性循環,才能使生態系統平衡地發展。循環經濟是用先進生產技術、替代技術、減量技術和共生鏈接技術以及廢舊資源利用技術、「零排放」技術等支撐的經濟,不是傳統的低水平物質循環利用方式下的經濟。要求在建立循環經濟的支撐技術體繫上下功夫。
第三,新的價值觀。在考慮自然資源時,不僅視為可利用的資源,而且是需要維持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在考慮科學技術時,不僅考慮其對自然的開發能力,而且要充分考慮到它對生態系統的維系和修復能力,使之成為有益於環境的技術;在考慮人自身發展時,不僅考慮人對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四,新的生產觀。就是要從循環意義上發展經濟,用清潔生產、環保要求從事生產。它的生產觀念是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盡可能地節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並且是從生產的源頭和全過程充分利用資源,使每個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達到廢物最小化、資源化、無害化。上游企業的廢物成為下游企業的原料,實現區域或企業群的資源最有效利用。並且用生態鏈條把工業與農業、生產與消費、城區與郊區、行業與行業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可持續生產和消費,逐步建成循環型社會。
第五,新的消費觀。提倡綠色消費,也就是物質的適度消費、層次消費。是一種與自然生態相平衡的、節約型的低消耗物質資料、產品、勞務和注重保健、環保的消費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多次性、耐用性消費,減少一次性消費。而且是一種對環境不構成破壞或威脅的持續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在消費的同時還考慮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建立循環生產和消費的觀念。
發展循環經濟的關鍵
在於加速經濟轉型
循環經濟既然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理念和模式,因此,發展的關鍵在於加速經濟轉型。也就是說,要按照生態經濟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從傳統的資源依賴過量消耗型、粗放經營的經濟增長方式向資源節用循環型、集約經營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也就是轉變到經濟、社會與生態、協調發展的模式上來,並且進入到經濟結構調整之中,以「協調」、「減量」和「循環」為主要手段,落實到各個環節,從而達到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目的。
實現經濟轉型,制度環境與政策條件十分重要。要完成經濟轉型必須建立一整套新的經濟制度體系,包括產權、價格等基礎性制度,生產、采購、消費和貿易等規范性制度,財政、金融、稅收和投資等鼓勵性制度,國民經濟核算、審計和會計等考核性制度。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規范引導經濟運行。體制、制度、機制沒有根本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是難以轉變的,更談不上經濟轉型。此外,國家經濟綜合部門要制定產業政策,鼓勵發展資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和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要利用國債等渠道進行投資引導,在各行各業促進形成循環型清潔生產環節;要運用財政、稅收手段鼓勵企業積極開展節約資源和廢棄物循環利用,對生產再生資源的產品實施稅收優惠政策。要積極運用價格杠桿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合理調整資源型產品與最終產品的比價關系,完善自然資源與再生資源的價格形成機制。解決價格障礙。建立健全生態與環境保護和資源補償機制,充分發揮各種杠桿的調節作用。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和消費者回收付費制度。明確生產商、銷售商和消費者對廢棄物回收、處理和再利用的義務。
實現有限資源的最大限度利用是企業面對的挑戰。它不僅會對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會給城市帶來良好的環境效益。如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以生產板材為主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最大的不銹鋼生產企業。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注重把廢棄的礦渣重新變成產品,20年來,累計搬走廢渣1000多萬立方米,創收4.5億多元,盈利1.43億元,回收廢鋼142.3萬噸,把原先的廢渣山變成了一座美麗的公園,減少了渣塵污染,改善了生活環境。
城市在經濟轉型中,特別是資源型城市,更要重視同城市建設、產業優化和老工業基地的改造相結合,要按照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的理念,合理進行城市規劃和功能布局。在城市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要充分考慮城市產業體系之間的銜接以及環境的可容量。使生態經濟理論指導下的循環經濟在企業、產業園區、城市和社區全面推進,有序地加快發展,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資源節約型的發展道路。
4. 循環經濟是什麼
循環經濟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是由「資源——產品——再生資源」所構成的、物質反復循環流動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基本特徵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其基本行為准則是「3R」原則,即「減量化(rece)」,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物質量,從源頭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物排放;「再利用(reuse)」,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利用效率,產品和包裝容器以及初始形式多次使用,減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環(recycle)」,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後能夠重新變成再生資源。其運行通過「3R」原則實現全社會的物質閉環流動。循環經濟與傳統經濟不同,傳統經濟是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所構成的物質單向流動
5. 循環系統是由()和()組成的
循環系統是由心血管系統和淋巴系統組成的。
循環系統分布於全身各部的連續封閉管道系統,它包括了心血管系統和淋巴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循環流動的是血液,而淋巴系統內流動的是淋巴液。淋巴液沿著一系列的淋巴管道向心流動,最終匯入於靜脈,因此淋巴系統也可認為是靜脈系統的輔助部分。
高等動物的循環系統除運輸功能以外,還有附加的功能:如機體的保護作用;將血液運送到受傷或感染部位,包括白細胞和免疫蛋白(抗體)、凝血物質(在受傷部位形成纖維蛋白網);將身體儲存的脂肪和糖運到用場等。
(5)循環經濟系統是由什麼組成的擴展閱讀
淋巴系統包括淋巴管和淋巴器官,是血液循環的支流,協助靜脈運回體液入循環系統,屬循環系的輔助部分。
根據血液在心血管系中的循環途徑和功能不同,可將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大循環)與肺循環(小循環)二部分。
1、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經主動脈及其各級分支流向全身毛細血管網,然後流經小靜脈、大靜脈,匯集成上、下腔靜脈,最後迴流到右心房。
血液在體循環中,把O2和營養物質運送到身體各部組織,同時又把各部組織在新陳代謝中所產生的CO2和代謝產物運送到肺和排泄器官。由此可見,血液在體循環的過程中,由含O2較多的動脈血變成含O2較少而含CO2較多的靜脈血。
2、肺循環: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經肺動脈及其各級分支,再經肺泡壁毛細血管網,最後經肺靜脈迴流到左心房。在肺循環中,血液中的CO2經肺泡排出體外,而吸入肺內的O2則經肺泡進入血液,因此,血液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
6. 什麼是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英語:circular economy)是一種再生系統,藉由減緩、封閉與縮小物質與能量循環,使得資源的投入與廢棄、排放達成減量化的目標。循環經濟有很多不同的定義,好比說是一個未來真正可永續發展、零浪費,並可與我們所處的環境和所擁有的資源共生的想法。
循環經濟所想像的未來是所製造生產的每個產品都經過精心設計,並可用於多個循環來使用,不同的材料與生產製造的循環皆經過仔細考量搭配,如此一來,一個製程的輸出始終可成為另一個製程的輸入。
在循環經濟中,將是零排放、零廢棄,所生產出的副產品或受損壞的產品或不再想用的貨物並不會被看作是「廢物」,而是可成為新的生產周期的原材料和素材。
(6)循環經濟系統是由什麼組成的擴展閱讀:
循環經濟所涵蓋的范圍涵括有形及無形的產品、理念、模式及行為,包括產品、基礎設施、設備和服務。這個概念適用於所有行業,包括「技術」資源(金屬、礦物及石化資源)和「生物」資源(食物、纖維、木材等)。
由於石化工業遍及人類生活周遭,對人類生產模式有決定性的影響,許多思想領導者主張從化石燃料做起,將產業模式轉向使用循環可再生的能源,並強調多樣性、具有彈性,以及系統永續的特徵。
在各界廣泛的討論中,循環經濟的實踐范疇並也包括貨幣和金融體系,透過廣義的生產體系,達成人類經濟資源利用的全面翻轉。另有些思想先驅者已經開始呼籲,建議對經濟表現的衡量工具進行改造[7],增加循環生產模式在衡量體系中的權重。
7. 什麼是「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徵,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
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一脈相承,強調社會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和諧共生,是集經濟、技術和社會於一體的系統工程。循環經濟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也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和環保問題。
而是以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為准則,模擬自然生態系統運行方式和規律,使社會生產從數量型的物質增長轉變為質量型的服務增長,推進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它要求人文文化、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等社會發展的整體協調。
(7)循環經濟系統是由什麼組成的擴展閱讀
循環經濟意義:
1、發展循環經濟是緩解資源約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國資源稟賦較差,雖然總量較大,但人均佔有量少。國內資源供給不足,重要資源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一些主要礦產資源的開采難度越來越大,開采成本增加,供給形勢相當嚴峻。為了減輕經濟增長對資源供給的壓力,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
2、發展循環經濟是從根本上減輕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環境污染狀況日益嚴重。水環境每況愈下,大氣環境不容樂觀,固體廢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低、農村環境問題嚴重。大力發展循環經
濟,推行清潔生產,可將經濟社會活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和生態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3、發展循環經濟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國資源利用效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然較低,突出表現在:資源產出率低、資源利用效率低、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率低。
實踐證明,較低的資源利用水平,已經成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的重要障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4、發展循環經濟是以人為本、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
傳統的高消耗的增長方式,向自然過度索取,導致生態退化、自然災害增多、環境污染嚴重,給人類的健康帶來了極大的損害。
要加快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工業化道路。
8. 何謂循環經濟,其基本特徵有哪些
循環經濟,完整的表達是資源循環型經濟。以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為特徵、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強調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一產品_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徵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質和能源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
循環經濟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經濟模式的根本變革。其基本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新的系統觀。循環是指在一定系統內的運動過程,循環經濟的系統是由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等要素構成的大系統。循環經濟觀要求人在考慮生產和消費時不再置身於這一大系統之外,而是將自己作為這個大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原則,將「退田還湖」、「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系統建設作為維持大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來抓。
二是新的經濟觀。在傳統工業經濟的各要素中,資本在循環,勞動力在循環,而唯獨自然資源沒有形成循環。循環經濟觀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僅僅沿用19世紀以來機械工程學的規律來指導經濟活動。不僅要考慮工程承載能力,還要考慮生態承載能力。在生態系統中,經濟活動超過資源承載能力的循環是惡性循環,會造成生態系統退化;只有在資源承載能力之內的良性循環,才能使生態系統平衡地發展。
三是新的價值觀。循環經濟觀在考慮自然時,不再像傳統工業經濟那樣將其作為「取料場」和「垃圾場」,也不僅僅視其為可利用的資源,而是將其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需要維持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在考慮科學技術時,不僅考慮其對自然的開發能力,而且要充分考慮到它對生態系統的修復能力,使之成為有益於環境的技術;在考慮人自身的發展時,不僅考慮人對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四是新的生產觀。傳統工業經濟的生產觀念是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創造社會財富,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而循環經濟的生產觀念是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盡可能地節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循環使用資源,創造良性的社會財富。在生產過程中,循環經濟觀要求遵循「3R」原則:資源利用的減量化(Rece)原則,即在生產的投入端盡可能少地輸入自然資源;產品的再使用(Reuse)原則,即盡可能延長產品的使用周期,並在多種場合使用;廢棄物的再循環(Recycle)原則,即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力爭做到排放的無害化,實現資源再循環。同時,在生產中還要求盡可能地利用可循環再生的資源替代不可再生資源,如利用太陽能、風能和農家肥等,使生產合理地依託在自然生態循環之上;盡可能地利用高科技,盡可能地以知識投入來替代物質投入,以達到經濟、社會與生態的和諧統一,使人類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五是新的消費觀。循環經濟觀要求走出傳統工業經濟「拚命生產、拚命消費」的誤區,提倡物質的適度消費、層次消費,在消費的同時就考慮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建立循環生產和消費的觀念。同時,循環經濟觀要求通過稅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的一次性產品的生產與消費,如賓館的一次性用品、餐館的一次性餐具和豪華包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