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濟效益、經濟效率、經濟效應三者的區別
經濟效益:通過商品和勞動的對外交換所取得的社會勞動節約,即以盡量少的勞動耗費取得盡量多的經營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勞動耗費取得更多的經營成果。
經濟效率:是用時間來衡量的經濟活動的效果。它用單位時間內所完成的某種經濟工作的數量和質量來表示。單位時間完成的經濟任務越多,經濟效率就越高。反之,經濟效率就越低。
經濟效應:經濟就是國家或企業、個人的收支狀況,如國民生產總值、社會總產值、企業的產量與效益、個人的收入與支出等。
拓展資料:
經濟效率與經濟效益是兩個重要的經濟學概念。
經濟效率反映的是投入與產出的關系 ,是一種財富創造的衡量指標 ,更多涉及的是相對確定的、易測量的物與物的關系 ;
我們在完成一項經濟活動時除了要考慮它的的「時間成本」以外,還要考慮其它成本;如果我們在完成一項經濟活動時只考慮在短的時間內完成而不考慮所付出的其它的成本和代價能說有效率嗎?
在西方經濟學中,最優經濟效率還可表示一種狀態,即帕累托最優狀態。在這一狀態下,所有的帕累托改進都不存在,即在該狀態上,任何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又不使其他人的狀況變壞。
經濟效率的英文:Economic efficiency
經濟效益反映的是投入與收益的關系 ,包含著財富的分配 ,更多涉及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
經濟績效的評價標准,主要是由與資源分配以及資源利用有關的效率所決定的,其他方面的標准則與公平和應付外來突變因素的能力有關。正如人們所了解到的,要兼顧到這兩方面的評價標準是很困難的,即使只考慮一方面的評價標准,也會有不同的結論,沒有一個一致的和明確的評價方法。
當經濟發展時,用不同的標准進行評價,可能在這方面做得更好一些,但是在另一方面卻做得不夠好,經濟學家和經濟工作者就很難把兩方面的標准綜合起來進行評價。因此,我們的目的非常簡單明確,就是把英國看作是早期北美殖民地可以得到的一個資源庫,我們沒有必要在一個更大范圍里,對涉及所有經濟績效的評價標准進行兼顧和綜合考慮。
在這樣的范圍里,才有必要和可能對英國和北美殖民地的經濟績效進行評價,也才可以把英國與在北美地區有移民的其他國家進行適當的比較。
它們之間既有聯系 ,更有區別 ,從企業和社會兩個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二者關系的多重性。
2. 外部經濟是如何導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
一、「外部經濟」又稱正的外部性,是指某一經濟主體能為社會和其他個人帶來收益或能使社會和個人降低成本支出,而收益者無需花費代價的情況。外部經濟一般包括生產的外部性和消費的外部性。
二、外部經濟導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
在很多時候,某個人(生產者或消費者)的一項經濟活動會給社會上其他成員帶來好處,但他自己卻不能由此而得到補償,所以「外部經濟」中,私人收益低於社會收益,所以容易導致供給不足。
以生產的外部性為例,生產的外部性是指當一個生產者採取的經濟行動對他人產生了有利的影響,而自己卻不能從中得到報酬時,便產生了生產的外部經濟。
例如,一個企業對其所僱傭的工人進行培訓,而這些工人可能轉到其他單位去工作。該企業並不能從其他單位索取培訓費用或得到其他形式的補償。因此該企業從培訓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於該活動的社會利益,而私人成本卻大於私人利益,雖然從社會的角度看,該企業的行動是有利的,但是從企業的角度看,這一行動對於它來說顯然是無利的,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帕累托最優狀態沒有實現,還存在帕累托改進的餘地,沒有實現「最優'的資源配置。
所以在存在外部經濟的情況下,私人活動的水平要低於社會所要求的最優水平。沒有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既導致了資源配置的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