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有關於經濟方面的問題有哪些

有關於經濟方面的問題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2-15 20:41:35

A. 社會五大經濟問題是什麼

社會經濟問題是:

1、從經濟的內外結構上:內需不振,消費對經濟貢獻的比重小,主要靠投資和進出口,對外依存度大。

2、從經濟的產業結構上:勞動密集型低技術產業居多,缺乏資金密集型高技術產業,資源生態破壞和浪費嚴重,缺乏核心技術和產品,缺乏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同時因為中國失業率過高,有大量的農村剩餘人口急需尋找「出路」而恰恰中國的第三產業還不太發達,矛盾日趨突出。

3、從經濟的地理布局上: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西部地區落後,東部擁有雄厚的技術人才資金等優勢,人口稠密,西部有大量的資源優勢,地廣人稀,東西部資源配置不合理,經濟差距過大,矛盾日益突出,不利於社會的穩定和阻礙了中國內部「市場的一體化」。

(1)有關於經濟方面的問題有哪些擴展閱讀:

社會五大經濟問題影響因素:

1、人的因素

社會經濟系統與物理系統的根本區別是社會經濟系統中存在決策環節,人的主觀意識對該系統具有極大的影響。

2、社會因素指標

人口的數量和質量、人口的各種構成、出生率、死亡率、就業人數、文化普及率、文盲率、醫療設備情況、臨床總數、離婚率、犯罪率等。

3、經濟因素指標

社會總產值、工農業總產值、國民收入、各部門的產值、產品、財政收入與支出、利稅總額、工資總額、投資情況、固定資產、流動資金、外匯收支、價格體系及其增長指數、工資增長指數等。

4、自然環境因素指標

氣溫、水、土、油氣資源、地貌、地質情況、河流、山路、高原、平原分布及其特點、空氣污染、水質污染、雜訊污染、森林植被面積、公共綠化用地面積等。

5、科學技術因素指標

科研機構及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情況、智力投資、科研經費、科技人員總數及其構成、科技成果數、技術改造項目數、技術引進項目數、技術革新項目數等。

B. 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焦點問題有哪些

1、發達資本帝國主義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戰後初期,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佔有壟斷地位。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西歐與美國形成鼎立之勢。

90年代,美國率先走出經濟衰退,並在信息技術革命中走在日本,歐洲的前面,奪回了一度失去的市場。日本則陷入「泡沫經濟」,不能自拔西歐經濟被高失業率所困擾。

2、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這主要反映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差距和經濟結構的現代化程度上。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增長速度上快與發達國家,但由於人口壓力很大,人均增長受到很大限制。

發達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起點較高。由於壟斷高科技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收入差距有擴大的趨勢另外,在經濟結構及其發展階段上,發達國家的經濟進入「後工業社會」而發展中國家很多目前還徘徊在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過渡階段。

3、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不平衡擴大最引人注目的是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增長差距懸殊,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亞洲特別是東亞遙遙領先,而其它地區的經濟增長則僅相當於或趕不上人口的增長。

進入21世紀,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差距雖在縮小,但發展中國家內部因不平衡而造成的兩極分化基本趨勢不會改變。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激化了各國之間的矛盾,是競爭更加激烈。

(2)有關於經濟方面的問題有哪些擴展閱讀:

許多發展中國家單一的經濟結構沒有根本改變,以出口幾種產品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技術水平落後,資金短缺,外債嚴重,人口增長迅速,國內收入分配極不均衡。

還有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上的應用差距更大,文化教育事業落後。若不解決這些問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只會愈來愈大,成為破壞國際政治穩定,阻礙世界經濟繁榮的重大問題。

C. 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

1.房地產市場:

房地產波動影響宏觀經濟穩定運行。近兩年來,約20個城市緊急出台的以抑制需求為主的嚴厲調控政策,新政作為一個突變性信號,必然會對短期經濟增長造成明顯沖擊。

若下一步各地再出現政策執行走樣、調控過度、反復折騰,則會對2017年房地產及其相關產業穩定增長、後續投資安排、居民安居等帶來不利影響和嚴重後患。

2、社會資本:

社會資金加速「脫實向虛」。2015年以來連續五次降息、五次降准,以及通過創新金融工具投放流動性,我國貨幣政策寬松力度較大,但當前金融輸血實體經濟的效果並不理想。

3、金融風險:

各領域金融風險疊加隱患上升,地方政府盲目舉債的沖動有所抬頭,將PPP方式當成單純融資手段,不合理確定權責,給予社會資本遠超風險對價的優厚回報;

政府投資基金風險控制機制不完善,做出違規擔保、明股實債、兜底回購、固定回報等內部安排和承諾,形成隱性地方政府債務。製造業貸款不良率上升,會導致企業債違約事件不斷增多,債券市場杠桿風險加大,最終導致保險公司利用萬能險高杠桿資金舉牌上市公司等事件的發生。

4、活力下降:

民間企業投資活力不足。2016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大幅下滑,1—11月份僅增長3.1%,同比回落7.1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下降1.2%,是2012年正式開展民間投資統計以來的首次下降。民間投資增長疲弱,除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不振、企業融資成本偏高。

5、增速放緩:

收入增速放緩抑制消費需求,由於經濟增長放緩以及結構性下崗轉崗失業等情況加劇,城鎮居民收入增速出現放緩,因糧價下降農民增產難以增收。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同比增長5.9%,增幅同比放緩3.2個百分點。各省市最低工資標准上調的個數和幅度均減少。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農村現代化和經濟轉型面臨發展乏力、環境問題等三大困境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徐紹史:直面中國經濟發展問題 重視並解決

D.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一、 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

首先,國際環境依然不容樂觀,大多數發達國家經濟復甦疲弱,還未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這給中國外貿出口帶動很大影響。2014年5月,美國「國債」突破16.7萬億美元「債務上限」;10月,美國政府17年來首次停擺,美國國債存在違約風險,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必然要受影響。一些新興經濟體增速也有所放緩,發達經濟體的失業率仍居高不下,很多國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所採取的超常規財政刺激政策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我國的周邊環境還很不穩定,存在諸多威脅。這些因素對中國經濟必將產生許多外部壓力,包括經濟和政治等方面。

其次,內部體制出現障礙。中國能夠快速發展到現在,依靠的主要發展模式是以吸引外資、廉價勞動力以及迎合外部需求的生產導向為基礎的舊有模式。舊模式中的三個要素或稱制度紅利、人口紅利、全球化紅利,把中國帶到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上,但是現在這種模式潛力已基本耗盡。中國人口老齡化非常迅速,人口紅利逐漸喪失,很快將迎來「劉易斯拐點」。2012年中國勞動力數量首次出現了減少,正以歷史最快速度從勞動力過剩向勞動力短缺轉變。經濟增速放緩,現有發展模式的所有弊病都達到了高峰。此外,資源不足、環境污染,嚴峻的生態形式也是個棘手的問題,使得一直支撐經濟增長的體制內部出現了制度性疲勞和障礙。第三,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脅。根據國際發展的經驗,新興市場國家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後,快速發展中積聚的矛盾集中爆發,自身體制與機制的更新進入臨界,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使原本良好的發展勢頭轉變軌跡,就像掉入陷阱一樣,最終出現經濟停滯。很多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階段,經濟增長回落或長期停滯,陷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典型的表現是上個世紀後半期若干拉美國家。2012年我國人均GDP已達6 100多美元,正處於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艱難爬坡階段。

二、 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良好,但長期的快速發展,積累和遺留的各種問題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發展方式粗放落後,經濟結構不合理。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必須清醒地看到,這種發展是粗放的,缺少內涵、質量和效益,是不可持續的。我國的經濟增長是主要停留在粗放經營方式上,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傳統發展模式。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發展不協調,導致資源嚴重缺乏。據有關方面測算,我國經濟增長中依靠資本和勞動投入增加的貢獻率佔72%,依靠科技進步等促使要素效率提高的貢獻率僅佔28%,而發達國家後者佔50%―70%。具體來看,其一,在經濟效益方面,我國經濟運行並沒有從根本上克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痼疾;其二,在經濟結構方面,產業結構的失調依然存在,農業基礎薄弱,發展缺乏後勁,地區產業結構趨同化,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等。


(2) 貧富差距過大。根據聯合國有關組織分析,基尼系數在0.3―0.4之間表示收入差距相對合理。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基尼系數達0.474,遠遠超過0.4的警戒線,是世界上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之一。高低收入群體差距懸殊,使社會財富過多地集中在少數高收入階層手中。同時,城鄉差距、行業差距、地區差距也都在擴大,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這些問題如果不進行調節,就使人們的不公平感增加,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社會矛盾就突出,這也是上世紀許多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3) 經濟發展面臨下行壓力。中國經濟以9.8%的速度持續增長了30多年,2012首次「破8」,為7.8%,預計2013年約為7.7%,發展速度繼續放緩。過去作為支柱產業的房地產正進行宏觀調控,日趨減緩;內需乏力仍是我國長期經濟發展的頑疾。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勞動力成本的提高,支撐外貿出口高速增長的國際環境也在改變,使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因素正在消減和逆轉。目前,雖然國內經濟仍保持較快增長,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突出,繁榮的背後有太多的泡沫。


(4) 區域發展不平衡。長期以來,由於我國改革開放的「梯度發展」政策,優先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政策指導下,經過30多年的發展,迅速拉大了沿海與內地的經濟發展差距。從地區生產總值來看,2011年GDP最高的廣東省為52 674億元,約是西部10省GDP的總和,是最低的西藏(606億元)的87倍,是中部江西(11 584億元)的4.5倍,北部吉林(10 531億元)的5倍。與此同時,中東部地區差距、南北差距、城鄉差距也隨之越來越大,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日益凸顯。區域發展不平衡成為制約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一大障礙。


(5) 市場和資源環境有待改善。市場環境的好壞關乎經濟的發展,也會影響社會穩定。近年來,我國食品、醫療事件頻發,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從三聚氰胺、瘦肉精,到蘇丹紅、地溝油,形形色色的安全問題,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假冒偽劣、社會欺詐現象依然十分突出;社會誠信和社會道德水平依然不高。這些不良的社會現象嚴重污染市場環境,也嚴重影響人們的消費信心,阻礙內需的發展。此外,伴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我國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現象嚴重,資源環境問題也日益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中國高碳的能源結構使中國的發展處境極為不利,如果我國不能在低碳化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經濟的增長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

E. 生活中有哪些經濟學問題

1、衣食住行、購車習房、勞動就業、旅遊休閑等方面的消費問題;

2、有關儲蓄、股票、債券、彩票房產、黃金、保險等方面的投資方式和投資技巧。

3、華爾街的金融危機為什麼會影響中國百姓。

4、十年後賺的100元相當於今天的多少。

5、為什麼有錢的煤老闆阻止不了頻頻發生的礦難。

6、均衡價格的決定—為什麼豬肉價格時漲時跌。GDP—你和鄰居王太太誰家更有錢。通貨膨脹—飯已煮好又來客人怎麼辦。

7、壟斷—電腦為什麼都裝微軟系統。

8、並購—當東邊粥鋪買下西邊餃子館

9、機會成本—北大學生賣肉為何引爭議。

10、貨幣理論—誰賦予人民幣換購商品的權利。

11、拿到北京戶口為什麼會那麼難。

12、世界各地的聖誕禮物為什麼都是中國製造。

13、奧巴馬指責中國操縱匯率有什麼目的。

14、生活中的行為經濟學,每個人每天都在面臨選擇和決策,但這些選擇並非全都是「理性」的,恰恰相反,人們過去的經驗、滿足的假想、不精確的參照系等因素的影響,時常會做出有損最大利益的「非理性」選擇。

F. 經濟學有哪些常見的問題

1、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可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起源希臘色諾芬、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衍生出了演化證券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邊緣學科。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學研究和應用受到國家和民眾的關注越來越高,理論體系和應用不斷完善和發展。

2、一般學者會把研究范圍歸納入「微觀」或「宏觀」層面。「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個體或個體與其他個體間的決策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了經濟物品的消費、生產過程中稀缺資源的投入、資源的分配、分配機制上的選擇等等。「宏觀經濟學」則以地區、國家層面作為研究對象,常見的分析包括收入與生產、貨幣、物價、就業、國際貿易等問題。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2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G. 我國經濟現在有哪些問題

一,生產能力過剩,企業開工不足,許多甚至達不到盈虧平衡點,造成社會資源大量閑置,需要擴大銷售市場。大量的普通老百姓收入有限,導致購買力不足,導致了經濟難以進一步快速發展。應設法繼續增加百姓收入。國際貿易環境惡劣,世界老大不僅以加關稅制裁我們,在高科技晶元等方面也卡我們脖子,而技術進步是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科技方面制裁我們,我們被迫花費幾倍的成本自主研發,當然這樣可以從長遠上和根本上解決卡脖子問題,但眼下也成了減緩了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的因素。
二,經濟高速增長,但經濟結構嚴重失衡,首先是供給結構問題突出,特別是一、二、三產業比例不協調。農業基礎較弱、工業大而不強、服務業發展滯後。其次,需求結構問題突出,投資消費關系不協調。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導致消費低迷,內需嚴重不足。同時,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失衡。經濟社會發展在空間上的不平衡,使邊疆穩定、社會和諧受到了嚴峻挑戰。
三,蛋糕做大了,但蛋糕的分配存在不公平,按照聯合國的貧困標准,中國至少還有一億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下。近幾年,政府、企業和居民三者之間分配關系呈現較為明顯的失衡狀況,勞動報酬增長速度長期低於GDP增長速度,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都有擴大的趨勢。
四,完成了工業產品的數量積累,但國際競爭力不強,2009年中國R&D(研究與開發)佔GDP的比重為1.52%,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家平均達2.29%。科技進步貢獻率比發達國家低,20~30個百分點,科技成果轉化率比發達國家低50~60個百分點。
五,民生大幅度改善,但公共服務領域發展滯後,2008年中國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為4.4%,社保與就業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為10.9%,此兩項合計佔比為15.3%,比人均GDP3000~6000美元階段國家平均31.4%的水平,低了16.1個百分點。
六,城市化率大幅度提高,但城鄉二元結構突出,城市化提速的同時,農村問題也日益突出,優質耕地大量流失,農業經營者老齡化、兼業化,留守兒童增加,城鄉收入差距拉大等等。一些大城市的城鄉接合部「棲息」著大量流動人口,身份差異帶來的歧視、群體沖突加劇等,積累了諸多社會問題。

H.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一,局部地區的不安定。只有穩定了才能發展經濟。現在很多地區還是動盪不安。
第二,資源有限。石油、煤、各種礦產的匱乏限制了經濟發展。
第三,環境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關心開始環境問題,它關繫到了未來人類的發展。
拓展資料:
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油價下跌將幫助提升美國和全球經濟,但主要困難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速。同時,中國主導的新興經濟體國家經濟增速正在放緩。拉加德還預計歐元區以及日本仍將長時間陷入經濟低增長以及低通脹的困境。油價下跌給奈及利亞、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的貨幣帶來重大下行壓力,或造成嚴重地區性效應。新興市場面臨美國走強以及資本流出風險。
歐元區經濟復甦艱難。歐盟委員會秋季經濟展望報告,大幅下調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歐元集團主席戴塞爾布盧姆表示,歐元區目前的經濟形勢不令人滿意,復甦已經失去動力。據歐盟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經濟景氣指數連續數月下降,僅10月略微上升;歐元區整體通脹率徘徊在0.3%、0.4%的低位,失業率則連續四個月保持在11.5%的高位,加之歐元近期持續走低,更是加劇了市場投資者的擔憂不安。
美俄制裁,以及俄烏地緣政治風險。隨著烏俄矛盾加劇,油價暴跌,盧布貶值,俄羅斯經濟陷入困境。有分析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政策很有可能變得更加危險和反復無常,在國外(有可能是其他鄰國)挑起更多麻煩,以免國內民眾注意到俄羅斯經濟的徹底崩潰。歐盟-美國在如何與俄羅斯和普京打交道的問題上存在分歧,從而也突出表明歐美關系正變得更加對立,加大了全球市場的風險。

I. 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有哪些問題

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有存在的問題 :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良好,但長期的快速發展,積累和遺留的各種問題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發展方式粗放落後,經濟結構不合理。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必須清醒地看到,這種發展是粗放的,缺少內涵、質量和效益,是不可持續的。我國的經濟增長是主要停留在粗放經營方式上,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傳統發展模式。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發展不協調,導致資源嚴重缺乏。據有關方面測算,我國經濟增長中依靠資本和勞動投入增加的貢獻率佔72%,依靠科技進步等促使要素效率提高的貢獻率僅佔28%,而發達國家後者佔50%―70%。具體來看,其一,在經濟效益方面,我國經濟運行並沒有從根本上克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痼疾;其二,在經濟結構方面,產業結構的失調依然存在,農業基礎薄弱,發展缺乏後勁,地區產業結構趨同化,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等。
(2) 貧富差距過大。根據聯合國有關組織分析,基尼系數在0.3―0.4之間表示收入差距相對合理。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基尼系數達0.474,遠遠超過0.4的警戒線,是世界上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之一。高低收入群體差距懸殊,使社會財富過多地集中在少數高收入階層手中。同時,城鄉差距、行業差距、地區差距也都在擴大,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這些問題如果不進行調節,就使人們的不公平感增加,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社會矛盾就突出,這也是上世紀許多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3) 經濟發展面臨下行壓力。中國經濟以9.8%的速度持續增長了30多年,2012首次「破8」,為7.8%,預計2013年約為7.7%,發展速度繼續放緩。過去作為支柱產業的房地產正進行宏觀調控,日趨減緩;內需乏力仍是我國長期經濟發展的頑疾。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勞動力成本的提高,支撐外貿出口高速增長的國際環境也在改變,使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因素正在消減和逆轉。目前,雖然國內經濟仍保持較快增長,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突出,繁榮的背後有太多的泡沫。
(4) 區域發展不平衡。長期以來,由於我國改革開放的「梯度發展」政策,優先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政策指導下,經過30多年的發展,迅速拉大了沿海與內地的經濟發展差距。從地區生產總值來看,2011年GDP最高的廣東省為52 674億元,約是西部10省GDP的總和,是最低的西藏(606億元)的87倍,是中部江西(11 584億元)的4.5倍,北部吉林(10 531億元)的5倍。與此同時,中東部地區差距、南北差距、城鄉差距也隨之越來越大,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日益凸顯。區域發展不平衡成為制約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一大障礙。
(5) 市場和資源環境有待改善。市場環境的好壞關乎經濟的發展,也會影響社會穩定。近年來,我國食品、醫療事件頻發,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從三聚氰胺、瘦肉精,到蘇丹紅、地溝油,形形色色的安全問題,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假冒偽劣、社會欺詐現象依然十分突出;社會誠信和社會道德水平依然不高。這些不良的社會現象嚴重污染市場環境,也嚴重影響人們的消費信心,阻礙內需的發展。此外,伴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我國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現象嚴重,資源環境問題也日益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中國高碳的能源結構使中國的發展處境極為不利,如果我國不能在低碳化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經濟的增長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

J. 當前社會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1、需求不足尤其是消費需求和出口需求不足,影響經濟增長速度;

2、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

3、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貧富差距拉大;

4、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

5、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和社會治安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尤其是醫療、教育和住房成為突出問題,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

6、食品葯品安全問題比較突出;

7、很多幹部群眾缺乏信仰,素質不高,思想道德建設有待加強;

6、

閱讀全文

與有關於經濟方面的問題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螞蟻深林愛情樹需要多少能量 瀏覽:744
幸福航空0元機票什麼意思 瀏覽:964
中巴經濟發展前景如何 瀏覽:917
微信里健康碼填錯了怎麼重新申請 瀏覽:433
美團偽造健康證被駁回會怎麼樣 瀏覽:551
血淚婚姻最後的結果怎麼樣 瀏覽:306
為什麼古代美女都穿紅肚兜 瀏覽:465
婚姻動數是什麼意思 瀏覽:713
在哪裡查健康綠碼 瀏覽:202
古代稱呼年輕貌美女子叫什麼 瀏覽:508
五個點怎麼編小故事 瀏覽:515
佳星幸福使者用什麼配件 瀏覽:709
美女用海口話怎麼說 瀏覽:960
2021江西省事業編制是什麼 瀏覽:364
哈爾濱幸福橋在哪裡 瀏覽:153
社會該如何關愛心理健康 瀏覽:124
你最想要的婚姻是什麼樣的 瀏覽:272
北京怎麼找美女 瀏覽:903
跟美女一起上班應該聊些什麼話題 瀏覽:808
於榮光在幸福還會來敲門飾演什麼 瀏覽:682